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学生物课有些内容很难,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生物知识又不够完善,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难度。如何让这样的中学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上课效率,提高有效教学是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握学生的学情。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于求知热情,并不限于知识水平。所以有效备课更要强调让学生对所学的只是产生强烈的热情。

2.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精确、具体、明晰,传统备课中常用理解、掌握、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目标应达到怎样的程度。备课时应尽量用说出、知道这样的动词。

二、创设情境

学习应该在相似的情境或现实情境中,学生得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为目标,不仅需要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还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又是由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空间、课堂社会气氛和课堂生活质量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光明和欢乐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教学环境反作用于兴趣,一个光明和欢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控教学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自由、积极、安全、宽松的心理状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敢问。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所以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妙用诗词来添加学生兴趣

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行舟表示需要载体,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用力撑就表示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飞流就表明不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运用口诀谐音来帮助记忆

如,“新铁臂(B)阿童木猛”(锌铁硼铜钼猛)来记忆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携一两本亮色书来”来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

3.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米蛋糕: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贯穿、镶嵌或于覆盖其中。ATP和糖类比喻成家里的现金和粮食。低温和高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睡着了和死了。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经过实验学习,进行思维加工,对所得数据进行概括、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得出的结论进行思考,检查和质疑所获结论的科学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方案的严密性,再利用实验释疑和已有知识,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并用公式、图像、文字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会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合作学习和学生自主的热情和兴趣。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开拓学生的思路,这都需要适当的通过问题的设置才能达到。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使以学生操作为主。并且教师要走下讲台,在实验桌前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现象的问题和观察的发现,交流使用仪器、实验因素的控制等,这使得教师更像是学生实验的一个助手、合作者。这种经常性的活动就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实验室中稳定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迁移到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非实验课上同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和困难。例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培训;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能力和经验水平;教学要安排好有由易到难的梯度;在强调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总之,开放地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准确地把握探究教学的实质,将创造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地处理探究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并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1-01.

[2]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2

课堂教学效果差,是高中生物教师普遍反映的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将其与日常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课题。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注重与日常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生物实验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保护等紧密联系。本文提出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二、 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 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

在设计“蛋白质”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时,可以在学生的课堂实验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实验的内容。

2 比较观察,探求新知

高中生物实验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观察。通过与日常生活现象的对比观察,探求新的知识内容。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来源于每日的食物。在实验之前,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四种不同的氨基酸。首先,让学生在大脑中对蛋白质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自己观察这几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并思考他们的共同点;第三,借助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理解才能够深入,知识的掌握才能够牢固。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 借助多媒体,开展探究

众所周知,人体氨基酸的构成大概有20种。氨基酸中的侧链基团R基不同,是造成氨基酸种类多的原因。单纯的理论讲述,学生难以理解。若想让学生较好地了解氨基酸是如何构成人体内的蛋白质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联系生活的几个案例

1. 联系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学习“细胞的分化”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细胞是如何分化的,书中介绍了克隆羊“多莉”于1997 年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诞生的过程。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课堂上学生对细胞分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该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而且加深了对“细胞遗传和代谢控制中心是细胞核”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2. 联系日常饮食健康

“细胞的癌变”这一实验课程的学习,是通过向学生介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产生的人体细胞癌变进行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物理致癌因子及其特点,什么是核辐射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巨大危害。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致癌食品,并围绕化学致癌因子进行充分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致癌食品主要有黄曲霉素致癌物,来源于发霉的花生、 大豆等食品;另外一些致癌物质,来源于熏肉、腊肉、腌渍的黄瓜茄子等咸菜食物中。除此之外,广泛存在于雪碧、可口可乐等各种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等防腐剂也是致癌物。

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关注,甚至在课后表示,今后再也不喝碳酸类饮料,少吃甚至不吃工业加工中添加了苯甲酸钠等防腐剂的小食品,以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

3 联系周围的生物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周围大量的生物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 “细胞的增殖”教学中,可以通过自身表皮皮肤的脱落,头发的脱落,指甲的生长,每120天人体红细胞就要更新换代一次的现象,说明细胞的繁殖。

在 “光合作用”实验教学中,将正常环境中生长的绿色植株跟高科技培养的白化苗进行对比,说明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及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联系日常生活用品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3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生态意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态意识;环境保护;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一座小木屋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是什么?如果靠近一些,从小窗户向里瞧,就会发现里面只有一面镜子:最凶猛的动物就是你――人类自己!“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寓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结合课堂生态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1.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结合我国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二、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4.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意识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研究废电池、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是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结合书本一些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某些具体工作,如带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去化工厂等企业了解治污措施;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

总之,生物学教学由于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特殊性,使其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从而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不可推卸的责任。生物学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增强学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姬志刚,王红霞.《生物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中学生物学.2005(2).

