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师资队伍 提升 信息技术 运用能力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必须充分认识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1.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具备技术与教育双重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要求所培养的教师不仅是教育专家,同时还是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整合资源,改善教育过程,引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教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必须主动适应。一方面,为应对知识爆炸,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信息大发展带来教学内容的几何级增长,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教师必须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利用新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
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变成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学习,而教学过程将逐步被学习过程所取代,“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越来越弱化,将会逐渐转变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4.教师只有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把握新技术与教学发展的内在关系,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推动有效教学。
5.教师肩负着管理和评价的工作,有了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教学的管理和学生的评价将更加系统化、客观化。
二、帮助全提升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成立信息技术运用辅导组,由教务科选任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对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本校培训。以“专题学习、专家指导、自主学习、分组研讨”等模式,教研室集中交流等形式,形成学校领导带头学,教师全员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性学的良好氛围。
根据每名教师所掌握的技术能力情况各有不同以及年龄层次的差异可能导致其在认知上的掌握速度不同,可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如对有需要的教师开展短期培训课程,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现场答疑;对无法参加现场培训的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络等途径获得教学视频资料,与施训人员进行网上互动;对不同年龄层次和掌握程度不同的教师实施分组教学以对症下药;在平时充分利用学校QQ群、校园网等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让全校教职工切实掌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三、拓展培训渠道,提高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让骨干教师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为骨干教师提供与跨地区、跨学校的同行们进行交流与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从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范围分析在提升信息能力应用水平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同行之间的持续交流与合作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此外通过光盘、网络观摩优秀案例资源等方式,以及借鉴其他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提升骨干教师信息能力应用水平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如利用教师博客群,QQ群、微信群来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操作和应用方式的问题,有时候对个别问题还形成多种解决方案,改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此外经常使用搜索引擎解决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方式中的很多问题,获得一些应用小窍门,还可以利用网上的视频教程学习一些常用的小软件等等。
四、以骨干带全体,做好学校内部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
1.借助校园网与学校QQ群等信息手段让从骨干教师将自己的掌握的信息应用技术中好的资源与技巧共享。
2.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与创新能力。
3.组织教师进行相互听课交流,及时将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培训老师,开展集体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4.定期组织短期培训班,让掌握新的信息应用技术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五、强化日常工作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效率和有效性,最终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
1.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促进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比赛就像作一项科研,在完成这个科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解决这些困难,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实践中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这些比赛可有效促进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2.建立激励机制
培训教师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教与学的工具来高效使用是职业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可以鼓励教师员工花时间去学习技术并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高效。学校可以通过对在应用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就或论文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给予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一切都是对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教师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鼓舞。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2
一、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
“十二五”是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帮助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员工技能培训,促进其内涵建设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要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推进企业技能培训,适应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发展,满足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升素质以及生产与技能水平的需要,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优质培训品牌,提高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质量,从而提高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生活水平。
邵阳市政府根据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及湖南省政府今年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启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二、构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
