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1
关键词:掌控能力;情境创设;课堂教学;认知;兴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19
新课标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化学教师如何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在国家颁布的课时要求中,完成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具备随时调控教学的能力——课堂掌控能力。
所谓课堂掌控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下面就笔者在如何提高课堂中的掌控能力的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一、改变课堂呈现形式,创设课堂教学新形态
如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讲述为主的课堂形式,将课堂形态改为互动生成性、民主和谐性、合作生成性。
案例一: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空气这个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便无从掌控课堂教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就以创设问题情境“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并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空气你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将同学们引导到对空气的关注上来,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通过问题的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中不仅可以自主生成新知,而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由于课堂中始终贯穿着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讲述式教学,以一个与学生一样的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看似没有掌控实则掌控于无形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课堂的呈现形式,创设课堂教学新形态,从而使教学掌控于无形之中。
二、转变角色,细化备课,加强课堂掌控能力
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但并不等同于一些传统认识:不同于执行教案、以教师为权威、教条化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的张弛设计教学思路,对课堂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并能通过阶梯式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在课堂中达成共识,掌握新知提升能力。
案例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与热量”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可以说学生们对于燃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的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而且针对学生对于与生活联系紧密知识感兴趣,但对于没有生长点的知识缺乏持久学习热情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设计采用播放火的历史和神舟八号升天的视频,将学生带入到火的世界,体验到火给人类带来的福利,适时提出“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概念)”、“燃烧要怎样才能发生?(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中来。通过改进后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以及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然后又通过视频呈现火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引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怎样才能灭火呢?”结合前面对于燃烧条件的学习得出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不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对于灭火的理性认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举例讨论,并通过演示泡沫灭火器加强感性的认识。至此学生们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已有了充分的掌握。但是怎样将学生引入到爆炸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呢?由于在改进的实验探究中学生们已经得到了影响燃烧外部条件的一个因素——氧气的浓度,设计问题“还有什么办法使燃烧更剧烈呢?”将学生引入愤悱状态,结合架空烧篝火,得出另一个影响燃烧外部条件的因素——接触面积,再演示粉尘爆炸实验,使学生很快转移到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上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认真备课,转变教师角色,认真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提问与展示视频、改进实验将学生的思维一直控制在积极思考的状态,增强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
三、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够充分掌控课堂的教师。而怎样才能提高自身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呢?这不仅仅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熟悉学生心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新的课堂形态。而且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来提高课堂掌控的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改变教师角色,创设新的课堂形态,并不是说将教师变成纯粹的一名学生,这样的课堂势必是无序的,也不符合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管理者。在教学业余时间内,能够学习一些教学管理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2)察言观色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得能在课堂中察言观色,察“弦外之音”(少数人、与众不同的人);察“异样云彩”(为难之色、异常举动);便于随时采取措施,使自己对课堂掌控的广度得到提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教学能力;榜样激励;高校青年教师
一、 引言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就开始传唱的歌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老话。而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因为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 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 很大一批青年教师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 虽然角色上从学生转成了教师, 教学能力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谢云,2008)。因此,在这段时期他们也需要榜样,也需要教师的“教师”的激励和指引,从而促进他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年轻教师的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在大学的教师培训中,多数是重形式,轻效果,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对于新任或青年教师而言,路在何方?榜样是谁?榜样的力量在哪里?
