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1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在服务中使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主动融入地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是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完善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切实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将学校的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转变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文化发展优势,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才能更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办学优势,赢得地方的尊重和支持,促进与地方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建设高水平大学与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的辩证关系。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过程,既是学校参与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更是高职高专院校争取地方和社会支持的过程。要进一步明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活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抓好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地方有多种层次、多种形式,但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人才支撑主要体现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办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和专业,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办学,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函授班、短期班、远程班、辅导班等,培训党政、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家政等各类人员。技术支撑主要体现为根据社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和进行技术转让,提供技术资料、信息和咨询服务等。文化支撑主要体现为对先进文化的生产、引进、传播、引领作用,即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道德、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在理论创新、文化繁荣、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大胆突破,从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思想支撑主要体现为“思想库”的作用,即努力成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二、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与特色,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党和国家教育科技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产业服务,推动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高校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创新群体倾斜。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求真务实,勇于攀登。围绕重点目标和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优势与特色。
3.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重视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4.坚持科研教学互动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总目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逐步形成教学、科研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5.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开放办学理念,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产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目标
(一)构建科技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服务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建设一批对地方发展具有重大推动和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以应用型学科群和科技成果为依托,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努力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跟踪服务等形式,完善服务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积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按照“学校主动、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共享、全面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对接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宽合作领域,不断完善方式,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智力引进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力求实效,努力推进双方合作持久稳定深入地发展,逐步实现校地、校企的共惠共赢和共同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要根据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紧缺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现有的传统学科与专业,积极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要以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和培养培训,面向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经济、管理、法律、外语、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成人在职教育、脱产教育,开设公务员培训、外语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证书培训等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在职高级人才。做实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做强一批创新服务团队,做大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让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创新发展,使彰显学校学术实力的主要学术指标明显提升。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三个重要突破、四个明显提高”。即:集聚创新人才有重要突破,产出科技成果有重要突破,创新体制机制有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学研结合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明显提高,成果转化和培育创新型产业能力明显提高。
(三)开展地方发展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novation station construction. The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 mode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re discus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江苏创新驿站;区域科技;创新模式
