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1

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始于并购计划决策阶段,体现在并购的易执行阶段,且一直延续至并购后续整合阶段。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定义可归纳为它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发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将企业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具体归纳为: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及后续整合等各项决策所引起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环节 并购过程中前后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前一环节引发的财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后续阶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环节包括并购前的计划决策的财务风险,体现为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和环境风险。并购中交易执行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和并购后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投入生产运营风险、归还融资债务风险、偿债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等。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始终存在,多数企业在并购时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一)并购前难以量化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环节,国际上通行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是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得到的并购价格也不相同。并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并购动机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法,但多数企业选用的方法往往都不能达到预计的要求。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评估,它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故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难具体量化。

(二)并购中有限的融资来源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是向各银行贷款、企业自身发行股票或通过债券融资,但这三种方式都难以为较大型的企业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近年来新的并购融资方式如杠杆并购中的卖方融资、管理层并购等,我国还用得比较少。我国很多企业因不符合相关条件也不能采用股票融资方式,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文件对首次发行、配股、增发的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即便符合要求后,企业等待审批的时间仍然很长。

(三)并购中资金支付方式不合理 并购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均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采用现金并购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其资产的流动性,如果并购活动占用了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必然导致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与协调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股票支付的方式不仅会增加发行的成本,还可能会延误并购的恰当时机,导致并购的失败。它有可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由于新股发行成本高且手续繁杂,极易引来投机者的套利而使并购双方遭受损失,带来较大的风险。现实中部分并购方选择将股票在高位套现,再将现金增持新发股份,或以协议收购的方式,均可以相对市场更低一点的价格实现增持。混合支付因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四)并购后未能有效整合财务风险 并购企业未对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今很多并购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仍不明确,所以并购完成后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一般对多数并购企业而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双方的财务考核体系均是不一致的,由于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真实的,而且双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故很难在完成并购后将双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处理。

三、案例分析

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过亿美元的有很多,吉利并购沃尔沃是2010年度中国海外并购金额较大的案例之一。本文引入该并购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论述,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切入点,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 并购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之一,建于1986年,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系列30多个品种。目标企业――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建于1924年,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

吉利并购沃尔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9年福特花费64.9亿美元购得沃尔沃品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福特决定出售它。2009年4月,福特完成对沃尔沃的评估后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2009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吉利于2009年12月,与福特汽车公司就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在瑞典签下了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于2010年2和3季度完成交易以投入运营。

(二)吉利并购的SWOT分析 优势(S)体现在自身的内部优势上。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有助于吉利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有助于吉利引进沃尔沃的先进技术。沃尔沃品牌是一个涵盖轿车、商用车、工程机械、飞机零部件等庞大机械制造业的经典品牌,以质量和性能在北欧享有较高的品牌信用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技术是其品牌的核心。沃尔沃并入后带来的技术将让吉利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机会(O)则代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吉利并购沃尔沃有助于吉利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沃尔沃是一个在全球市场都有销售渠道的品牌,它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劣势(W)与威胁(T)主要通过图1、图2、图3表数据分析,体现在财务风险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营业务为豪华车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2008年的销量仅约37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在2008年度,沃尔沃轿车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

从表1可总结出2010年吉利控股的经营利润率、税前利润率和边际利润率均比上年度降低了1到2个百分点。但2010年营业额和每股盈利相比2009年均是上升的,这是由于2010年度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大幅增加,以及因低价收购沃尔沃轿车产生大额营业外收入所致。但仔细研究其审计报告以及债券募集说明书,却发现沃尔沃带来的只是账面收益,并不能转化为现金流。从财务报表看,2010年吉利控股的营业利润仅为18.87亿元,净利润的绝大部分不是主营汽车业务带来的利润而是经营外收入。通过查阅吉利控股三年年审审计报告,吉利控股2010年营业外收入为129.63亿元。其中,110.84亿元来自于折价购买。

(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 具体如下:

(1)待定的估值风险。由于双方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吉利依据沃尔沃提供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年度沃尔沃的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评估的风险。吉利对沃尔沃的相关财务信息如负债多少、沃尔沃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是否正确等信息仍是不确定的。极有可能遭遇财务陷阱,引发财务与法律风险。