二、 榜样激励的必要性
(一)所见所闻
链接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理论把握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能力不强……不要以为这是在对中小学教师“指摘”,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在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应在高校建立教师发展机构,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刘文健,2011)。
链接二: 朱淼华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讲师。他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西方艺术史》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全校精品课之一。但是,在岗位聘任考评中,因为没有论文等原因,他在哲学系排名最后,被淘汰“下岗”(张志峰,2005)。
思考和启示:目前,许多大学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其弊端正在日益显现,一些教师过分重视科研,忽视教学,导致教学水平下降,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说标准和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榜样的话,那么这种变革应该是深层次的。
(二)相关研究和启示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7%。然而单靠新教师“广而泛”的短时入职培训或者自我进修提升,并不能帮助他们迅速地提高教学能力、成功地进入教师角色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新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学会如何将知识教给学生,即同时掌握“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特别是新任教师需要尽快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即运用相关教材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体现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构成(刘忠生,2010)。
另外,教学能力的实践性和反思性非常明显,新任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学习反思。学校要“持续不断地引领大学教师提高学习力。它需要在长期的不断累积、反馈和评估中逐步发展。它需要大学管理者营造健康的学习文化,通过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共同学习” (何华宇等,2009)。如何营造学习文化并鼓励共同学习,榜样激励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来自于榜样的强大的激励功能。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榜样激励是指学校管理者选择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工作积极、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作为榜样,加以肯定和表扬,并要求所有教师学习,从而激发教师团体成员积极性的方法。
三、榜样激励的可行性
(一)身边的榜样
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但是,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能力结构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同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教学能力结构。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提出自己的教学能力结构观点。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发展表现出来的(王宪平等, 2006),因此,从一线的教师或优秀的教师榜样的教学活动过程可帮青年教师提供形象的范例,获得一种比较通俗易理解的范式。
(二) 可行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J.Locke)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有效的办法是把他应该做或是应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一旦你把他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了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特别是榜样内在的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号召功能、启迪功能、警醒功能。曾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园丁”、“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等教师的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精神世界。现时,曾经征服人心、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几乎“失落”、“失灵”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抄袭门”、“造假门”、“漏题门”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面对高校教师榜样激励的缺失和不当的现象,如何重构和完善榜样激励机制,以更好发挥其示范和激励效应,成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中重要的问题。
四、榜样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榜样主要通过教育、目标和强化三个机制来发挥其激励效用。运用榜样激励应注意几点原则:
1.要注意选择好榜样。管理心理学特别要求选择的榜样必须在团体中具有特别高的认同度与信服度。选择的榜样认同度与信服度越高,激励效果就越好(戴健林等, 2008)。给教师提供的榜样,要符合教学示范和学习的要求,既要有著名的先进人物, 也要有教师身边的人,以增强说服力。
2.对榜样的宣传要注意客观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和教育时要实事求是地将榜样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榜样激励的情绪感染力。
3.要注意对榜样提出严格要求。榜样一旦选出,学校管理者必须对榜样提出更高的要求。
4.要注意鼓励教师学好榜样。榜样激励要求对学好榜样要做到有指导、有要求。指导和要求他们把学习榜样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中去。
5.在榜样激励中,要加入目标激励和情感激励。以榜样的目标和榜样的情感引起教师的共鸣,并创造机会加强互动和交流,促进学习、模仿、提高的愿望和实践。
(二)形式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除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进修,高校主要的措施和努力主要有:新教师的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及获奖交流会;各种校内外培训班和研讨会;先进师德个人及青年博士风采宣传;督导组的听课和指导。
(三)榜样的来源
从榜样的来源来看,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的同时,最好多开发和细分校内资源,树立本校的榜样,并形成系统化和常规化的指导和实践。
1.发挥各级领导的榜样激励作用。最具激励力量的榜样是领导,作为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才能带领教师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2.发挥杰出个人的榜样激励作用。应注重榜样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进行榜样的细分并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各时期的先进人物,突出榜样某些方面从而发挥其榜样示范激励作用。
3.发挥优秀团体的榜样激励作用。通过一些优秀的教学团体、科研团体、项目团体或创新团体的榜样,帮助教师学会依靠“团体”的力量或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激发灵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4.发挥“人人都可以成为榜样”的激励作用。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反馈与互动,互相学习,实现共建,激励所有教师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此外,从被激励的教师来看,要坚持榜样激励的常规性、互动性和指导性。如果榜样是在校内的、在身边的,那么学校应当鼓励或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和“本土”榜样的积极交流,可以及时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通过深入的探讨和共同学习,无论是榜样者本身,还是榜样的仿效者,从中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人得到鼓舞,受到激励(戴健林等, 2008)。
最后,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榜样激励也需要结合学校发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求而设计和实施,因而也需要管理和创新。例如,某些大学近年来启动“榜样库工程”,将榜样细分化,用优秀的校内榜样来影响师生,使榜样就在身边,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
参考文献:
[1][英]洛克. 教育漫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3:64.
[2]何华宇,赵敏. 现代大学职能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 2009(5).
[3]戴健林等. 校本激励——原理与策略[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3.
[4]张志峰,杨婷. 教育专家评说“朱淼华现象”, 重研轻教不可取[N]. 人民日报, 2005-11-28(11).
[5]刘文健. 教学理念方法单一, 高校应建立教师发展机构[N]. 中国教育报, 2011-10-1(2).
