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故事教学;品质培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儿童教育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故事教学,故事教学相对来说范围是比较繁杂的,它涵盖了童话和神话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对故事的赏阅是故事教学的主旨之一,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故事教学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促使我们要更好的把握故事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故事教学更加为人称道。
一、故事教学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能力的强化
幼儿期间学习的知识是很深刻的,就像是印在了脑子里一样,在幼儿期间,硬性记忆越多,就对今后的学习越有好处。因此,我们要更加丰富小朋友在幼儿期间的知识储备量。在提高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故事教学也让小朋友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听取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会进行简单的思考,即使这样的思考是不具意义的,但却是能够锻炼小朋友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小朋友们在听科幻故事或者是寓言故事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听取科幻一类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好像被带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浓郁的故事氛围也让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更好的帮助小朋友们理解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表达能力的提升
幼儿时期正是语言的发展时期,他们会说的话不多,词语的使用量也不足,在表达内心想法时也很可能词不达意。所以,故事教育就成为了小朋友的首位语文老师。小朋友通过听故事,来学习故事中的说话方式,这比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语句更有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小朋友们说话更具表现力。
小朋友在记忆美妙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些刻画美妙故事的语句,这对丰富小朋友的词汇量是极其有利的。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孩子们不光是听故事,也要根据环境要求,复述所听到的故事,这对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连贯性表达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故事教学是有利于小朋友语言能力提升的。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维持小朋友们自主学习的载体。只要是有故事可以听,小朋友们就会性质盎然,会更加聚精会神的听取故事,精神的高度集中也会帮助小朋友提升创造力。
二、故事教学对幼儿品质的培养
(一)品德教育的培养
幼儿正值成长阶段,由于所能理解的知识有限,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品质就成了一件难事。想要有良好的教育成果,就必须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恰好故事教学就能够准确的反应出现实生活,并利用鲜活的形象来映射所需反应的艺术形式。由于故事情境内的人物特点鲜明、环境渲染力强,所以在听故事的时候,幼儿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聚精会神。听故事期间,幼儿也会为故事里人物的凄惨遭遇流泪难过,为正直善良的小朋友欢呼呐喊。故事结束后,小朋友们也会有所改变,他们会更加关心身边的人、更爱干净等等。这些都是故事教育在幼儿心理地位的体现。
(二)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的内心是充满幻想的,他们有大人们比不了的单纯思想,而故事教学的虚拟性刚好可以让小朋友们的幻想得以发挥。在讲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动脑筋想解决的办法,教师应该在这个时候暂停故事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仔细思考,在思考过后进行提问,然后通过引导,让小朋友自己说出答案。
举例来说,有一个《狼和小羊》的故事就没有特定的结局,教师就让小朋友们独立思考,让小朋友们对结局自己发挥。很多小朋友再听完故事之后,就发挥想象,继续编写结局。有的小朋友说:“在小羊马上就要被大灰狼吃掉的时刻,附近的村民赶到了,用枪赶走了大灰狼,小羊就这样获救了。”还有小朋友说:“小羊在快被吃掉的时候,有一群动物都赶来营救小羊,吓跑了大灰狼。”也有小朋友说:“小羊在关键时刻抓起地上的尘土,扔向大灰狼,然后趁机逃走了。”
这些就是小朋友们的想象力,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让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够让小朋友更好的进步。
(三)道德品质的培养
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是可以培养小朋友品质和情操的,小朋友可以在故事中明白道理,自我反思。
举例来说,有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的故事,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并且明白我们要学习小猫的懂礼貌。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这也就证明好的故事光能够培养小朋友的道德,还能够陶冶小朋友的情操。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是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养成良好品质的关键。
三、结语
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学生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小朋友主动性的学习新知识。同时,故事教学也是小朋友们品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在故事教学中,小朋友会通过故事中人物做事方法,来判别这个人是否值得学习,如果人物值得学习,他们就会以此借鉴来改善自身的错误,虽然都是无意识性的改善,但却真正做到了道德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要求
一、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全面开放: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开放,例如可以积极发言,甚至不举手就可以发言;②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开放,例如事先向学生们讲明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点课”,学生点什么课教师就讲什么课;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放,例如学生可以串座位学习,任意组合小组研讨;④教学形式开放,例如许多课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讲,教师答疑。
2.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教学在对学生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过激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自身的行为越出了教师事先所设计的范围而产生的意外变化。开放性教学是有序的,但在运作中一定会出现随机发生的现象。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于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有许多答案都是意料之外的,或者是偏离了学习内容,或者是离题太远,甚至“误入歧途”。
3.偶发性
偶发性是指课堂教学时出人意料偶然发生的事情。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开放性教学。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偶然发生的事情。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活动为主”原则
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开放性教学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安排广阔的空间,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特别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群体探究相结合的活动为主。
2.“学习行为放开”原则
学习行为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作等。放开是指摆脱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资和能量,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顾忌地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行为放开”就是指在教师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3.“收”、“放”结合原则
“收”就是教师的调控、指导,“收”就是把对学生开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放”即指在教师必须控制的学生行为规范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即使个别学生在个别方面有些“过头”,教师也应当把它看做情理之中的事,是可以谅解的事。例如,在研讨问题时思想偏激、情绪激动,在发散思维训练时答案离奇荒诞、离题太远,在小小组活动时个性十足、态度傲慢等。
三、教师必须具备的五种开放性教学能力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民主是挖掘学生各类潜能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他们能消除思想疑虑,减轻心理负担;他们能充满自信,鼓足勇气,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机会。长期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唯师、唯书、唯上心理定势,即上课只能听老师讲课,只能“吃”老师“嚼过的馍”,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最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亲口去说,亲眼去看,亲手去做;让他们感知,体验,顿悟;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二就是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在不干扰、破坏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意见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发表与教科书内容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产生怀疑,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讨论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等等。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三就是给学生最真诚的。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疼爱、抚慰,不因学生的无序而训斥,不因学生的误答而羞辱,不因学生的过激而讥讽。只有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体贴学生,开放性教学才能进行。
2.教师创设“开放”情境的能力
