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理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理疗方法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硫酸镁; 硝苯地平片; 治疗方法; 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医学名称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是孕妇怀孕期间的常见病。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流行病检测报告显示。大约有8.5%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发生在孕妇怀孕20周以后,集中表现症状为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是甚至出现昏迷、抽搐、婴儿和母体一起死亡。据有关新闻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孕妇怀孕期间心钠素的敏感程度减弱、胎盘分泌心钠素数量的多少、肌酐以及血尿素氮含量的多少有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多以扩容、降压、解痉、利尿为主。笔者对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别使用静脉注射硫酸镁和配合静脉注射硫酸镁的口服硝苯地平片的治疗方法治疗,都获得一些成效,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27岁。(1)病史:对接受治疗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在怀孕前,及怀孕前20周是否水肿、高血压、抽搐、蛋白尿等病症。以前有没有得过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2)临床表征: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常出现的症状有水肿、高血压、眼花、头痛、胸闷、呕吐、恶心等自发症状以及昏迷、抽搐病症。(3)辅助检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血液进行检查,看看血液是否出现浓缩现象,是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检查肝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检查眼底是否出现视网膜小幅度痉挛等病症。初产妇55例,经产妇13例,周期32~40周。子痫初期患有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蛋白尿≥300 mg/24 h或(+);BP≥130/80 mm Hg;

伴有小腹上部不适和头痛等症状)32例,孕妇患有重度妊娠症(尿蛋白≥2.0 g/24 h或(+ +);BP≥170/120 mm Hg;血小板112μmol/L;微血管病溶血LDH升高;持续头痛;血清ASTALT升高;出现视网膜障碍;小腹上部持续出现不适感)36例。随机分成硫酸镁组和硫酸镁+硝苯地平组,每组34例。

1.2 治疗方法 硫酸镁组,每天肌内中注射20~30 mg硫酸镁,第一次注射剂量为25%的硫酸镁20 ml(负荷剂量)溶于10%的葡萄糖20 ml使用静脉注射器缓慢推入,然后用25%的硫酸镁60 ml溶于5%的葡萄糖500 ml,使用静脉滴入注射法,点滴速度为1~2 g/h,随时孕妇的血压状况,必要时加注25%的硫酸镁20 ml和2%的利多卡因2 ml一起注射在臀部肌内注射,1~2次/d。硫酸镁+硝苯地平组,在硫酸镁组基础上配合使用硝苯地平片,每次10 mg,3次/d,口服。

1.3 疗效标准 显效:血压降低;收缩压≤130~145 mm Hg,舒张压≤80~100 mm Hg,收缩压与舒张压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到正常,尿蛋白减少(+ +),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孕妇安全的维持怀孕状态38周,直到终止怀孕;有效:血压有所下降,

1.4 终止孕妇怀孕时机 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对婴儿和母体的生命有严重危害,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处理进行药物治疗外,在必要时抓住时机终止怀孕也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手段之一。有关数据显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在怀孕33~36周时,可根据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程度重新考虑分娩时间,对怀孕33周前的孕妇,可以使用皮质激素,使胎儿心肺加快成熟速度,对于怀孕小于28周的孕妇,可根据治疗效果和病情程度,必要时进行引产,防止孕妇在生产时出现死亡现象。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这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硫酸镁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硫酸镁+硝苯地平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按照孕妇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的影响最大。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的主要要影响有,使孕妇出现全身动脉痉挛,患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血液的黏稠度会使孕妇心脏、肺部、大脑、肝脏等器官出现供养、供血不足,和胎盘出现功能障碍、灌流不足等现象。数据显示本院接收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48例发生综合并发症,这说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使患者怀孕初期患有子痫、胎盘不正常脱落。导致感染产后出血等症状,如果不进行及时救治可能会威胁到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