(2)巨大的融资风险。吉利融资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从国内银行获得贷款、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的欧盟内相关银行的低息贷款和通过权益融资的方式来吸收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吉利并购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金融机构,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直接间接的担保,吉利不一定会获得国际融资。吉利控股为沃尔沃投入的初期运营资金需要10亿美元左右,后续整合阶段则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为了解决并购及后续运营庞大的资金需求问题,吉利进行了多渠道融资,向银行借贷无疑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吉利就承担了融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吉利控股2010年的财务费用比2009年度增长了128.29%。巨额的利息支出也让吉利承担了巨大的偿债风险。

(3)巨大的支付风险。不同的支付方式所承担的支付风险均不相同。吉利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及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约合3.3亿美元),但这距初期的并购资金及后续的流动资金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吉利需要继续求助于资本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沃尔沃亏损1.2亿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沃尔沃汽车税前亏损高达2.31亿美元。如果不能按李书福预计的在并购后的规定年度内使沃尔沃盈利,那吉利就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风险。

(4)后续的整合风险。如何将沃尔沃的品牌、技术、员工队伍和吉利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愿景相互协调和整合,并最终将整合后的产品推向市场,这些问题都是吉利面临的后续整合风险。据福特集团2009年的财务报表披露,沃尔沃轿车2009年亏损额合计高达6.53亿美元。如何使沃尔沃扭亏为盈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资金是18亿美元且还需用其自身经营的盈利所得承担沃尔沃的负债。其后续的流动资金仍是一笔庞大的金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市场营销、产品发展和产品分销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就意味着吉利若要使沃尔沃有效运营,那就必然承担着高昂的运营风险。对吉利而言,仅仅实现对沃尔沃的并购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沃尔沃进行进一步整合以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可看出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这些风险影响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及规避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针对上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提出管理对策。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 准确预测并购资金且全面调查目标企业。收益法和市场法可分析和测算出企业的未来收益及风险,并准确描述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重大风险,总结出目标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竞争的优势劣势,对其未来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测算。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定要做到对目标企业的全方位调查,且一定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

(二)扩宽并购融资渠道 在资金的融资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融资前对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核算,选择融资工具通常需考虑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和足额的资金保证以及哪一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最低且风险最小,同时又利于资本结构优化。融资中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并开拓渠道以降低并购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三)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方式 并购的支付方式与并购价格、融资策略以及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资金的支付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选用恰当的支付方式并鼓励并购方式多样化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吉利运用了“股票+现金”实现了对沃尔沃的并购。在股权比例安排上,吉利无需收购100%的股权即可达到控股的目的。

(四)加强企业并购后整合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财务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企业并购是对资源的再整合,这也必然导致相关资产和债务等资源价值形态的整合。因此,财务方面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仅应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的资产与负债进行整合,还应对其内部绩效评价进行整合。在完成企业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

五、结论

企业并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并购案例发生,从整体看,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例比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多,分析其原因,多数都是因未处理和未规避好财务风险而导致并购的失败。通过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可看到吉利作为并购企业,它承担了并购所带来的极大的财务风险,故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很多都还是理论上的。吉利并购沃尔沃是较新的并购案例,该案例是否成功,仍需时间的检验,但它为论题“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在众多国内国际企业并购活动失败的案例中,多数归因为未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将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并给予评价,这些问题仍未解决,因此该论题仍有深究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前,应着眼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管理,以提高本企业在行业产值、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及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并购的目标。在并购前尽量规避和预防财务风险,使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对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并购后做好解决财务风险的准备,尽量使财务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简言之,也即把战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理念运用到并购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3期。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2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陈汉文等(2008)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Krishnan(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程度越强,具备专业背景的专业委员人数越多,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低。Ge等(2005)发现,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Doyle(2006)认为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其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可能越小。Franklin(2007)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呈负相关。国内学者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吴益兵等(2009)认为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张颖等(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管理的集权化程度、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李颖琦等(2012)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刘启亮等(2012)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与地区制度环境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而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就越高。

