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重症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护理

多重耐药感染是指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耐药性,近年来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对重症医学科(ICU)尤为突出。加强对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加强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感染,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1]。为此本文将从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入手,以此总结其护理干预体会。

1 感染因素

1.1 患者免疫力低下 ①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原发疾病均较重,机体处于高应急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易被病原菌感染。②患者创口部分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皮肤屏障破坏,抗感染能力降低,病原菌可经创口进入引发感染。③患者在缺血缺氧等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免疫力降低,加之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可引起气道纤毛受损,易引发呼吸道感染。④临床应用激素治疗,可阻碍免疫球蛋白产生,降低抵抗力,易引发感染。

1.2 抗菌药物滥用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严重,常大量应用高档次抗生素,促进耐药菌株产生,致使对普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1.3 侵入治疗 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放置引流管等介入侵入治疗,增加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1.4 无菌技术不规范 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增加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1.5 消毒隔离不规范 未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床边隔离制度及相关消毒制度,易造成多重耐药菌株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2 护理方法

2.1 及时上报 若重症医学科发生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应及时上报,通知全科医护人员,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2]。

2.2 有效隔离管理 ①若有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应立即就地进行隔离,或根据感染部位及传播途径,选择针对性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②病房及床头、病历表等一律放置统一的隔离标志及注意事项。③医护人员对患者处理前严格遵循洗手制度,并穿戴口罩、隔离工作服、手套等,医护处理中,病床旁诊断仪器及听诊器、体温计等一般医疗器械专人专用,并在使用后进行消毒管理,医护处理结束后,需更换隔离工作服等隔离用品,并立即消毒洗手。④保障患者的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如枕头、被褥、床垫等,避免交叉感染。⑤对患者周围环境及所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⑥严格执行家属探望制度,限制探望家属数量,并做好家属健康宣教,并对可探望者严格消毒管理。⑦若患者转院、死亡、出院后,需再次对隔离间及所用物品进行消毒[3,4]。

2.3 加强抗生素管理 ICU重症患者需给予抗生素治疗,但也会因抗生素滥用产生耐药菌株,为此应加强抗生素管理,定期细菌培养。①对抗生素加强分级、分线及审批环节的管理,制定抗生素使用计划,并定期检查抗生素使用情况,提高使用抗生素的针对性。②加强抗生素的合理性,规范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剂型,并加强药物配伍禁忌,做到现配现用。③定期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如对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患者,应每周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及涂片镜检,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药[5]。

2.4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及防控措施 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章制度,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尤其是开展侵入性操作。②认真执行六步洗手制度,洗手消毒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外源性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可直接阻断手部交叉感染。③及时更换口罩、手套、白大衣。④病区内设置相应消毒措施,如快速手消毒液等。⑤拔除不必要的导管,避免经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导尿管等管道引起感染[6]。

2.5 加强医护人员、护工、工勤人员院感培训 ①对各项护理操作及相关工作,应安排专人集中操作,预防分散操作诱发感染传播;②加强医护人员、护工、工勤人员院感培训,提高对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和控制的认识,进一步预防交叉感染;③医护人员、护工、工勤人员将患者送往其他科室检查时,应详细对接收科室说明患者情况,并将患者所用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均需清洁消毒,同时将医疗废物单独收集,密闭处理[7]。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中重要病原菌,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应加强ICU病房中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及时上报感染患者,并加强隔离管理,避免交叉感染,造成感染传播,另外,加强抗生素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及防控措施,并加强医护人员、护工、工勤人员院感培训,多角度、多系统的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加以控制,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王淑娟.1例多重耐药菌所致口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9):145147.

[2] 熊小玲,劳志刚,周晓舟,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109111.

[3] 黄廷芬.手卫生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186188.

[4] 吴天清,王家珍.县级医院综合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138140.

