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素养的培养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1

文学素养培养是必要的,这种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和自我价值的形成,在理科学生中,由于接触艺术类科目较少,往往缺乏必要的精神启迪,所以急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进行思维修炼和提升,以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

1 为什么要加强理科生的文学素养培养

1.1 强大的人格感染力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影响力

一个带有强大文学精神的作品都是艺术品,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水平去欣赏。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个没有基本文学素养的人是很难去理解音乐中所带有的对命运的抗争的激情,而更不会去体会卢梭的《瓦尔登湖》中的静谧与祥和,也就自然不会感受到这种精神世界的魅力。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品能帮助学生净化自己的灵魂,帮助学生感悟人生、感受生活,对于学生文学气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1.2 有利于学生独特的高水平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带有一定的性格色彩的,有的带有的精神力量比较强烈或者复杂,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泰戈尔的《飞鸟集》等,都是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一个有着高水平文学素养的学生能轻易抓住作者的思想,甚至与这些千百年前的作者产生精神上、思想上的共鸣。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学功底有利于感悟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对于生活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对于自己思想的成熟也带来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特别是对于艺术接触较少的理科学生而言,逻辑思维的惯性需要一定的跳跃性文学思想来打破和缓冲,这就是文学素养的必要性所在。

1.3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文学素养的提高,使得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理解较通透,从而具有很清晰的思想和理念,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也会更加清晰和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概念和思想,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2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水平的历程及途径

理科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方面要注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自我观念的改变和调整,校方的努力可以为学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扭转学生的思维和理念,从主观上进行思想革新。

2.1 校方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引导和革新

在理科学生来说,思维的惯性主要是课程的要求和影响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好学习知识,就会有“好成绩”,这种思维误区导致学生往往放弃了文学思想的熏陶,这种思想的狭隘性导致学生在自己的身心发展急需营养的时刻没有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教师也缺乏对文学作品应有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导致理科学生的思维严重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

2.2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文学欣赏途径

在理科学生来说,缺乏的是必要的文学熏陶的途径和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深入的文学课程培养,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音频等各方面的作品欣赏案例等。

2.3 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熏陶和培养

文学作品的选择也是有较大差异的,有的作品较为激进或者晦涩,有的则较为积极及上进,对学生来说,正面的精神是最佳的选择,所以教师必须选择积极的、有正面意义的文学作品去影响学生。

2.4 组织多样性的文学活动或者开办文学知识讲座

在课堂上可以邀请相关的文学教授或者讲师去讲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到更加立体的、生动的文学力量,从而更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体验,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直接地与文学世界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学课外活动,例如“豆瓣读书会”、“读者交流bar”等,鼓励学生进行团体讨论和沟通,另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征文的消息和渠道,鼓舞自己的学生去创作,对于一些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可以加以表扬并实行榜样制或者标兵制,激励学生培养独立的文学思维能力。

2.5 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创作

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及家庭背景、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自我修养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文学修养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及教育。例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开出不同的书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去理解不同的适合自己的作品,从而得到不同层面的教育和熏陶。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2

浅谈 中小学 语文教育 文学素养 培养

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开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个性化素质教育,“文学素养”进一步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重视。本文综合了近年以来教育界对“文学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并简要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实行文学教育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参考。

一、文学素养的定义

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问题逐渐得到越练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国内知名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文学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说到底,它与人的其他素养一样,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培养起来。

二、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目前,研究者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明确的阐述。首先,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其次,语文教育如果没有了文学教育,就意味着语文教育的失败。再次,语文特别适合承担审美教育的任务。同时,语文作为重要学科,贯彻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而且,就艺术类型来说,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之一……把文学教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德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无疑值得继承、发扬。

2、现代研究者指出: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3、培养文学素养,可以使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主题的时代美和永恒美;欣赏辨析文章,深化理解认识;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4、随着教育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被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涉及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直接促进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的开展,对培养文学素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培养文学素养的实践经验

1、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文学素养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2、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展开联想,使学生尽可能地进入作品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之中,于动情处歌泣流连,于沉思中绞尽脑汁,才是入门。

3、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要实现这样的文学教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先决条件,文学鉴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文学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4、阅读是培养文学素养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中国的语文教育自古就是偏重读写的教育,古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读。因为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阅读可以使学生正确的了解作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能揣摩文辞,领悟作品的神形之美。

四、因材施教,培养文学素养

1、基于中小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广大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文学实践中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

2、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有两个重要之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二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3、在教学中强化说写实践,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设计专题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进行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有用,用需好学。李正宣在《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提到:古代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写。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习写字,二是练习写文章。而这样的传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

4、太原市东山煤矿中学的课题研究成果《活化教材思想创新读写思路――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模式构建》介绍了三种实践方案:1、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实施单元整合基础上的读写结合;2、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落实独特体验基础上的读写积累;3、以教材为辐射点,设计专题学习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这些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对更快、更好的培养文学素养做了有益的探索。

五、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教育界对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还不在主流地位,社会甚至部分教师对文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

主要表现是1、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2、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3、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4、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淡化和失落,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仅停留在漂亮辞藻的阶段。5、忽略了语文课中的“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及“语文才能”。因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也做了专门的阐述。指出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是影响文学素养培养的核心因素,而且,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故此,教师要转变文学观念、加强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要把教师的文学教育同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结合起来,这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3

一、清楚认识,学科素养,提高自己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2014年3月30日)谈过学习,我认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就是所谓的素养。

其实可以表达为:素养 =(知识 + 能力)态度。那么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学科它的学科素养必然就是重中之重。其实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上是有借鉴的,比如:

国际语文课程改革认为语文学科素养有:

(1)阅读、理解、评论多种文本;

(2)掌握写作过程和策略,理解写作的功能指向;

