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1

一、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价值的构成

明确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的内容,就是明确了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对于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的评估有多个角度,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对品牌资产的评估应该采用系统性的思维。旅游文化资源作为品牌,它必须具有持续创造利润的能力,同时,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还属于消费者和社会,它依附于一定时期的特定地域的文化环境。在评估的时候,从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至少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品牌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反应出品牌的综合价值和竞争力。

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的市场价值是指将这种无形的资产转化为一种可以衡量的资产,是通过这项旅游文化资源所占用的资金情况,盈利能力等,通过财务核算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资产机制。旅游文化资源品牌的建立可以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优势,提高竞争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优质的品牌,会产生较强的溢价效益,主要表现在销售量和获利能力上。销售量从企业的角度反映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在量上的影响。获利能力反映了品牌的生命力和在质上的音响。例如故宫博物院的门票价格要远远高于同类景点的价格,这就是品牌资产所带来的溢价效应。

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的社会价值是指旅游文化资源品牌对社会的影响,消费者对旅游文化资源所渗透的精神、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的认同。社会价值比较复杂,难以定量化研究,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测评与消费者生活的关联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性、认同品牌价值观的人群占有量等指标来替代评估。

二、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估内容

基于旅游文化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其品牌资产价值的构成,旅游文化资源品牌资产价值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旅游产品的市场表现;旅游文化资源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品牌个性代表的象征性价值。

旅游产品的市场表现方面的价值评估,除了一般意义上对于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评估,还应该考虑到旅游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在这里加入一个综合分析指标,即旅游资源的等级。可以利用过去进行的旅游文化资源的评估结果来评价旅游文化资源品牌价值的优劣情况。按照我国旅游景区的等级划分,可以将旅游文化资源划分为5个等级。按照我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强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资源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是具有资产价值的,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广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与预期一致的产品知觉 、强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联想以及稳定的忠诚这四个方面的核心。(1)旅游文化资源品牌的品质认知是指旅游者根据出游动机,与备选的其他目的地相比,对旅游文化资源类的目的地及其配套设施质量和优越成都的感知。(2)旅游文化资源的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的旅游者认识或者记起旅游文化资源突出特点的能力。旅游文化资源与周围旅游资源的互补情况以及吸引范围都会影响到其知名度。(3)旅游文化资源的品牌联想是指旅游者透过其他的文化资源能够联想到该旅游文化资源的特征。旅游文化资源所处的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会对此维度产生持久的影响力。(4)旅游文化资源的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重复购买或者反复地向亲友推荐某项旅游文化资源。忠诚度可以用有客的满意度和偏好度来衡量,其中满意度包括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展现出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偏好度则主要是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识别程度。

旅游文化资源品牌的象征性价值即品牌所具有的个性,是指游客想到该旅游文化资源时能够想起的品牌的名称、标志及其感官冲击力等。比如提到金沙遗址,旅客是否会联想到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以及古蜀文明。

品牌资产的价值评估有利于旅游企业或组织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并合理有效的保护品牌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要想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有效的应用品牌资源,必须先对自身所拥有的品牌资源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以便获得有效的信息,来进行品牌战略的制定与修正,更好的发挥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Maja Konecnik,William C.Gartner.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400-421.

[2]崔凤军,顾永键.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型初探[J].旅游论坛,2009,(1):67-71.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2

勉县的三国遗址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分布跨越不大,资源整合较为容易,易于组织游线。其中,武侯祠和马超墓祠距离很近,武侯墓和定军山距离很近,此外,还有诸葛亮读书台、古阳平关等,这些景点都位于勉县县城以西,再向东还有刘备设坛处、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景点都分布在汉江岸边,旅游线路宛若天成,非常自然,所以,这也是勉县开发三国文化旅游的特大优势之一,是其他有三国文化遗址的地区所不能相媲美的。

2、生态环境优势

虽然三国文化旅游属于文化旅游范畴,但是对于旅游地而言,出色的生态自然环境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载体,为文化旅游的开展锦上添花。勉县就是这样一个既拥有价值很高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又拥有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的境地。勉县北、西、南三面环山,中、东低平,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地区温差变化大,中部平川地区温润多雨,无严寒酷暑。整个勉县的自然条件格局可以大致用“三山二水”来体现出来。勉县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生物基因库”、“秦巴聚宝盆”之称。这里有多处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如云雾山自然风景区,群峰叠障,万壑竟秀,竹木繁茂,飞瀑竞流,更是珍禽异兽的乐园;黑龙潭自然景区,该峡谷人迹罕至,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保存较好,奇山异水共同构成了该景区奇、险、峻、幽、秀的神奇特征。除黑龙潭外,周边还有凤凰台、鲤鱼石、百年巨枫、凤凰蛋以及美女晒羞、黑风洞、黄风洞等。这是一处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生态旅游处女地。再如红岩沟风景名胜区,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沟内流水清澈见底,山路崎岖,鸟语花香,山、水、洞、潭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有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美、泰山之峻,让人流连忘返;还有怪石林立,林木葱茏的盘龙洞自然景区等等。可见,勉县的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将是自然与文化完美结合的理想典范。