[6]王宪平, 唐玉光. 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 集美大学学报, 2006(3).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3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招考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他们学历较高,思想活跃,有热情、干劲足、有朝气、敢创新,专业功底较扎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大都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主观上都想尽力搞好教学工作。然而他们中大部分人由于经验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备课的内容把握不到位;二是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够合理;三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过高;四是知识结构单一,对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五是对学生人性化关怀不够。因而在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取得令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2.原因分析
认真分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践锻炼,不熟悉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缺乏课堂教学的经验。这些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之前实践的太少,经验太少,导致他们对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每个具体的教学过程该如何去操作都无从下手。例如该如何去做教案,如何通过课程的标准去组织各个单元教学的内容,如何去给学生构造课前预习题以及课外作业等,接下来怎么样去发动学生进行课堂研讨,怎么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区采取不同方式的进行启发教学,如何去突出重点和难点,如何区别每个板块之间相互的联系,实现前后呼应,如何抓住课程的最基本主线,并让其贯串于课程的始终去形成一个整体,如何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等等,这些青年教师们都不甚了解,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让青年教师仓促上课,必然影响其课堂教学的效果。
3.解决办法
怎样解决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呢?近年,我在英语教研组通过青蓝工程、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取得了一定成效,指导的五名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五名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获奖,或参与省市县各种比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参与省市县各种比赛获奖,其中,一人已成长为县级骨干教师。本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指定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老教师,以老带新,对新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3.1指导熟练教材,钻研课标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知识的载体,是教学展开的基本工具。青年教师一开始要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努力通读教材,深入研究教材里的细节,找到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分析出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的联系,抓住主线和提纲,对学科教学任务有较全面的认识。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标准,青年教师在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方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去熟悉一个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好精确的教学任务与计划。教学计划要能表现出该课程的知识重点、学科的体系、教学达到的目的以及思维的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教学进度时间的把握,有意识地避免上课的随意性,避免出现知识环节空白。指导教师还要指导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常规、考试要求等。
3.2指导备课细节、认真做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细则,是每一节课都能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材料。有个别青年教师喜欢上课空手上讲台,既不带教材,也不写教案。也许这样的教师确实有一定的学术功底,但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我们听课时就曾发现他们讲课常常出现逻辑顺序混乱、概念解释不清,繁简处理失当等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些现象,青年教师就要克服情绪化,脚踏实地地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负责地把教案写好。教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要做到把教材的内容细化、具体化、简练化,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传授教材知识时还要注意画龙点睛,恰如其分地讲背景、讲现状、讲前沿、讲发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展现教师本人的个性化。指导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审核教案,提出修改意见。
3.3相互听课,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
教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青年教师随堂跟班去听课是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经过了大量跟班的听课,青年教师学到了老教师是怎样组织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如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去调动学生积极认真听课,如何恰到好处地安排了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深浅自如,融会贯通,如何把握课堂授课音调的高低起伏以及讲课速度,如何做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去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办法,如何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思维,积极参与互动,把一节课的气氛给活跃,如何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制作声像和图文并茂的课件,如何分配好讲课的时间,课后如何耐心给学生做答疑等。青年教师还可以学到老教师对教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好作风。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好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准备后方能正式登台讲课。指导教师通过听课检查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严谨,知识的疏漏之处以及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处理时的合理性,所讲内容和所用时间的分配是不是把握得精确,以及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及时发现,加以修改补充完善,从而增强青年教师上好课的自信心。青年教师每一次讲完课,都要认真去总结,把同事给出的意见以及自己认为讲课时临场发挥的比较好的进行笔录,这样可以慢慢地积累经验,以便于后面去改进不好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在校内上公开汇报课,并对每一节课做出详细的点评。指导教师还要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指导青年教师互相听课,并且跨年级听课,甚至跨学科,最后从各学科中总结好的方式方法,学习其精华。
3.4指导作业批改、试卷命题、撰写论文和参加教研活动
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工作以及试卷命题、质量分析、撰写教学小结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总结。指导青年教师多写论文,学习取材和论证的方法,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提高青年教师撰写论文的水平。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论文竞选,多向出版社投稿。青年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种交流活动。
3.5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平台
老教师要根据每一个青年教师的个性,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拓展、实践教学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在不断磨练中逐渐成长起来。积极鼓动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的比赛。如“教学比拼技能大赛”、“教学创新设计大赛”、“说课比赛现场”等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坚持写日记分享自己的教学点滴,带动更多人迅速成长。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日臻完善,解决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从而使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们迅速成为骨干教师。
作者:杜宪利 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4
传统的化学教学与化学实验不能有机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1.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形成了从不过问或无力过问的习惯。2.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教学中不但忽视学生实验,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从来不做,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重复,不需要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许多学生根本就不想动手。
如何将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融合得更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能合理利用化学原理来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因此,以化学专业的实验性和应用性为契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理念,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不断努力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设计化学教学,优化实验模式
1.加强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独立自主地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
要想化学实验成功,首先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查阅有关的教学资料。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其次,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进,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最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用合适的化学术语去形容化学现象,自行设计和绘制系统的表格,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到表格内,最后通过现象得出结论。
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实验中每一个微小的现象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不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科学有趣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的能力。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共同现象,而且更善于发现不同现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教师要创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思维。而适时的自评,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活动中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挑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拓展和提升。
3.多媒体的运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在Authorware课件集锦中,给出烧瓶、双孔塞、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烧杯、漏斗、集气瓶、洗气瓶等仪器具,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制取、除杂、干燥氯气的装置,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如何进行装置的组合图。多媒体做到了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操作方便,不受化学实验时空限制,通过多媒体网络实验平台的构建,不仅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也让学生有机会通过网络实验平台亲身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化学能力和化学思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