[5] 陈慧莉.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医药前沿,2012,12(25):263265.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预测性护理;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发生是引起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约为患者死亡率的30%[1]。因此应对重症医学科患者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且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尽快转良。除此之外,还应加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预测性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26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133)与观察组(n=135)。对照组:男72例,女6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59±6.50)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1.22±4.56)分。观察组:男76例,女59例;年龄33~75岁,平均(58.72±7.11)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0.82±4.1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比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VAP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①使用呼吸机48h之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相比,出现肺内浸润阴影;③肺实变体征,且具有如下条件之一者:①WBC>10.0×109/L或者37.5℃,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③起病之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之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消毒、规范使用呼吸机: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呼吸机及其他护理仪器进行严格地消毒,以规避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环境消毒工作,应注意开窗换气,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条件。维护住院环境的整洁、安逸以及舒适等,从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常规监护:根据重症医学科护理规范及医嘱对患者进行监护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监测,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③心理护理: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策略的实施。若遇到问题,则应注意及时进行沟通,预防患者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测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针对患者并存的VAP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其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在65岁以上;②机械通气时间在5d以上;③APACHE评分在15分以上;④住院时间在1个月以上;⑤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中的3个及以上的患者进行预测性护理干预,并注意加强高龄患者的护理与监护。具体护理措施:①对无禁忌症患者采取半卧位;②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正确洗手或者手部消毒处理;③气道护理应注意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④增加口腔护理频率,3次/d;⑤加强呼吸机回路管理,呼吸机管路一人一用一消毒;⑥及时对呼吸机中的冷凝水加以清除,并注意预防逆流的发生;⑦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管理;⑧每日唤醒计划。

1.4VAP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金东[3]等文献资料拟定:①痊愈:患者体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血象恢复至正常,X线胸片、CT感染灶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病原菌完全消除,完全脱离机械性通气,患者的精神状况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显著改善,血象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病原菌大部分被清除,完全脱离了机械通气,精神状况有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体温显著降低,血象显著降低,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稍有改善或者未见任何变化,病原菌存在部分清除,精神状况有所改善;④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病情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4.81%(33/133),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4.07%(19/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护理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呼吸频率、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VAP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与病死原因,VAP占机械通气患者的比例范围为18%~60%,病死率高达25%~76%。VAP常见的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等引起的[4]。

导致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VAP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对引起重症医学科患者VAP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且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有效降低患者VAP的临床发病率及患者的病死率等,从而有效巩固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5]。因此,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降低相关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率。预测性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按照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治疗程序以及实际护理工作经验对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生理反应、病理学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科学化地评估,以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发现治疗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测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重症医学科VAP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6-17.

[2]张林珍,郭丽红,方云霞,等.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6):647-650.

[3]金东,胡马洪,陈扬波,等.利奈唑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64-4565.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3

各科室:

2018年6月21日,童超副院长带领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药剂科、信息科等科室对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3个科室进行了业务查房。现对查房情况通报如下:

一、亮点方面

1.医疗方面:各科室重视业务查房工作,准备充分。耳鼻喉科对合理控制医保费用、眩晕门诊的发展、单病种付费的实施有明确的思路和对策。

重症医学科医疗相关台帐记录及时,内容详实。其中科室质控台帐的内容全面且有质控内涵,涵盖了病历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规章等。值得其他科室借鉴学习。

2.护理方面:各科室办公区域、治疗室及检查室环境整洁,物品防置规整。护理活动中能使用敬语。

3.药事方面:

重症医学科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备用药摆放整齐。

4.信息科方面:重症医学科主任、护士长比较重视IT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查房现场对护士站OA、OFFICE系统进行了升级。

二、存在的问题

1.医疗方面:1)“入院时间”和“记录时间”书写有误;2)患者知情谈话录,签字不及时;3)关于伤痛部位“左”“右”书写不严谨,出现错误记录。4)病历中委托书无委托时间;