3、交通区位优势

交通因素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勉县地处三省交界地带,现有阳安铁路、西汉高速公路和108国道等对外交通联系通道,此外,十天高速、陇汉高速和长林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届时勉县将形成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体系,将大大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特别是与西安、成都、汉中、安康、宝鸡、天水、十堰等城市。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辐射周边的旅游市场,使得大规模的热爱三国文化的旅游者可以方便、快速到达目的地。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3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4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域划分;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幅员辽阔,境内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四季温暖宜人、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之美色,又有千沟万壑、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坡;既有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寸草难见、茫茫无垠的戈壁沙漠,到处充斥着西部的神秘色彩;更有丝绸之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境,使古代博大辉煌的文明在区域内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省内少数民族较多,且民族风情各具特色。只有在对生态旅游区域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对策。

一、甘肃生态旅游区域划分

(一)沙漠绿洲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等5市。石窟、古长城、沙漠、戈壁、野生动物和沙漠绿洲构成了这一区域的特色。有著名旅游城市敦煌、嘉峪关;有全国第一个沙漠森林公园――阳关沙漠森林公园等。

(二)祁连冰雪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包括张掖和武威两市。祁连山区丰富的原始森林、冰川、雪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特点。有国家级历史名城――张掖市;有张掖、黑河、马蹄寺、海潮坝、焉支山等5个森林公园。

(三)黄河风情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甘肃中部,包括兰州、白银和定西地区。悠久的黄河文化、香甜的瓜果、金城的都市风光和黄河两岸的古树名木构成这一区域的特色。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的甘肃省会城市兰州;有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贵清山、兴隆山、莲峰山、铁木山、东山、寿鹿山、岳麓山、仁寿山、西岩山、二郎山、五一山、兰山、关山、石头坪等森林公园和黄河石林景区。

(四)草原风光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山森林、山地景观、草原景观和浓厚的民族风情成为这一区域的显著特点。有松鸣岩、则岔、合作、莲花山、南龙山、南阳山等6个森林公园;有黄河三峡、龙首山、炳灵寺石窟、拉卜楞寺、三角石、柏木沟、腊子口等景区和景点。

(五)伏羲文化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天水市和陇南地区。天水是丝绸之路重镇、伏羲文化发源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小江南”之称;陇南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的美誉,也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栖息地。有麦积山、鸡峰山、天池、大河坝、温泉、老君山、尖山寺等7个森林公园;有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万象洞、哈达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六)黄土风情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分布在平凉和庆阳两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黄土风情、浓郁的田园风光和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次生林构成了这一区域的特色。有云崖寺、太统、莲花谷、五龙山、北山、周祖陵、巴家嘴、老爷山等8个森林公园;有崆峒山、王母宫山、北石拱寺等景点。

二、甘肃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甘肃旅游虽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和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区的交通、住宿业等设施还不完善。同全国一样,甘肃大多数生态旅游区一般所处的位置远离城市,虽然资源价值高,但区位条件较差,偏离交通干线,交通设施滞后,尤其是许多森林景点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一些景区的餐饮条件极差,卫生质量难保,饭菜价格昂贵,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各类游客的要求,这些问题均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投入严重不足,市场促销力度小。旅游业是一个需要先期大投入的产业,没有投入,资源就转化不成产品,进入不了市场,接待不了游客,资源优势就变不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甘肃的好多资源品位很高,就是因为投入不足,开发程度太低而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区的同类产品。受资金制约严重,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如小陇山曲溪森林公园有着极为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自1999年开发以来到现在变化不大,虽距天水市仅有30km,但在旅游旺季仍显得比较冷清,反差极大,这与其资源开发中资金投入不足有极大的关系。