3.2 硫酸镁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硫酸镁起的主要作用是对神经、血管、肌肉相连处释放的乙酸胆碱进行抑制,使平滑肌、骨骼肌得到放松,从而使血管得到有效舒张。有效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全身动脉抽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孕妇的大脑、心脏、子宫、肾等主要器官的供血得到改善,达到预防、制止抽出的目标。并且,硫酸镁可以抑制中枢神经、使血管扩张,使体液循环得到改善,进一步对大脑、心脏、肝肾的器官的衰竭起到抑制作用。分量充足的硫酸镁可以使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血压暂时降低,使外部循环阻力下降,心脏输血量提高,大脑缺氧问题得到改善,脑部水肿减弱,大脑内压力减小,从而抑制孕妇全身动脉抽搐现象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硫酸镁可以使胎儿缺氧问题得到改善,对胎儿有保护作用,使婴儿出现的缺氧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使用静脉注射硫酸镁的治疗小组,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综合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没有发现对婴儿造成不良反应。

3.3 硝苯地平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硝苯地平片是一种钙拮抗剂,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有选择性的抑制钙通道,阻止心肌细胞过度兴奋-收缩偶联,使心肌细胞受到保护。通过对支气管、血管和子宫平滑肌兴奋的抑制-收缩偶联,使全身血管得到舒张。可以有效松弛子宫平滑肌,有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微循环作用。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硝苯地平片舒张平滑肌血管的原理也许和妨碍细胞内钙的释放、阻断钙内流、阻止血管膜上的肾上腺素α-受体、激活K+、Na+、ATP酶、阻碍硫酸镁二酯酶的活性等原因有关。配合使用硫酸镁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小组,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综合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没有使孕妇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片都可以治疗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配合使用硫酸镁的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可以有效解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血管动脉痉挛的问题,有助于使血管获得扩张,并有协同降压的效果。实验证明,配合使用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只使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注射的治疗效果。因此,配合使用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片治疗法可以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翠华,朱薛艳.中药对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4(2):413-415.

[2] 张凯,章文华,傅军,等.ATP生物荧光技术在卵巢癌体外药敏检测中的应用[J].癌症进展,2003,1(9):198-201.

[3] 满洪柱,谢荣美,彭丽静,等.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血清ET-1、β-hCG及HPL含量的变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4(2):157-159.

[4] 苏锋,杨惠泉,陈红,等.硫酸镁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13):132-135.

[5] 李友生,公延霞.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19):67-69.

[6] 樊揪顺,梁晋芳,焦靖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1(6):275-278.

[7] 欧兰芝.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0):176-179.

[8] 谢蓬.2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及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19-121.

[9] 葛银娟,邵秀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7(12):85-88.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稳心颗粒;高血压并发症;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091-0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阵发性房颤是心脏病急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需要紧急处理[2]。步长稳心颗粒是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的抗心律失常的准字号中成药,自临床应用以来,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现将本院在使用胺碘酮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90例均为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且均属心房颤动反复发作,每年发作5次以上,伴有明显症状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35~79岁,平均63.4岁,患者平均每年发作6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同样的降压药物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胺碘酮,0.2 g,3次/d,同时口服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袋(9 g)/次,3次/d,温开水送服;病情较重者,2袋/次,3次/d,温开水送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0.2 g,3次/d,连用4周。

1.3 疗效评价

显效:房颤消失,出现窦性心律,未复发,自觉症状缓解。有效:房颤持续存在,但心室率120/min,自觉症状未缓解。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与有效例数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3 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心律失常临床指导原则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由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及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及对照组(服用胺碘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头昏2例,上腹不适1例,心动过缓1例,均自行缓解而未影响治疗,无其他副作用发生。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引起各种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更高[3]。心房颤动是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且有发生栓塞可能的心律失常,故对房颤患者要力争转复窦律。目前所用西药如胺碘酮对房颤转复及预防发作有较好疗效,但仍有很高的复发率而且不能长时间维持。从本组治疗结果上看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治疗效果为46.67%,而加用稳心颗粒后为82.2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步长稳心颗粒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等功效,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4]。步长稳心颗粒副作用小,特别无心脏相关不良反应,无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且稳心颗粒能扩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长期使用并逐渐减少胺碘酮的用量,减少胺碘酮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陈还珍,王红峰.阿罗洛尔治疗中青年轻度与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2):39-40.