(二)财务风险及其判别 企业财务风险这个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有学者认为,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上的不确定性(向德伟,1994)。而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周春生,2006)。这种定义也被称作是狭义的财务风险。本文对财务风险的定义采用狭义。在探讨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的概念之后,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Ohlson(1980)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变现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破产概率。很多学者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相关性(Murphy,1985;Coughlan and Schmidt,1985;Jin,2002;Kaplan,2004)。Stein(2003)认为企业增长速度与破产风险有密切关系。Srinivasan(2005)认为如果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将会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国内的学者章之旺等(2006)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等是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因素。崔学刚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超速增长显著地增大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施平(2010)通过研究却发现,企业增长率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于富生等(2008)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高雷等(2011)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规模下,管理层薪酬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有所差别,小型企业管理层薪酬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要比规模较大的企业影响大。除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学者们还重点研究了究竟该如何来评判或者说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陈静(1999)和张玲(2000)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提出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向德伟(2002)则运用Z记分法,选取沪、深8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Z记分法对中国上市公司仍然适用。而考虑到Z计分模型一方面没有考虑现金流情况,一方面样本量较小,周首华、杨济华、王平(1996)在Z计分数模型基础上进行大量样本采集,建立了F分数模型,弥补了Z计分数模型的不足。李秉成等(2005)则提出把“A记分”法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建立了“A记分法”分析模型。吴世农等(2001)则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Logistic 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最高。胡锦明等(2009)以 2003年~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判别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而任惠光等(2007)以2002~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从各模型的拟合优度来看,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好于类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风险 目前,研究二者关系特别是通过实证或者案例的方式研究的文献非常有限。Ashbaugh—Skaife(2008)通过研究发现,在对其他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的特有风险非常高。李万福等(2010)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能减少企业因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梅丹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负相关。袁晓波(2010)通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ichael K等(2011)通过对保险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传统风险管理(TRM)能力的提升与企业价值之间有正向关系。但是那些获得较高地全面风险管理(ERM)评级的企业,其价值并没有获得额外的增加。

二、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啤酒制造、酒技术研发等,目前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其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而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2)五粮液: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有限公司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酒类及相关辅助产品的生产销售。其控股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五粮液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二。(3)洋河股份: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系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洋河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洋河系列白酒的生产、加工、销售。公司是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而宿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是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指数》。同时参考李颖琦等(2012)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见表1)。

2011年根据内控指数得分,青岛啤酒、五粮液和洋河股份的内控指数分别为957.94、895.24、718.75。根据有关具体事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岛啤酒无论是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是从重大关联交易和重大诉讼看,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确实最好。其按时了经过审计的内控报告,并且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且公司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关联交易,也不存在重大的诉讼违规处罚事项。同时,也没有进行内部控制整改。而五粮液公司去年没有经过审计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虽然其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很好,但是内控指数得分与同行业、同规模的茅台公司相比差距较大(茅台公司内控指数得分963)。而洋河股份在去年的内部控制自查中发现了问题,并针对发现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洋河股份表示以后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

(三)其他变量控制 在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时,为了使得结果比较相对合理、可比,需要控制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考察的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而财务风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又会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重点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控制其他变量的目的,本文首先选择的是同行业的公司,增加了可比性。虽然三家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差异,但不是特别重大,资产规模因素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通过分析发现,三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公司治理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股权结构上都是国有控制,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一致。

(四)财务风险程度——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解释 为了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并便于比较,在对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测度的时候采用的是经过改进而更加符合我国上市公司情况的Z计分模型(张玲,2000)。模型如下:

其中:Xl为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2为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3为总资产净利润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X4为留存收益占资产总额比率(留存收益/资产总额);Z值为正指标,一般认为Z值大于0.9就是财务安全公司,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而Z值小于0.5的公司被判为财务危机公司。在0.5~0.9之间为非财务危机公司