这里的“情境”系指特设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指课堂教学的氛围、条件。“开放”是指有利于开放性教学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创设是指设计、创造、安排、运作。综合起来说,就是教师必须创设各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才能完成开放性教学的任务。所以,开放性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会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开放情境,甚至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也会设计出不同的开放情境来。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讲解能力。“讲”是指说、解释、论述;“解”是指解除、解释、明白,是指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教师的讲解则应是把要“讲”的内容阐述明白清楚,打开学生暂时被束缚着或被系着的“未知的枷锁”。它的更深含义还在于,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得到“解”,学生不仅能接受讲的对象,而且能通过这些对象,打破更多束缚,自我获取新知。即使是开放性教学也需要有教师的讲解,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形式。在此,首先要澄清一种错误认识:有人认为现代教学应当废止“注入式”,不能采取教师讲的方式,于是就把现代的讲述式教学归于此类。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教师的讲解不都是“注入式”,好的讲解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甚至像一幅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一样,给人美的享受。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于深化教材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疑团,激起一层波澜。提问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并能与新的问题紧密连接。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思想提高的过程,是内化过程,也是积极的教学过程。
5.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的应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敏捷、果断而准确的处理;二是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确地、因势利导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参考文献
[1].CN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网.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创造性阅读 联想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在创造性阅读中,首先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例如,周汝昌的《浅说一首绝句》,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作者抓住“纷纷”两字,从雨的特征,雨的精神,雨的境界,多层次进行剖析,指出还有一层被读者所忽略的意思,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身份、地位、心境的不同而赋予“清明雨”不同的内涵,会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于是山水草木,云气雨丝等都会在读者的脑海里作出新的诠释。而运用这些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像,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所以,阅读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其次,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
众所周知,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它往往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常常就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教师把那些优美的文章进行医学式的解剖,虽则是具体、细致,但却把“活体”分解成“死尸”,学生当然是索然寡味了。面对优秀的作品,教师任何自谓的“精妙”讲解,都是多余的、笨拙的,它不仅破坏了原作的意境,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像力。比如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点,着重于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经历与剑桥的关联。至于诗意,教师决不能用“1+1=2”去确定,可通过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去体味由“金柳”、“青荇”等组成的意像所蕴含的挚情深意。因为文章的意蕴常常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所以说,阅读教育中的“空白”不可缺少,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去“意会”。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4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这要求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来全面指导教学。
文化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良好的文化素质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促使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呈现出以下现状:一是教学模式普高化。二是教学内容及其评价的单一化。三是教学游离于学生实际,与专业课教学脱节,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没有很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
针对这些现状,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当前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仅仅是向学生机械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单一过程,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全面“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着重对人的关注。这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具有中职特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强化主动参与、服务职教的意识,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要求,让语文知识成为连接和提升专业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并对专业课教学起支撑和服务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同时还要落实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针对性与应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在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本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与普教相区别的教学新路子。
笔者所教授的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在旅游活动中提供服务、指导游览、传播文化的专业导游人才,更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热门行业,作为一名职业导游,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导游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导游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导游的知识面越广、信息量越大,就越可能把导游工作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就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要求,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可以说,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往往决定了一名导游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管子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导游的岗位技能要求该专业学生涉猎广泛,知识全面,面向“准导游”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围绕导游的知识需要,突破教材、教参的局限,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延伸与拓展。针对这一任务,教师必须确立让中职语文课教学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质服务,而将世界遗产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中,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旅游专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伯恩德·冯·德罗斯特曾评价说:“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同时指出: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世界遗产教育”是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内涵的同时,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认同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旅游专业学生作为相关从业者,更需要有世界遗产的教育。通过世界遗产教育可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是具体可行的素质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教育与人类文化相辅相成。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职语文教材及读本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因素,从文化角度来说,所选课文从上古到当今,时间跨度在三千年以上,出自前人手笔的诗词文赋也不在少数,关联到的世界遗产不可胜数,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可以说,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正如曹明海教授在《语文教育文化学》一书中所言:“语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文化过程,是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丰厚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文化命脉,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
将世界遗产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正是力求深入挖掘语文中蕴藏的内涵,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把学生从单纯学习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延伸阅读,开展综合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吸收、消化世界遗产中的精粹营养,接触多元文化,站在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角度去研读、品味经典作品……去辨识、认同文化的底蕴与发展的价值。”丰富其世界遗产知识容量,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体验,不断提升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为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新一轮中职教育改革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推进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深入把握,离不开对本民族意识与精神的弘扬,脱离深厚的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必然流于虚妄。