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转型为目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员工技能水平,根据区域企业发展要求,建设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培训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培训基地的培训种类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建设;以改善培训基地硬件建设为重点,加快数控技术培训、工具钳工技术培训、电气维修技术培训、广告装潢设计技术培训工作室的建设;以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基地培训课程体系为关键,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的学员培训质量建设。发挥职业培训基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宗旨,以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以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培训为主线,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机制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基地的培训功能,全面提升技能培训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职业培训基地智力、技术和硬件设施等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新的职业培训功能,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1.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采用“董事会制”,成立“董事会”,实行“校、企共建共管,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分摊、按股分利”的程序化管理。建设适应基地良性发展的机制、体制,制定和完善培训基地管理制度,使培训基地“运行有机制,管理有力度”。面向社会开放实训资源,开展对中小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直接回馈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2.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培训对象,按“菜单式”设计初级、中级、高级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认证鉴定培训课程体系、“三维培训”“宽平台+活模块”的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岗位—技能—课程”的新员工岗前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根据培训工种、培训技能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培训师按学生评教、教研教改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设计评价标准,学员按职业素养、基本能力、技能操作能力等设计评价标准。
3.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
优化培训师资团队,建设一支适应中小企业不同工种培训需要、专业技能过硬(高级工以上)、教学能力较强,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职业培训的专业教学团队,广泛、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以适应培训需要为目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工种齐全的基地师资队伍。建立《基地培训师遴选聘任与管理制度》《基地培训师工作量管理细则》《基地培训师业务提升培训制度》《基地培训师奖惩制度》《基地培训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培训师动态管理。通过组织企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企业技术难题研讨等形式提高团队的培训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4.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硬件
依据基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建设能满足区域中小企业员工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员工认证鉴定培训需要的设施齐备的硬件环境,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服务。
5.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
以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为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培训学员电子档案库,跟踪调查培训学员培训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及时收集培训学员成长发展信息,做好培训学员后期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培训师和学员互动对话平台,开通培训师与学员视频对话、信息交流、职业咨询、职业指导等功能;建立培训师个人空间和学员个人空间,包括教学课程相关资源、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建设培训需求信息平台,实现校企信息互通和培训师与学员的沟通;改革培训基地教学环节,提高培训基地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3
据北京市教委消息,北京2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将试点开办“中高职连读班”,计划招生1360人。
新疆明确提出防止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
4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在全疆职业院校中推行专业设置差别化,要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特色和所长,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新疆将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打造精品、突出特色,确保专业设置更趋科学化。2013年,新疆还将推进中职民族特色学校建设,为每所学校提供5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
河南今年招生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消息,2013年河南全省中职招生63万人。为确保完成目标,河南将对中职招生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把招生任务列入年度责任目标,并完善招生工作月报、旬报制,每月对全省招生情况进行通报。河南省提出,要创新中职招生工作机制。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的地区,要在适当年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进行分流教育,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或进行定向性、预备性的提前招生。
海南高职研究会表彰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
近日,2012—2013年度海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年会在琼海举行。会上表彰了103项教学、科研成果,评出73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以及“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
广西举办第四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
5月7日,第四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项目广西选拔赛开幕。赛事为期3天,来自全区47所高职院校的1034名选手在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等9类专业领域的25个竞赛项目上展开角逐。
吉林召开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
4月1日,吉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组织召开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会议提出,要从立足人才培养、开放资源、开展技术服务、开展社会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施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办学评估机制、建立创业信息平台、鼓励教师双向聘任等10个方面,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会议同时讨论了吉林省关于加快促进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文件起草工作。
江苏启东“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体”正式挂牌启用
日前,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技能培训基地在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内建成启用,启东市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体同时挂牌。这一培训联合体以启东中专为主体,联合该市第二中专和各镇成教中心共同组建,根据园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开展学生定向培养、员工岗位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学员提供食宿、学习、实训、推荐就业全方位服务,计划每年为市内行业、企业定向培养学生1000名,培训技工1万名。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网络 职业技能培训 外来务工人员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58
