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影视美学”课程 和谐校园文化 大学生文化素质

当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社会转型期的现阶段,学者们在思考:如何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以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来有效建构大学生文化素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催促着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勇敢地直面现实,找寻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财经类大学独特的教学语境,认为以“影视美学”课程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开设“影视美学”课程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首先,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个性张扬的时代,而且消费主义盛行,在经济成为社会的主题词之后,商业、利润、资本,以及与之相应的欲望、身体、货币正成为社会所集中关注的对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随之在这个转型时期渐趋流行,人之道德的颓败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精神症候。在这个转型期,大学生生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剧变,社会大环境的负面作用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许多学生感到浮躁、迷茫,生活缺少诗意、学习动力不足、自觉创新能力不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性不够,等等。可见,当前社会的复杂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拓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是摆在现代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从人性角度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其次,就当代高校教学而言,还存在着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策略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改革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依托一个科学有效的载体来合理建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迎合大学生渴望以诸如影视文化等艺术形式来提高艺术修养的心理需求。正如2005年首届“中国文化论坛”学者们所指出的,大学里的艺术修养培育需要加强,这涉及每个人今后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境界[1]。在这里,科学有效的影视课程改革的宗旨,正在于这种对大学生自身生活品位的提高。

最后,就课程本身而言,加大“影视美学”授课的普及面,提高教师授课的水平是科学建构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当代中国教育中智育越来越受重视,而美育被忽视淡漠。更重要的是,在如今我国影视产业发展日渐繁荣的大好形势下,很多学校整体上以“影视美学”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普及面和层次还不够,学生对“美”的感悟力不足,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还缺乏一定的引导。

二、“影视美学”的内在特质阐释

就一门专业学科而言,所谓影视美学,就是遵循美学的原则,即用理想和超越精神审视影视艺术,从审美哲学、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对影视艺术进行分析。影视美学的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影视,也不是美学和影视艺术学的简单相加。影视美学是当代美学、影视艺术学在人生意义的寻求上、在人的感性生成上的统一。在其本源上,它与人的现实处境和诗意生存息息相关。所谓影视美学的阐释,就是要用美学的精神来观照电影,要看一看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如何在影视中得到表现或实现的。就“影视美学”课程而言,“影视”这种视觉媒介负载着一定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而“影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文化符号。由此,“影视美学”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审美哲学、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对影视艺术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真知,丰富生活,提升文化素养。无疑,加大“影视美学”授课的普及面,提高教师授课的水平是科学建构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可见,影视美学富有抽象的哲学意味,它所追问的问题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而影视文化及影视艺术则是相对表层形式的问题,影视美学隐藏于这些艺术形式的内在深层中。具体来说就是,影视文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之一,而影视文化作品中的经典,更是影响广泛而深远;从艺术角度来说,影视艺术被称为继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诗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集前六种艺术之大成,同时影视作品题材涉及历史、文学、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影视正成为当今媒介时代核心的载体样本,这些现代传媒无不潜移默化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所以,影视美学无论是在专业学科上,还是在一种课程设置上,都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功能。

三、“影视美学”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利用媒介世界来感知理解现实世界,较高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理解现实世界,帮助他们有效地鉴别和拒绝那些跟自己的旨趣不和的内容。影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放松休闲娱乐、启迪人生思考、获得审美教育的最便捷的途径。如《南京!南京!》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有纪录片风格《可可西里》的赏析,提出中国青藏高原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愉悦的影片观赏之旅和教师的评析,能够达到快乐地学习的目的,也能够缓解、释放日常学习、生活的压力。类似的,“影视美学”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即电影镜像语言分析,向学生指出其表层含义和深层意义,以及为何如此表达。