医疗台帐建立不完整,书写潦草。

2.护理方面:1)动脉置管无标识;2)压疮风险评估分值与患者实际不符;3)吸痰操作不规范;4)接待患者服务用语不规范;5)床边交班未突出疾病特点;6)护士未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措施:1)强调使用标识的重要性,责任组长认真检查本组护理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组织护士培训压疮风险评估内容,请专科人员逐项讲解,要求人人掌握。科室加大质控力度,及时纠正错误;3)教育护士严格落实操作规范,注重日常考核,强化执行力;4)培训护士护理活动中服务用语的规范内容,科室常检查使护士能按要求规范使用;5)科室应根据专科疾病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交接;6)科室应有计划地对本科室疾病健康教育进行反复学习与考核,提高护士知晓率,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

3.药事方面:耳鼻喉科在术后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不合理(如鼻骨骨折术后用活血化瘀注射剂);抗菌药物使用单次剂量偏大。重症医学科用药中个别药物使用存在药物间相互拮抗作用(如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急诊科处方诊断不规范、儿科急诊处方用法用量不规范;备用药管理不规范,抢救车中药品标签规格与实际药品规格不一致。

4.信息科方面:急诊科内、儿诊室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最好关闭主机和显示器(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4

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在医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及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动员和倡议活动。2010年4月,我们重症医学科等4个科室被评为医院首批示点病房。通过学习有关文件,领会了其含义及精神,重症医学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组织全科护士努力落实。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参与、热心服务,仅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三个月,我们的工作就达到了零投诉,真正做到了与患者零距离,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受到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的表扬。现介绍几点措施如下:

1 措施

1.1 首先我们从转变护士的观念为切入点。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讨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意义,目的。其次,在科内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ICU患者”和“家属希望护士怎么做”为主题的换位思考讨论会。通过学习、讨论护士们找出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理解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1.2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重新制定了各班职责及每日工作重点;规范了护士的服务语言、服务行为、服务流程,使全科护理工作形成整齐划一的服务模式。

1.3 反复学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专科护理技术》等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1.4 实行弹性排班,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做到一名护士最多看护两名患者。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由原来的护理员完成,变成了护理员协助护士实施。每班除了认真看护患者外,保证给患者做全身擦浴一次(由白班执行)及口腔、会阴护理,修剪指甲、梳头,整理床单等服务。

1.5 由于ICU收治患者的特殊性,不允许家属陪护,我们变推出了亲情服务项目,把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如:做到随时与患者沟通,定期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我们采取日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周征求主管医生意见,月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全程、无缝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1.6 为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内每月评选一名优秀护士并给予适当奖励。评选方法由患者的主管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全体护士、科内的指控小组共同选举产生。此举极大调动了护士们的积极性与荣誉感,对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顺利开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

2 效果

2.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收到的锦旗、表扬信、鲜花是以往的四倍。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士; 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9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护理事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重症医学科(ICU)护士每天面对众多监护仪器及抢救设备环绕的物理环境里工作,面临着患者及家属的强烈的期望及心理需求带来的压力,同时经常超负荷的工作量,和社会上“重医轻护”思想带来的情绪压力,以及家庭生活需求不能兼顾的精神压力等,都成为她们面临的极大心理压力。笔者通过对ICU护士心理压力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1 心理压力分析

1.1 工作环境

ICU是一个繁忙、紧张的工作环境,集中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及仪器,这些仪器工作时的机械声、报警声,医护人员交流活动与操作的声音,电话声、电铃声,患者的声或躁动引起的声音等,每班护士在这种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连续工作8 h,常使人出现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情绪。当突发事件多时,无法规律饮食饮水,易出现胃部疾患、便秘等[1]。

1.2 工作强度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护士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应对工作中的每一个变化,如有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加之ICU非护理工作比较多,均可导致护士心理负担增加、工作量超负荷、身体疲惫。在我国许多ICU还面临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ICU面临着护士梯度不合理的问题,体现在护师以上的人员少,护士比较多。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薄弱,护师除了承担本职工作压力之外,也承担了指导与督导护士工作的重任。这些因素都造成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增大。