(三)旅游产品单一、老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据甘肃省旅游局统计:青海、宁夏的游客一半来自甘肃。也就是说,甘肃人民在支撑着青海、宁夏两省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另一统计:甘肃居民旅游首选出省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是外地旅游者在甘肃旅游常常发出的感慨,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目前全省旅游产品的单一和老化。甘肃旅游经济发展与发达省区差距比较大,与周边相邻省区差距也在扩大。大自然赐予了甘肃丰富、独特的旅游产品,但甘肃人把这一产品看成了洋芋蛋,没有很好地去包装。和宁夏相比,说甘肃的旅游资源胜过其百倍都不为过,一个沙湖,40年前还是一片沼泽地,蚊蝇满天飞;一个沙坡头,风沙连铁路都能盖了,可如今宁夏人把这两块地改造成为旅游景点,开发出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活动项目,一举成为西部旅游热点地区,吸引了众多甘肃游人,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四)缺乏精品产品,市场知名度低。甘肃除了敦煌莫高窟知名度高一些外,其他旅游资源外人知之甚少,明显缺乏旅游的“热度”。相比几年前,甘肃旅游的基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就其现状来看,并不乐观。“知道敦煌,不一定知道在甘肃境内;看过《读者》,不一定知道是甘肃出版的;吃过牛肉拉面,却不一定知道源自兰州。”在不少地方,我们都能听到这调侃性的“段子”。其潜台词是:甘肃省有好的资源,有好的品牌,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抱着金饭碗饿肚子”。就北京市民的旅游去向,有关部门抽样统计,结果发现有9成人认为甘肃没什么地方可去,市场知名度低。

(五)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新兴产业,甚至有一些地方已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但这些工作只是刚刚起步。甘肃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旅游行业自身,无论是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都存在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时展步伐的问题。

三、甘肃生态旅游发展若干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创作性地开展工作。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旅游资源,首先肯定甘肃的旅游业大有可为。“反弹琵琶”战略曾为甘肃的经济带来过光明,旅游也需要反弹琵琶,旅游业不仅成为很多市、县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还成为通往小康的必由之路。甘肃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开展符合生态旅游要求的各种旅游项目。

(二)以“丝绸之路”申遗为突破口,实施精品战略。从旅游和市场属性上来说,资源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品牌,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品牌的认同。申遗成功不断造就我国新的一批著名旅游目的地。在目前国内多处世界遗产中,既有北京故宫这样传统的著名旅游景点;更有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这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的地名,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世界遗产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尽管申遗难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能。

近期应以联合“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及相邻省区,共同整体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实施精品战略,带动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培育以沙漠、戈壁、森林、高山、草原、牧场、冰川、雪山独特地貌等甘肃特有的生态旅游产品,使游客看有看头,玩有玩头,争取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用自己的特色旅游项目留住旅游者的脚步。

(三)大力发展以敦煌舞蹈为龙头的甘肃文艺产业,提升旅游形象和品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有着高度关联、强烈互动的关系。《云南印象》、《丽水金沙》、《难忘的泼水节》、《五朵金花》和《月光下的凤尾竹》……云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化气息浓厚,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人在旅游中体验文化,在领略文化中游山玩水,感觉特别轻松、愉快、陶醉、流连忘返。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七十年代末甘肃省歌舞团曾创作出经典作品《丝路花雨》;之后,也曾创作出《敦煌古乐》、《敦煌组舞》、《西出阳关》、《大梦敦煌》等敦煌舞蹈作品。然而,这一品牌始终没有形成产业,没能带动全省文艺产业的发展。因此,甘肃旅游大发展,首先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尤其是大力发展以敦煌歌舞为龙头的甘肃文化产业。使游客能够在白天游览甘肃现有的旅游景点,晚上通过欣赏旅游歌舞晚会回味追寻丝绸之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既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品位又带热了相关旅游产品,以此提高甘肃旅游资源的产品竞争力。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客源市场。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就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地了解了云南的少数民族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电视台轮流热播的《一米阳光》又让更多的年轻人向往去丽江古城一游。甘肃应加强与国内外新闻媒体、旅游机构合作,尤其是利用央视播放《大敦煌》、《最后一个冬日》、《美丽的大脚》、《西部热土》、《天下粮仓》、《汗血宝马》、《惊天传奇》、《雪花那个飘》等在甘肃大地上拍摄并上演影片的契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宣传甘肃,提升知名度,打造一个崭新的甘肃旅游形象。

(五)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向外资进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

(六)加强和周边省份的区域联合,共谋旅游大发展。借鉴华东“15+1”、珠江三角区“9+2”、西南“长江新三峡”等旅游联合体的成功经验。以“丝路之路”、“伏羲文化”为纽带,加强与陕西、宁夏、青海、新疆、河南区域联合,整合资源、资金、人才和环境,形成“集团式作战”,“捆绑式销售”,共谋旅游大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尚英,游遍甘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5

