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历史教育; 功能;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08-0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必须全面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因此,只有对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未来更长远发展。
一、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
对中职学校历史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增强其功能所具备的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为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历史教育涉及的内容有文学、法律、政治、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丰富的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理解力、判断力等的目的。由此可见,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是首要任务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不但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在了解合作、宽容、顽强等多种精神的情况下,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有着重要意义。
(三)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规律,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注重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让他们更正确的把握未来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中职学生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威胁。因此,充分了解历史文化,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反省,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科学构建和谐环境
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科学构建和谐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不够全面,他们没有比较科学的学习观念,因此,增强历史教育的功能,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坚强品质、知荣辱的优秀人才。
二、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方法
(一)注重学校德育工作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中职教育中,注重育人为本原则的全面落实,将德育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置,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会做人和学好技能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就业率等的目的。因此,注重德育工作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知识来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社会责任感”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自行选择参考材料,并利用网络、报纸、宣传栏等搜集更多资料,才能真正掌握更全面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爱国意识、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等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社会各种热点新闻的讨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等,如“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促进中职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二)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历史教育的合理结合
在中职学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将其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金钥匙”,对于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注重专业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如物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交通方面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旅游文化方面的历史有比较深刻的领悟,才能更好的为专业技能提升提供重要基础。由此可见,让学生对各种历史人物的经历有一定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等,是将他们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有着重要作用。
(三)注重信息网络技术与历史教育的科学结合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给中职历史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对于促进中职历史教育水平快速提升有着极大影响。由于网络具有较强交互性、广泛性和共享性等,不但能使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范围更加广阔,还能促进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最终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例如:通过微博、手机短信、微信等发送历史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有着极大作用。
(四)注重学生就业发展与历史教育的完美结合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核心能力;教学改革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营销战略,搞好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市场营销活动。因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须具备适应企业发展和职业变化的核心能力,既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能力;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竞争与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
1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了教育部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中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以“灌、填和注”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一直主宰着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题讨论过程中,深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当前在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教育教学改革以来,高职院校受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但教学基本上还是按照历史的惯性在走,教师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并未从根本上摆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满堂灌”、“填鸭式”、“布道式”,即“传递一接受”的教育模式。对教学方法改革缺乏使命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给教学带来的弊端。
1.2 教师能力水平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对自己原本已经熟悉和习惯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等进行重新审视。相比较以前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来说,现今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自主创新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难免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等提出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对此,由于不少教师本身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理论水平低、能力欠缺等,或者是未勤于学习和潜心钻研,对教学方法特性的理解,对教学实践中具体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不够,不能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深化、提炼和升华,从而使教学方法改革只流于形式。
2 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适应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1 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依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与相关企业、院校共同设计教学方法,以做为核心,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2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满堂灌的模式,进行“以岗位素能培养为中心、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论课程《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教学主要采取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实践课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教学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课程《商品推销与商务谈判》采取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同时融入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角色转换式、团队竞赛式等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形成一套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准职业化的现场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
3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师的期待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主体,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力军和实施者,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1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要求教
师适应时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一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强调以学生为认识主体,发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并且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发展的观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将教学视为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开放的系统,实现教学应有的社会功能,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三是素质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全面开发学生的多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3.2 较高的素质、能力。教师靠综合素质与能力引领学生奔向未来,是富有时代精神、把握时代文明发展方向的人。教学方法的革故鼎新,必然要求教师把握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状况;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也有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应该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给学生以终生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思能力,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寻求一种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和谐发展机制,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愉快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 结束语
