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1
危机中受命却不辱使命。这家在金融危机中一度受英国政府援助而被“国有化”的银行,如今资产质量已明显提升,“有毒资产”处置完成四分之三,在经历了一系列业务调整后,经营主业亦逐步明晰。
虽然挺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但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却让包括RBS在内的全球银行依旧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作为最有发言权的危机亲历者,菲利普·汉普顿爵士带领处于风暴漩涡中的RBS艰难前行,面对欧债危机,他始终观察并思考着对策。
近期,他在北京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在70分钟的时间里,他谈欧债危机、谈RBS改造、谈跨国兼并收购应注意的问题、谈RBS在中国的下一步。
长期解决方案最重要
《财经》: 你曾对欧元区债务危机迟迟不见解决方案而感到沮丧。现在能够看到危机解决的希望吗?
菲利普·汉普顿:欧元区各大经济体状况迥异,但又处于同一个货币联盟内,如果没有某种形式干预的话,货币联盟就无以为继。这种干预需要央行去实施,但央行要实施干预,需要获得政治支持。最终,经济问题只能通过政治决策过程予以解决,但政客们的反应要么无处可觅,要么缓慢低效,这让每个人都感到沮丧。
不过,现在有了进展。最近,欧洲央行的干预措施显然得到了市场肯定。一些德国政治家对干预最终会点头同意,但并不会强烈支持。我认为,他们在干预和不干预问题上的态度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财经》:考虑到经济和政策层面的进展,欧债危机还是您最大的担忧吗?
菲利普·汉普顿:是的。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各国政府要减少支出、降低借贷来应对,但这会造成经济增长减速。解决问题需要数年时间,这涉及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财政问题。
当然,如果采取了正确措施,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但这个过程不会很快。因此,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针对欧洲提高竞争力和改善经济治理拿出长期解决方案很可能是最重要的。
《财经》:最近,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ESM)投入运行,这将在多大程度上给区域经济带来稳定因素?
菲利普·汉普顿:我认为ESM仅是更广泛的一揽子政策应对的一部分。ESM本身为各种形式的支持措施提供了可能性——从对国家的灵活的信贷额度到银行资本重组。此间最重要的可能是,ESM给一个国家被纳入一个正式计划提供了入口,为来自欧洲央行的救援打开了大门。各国必须进入计划,然后再履行计划。
《财经》:在机制完善的同时,欧洲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比如,意大利、葡萄牙甚至希腊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一个稳固的复苏正在眼前?欧洲国家如何才能跳脱“衰退、债务、财政紧缩”的循环?
菲利普·汉普顿:我不认为有望立即看到复苏,前方仍是障碍重重:信贷紧缩、经济形势不确定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然而,我们认为,决策者在为未来几年打基础。出口形势的好转是个可喜的信号,表明各国开始了再平衡。
各国摆脱危机的唯一办法是推进必要的改革——改善公共财政、推动结构性改革从而打开市场、提高竞争和生产力,以及对金融机构进行必要修复——改革各项措施的具体进展都应得到欧洲央行的支持。在欧盟层面,重要的是向协同一致的经济联盟及货币联盟推进,而不要陷入停滞。
《财经》:欧元区问题“久拖不决”对RBS将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知道,RBS旗下的爱尔兰阿尔斯特银行(Ulster Bank of Ireland)已经获得流动性注入。这样的救助会不会继续发生?
菲利普·汉普顿:爱尔兰是RBS在欧元区最大的直接风险敞口,因为我们在爱尔兰的银行业务规模位列第三,这给我们造成了巨大问题。爱尔兰国家不大,但我们在爱尔兰的贷款损失拨备目前已经达到约200亿美元,其中主要针对的是房地产贷款,这意味着巨大的贷款损失。
从净值看,我们在欧元区其他国家的风险敞口实际上是相当小的。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问题更严重的欧元区经济体,我们有风险敞口,但是相当小。但在爱尔兰的风险敞口非常大,并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损失。
《财经》:RBS有没有可能出售爱尔兰阿尔斯特银行?