[2]徐俊扬,王卓尔,史一成.胺碘酮、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38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l):3767

[3]王泽兴,王彬.步长稳心颗粒治疗110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40-141.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3

1•1对象收集2005•9~2006•6年来北京武警总医院初次就诊新发现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患者既往均无原发性高血压史,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严重并发症。42例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2~60岁;高血压1级30例,2级1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到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C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每组14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法完全一致,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整睡眠,保持大便通畅等。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中医意疗:意疗主要采用语言开导疗法、情志疗法、开导疗法、顺情疗法等。20~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针灸治疗:针刺患者足三里、太冲、曲池、合谷;手法:平补平泄,留针半小时,每十五分钟捻转一次,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③气功(放松功)、推拿、音乐疗法等。具体操作如下:a•气功法:姿势取平坐式或站式,以三线放松为主,每次练习先做叩齿、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按三线放松法,最后以五指梳头、鸣天鼓、搓手洗面结束练习。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b•推拿疗法:主要按摩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三条经脉的穴位。每次2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c•音乐疗法:根据以情胜情、补母泻子的规律选择音乐处方。如以肝阳上亢为主者,宜选用微调音乐以泻之。肝肾阴虚明显者,当选用羽调水性音乐治之,如轻快、柔美、舒展的音乐。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人同时使用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4周为一个疗程。④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现代心理治疗:给予松弛治疗、支持疗法、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2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C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血压:由固定医生测量坐位时右上臂血压,重复3次,测量值差异应小于4mmHg,以测量的平均值为准。每次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血压值。

1•4降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血压疗效判定标准:以一个治疗疗程前后血压值的对比。(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矫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的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2•8%;B组总有效率为85•7%;C组为78•6%。(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其临床总疗效中医心理治疗要优于现代心理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4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部分伴发颈椎病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行颈椎治疗后,血压也随之好转,均提示血压的异常与颈椎有关。现代研究表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这两种分属不同系统的疾病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分颈椎病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改变,其中包括使血压升高或降低,临床上以血压升高者多见。这种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之为颈源性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是因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刺激或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致使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血管痉挛,临床较为常见,是继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临床表现

1.1发病情况目前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据现有病例统计显示多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近几年有报道颈源性高血压占颈椎病的6.7%~18%,占人群高血压的15%~21.9%,4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为82.3%,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发生颈椎病变的发生率(42.5%,P

1.2临床特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除分别具有颈椎病、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外(在此不赘述),还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及特点:①血压变化与颈椎病症状发作密切关联。病人出现颈椎痛、头痛或头晕时血压升高,头、颈椎症状缓解时血压亦随之下降。这一特点在起病初期尤为明显。病程时间长者,此特点逐步减弱。颈椎病早期几乎都是可逆的,后期因骨质改变或韧带硬化、骨化,症状的可逆变化逐步变小。②在高血压之前有相当长的时期为低血压或血压不稳。有人观察此过程为5~30年,约70%~80%变为高血压。故凡颈椎病患者,如出现低血压或血压不稳,应想到变高血压的可能性。脉压差小是早中期颈源高血压又一特征,约占70%~80%。如后期变为脉压差升高则提示伴发大动脉硬化。③对降压药多不敏感,而针对颈椎相关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牵引理疗等)疗效显著。④颈椎颈髓疾病,如出现偏头痛伴高血压,绝大多数为颈源性高血压。约90%属环枢关节半脱位或失紊。此类病人经手法治疗多可康复。⑤动态血压观察,可发现血压在牵引、手法等治疗时。血压可下降2.7~4.0kPa,该现象具有绝对诊断价值。但也有的病人此时反出现升高2.7~4.0kPa,亦不能排除颈源性高血压,甚至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在针对颈椎治疗时,血压可随之下降,不治又升高,考虑与颈椎骨性改变难以消除相关。有人对此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进行研究,显示出的型变化模式的比例,指出颈椎病可能加重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性作用。⑥高血压与颈椎失紊、椎间关节错位、椎体偏歪或滑脱多成正比,但多与骨质增生前纵韧带骨化成反比。即失稳严重,滑脱越大,高血压越重。但与骨质增生程度――尤其椎体前缘增生多不成正比,而成反比者高达60%~70%,可能是骨质增生或前纵韧带骨化增强了脊柱稳定,减少了对神经血管的刺激。