在内控指数上的得分青岛啤酒和五粮液高于洋河股份,而在进行Z值测试时得出的结论却相反——洋河股份的得分最高,五粮液次之,青岛啤酒最差。本文所采用的案例公司其Z值得分都在0.9以上,即这些公司本身财务状况稳定,属于财务安全公司。研究发现,对这些本身不存在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很稳定的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并没有改善其财务状况。也即在该种情形下,内部控制有效程度高的公司,其财务状况并没相应的最佳。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虽然内部控制的缺陷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达到某个水平后,继续完善内部控制——例如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并不会再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即内控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只是在某个阶段起作用。如果超过特定阶段,企业想继续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而不再是内部控制的问题。Michael K等(2011)的实证研究也支撑了这一点。他们发现,传统风险管理(TRM)能力的提升与企业价值之间有正向关系。但是企业在传统风险管理之后继续完善风险管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ERM),企业的价值并没有获得额外的增加。结合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用一个图示来表明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更换了测度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型,即采用考虑了现金流情况的F模型(周首华等1996)进行测度。F模型如下:

其中:X1为营运资金比总资产比率(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比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负债;X4权益市价比债务账面价值;X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

该模型的其临界点为0.0274,若 F 分数低于 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若 F 分数高于 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此数值上下0.0775 内为不确定区域。

经过更换财务状况的测度模型进行测试可以发现,青岛啤酒的得分仍然最低,而洋河股份得分仍然最高。检验结果与Z值模型一致,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三、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本身不存在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很稳定的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并没有改善其财务状况。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内控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只是在某个阶段起作用。如果超过特定阶段,企业想继续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而不再是内部控制的问题。本文只是基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三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参考性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尚未知。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指数的公布以及指数数据的不断完善,未来将逐步有条件对该问题进行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本文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杠杆效应;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负债经营的相关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负债经营已经成为其中一种常用的管理理念。企业利用负债经营跟企业缺少资金息息相关,因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能够筹资到足够的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筹集的方式,而负债筹集资金正是其中一种。

企业负债经营主要是指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形式来筹集资金, 并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使企业资金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最终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负债经营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国内企业在负债方面很谨慎,尤其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有太多负债,这就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并错失一些良机。相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国外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则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大量举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更加繁荣,这也是美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原因。

现如今,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转变思路,负债也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负债筹集资金,可以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可以规避汇率等金融风险。

作为经济实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负债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企业的负债越多越好,过高的负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负担,严重的话会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因此,企业不仅要考虑负债经营带来的正面作用,也要考虑负债经营带来的反面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阐述运用负债经营过程存在的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

二、案例分析企业负债经营的作用

(一)案例分析负债经营的正面作用

负债经营是企业最常采用的一种经营方法。“借鸡生蛋” 、“借钱生财”这种方法可以使许多企业迅速崛起。尤其是资金密集的企业更容易运用负债进行经营,比较典型的企业如房地产、航空、电力等。下面通过对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来说明负债经营的正面作用。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商务地产公司,其主导开发的北京金融街区域已经成为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区。从表1金融街母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该公司非常善于利用负债的力量,并且成效显著。

表1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 2013-12-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流动资产 35,200,951,081.70 31,883,474,493.77 24,339,965,737.00 24,991,924,618.61

资产 47,059,626,270.20 42,536,804,566.73 34,183,677,327.43 34,803,128,427.52

续表

流动负债 18,323,743,658.81 19,301,578,069.65 13,623,567,323.07 11,697,510,897.89

负债 32,467,771,273.22 28,835,383,646.36 20,351,474,926.74 21,331,928,811.36

所有者权益 14,591,854,996.98 13,701,420,920.37 13,832,202,400.69 13,471,199,616.16

资产负债率 68.99% 67.79% 59.53% 61.29%

权益乘数 3.23 3.10 2.47 2.58

流动比率 1.92 1.65 1.79 2.14

反映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为流动比率等,其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的流动比率最大,其后两年2011年和2012年的流动比率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在2013年该指标又有所增加,说明金融街控股公司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较强,而且企业也在逐步的发展扩大。