菲利普·汉普顿:不可能。如果某项资产价值不明确,几乎是不可能出得了手的,而在目前,这家银行的资产价值是不清晰的。我们必须解决掉内部的所有问题。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爱尔兰在应对危机方面其实做得很好,爱尔兰对经济进行了必要的根本性调整,采取了大幅削减公务员工资以及社保支出等措施。而欧洲南部国家,特别是希腊的进展则一直很缓慢。
“银行要确保资产负债表无碍”
《财经》:经过一系列调整,RBS经营业绩逐步好转,您是在2009年加入RBS的,任职期间最困难是什么时候,如何克服的?
菲利普·汉普顿:我加入苏格兰皇家银行那天股价已经跌至10美分。这对每个人都是个非常焦虑的困难时期,特别是RBS员工、股东和消费者。然而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过去四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将RBS打造成了更安全、健康的银行。我们的战略行之有效,尽管面临充满挑战的经济和监管环境,我们正在创造合适的条件,以便政府着手减持股份,从而令纳税人和股东能从投资中获取回报。
《财经》:您曾对媒体表示,RBS对有毒资产的处置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有怎样的计划和策略?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2
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每隔几年都有不同的暴利机会,上世纪80年代,由于价格双轨制,依靠批文创造了一批富人,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又让一些人坐上了财富的高速列车,21世纪开始,房地产、股票市场高速发展,又造就了一部分富豪产生,那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未来10年我们做为一家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从宏观经济来看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作为世界经济中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未来发展的步伐将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美国经济主要是看消费,这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在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储蓄率开始提升,对经济刺激减弱,但这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当下,美国经济开始有复苏迹象,消费者信心指数企稳回升,储蓄率也跟着再次下降了。同时,美国房屋违约率逐步下降,房价继续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美国经济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当下,美国国债或将成为美联储实行宽松政策的新工具。就在全球市场为美国债务问题能否找到解决方案而揪心之时,一个由美国资深议员组成的小组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7月1日前就全面削减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债券大王”格罗斯表示,美联储可能以限制国债收益率的形式,开启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大门,这将导致美元继续下挫,也就是说会对以美元标价的商品带来支撑。
其次,在欧债问题上,本周希腊议会通过了两项撙节计划中的第一项,这对于该国取得新的国际援助以避免债务违约和破产非常关键。包括削减支出、增税和出售国有资产在内的280亿美元五年撙节计划,以155对138票的明显优势获议会通过,在希腊方面稍有妥协及欧元区国家并不希望债务危机蔓延的前提下,希腊有望避免债务违约,这将对提振欧元区经济有极大帮助。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3
引言
目前我国约有1万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贷款总量接近14万亿元。实际上,这些数字仍存在争议,但本文将使用14万亿元的估计值。截至2010年末,债务总额约为GDP的70%。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约有2万亿~3万亿元(约为GDP的6%)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经存在问题。我们进一步假设目前使用相关资金的项目将不会偿还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潜在坏账规模仍然是个较大的未知数。
偿债问题可能将扩散至整个国家,短期内需要出台中央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解决机制。有迹象显示,我国已经在考虑某些类型的援助机制,所有措施或将会令银行、地方政府和一些中央政府机构承受一定的损失,并通过提高税负、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胀将这些损失最终转嫁到居民身上。但只要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将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只会对银行系统和经济带来有限的损害。
短期而言,增加财政部向地方政府的拨款是支持这些项目和维持金融业稳定的一个相对容易的方法。我们建议将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转移至一家大型政策性银行,并由政策性银行中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人员来负责相关工作更为合理。政府也可以新建一个归财政部管辖的平台来承担这些贷款,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这种援助方案将需要一家政策性银行发行大量的新债务,以及中央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建议在之后成立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由超额财政收入作为资金来源,用于债务到期前回购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成立一个跨部门、跨省份的特别项目组来管理这些支出和贷款转移工作。