1.3诊断标准目前尚无“教科书级”的统一标准出台,比较公认的符合如下几条可诊断为颈源性高血压:①有颈椎病的表现,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②血压升高,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③血压的波动与颈椎病的缓急有关。④排除可引起血压异常的其他病因,且按照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不佳。⑤经正骨手法、牵引理疗等颈椎对症治疗后,血压有所好转或恢复正常。

2 病理机制

颈椎病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其他型、混合型7种类型。脊髓型、交感型颈椎病高血压患病率高,以颈椎失紊和环枢关节失紊或半脱位最高,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6%、44%。其他型颈椎病也都可能因自主神经和血管受累、体液因子的变化影响血压,其影响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颈交感神经节有纤维发到心脏去,分布于心肌及心冠状动脉,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故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多,导致血压升高。当颈椎有病损时,刺激颈交感神经,使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升高,使丘脑下部后部的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出异常冲动,引起血压升高;颈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椎一基底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继发性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导致脑内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血管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血压异常。②颈部增生的骨赘、钙化的韧带、颈椎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对颈交感神经和颈神经根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压迫、激惹作用,使其兴奋,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血压升高等。③颈脊髓受压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是脊髓型颈椎病引起心率失调和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④自主神经受累引起继发性神经一体液变化。椎动脉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液内神经肽类物质神经肽、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降钙基因相关肽、NO的含量则低于正常,经过治疗或手术后,患者血浆内皮素、神经肽含量降低,降钙基因相关肽含量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神经肽都是缩血管物质,降钙基因相关肽、NO为舒血管物质,在颈椎病患者中,具有收缩作用的体液因子含量高,而有舒张作用的体液因子含量水平较低,可能引起血管张力增强,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⑤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高血压可能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为,血压升高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狭窄,椎动脉受累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椎体椎间盘、韧带、关节软骨等退行性改变,当劳损、姿势不当引起颈椎等组织结构应力改变时,更加剧了颈椎软骨组织退行性变和刺激骨关节增生肥大。因而血压升高提早和加强了颈椎病的发生。

3 治疗

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颈椎病进行治疗,进而达到解除原发性因素,降低血压的目的。其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手法治疗对颈椎骨关节错位、肌痉挛等用手法治疗。常用的手法包括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摇正法、点穴法、按摩法等,效果良好。手法禁忌:严重心脏病慎用;颈椎骨结核、骨肿瘤者禁用;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慎用。

3.2药物治疗祖国医学中针对瘀结型、肝热型、阴虚阳亢型和气阴两虚型等不同的类型,分别给予行气活血、清热平肝、育阴潜阳和益气养阴等中药方剂治疗。也有适当应用西药降压制剂,尤其当血压>24.0/14.7kPa时,可适当服降压药2~3d,待血压略降后再做手法等其他治疗为宜。

3.3牵引理疗用枕颌布托牵引,牵引角度(牵引力线与坐位垂直线夹角)为15°~30°,牵引重量8~18kg,10~15min/次,可连续作1~2周为一疗程。超短波、红外照射等理疗方法对改善局部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也有一定作用。

3.4封闭治疗对于无菌性炎症较重,关节囊肿胀比较明显的,应考虑进行关节囊封闭治疗,药物可以直达病变部位,起到迅速消除无菌性炎症及关节囊肿胀,恢复颈部正常活动的作用。

3.5手术治疗对个别病例,如骨质增生明显,压迫椎动脉与交感神经或颈椎滑脱、失紊等,经非手术疗效不明显,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尤其脊髓型颈椎病,有影像学支持脊髓已经受损时,是绝对手术适应证。

3.6针刺、小针刀等其他治疗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穴位选取以上颈段为主,这种方法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量,改善颈上节的刺激症状,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血压。小针刀松解痛性硬结和钙化的项韧带,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组织供氧增多,促进炎症吸收,增强了组织再生能力。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5