Key words: Jiangsu innovation station;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77-02
0 引言
创新驿站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集成利用科技资源,形成跨区域、网络化的技术转移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组织。创新驿站最早起源于欧盟。它作为一种知识集散中心,创新驿站解决了技术提供方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知识流动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是技术转移的新模式。伴随着江苏科技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探索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的新模式——江苏创新驿站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1 江苏创新驿站的建设背景
江苏科技服务业基于欧盟创新驿站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结合本国创新驿站建设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基本建立起省、市、县逐级分布、种类齐全的科技服务业机构,科技服务网络覆盖全省,服务手段、服务领域、服务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对全省的科技创新、产业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
2 江苏创新驿站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江苏创新驿站建设的优势 ①科技资源丰富。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资源丰富,高等院校100多所,科研机构众多,科研人才数量多、人员素质高。高校、人才、科研实力、经济实力的良好基础为江苏创新驿站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②成功申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重大项目。由省科技厅成果处组织牵头,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江苏矽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申报《江苏创新驿站区域服务体系建设》重大课题已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成功立项。2012年8月,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批准成为中国创新驿站江苏省区域站点,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江苏矽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批准成为基层站点。③完成了三批技术经纪人培训工作。2012年和2013年,江苏创新驿站共举办了三期江苏省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全省地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40多家单位、200余名从业人员参加了本次技术经纪人培训。培训重点围绕解读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总体构架、服务流程及工作体系、技术经纪实务及相关政策法规、国家税收改革新动向、技术合同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2.2 江苏创新驿站建设的劣势 ①起步晚,政策体系不完善;②区域发展不平衡;③对政府的依赖性大,社会化能力较弱。
3 江苏创新驿站的建设思路与创新模式
3.1 江苏创新驿站的建设思路 ①实施“服务业科技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江苏创新驿站以建立和完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重点加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绩效评价,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全省科技服务水平,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②完善技术经纪人队伍培训、管理及签约制度。创新驿站不同于一般的中介行业,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支撑。我们应该借鉴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激励江苏区域创新驿站运作的良好机制,同时协助科技部制定好中国创新驿站签约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建立起江苏创新驿站框架体系下的签约技术经纪人队伍。③建立省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依托江苏省技术市场现有的技术交易平台、技术产权与股权交易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常设机构与多元化的技术产权交易所,鼓励各级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具备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产权交易所或其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各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包括创业投资、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技术产权交易所,巩固和加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3.2 江苏创新驿站建设的创新模式 ①推广“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模式。创业导师是指对有志于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提高创业本领,规避创业风险,增强创业实效。孵化器主要为科技创业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提供行政服务。着眼于全省孵化器内在企业创业成长需求,江苏将启动创业导师行动计划,推动创业导师标准化建设,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强化孵化器驱动资本的能力,推进孵化服务专业化,不断满足孵化企业对产品、技术、人才等需求对接,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的加速成长。②启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模式。孵化器服务于企业的初创阶段、加速器服务于企业的成长阶段、科技产业园服务于企业的成熟阶段,彼此接力,形成梯形结构,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稳步发展。江苏将积极推广“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服务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解决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让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成果能够在这个体系的服务下,得到茁壮成长,带动和辐射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③考虑三级结构的创新驿站网络架构模式。江苏的高新区、科技园区众多,集聚了大量优质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是培育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摇篮、吸引高科技人才创业的首选场所、集聚创新资源的有效载体。为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我们认为江苏创新驿站可以考虑三级结构模式(如表1所示)。
4 对策与建议
4.1 需要政府大力组织协调、财政的大力资助与倾斜
安徽省、上海市、深圳市政府对创新驿站的建设尤为重视,政府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财政也大力支持与倾斜。江苏省也可考虑成立专门区域创新办公室。省财政可设立重大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创新驿站建设,每年另设工作经费用于分批资助服务站点的业务建设,引导服务站点贴近企业、贴近市场,专注专业化服务。
4.2 需要出台相关规范性制度及措施 ①出台相关规范或制度,适实地调研和监督检查各服务机构;②出台签约技术经纪人队伍管理办法;③基层站点工作服务手册;④制定创新服务站点绩效考核与奖励措施,对技术经纪机构促成的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合同交易额予以资助。