反映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为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等,其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越多,长期偿债压力越大。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街控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70%之间,即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逐年稳定的逐步提高。虽然在2009年金融街发行了面值为56亿元的公司债券,四年到期,即2013年到期,但从金融街控股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公司并没有因为偿还债务出现资金中断,这正是大胆运用负债经营带给公司的正面作用,跟同行业的企业相比较,金融街的资产负债率适中,说明其在财务风险控制上做的比较好。因此,现在金融街控股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商务地产开发企业。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积极的效应,这些积极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企业采用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解决公司缺乏资金的状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扩大生产规模期间会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留存收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使用负债筹集方式借入资金,以此来实现企业的计划和目标。

其次,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利用其产生的杠杆效应为企业获得利益。负债经营带来的杠杆效应主要指的是财务杠杆效应,该效应说明的是当存在固定的利息费用时,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会引起每股收益以较大的浮动变动。用公式表示的话,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的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由此可以看出,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通过财务杠杆作用,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再次,利用负债筹集资金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根据规定,银行借款的利息和发行债券的利息均可以税前扣除,具有节税的作用。根据债权人、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不同,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低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因此负债资金的资本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企业适度增加负债筹集的资金,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最后,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保持控制器和所有权,这是由负债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当企业举债成功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按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本,与所有者要求的权利不同,债权人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不享有利润分配的权利。只有当债务到期,企业无力偿还,债权人要求债转股的情况下,才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因此,一般情况下,负债经营并不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

(二)案例分析负债经营的负面作用

在利用负债经营使公司倒闭的典型案例莫过于韩国的大宇集团,该集团曾经为韩国的第二大企业,仅次于现代集团,是世界20家大企业之一。大宇集团的业务发展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外贸、造船、重型装备、电子、通讯、汽车、金融、化工、建筑等,由于其发展过于迅速,大宇集团的债务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到了后期大宇集团每年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都超过了100%,1996年为337.2%,1997年为421.1%,1998年高达573%。到1999年的时候,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宇集团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不得不走上了破产清算。众所周知,国际上认为资产负债率的合理范围是在50%―70%,而大宇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100%,过度负债就是为什么大宇集团会走上破产之路的原因。

从大宇集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当负债经营超过了一定的度,会带给企业致命的打击。负债经营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度负债经营会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负债筹集的资金需要企业到期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如果无法支付,则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破产。大宇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三四百,当其不能再次融资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又加上1999年碰上金融危机,因此更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最终使大宇集团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

其次,过度负债经营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虽然负债经营可以带来正面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债务利息率时,就会带来负面的财务杠杆效应,使企业的收益更大幅度的下降,甚至会导致企业亏损。在负债金额保持不变的时候,企业亏损的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越低,因此财务风险就会增加。

最后,当企业负债比率过高时,就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债权人对风险的忧虑也会随之增加,企业的信用等级也会随之下降,这样当企业再融资的时候,不管采用哪种筹资方式都将有困难。再加上到期的债务没有资金及时偿还,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不愿意再提供资金,使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下降。

三、总结

从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只有适度负债经营才是有利的,运用适当可以使企业不仅获得资金,而且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获得更多的收益,增加企业价值。运用不当则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下降,甚至使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最终导致其进入破产清算。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负债筹资的比重,在利用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其负面作用。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的生存位置应该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过于追求利润而使企业出现生存危机。这就要求企业要摆正心态,了解到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任何决策都会带来风险,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过度的负债会让企业承担过重的财务负担,如果在生产运作过程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债务到期将无法按时支付,企业就会面临危机,因此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情况调整企业的决策,尽量规避风险。比如跟负债经营相关的,当出现资金不足的时候,企业可以采取积极销售产品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子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的负债经营的数据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定期出具报表反映企业的负债结构、资金的流动性,并及时提供给管理者,使企业高管及时掌握相关资料信息,正确使用资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其次,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使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之间的比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的时候应考虑其风险承担的能力,尽量以最低的资本成本和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即考虑风险收益均衡原则。

再次,企业要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不能片面的因为负债筹资方式可以获得节税作用、降低资本成本而没有节制的利用负债筹资,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运用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来衡量负债的量与度。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保障倍数等。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在2左右,速动比率保持在1左右比较合理,这个比值说明企业的债务规模比较适宜,因为这两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也不宜过高,因为过高反映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保持在50%左右比较合理,其值越高,偿债能力越低,已获利息保障倍数则必须大于1,否则将不能偿还所借的债务。在综合考虑的因素下,企业在筹资的时候首先应运用内部留存收益,因为其资本成本低、风险小,其次才应考虑到外部筹资中的负债筹资,当负债筹资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时,再利用发行股票等权益筹资方式。

最后,在运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也应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比如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确定最佳的货币资金持有量,提高企业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减少应收账款在资金方面的占用,加速其周转率等等。

参考文献:

[1]肖陆嘉.企业负债经营案例的财务思考[J]. 现代商业,2013,(33).

