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药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药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药专业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考试模式 改革

前 言

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要面向社会的生产,为社会生产提供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职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式。现代职业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就业上岗、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与传统的教育体制相比,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因此其教学手段与传统书本式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工作在职业教育的第一线的专业教师,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出更适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学科结业成绩以往通过期末一纸试卷作为评定标准,存在着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程度,同时也误导学生热衷于书面文字材料的掌握,忽略了实践技能的掌握,从而在社会生产中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背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探索合理的教学和考试模式,更有助于诱导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兽医基础》作为一门专业课,是5年高职牧医专业必修课程。《兽医基础》包括病理学和药理学两大部分。其中病理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临床中各种疾病发生的病因和机理、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动物尸体剖检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药理部分要求掌握药物的作用和在临床疾病防治中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兽医防治中能独立地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而《动物病理》是《兽医基础》的一部分,单独列出为3年高职必修专业课,二者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模式改革有相似之处。

1.试验对象及条件

1.1试验时间

2006—2007第一学期,2006—2007第二学期

1.2试验班级及课程

2006—2007第一学期,(1)选取高职牧医0531班《动物药理》课程,对照班级高职牧医0532班《动物药理》课程,(2)选取高职牧医0451班《兽医基础》课程,对照班级高职牧医0452班《兽医基础》课程。

2006—2007第二学期,(1)选取高职牧医0452班《兽医基础》课程,对照班级高职牧医0451班《兽医基础》课程。(2)选取高职牧医0552班《兽医基础》课程,对照班级高职牧医0551班《兽医基础》课程。

1.3试验有关条件

1.3.1养殖场、兽医诊疗部门

附近地区各大小的畜禽养殖场,兽医站,作为现场教学、实习操作的必备条件。

1.3.2先进的实验室及设备

包括病理解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药理试验室等。

1.3.3先进的多媒体教室

2.试验方法

2.1考试改革实施前动员

在实施课程考试改革之前,对实验的班级学生、同专业的学生和相关的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实验班的学生传达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有关的细则,在得到绝大多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后,进一步对试验班级进行课题项目实施。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教学。

2.2教学方式改革

单纯的传统讲授已无法适合现代的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生产中所应用的操作技能。

2.2.1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兽医基础》和《动物药理》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专业教师在系统的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外,教学中更主要的是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随时掌握生产中的需要有重点的讲授知识,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2.2.2采用多方式的教学手段

(1)直观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抽象的、陌生的、难以记忆和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在现场教学,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内容,既直观又便于记忆,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2)归纳总结方式:教学中打破前后章节的界线,将相同相似的知识进行规纳总结,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

(3)双边互动教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将教学内容采用师生讨论方式。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很有创意,教师要把握讨论的主方向,掌握学生所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4)引入实例分析:在教学中,先讲述临床一个病例的诊断治疗,这样学生感觉自己在完成一个疾病的治疗,带着浓厚的兴趣动听课,去分析,同时也掌握这种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所用药物的作用,在讨论和分析中学生主动的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并且直接给毕业后现场操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5)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收集与本课程有关的录像资料、图片,也可以自拍一些病例录像、图片,或制作简单的动画演示,这也是一种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6)教学中大胆增加实践内容,直接掌握生产操作技能。

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特别是操作性的实验,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重要的意义。

(7)结合现场教学

将课堂讲授直接改为现场的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2.3考试模式的改革

改革课程考试的方式,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采用多方式的赋分方式用形成式考核取代一次性的笔试。方法具体如下:

2.3.1赋分内容

(1)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出缺勤和学习态度等情况也作为一项成绩考核的内容。

(2)对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答复的即时赋分,或采用作业形式统一提交赋分,每次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口答、操作,给出相应的分数。。

(3)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将教学内容采用师生讨论方式,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否对理论知识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这也作为一项成绩考核的内容。

(4)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内容文字表述和认知程度、结论及合理性来具体评分。

(5)有时也可以出一个疾病的病例,师生一起讨论综合治疗方案,在讨论和分析中学生主动的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或按小考形式提交赋分。

(6)根据学生在现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特别是能否应用了本课程的知识及原理,作为一项考核成绩。

2.3.2考试成绩评定

试验班级:以上各项综合,采用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评定出本门课程的最终结业成绩。具体赋分标准为:

结业成绩 = 30%期末统一考试 + 20%实践教学 + 20%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10%报告及作业撰写情况 + 10%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10%学习态度表现

注:①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现场技能等方面的操作。

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场答复,现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③报告撰写及作业情况:实验、实习报告总结,单元小考及作业。

④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包括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⑤学习态度表现:平时学习表现、出席缺勤次数。

对照班级:以期末试卷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结业成绩。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试验结果

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成绩评定方法按照2.3.2考试成绩评定,各项指标具体见表1、表2

表1 2006—2007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各项指标

班 级 高职牧医0531(试验) 高职牧医0532(对照) 高职牧医0451(试验) 高职牧医0452(对照)