4.3 拓展国际化合作的视野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走出去”的战略规划,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
5 结束语
江苏创新驿站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促进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实施区域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效率创新驿站平台体系的建立对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科方,钟书华.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J].情报杂志,2011,4(30):55-59.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3
关键词 科技情报 情报研究 发展战略 KPO
分类号 G351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科技情报服务业一直在探索中寻发展、求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情报工作从科技领域延展到经济主战场,强调面向政府科技经济战略决策服务和面向企业市场的情报支持服务。近年来,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日益强调为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信息服务。无疑,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在为政府决策和产业战略制定等战略情报服务方面作用重大,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企业竞争情报方面也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与企业结合不紧密、需求识别粗泛、服务针对性不强等问题。KPO的兴起与发展反映出企业对信息服务尤其是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需要的知识服务业务激增,而服务外包模式又成为企业全球寻求知识服务资源和服务提供的新方式。这些都对科技情报服务的业务拓展、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提出新要求,给科技情报服务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思考如何发展与创新我国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服务体系的边界日益模糊。传统的边界外的信息服务已经把触角延伸到科技服务领域,夺走科技情报服务的部分市场。科技情报服务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各种社会咨询力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例如,江苏省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专利翻译、本地化、信息检索等知识产权服务;易唯思商务咨询公司提供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知识产权研究和知识技术服务等服务。在此情形下,科技情报服务显得创新不足,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2006年-2009年,全国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连续四届的主题都与“科技情报的创新与发展”相关。尤其在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科技情报工作如何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拓展情报服务领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应对金融危机的情报服务等,都值得业界深思。
1,2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机遇
我国政府、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外包,尤其重视具有知识特性和专家技能特性的、位于服务外包价值链高端的KPO,将之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2009年9月23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数据处理等不涉及秘密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服务外包,尤其是内包的兴起给科技情报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提供新的用户群,由面向政府、行业扩展到面向企业等;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用户对战略研究、环境跟踪与研究以及咨询服务等的需求日益强烈等。具体来讲,科技情报服务在KPO环境下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
・企业对知识服务的渴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是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竞争的激烈,组织不仅仅希望获取信息或知识,更希望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关键知识。由于职业工作的需求、知识积累与更新的需要以及方案的解决往往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大大超越了组织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有专门的机构能够针对其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保障,开拓综合性强、能够满足其多方面、系统化的知识需求的综合化知识服务业务。因此,组织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服务:针对具体问题和个性化需要,将知识融入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更加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其解决问题。
・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追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情报和科技战略方面的高层次研究支持,需要有科技政策和战略研究的独立思想库。科技创新需要对科技方面的战术情报进行监测、跟踪、分析,对战略情报进行搜集、分析、综合,以满足企业对科技情报日益增长和更高标准的需求。
2 科技情报机构开展KPO的可行性分析
科技情报机构可充分利用其优势和积累,积极承接外包领域中的高端业务,开展综合性的信息采集、信息研究等多层次、全方位信息服务,如跟踪世界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动向和高新科技的进展。
2,1 企业KPO业务需求与科技情报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竞争范围从单个企业竞争扩展到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竞争方式也更多地表现为创新竞争和速度竞争。产业链的本质是以价值为纽带能够决定和影响节点产业产品主要价值部分连接所构成的链,其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如供应链、研发连、技术链等。从KPO角度来讲,企业能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整合产业链,提升其价值。如考虑将产业链中的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专业资源和优势来为自己服务,全力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新的产业链。具体来说,在产业链整合中,企业可选择外包出去的知识流程包括:产业价值链研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产品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知识产权服务、数据分析等。而知识产权服务、数据分析、产业市场调研和企业竞争情报正是科技情报机构的重要业务和优势领域。
2,2科技情报机构开展KPO的条件和优势
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经历过翻译报道、学科专业研究、情报综述和评述研究、决策支持研究和参与决策的知识服务研究等阶段。经过多年的工作发展和积累,科技情报机构已拥有强大的资质、较好的口碑和信誉、专业的人才队伍和综合的各领域知识储备等良好条件和优势资源。