就“影视美学和大学生文化素养建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而言,意在在积极推行创新性教学这个基础上,把影视文化研究、影视创作、影视论坛、影视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建构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从“影视”这种可观可感的视觉媒介上,在“美学”的深度作用下,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祖国灿烂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进而让大学生的心灵更加阳光,生活更具诗意和美好,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增强抵抗社会不利因素浸染的免疫力。更有价值的是,从深层次上推行创新性教学改革,让学生由被动地传统式学习转为自觉地快乐学习,师生自由地交流,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以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所以,影视美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在当代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尤为必要。如通过《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和《望乡》中阿崎婆婆等典型人物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外表美与灵魂美的辩证关系。以此突破传统固滞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激活创新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身心更加健康成长,精神境界更加高尚,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四、影视美育实践的构想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不能空喊口号,纸上谈兵,其关键是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核心是本土化的课程构建,实施途径是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由此,确定以“影视美学”课程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这是“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2]。在具体措施上,我从教学实践出发,凭借“影视美学和大学生文化素养建构”这个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1.在具体的美育实践上,依托校“影视协会”在全校有序地开展各类活动。一是通过帮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经典电影片断,积极开展DV大赛、摄影摄像比赛、开设影视评论论坛、影视美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创新性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力和审美判断力,力求让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感悟影视之美;二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大学生的美感渐趋活跃,生活更加“美”起来,由此使学生在实践训练感悟“美”,并以“美”来引导人生;三是依托我校专业特色,引导学生从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影视的发展,逐步形成“影视经济学”的概念,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使他们眼界更宽,对学习和生活更有兴趣;四是成立“影视文化研究所”,重点把影视学理研究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建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大学生文化素养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五是通过“影视”这种视觉媒介,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帮助他们提高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更加热爱大学生活,进而自觉地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2.在具体的教法改革上,重视运用效果较好的差异对比教学法。所谓差异对比教学法即把一部电影内的相关元素作比较或相关程度高的几部影片从一方面或几方面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段落场面镜头等影片的具体元素开始向纵深层次剖析,最终获得影视符号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愉悦。如同是美国人摄制的越战题材电影,表达反战主题的《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与2001年“9・11”事件后的以宣传美国爱国民族主义的《我们曾是兄弟》影片传达出的理念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影片是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表现各自对战争的解释的?通过教师讲解设疑―学生课后观摩影片―学生讨论―教师解疑这一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并且在大的政治文化视野中考察具体的美国电影作品。教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快乐地学习。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以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影视美学”课的教学和改革实践或许能够提供某些启示,此课程是对建构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拓展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舒炜.文化自觉: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经典阅读课程[J].读书,2006,(4).

[2]林光彬,贾雪峰.财经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之探索[J].教育研究,2010,(8).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2

人文文化艺术是关注人类生活面貌、社会现象、自然状况的一种艺术形式,重视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道德、尊严、文化传统、自由平等以及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研究。在美术教育中,人文文化艺术是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育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因此,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审美价值水平的提高美术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人文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其实施势必会促进学生审美价值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在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文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这就使得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文化艺术教育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培养,在具体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四)有利于人文文化艺术的传承人文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艺术文化,包括人类生活、社会、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文文化艺术的有力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美术教学中人文文化艺术的缺失

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实现人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促进学生对人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丰富的人类社会,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就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强调技能学习,忽略了情感和文化体验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培养,过于强调美术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严重造成了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失衡,对学生美术学习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美术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是一门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学科,只有在对学生情感体验和艺术修养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美术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完美的表达出来,实现美术教育的意义。

(二)强调教师讲解,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美术教育中强调教师讲解,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培养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问题上。目前,许多院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教育教学体制下对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就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采取的是接受式教学的方法,主要强调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学生个性化培养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只限于机械性模仿的层面上,完全无法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重视专业培养,忽视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美术教育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艺术类学科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使得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只能从知识和技巧上考察学生水平,而无法从实质上实现对学生综合艺术水平的培养和评估。这也是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许多老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将美术看成一门独立性特殊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和联系。这就导致了美术教育内容的失衡,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严重影响美术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美术艺术的感悟和理解,制约着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三、在美术教学中人文文化艺术教育的渗透

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措施,对于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由于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尚未能得到全面实施推广,我们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战略措施,以保证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对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深化人文意识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教育者,是影响美术教育的关键因素。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体现。美术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学习,从根本上深化人文教育的意识,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人文文化艺术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明确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体制的要求,以人为本,加强人文意识和素质的学习,重视对美术人文文化艺术的教育。

(二)加强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增加人文文化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和经历是美术教育中指导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水平。在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术艺术的价值,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因此,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要求,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增加关于人文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类、社会、自然进行细致地观察,感受周围事物的美好,体验人文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

(三)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文化理解力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感性和理性、智力和实践能力、艺术和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是美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学习水平,使得学生对人文文化艺术中历史、社会、自然、生活等等因素与美术艺术之间的关系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艺术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艺术底蕴积累的方式实现人文文化艺术教育。

(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对人类情感的完美表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类情感交流和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美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拥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对内心情感进行宣泄和表达,以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保证人文文化艺术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措施。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情感理解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对人文文化有足够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人文文化艺术的热爱,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人文文化背景,实现教学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进程。用美术这种艺术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必须将人类文化作为背景基础,发展多元化文化,通过将美术与文化密切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水平。