教学方法改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过程性,创新教学方法要兼顾目的性、整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互补性,因此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兼顾所有学生)、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学院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9
[2]高炳学、姜可.《高校课堂教学中激励方法的探讨》[J].经济师,2011.08
作者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 会计专业 考核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对会计需求量比较大,会计专业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会计专业是新时期的热门专业之一,高校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的会计专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高校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一些会计专业毕业生仍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标准,高校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会计教学方法急需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育意识薄弱,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教育办学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将就业作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并不是将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简单地叠加,需要学生在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与一般性能力结合在一起,其包含的能力内容主要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高校院校教育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好实践教学,但是我国高等专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还持传统教学理念,缺乏专业教育意识,虽然有些年长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其不重视使用新教学方法,接纳新教学方法比较慢;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及社会实践,也不熟悉教学方法,备课常常局限在课本教材,对实践性环节有所忽视,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重“教”轻“学”
传统教学方法最主要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通常从自身出发,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只重视怎样教授,并没有较好地考虑到学生怎样学,由此我们能总结出: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智能,这是传统教育的问题与弊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企业更加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教育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高校教师思想观念上对教学方法的不重视,导致其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及创新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落后。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自我学习与摸索得来的,这部分占比最大,其次就是观摩及借鉴有关同事教学方法,最后是来自教师传承,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经过专门培训取得。
二、高校院校会计教学及其考核应对策略
(一)增强现代教育理念,重视教学研究
现代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在重视传授知识基础上,积极开发学生智能潜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企业的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教育学、教学方法等理论,转变教学思想及理念,认识到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高校会计教师应该增强专业教育理论学习,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专业教育意识,使教育意识指导其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符合专业教育特点、专业特色鲜明及适应会计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专业人才。高校院校还要多组织一些教学方法研究活动,向教师介绍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教学理念,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教研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学习借鉴创新教育方法,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学习借鉴有关专业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其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下,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给予其引导,并做好创造场景、布置任务等工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高校会计教师可以采用实例进行教学,多角度分析与解剖案例,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堂发言等,促进其对知识掌握,提高学生专业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水平
高校会计教师要想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就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多数高校会计教师专业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但是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也不了解师生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高校学校要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在资金、时间及组织等方面给予教师有力的支持,不定期地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到现场为高校教师讲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模式。高校院校还要支持教师参与各类专业研讨会,对行业状况进行深入全面了解,有条件的话将教师送往国外进行学习与进修,开阔其视野,提升教学教学理论水平。
(四)重视专业课程考核,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包括对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所取得的会计从业等证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是其学业知识的最佳证明。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会计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视,结合考证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专门考证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专业生涯做了一定的准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会计教学质量,应根据企业市场需求制定合理化的会计专业学习计划,从会计专业教学和考核等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育理念变革 教学方法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35-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末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该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或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即强调学生应“学会求知(1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1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1earning to be)”,该报告成为新世纪以来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四个学会”的核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已严重滞后。适应时代要求、与国际接轨、改革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专家、学者以及普通百姓的共同呼声。为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却存在诸多争论,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模式可循。
我国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都是偏重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与掌握,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各项教学改革当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成为制约其它方面改革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一、新时期高等教学理念变革的特点
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的主旨和方向,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优劣。近些年,随着大家对我国教育质量与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关注与讨论,促使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发生一些变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在教学主旨上,由单纯教书向全面育人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强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更加关心学生的身、心、业,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2.在教学方式上,由输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从以教法为主向教法与学法并重转变;从严肃、安静、冷脸听讲的课堂氛围向活跃、轻松、愉悦、热烈的课堂氛围转变;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强调师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埋头学习向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转变。
3.在培养模式上,从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情感教育转变;由注重专门知识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继承性教学向创新性教育转变,由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个性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使他们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重情感、有才能的人。