二、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实验中的合作学习意识体现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上,以便取长补短,克服困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在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做较复杂的实验,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在做电化学的原电池的实验中,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且操作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讨论、研究,反复论证。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合作的小组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动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扩大实验范围,紧密联系身边的化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了解工业生产硫酸、化肥等产品的工艺流程,开展化学活动周,组织化学竞赛,设计家庭小实验,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化学知识,分析学校附近的水体污染情况等等,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还可以指导学生查看相关文献,把实验过程和结论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冬天为什么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会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引起全身缺氧血症,例如为什么家里的高压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煮熟饭?为什么生火的时候用鼓风机火苗会更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有效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身边的素材其实只要用心去思考,动脑去研究,可利用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把小小的实验设计、改进,使学生迈出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脚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发散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5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感知能力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学的内容以及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要清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其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或问题,学生可以自由解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如果最后学生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最终突破难点。
二、转变教师在导学模式中的角色
通常情况下,在导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设计好学生自学的步骤和流程,事先准备好讲义或者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完成学习目标。当学生在学习《力》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步骤:(1)事件活动:用弹簧秤称一个铁块,其中的哪个物体受力?哪个物体施力?(2)思考活动:举例说明两个物体在不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我们采用导学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并且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存在差异。那么,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如果需要还要进行个别指导。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能帮学生包办一切事宜,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需要充当好学习的引导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适时进行点拨。总的来说,教师应该多挖掘一些具有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在导学模式下,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家都是五花八门。这时,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要一味打击,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几乎每一堂物理课都离不开实验。主要原因在于,每一则物理理论基本都是根据实验内容所得到的。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究物理知识,并且用物理实验来论证得到的结论。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导学模式下,物理教师要做好对实验的指导工作。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是要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在探究方面还比较欠缺经验,但是又期望不断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易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的所在,才能有继续探索的兴趣。例如当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两位同学到前面拉动讲台,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似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会移动,没有力的作用,它则不会动。然后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要力来维持?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其对还是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如果摩擦力越大,小车的运动距离就越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小车的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一系列的实验与思考之后,学生便可以完成探究,加深对物理理论的认识。
四、进行恰当合理的解释
在导学模式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常都会遇到各种难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力地解答这些难题。但是,问题的解决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不是越早就越好。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一旦问题具有普遍性,那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些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更加注重全面性,因此,当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只是为其解答,并没有向其他学生说明,这样便不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课堂效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有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和探索,等到下一次课的时候再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当进行液体密度测量的实验时,尽管学生很仔细、很细心,但是得到的结果总是偏大,可能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原因。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回答学生,可以给出一些结果偏大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一一对照,然后找到答案。
五、交流合作、基础巩固
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行回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如果不够全面,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复习知识点体系,帮助学生更有层次地进行复习。
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再进行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对其他相关的部分进行扩展学习。虽然,学生的记忆比较零散,不能形成体系,但有了教师的合理引导,加上他们的自主学习,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困难。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学生的基础知识一定可以得到巩固。
六、探究释疑,总结强化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1.引言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人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人们重点观点的对象,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育,这也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的长幼、配置,知识的产生、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说要求的人应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做起,中小学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可以看做是促进学生学科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教育工作需要在教育活动中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探索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将创新思维和理念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其次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因此,为了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比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着重将探索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外,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提高。
2.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1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诺贝尔说过:各学科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个科学领域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科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研究自己身边的事和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所发现的问题。除了对生活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发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了就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1.2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由于每一个学生受生长环境、学习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个性上表现出各自差异性。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讲,就需要将学生的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让他们在面对难题时能够有坚强的毅力,能够对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能够对他人的结论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能够在不断否定中发现问题的本质。
2.2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有所创新就必须改革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笔者认为,虽然教学模式没有一个明确定法,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2.1自学加指导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会学知识。在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有效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提升和显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2.2提问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训练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问题与讨论的教学模式有效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和观点。
2.2.3引导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与规律。例如在学习了胡克定律的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用牛皮筋自己制作一个“土弹簧秤”。这种要求会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思考,从而将知识更好地深化和吸收。
3.结语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教学模式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教学活动,更好地构建起创新教学的模式。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应试教育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尝试,使学生能够在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知识,将物理知识的应用技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1999(8).
[2]孙海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渐近线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