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1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teaching inform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concept;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48-02

0 引言

一位负责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教师。一位有知识的教师也不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是否受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及其对学生的作用效果。

?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越发感觉到“力不从心”,自认在课堂教学中很卖劲,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的聚焦程度并不高,课堂上玩手机的不乏其人,教学目标时常不能很好达成。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表观原因在于教学实施中近乎习惯化的传统教学方式与行为,其深层原因却在于支配习惯化教学行为方式的教学思维习惯。这种教学思维习惯已被固化,从本质上没有脱离依托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讲授式教学观念,有时即便有所“更新”,也只是动动枝节,并无实质性突破,教师仍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与中心,学生成了配角或被边缘化。当今,随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不可避免要受到信息社会的影响,他们在享受信息技术成果的同时自身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自然会得到提升。在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的社会环境中接受熏陶洗礼的大学生,有着与以往工业化时期大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行为方式与习惯。面对新时期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以改造学生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灵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健全学生人格为己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来讲,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彻底走出以往讲授式、填鸭式“一厢情愿”传统教学思维樊篱,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融合,在行动实践中不断改造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教学行动在润泽学生心灵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理念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不断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情感,课堂上才可能更好地把注意力聚焦在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功能地位才可能更好彰显。因此,当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自我修炼,在自觉行动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就尤其显得重要而紧迫。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行动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有必要在全面学习、反思整合内化、对教学实践深度反思调整加固三方面多下功夫。

1.1 在全面学习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学信息化理论作指导,这种理论不是书本上静态的理论,也不是他人主观世界中内隐的理论,而是其教学信息化建设主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主观世界中内隐的教学信息化理念。它来源于外在的教学信息化理论,包括书本、网络及其它新媒体、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等承载的有关教学信息化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教学信息化理论得以确立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或缺少这些前提与基础,其教学信息化理念的?_立就无异于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教学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政策法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指路明灯,在其教学信息化理念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建立健全其教学信息化理念体系必须加强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内容学习。比如,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方面的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法规文件。

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确立与建构教学信息化理念也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教育学、职业教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教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认知心理学等课程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此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为整合信息化元素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理念准备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第三,深入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即在于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改进其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以信息化教学取代纯说教式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革命,以教学理念的革命为先导。无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信息化理念建构涵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训练。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宽泛,在学习过程中既不能浮光掠影,也无需面面俱到,择其基础的、前沿的、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最为关联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予以重点学习。一是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具备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网络环境的维护保养。二是学习新媒体技术。主要以手机、电脑为终端的微博、微信、QQ、短信等新媒体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学习新媒体技术不仅要学习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在操作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2.2 在反思整合内化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与训练,要将外在于己的知识技能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理念高度并正确指挥教学信息化建设实践,有一个反思整合内化的过程。孔子曾提倡学习要多加思考,否则,“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过程中要思考,学习之后又要进行反思。学习反思包括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对学习内容的反思不仅要对系列学习内容逐一进行再思考,还要将各部分内容贯通起来予以整体思考、寻找联系并序化整合,同时也要将其纳入已有知识经验系统予以同化。比如,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原理、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等系列学习内容之间并非孤立,在对其单一思考基础上进行贯通思考予以整合聚焦形成概念化认识,并同化于已有知识经验系统或对已有知识经验系统进行顺应改造,学习内容才可能真正内化,形成具有信息化新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也不可少,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不仅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本身的理解消化,对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学习场所的选择、学习思维习惯及有关学习行为等方面情况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扬长补短,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理念系统注入良好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方面元素,丰富其教学信息化理念内涵。

1.3 在教学实践深度反思调整加固中确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理念

任何一种新质教学理念取代传统教学理念都有一个巩固的过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教学信息化理念的形成亦不例外。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深度反思,不失为巩固其课程教学信息化理念的一种好方式。教学信息化理念存在的价值在于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其自身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存在价值的生命力状况在指导服务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其指导服务教学实践的效果即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反观指导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理念,进而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调整修正完善,或使之在思想体系中进一步明朗化留下深刻印痕进而起到加固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予以深度反思的过程,就是将教学实践与教学信息化理念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在辩证统一的过程中促进教学信息化理念不断步入科学轨道并在教学思想体系中扎根留痕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 教学反思