・强有力的人才储备。科技情报机构拥有较强的人才储备,拥有一支专门从事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数字化以及情报分析研究等科技情报工作的人才队伍,具有众多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情报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即文献资料的检索查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跟踪比较能力、预测评估能力。
・丰富的知识储备。传统的科技情报机构在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拥有行业、专业和区域互为补充的科技信息资源,收藏有国内外科技期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和技术标准等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总量上构成了一个丰厚和比较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业务工作流程中,产生了大量可见的如各种研究方案、咨询报告等显性知识,同时也有大量隐性知识存储在情报研究人员的头脑中。这些显隐性知识都构成科技情报机构开展
服务外包的知识储备基础,是其他从事战略研究、决策支持服务的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所不具备的。
2,3 面向KPO的科技情报服务业务内容深化
在现有业务内容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开展KP0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科技情报服务需要着重考虑扩大情报研究、信息检索、知识产权服务等业务,如图1所示:
・情报研究。科技情报机构长期跟踪研究国内外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动向和科技进展,并配备有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掌握信息搜集、整合、分析等重要信息技术,承担国家科技部等重大政府课题项目和企业规划咨询研究工作。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可以承接企业情报研究这一业务。企业情报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数据收集、整合及管理,数据分析和挖掘,商业研究/商业智能(市场细分研究、市场规模分析、竞争情报、创新性鉴定等),特定行业/产业的市场调研等,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全套的情报研究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管理内外部数据资源,给企业提供有效的情报方案,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情报机构最终能为企业提供的情报产品形式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专题资料等。
・信息检索。科技情报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日益积累的知识资源、专门的数据库、政府和相关部门统计资料、公开的调查和报告、公开媒体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等;拥有专业的信息检索人员和丰富的信息检索经验、能力。基于此,科技情报机构能为企业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信息检索服务,如法律信息检索、行业信息检索、产业信息检索、投资分析信息检索等。
・知识产权服务。人们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依托专业知识产权数据库,科技情报机构可致力于实施专利调研、专利检索、专利撰写、专利、专利地图研究等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
3 KPO视角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变革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从KPO这一视角对目前的科技情报工作变革进行分析,提出从战略、体制到业务层面,对科技情报工作进行理念转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业务拓展和特色培育的思路,如图2所示:
3,1理念转变
科技情报服务应充分依托行业信息服务的整体优势,加强内外部资源的整合,面向政府、企业等提供公益性、增值性的全方位信息服务。科技情报服务应转变“公益性”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在提供公益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外包业务,提供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有偿”服务。作为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进入服务外包市场时,面对未知的市场开拓和竞争对手等,会产生诸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目标市场的调研、市场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企业迫切需要得到情报服务,以支撑企业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市场经营等活动。从战略层面上来看,科技情报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基础、人才基础以及情报研究的优势,积极介入到这一市场中。
目前,国内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已认识到这一理念转变问题。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提出科技情报行业应发挥支撑科研活动、支撑战略决策和传播知识三大作用,为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朱祥枝认为科技信息机构要明确把“信息的汇聚、梳理、活化、开发、传播和利用”作为服务创新主体的发展理念,满足创新主体对科技情报日益增长和更高标准的需求。部分研究机构也已开展面向企业的竞争情报业务。如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企业认定工作、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将服务领域直接切人到企业;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通过省级中心、产业中心和企业中心三级运作模式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提供全方位的竞争情报服务。
3,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
有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科技情报服务实现创新发展的前提。目前科技情报行业呈现出以公益性为主、中介机构和企业为辅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科技情报机构实现创新发展涉及许多因素。
实践表明,在KPO市场环境中,各科技情报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准确定位,改革现有的体制,构建适应市场变化环境和竞争环境的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双轨制”运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科技信息需要通过有效的机制与政府、产业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密切开展开放式科技情报工作,联合解决技术难题,缩短情报研究时间,服务于自主创新的各种活动。如企业将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前期论证工作、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查新工作等外包给科技情报机构,由其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其中,利用其优势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又如科技情报机构和企业双方的协作,可以考虑采取长期协作模式和项目协作模式。前者属于战略型竞争情报的协作,适用于行业技术进步快、市场需求变化大、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且规模较大的科技型企业;后者属于战术型竞争情报协作范畴,适用于市场需求变化小,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传统产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KPO市场需求的增长,为科技情报服务面向市场提供了机会,也对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3,3业务拓展,特色培育
科技情报服务利用合法手段对公开信息来源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将所得结果提供给特定用户。在KPO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要遵循价值递增规律,通过“数据一信息一情报一决策”等不同层次的转化,为不同主体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和情报服务。
