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企业;成因;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财务风险与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外部环节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首先,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同时企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次,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性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三)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和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而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finacialrisk)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关于财务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借贷形成的资本金,必须按规定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而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或清算。

(二)投资风险

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收益。造成各种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政治经济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决策失误风险、证券市场风险等。

(三)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还能力。

(四)信用风险

企业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有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比较淡漠,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货款,造成销售方的损失。

(五)收益风险

由于管理者制定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的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六)汇率风险

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还将面临汇率的风险。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收益,以外币融资的企业会面临债务增加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有可能使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银行调高贷款利率,就会使偿还的利息上升,这样势必会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

2、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借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市场利率上升会使企业支付利息的压力加大。其次,如果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使企业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化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收益的变化。

(二)内部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筹资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从而导致债权资本在总资本的比例过高,一当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2、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部分企业在财务决策中,主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决策。尤其在项目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

4、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例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的存货的变现能力弱,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面临由于市场价格下降而导致的减值损失的风险。另外,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在商品销售过程常采用赊销方式,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的资金,从而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5、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是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合一起,也就是职能没有彻底划分,未能有效的对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进行监控:

第一,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最低不应低于1。

第二,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则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第三,现金流量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到期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率,这一比率表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第四,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证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少负债,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五,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指标也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平均收款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第六,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拥有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由于存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有时,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存货变观能力较差,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

第七,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与资本化利息)的比率,利用这一比率,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息税前利润为债务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有充足的能力还本付息。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自身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是不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下降或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企业在行业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风险

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应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五)采用风险转移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一般来说,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

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可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以转移还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六)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为了防范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而产生财务风险。根据模型选择风险小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五、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应当综合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3、邱玉兴,邵仲岩.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J].商业财会,2003(9).

4、周朝琦,赵遂群.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2 000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但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而造成的。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活动,因此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也要从这三大活动着手。

一、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在筹资活动过程中要按照现资理念,建立科学的筹资策略。在筹资决策时,应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财务杠杆系数、行业属性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比率和筹资利息。

(一)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

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把风险和利润综合考虑。筹资要量力而行,不能因嗝废食,要把握好筹资机会,掌握好取舍标准,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

(二)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要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利率是影响财务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要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利率和汇率。

(三)通过发行债券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和成本

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要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相结合。对短期或临时性资产采用短期负债的方式,长期或永久性资产采用长期负债的方式。

(四)树立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的资信程度不高,筹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更要注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争取更多的外来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建立偿债基金,增强企业自保和抵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并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财务杠杆。

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法。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使用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外币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外币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

总之,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一)注重前景分析

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和产品结构属于“夕阳产业”,加上市场组织程度和行业组织程度的低下,融资能力普遍偏低,企业总体上缺乏长远的竞争能力,所以投资前必须重视分析和评估其准备投资的产业及投资的产品市场前景,充分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重视资金测算工作

项目投资前要对所投资项目的支出情况,特别是起初的开办费用。融资渠道和金额、生产过程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等进行仔细的测算,防止盲目投资和投资经营过程中资金断链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投资项目的分析决策

中小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对投资项目,无论是采用自我发展型投资,还是外向兼并等投资,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和经济评价。中小企业必须在项目的收益、可承担风险和投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一)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中小企业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经过企业上下反复汇总、平衡,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

(二)应收账款控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其次是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三)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相关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外,其他人员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

及时入账。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永续盘存制。对于财产物资必须采用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其收、发、存情况。

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四)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更进一步,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保持国民经济强劲活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也需要全社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适当的向中小企业倾斜,制定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均衡更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甘肃科技纵横, 2005,(02):58-59.

[2]宋在杰.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价值工程,2004,(05):81-82.