(3)在研讨、评论、演讲中,运用信息表达创新观点。

然而我们国家则是: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性语言体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识观的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把核心素养放在基础地位,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响应政府的决策,以核心素养标准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广大的语文教师必?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及其价值,并用它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环节。

二、改变自己,转换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要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师者形象。

三、善于观察,学会创新,改进教学方法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人文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而语文教学,就在渗透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

《语文课标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笔者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学习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从上古到现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过成功与失败;耻辱与辉煌。从神话传说到百家争鸣,从《诗经》、《楚辞》到诗词歌赋,这些名篇名著都凝聚了每一位文人的心血。在语文课上,学生学到中华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彩的部分,这些经典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能够主动涉猎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传统文化在青年中传承、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材中收录的《论语》,学生可以管中窥豹,知道孔子的治国方针,为政策略,进而,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发扬“仁”的精神,最终实现人与人和谐的目标。在《陈情表》中,李密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不管是什么情况,人都要以孝为重任。荀子的《劝学》,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等等。这些优秀的文言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学生无论是从教育意义还是审美意义,收获都是非常大的。总之,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努力的发掘她,研究她,她就会释放出无穷的能量,丰富我们的个人情感和国家情感。正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生活节奏飞快,学生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她的各方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审美能力也不例外。文言文的学习却能够让学生增强和发展审美能力,帮他们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见贤思齐。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后序》中的文天祥;《苏武传》中的苏武,这些伟大的历史英雄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用自己的身躯捍卫国家。这些人物的人格是美好的,能量是巨大的,学生学习他们,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涤荡,增强学生的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国家大局为重。

同时,优秀的文言文里有很多是作者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学生学习这些手法,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想象能力,进而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积累经验,丰富情感,发展审美想象力。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大胆的想象,让我们每一个人对天姥山都有一种敬畏的感觉。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作者以大胆的想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气势恢宏的阿房宫,让后人对秦始皇骄奢逸的生活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学生有了健康健全的审美心理,进而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对说话给予高度的评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语言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务之急。然而,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语言表达的金钥匙。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名篇名句要熟读成诵,把这些精美的语言融化到自己的骨子里,感染、熏陶、内化、生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时时刻刻激荡着创新的灵魂。如:荀子《劝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学生背诵的多,积累的多,提高语文素养,并把这种感情和自己的感情融合起来,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4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的,不论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遣词造句上,都是典范,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除了培养古汉语阅读能力外,还吸收其在谋篇布局和语言技巧方面的丰富营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1积累写作素材。现在的考试中都提倡新颖,学生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积累了各个朝代各个领域的名人名事名句。这些材料一旦写入作文中,给陈旧的作文注入了新鲜血液。

4.2语言表达丰富多彩。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文言词汇。例如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句子可以直接运用到关于“学习”的作文中。

4.3写作技巧多种多样。如:《赤壁赋》情景交融,最后得出人生的哲理;《陈情表》围绕情感线索,处处从“孝”入手,让统治者能够从李密的角度出发,最后能答应李密的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不仅能够学到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提高欣赏文言文的能力,更主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最终把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2]《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42-01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1.1 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但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并且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可以在帮助学生在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与思维方式。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比较注重"以生为本",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即为加强人文关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人格还不够成熟,正是逐渐形成的时期。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教师就要在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2.1 深入挖掘名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借助于这些名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诸多的诗文中,尤其是对于古诗文而言,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中包含的诗句以及字词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美感。

2.2 渗透情感教育,迁移人文素养。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富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感情并非是在表面呈现的,而是需要学生深入对这个文章进行分析才能够体会到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深入地挖掘各种资源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在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学生能够得到感染,达到培养其人文素养的目的[3]。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于是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到其中涉及的人物、情景,使其情感得到良好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燕子》这篇文章,使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美丽景色,实现情感文化的良好熏陶,进而实现人文素养的迁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情感。

2.3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可以采用语文活动比赛的方式,通过比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地进行自学,加强实践与探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大赛、书画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使得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赛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人文科学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祖国的壮丽河山,更好地理解某部文学作品,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4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示范者,教师的语言行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首先,其要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要充满爱心,宽容、真诚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4];其次,教师要具有积极、良好的爱好以及生活情趣,进而更好地感染学生,为学生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认可教师、崇拜教师,喜欢与教师接近,向教师学习良好的生活情趣与兴趣爱好。

3.结语

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深入挖掘名篇中存在的人文知识与深刻内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等,进而充分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风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浅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248-248.

[2] 杨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5(7):2-2.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6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较为不足,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0引言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考试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首先,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均较为落后,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不足,学习效率较低。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要求我国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导致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有效率严重受损;其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自尊,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保持威严的形象,导致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例如人与人相处的知识、人与自然相处的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等等,而这些内容和知识的挖掘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善于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要向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还需要采用情境创设和情感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蓝色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你们觉得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说是绿色的,然后教师引入课题:“可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然后学生会说:“因为她的同桌不愿意将绿色的铅笔借给她画树叶。”然后教师再问:“那么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的同桌像你借铅笔、橡皮或者像你寻求帮忙,你们应不应该帮?”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看到内在,促进学生的内在修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一些动物类或风景类的文章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表面的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告诉学生要学会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要爱护动物,珍惜动物,不能够随意伤害小动物,也不能够随意损坏植物等。

2.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更加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租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要虚心接受被人的建议,并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3]。例如在《我们成功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够成功,因为自己一定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学习,最终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同学们在识记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呢?来跟我们分享下吧!”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状况,要求学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意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加强要学生的联系,多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高效的班级活动[4]。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完善考评机制的方式来督促小学语文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这样,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同时要求学校要采取有效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集体感和责任感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83.

[2]张春玉.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心田———谈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12.

[3]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