一、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和落后生产工艺的不断淘汰,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与发展提升的门槛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可能因为教育程度偏低,缺乏继续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感到困惑而无奈,而“多劳不能多得”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农民工。因此,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采取政府补助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免费进行就业服务与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大力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的,分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尽管政府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但限于培训机构的良莠不齐、培训要求参差不一,一些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因此,政府和相应的教育机构应积极应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新趋势,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适应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向高端产业流动。
据调查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有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外出打工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改善生活,而是“体验”生活。他们文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又不满足现实状况,有着强烈的学习专业新知识和掌握专业新技能的渴望。他们大多目标远大,不满足于简单的劳力输出,渴望拥有一技之长。有的甚至将未来的职业规划同自己家乡的建设紧密相连。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与日俱增。
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课堂教学,即联系培训小组成员分赴各企业分专题讲课,分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二是电化教学,即将所授课程录制成电教片,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三是委托培训,即委托相关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但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的加强,传统职业培训的力度和延续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培训的成本以及政府相关的支出不断提高。因此,借助网络手段对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正以它灵活多变、覆盖面广以及针对性强的优势被政府机构接受和推广。
二、借助网络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
借助网络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相比传统培训存在以下优势:
(一)具备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一般说来,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同时提供多领域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主选择,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培训的效率。同时学员可以随时针对重点学习内容与老师进行讨论,解决了以往培训中的疑点和问题多的难题。
(二)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交互性
利用网络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兼顾各学员间学习时间的差异。零星时间、空闲时间都可利用,培训与休息两者可以兼顾,还可兼顾各学员间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往在培训时,没有听懂的地方,很少能各个解释,兼顾到每位学员。而网络学习,不懂的知识可以再看、再听、再学,学习进度可以自己掌握,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并且满足学员的个性化要求,促使学习者真正做到主动学、积极学。同时任何人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从而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具备很强的普遍性和很高的效率
利用网络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把最好的培训老师和学习资源共享到网上供学习者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最大限度地节省学习者和培训教师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培训学习的效率。
三、借助网络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如何借助网络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呢?其实已经有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做了有效的尝试,大致有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一)构建职业技能培训网站
培训网站的建立和实时更新为培训机构和培训学员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站的设立可以借鉴其他教学网站,但需要更具针对性。培训网站可以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殊性增设本地区各行业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动态消息,为他们提供劳动就业相关信息和相应的法律援助和保障。分工种构建相应培训学习子栏目、提供在线学习相应课程。根据各工种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提供文字、图片资料和培训教学现场录像,模拟仿真软件学习,等等,由浅入深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教学。网站除了介绍培训学习相关内容外还提供相应交流平台,诸如“专家在线”、“维权服务”等,便于网上或网下交流,答疑解惑。培训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培训需求,免费注册会员、下载相关资料、提出疑问、提交练习或模拟考试等。此外,培训网站还可提供各工种考工、考证注册报名及相关辅导,为技能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二)创立职业技能培训论坛
为提高互动性,培训网站可根据培训需要开设相应论坛,方便交流。培训教师根据培训任务和要求发帖提问,或者学员根据学习难点进行求助等。培训论坛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员不仅可以针对培训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也可以提出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出培训改进要求和方案。以机械加工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论坛为例,可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分多版面进行交流。大到如何学好一门专业技能,小到机床某一参数的设定,均可展开讨论。一般版主可由培训教师担当,根据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展开网上讨论,发帖或是编辑整理、修改教学内容等,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或培训现状跟帖。在这样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训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建立职业技能培训QQ群
现在人们的生活交流除了手机通信外更有一支强大的QQ团队。因此,合理有效地运用QQ群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辅助培训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训练效率。QQ中的群组功能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群中我们可以和好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相关课题,让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QQ便捷的对话功能让每个群组成员都能随时发表观点,上传图片,提出问题。利用“邀请”功能将好友添加到多人对话模式中,还可共同探讨培训内容和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根据培训要求,可以分项目建立不同层次的特色讨论组,该功能被形象地称之为“群中群”。如果在群里发言,则每个成员都能够接收到消息,但是在讨论组中发言,只有讨论组成员能够接收到,相当于将一个培训班级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群成员都有在该群下建立讨论组的权限。建立和退出“讨论组”都非常方便快捷,师生互动可以大大增强。
此外,QQ在提供群组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持”,那就是它的QQ群社区。在这里,每个群中的成员都可以随意发帖,上传照片;还可以建立通讯录,共享群中每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由上述可知,基于网络如此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服务,借助网络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普及率,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权利,共同学习和培训,拥有同样平等的机会寻求工作,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培训政策,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依托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等平台,定期网上职业技能培训办班信息,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自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就业能力。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5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基本办法是在贯彻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个办法适用于全国,更适用于贵州。