(六)注重学科结合,促进协调发展美术这门相对特殊的艺术类学科,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强调对学生自由思想的塑造。但美术教育并不是独立的,由于其自身人文特性的存在,使得美术教育的范围也扩展到了美术自身领域之外,与其他学理科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因此,人文文化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多门课程进行综合性、相融性的系统性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特点和多样性,重视对人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研究。

四、结语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3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艺术素养 大学生 意义

大学生是接受大学教育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拥有新思想、新思维、新技术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群体。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由未完全成熟向完全成熟过渡的发展阶段,也是各种心理矛盾最普遍、最突出或难以把握的时期,是人一生中情感最不稳定、易冲动的时期。现阶段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有成熟的一面,但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表现。而未完全成熟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发展,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智力开发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没有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的效能就不能得以最大化。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一、艺术素养的含义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基于艺术的认知及规则而建立的稳定性审美力和价值观。即一个人应具备的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建立广泛联系的艺术感悟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品位,且能够不需要外部作用或他人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地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迁移或体现。艺术素养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与人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互交融。显然,这里言及的艺术素养非艺术家所必需的艺术素养,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建设者应具备的艺术素养。这一素养至少包括三个层面: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以艺术认知和艺术基本规则的建立为主;基于教育对象和课程性质而建构的课程内容体系,并以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获得为主;透过艺术教育所要达致的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并能自觉体现和迁移。

二、艺术素养和大学生的关系

具有某种素养,是指具有某种价值观,并在价值观的作用下,遵循相应的规范,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符号系统的能力,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性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个有素养的人,在做出个人决策,或参与公众事务、从事相关工作中,能够运用并遵循多元尺度,即科学的尺度、人文的尺度和艺术的尺度。科学的尺度归根结底是真,艺术的尺度归根结底是美,人文的尺度归根结底是善。

在个体身上,各种素养往往以一个整体表现出来,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人们把它分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即人的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求真,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强调客观规律,给人以理性和理智;艺术求美,诠释美的规律和境界,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增强人们的爱美、审美之心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给人以感性和激情;人文求善,主张抑恶扬善,倡扬生命关怀,仁爱之心,既具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给人以感悟。科学、艺术和人文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原本就是融为一体的,而且真中有美、有善,善中也有真、有美,同理,美中亦存真、存善。换言之,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既不能没有科学和艺术,也不能没有人文。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弘扬科学、艺术、人文,求真、求美、求善的精神。所以,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从科学、艺术、人文的融合走向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实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三、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看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科学、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确是不同性质的两大学科体系。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与艺术是交织在一起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与艺术仍然相互胶着,同属哲学体系。如果说现代科学源于16世纪,那么,当时的许多艺术家就是伟大的科学先驱。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不同类型知识经验的存在价值、功用、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诠释的对象)逐步明晰并具体化。随之,学科体系、门类、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明确,科学与艺术就此分道扬镳,并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质。简单地说,科学的本质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艺术的本质在于揭示人类情感世界的奥秘。前者讲逻辑,求真,注重客观的精确性,排除多义性;后者讲形象,求美,关注审美性,接受多义性。

从学科发展和知识掌握的视角来看,学科划分越细、研究越前沿或越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那么学科的目的性和学科间的融合性也就愈强。就科学与艺术而言,许多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杨振宁先生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二者的共性在于其本源是一致的,即自然,自然孕育了人类,发展了人类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所以二者均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认为,科学与艺术的目的是相同的,方法也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学同属哲学范畴的不同侧面,都是抽象的精神,是非物质的。

概览科学与艺术的过去、现在以及对二者未来的展望,科学与艺术虽分属两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每个体系又有诸多分支学科,伴随各自分支学科的增加,以及增加的速度越快,二者的联系与结合就越紧密,就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艺术领域中的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装置艺术、摄影艺术等就与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密不可分。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其突出特点不全是智商,还有高品质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情商,他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这大都与他们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或所具备的艺术素养有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加强调两者共处一个平台之上的、系统的知识整合、技术整合和文化整合,其整合的基础和条件就是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自然融合,从而使学科教育效能得以最大化。这种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内化到人身上,并能源源不断地、稳定地输出,这便是综合素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就个人而言只有科学是不够的,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而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思维的发散、创美冲动的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的确立,高雅审美品位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进功能。因此,艺术素养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帆.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2).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5