从业务层面上来看,科技情报服务需要拓展现有的业务领域,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培育特色业务,如开展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经营的咨询和情报服务等。具体来说,针对企业和市场的咨询和情报服务主要包括:①竞争情报研究,包括商业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等,如市场动态、竞争对手分析、各种专题研究,让企业实时把握竞争环境的变化,增强核心竞争力;②专利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知识产权分析,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并有效防止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④咨询服务,如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申报培训、项目评估论证、格式审查、编制和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全部标准申报材料的咨询服务;⑤公益情报研究,这是政府提升企业情报力的一个着力点,它以提供理念层、产业面、技术点等共性内容为主,解析产业和行业动向,如产业政策、产业预测、产业动态、行业分析报告等,使企业掌握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新动态。此外,全国很多地市在情报所的基础上组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展企业诊断、解决技术难题、人才培训、成果交流等形式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
4结语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4
关键词:科技社团;公共服务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到来,科技社团的公共服务构成了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基础,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显示了在国际战略中的地位。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服务科技创新业的一种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主要是基于公共科技的基础设施,科技数据和文化资源,自然科技资源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创新环境上进行改善,合理优化创新的科技资源,不断的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成本,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1 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上世纪末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这其中创新体系主要是指创新主体所具有的创造力是在社会联系中发展的一种制度形式上的框架体系,主要涉及到是一个复杂系统,这种创新从科技方面来看主要是针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公共资金的支持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挥。以及高校的科研机构所进行的知识研发和传授,涉及到企业主要是对新技术或者新工艺方面的要求。通过深人研究可以发现,科技社团的创新中缺少一个有效的中间体来进行有针对性衔接,专业性方面的提升。
2 解决办法
基于科技社团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一种创新,对于科技社团中的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政府部门开支,提高科技社团的公共服务效果有着重要意义。这种做法正在探索之中,购买程序、购买内容、定价、资金来源、评估机制等都存在问题,需从两大方面探求解决途径,即政府应加大培养社会组织的力度,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健全制度设计。
(1)科技社团组织的问题
首先,我国科技社团组织的数量目前比较偏少,总体规模上也不够。单从数量的角度上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相提并论,哪怕是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存在差别。其次就是科技社团的组织结构不够健全,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从事专业和专职人员的比重比较少,科技社团的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特别是企业的科技社团中的人员素质的组成,无论是从人员的学历、组织结构、年龄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最后,在科技社团中有一些运作不够规范,有关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提高,出现了一些科技社会社团的公共服务的水平还需要提高,导致缺乏应有的社会公信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2)科技社团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不完善
①改进购买程序:科技社团在进行购买公共服务的时候,是需要通过政府的采购部门来进行采购,选择具有比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的组织来进行公共服务的选择。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购买程序的改进,购买的程序应该向着更加公开、明确的选择标准。但是现在的科技社团购买的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做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购买程序进行改进。
②监督购买内容:在现实中,科技社团的公共服务的标准应该具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明确哪些公共服务可以作为科技社团的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哪些不应该,况且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行为标准,同时在购买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监督程序对过程进行监督,导致了购买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因此在进行购买服务内容上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③缓解定价难题:科技社团的购买服务无法用一个统计的价格来进行定价,但是目前很多的政府采用市场的价格来进行对公共服务来进行定价管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定价的结果往往不合理,由于购买过程中没有监督功能,导致价格问题无法得到监管,从而使得价格存在虚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定价问题应该通过查看往年有关科技社团的购买服务的价格以及当前的服务价格的平均值来进行确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有关定价难的问题。
④重视三方衔接:需要尽可能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在国家、企业、高校之间的科研结构中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社团的创新,由于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基础建设服务,科技社团的转换成果应该是政府安排,科研机构研发,不需要其他中介结构进行介绍,因此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和科技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⑤建立成熟的评估机制:由于涉及到有关购买的程序看,因此当前的评估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不够成熟,因此在人员评估方面主要是政府人员、大学的专家、企业的专家为主,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原本的创新服务得不到有效的评估,无法评价其购买的效果是否适合。因此必须引入有效的承受的评估机制,通过引入盲审等避免评价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人为、随意性大的情况。