[3] 全介,吴军波,陈景云.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运用[M].工作研究,2004,(03):36-37.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全面的探讨。

0 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1.2 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1.3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2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2.1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2.4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1 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

3.1.2 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①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②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③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④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

3.1.3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3.2 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①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②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③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④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27-0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难免存在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制订防范措施,保障企业经营的安全和稳定,保证企业持续向好发展。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应加以研究和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竞争,适者生存,而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政策环境方面,随着我国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经济领域的政策调整也不断深化,如“营改增”税收政策扩大试点后,给试点城市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必须根据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经营计划和营利模式,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在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内相关企业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欧美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国内的进出口企业、生产外包企业直接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出现了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整合,或调整生产项目、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等,必然会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企业内部管理不合理等。一是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很多企业不顾企业发展实际,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忽视了流动资金少、管理水平低的现实,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安全性的降低。有的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贷款额度过高而无法偿还,或为了扩大销售量而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最终造成大量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二是财务决策不科学。部分企业对投资项目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或者会计信息失真、片面,导致财务决策方面的失误频出。而这又导致企业生产投入过高,资金回笼艰难,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大降低,引发高度的财务风险;三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合理。很多企业内部各部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管理混乱,发展目标不统一,发展计划有分歧,导致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及筹资决策失误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使企业难以抵御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正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

要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企业必须对产业政策、行业动态、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根据形势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进行调整,使企业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扎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并通过有效的防范机制来处理财务风险。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责任制,使企业管理者注重风险管理,对重大财务收支决策、经营风险负起主要责任。重视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并确保其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资金管理,适度把握企业贷款和担保的规模大小。

(三)理顺企业内部关系

要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在管理上,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确定相应的管理权力和义务,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使各部门落实好管理责任。在内部财务关系上,要制定好利益分配的规则,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企业在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对财务决策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当企业有重要的投资需要确定时,就要组织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法律顾问及专家等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最后选择最优方案来执行。如对企业流动资金的运用上,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的资金周转水平,对固定资产和库存储备的规模进行科学定位,以确保企业良好的资产流动性。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发生作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企业利润。可以把应收账款、应付赎款和存货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源,因为一个经营稳定的企业,这三者一般都是保持稳定的,如果其中一项失衡,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危机。还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更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建立起企业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6

我国的企业并购从1984年的“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至今的三十余年中,已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然而,并购行为是存在风险的,有些并购活动进展顺利,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些并购活动则是失败,带来巨大损失。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整个并购活动,而这些并购行为能否成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方对于并购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是否具有合理的防范意识和措施。因此对于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便是企业并购活动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1 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特征

由于经济体制的区别,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着和欧美等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截然不同的并购特点。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变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1并购动因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发达国家企业兼并的动因是极其多样的,如有的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有的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有的为了得到诸如高科技、新工艺或科技管理人才等特殊资产,还有的是为了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当然还可以起到有的避税或绕开贸易限制的原因。以往我国很多企业进行并购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资产重组或者减少亏损,但近年来国内的一些重大并购案件已经显示,国内企业兼并动因已经出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2016年海尔大手笔收购通用家电主要目的是打入美国中高端市场。

1.2 企业并购由原来的被动地位转为主动

以往在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中,政府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我国企业当初选择并购这种方式的直接目的往往是为了减少企业亏损、减轻财政负担、搞活企业、调整资产存量等目的。特别是国企,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充当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和干预企业的并购。然而并购应该是企业对市场竞争的一种反应是一种自发的经济行为而不是一种政府行为。本来在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下,企业并购往往是企业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主动选择的一种发展战略。近年来,在企业并购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越来越来的企业则主动投入到兼并浪潮中,通过并购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并购法规逐渐完善和规范

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许多与并购活动相关的法律,如《证券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反垄断法》;另有一些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如、《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企业并购活动,防范并购风险的作用。但是企业并购活动涉及面广,领域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2 企业并购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2.1评估风险

在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一般比较信赖会计报表,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 评估。然而,会计报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企 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目标企业财务报表如果蓄意被目标企业管理当局舞弊,一般也很难发现。

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还取决于价值评估方法。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较大。

2.2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的流动性以及股权融资上,是与融资风险息息相关的一种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因现金支付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极易导致的债务风险和杠杆支付所带来的风险上。