4.在考核要求上,由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程度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转变,由考查学生的识记量和记忆准确性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强调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强调考核与筛选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效果。
二、现代教学理念下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国外大学纷纷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涌现出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典范。其中教学效果好且被广泛认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法以及开放式实践教学等。
1.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m-based leaning)。该方法创始于1970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现不但广泛运用于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而且也广泛运用于工程教育中的项目设计训练和实脸类课程。它着力于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景中,旨在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通过学习来掌握隐含于问题背景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行动汇报、问题后反思五个环节。在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源于实际的问题进行小组学习。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调整学习计划,组织研讨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会议组织、会议纪要写作、项目报告的写作与宣讲等过程中,学生很好地锻炼了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旨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所需要的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该方法初创于哈佛商学院,是指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其教学内容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不仅指向教师,还要求师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案例教学是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展开的学习与讨论,其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增进才干,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提高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能设身处地从实际的情境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设计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3.开放式实践教学(Open Practice Teaching)。该方法是利用教学基地,如实习场地、部队等,组织实地教学,学员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直接观察或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获取特定的感性知识或技能,通过真实、生动的直观影像,加深理性认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运用有三种方式,一是在理论教学之前进行,以让学员对所学内容先获得一定的直观印象或创建一个问题意境;二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以帮助学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授课内容;三是与理论教学并行,目的是为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创造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总之,无论以上哪一种教学法,都是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适应能力;无论是问题的解决、案例分析,还是开放式实践教学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累积和经验所得到的答案是个性化和富有创造性的;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教师由传统和法定的“外在依附”权威向有感召的、专业的“内生生成”权威转移,即受教育者和非受教育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发生逆转,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这一变化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地位的迁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迁移。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互动关系。这两种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主动探索与成效体现,是现代教学改革以生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取向。
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就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而言,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加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下面仅就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谈谈粗浅的看法。
1.树立高等教育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校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把握时代脉搏,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应从主导者、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应再是进行单纯的信息传递、知识传授,而应是引导、启发、组织、示范、解惑、激励、评价等。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片面注重精讲”、“单向传输知识”、“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而应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倡导高等教育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找出新规律,探寻新可能。探究式教学既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仔细斟酌,进而提出逻辑合理、难度合适的问题,并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开放课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潜能,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问时要循循善诱、适当点拨、引导其探究走向深入。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不管,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探究。也不过多干预或介入,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3.推行高等教育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既是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或者说,是教学原则或教学观。放眼当今世界各国,其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教学进行或者是与启发式教学相联系的。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表现在“两个转化”上:一是强调教师的引导转化,把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通俗地讲,就是把拿来的他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二是强调教师进一步把学生的内在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包含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启发法、问题教学法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强调使其富有启发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高等教育实践环节的设计。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系统的知识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的目标。为此,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设计个人实践、小组协作实践、实践经验交流、实践作品比赛等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重构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多元智能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创造机会,把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电台等校内媒体实践,使其成为教学延伸与提升业务能力的实验阵地,把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多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可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作品大赛”,“创新杯大学生大赛”等;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各类大赛巡展和提交作品参赛;把课程教学和媒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系统化的业界讲座+针对性的业界实习”方式,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业界的经验和最新的运作模式,从而使课程实验教学与传媒实践接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总之,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目标力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
[本课题受2013年山西工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曲晓锋,韩俊海,汤根沐.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6)
[2] 史伟光.转型中的军事任职教育[M].北京:军事友谊出版社,2008
[3] 郭志勇,周志刚,阎民.适应任职教育需要,探索课堂教育方法[J].继续教育,2007(2)
[4] 黄志勇.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