3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科技团体在创新时代中的如何能够更好的购买政府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视角入手,观察科技团体的公共服务,政府的运行,深入了解科技团体的内部运作,为我国地区基层乡科技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改善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及其措施,以此通过本研究丰富我国科技团体的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力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祝尔娟.立足自主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促进产业振兴的途径研究[J].天津体改研究,2006(7):37.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5
23号上午,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分别就双创科技信息应用服务项目、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践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企业科协工作开展等情况以及2017年工作计划向与会人员做了介绍。科技信息应用处和创新发展研究处重点介绍了科技信息应用服务、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向。会上,中机国H招标有限公司业务处副总经理张沛还为与会人员作了政府采购服务招标的专题讲座,通过具体实例为与会人员梳理了政府采购的形式、流程,以及投标时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
23号下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以及湖南省科协、上海市科协、盐城市科协、泰安市科协和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等九家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典型发言,交流了经验。大家分别从自身现状出发,介绍了各自科技信息应用和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希望通过与中国科协的进一步合作,借助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和平台优势,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全国双创浪潮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宋军在交流会上指出,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要靠科技创新激发社会新动能,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升。针对科技信息应用服务项目,他强调,科协系统要运用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专利信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要大胆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改革;同时,紧抓科协、学会、企业合作的纽带,通过平台化的运作,引入社会资源,分析企业需求,做到精细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对接服务,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针对一线工程师的培养项目,他强调,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人才以及人才创新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培养科技工作者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科协的组织优势,加强科协、学会、企业三方联动,共同推动8100万科技工作者向大国工匠转变,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郑浩峻在会议总结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总结会的召开,搭建各项目承担单位、各地市兄弟单位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充分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把服务企业工作做好。他提出,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协服务企业的工作要加强改革力度,需要多方联动发展,科协系统要为企业提供科技性、普惠性的产品和服务,学会要深入到企业中去大展身手,企业要主动参与到科协、学会的工作中来,三方形成互通有无的联动式、纽带式的紧密联系,企业的创新发展才能基础坚实,抢占双创新高点,打造双创新品牌。
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创新绩效;感知利益;感知风险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9001407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已进入服务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以金融业、网络购物、航空运输和法律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需要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才能提供更加符合顾客需求的新服务。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一般服务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更高的创新。因而,顾客在感知到更高利益水平的同时,还会感知到更高水平的风险。因此,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顾客会与企业进行积极地互动,主动参与到服务创新之中[1]。顾客是服务创新的重要来源,但以往的顾客参与理论只关注于服务的生产与传递过程,却忽视了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过程,未能回答“顾客参与服务创新,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问题。因而,本文关注于服务创新中的顾客参与,并结合现代服务业顾客的不同类型分别探讨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机制。这是因为顾客参与在提升创新互动性的同时,也让创新变得更加复杂,这无疑增加了服务创新管理的难度与风险。以顾客的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为依据,对参与服务创新的顾客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大提升服务创新的绩效,为服务创新中的顾客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借鉴依据。
一、文献回顾
1.感知价值权衡理论
感知价值的核心是顾客所获利益与付出代价的权衡,是顾客对可能产生效用的总体认知。顾客根据感知利益大小和感知风险水平的高低,得出综合价值评价。因而,感知价值权衡理论证实顾客的决策过程是“利益”与“风险”双向权衡的结果。
2.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理论
(1)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概念
“顾客参与”是在服务生产与传递的过程中,顾客所提供的资源及实施的行动。而“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为服务创新过程中服务企业与顾客间的合作,通过开发新颖的服务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2]。carbonell等[3]将“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界定为新服务开发过程中服务提供者与顾客进行的互动。卢俊义和王永贵[4]将“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定义为在服务开发的各个阶段,服务企业与顾客以成功开发新服务为目的的互动。根据以往文献,本文将“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定义为:企业在新服务开发过程中为满足顾客需求,以顾客提供资源及采取行动为基础的互动。
(2)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维度构成
lengnick-hall[5]认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包括资源提供、共同生产、购买及使用3个维度。bettencourt[6]认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包括信息分享、合作开发及产品推广3个维度。nambisan[7]提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包括资源投入、价值创造和产品使用3个维度。bendapudi和leone [8]提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包括用户与系统开发的关系、沟通、亲自动手、责任4个维度。fang[9]提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包括信息分享、共同开发2个维度。本文整合以上学者观点,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独有特征,将“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划分为信息分享、合作开发、使用与推广3个维度。