我在学校上了一节六年级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也有红绿灯》。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也还丰富多彩,教育任务也还是完成了,但是就是觉得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与部分老师交流后,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1.气氛活跃,秩序略显混乱。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定位是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而不像一般的学科教学是为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课堂氛围比较自由民主,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不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时有发生,课堂秩序有些乱。加上学生又是分成了6-8人一组围成圆圈的座位的形式,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不是常使用这种方式,因此,学生非常兴奋,激动,在一些讨论环节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气氛是相当的“热烈”,要重复许多的“三四” (即坐正)口令,或是用肢体语言来提示学生,学生才能安静。

2.活动体验不深。心理课注重课堂情境的营造,让学生从切身的活动体验来感受、成长,因此我在本课上设计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为了调动气氛,有的是为特定的主题服务,但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有趣”上,没有真正起到活动本身的价值上。

3.经验不足。课前,首先考虑的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愿意参与,对他们违反纪律的情况比较宽容。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尚未形成气候,可供借鉴的经验有限,自己也没有什么经验,在面对不断出现的突发状况时感到无从下手。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课堂调控,注重教学能力的训练

1.加强课堂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基本功和教育素养。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思路清晰。在课上不能过多地堆砌术语,针对中小学生可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重点概念,其余的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2.明确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与节奏。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设计要合理,不要在某一个环节上耽误太多时间。不能因为学生投入、高兴,就做好几个与主题没有太大关联的活动。要时刻铭记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只是让学生满意。

3.及时反馈调控。要遵循及时反馈的原则,一旦学生出现违反纪律、不配合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制止。使学生及时明白什么样是可以的、什么样是不被允许的,防患于未然比纪律非常混乱之后再纠正要省力气,效果也更好。

(二)尊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规律

1.理清辅导理念和设计思路,备课充分。心理课首先要理清辅导理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是,心理课的理念不是一节课要教会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感悟,塑造的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一种氛围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发展自己。在备课上也要认真准备,预想到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有备无患。

2.订立契约,增加课堂和课后的要求。心理课堂上调控困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观念有偏差,不认真不端正,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订立契约。订立契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正式开始课堂内容前约定要达到的行为标准,如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别人、保密原则等。

3.注重引导。其实,在一节课上教师的调控无处不在,当发现学生的表现偏离预定主题时,就需要及时地引导回来。如在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时,如果学生的回答与主题无关,教师要及时明确地给予回应,让学生明白这样是不恰当的;当学生表现得很好时,及时给予鼓励,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形成规范并自觉遵守。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2C-0130-02

近十年来,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然而,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各方面的调查和了解,笔者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方式和教学深度都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一种能够遵循主体意识并将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动态反馈信息的教学模式,即体验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情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带来促进因素,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更加良好地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一种理论教学、密集知识点灌输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学生对相关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老师,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心理健康课程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知识类课程,其在教学目的方面对实用性的强调程度是非常高的。学生必须将相关学科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但是由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没有落实到位。

第二,在教授课程时仍然采用教师主体地位教授知识的形式,缺乏学生自主性和互动性,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之后没有办法将所学知识完成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课程内容在设计上广泛涉猎但是并没有一个专项,没有对某一项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是学到了各个设计内容的皮毛,因而难以应用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而体验式教学对于心理健康课程在该方面的缺陷可以比较好的弥补起来。