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尽管如此却并非不可解决。鉴于官方政府债务较少,2011~2015年的名义GDP预计将强劲增长12%~15%,强大的税收能力和保守的开支习惯,以及较低的外债和仍然偏紧的资本管制,这个问题将不会触发银行业或整体经济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当这个问题解决后,中国需要重新建立其财务和金融系统,以免在下一次经济危机来袭时重蹈覆辙。
为何摸索前进不可取
当前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策略是摸索前进,依赖地方政府的收入来偿还贷款。国家已经尝试停止银行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更多贷款,但至今仍没有公开讨论过援助方案。例如2010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商业性项目承担的贷款将按商业贷款处理;对于能够产生收入的公共项目,仍然可以提供银行融资,用于偿还项目融资;对于不能产生收入的公共项目,不得提供银行融资,也不提供其他资金来源,但有迹象显示个别银行仍在继续提供贷款;地方政府必须集中所有闲置预算资金完成有关项目,严格控制开发新项目,以及将预算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简而言之,中央的想法是,地方政府自己挖的坑自己填。此外,根据地方媒体的报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条件明显放宽,其中包括债券发行得到迅速批准等。尽管人们明白中央选择这种策略的原因,援助方案的政治影响非常复杂,但也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在许多方面都不够负责。因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援助方案,都将变成对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纵容。
我们认为摸索前进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目前出现偿债压力的原因有:
一是贷款已经进入偿还期。我们之前假设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均是中长期贷款,到2012年才开始偿还大部分的本金。然而,国家审计署近期的研究显示,一部分较大金额的债务(约2.6万亿元)实际上将在2011年到期。
二是无论本金在什么时候到期,利息负担都非常沉重。我们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贷款2011年的应付利息是6000亿~9000亿元(假设未偿还贷款约为10万亿~15万亿元,年利率是6%)。这相当于每月500亿~700亿元。
三是银行也承受了巨大压力,不仅需要降低自身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和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抵押品标准,而且还要控制整体信贷增长。由于不能使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已经收紧,情况可能将进一步恶化。债券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券发行也更趋谨慎。
四是税收强劲增长,同比增幅约为30%,但这些收入往往在地方便已经分配,基本不能用于偿还债务。
五是2011年下半年,土地出售可能会有所减少。我们预测2011年的土地租赁出售总收入约为1.2万亿元,较2010年下降20%。政府通常假设土地出售是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但这是不可能的,仅利息一项就占去全部收入的50%~70%。同时,土地出售收入也需要用于社会住房建设、灌溉工程等其他方面。
六是公路费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另一个收入来源,据估计每年的公路收费收入达到1800亿元。对于许多省份而言,可盈利的公路收入需要用于补助偏远地区的修路工程。这些收入也许可以为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一定的流动资金,但我们认为在许多省份这些资金已经完全抵押给银行。
随着还款压力蔓延至整个系统,贷款违约的传言将迅速扩散,储户将对提供较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小型城市银行更加担忧。通过预算安排来解决问题将变得更不现实,土地征用将变得更加疯狂,同时银行对于发放贷款将更加保守。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闭门”援助会议将变得更加难以开展。因此,我们认为银行和地方政府将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大规模的援助,政府将需要尽快出台计划。
有效解决不良贷款的原则
解决银行系统的坏账并非一项新挑战。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都必须应对这个问题。到2005年,公众、外汇储备和外国投资者已投入约4万亿元用于中国银行业的重组和资本结构调整。这相当于中国2005年GDP的22%,且被认为是最后一次援助。
然而,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和一般的不良贷款略有不同。大部分平台贷款并不是因为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放缓、放贷决策错误而变为不良贷款的商业贷款,而是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由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不具商业性质,其实就是通过银行系统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国家开发银行在2008年之前开创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融资―土地抵押”模式,并且在近两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迅速扩张。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均是用于公路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而且依赖直接补贴或和地方财政局签订的“建设―转让”协议偿还贷款。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来看,覆盖所有成本的“建设―转让”协议是由银行和政府签署,或是由地方政府提供较为笼统的担保函,部分贷款甚至没有书面合同而仅有口头保证(财政部的官方态度是地方政府没有做出担保或其他保证的法律权利)。鉴于官方预算紧张,大部分项目中地方政府均希望通过土地租赁出售来筹集资金履行这些承诺。但正如上文所述,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并不可行。