艺术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重要途径

声乐教学在艺术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艺术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教授声乐演唱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很少关注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之家庭溺爱、社会和学校对孩子德育教育的缺失,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的精神等。这无疑是声乐教育教学的失败。归纳起来,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总的指导思想。各种层次的教育都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在认真教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演唱能力、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声乐艺术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甚至比专业技术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位。一个缺乏健全人格的人,在演唱各种声乐作品时,很难准确地理解声乐作品的深刻含义,很难做到融入真情实感地演唱,也很难带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因而,艺术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教学,必须在声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创新中,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复合型声乐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文化市场需求,我们的声乐教育才能不断地在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是声乐演员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阶梯。众所周知,声乐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美育教育,除了声乐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至少涉及了文学、艺术学、美学、音韵学、生理学、历史学甚至政治学和其他相关的社会学科等。这就特别要求我们的声乐教育者在相关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声乐学习和艺术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学生知识储备的多寡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声乐教育的成败。因此,学习和涉猎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无疑是提高艺术高职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的需要。诸如在声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中,除需要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外,对声乐作品特别是歌词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就离不开文学、美学和音韵学等方面的修养;一首《嘎达梅林》或《走西口》,如没有一定的相关历史知识,就很难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也就很难表现和把握、驾驭这一声乐作品。可见,无论是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还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都离不开声乐表演者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从更深的层次看,音乐的审美表现,不仅仅是外在的专业技能技巧的展示和运用,更是表演者将情感融入作品的内在心灵美、气质美、人格美的深刻意蕴展现。一个知识浅薄、缺少高尚志趣和完善人格的人,在专业上也很难达到较高的境界。只有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才能使声乐表演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三、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声乐表演是舞台实践艺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对于舞台实践者极为重要。而艺术高职院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恰恰是培养适应当今文化市场需求的舞台声乐表演人才。因此我们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进行声乐专业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教育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而意志品质则是指构成人意志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个方面。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对于从事舞台表演的声乐演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左右和影响其舞台演出的成败。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一到舞台上就慌了手脚,表现极为失常。所以,艺术高职院校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并有意识地进行模拟舞台表演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声乐,是人们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除了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外,更主要的是歌唱者要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对于声乐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而融入情感,更多的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发掘,去体验。并使学生通过演唱优美动听的旋律,不断增强艺术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众所周知,声乐表演是在表情、眼神和动作的辅助下,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声音的变化,并通过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诠释声乐作品的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声乐作品的演唱必须融入歌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情感,因为音乐是较善于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样式,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内心的情感,袒露人的心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感的融入,是声乐作品演唱的灵魂。

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艺术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活动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适应文化市场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声乐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琰.声乐教学中学生素质的提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意义范文6

一、美术教学能使学生发现更多的美,对艺术作品也能有更好的理解

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只是确少欣赏美的眼睛。形形的生活美与艺术作品的美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就会映入眼帘,而有的美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指的是具有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提高视觉的感受能力,美术家能在普通的元素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察觉到一般人不能察觉到的形体美,美术家在欣赏好的作品的时候,往往能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审美对象中去,能够看到作者赋予作品更深处的意义。

二、美术教学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中的形体、色彩、质感都是人类感情的载体。美术特有的颜色和符合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即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在新课程里强调了美术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学生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会用一个词来形容作品的艺术美,在美术中亦是如此,在教学生基础图案时可以先从身边的图案欣赏起,让学生在生活的各处发现美术的意义。美术包含着人类对精神层次的不懈追求,通过学习以及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责任感,很多的作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积极的作用。好的作品往往是凝聚着不屈的民族气节,或者展现着作者高贵的人格品质,在欣赏作品时将德育传于学生。齐白石老人在作品中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该不仅仅只教学生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品质的教育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美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的一代。

三、美术教学对人文素养的意义重大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对人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好的作品、好的设计,也只有好的人文素养的学生才能理解。而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又能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一味地灌输。在新改革的美术课程中将人文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都融入了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欣赏不同的作品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的人文知识,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就要先了解当时的人文背景,这对学生的历史底蕴是一个考验。讲解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先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其次才会讲解美术作品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也就更多了,那么每一次的美术教学就将是一次升华教学了。

四、美术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或是素写,创新思维是尤其重要的,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很多别出心裁的艺术设计品,这些设计品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生活离不开艺术,而艺术也离不开懂艺术的人。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应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审美素质,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健全的,而美学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