[5] 钱国英.大范围改革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6] 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70-02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高等学校能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利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关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人才培养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前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受到很大的阻力。受到传统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一直使用过去那种死板简化的教学方式。尽管政府高度重视教学时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但由于当下学校、教师、学生的排斥,教学方法改革收效甚微。笔者将通过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改革,分析我国教学方式改革的新方式,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概述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的目的。好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得良好的教学理想,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是“方法”的属概念[1],方法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运用方法处理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何为教学方法还未达成共识。尽管学者对教学方法的解释各有偏差,但是基本都认为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学方法流派形成的教学体系。虽然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但学生具有更多的自我能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传授的成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比重中逐渐减少。学生不仅具备着学习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高等学校已经脱离了中小学科普性的基础教育,教授的知识变得更加专业,这就要求高校教学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调查、实验、推论、探索能力。教学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方法等。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学目的变成现实的理想的教学结果。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下,先进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考察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到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
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现状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呆板简化思维方式的掣肘较多,传统教学方法的结构占据着我国教学方法的一半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授,缺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将大量的教学实践投入到课堂教学,不少学校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占到总教学的90%,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和学生互动也很少。受到传统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观念的影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师狭义地认为教学活动承载的就是教授知识的任务,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以自我活动为中心,优先考虑讲授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不重视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一些高校的教师缺乏对新科技的探索,导致其很少使用新科技来教授知识。目前,展示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板书为主,是手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课堂缺乏新意、流于形式,长时间的呆板的讲授,使得学生越来越抵触厌恶[2]。学生厌学的情绪反馈给教师,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不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二)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困扰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向前迈进的痼疾。科学地对待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摒弃不合理的地方,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的积极的,并且可以和现代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一面[1]。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现代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再也不是可以通过学校就可以找到终身受用知识的人才,而是要求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信息化时代,知识大爆炸,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被动的知识获取者,其缺乏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诸多因素迫切要求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向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复合人才方向进行。
三、现代科学技术与高等学校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同样在推动教育改革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生命科学、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取得突破进展的高新科技,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新科学技术的触角深入到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重要的革新,高等学校利用高新技术的更新教学条件和手段[4]。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高等教学方法应用的影响
技术与方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方法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源泉,科学技术的前进和发展与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同时促进了各种新方法的出现[3]。
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高等学校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利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事关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人才培养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方向。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使学生和老师能平等的交流,少一分敬畏多一分沟通,重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能力。这种思想解放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创造性的发展,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的主体[2]。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来进行转变。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获取知识的终端设备极大的普及,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在局限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传授者[5]。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方向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创新性,成为复合型人才。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向。当前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应实现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转变,根据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向。生命科学、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取得突破进展的高新科技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重要的革新,高等学校利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更新教学条件和手段。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转变传统呆板僵化的教育观念,以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为目标。
2.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习的教学方法致力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增加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6]。
3.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革新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新理念的融合。
结束语
笔者通过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方式改革,分析我国教学方式改革的新方式,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姚利民,段文.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0-64.
[3]侯怀银,王俊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63-71.
[4]孙俊俊.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述评[J].兰州教育报,2011,(04):108-110.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知识观 应用型大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作者简介]杨兴坤(1971- ),男,山东阳谷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重庆 4081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63-02
一、知识观概述
1.知识观的含义。知识观是指人类对知识的根本看法与态度,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对知识的基本观点与见解,是人们对知识的总体认识与基本观念。知识观是知识的知识,是知识的上位概念,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因不同时代的知识对社会与接受知识者有不同的作用与价值,人们对其所进行的一种反思与新认识。从教育学意义上看,知识观内部结构为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类型观与获得观等,外部结构为知识观与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传统知识观与新知识观的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观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从当今人权与信息社会来看,传统知识观与新知识观有本质的区别:一是反映时代不同。传统知识观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对知识的基本看法,新知识观反映的则是后工业社会、人权社会与网络信息社会对知识的根本看法。二是知识的本质观不同。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与客观事物相符,因而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普遍的、静态的、价值中立的,而新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人们基于需要对自己选择的认识对象的性质与联系的假设、猜测或临时的谋略,因而知识是主观的、不确定的、境遇的、文化的、动态的、非价值中立的,没有一种与权力、意识形态和利益无关的知识。三是知识的价值观不同。传统知识价值观以“知识本位”为价值取向,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丰富性与积累性,新知识价值观则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将人们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重视人个性的发展与潜能的发挥,使人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体现自身价值与符合自己发展的知识体系,从而具备自我选择、自我改变与自我提升的社会生存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四是知识的获得观不同。传统知识获得观认为知识是不易获得的稀缺资源,知识的获得主要靠教师的讲授与书籍,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与书籍为中心,师生地位不平等。新知识获得观则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与计算机的普及,知识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其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知识不但可被迅速与广泛地获得,而且可被个性化地占有与应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已没有必要以教师与书籍为中心,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与潜能,与教师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共同学习与探讨基本理论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现实中的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
