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0-03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NG JinjinZHANG LinlinGUO YiCHEN Zuk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 By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PB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Resul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Conclusion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Training;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的概念、辨证分型、护理措施,更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规范辨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突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关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学时少的情况,我院此课程为54学时。为了更好的讲解本课程及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学会本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医护理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临床。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观是其认识论的基础,辨证施护则是其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整体观念使我们在临床护理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把握疾病本质和规律。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考虑到疾病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会诸方面因素。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辨清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并及时把握证候的变化,随证修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护理,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医临床护理多年,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 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我院采用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教材,以常见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运用护理程序“施护”,教学内容较多,但本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因此,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极其重要。

首先是对整本教材进行重组,依照临床分科,教学重点在内科部分。其次是对每一疾病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内科疾病归为七个系统,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关节经络疾病。以系统为单元进行讲授,每一系统先作概述,简要回顾该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证候及常见证型,简述护理要点。每一系统选择2~3个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其余疾病学生按教学思路进行自学。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板块进行阐述。将辨证施护作为一独立内容,由辨证要点、一般护理、分型护治构成,保证辨证施护的完整性,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中医特色。

通过实践证明,该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理清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所学课程内容也了然于心,而且还能掌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该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上。

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 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充分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系y疾病为单位,讲授完该系统2~3个重点疾病后,布置课后开放性思考题,一般以该系统未作课堂讲授的疾病病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该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中医护理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病例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思考。然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充分展开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节奏;做出初步判断,拟出临时诊断。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体检及实验室资料,学生再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再进行展示、总结。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从教师准备资料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出相关作业;而同学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义。

2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在进行每个疾病的讲解前,均会先导入一个该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该疾病的学习。讲授该疾病后,再重新回顾导入的典型病案,请学生回答该病案的诊断、护治原则,护理措施,并对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选择的病案要符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法刚应用时,因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诉、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格式来排列。随着教学的进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则应贴近临床实际,按患者的叙述方式来描述病案,以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采集病例资料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4讨论式教学法病例讨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4次讨论课,一般情况下以两个系统疾病为一个单元,每讲解完两个系统疾病后,会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给出4~6个关于该两个系统的典型病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首先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请学生在1个小时内就4~6个典型病案进行小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中众人的智慧,对病案作出诊断(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护治原则,护理措施。然后随机请各小组1~2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该教学方式同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播放相关影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教师长时间单纯的理论讲授造成学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疾病各证型时,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症状、体征,单纯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空洞,学生难以想象出该证的症状、体征,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症状、体征的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体可以插入症状、体征的典型图片,形象、生动,贴近临床,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张鼓胀病人的图片,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鼓胀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应积极协助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医院参加临床见实习 [3],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4]。中医护理教育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 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35(8):123-124.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学大专实习生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和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实习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高,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程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且P

结论:在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联合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

关键词: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评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04-02

20世纪90年代末,护理教学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而这种培养方式在本科、研究生教学中有所体现,但是在大专护理学生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尤其是在护理学大专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临床带教老师仅重视对护理操作的讲解和指导,但是对评判性思维重视不足,且忽视了对大专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的建立。本次实验研究分析了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的主要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学大专实习生18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学生年龄在18岁以上,完成临床带教6个月以上。

根据学生临床实习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其中男3例,女87例,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为20.09±0.77岁;高考成绩在400分以上28例,350~400分之间52例,350分以下10例;城市人口47例,农村人口43例。实验组90例,其中男2例,女88例,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为20.76±0.81岁;高考成绩在400分以上27例,350~400分之间54例,350分以下9例;城市人口49例,农村人口41例。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学生使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每1~2名学生由一名护士带教,讲解该科室的护理操作、特殊护理等相关知识。

实验组学生实施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和心理健康指导方法。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案例和案例讨论的内容;临床带教中,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包括:教师的操作是否合理?同学的操作是否合理?护理操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措施?护理工作中有哪些违背了伦理道德?根据案例,分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在该患者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职业暴露,怎样预防?在此案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构建更合理的护患关系?通过这些讨论内容,让学生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对临床护理有更合理的判断。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使用多种带教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基础技能,还能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随后要在学生刚入科室实习期间,就帮助学生熟悉病房的环境,多给学生学习机会;耐心地引导学生与患者、患者家属相处。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带教的满意度。其中评判性思维使用CTDI-CV量表,量表包括7个维度,总分在70~420分之间,得分在280分以上表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在350分以上表示有较强评判性思维能力[2]。