因此,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解决方案的原则应该是防止银行业危机和提高银行系统的信心,同时防止信贷紧张,以免引发整体经济动荡。方案框架也需要考虑到相关资产的非商业性质,这些不良贷款不存在市场这一事实。从更长远来看,方案框架还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财政改革,集中管理支出责任,将基础设施加入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
需要处理多少债务
在大约1万个运营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项目种类繁多,管理层能力、现金需要、项目经济效用,以及分配存在问题的资金额均存在较大差异。清理工作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只能逐个项目地进行,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金额仍不确定(大约在10万亿~14万亿元之间),而潜在违约规模则是一个更大的未知数。银监会公布的文件显示,目前约有60%~70%的项目不能偿还当前的债务。同时,还款资金的来源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主要来源是税收、土地出售和过路费。如上文所述,这些资金来源可能并不充裕。
我们假设,在未偿还的14万亿元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将不会支付本金中的8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或地方政府发起人将不会偿还60%的债务。按此计算,不能收回的本金将达到8万亿~9万亿元。再加上未偿还铁路债务1.8万亿元中的约50%违约,这个数字将达到11.5万亿~12.5万亿元。假设其中的30%债务已经由国家开发银行持有,则商业银行系统将最终需要处理约8万亿~9万亿元债务(约占GDP的22%)。我们并没有对未支付的利息做出估计,其金额可能也会非常巨大。
三步走策略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些现行策略的成效也许无法达到预期,如向资产管理公司拨款、以外汇储备进行援助,以及银行撇销大部分损失等。原因在于,资产管理公司并不适合于解决非商业性项目贷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使用外汇储备等同于使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只会更为混乱;此外银行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拨备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债务。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财政部拨款为陷入危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支持
和以往一样,政府2011年的收入远高于财政部预测,前5个月同比增长30%,而预算案的预测是同比增长8%。另外,约25%的GDP来自官方预算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政府实际收入总额约为GDP的35%。换言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税收能力非常惊人。
假设全年收入增长20%以及开支情况和预算相符,原来估计的赤字额约为GDP的1.5%,可能将变为盈余0.7%。仅2011年一年将可为中央政府提供近1万亿元(GDP的2.2%)的额外资金。同时,中央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预算是2870亿元,我们估计地方政府将约10%的官方预算拨给了相关资本项目,约为8000亿元。公路、桥梁和机场(铁路另行归入铁路部的预算中)的预算开支总额约为1.1万亿元,约占GDP的3%。2009~2010年向银行借入的基础设施款项可能约为2万亿元。
中期而言,政府很有可能增加交通相关基础设施的预算开支,从而减少从银行获得的支持。但短期而言,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在2011年下半年向地方政府增加5000亿元的额外拨款,以偿还陷入危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维持项目运转。2011年预算似乎已经进行了调整,向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资金来满足其开支需求。增加这类预算拨款是一个快速见效、易于实施的办法,能够为出现问题的项目提供必需的流动资金。
但这类开支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政府必须注意确保这些拨款不会减少地方政府本身的还款责任,以及相关资金不会被挪用。采用“配套资金”系统可以确保地方政府履行其本身的责任,地方每偿还5000万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财政部将提供1000万元的配套资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需要确保这一安排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而不是用于取得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第二步:政策性银行发行票据并向商业银行购买非商业性项目贷款
截至2010年末,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账面上已经持有约3.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全国政策性银行的未偿还债务超过5万亿元。
我们在上文中假设约有8~9万亿元的银行贷款需要处理,建议由一家政策性银行在2011年下半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发行1万亿元、4万亿元和3万亿元的大额的新债务,期限为10年。同时可以成立一家新的政府机构来实施上述方案,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相关资金将用于向银行购买不能产生收入的项目相关贷款,银行承担小部分的估值折让,政策性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将促使相关项目完成。