人多,地少,农村穷,贫困程度深,贵州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仅仅依靠贵州人均0.67亩的耕地搞饭吃,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何谈脱贫致富。
过量的人口负荷、落后的生产方式共同作用,使得我省许多农村地方山有多高,地就开垦到多高,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庞大的农村人口困守山村,必然要开垦土地搞粮食、砍树变钱换衣穿、打柴取暖做饭吃,现存的青山绿水都难以保住,何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因而,尽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个老话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赋予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农民和农村产生的重要影响,最直接地表现为节省一份口粮,挣回一份工钱,学到就业创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在由同志倡导创办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通过劳务输出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120万人左右,将近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打工经济”正成为毕节地区辐射面最广、农民增收最多的新兴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致富农民、解决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的所需,更是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进程所需大量产业工人和推进城镇化所需市民的源泉。贵州新型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化率是全国唯一低于30%的省份。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必然要求,转移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加快贵州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城镇化为例,当前全省人口已接近4000万,如果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城镇人口将超过2000万,比2006年增加1000万人。这1000万人从哪里来?单纯为提高城镇化率把农村人口变成城镇户籍解决不了问题,靠省外人口移民贵州更不可能,可靠的仍然是通过有效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让贵州农民进得了城、扎得下根、致得了富,方能真正变农民为市民,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而农民要进城就业致富,必须要有本钱、有本事。本钱要靠本事找,基本的本事要靠培养技能、丰富知识、更新思想、提高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辩证地看,我省农村人口数量巨大既是压力,也是发展的后劲和优势。省第十次党代会科学分析省情,将人力资源列为我省七大优势资源之一,要求努力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推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力大军。发挥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优势,使“贵州制造”真正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保持我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也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充分发挥我省气候和生态优势,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向现代农业转移,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开发我省人力资源的重点,在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当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最大制约是农村人口总体综合素质低。必须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充分说明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是培养人谋生技能的教育。当务之急,对于贵州农村贫困农民来讲,既需要“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1988年,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在听取织金县委工作汇报后指出:“人才不只是大专生,还包括初级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对初级技术人才、乡土人才进行培训很重要。资源的优势只有同人才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要把培养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县委、县政府要下这个决心。”在新的形势下,应充分认识,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应该说就是抓民生。要下决心以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真正实现有效转移。
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如果我省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教育移民”数百万人,以增量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优化、稳定就业,就有助于真正走出一条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收益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子。
首先,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促进存量劳动力优化升级。当前,全国和我省经济都正在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劳动者整体素质相对落后的贵州是大挑战也是大机遇。见事早、行动快,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超前发展,引导未转移和已转移的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就可能在就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劳动力转移后来居上。各级政府应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统筹,整合资源,瞄准贵州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新方向,全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效率,促进转移。重点是着眼新产业新技术,培训新型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开展“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外出务工农民靠技术稳定地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用工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提高技能;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围绕发展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范文6
第一条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我国教育培训事业的组成部分。为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社会培训机构的现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社会培训机构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面向社会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第三条社会培训机构的举办要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本地区的其他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在培训机构的举办和培训专业(工种)的设置上要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第四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区县劳动局是本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对全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的宏观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区县劳动局负责对本地区社会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五条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举办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公民个人办学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且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专职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策观念强,熟悉教育业务,懂得教学规律,有组织管理能力和事业心。主要行政负责人(校长或中心主任)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3年以上;