二、知识观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即教师如何教知识与学生如何学知识的方法,其主要处理的是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知识观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在发展中存在互动状态的关系。首先,知识观决定教学方法。知识观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是以自己的改造与转变为基点,而是源于知识观的深层次变革。知识观转变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理论依据,如在“知识为本位”的传统知识观影响下,教师多采用注入式的传授法与讲解法,学生则运用记忆法与练习法,而在“能力为本位”的新知识观指导下,教师多采用启发式的探究法与案例法,学生多运用讨论法与自学法。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知识观的变化发展。在社会转型或变革时期确立的新知识观必然在教育领域提出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来体现新知识观的落实,当新的教学方法与新知识观相适应时,就会促进新知识的发展。最后,新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产生新的知识形态,并利用教学活动、科研研究与社会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传播。这一方面引起人们对落后的旧知识观的质疑与扬弃;另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思考与接受新知识观,进而推动新知识观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三、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知识本位”的传统知识观向“能力本位”的新知识观转变,但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生产新知识与服务社会的应用型大学,其教学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没能随新知识观的改变而改变,如大多运用讲授法给学生满堂灌输所谓的客观知识,以学习知识的效率高低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决定教学方法的取舍,以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讨论法与探究法用之不多,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尽管一些大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但却很少从知识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么着眼于教学方法自身的改造与转变,如单纯增加或变换教学方法的类型,要么从教学方法与其他教育因素着手,如对教学方法与学校体制、课程内容及专业等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因此,立足于知识观的深层次变革,增强教学方法的内在支持,用新知识观引领大学教学方法进行持续而坚实的实质变革,对有效推进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大学生应有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新知识观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
1.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价值取向的变革。在当今人权与信息社会时代,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合理性基础的知识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也应随之发生变革,并进一步深刻影响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具体来说,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变革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能力转变。新知识观以“能力本位”作为价值取向,认为知识因个人所需而有所不同,人们一方面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并加以创新。应用型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应适应这一变化,由重知识的传授与积累向重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灵活创新与自我改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第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新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境遇的、文化的、动态的、非价值中立的,所谓的知识是受教育者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特定境遇建构起来的,应用型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应积极回应这一转变,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予以必要指导,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体现自身价值与符合自己需要与发展的知识体系。第三,从教师单方传授教学向师生双方对话教学转变。新知识观强调知识具有不确定性、非普遍性与境遇性,个人、时代、地域与文化传统不同,知识的内涵与标准也不同,因此在应用型大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教师与单方传授的知识为权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为中心的地位与所谓唯一正确的知识,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知识文化背景,从教师单方传授教学向师生双方对话教学转变,在师生与生生对话教学中,共同探讨与研究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潜能与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自己个性的发展,培养各有所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选用的改革。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价值取向的改革是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前置程序,在以上大学教学方法价值取向三个转变的深刻影响下,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选用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即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不宜把以理论知识传递见长的讲授法选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应向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多元教学方法转变。所谓多元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教学因素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应用能力培养与个性充分发展”转变。这里的多元不仅有“多类型”的含义,也有多取向、多途径与多方式等意义,既体现了新知识观中知识的非普遍性、不确定性、境遇性,又突出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与应用性。具体来说,多元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包括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项目研究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验实训法与社会调查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单向传授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双向对话互动的教学过程,改变传统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知识理论记忆、轻问题探究的单方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特点,激发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3.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评价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评价是教学整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测量、分析与评定。在“以知识为本位”的知识观影响下,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生记忆与积累知识的多少、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标准、试卷考试成绩的优劣为标准,此评价标准不适应人权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符合“以能力为本位”新知识观,不利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积极开展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教学,要对其进行改革,确立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在新知识观的指导下,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应以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教学方法优劣与决定教学方法取舍的标准:首先,是否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应体现新知识观关于知识的本质观与价值观,以“能力本位”作为价值取向,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根本要求与标准来选用与评价教学方法。其次,是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知识的不确定性与境遇性要求教师与学生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对事物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评价教学方法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标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与研究理论与现实问题,得出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从而不断提高创新精神。最后,是否有利于师生对话教学活动的开展。网络信息的发展使知识迅速、广泛与个性化地被占有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得观,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也随之成为历史,教师不应把传授知识见长的讲授法作为最优教学方法,而应把是否有利于开展师生平等对话教学作为评价教学方法优劣与取舍的标准之一,促进师生在教学中就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展开讨论与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质疑与反思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有创新精神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莉颖.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导刊,200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