这项方案具备许多优势:一是能够将存在问题的贷款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剥离,并转移到拥有公共授权但按商业标准运营的机构。二是有效降低政府的实际借贷成本,从银行贷款利率的6%~8%降低到政策性银行的约 3%。三是能够将项目转交给在处理地方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拥有一定专业经验的管理团队,能够有效管理相关风险。四是与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贷款相比,扩大政策性银行的授权也更为有效,因为相关资产均不能产生收入。
商业银行可能需要为这些转移承受一定的估值折让(在之前的援助中不需要承受估值折让)。估值折让的幅度既要足以令银行在以后只接受优秀的项目且避免发生道德风险,但又不能影响银行的稳定性。或许可采用10%的估值折让,即100元的项目贷款定价90元会较为合理。
第三步:成立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回购债务
由政策性银行或新成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提供财务支持。建议成立一个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由财政部运营,以财政部储备、2011~2015年的超额预算收入和全国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款项作为资金。财政部将使用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回购政策性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机构发行的债券。这种提早回购机制将令债券投资者更加放心,他们的债务也将获得偿还。
基础设施偿债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三个:
第一,目前财政部拥有2.4万亿元资金,占GDP的6%,储存于人民银行的单独财政账户中。这些资金尚未动用。建议将这些资金的50%用于设立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即1.2万亿元。
第二,使用这些储蓄的原因是,财政部获得的收入通常高于其预算的水平。建议将2011~2015年的超额资金进一步注入基础设施偿债基金。过去十年中,财政部每年平均收到相当于GDP1%的超额财政收入。如果2012~2015年期间仍然可以平均收到相当于GDP1%的超额资金,则相当于2.5万亿元。相关安排需要保持灵活性,以在收入较高年度向基础设施偿债基金注入更多资金,在收入较低年度注入较少资金。
第三,将部分土地出售收入划进中央政府土地账户。目前,地方政府非常紧张其土地收入,这是他们拥有的少数独立收入来源之一,他们依赖这些资金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正是他们的主要绩效考核因素。建议地方政府和政策性银行订立协议,将未来土地出售收入的20%拨入财政部运营的土地基金。这相当于每年至少2000亿元,2012~2015年总计约1万亿元。
到2015年,使用上述三个资金来源情况下的基础设施偿债基金规模约为4.5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削减开支或提高税收以向基础设施偿债基金提供资金,而是使用了超额财政收入和土地出售收入。
在2010年年底,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30%。如果加上2011~2013年一家或多家政策性银行发行的8万亿元债券,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债务回购,到2013年债务将达到最高水平,相当于GDP的43%,并在2015年下降到40%。如果在2013年开始进行债务回购,到2013年债务将达到最高水平,相当于GDP的39%,并在2015年下降到34%。在我们的计算中,假设在2011~2015年期间政策性银行有关其他活动的额外债务发行净额为8000亿元,以及财政部每年的债务发行净额为1.6万亿元。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在大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转移到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之后,就无需担忧这些债务会触发银行危机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确保这是最后一次
所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中国财政系统的半改革性质。财政部下属一个智囊团在2007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约4万亿元。这主要是源于地方政府开支责任和收入的搭配不当、中央命令地方政府运行项目而不予拨款,甚至包括。
也许中国当前财政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大部分税收流入中央政府的同时,地方政府却需要承担70%的开支。在每天面对这些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有一个选择:借钱。经济危机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中央要求推动经济增长,但新的资金来源却无处可觅。上文所述的清理工作风险在于,在地方债务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账面转出后,他们很快就会故态复萌。
因此,要长远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财政改革,其中包括:要求所有部委和地方政府公布详细预算;将所有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官方预算;集中重要的开支责任,特别是医疗和教育;要求各部委为他们要求地方政府执行的项目提供全部资金;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营收自,例如开征房产税;给予地方政府更透明的资金来源,以满足他们的基础设施资金需要;设立一个更透明的政府土地储备系统;目前城市政府并无公布有关土地持有量的数据,或显示土地是否已用作抵押
公平地说,银监会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过度增长,而更重要的是促使银行提高资本和拨备以应对这些问题。如果进行一定的估值折让,银行将需要更多的资本。