[2]李博.《普通生物学》.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4

一、组建学习小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小组合作是小班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小班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人数较少,便于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我们就可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意识的良好目的。比如,在教学必修一中“细胞呼吸”第二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时,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对细胞呼吸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了解,然后将班里学生进行分组,在他们掌握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之后,给他们提供了实验材料用具,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对这一实验进行探究。对于实验装置,让他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为什么?用气泵鼓气间断而持续地通入三个锥形瓶约50min,目的是什么?在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共同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商讨和交流,如此,我们便能使学生对这一探究实验有深入理解和认识。

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

传统的大班制教学,由于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学习状况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就常常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小班化教学,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能够把握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比如,在学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时,我就按照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他们进行了分组,即按照各方面能力的高低,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为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要讲解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变化异同点以及如何识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B层次学生要能概括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结构变化特点和图像;C层次学生简单讲述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和DNA的变化规律。这样便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进而促使他们在原有层次上逐步提高。

三、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认知活动;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改革措施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进步或者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实现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获益的唯一指标。我们课堂教学有没有获益,并不是指的教师完成内容或者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习到知识或者学生学习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去学习或者学习根本没有收获,那么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定义强调了“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发展是教学有没有获益的唯一指标”,而“进步”不只指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并且还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现在的素质教育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阻碍日常教学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二、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们缺乏对生物对于生物学科的足够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重视,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副课”,一般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许多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让学生可以在高考成绩中取得较好的表现,由于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难以对生物课程有着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并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这种局面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必然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前实行了新的课程改革,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质量并没有过多的用途,并且一些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之后不但自己不能够适应,而学生也难以习惯,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沿用原来的套路,按照原有的方法教授新教材,这,让新课改失去了原有的效果。

3.评价方式单一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方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的评价一般都是以多种形式的考试为主,但是如果只有考试一种形式,那么,就会让生物教学工作陷入“应试教育”中。因为,往往家长只会注重孩子在学校主课的考试成绩,但是许多学生的能力并不能体现在分数上,这会让学生与家长埋怨学校。

三、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开始教学之前,就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如:我们在开始的一节课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代生物科学相联系,或者将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生物学科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循序渐进与稳扎稳打等,能够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本功。然而新课改中的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出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将新旧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汲取其中的精华,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上好生物实验课

由于实验课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许多教师抓紧时间给学生灌输多种知识点,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另外,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己操作实验。

4.改革与完善评价机制

按照目前的情况,完全取消高中的考试评价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保留考试机制之外,融入新的评价内容。如可以将学生日常实验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内容,制定一些相应的标准,这样学生与教师都不会只是注重考试成绩上,而是对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随之重视起来。

在当前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模式需要联系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生物学习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郑永延,曹群.论学习观念的转变与学习能力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2]范大江.案例教学:高中生物的一种重要教法[J].云南教育,2006(4).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6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应试教育”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了生物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使得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差。

2.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生物是一项充满科学原理和趣味性特点的学科,但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导致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且还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作用。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可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注重精彩的生物课堂导入,结合学生自身性格的特点,展开丰富的生物实践活动。

1.借助信息手段,注重生物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地引导,就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课堂课程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缺乏有针对性的问题及真正的探究意识。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注重精彩的生物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大,有的学生眼睛小”等问题,在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细胞分裂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染色体变化的过程和细胞分裂的过程。而后,教师可将具体涉及到的生物知识向同学进行讲授,这一过程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究,并且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使得细胞进行分化、癌变和衰老。

2.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会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当遇到教师没能及时监督时,学生照样会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探索式学习。对学习目标而言,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而非教师硬性制定。教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仅是起到指引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和现阶段的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顺利解决的目标,进而学生才能够在生物自主学习这条探索道路上充满自信及发展动力。具体而言,目标的确立可以分以下三个部分。

(1)生物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高中生物中较多部分是在解决生活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教学模式,积极在教学课堂中创设生物生活情境,让学生这种情境下激发相应的学习动力,进而能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相应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探索知识。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兴趣是学习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只有具备兴趣,学生便会自觉的沉浸在生物的学习中,才会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生物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来,有效的激发学生是探索欲望,进而树立适合自己的生物学习目标,进而提升自己知识能力和水平。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生物知识!逐渐培养起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学习兴趣。

(3)利用好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精神。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少是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多数是对知识进行记忆转化为分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形象化的问题引导学习探索知识,并且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从生物的角度,利用生物知识来解答,这样就为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增添了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在高考政策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未来获得更高的试卷得分,普遍缺少现代意识,因此,他们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方法。针对此,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显得较为重要。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基于此,生物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4.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教师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手段,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教师应掌握和了解具体的学习内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完善、积累和培养,学习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技术水平。此外,侧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有效地结合,重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指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