第四,在师资能力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内容看似只是简单陈述心理事件,但其实其在心理学教育运用方面大有文章,教师对于专业内容领悟不到位容易导致其教授内容浮于表面。所以专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进修学习的机会。另外,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心理健康的专业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基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体验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架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去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并将此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体验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情境参与,学生的主动性能够被激发出来。我们在心理学课程教授时应该按照下列原则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方式原则。传统教学中一般对于获取知识的一方主体地位比较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由于其特殊性更应该强化这种主体地位意识。学生要在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下发展自主思维的观念,主动的参与到各个设计环节中去,主动的反思和领悟心理学课程的精髓,并能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和反馈。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课程的应用中师生的互动性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宽松的氛围,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进而能尽情体验、领悟教学内容,最终掌握教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统一原则。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体验方式设计必须建立在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准则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相关课程中的重点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同时要注意这些教学重点能够高效的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运用具体情景编写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也要以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具体的能力为基础,不能超过这些范围。否则不仅教学课程难以进行,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观察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的反应,防止学生出现偏离中心内容无关的探讨。学生的体验活动要紧紧跟随教学内容。

(三)学习过程反馈原则。反馈原则要求教师在体验式教学应用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动态反馈教学是体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一个特点,教师应时刻关注体验教学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及时掌握学生在接受相关课程后的动态,以便进一步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教师应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同学的反应要敏于观察。教师的反馈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课程学习中的动态,了解自我的学习过程和状况,有利于学生根据学习程度调整学习方式,对学习过程有清醒的认识。教师的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体验和探索,提升了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五个阶段。

(一)导引。导引过程是作为情景体验活动的铺垫,是教师通过故事或案例的方式导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本章的教学目标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教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简单介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具体设置情境体验活动。教师必须将此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情景体验环节的相关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相关,也便于学生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显著的提高。具体的情境体验内容设置需要符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既要将课本中所教授的知识展开,又要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三)实际体验。教师在课堂进入相关的情境体验过程中注意用合理的方式引起学生参与情境体验的兴趣,激起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相关体验。在具体体验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在实际的体验阶段教师应掌握控制整体的体验过程,以免在體验中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而产生负面效果。

(四)总结情景体验活动的体会。在每一个体验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有助于共同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心理技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烈讨论。体验式教学中对于分享环节非常重视,学生在完成情境体验后能否将所感所悟进一步升华主要依靠这一个环节的处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主题的讨论,避免体验式教学方式只是流于热闹的游戏表面,毫无思想上的提升。

(五)内化体验体会生活迁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完成在生活中的使用。教师要将体验活动进行总结,明确本次课所教授的内容,学习的心理知识和行为技巧,督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将生活迁移作为作业,通过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总结自己通过课堂所掌握的心理技巧如何运用于生活中的。

四、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课程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五个过程的结合统一,分享环节是首当其冲的,因为通过分享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领悟和体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时间有限或者参与人数众多等原因没有机会分享,致使分享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学生人数甚至达到两百人左右,由于课程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分享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教学慢慢变成了的热闹游戏,总体教学效果欠佳。课程教学流于表面形式。针对课程教学人数众多,分享环节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减少心理健康课程上课人数,将两百人以上的大班分解成小班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以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分享体验。

(二)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项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求较高的一项特殊课程。体验式教学方式则对相关心理学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尽管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但是其功能和作用是非常主要和关键的。相比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体验式教学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反应能力。就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非常缺乏专业的,经验丰富且能够临场应变的高素质教师人才。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效果评价构建统一的标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研究项目整体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效果的研究也没有及时的建立。大部分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评价方面还是依靠课堂气氛和学生对课堂意见评估调查表来展开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一些实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传统的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主要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完善关于体验式教学方式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能够对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银星严.高校心理课体验式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

[2]黄永坚.体验式心理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1(9)

[3]蓝强.对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4

(一)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虽然不是必修科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在人的教育发展的初期直到最后的,它是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打基础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品德课程将道德伦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国情方面的相关能力都有机的整合在了一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价值观的养成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心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能与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很好地平衡与调整。它是教育工作者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对受教育者加以有利积极的影响,用来维持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出前进的动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这就是心理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地位。心理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二者不能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仅仅套用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所定的目标,当然也不能按着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基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二、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从细微处体味真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是在他们对道德的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指引学生对真理正确理解是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心思是单纯的,因此作为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同学们将一些寓言故事:如给同学讲《揠苗助长》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强迫其生长,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太急功近利。