[2]苗秀锋.关于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3,(9).

[3]贾金辉.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预警[J].西部会计,2013,(08).

[4]陈兆江,王珊琦.论企业负债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万科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

[5]邱道欣.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在与对策分析[J].开发研究,2013,(04).

[6]武雪.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2).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4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日渐复杂,而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今社会,各型企业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使当今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而各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要保证自身财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市场经济下,使企业财务存在一定风险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可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随着市场范围的逐渐扩大,促进了各型企业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日渐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也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出现筹资成本过高的现象,或在筹资成本的使用和管理未服用预期效果而出现风险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对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结果或未取得回报,使投资活动未取得预期效果。

(3)经营风险。企业产品未全部卖出,而出现大量积压现象。或者需方受到产品后,无法支付资金,出现销售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错误估计原材料的价格,使产品大量积压,库存周转率降低。

(5)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和稳定满足资金的需求,使财务无法先付责任出现财务困境。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到很广的范围,包括经济、法律、市场、资源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属于企业外界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界宏观环境的不良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管理人员、机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使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的复杂性。企业财务活动涉及较多问题,全程参与企业活动。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企业投资存在多元化投资、应收账款等问题,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快,使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

(3)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无充足认识,无法把握风险本质,财务风险概念不足,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使得经验管理不足,而导致财务风险。例如晚霞贸易有限公司为200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立的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该贸易公司于2007年7月16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4)财务管理缺少有效的控制范围。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控制时,会计报表、经营分析、财力分析及市场分析等均不具有十分真实可靠,无法真实完整反映事实,均表现了财务风险。

(5)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活动与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使某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

(1)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需要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并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企业需要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需站立长远的角度上发展,立足于市场,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措施,形成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有效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

(2)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企业需充分发挥出主动能动性,认真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管理机构的高效性,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效运行财务管理系统,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要实施科学的决策方法,比如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需谨慎选择正确的筹资方法,分析各种筹资资金成本的特点和优缺点力,适当调整企业有偿负债的结构。同时企业要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率,全面考虑企业防范筹资风险。而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分配资金投向,科学测算企业投资回收以及盈利能力。

(4)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需在经验期间,未确定风险因素,使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期目标不一致。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制定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部门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体系,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我们以相反案例分析,2000年,郑百文公司因造假被查处,此公司为激励员工,以销售收入为考核目标,完成指标者为副总。使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高进低出商品,购销倒挂,留下4亿多元未收账款。由此可见郑百文公司内部缺乏严重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严重缺乏控制,导致公司毁于一旦。因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决策。

(5)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收益分配时,主要是进行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的平衡性,使企业可得到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中,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芹.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01):128128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5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不甘落后,不断的自主创新,他们的视野也不断的拓宽,20世纪以来,中国企业以国际化作为走向成熟的标签,中国企业的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虽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其道路也是越走越宽。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数99起,并购总额高达38495.12百万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9.07%。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策略来获取战略资源,但其实跨国并购本身并不能确保中国企业获得成功。中国企业在大量实施跨国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失败的例子。因为跨国并购本身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研究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简而言之,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但是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有其特别之处。杰弗里?C?胡克(2000)认为,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在收购融资中采取借债的方式而制约了并购方的经营融资和偿债的能力。陈共荣、艾志群(2002)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宋东风(2004)认为,财务框架会在企业并购下发生变化,相应的会带来财务风险,包括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杠杆效应以及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变化。赵保国、李卫卫(2008)认为企业价值评估、融资和支付策略等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三、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在准备阶段,包括投资决策风险和目标企业估值风险;在实施阶段,包括融资风险、利率汇率风险以及支付风险;在整合阶段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并购双方财务组织机制不匹配导致不能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之处。经过总结发现,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如下所示:第一,跨国并购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收购资金,例如,在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松。对以自有资金并购的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可能会导致企业未来资金周转困难。对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部分企业为支付跨国并购中所需的大额资金进行借贷,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重视支付价款,而忽视了跨国并购所带来的其他支出,例如,并购成功后需要承担的被并购企业的债务。第三,在企业跨国并购成功后,在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没有长远的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四、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价值评估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并购方往往很难掌握被并购方的真实信息,导致很难对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一方面,企业自身可以建立完备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来确定企业的收购价格。