世界遗产教育正是丰厚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直接有效的行为,并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从教育的内容上看,世界遗产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生动体现。作为一名未来的导游,具备一定世界遗产知识积淀,对于借鉴、继承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悠久的世界文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除了具有人文基础性的特性外,为各专业学科服务的功用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并且这种潜力还非常巨大。随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学只有结合专业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世界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得益彰,更能显出职教语文的价值所在。作为旅游专业,更应有意识地将世界遗产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学校专业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2,(6).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西北职教,2009,(2).
[3]章新胜主编.世界遗产与我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何勇.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路该怎么走[N].北京:中国旅游报,2002.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汇量,背景文化,阅读技巧
中国分类号:H31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做好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气氛的改善,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英语阅读的各种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为学生,除了在阅读课堂中认真参与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加大阅读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提升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提升。
因此,本文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首先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认清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较多教师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问题,这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学生方面,主要是词汇量小,阅读技巧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结合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口号虽然喊出已久,但仍然没得到较好的应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必须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在阅读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词汇作为阅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系统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比如各种有效的词汇记忆法。同时,词汇和阅读是一个互补的过程,通过词汇记忆法掌握词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也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巩固词汇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彻底抓好词汇教学,为阅读教学的成功打好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阅读技巧。具体的做法为:第一,合理地设计读前活动。读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有利用多种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标题预测法、图片预测法等,也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的收集和讨论等。第二,科学地考核阅读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考核,以弄清楚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同时也为老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第三,要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以点拨、解疑、引导、总结。
4、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还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加强有关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
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东昌. 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6)
[2] 黄纪针. 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平原大学学报. 2006(04)
[3] 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4] 余敏. 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份基于听说课的行动研究报告[J]. 孝感学院学报. 2013(05)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等学校的艺术学科大概包括音乐、戏剧、舞蹈、广播、书法、摄影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时俱进,所以他们需要掌握与自己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这里,高等学校艺术学科的教师指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只有教师掌握了教高的技术能力,才能通过课堂把知识以及其中的应用经验讲解给学生。艺术学科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性学科,需要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具,能够利用专业的工具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这不仅是方便教学,同时也能给予学生专业知识指导。所以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升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明确高等学习艺术学科的教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虽然这些教师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需要,并且也愿意去学习,但是学校对他们的现状不是很明确,也无法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案。
其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能够独立地实现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但是大多教师不能明确其中的要领,更不要说通过新的教育技术能力构建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全国的众多艺术类高校中,由于生源质量不同,有的院校可以实行精英式教育,而有的院校就更适合实行大众化教育。教师如果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就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技术能力,怎样根据本校的客观条件去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加强重视。
要想提升对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际的培训大多是教给教师一些基本软件的使用和笼统的新型教学技术思想,并且这些培训也不会区分各个高校的现实情况,普遍进行学,但是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条件,这样相对盲目的培训无法找到每个高校的薄弱点,所以对于教师技术能力的本质提高效果不明显。
另外,艺术类的高校教师除了待在学校里从事教学和科研之余,需要实践机会,不断锻炼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将社会中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潮、新技术补充到教学中间去,教学才能做到大胆创新,灵活有效。
三、增强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策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作为教的主体,要积极地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能把教育技术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最后在实践中逐步与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也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运用并且效果不错,就不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明确目标,更好地提高自身技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的发展。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学校艺术学科的重要性,这里是国家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作为其中的重要群体,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要支持他们的工作,认同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于此同时,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开展完善的培训,让教师在职业满足感中主动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并及努力提升自己。此外,可以在各个高校举办类似成果展示的活动,让教师有展示自我,这样一来,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意愿会大大增强。
最后,从学校层面来说,各大学校要努力营造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最好建立学习的团体,以便于教师开展心得交流,共同提升。总之,学校要为提升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提升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经逐渐被教师以及社会各界重视。虽然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教师自身、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会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