1.3 人际关系

ICU患者病情重,治疗效果不佳,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时,有的医生却将问题怪罪于护士病情观察不细致、护理不到位。ICU也是医、护、药剂、检验、医技、后勤科室之间的联系交流最为频繁的科室,患者繁多的检查治疗常需要多科室的配合,当治疗因各方面原因无法如期进行时,护士常常成为中间的“受气包”。ICU的探视制度对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有一定的阻隔及限制,家属情感上的、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医护人员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到家属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而家属的情绪又会影响到患者[2]。护士在承受工作压力同时心理压力增大,易出现暴躁脾气。

1.4 化学、放射及其他损害

ICU患者使用的药物比较复杂及多样,加上免疫力低,感染预防及控制要求严格。ICU环境中药物及化学消毒剂存留于空气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床旁X射线摄片也是重患者常需进行的检查,ICU无法具备的防护条件常使医护人员担心。ICU护士接触患者时间长,遭受病毒、微生物侵袭及损伤的机会多,防护有限,给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管理特殊感染患者时。

1.5 社会心理支持

“重医轻护”的思想影响了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对护理工作不重视,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比较少,相同学历护士的工资待遇都明显低于医生,护士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医院里护士还面临工作中掺杂的大量检查、考核,稍不达标就扣分,惩罚多于奖励的制度,这些方面都对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影响。

1.6 家庭需求

频繁的夜班工作使护士日常生活没有规律,家庭生活不同步。当家庭成员需求时常不能给予或支持不足时,可能造成家庭矛盾,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加强人文关怀

医院能更多地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肯定、支持及宣传,让社会更多了解护理工作,尊重和关爱护理人员。领导者要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幽默感,能理解、关爱护士并欣赏每一位护士的优缺点,对表现出色者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使科室有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同事间加强情感交流,积极帮助护士解决日常工作问题,在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时,要想办法帮忙解决与弥补,过后加强沟通、辨明是非、批评指正。工作之余,经常组织能让大家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

2.2 改善环境,合理设置和协调

在医院的重视和科室的努力下,ICU的环境及仪器设备配备日益完善及人性化,配专人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减少和降低噪音。加强空气消毒及流通,改善空气质量。加强人员调配及弹性排班制度,增加辅助人员以减轻护士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日常护理检查中发现问题,管理者应弄清楚原因,积极的帮助解决和改进,而不应以惩罚为主。改善探视环境,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大手术或重大创伤后需要心理支持的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灵活性的给予安排探视时间。

2.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加强与医生的业务交流,在医生查房时多沟通,以便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科主任及护士长要引导医生与护士、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在不侵害他人的权利同时维护好护士合法权益,也和其他相关科室做好沟通与协调,以便形成顺畅的工作流程。家属探视时有专门医生护士接待,加强与家属沟通,使其感受到给予患者的全方位关心与照顾,能够安心,减少和消除医患之间的矛盾[3]。

2.4 加强学习及训练

日常加强教学及训练,为护理人员创造外出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拓眼界及知识面。ICU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等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及提高自己,才能胜任ICU的工作,降低因自身能力不足造成的各种医疗事故隐患和心理压力。医院以业务水平及技术能力进行分级管理,并给予激励措施。

2.5 自我调适

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平衡调节。如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多与朋友、同事、家人聊聊,共同分享愉快或分担不愉快的事情;挖掘出一两样可以令自己放松的运动或活动,如打球、游泳、逛街、按摩等。将自己从疲惫中解放出来。在家庭关系中要注重和家人的沟通交流,以取得帮助和理解,在无法兼顾时,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取得领导的帮助与协调。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护士压力过大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特别是ICU护士。在繁重的工作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对工作、社会及家庭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及自我调适,使护士很好的认识压力和调节压力,压力是可以得到减轻和舒缓的。当心理压力不能有效调节和改善也应及时与护士长沟通或咨询心理医生调解,避免影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展现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林筱莹,许晓洁.规范工作流程缓解ICU护士心理压力[J].现代医院,2008,8(1):126-127.

[2]庞静,单秀连,金艳鸿,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理压力分析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33):3205-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