满意度使用单项选择的方法,选项为满意和不满意。

1.4数据处理。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

2结果

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高,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程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且P

3讨论

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会有较多的问题出现,如很多学生对临床科室、护理操作、实习后就业等不了解,导致出现有焦虑和烦躁不安等情绪,甚至出现消极实习[3];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时仅限于单纯地听教师的指导,对临床护理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慎独精神。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为学生实施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和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讨论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思考,拓宽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分享他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4]。心理健康指导,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消除自己的焦虑和恐慌[5]。

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理带教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P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联合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敏,占小春,李惠等.护理实习生实习前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32-32,34

[2]张晓莉,彭幼清.实习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744-1747

[3]朱源源,李南,孙水英等.概念图教学法在培养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21):31-33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护理临床思维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1]。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护理实习生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其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学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和实施针对性的带教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护理实习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思维的被动性: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平时老师的理论传授也只是“填鸭”式和义务式。老师所给的任务,学生被动地执行,很少问“为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似乎成为绝对和必然的正确者。这种被动的思维必然造成学生知识肤浅,一些问题永远不知道为什么。

1.2 临床思维的混乱性:在临床实习中,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和逻辑性[2]。如有些学生新收病人时,不按新病人评估表收集资料,一时问一般情况、一时问心理、一时问过敏史,没有条理,极易遗漏。

1.3 临床思维的依赖性:先进的仪器及监测手段为观察病情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方法的先进并不等于结果必定正确。如果盲目的依赖监护仪器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及图像,容易延误病情。如病人有时T波过高,心电监护仪器可能就将病人的心率数成双倍,有的学生就会盲目把数字记下来。这时老师就会告诉他们,如果你看看病人的有创血压波形和数脉搏,就会发现病人的心率没有那么快。

1.4 临床思维的表面性:思维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有的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应用临床护理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如有的学生看到呼吸机高压报警时,就只想到病人气道阻塞,却忘了查找呼吸机管路折叠、气道痉挛等因素。

2 对策

2.1 严格考查带教资格,提高带教老师素质: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我科要求带教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最好是大学学历或取得ICU专科护士证书者,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责任心强、事业心强,要深得学生的敬佩和欢迎,还要使病人及家属乐于接受。

2.2 加强护理教学查房:教学查房是一项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很好地利用这一机会,结合病例让学生学习正确分析病情的临床思维方法。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用系统化整体观念综合分析。我科要求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都必须书写并主持护理教学查房,同时在实习生结束本科室的实习时也要求他们提交查房病历。在教学查房时,鼓励学生提问及回答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2.3 定期举办讲座:由于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为了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我科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并提问,使学生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

2.4 加强晨间提问:在晨会交班后,护士长对夜班工作进行评价,并结合病人病情等进行相关知识提问,主要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三基”知识等,一般在15min左右,不影响当天的工作。通过3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利益提高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及专科知识。

2.5 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对于临床上的一些疑难病例,学生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在工作中,我们让学生参加科室的疑难病例讨论,在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由带教老师作出启发式的讲评和小结。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也避免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达到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

总之,每个护士都要经历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阶段。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对于刚刚接触临床的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帮助护理实习生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对于他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提高护理理论知识和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习带教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一婷.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13-115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护理; 实践;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67-02随着现代护理学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已初步确立,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执行,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一种较以往传统护理模式更有效、更全面、更体现整体性的方法去形成护理决策。护士必须掌握批判性思维,以适应当今病人的健康需求、护理技术及护理程序变化的要求,在对病人提供最适宜的护理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批判性思维以成为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本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批判、挑剔的眼光来看事物,他含有“批判”和“思维”两词的复合意思。“批判”一词要求有仔细的判断;“思维”即有见解、思考、记忆、计划、想象、推理,它要求个体能动、全面地分析事物各方面因素,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思路,以期达到对该事物的一种正确的理解或做出合理的决定。美国批判性思维教学协会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通过观察、体验、思考、交流收集和产生的信息,经过积极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应用的智力活动。Kataoka-yakiro等认为,护理学科中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和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护理提供者的态度、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及标准等五个部分。