(二)于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操

小学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活泼的性格,陶冶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课上有一个美好、和睦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室对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双重陶冶。老师可以将拾金不昧的人的名字写到班级的“光荣榜”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褒奖,这样同学们就会争抢着做好事,班集体也会健康向上的力量所引导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三)在行动上做好示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会经常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而在这一阶段,老师的行为动作对学生的影响的巨大的,他们会认为老师做的就是对的,进而模仿改造变成自身的行为。如果在这期间老师不能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反而做了反面教材,那对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势必会有所阻碍。老师不仅要根据课本上已有的例子进行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出去参加扫墓或者是募捐活动,在募捐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同时也要有做足够的爱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学校还可以与社区负责人联系,带领孩子走进社区,从这个基础上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四)在现实中锻炼培养

心理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学生自发的参加社会互动的结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针对学生心理防线较低的特点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制定一定的规范,使其正常成长。要多组织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爬山,而且要求他们自己准备爬山所要准备的东西。如:零食、鞋、衣服等等,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照顾,这样就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还让他们懂得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背。但是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绝对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一定要敢于向传统教学方法发起挑战,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要在学生有着健康心理的情况下,更努力的加以引导,是学生的心理朝着更成熟、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成为“四有青年”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对社会及人生有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69-01

初中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方面有自己特殊的任务,但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其基本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初中学生心理的自组织过程,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初中学生心理素质,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自我教育,就能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但不影响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的,与同样注重初中生心灵世界的初中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作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开发初中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初中学生智力发展,而且可以矫正和预防初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3.对预防和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有积极影响

初中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成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让语文教师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比如教师对学生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情况,以往只是将这些问题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语文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大多蕴含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大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以及对假恶丑的鞭挞与摒弃。因此,深入挖掘教材的主题内涵及作者所表达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的途径。

在语文课文中,不乏各种各样优秀的、感人的、引人向上、摧人泪下的人物形象。同时,作品中也还有令人厌恶、遗臭万年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

2.将作文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文是探测思想情绪的雷达,具有敏锐、迅速、集中反映心理活动的特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一定会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懒惰、马虎的习惯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凸现出来。

另外,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以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学业上的沉重压力,社会适应的不良,使得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是一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3.不能忽视课前5分钟演讲和课堂辩论会

组织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情感的倾诉、人生的宣言、才识的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胆量,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召开辩论会,对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精、气、神的碰撞都有积极意义。通过辩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又由于所选的论辩的话题中,有许多又和心理教育相关,因此,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

4.要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或个人自身的原因而出现心理问题是自然的事。但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的社会角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心理。当然,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师作为拥有丰富知识的成年人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侧重点与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所不同,更应讲究技巧,否则,不但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范文6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保健体育》、《健康与体育》等,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有的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把体育健康合并成综合性课程。

1.1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越来越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1.2课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要多采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动教学法,让学生由他主到自主;被动到主动;依赖到独立,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受益无穷,轻盈自如地享受终身体育。

1.3课程结构以发展目标达成度为主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制定上,突破学科中心主义,以五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放开教学内容。不具体限定讲什么,只强调目标达成。改变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结构取向为以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多头并重的综合结构取向,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 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如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回过头来重新巡视我们身边的体育。似乎仍然在走“应试教育”的极端,学生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模糊。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审视现行体育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模式过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体育教师在上实践课中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模式。即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由于这种结构对课开展限制过死,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使教师围绕着各个部分“时间”合理分配转,以达到课的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2体育观念相对滞后,竞技体育观、达标体育观、体质教育观还比较盛行,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忽视学生的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 寻找初中体育教师的出路

4.1更新体育教师观念

观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总和。观念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变成一种框框,一种思维定势。很难改变。新课程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不作规定,既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教师留有充分余地和创造空间,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而原先的体育教学以内容为主,具体规定了内容和时数比例,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较少。

4.2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有许多东西进行改革,首当其冲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

4.3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授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与小结所写的随笔。长期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对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同样重要作用。教学反思要写教学中最成功的做法;写教学中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写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写练习时存在的问题。经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教学经验的形成更是教师几年乃至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教学反思恰恰可以起到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训、摸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它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可以说它是教学改革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