考试分析

考试课程 动物药理 动物药理 兽医基础 兽医基础

参加考试人数 34 35 34 29

平均分 90.5 79.4 80.2 71.8

90分以上人数 17 2 7 2

80-89分人数 16 12 13 11

70-79分人数 1 10 8 5

60-69分人数 0 11 6 5

60分以下 0 0 0 6

及格率 100% 100% 100% 80%

最高分 98 92 97 94

最低分 75 60 63 23

表2 2006—2007第二学期考试成绩各项指标

班 级 高职牧医0452(试验) 高职牧医0451(对照) 高职牧医0552(试验) 高职牧医0551(对照)

考试分析

考试课程 兽医基础 兽医基础 兽医基础 兽医基础

参加考试人数 29 34 26 37

平均分 90.3 68.2 89.2 74.4

90分以上人数 19 3 10 2

80-89分人数 6 8 14 14

70-79分人数 2 8 2 13

60-69分人数 2 9 0 4

60分以下 0 6 0 4

及格率 100% 82.3% 100% 89.1%

最高分 99 92 98 91

最低分 66 28 71 38

3.2结果分析及讨论

1、通过对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班级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及格率、高分段人数等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对照班级,特别是高职牧医0451、高职牧医0452两个班级,在两个学期中互为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而考试成绩明显不同,作为试验班级时考试成绩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班级。

2、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能的培养,一次性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多方面综合的形成式考试模式替代一次性考试更能明显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真实成果。

3、通过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的改革,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投入社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公平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4、本次教学和考试的改革所需条件简单易行,试验具有可操作性和普及性。

4、结论

1、对牧医专业《动物药理》和《兽医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的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表明,形成式考试模式适合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2、本次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的改革能增加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更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和考试的模式应在牧医专业中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必辉. 2006.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9):P24—25

[2].靖向党,张鸣放.2004.高职高专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P52—55

[3].马德坤. 2005. 试析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12):P18—19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2

【关键词】:喹诺酮;儿童;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51-2

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它抗菌药作用点不同之处在于将细菌的DNA作为靶点,它能抑制DNA回转酶,阻碍DNA合成,从而造成细菌染色体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细菌死亡。这种对细菌选择性的毒性,决定了它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

近几年来,随着喹诺酮类药物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抗菌谱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也更趋广泛。就我院而言,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其它抗菌药相比,名列前茅。然而,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1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1.1一般资料

2005年全年总出院人次1125例,其中男632例,女493例,患感染性疾病748例,占总例数的66.5%。其中列前4位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351例,占46.9%;急性支气管炎116例,占15.5%;支气管肺炎98例,占13.1%;婴幼儿腹泻57例,占7.1%。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共81例,占10.8%。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8.2岁。所用药物主要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迪诺新)31例,占38.3%;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23例,占28.4%;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12例,占14.8%。

1.2不良反应

81例患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皮疹5例,占6.2%;恶心、上腹部不适3例,占3.7%;头痛、失眠2例,占2.5%;髋关节酸痛2例,占2.5%,所有病例停药后症状在短期内缓解消失。停药随访半年,患儿发育未见异常。

2文献复习

2.1医药书籍

笔者查阅了有关医药专著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的阐述。《小儿感染病学》认为,氟喹诺酮类在动物实验中可能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孕妇及婴幼儿应慎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动物实验中所用药物剂量显著高于人类应用的剂量,并且对儿童骨关节副作用未见报道,因此应用于儿童是较安全的。《实用儿科学》认为:早年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对小动物骨骼发育有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在小儿临床应用多年并未发现类似小动物的骨骼障碍,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不应超过10~15 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喹诺酮类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阐明,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乳汁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新近出版的《药理学》指出,该类药物因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中阐述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2.2药品说明书

笔者查阅了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在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宜使用: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2)避免使用:本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应避免使用本品;(3)禁用: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害而跛行,在其它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18岁以下患者禁用;(4)无警示语。对于同一种药物的说明书,警示语有的却不尽相同,如诺氟沙星,存在“不宜使用”、“禁用”、无警示语的情况;左氧氟沙星存在“18岁以下患者禁用”、“16岁以下患者禁用”等。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存在不一致性,从而使得临床和患者用药无所适从,因此亟待规范。

3讨论

笔者认为,不同的药品生产厂家,不同的书籍,应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慎用”、“禁用”、“避免使用”,虽仅几字之差,含义却不同。“慎用”指提醒患者应小心谨慎,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慎用不等于不能使用。“禁用”就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属于绝对禁止使用的药物,一旦使用该类药物,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而“避免使用”则是最好不用,提示患者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某些患者服用此药后可能带来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作为医药工作者,在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其用药依据主要来自专业著作和药品的说明书,而患者能看到的仅是药品的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具法律效力。而在本文所引用的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喹诺酮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警示,有“安全”、有“慎用”、有“禁用”、有“避免使用”,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对该类药物甚至该类中的同一种药物的安全性警示不尽相同,让医药专业人员无所适从,患者无所适从。尽管新近出版的一些权威医药专著,认为喹诺酮类对儿童是安全的,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上仍然注明“禁用”。由于药品说明书的不一致性,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哪怕是与影响骨骼发育完全无关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样有可能向医院交涉,从而给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更是该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法律上的隐患。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3