1.2 批判性思维的组成: 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两部分内容:认知技巧和情感态度。认知技巧,也就是指思维活动的技术,包括阐述、分析、评价、推理、说明、自我调整六部分。情感态度则是指在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个体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包括:探索、自信、公正、灵活、诚实、勤奋及理性。两者相互渗透,缺乏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完全掌握,甚至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此外,护理学科的价值观和它所要求的人格特征是批判性思维不可缺的组成部分。Brookfield把批判性思维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识别假设和对假设质疑;意识到创建意义、背景的重要性;构思和探索可供选择的方法;养成思考和怀疑的态度。

1.3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批判性思维即遇事提“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抱着疑问的态度,逻辑性强,并非凭个人喜好,而是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在收集资料基础上,根据专业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后做出决策。它是独立自主的,不会被动接受别人意见,有自己的想法,不盲从,不会被周围人引导。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是公平、不具成见、谦虚、勇敢、公正思维,不带个人偏见和爱好,它最终目标是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是有目的有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通过能动地思考问题、观察现象而创造出新的观点,并在实践中验证。此外,它还包括发现问题、整和知识、实施策略及产生影响的能力。

2 护理实践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现状

由于长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士更多的是“照顾者”和“医生助手”的角色,对护士主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要求不高。许多护理人员长期养成了过分依赖医嘱的习惯,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社会上也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护士只是技工,端端盘子、打打针,对护士业务水平高低的评价仍取决于护理技艺操作熟练程度上的差异。这种观念的滞后导致护士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唯书、唯医嘱现象较为多见。从教育体制来看,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大多是盲目被动接受,很少质疑,而课程设置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和对问题的合理质疑,暴露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足,独立处理问题较差。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整个护理队伍素质偏低,对一些较低学历的护士而言,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如整体护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以致对新事物的批判性接受能力较低。目前特别在我国,护理人员缺乏,临床工作任务繁重,更多采用功能制护理,使她们没有时间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问题过多思考、探索,这也阻碍了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 培养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重视,护理人员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从前单一的生活照顾者逐渐转向集护理、科研、管理、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护士。一个护士除了经验和理性外,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则缺乏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难以准确解决问题,更难以承担如此多的角色。另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形成与发展,更明确了个案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书本知识的典型性、稳定性与实际应用时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间存在很大差距。为解决这一矛盾,达到人性化护理,只能借助批判性思维。21世纪是知识飞速增长的时代,知识更新快,就要求我们用批判的眼光接受,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并用于实践。新世纪护士将成为医生及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肩负着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健康、减轻痛苦的重任[11],护理实践中,必须具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把身心护理与健康教育运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4 如何培养护理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

4.1 培养目标: 着重培养一批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的精神状态的个体,即具有批判性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体,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去改造现存护理社会实践及现存自我的新型人才。

4.2 培养环境: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领导对所需的人、财、物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重视,包括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参与和控制。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改变其思维方式,即护士对批判性思维的接受态度。因此应通过广泛宣传,明确批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代护理工作对批判性思维的迫切需要,让护士真正在心目中明白医生与护士的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不可能较好地去实施整体护理的,从而改变传统的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应使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交流经验、宣泄、缓解焦虑、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并具备某些人格特征:勤奋、公正、持之以恒、自信等,这些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人格特征。

4.3 培养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固定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专门理论基础、经验、能力、态度和标准五方面,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方法各异,但应把握以下几点:

4.3.1 首先,批判性思维要求护士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通过学习护理以外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以适应多变的情况和观点。如增设医学软科学课程,它将人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因素对生命状态的影响作为研究核心,实质是以人为中心。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优化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开拓她们的思维范围,使护理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时,更有能力和自信,从而能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3.2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护理教育必须以形成学生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主体,师生之间更应倾向于一种朋友关系,提倡双向沟通,及时达到相互观点的交流。批判性思维往往导致各种不同观点、意见,有时还会有模糊、不正确的态度,教师不应否认,而应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教师作为示范者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灌输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和参与欲,促进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4.3.3 在临床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临床经验是影响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力基础。