(三)应配备与培养目标、培训专业(工种)、在校学员人数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任的教师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外省市人员须具有“*市外来人员就业证”。必须有专职的办学管理人员和专职的财会人员;
(四)有相对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自有或租用的教学行政用房、教室、实习场所等(其中应知教室不少于2间,应会实习场所满足实习工位要求)。租借的教室和教学实习场地均须具有法律效力、租期不少于2年的契约;
(五)应配备与培养目标、培训人数和开设的专业(工种)相适应的教具、教学实习仪器和设备。通用工种实训时能满足一人一个工位(以40人一个班为基准),特殊工种不宜(或无能力)在校内配备的须落实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
(六)有明确的办学章程(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组织机构、开设专业(工种)、招生对象、招生范围、资金来源和管理办法、学校停办善后处理意见等)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材;
(七)有健全的教学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管理,财产管理,学员学籍管理,印章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
(八)应有与建校(中心)相应的建设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0万元以上,并经有关部门注册验资;
(九)有一定规模的培训能力,设置的专业(工种)原则上在两个以上,机构具有同时容纳80人以上的培训规模。
第六条培训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可申办不独立设置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设置专业(工种)、师资队伍、办学场所与设备、管理制度、注册经费等方面的要求可参照第五条的标准。
第三章审批程序和权限
第七条凡申请举办社会培训机构或不独立设置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在地区的区、县劳动局申报,各区县劳动局在对申报者的办学条件进行初审后报市劳动保障局,经市劳动保障局核准后,由各区县劳动局下发批文,予以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
第八条既办职业技能培训又搞学历教育的教育培训机构,按其主体专业设置的性质,分别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凡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其文化、学历教育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教学班;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文化补习、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教育机构,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其职业技能培训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教学班。
第九条已获得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申报新的专业(工种),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申报职业技能教学班,其审批程序按照第七条有关程序办理。
第十条凡社会力量申报社会培训机构或“职业技能培训班”的,须填报《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市社会力量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审批表》;已获得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申报新的专业(工种),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申报职业技能教学班,须填报《*市社会力量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审批表》。
第十一条社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确切、规范。凡独立设置的社会培训机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中心";不独立设置机构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班"。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申办社会培训机构,原则上可沿用其原校名。
第四章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申请举办培训机构须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申报材料:
(一)举办者的申请报告、《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
(二)申办单位的法人资格复印件,或公民个人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及本人所在街道(镇)或单位同意办学的证明;
(三)培训机构主要行政负责人资格证明文件、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四)拟聘的专、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名单及资格证明;
(五)拟办培训机构的注册、验资证明及经费来源的证明;
(六)拟办培训机构的章程和发展规划;
(七)拟开设专业(工种)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八)自有或租借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的证明;
(九)有关办学和教学的管理制度;
(十)联合办学的,还需提交联合办学的协议书;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第五章管理
第十三条经批准成立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培训班,由所在地区的区县劳动局进行统一管理。区县劳动局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要建立例会制度。
第十四条社会培训机构应按批准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保证开出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规定的课时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应经市劳动保障局同意。
第十五条社会培训机构应对聘任的专、兼职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和教学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支持并定期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与进修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六条社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简章)须经区县劳动局审核后方可刊播散发。未经审核或虚假广告(简章),区县劳动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第十七条取得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的学员,完成学业,由所在培训机构进行结业考试,合格的发给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凡取得上述证书的学员,在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时,其应知考试成绩可加5分。
第十八条要做好社会培训机构的年度统计工作和复核检查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做好社会培训机构的年度统计工作,并且每两年要对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复核认定,对不具备办学资格或连续两年没有办学的培训机构,要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对缺乏基本培训能力或连续两年没有开班的专业(工种),要取消该专业(工种)的培训资格。
第十九条社会培训机构加入“*市就业培训网络”后,要遵守就业培训网络的管理规定。
第六章变更与处理
第二十条社会培训机构更改名称、性质及有关事项,应报区县劳动局批准,并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社会培训机构解散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依法进行财产清算,并及时报区县劳动局。经核准解散后的社会培训机构应及时交回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予以封存。
第二十二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办学、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处理;
(一)未经批准,擅自招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的;
(二)虚假出资或在培训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的;
(三)伪造、变造、买卖和乱发证书的;
(四)超过经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滥收费用的;
(五)管理不善,办学秩序严重混乱,造成不良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