当前至少还有一种严重的利益冲突存在,即地方政府和他们控制的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离银行和地方政府。政府需要认真考虑关闭或私有化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过多的小型城市股份制银行。此外,政府也需要考虑允许国有银行收购小型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并非十全十美,但其受到地方政治压力的影响较少,且一般具有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除此之外,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慎重挑选一两家小型银行实施破产,但保护个人储户,要求机构储户接受损失,并彻底肃清地方利益相关者,唯有这样才能摆明中央的立场,那就是决不会无休止地援助做出错误贷款决策的银行。
更重要是,中国也需要考虑利率改革。鉴于银行的80%~90%利润依赖于息差收入,政府也可决定是否避免进行可能会缩减银行利润率的改革。但是,如果能够谨慎地进行利率改革,将可促使银行更慎重地进行放贷。
结语
只要得到正确的处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或银行系统发展之路的终结。但我们认为,摸索前进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建议的方案框架是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划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并使用所增加的预算开支确保项目能够完成。通过正常银行的专业实力和公共授权来保护商业银行,并呼吁进行改革以避免再次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4
7月19日,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下称“赛维”,LDK.NY)的大门口,停着三辆车,车门开着,车上的人一直盯着门口。
近来,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等着讨债。
“几天前,这里才发生了一起集体讨债事件。他们先是去政府上访了几天,没什么效果,于是大家一起把赛维总部的门锁上,逼宫。”江西省新余市姚家边,这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乡村与赛维隔路相望,村民胡宪明没事便跑过来看热闹。
胡宪明看到的这一幕,从今年4月初始,便已从赛维的苏州工厂开始陆续上演。赛维的保安们紧张、忙碌。而事实上,他们已经两个月没领到工资了。
4月30日,赛维延迟的2011年年报显示,赛维第四季度继续巨亏。截至2011年底,赛维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负债率已经达到87.7%。恐慌的气氛进一步蔓延,各路债权人纷纷到政府上访。
度过了2010年最美好的光景,光伏产业的境遇在2011年急转直下。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占据全球光伏需求量80%的欧洲市场急剧萎缩。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国方面接连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和反倾销税。
整个光伏产业风雨飘摇。赛维,当年的激进派,如今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如今在江西,赛维已经成为敏感词汇,涉及赛维的新闻,本地的所有网站一律不许转载,相关人员不允许接受媒体的采访,以至于所有接受采访的对象均要求匿名。
被“绑架”的不只是政府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七大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成为最主要的债权人。
“现在是非常痛苦。政府、银行,大家都很痛苦。”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银行已经是寝食难安了,“赛维成功绑架了银行,也成功绑架了政府。”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赛维最大的债权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已经专门安排一个处,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团队处理赛维事宜。
前几年,赛维是政府和银行积极追逐和追捧的对象。上述知情人士说,政府追求的是政绩,银行追求的是业绩。“政府对赛维非常支持,投入的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相当于几十个亿投下去了。另一方面,它又是银行的绝对大客户,各家银行基本上能进去的都进去了。可以这么说,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都已经陷得很深了。”
据上述人士介绍,在这个庞大的债权人团体中,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成为最主要的债权人。以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七大银行深陷其中,而且,排在前四位的债权均高达数十亿,数额差距很小。
在这个天文数字的债务总额中,还包括供应商的欠款、工程商的欠款,巨额的电费、水费、气费以及其他单位及个人的各种欠款。据悉,所欠水费已高达数千万,甚至连记者所在的酒店也是其庞大债主队伍中的一员。
新余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帮扶小组进驻赛维,帮助其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据悉,截至目前,新余市政府已经就赛维的困难组织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要求电、水、气、油公司,要全力提供保障。”参与会议的一位企业负责人颇感无奈,“现在有相当的责任已经是政府包办了,由政府出面协调要求我们提供支持,导致很多单位都被牵涉其中了。”
政府该不该救?
“政府已经是骑虎难下”。“应该相信,赛维不会倒闭”,两家央企或接盘。
2011年,在光伏产业最困难的时期,赛维在南昌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工人上访,南昌市政府只好拨款代为垫付工人工资。
自赛维陷入危机以来,公司所在地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帮扶和救济措施已经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乃至质疑:政府究竟应不应该动用公权力强行介入拯救一个民营企业?
