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5-02
一、高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7 月 29 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向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已经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发明创造的知识技巧和经验的教育;二是创新能力训练;三是创造性教育,即指在普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我国已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紧迫的目标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答案。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人人都在谈论创新,渴望创新;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对创新的种种不正确认识,缺乏实现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调研和网上检索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我国只有个别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自发地设置了“创新理论”“创新设计”类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任何创新类课程设置,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机制来鼓励教师讲授一些与创新有关的课程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
二、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自动化学科专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正成为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我国举办自动化专业的高校有 243 所,属于教学主导型的高校有近 200 所。教学主导型高校的自动化专业主要定位于“应用技术主导型”,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可见,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质量对各行各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属于教学主导型的地方高校,2009 年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近年来,自动化学院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和系统的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在创新理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四年不断线”的创新教育体系。
1. 创新理论课程建设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且有规律可循。据统计,现有的创新技法有 三百六十 多种,而绝大多数方法都面临创新效率低的致命问题,其中最为常用和典型的方法是试错法和头脑风暴法。当前,欧美创新理论的研究热点是TRIZ 理论。TRIZ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当时,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将其称作创新的“点金术”。其研究始于1946年,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构分析了全球近 250 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各种技术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TRIZ 创新理论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它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论。具体而言,TRIZ 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 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征,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
我国高校开展的TRIZ理论相关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选修课或与高校开设的设计类课程相结合;二是以 TRIZ 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 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 辅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辅助有课题的在校师生进行创新设计。TRIZ 理论为创新教育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自2009 年以来,我校自动化学院新增设了基于 TRIZ 理论的“工程技术创新导论”课程,该课程成为自动化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之一,32学时,2 学分,重点介绍TRIZ 创新理论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解决技术问题的实例。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2
于是我尝试在Wikipedia上寻找一些参考解释,创新性被解释成在思考做某些事情过程中的改变或者说“能起到作用的新想法”。按照这样的解释,任何关于创新性的培训都需要涉及到帮助并启发参与者发现新想法,并能使得该“新想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我们需要探索那些阻止我们联想到“新想法”的因素和原因。 这其中的一些原因可能包括以下:
* 过早地尝试找到新想法的可用之处,而且当新的点子或想法不是那么有用的时候,过早的把它摒弃掉;
* 新的想法没有获得同事或者管理层的认可时,会对上级、同事的白眼或排斥的感到沮丧或恐惧;
* 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下或延续原有的方法来试图获得新的突破;
当第一个新的想法产生的时候有过多的感情束缚,因此便阻碍了后来比第一个想法更好的想法;
* 缺乏一个大胆的目标来促使大家能够进行大胆的设想;
缺乏试验新想法成功与否的资金,所以往往有时一些好的新想法没有机会发挥其好的效用,等等。
我调研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看看世界上最聪明人之一的爱因斯坦是如何看待革新过程的,这里有一些出自于他的语录,也许也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 “那些不能暂停一下进行思考、观察的人如同死人。他的双眼一直紧闭”
* “我日思夜想了很多年。有99次的时侯,我的结论还是错误的,而几百次的时候我的结论终于是正确的。”
* “想象力是无尽的。 而且它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 “问题不能以造成该问题的同一个意识水平来解决”
* “那些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从来都没有做一些新的尝试”
因此,想要开发提升团队革新能力的有关的培训课程,以下是一些你需要考虑的做法:
* 让你的团队成员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同时让他们做一些他们通常不会做的事情。 这是为了让他们脱离属于他们的“舒适地带”,以至于他们来到一个不同的“意识水平”;
* 设定一个看似好像不能完成的任务让你的团队小组去实现,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从震惊和恐慌中恢复过来。
* 减少资源。影响革新性的关键障碍之一是缺乏资金支持,你的团队在想到突破口并达成非凡成果之前必须要学会犯一些不至于引发重大经济损失的小错误。
* 鼓励你的团队成员时刻思考像“如果我用另一种方法做呢?”这样的问题,并且不断尝试对不同想法进行试验。(有一个机构叫做WhatIf!Innovation)
* 让你的团队成员尽可能学会并应用“横向思维”。理由是:在同一个方向使劲的努力不一定会给你想要的结果。(该引述来自于“水平思维“创始人Edward de Bono博士)
* 在培训课程期间,不要只是鼓励你的团队犯错误,要让他们尽可能快的从过去的错误中学到些什么!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3
关键词:重要性;创新性;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2-01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又相对超脱于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之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困难得多。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初步具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升,达到教学相
长的良性循环。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同时又是数学教材组织的基础和起点。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教学中,不要简单地给出定义,要尽可能完整地再现形成定义之前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思想方法。
定理公式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中,要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揭示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或跳跃性大等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单元复习课堂上,要画龙点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可以进一步对经常用到的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应用等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它的精神实质。
我们要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教学例题、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训练,让他们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悟出生活中的数学题如何回答。教师应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学科能力,比如讲授一些枯燥的数学方程式,当学生出现疲倦状态时,教师应发挥其聪明才智,可以讲述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有趣味性的故事和新闻给同学们听,开拓学生是眼界和知识面。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4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3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维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又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有志于创新的创造者都应该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1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些都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所必须依据的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人们还应该科学地研究思维过程,这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学;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3.2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 积累深入思维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病情;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运用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书育人。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4 建立合理思维的结构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含着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经过整合完成思维过程。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是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 转贴于
3.5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基本品质是由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独立性所组成。这四种品质在思维能力中都占据一定地位、都具有一定作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前面四种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4.2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4 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5
摘 要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今教育发展必然,教师如何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新形势下重大课题之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个性发展的教学的前提下,对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拓展创新思维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 创新环境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近几年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体育教育教学也随着变化。“健康第一”的提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健康育人的实施,创造性的培养等等。这种教学思想是注重培养人潜能的教育,它相对于以前缺乏人格教育而言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改变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对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的受益;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崭新的教学。为使学生在使用中学、在生活中学、在交往中学,当今的体育教学更应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受益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过去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主导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个体对于社会的趋同,师生关系僵化。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管得过多、过死,整个课堂气氛过分严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没有了创新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创新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场面,引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比赛、角色扮演、登山、郊游等活动,能有效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就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产生创新的情感和行动。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就是主体。长期以来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创造性等主体精神。因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故而在教学形式上,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改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格局。要在学习的内容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目标,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而作为教师具有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把教学中的主体角色主动地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让学生有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相互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认识别人并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相互合作的精神体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识海洋的船只。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也可组织学生“复盘”篮球比赛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丧失了基础。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具有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结合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范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创新思维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学教育正在由过去的片面地只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面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的转变,并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地深入,英语不再只是人们使用的一种工具,而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必须必备的一种素质,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使在英语方面的教学要求提高了,因此,对于实施相关的英语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使之不断创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好英语基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才会产生教育的感召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实现创新的真谛。本文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影响。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英语课堂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教学中学会欣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学生在这样的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二、强化群体互动,发展创新思维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知识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包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集体合作,思维的磨擦与碰撞会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可采取群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启发,纠正和弥补,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新课程关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创新的课堂,课堂教学应该把发散思维训练作为首要任务。课堂作为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应使训练多元化,应该紧扣课堂,抓住课堂,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演讲,既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要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另辟新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得以培养与发展。
四、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创新思维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首要原则。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教育家比洛斯提出:只有当学生积极想学而又懂得怎样学习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提出了应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换到学生,另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出问题、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古谚语说:授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这说明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