企业并购一般的支付方式分别是: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以及混合支付四种方式。不同支付方式的风险不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现金支付是最为简单、常见的支付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支付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是会使得企业的流动现金减少,资金周转不足,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可能导致还债能力不足,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引发财务风险。若企业变现能力不强,在并购阶段发生资金问题,现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使并购规模受到限制,可能不仅导致并购计划的失败,严重的话还会使企业破产倒闭。

股票支付方式可能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很容易使得股权稀释,分散对企业的经营控股权,降低控制力度,并使原股东的收益降低,给恶意竞争者提供可乘之机。且股票支付方式成本较高,手续繁复,发行股票期间可能会使得企业错失并购良好时机,导致并购失败。

混合支付有多种组合,能集中各种支付工具克服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的缺点,分散一部分风险,但混合支付的过程不是连续的、无误的,这些因素可能延迟整个并购过程,导致并购失败。

杠杆支付方式主要是指以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此获取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后,利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来偿债的方式。由于并购后企业现金流量的不稳定,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是不确定的,如果经营不善,很可能出现债务过大,资不抵债的局面,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破产,并购失败。

2.3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与并购资金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来讲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并购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融资,一种是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筹集自有资金,降低融资成本,虽不用偿还,但这种方式对企业而言压力较大,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更容易引发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选择贷款,耗时长,手续繁琐,难度较大。选择通过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虽然风险不大,但发行费用较高,手续繁杂,限制条件多,耗时长,同时也会降低原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损害股东权益,企业还可能面临着反被新加入者收购掌握控制权的威胁。若企业利用信贷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成本较低,但偿债风险较高,很容易打破内部资产结构的平衡,导致财务危机。

2.4并购后的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协同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优势互补。企业的并购固然是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他行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条捷经,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并购后在运营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擦,或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被并购进来的新企业所拖累。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进入新行业的成本较高,当企业向不熟悉、与现有业务无关的新领域扩展时,要承受技术、业务、管理、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相关业务中,会削弱原主营业务的发展、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当主营业务遇到风险,而此时新的业务未能发展成熟,或其规模太小,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2.5反收购风险

有些情况下,被收购的企业对收购行为往往持不欢迎和不合作的态度,尤其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可能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惜一切代价布置反收购战役,这些反收购措施尽管各种各样,但却会对收购方构成相当大的风险。

3 防范措施

3.1明确企业并购动机,合理制定并购战略

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前要对自己企业和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估价和评价,而不是盲目追求并购活动的轰动效应。并购活动要符合市场规律,这样不仅会使通过并购活动之后企业的整体财务实力得到扩展和巩固,也会降低并购的财务风险。在并购前企业应当对自身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不能盲目乐观。另外,要对目标企业的运营状况,并购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作出合理的预估,理性决策。

3.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全方位详细地调查和审核,尤其是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降低估值风险。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净现值法、清算价格法和市盈率法等。企业为了解目标的全面真实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条件做出合适的估价方案,如利用公司内部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防止被对方失真的数据影响,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协助评估,做出合理的定价。还可以通过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事先明确。

3.3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

企业在制定融资策略时,应当扩宽融资渠道,保证并购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资金流。采用多种融资手段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比如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杠杆收购融资、卖方融资等,做到内外兼顾。尽量避免并购后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形,导致无法满足日常经营所需。合理的预算有利于安排企业资金支出,优化股权结构。

此外,并购企业应根据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数据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作出预测,结合当前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比例,对负债的期限和数额进行调整,减轻偿债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3.4多样化支付方式,规避支付风险

不同的支付方式侧重点不同,带来的财务风险及风险转移的作用也不一样。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及交易双方的资本结构,比如对方企业规模大小、目标企业税收筹划等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的资源进行协同合作,将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等方式进行合理组合,分析不同支付方式的成本以及支付边界,从而分散支付组合存在的实时和潜在风险,尽量降低并购成本。

3.5整合财务资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并购后的整合是降低风险的有力保证。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并购研究报告指出,在并购的不同阶段失败的概率也大不相同:在并购前和并购中分别为30%和17%,而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失败的可能性则高达53%。并购之后是双方企业的磨合期,这一期间并购双方可能出现冲突和矛盾,企业应注意协调,减少并购方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