“南昌市政府心里是谨慎的,其实是走一步看一步。”南昌市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心里是有些担心的,所有涉及赛维的事项,都要向市里主要领导汇报。“项目能不能做,政府要不要帮,南昌市政府方面已经比较谨慎。万一政府帮忙渡过了难关,迎来一片艳阳天,那时候,政府会被认为是对的。相反,政府则会被千夫所指。”
不过现在,新余市政府已经是“千夫所指”了,媒体轮番轰炸指责其为赛维债务“财政兜底”。
新余市政府的一位主要官员极力否认了“财政兜底”说,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政府财政只是为其债务提供担保,而且是在赛维提供资产抵押的情况下,这怎么能叫财政兜底呢?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自救,政府不可能拿钱来救它,只是在生产要素方面为它做协调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往前走。”
“当然,这也说明新余市的投资环境好,政府愿意为企业提供帮助,为企业做大做强无私奉献。”这位官员坚定地认为,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新余市发展光伏产业的方向是正确的。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政府确实不应该陷入这么深来帮它,但政府已经是骑虎难下。”在上述参与协调会的企业负责人看来,“如果赛维真的垮掉,那麻烦就大了,所有的债务以及所有的社会矛盾,将全部扔给政府。这将使政府难以承受。”
“那样影响太大了,没有哪家银行能够承受。如果让这么多家银行出这么大的事情,江西的金融生态环境就要上黑名单了。然而,若要救它,政府就要付出代价,甚至要违背原则。”上述知情人士说,“现在逼得政府从财政专门拿钱出来偿还银行的贷款。”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医疗卫生单位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赢得自己的一块生存之地,成为了各单位目前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财务管理在医疗卫生单位的地位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医院的相关改革同步,财务管理要做到杜绝地思维定势打破旧观念,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新理念。
一、强财务人员的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最大更好的发挥医院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能及作用,做好预算、决策、及分析的相关工作。医院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打破常规的会计核算形式,应积极参与经营及决策的相关环节。必须要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财务人员的自身形象,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所在单位的经济建设甚至整个公司的兴衰。为了保证财务人员能够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同时相关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学习国家的财政法规、医院指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人员坚持公道正派,从客观事实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反应经济状况时做到完整准确杜绝能虚做假,坚持公道公平的原则。加强财务人员的廉政建设。
二、立财务预测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管理
(一)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财务信息的搜集和统计的目的是及时检测医院的财务状况,并完成对未来风险信号的预测。及时发现医院在财务中遇到的库存药品或材料激增、各类资金的比例关系失衡、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不正常情况。通过对医疗、药品、材料等价格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并完善财务预警机制。并及时的为医院融资和投资提供依据,并且要协助医院选择最切合实际状况的筹资方式。避免医院出现大量负债,借入资金过多,使得医院在投资利率下降的情况下造成债务危机,威胁医院的财物安全。及时向领导反映库存药品或材料激增、各类资金的比例关系失衡、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不正常状况。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对策增强竞争能力
医院相对其他行业本身具备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必须要充分研究发挥以规避风险、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由于医院产生债务的主要来源是购建医院自身大型设施,所以在进行这类设施建设时必须要配合相关部门及时估算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直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乃至开展项目所占有的市场和有关项目的回收期的比例,确定其可行性,依据有关材料和资料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其主要目的是方便医院领导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和计划。还要保证成本收益的新项目与投资方式相适应。
三、合理组织收入加强医院经济收入管理
(一)合理组织
为了能够在控制医院收入的同时达到尖山收入流失的目的,必须严格控制监督医院的各种收支及有价证券、水费票据。确保有由财务科设置的专门负责人及时的负责票据及有价证券的管理。严格遵守收据按本销号制度及票据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对负责门诊和住院收费的部门要严格监督,完善财务的规章规范,避免漏洞的产生。为了避免在手工收费时产生的各种问题,要采用电脑联网收费的方法。收费处、药房及各个科室要积极配合财务科定期做好核对工作。财务科还要采取定期不定时的方法进行查账。做好会计人员定期更换轮流的方式以达到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一些经济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监督
在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规定,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不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有关进行相应的完善保障医院人员有法可依。还要做到规范加强医院的经济核算。要在宏观的角度严格控制,严格监视财务收支状况。加强内部人员的监管力度。保证资金的合理安排,保证满足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提高医院的支付能力和信誉,应注意调整库存结构以减少存库方面的资金。及时收集并反馈市场信息并尽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四、讨论
为了能使医院的经济发展永远的走在市场的最前列,我们必须要从基层做起及时了解并论证医疗设施设备的市场使用情况及使用成本效益和寿命。在进行投资时做到谨慎科学,以保证能够使用医院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还要注重财务分析。同时还应完成分析、总结、比较并评价一段时间的单位财务活动以及经济活动。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并丰富卫生事业财务管理经验,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要做到公平客观。
参考文献
[1]孟令秀.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2(20).
[2]温艳.新时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2013(08).
[3]张润波.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03).
[4]江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J].财经界,2013(02).