2.合理安排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并使其多样化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预算好融资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优先股融资、可转换债券融资、并购基金、过桥贷款、借助银团贷款以及发行美元债券等融资方式,并且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我国企业应在融资渠道与方式上进一步创新并发展符合自身情况的融资安排,国家也应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取得并购的成功。

3.合理选择支付手段

在确定以何种方式作为支付手段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股价不确定性等因素,可以是现金、股票以及债务等各种混合组合。

根据以上的分析,进行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于2005年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整合,并在之后的2011年与NEC共同组建合营企业、收购德国Medion,在2013年收购巴西CCE,在2014年年初宣布收购IBMX86服务器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在实施多起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联想集团的并购经验也是越加丰富,在进行有效地整合之后,联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建筑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79-02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投标风险。由于中国目前的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以打价格战为主要竞争筹码,不断压低报价,致使就算最后中标也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更有甚者,情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承包工程以达到中标的目的。

2.资金回收的风险。建筑企业的资金回收率低也会对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建筑企业常常发生坏账损失,这都是因为有些业主或是签订合同的甲方总是找各种借口拖欠工程款的支付,不好好履行合同。

3.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的财务风险。利润在形成、确认和分配时的风险是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的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收入确认风险、会计失真风险和成本亏损风险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当的会计方法不对也会造成以上后果,从而致使企业账面确定的课分配利润产生与实际不符的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整体策略

1.投标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筑企业在拟承接工程项目时,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以合理的方式承接施工工程任务。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前应当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分析和仔细的研究,对招标文件的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对业主的要求和意图也要做到准确的把握,再在风险成本得到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将企业实力、实施定额和对项目投资的盈亏预测进行综合考虑,明确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在对各项收益和成本进行仔细权衡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企业是否参与投标,如果参与,那以何种价格进行竞标。

2.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建筑企业在对待拖欠工程款的问题上,应该制定相关收款策略以确保及时足额的回收。在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定期分析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排队分类,对各项欠款的原因进行列表分析,并以欠款单位的信用情况、偿还能力和欠款时间的长短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收款对策,以应收账款风险得到控制、坏账损失不断减少为目标。根据不同的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来加速欠款的清理,譬如,以物抵账、以欠款单位资产或工程产品抵账等。

3.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可偏偏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利润分配方案制定时应尽量将内源融资功能发挥出来,将现金分配降至最低,借助有着成本优势的内源融资,将企业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企业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都得到降低,使企业财务实力和盈利能力大大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竞争能力的提高。

三、以项目为中心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1.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风险控制。做到事先充分调查清楚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是否有特殊的政策要求,并将此作为评估和分析投资环境风险的依据。风险因素的充分考虑应该在施工企业投标之前进行,包括物价波动、法律法规变更和项目设计变更等在内的一些难以预测的风险,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预估风险费用,将其分摊到投标报价的各个分项中,将总体报价提高。

2.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为确保与业主的账面金额达到一致,要及时与对方核对往来款项。并且应收账款的移交工作也要做好,要有清晰明了的移交记录。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落实清款责任。

3.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部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购买固定资产,只有上级部门才有对工程项目需购置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调配或购置的权限。成本管理部门以计划部门提供的预算为基础,再按企业内部定额,对比分析工程项目的评估成本与项目再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制定相应对策,继而实现动态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的目标。

四、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