关键词: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2.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2.4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

4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

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新晨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

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范文6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科联“秦皇岛市比较优势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31477)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5日

一、比较优势与产业集群竞争力

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就能获得利益。产业集群作为在特定行业和领域内,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集中,集聚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加强企业间的互补性、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降低交易费用和社会成本,从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比较优势是形成地区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基本条件。产业集群又反过来能够强化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有效地提高其内部的产业和企业的生产率,进而提高在该地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二、秦皇岛市产业比较优势

(一)第三产业――秦皇岛旅游业比较优势

1、资源比较优势。秦皇岛旅游资源融海、城、港、别墅、观鸟湿地、珍稀动植物、休闲养生等为一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比较优势突出。目前,秦皇岛开辟了海滨休闲度假、长城文化、历史古迹、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并每年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樱桃采摘节、孟姜女庙会、祈福大会、昌黎干红葡萄酒节等节庆活动,这些旅游线路和节庆活动都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为强化“旅游兴市”战略,2014年秦皇岛市提出了42个“旅游兴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并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解,明确了时限要求。经过新建或扩建,秦皇岛旅游资源将更加丰富,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将更加突出。

2、政策比较优势。为了加快并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秦皇岛市制定了《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将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体系。县(区)及旅游区重点搞好县域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在旅游项目涉及项目规划和立项时,要征求旅游部门意见。出台了《关于打造“宜游”城市、建设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从纳税、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优良的政策和发展环境,使秦皇岛旅游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

(二)第二产业――秦皇岛制造业比较优势。秦皇岛制造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产业、修船业及大型海洋石油工程仍是秦皇岛的龙头制造业。电力装备方面,以哈动力和天威保变出海口基地为龙头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已生产出国内首台9FA燃汽轮机。秦皇岛市政府将依托哈动力、天威秦变等企业,建设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出海基地。与天威集团战略合作,建设天威秦皇岛工业园,发展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重型工程装备方面,依托秦皇岛天业通联公司和秦冶重工公司,建设掘进机和起重装备基地,大力发展大型起重机。高速铁路设备方面,依托中铁山桥、天业通联、新铁德奥等企业,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设备。另外,在冶金专用设备、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及材料及加工配送方面,秦皇岛市同样存在优势。

三、秦皇岛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制度供给等)为基础,以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集群之间的动态整合为运行方式,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竞争优势。

(一)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秦皇岛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特色产业。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一步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特色产业中的特色产品。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大海、长城等是秦皇岛的特色有形旅游资源,但对这些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程度不够,对外宣传不充分,对游客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历史文化等无形旅游资源,秦皇岛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人员投入、财力投入均不足,历史文化研究不具有影响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突出特色产业中的特色产品,让秦皇岛的品牌在全国有影响力,让海滨度假、长城文化等旅游项目全国知名。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软硬件的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否完备,是影响人们消费选择的重要指标。秦皇岛市目前在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加大对全市特别是同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全市交通环境和旅游接待软硬件环境。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维护好秦皇岛整体的旅游城市形象。

第三,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提高秦皇岛市旅游的影响力。秦皇岛市目前对外旅游宣传投入不足,力度不够,明显落后于同水平的城市。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明确城市旅游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体手段,加强对外宣传。要增强对广大市民的旅游知识宣传,使广大市民自觉成为城市旅游的宣传员、推广员。

(二)突出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强相似性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相似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联合或兼并的形式,壮大优势产业中的行业。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建立长效稳定的配套机制。加强有特色、专业化的共享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主导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特色功能仓储物流设施、产业特定要求的管网建设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等,避免重复性投资建设。加强互补性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组建行业集团,整合互补性行业的人力、财力、技术、设备优势,实现互补性行业的双赢。

(三)突出人力资本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人力资本整合,是指组织在动态复杂环境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产生新的资源结构,创造组织的动态竞争优势。人力资本整合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人们重视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如果不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不对人力资本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本身的创新作用就不会发挥,产业集群也就不会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因素中离不开人力资本的作用。评价一个产业集群是否有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除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外,还有政府、集群辅助机构及具有开放的文化、先进的意识和高素质的官员。技术体系是保持产业集群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要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就需要对这些人力资本进行整合。整合人力资本,共同成立研发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燕秋.基于比较优势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兵团农业发展问题.兵团党校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