[5]辛红.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之我见[J].财经界,2013(12).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6
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
处于创建初期和成长早期,融资问题几乎成了创业企业经营者的核心财务问题。由于创业企业过窄的融资渠道,因此创业企业经营者往往精心网罗资金,竭力从有限的融资渠道中挖掘财务资源,并且不失时机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此时,创业企业在融资决策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融资的阶段性特征
创业企业完整的财务生命周期主要有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组成,即研发期、创立期、成长早期、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创业企业基于不同的业务重点有各不相同的资金需求。因为创业企业财务主要是一种商机驱动型财务模式,这可概述成“商机引导并驱动了商业战略,然后又驱动了财务需求、财务来源和交易结构以及财务战略”(Timmons 1999)。在商机明确的前提下,创业企业经营者就要从营业需求和资产需求等方面来考察财务需求。而全部直接驱动财务需求的力量包括现金流出率、销售、营运资本以及营业需求、资产需求等五种。商机驱动背景为精心制定财务战略,创造性地识别融资资源,设计融资计划和安排交易结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在不同阶段,由于直接驱动力量的不同,企业的财务需求各不相同,企业所面对的可取得财务资源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研发期和创立期,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融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家无法得到更多的股权融资,这很难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处于成长早期,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加上公司较高的内部积累,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容。尤其是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相对于被驱动的财务需求,原有资金规模仍然显得太小,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吸引了更多的风险资本和私人证券投资的介入。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创业企业往往把公开上市作为一个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在存在创业板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此阶段上市则意味着正好利用资本市场来丰富企业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创业企业的高成长下的资金需求。在创业板上市,这不仅是创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熟性企业的重要通道,而且也能满足参与创业资金如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
2.融资的风险管理
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有“融资饥渴症”。经营者满足于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其中易犯的毛病是忽视融资的风险管理。融资不仅是有代价的,而是还蕴涵着不同的风险,这往往易被“融资饥渴症”以及“公司的高成长”所掩饰。
事实上,到了快速成长期,创业企业就不再是以融资最大化为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因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股权资本,而银行的信用也难以取得,因此通过其他可能的债务融资渠道和方式如财务公司、商和租赁公司、应收账款融资、动产抵押等等融通资金将不可避免,根据不少创业企业的教训,这些融资中应该注意两大问题:
首先,要注意融资的成本。企业面对的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成本也不一样。过高的融资成本对创业企业是一个现实的负担,而且会抵消创业企业的成长效应。因此,创业企业仍然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在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的权衡中作出选择。
其次,要注意“焦油陷阱”,即避免过度负债而造成的短期高投资收益率(ROI)假象。创业企业的过度杠杆(负债)融资比成熟企业的过度杠杆融资更危险,因为创业企业对市场因素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根本上来说,负债融资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具有容错性,投资收益率(ROI)短期可能增加,但是一旦由于市场因素变化如商机变化、市场识别失误等,债务危机将毫不留情地淘汰一个看似发展良好的高负债创业企业。
以有利的并购加速成长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股权变更,如经历兼并和收购活动。并购对于创业企业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利用并购可以使创业企业得以迅速地扩张规模;另一方面,并购是迅速增强或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可以并购相关企业,获得其核心技术或有效的营销网络。可以看出,并购往往成为创业企业获得高成长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要进行成功有利的并购,必须要做好几项基本工作。
1.认真做好并购的财务分析。这事关并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购的财务分析主要从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成本分析、并购风险分析和并购后对企业财务影响等方面来展开。进行缜密的财务分析,以进一步做出合理的有利的并购决策。在创业企业自身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借助于咨询机构来完成此项任务往往成为首选。
2.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和寻求适当的并购资金的配合。从并购的实现方式来看,并购方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企业要在并购决策中,选择适当的并购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如并购对象的质地和所拥有的核心资源,针对创业企业自身的并购意图,如是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还是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创业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作出并购方式决策。如在一个高负债资本结构的创业企业,就可以考虑股票交易式并购方式。并购方式的决策是与并购的资金来源选择相关联的,如采用股票交易式的并购方式就需要较少的资金,但须充分权衡由此带来的股权结构变化的利弊。而承担债务并购更多地要考虑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因并购而承担的负债的偿还。现金式并购对于并购资金的要求最为严格,企业在并购方案的设计中一定要足够的现实的资金来源。
建立有效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