目前,就大多数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来看,《临床中药学》理论课多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知识薄弱,尚无临床实践,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年,两者之间间距长达三四年,临床实践机会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中药多死记硬背,对中药的性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药物功用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因此,中医类或中药类学生在毕业后也普遍存在着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中医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临床能力不强,并且对于中药的采集、炮制、中药饮片辨识等实践相关内容及方法知识欠缺;中药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对中药理论开拓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课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成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4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83-0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能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对学生医学思维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授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方法一致的基础上,民族医学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的结业成绩却远远低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

一 蒙医药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以及蒙医药学等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难度非常大。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教师上课讲到哪里;有些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逃课。在结业考试试卷难度远远低于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

二 对蒙医药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说汉语的机会

在民族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均为汉语授课,而且教师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任课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难度都相当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在蒙医药专业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我校以讲图为主,让学生们看图说话,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表述。对于重要的医学概念及相关原理,由教师用汉语写到黑板上之后,再用多媒体强调,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堂课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认真看书,进行分组讨论。在下次课上,占用部分时间,让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汉语进行回答,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给该组同学评定相应分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能深入理解课本内容,课堂上发言能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使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说汉语,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课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医学机能学课程,实验部分必不可少。病理生理学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病理生理学基础性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课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实习过程不过多地干涉,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同时要求他们就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正。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学会了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去,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更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态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理论考核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和考勤)三部分组成。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加大了实验操作和平时表现在考核中的比例,将上述3个考核内容的比例调整为6∶3∶1,即课程总成绩=理论课考试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30%+平时课堂表现10%。从考核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掌握牢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提高学生的日常汉语水平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我校一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装了HSK自测系统,学生平时都可以练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获得汉语水平证书可以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的证明。汉语水平提高了,不仅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授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变得容易了,而且对于他们将来就业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 结束语

总之,民族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日后能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一兵、张田、孙娜.转化医学理念对生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3(2)

[2]刘月英、宣丽颖、宝鲁尔等.生理学教学实践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

[3]石长青、冯昕炜、王艳萍.少数民族学生《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4)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5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6

本文作者:李敏王斌工作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找出与高职药学专业匹配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健康学院为例,与药学类学生的未来相关的职业有:药学咨询师、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购销员、营养配餐员、中药固体制剂工、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这些职业均具有明确的国家职业标准。药膳师、医药代表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也即将制定。中药专业具有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为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接下来就要对这些职业的前景、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查研究,该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对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深度分析。需要对与药学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如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营养配餐员、中药固体制剂工、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深度分析,深入理解其职业概况、基本要求。深入理解与药学职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概况、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所需基础知识、工作要求、技能要求等),为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根据。根据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使职业基础知识、基本素质要求、技能要求融入课程的设置中。如根据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可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以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将药理课程、临床医学概论、药事管理法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知识有机地联接。对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药品管理法、临床医学知识以及GSP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设置。比如在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要求中,既有对中药知识的要求,也有对西药知识的要求。而本院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中药知识比较薄弱,那么根据这些职业标准,就可以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考虑加入《中医基础学》、《中药与方剂学》、《药材养护学》以及《中成药学》等课程。课程设置完成后,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具体课程的课程标准。以中级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例,该职业标准对医药商品购销员在药品介绍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能根据顾客需求推荐药品,能介绍常用药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能看懂处方用语。上述的这些要求与药理学的知识关系密切。因此,在《实用药理学》课程标准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把上述的基本要求作为药理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在药理学讲授时注意把该学科的培训、鉴定、考核、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素养教育充分与上述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起来。如我校根据上述医药购销员的职业标准,在药理学的实训项目中增加了处方分析实训、模拟问病荐药的实训,而减少了传统本科院校药理实训课常采用的动物药理学实验。

邀请相关的用人单位以及本校毕业生对已经编写好的课程标准进行论证。笔者认为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所编写的课程标准是否能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符合,是否能反映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单位可能更为清楚。另外,不少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可能对日新月异的药学岗位的知识技能上的要求缺乏了解,所撰写的课程标准不一定能够与时俱进,所以很有必要请用人单位参加课程标准的论证。在本校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课程标准论证会的讨论中,各界企业界人士为我们的课程标准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类似闭门造车的后果。另外,请毕业生参加课程标准的论证也是个很好的途径。毕业生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对日后的实际工作是否存在不足或脱离工作实际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所以本人认为邀请本校毕业生参加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标准的论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上述是对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些建议,当然,在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修订与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