4.3.3.1 反思日记法: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到的事物、处理的问题及体会记录下来,管理者定期予以评估反馈。这种方法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批判性思维技巧,适应于各种复杂情况,也能通过自我反思的写作展现自己的认知,通过思维活动过程审视自己所采用的思维技巧和价值取向,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4.3.3.2 实践反思讨论法: 组织护理人员实践后进行回顾讨论,大家可以总结实践经验,分享体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及经验阐述、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可充分调动实践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对护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以上两种方法对临床实习生较适用。

4.3.3.3 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护理程序的事实过程中,在收集病人心身、社会、家庭资料时具备质疑精神和独立性,运用护理程序知识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评估,提出现存的护理诊断,当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和现象时,提出质疑、假设和推理,以求正确结论,并通过计划、实施、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重复收集资料,进行周密思考,提出质疑,再调查,综合分析,久而久之,就能把批判性思维运用于护理程序之中。

4.3.3.4 开展个案病例讨论: 针对某个临床案例,每位参与者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模式和护理程序知识,对个案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质疑和假设。护士长引导大家发掘个体的特殊性,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方面,要培养护士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结合个体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4.3.3.5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大家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在思考的同时,表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怎样证明其合理。而真正的临床护理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依靠自己的思考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5 结语

有关医务人员及医学生思维过程的研究已经发展得很充分,然而与之相关的教育措施、实践训练还没与基础研究同步。在我国,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予以实施,取得一定效果。批判性思维在使用中必须让护士亲自参与实践,临床实践是培养护士批判性思维的摇篮。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外,重点改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观念,加强自信心锻炼,重视护士在整体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为在校学生开设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实习或见习时加强这方面训练,在工作中提倡批判性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护理人员既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又具备一定的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率直线上升。参考文献

[1]朱秀丽.护理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19(10):463-465.

[2]王红红.批判性思维与护理本科教学.当代护士,2010,2(7):20-21.

[3]曾小耘,骆郁林,周斌.展望21世纪的护理教育.山西护理杂志,2010,14(3):103-105.

[4]李丽,叶志霞.整体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54-355.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作者简介:张晓波,护士长,大专,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评判性思维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正确运用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结果:评判性思维能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结论:应用评判性思维能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ICU患者;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开展的示范工程,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护士的业务水平也是一种考验。ICU作为医院重点示范病房,护理对象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常伴有多脏器功能失调,容易混淆临床护理判断。因此,ICU护士的业务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关系着护理质量。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着力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150名病人,其中男90人,女 60 人,年龄9-90岁 ,内科病人45人,术后病人105人 。

1.2 方法

1.2.1 组织理论学习:由护士长和小组长以业务学习的方式授课进行理论学习。

1.2.2 晨会病例讨论:每天晨会口头交班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对新入ICU的重症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如该患者观察的重点是什么?主要的护理措施是那些?每位护士都发表个人的见解,然后由护士长点评,对概念性的问题提问。如1例49岁溺水16小时患者,入ICU时意识不清,呼吸困难,氧饱和度70%,血压60/40mmHg 面部多处开放性创口,双眼肿胀无法观察瞳孔,按ARDS,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行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同时通知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烦躁,吐管而导致呼吸机没法正常工作,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给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后患者安静。在晨会对病例分析、讨论时,认为护士在该病例护理中,能密切观察病情,判断准确,急救措施及时得当,但在镇静药物的使用时,未能提醒医生使用不易蓄积,代谢快(如丙泊酚)的镇静药,而导致无法判断患者的意识是昏迷还是镇静,延长了拔管时间,影响了病情的观察。通过讨论,将护士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真正做到理论结合临床,有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1.2.3 护理查房:每周组织一次护理病例查房,由护士长主持,全科护士参加。查房前,护士先了解病例资料;查房时,由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然后逐项讨论。例如:对一位跳楼至颈椎,胸椎,腰椎,骨盆等多处骨折患者的病例查房,护士纷纷提出质疑:“护理诊断前面吗?”“评估方法正确吗?这样的评估方法是否更适合脑外伤的患者?”讨论时,护士长适时给予提示和启发,有目的、有意识的围绕主题鼓励护士大胆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推理,激发护士积极思维、参与讨论的兴趣,活跃讨论气氛,提倡各抒己见,集思广义。