2000年我退休后不断撰文,写喝小分子团水的功用和治病机理,逐渐使读者了认识其宝贵作用。上市十年来,我通过《产品信誉卡》一直向用户承诺对上述病症的疗效,指导患者通过喝优质小分子团水,并注意合理膳食,十年来已有3万多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患者从中获益。用户中有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服了三四十年降压药,有的血压曾高达180~210/130~65,脉压差很大,饮用该水2~6个月后,血压都逐渐平稳正常,保持120/80毫米汞柱左右,脉压差为35~45的正常水平,显示主动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逐渐逆转和消退,血管恢复了弹性。表明饮用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改善,小动脉的痉挛、收缩停止了。有的用户饮用6个月后做生化检测,高密度脂蛋白上升至1.8~2.62,最高者达3.2~3.8。这种高密度脂蛋白能抓运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被誉为“血管清道夫”,使血管越来越干净。许多患了许多年冠心病的患者,包括做过“搭桥术”或“放支架”的重症冠心病患者也重获健康,还给饮用者一个健康的心脏。(具体请详阅网站省略)

同时,喝优质小分子团水理疗的广大用户的高血脂、高黏血症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也先后改善。奇妙之处,还使很多低血压患者重获健康。

我发明的“卓康”产品处理的水,经过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用核磁共振谱检测实测值为55.82Hz,而南京市自来水半幅宽为130.26Hz,表明前者为优质小分子团水,优于世界各地长寿村水(64、74、75、76Hz),也优于世界上百岁老人比率最高的广西巴马县的长寿村水(61~66Hz)。长寿村民饮用天然小分子水,是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揭开喝优质小分子团水,不患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的秘密。人们长期喝优质小分子团水,不仅可以预防,而且可以远离心脑血管病,健康地长寿。

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6

摘 要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引起低血钾症12例误诊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均每天口服吲达帕胺2.5mg,追踪引起低血钾症病例。结果:300例口服吲达帕胺高血压患者,52例发生低血钾,30例无不适反应,22例出现全身乏力、恶心等症状,其中12例误诊。结论: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吲达帕胺易引起低血钾,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关键词 吲达帕胺 低血钾症 误诊

吲哒胺帕是一种磺胺类利尿剂,具有钙拮抚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1]。作为基层养老院,因为吲达帕胺具有服用方便(1次/日)、价格低廉、绝济实惠等优点,所以在我院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因老年人病种复杂且多样,部分低血钾患者无不适症状或有些出现的症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本研究分析了12例误诊病例,探讨其原因及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男187例,女113例;年龄70~85岁,平均77.5岁;病史6个月~20年;服用吲达帕胺3个月~2年,吲达帕胺剂量2.5mg/日。合并冠心病52例,糖尿病40例,心力衰竭27例,心率失常15例。排除了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进食差、长期口服利尿剂等可导致血钾异常的因素。

血清钾测定方法:测定血清钾浓度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

低血钾症诊断标准:血清钾浓度

结 果

临床情况:52例低钾血症中,无不适症状30例(57.7%);全身乏力、双膝酸软10例(19.2%);恶心、呕吐8例(13.5%)。心律失常4例(7.7%)。

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全身乏力、双膝酸软10例,其中5例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病变”,给予补钙、针灸理疗治疗1周后症状未缓解,恶心、呕吐8例,其中3例诊断为“急性胃炎”。给予静滴西咪替丁,肌注胃复安注射液治疗3天症状未缓解,心律失常4例,均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较频发性室性早搏”,给予口服胺碘酮0.2g,1周后仍有室性早搏。后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生指出上述高血压患者都口服吲达帕胺降压,要定期查血清钾,低血钾可引起上述症状,后经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钾。低血钾患者均停用吲达帕胺,改用其他降压药。每天补充氯化钾3~6g,治疗3~5天,严重者给予静脉补充氯化钾,每天查血清钾浓度,正常后停止补充氯化钾,1周后患者血清钾浓度均正常,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讨 论

分析发现,老年人随着肌肉的萎缩,细胞的衰老减少,体内的含钾量明显降低,因此,老年人服用吲达帕胺更容易引起低血钾症[4]。在我院居住的老年人,年龄较大,大多数都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当患者以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出现时,临床医师都以处理临床症状治疗为主,没有仔细分析引起这些症状的病因,治表未治本,主要是年轻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对高血压应用吲达帕胺引起低血钾认识不够。

总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吲达帕胺降压患者,应经常随访有无乏力等不适症状,定期测定血清钾浓度,以尽早发现低血钾症,给予及时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艾武,徐标.临床心血管用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7.

2 陈文斌,王友赤.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