2 效果评价

通过理论学习,病例讨论,分析,质疑,评价等互动活动,使护士更关心患者,对病情观察更密切,也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思考,推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增强了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ICU护士的整体素质及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以来,护士主动、及时发现问题较以前提高至96%,抢救成功率曾至90%。

3 讨论

3.1 评判性思维是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1],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护士能够成功运用护理程序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技巧[2]。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交流沟通和实际运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应具有理性,善于反思,积极进取,并能独立思考。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则缺乏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抢救中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因此,护士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可否缺的作用,为实现我科“优质示范病房”打下了基础。

3.2 护士是医疗工作中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群体,担任着病情观察、医嘱执行、治疗护理等重任。ICU护士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应用现代护理理念,研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对临床护理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评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护理效应,因此,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评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即护士对评判性思维的接受态度。它往往与反思,质疑,否定等认识环节相关联,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评判性思维促进了护士对知识的整合,连接和迁移,培养了ICU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善于发现护理难点,矛盾点;敢于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提出异议;增进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要求;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同时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ICU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松里,吴晓.批判性思维的护理教学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500-502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CT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29-1

在知识迅速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关键[1]。评判性思维(cricti

-cal thinking,CT)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2]。随着21世纪健康需求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对象从以往的患者扩展到患者、家庭和社区。护理的任务也发展到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为核心,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需求为宗旨的全方位临床工作。因此,护士角色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成为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协调者。要完成这些任务,护士除了应具备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独立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CT的能力,其中CT能力是护士获取其他各种能力的关键。目前有关护士CT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综述从CT的定义、分类、特点、意义、培训应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1定义

1933年杜威提出CT的概念,在此后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护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CT做出了定义。

1.1Waston和Glaser1964年提出CT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包括质疑的态度,有效地进行推断、抽象、概括所应具备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一定义被大多数护理研究者用来作为指导工具。

1.2美国哲学学会1987年在Facione的引领下,用Delphi法(即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对来自文、理科领域的5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CT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是建立在对特定情景运用一定的标准采用循证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之上的[3]。这是第一次对CT提出的较为统一的定义。

1.3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是:护理决策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

2构成

2.1国外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虽然西方学者对评判性维的理解形式多样,但几乎所有的定义都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来阐述的。CT包括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表达(评判精神)两个方面,评判精神是指态度和倾向,其要素包括:独立意识、头脑开放、全心全意、智力水平、尊重他人。

2.2我国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中CT包括认知特征、认知监控能力、人格特征(责任感、同情感、移情等)和学科价值观。这几部分在特定情境的需求下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并共同参与护理决策的制定。综上所述,护理学科中的CT概念除了强调认知技能和批判精神外,更注重职业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

3CT能力特点

CT能力特点主要包括:①主动性;②独立性;③反思;④全面审查;⑤有说服力的评判。总之,CT是一种自主性思维,具有不受约束的潜力,CT者不被动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分析确定哪种意见权威可信后才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纵,不会盲目地被周围人引导。

4培训与应用

4.1临床护士CT能力较差,在临床上应用CT处理问题的现象较少,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而国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护士的CT能力。

4.2邓友芳等[4]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护士培训:①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CT的方法。②个案病例讨论,培养护士CT方法:每个科室每周进行1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查房;护师培训和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培训。

4.3蒋小平等[5]通过将47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培训时间为18个月,在第一阶段两组均进行常规培训,第二三阶段中实验组学员除进行常规培训外分别给予了特殊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书写训练。有目的的CT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法训练,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CT能力。

5意义

5.1随着卫生保健系统的日益健全,护理学科发展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护士做出临床决策的机会日渐增多。

5.2CT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CT能够更好地评价和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有效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士的社会交往能力,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当今护理事业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独立评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CT能力。只有具备CT能力,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需要。

目前,关于CT能力培训的研究较少,在临床上开展的较局限,只是涉及到把CT与护理程序联系在一起,在较少的专科病房建立CT的方法,没有借鉴在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CT能力的方法,均为一些临床经验总结性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缺少从护理管理者角度制定全院培训的策略。为了急诊科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急诊工作的需要,符合当前社会对护士的要求。CT能力培养是当前护理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晓林,王世平.建立与批判性思维丰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J].护理研究,2006,20(2A):283.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3] 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