3.创新绩效理论
创新绩效包括创新速度和创新程度两个方面,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之间存在一个权衡机制[9]。carbonell等[3]认为创新绩效的操作性维度包括技术质量和创新速度两个方面。此外,gallan等[10]提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会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顾客参与能帮助产品新颖度的提升,顾客参与和创新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顾客参与会影响产品创新的及时性,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
期。本文将创新绩效分为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两个维度,创新程度为创新服务的新颖程度;创新速度为创新服务研发和推广的时间长短。
二、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机制模型
1.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感知利益对于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顾客在选择服务时,会同时考虑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社会利益、技术知识和财务回报等都是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活动中可能感知到的利益。感知利益会对感知价值产生积极影响。感知利益水平越高,感知价值水平就越高。据此提出:
假设1: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利益(pb)对感知价值(cpv)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2.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与一般服务业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往往要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特征更为突出。因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结果具备了更多不确定性,加剧了顾客的感知风险。顾客在接受服务时,可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感知风险。作为顾客感知价值的权衡因素之一,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故此提出:
假设2: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风险(pr)对感知价值(cpv)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3.感知价值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影响作用
顾客参与受到内在与外在动机的双重影响。其中,内在动机是顾客参与创新活动的主导因素。顾客会主动参与到其认为有价值的服务创新活动之中,不会为了没有价值的服务创新活动而投入资源和精力。因而,感知价值是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感知价值水平的提高,顾客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服务创新之中。从而期望通过服务创新为其带来更多价值,如更多的服务选择、更高水平的产品判断力及更低的价格等。只有顾客感知到较高的价值水平时,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创新活动之中。因此提出: 假设3: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价值(cpv)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4.感知利益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影响作用
服务的核心利益是顾客进行行为决策时的关键考虑因素。感知利益会诱发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行为。服务对于顾客越重要,参与行为就越显著。顾客不会为了其认为毫无利益的服务而提供服务创新所需资料并采取相关行动。同时,享受合作生产的过程,也是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重要原因。某些顾客甚至会不惜牺牲某种便利性,也宁愿参与到服务创新中来。因此提出:
假设4: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利益(pb)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5.感知风险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影响作用
因创新性而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当顾客产生感知风险时,会通过寻求降低风险的方法以减少服务结果的不确定性。顾客会通过参与服务创新以降低创新可能产生的不利结果,并提升可能产生有利结果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是一种降低感知风险的行为,能帮助顾客对创新的过程与结果产生更为现实的期望。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越大,顾客的关注度就越高,相应参与程度也越高。通过与服务提供者合作创新,顾客会感觉自己对服务结果具备了一定掌控力,对于服务的创新过程及结果也会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据此提出:
假设5: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风险(pr)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6.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顾客知识是服务企业外部知识的关键来源,也是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主要依据。chan等[11]顾客参与是决定服务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卢俊义和王永贵[4]提出顾客参与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改进。hoyer等[12]提出顾客与企业合作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顾客参与能够实现顾客与企业在服务创新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最大限度消除顾客需求信息传递的障碍,将顾客的真实需求最直接地反馈给服务企业。充分的信息交流使创新结果更接近于顾客的创新期望,从而提升服务的创新程度及创新速度。据此提出:
假设6: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绩效(i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6a: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程度(id)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6b: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速度(is)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7.感知关系质
量的调节作用
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过程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共同的联结。通过服务创新提升创新绩效,是以关系维系为基础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能产生双赢的结果,通过此过程能共同创造价值。企业通过与顾客共同分享创新经历,与顾客达成对于创新目标的统一认识。维系良好的关系在创新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顾客对于企业的信任是影响顾客参与创新的重要因素。dabholkar和sheng[13]提出关系的建立能影响顾客的意识状态及行为,对于顾客目标的达成有重要影响。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企业与顾客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行使控制权,因此要求双方进行及时反馈与回应。据此提出:
假设7: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关系质量(prq)正向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绩效(ip)的影响作用。
假设7a: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关系质量(prq)正向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程度(id)的影响作用。
假设7b: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关系质量(prq)正向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cp)对创新速度(is)的影响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假设,构建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机制模型
三、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权衡的顾客识别模型
服务创新需要顾客参与,但不一定所有顾客都要参与。因而,收集参与服务创新顾客的相关资料,以识别顾客类型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感知价值权衡理论,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作为横纵坐标,进行顾客识别模型构建,如图2所示。并根据此两个维度上赋值的高低对现代服务业顾客进行识别,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8: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为依据,可
将现代服务业顾客划分为感知高利益—高风险、感知低利益—高风险、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和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四类顾客。
图2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权衡的顾客识别模型
四、样本调研及数据检验
1.样本调研
本文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服务行业进行调研,包括金融、快餐、航空、网络购物、会计、旅游、快递、电信、法律服务、医疗、电力、教育、酒店、广告设计和管理咨询15个行业。并将调研对象界定为曾参与过这些现代服务业服务创新的顾客。调研区域设定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城市。
同时,为探讨现代服务业顾客的类型分布,本文进行了大规模调研,调研共发放1 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12份。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各发放问卷750份。其中,实地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58份,网络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54份,回收结果较为理想。
2.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创新绩效和感知关系质量的测量量表进行的信度检验,各变量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4、0.75、0.82、0.84、0.89和0.83。可见,各系数皆超过0.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
然后,针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变量和创新绩效变量分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两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74和0.75,且bartlett检验结果皆显著,表明测量量表适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efa最终萃取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变量的3个因子,与概念模型中界定的3个次级维度吻合。且萃取出的3个因子能解释变量总方差的75.17%,因子分析结果理想。通过efa最终萃取出创新绩效变量的两个因子,与概念模型中界定的两个次级维度吻合。且萃取出的两个因子能解释变量总方差的80.23%,因子分析结果理想。 3.结构模型的整体性检验与分析
针对模型中的研究假设,进行结构模型的整体性检验与分析,包括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检验和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机制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指标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指标皆符合评判标准,模型与样本数据拟合良好。
进行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检验之后,对路径关系假设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除假设6b不成立之外,其余假设皆成立。这表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创新速度没有影响作用。
4.感知关系质量的调节效应检验
将感知关系质量引入模型,分别讨论感知关系质量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和创新程度与创新速度的调节效应,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感知关系质量皆能正面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的影响作用,假设7a和7b皆成立。
五、基
顾客类型的模型检验
1.顾客识别矩阵分布
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为依据进行顾客类型识别。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皆由5个问项构成,且问卷采用7分量表。两个变量的取值皆在5分—35分之间,中位数为18。因而,皆以18为分界,对现代服务业顾客进行识别。最终,第一象限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顾客为527人,第二象限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为274人,第三象限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型顾客为98人,第四象限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为213人。可见,第三象限分布的样本数量非常少,这主要是由现代服务业的高利益与高风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本文仅就其他3个象限的顾客样本分别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2.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
对各类型顾客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平均值及水平进行分析,总体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包括3个问项,因而得分为3—27之间,如表4所示。
4.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综合影响作用
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综合影响作用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综合影响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仅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的感知风险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综合影响作用大于感知利益。
5.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分别探讨各类型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的影响作用,如表7所示。结果表明,对于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皆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于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仅对于创新程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于创新速度没有影响。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仅对于创新速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于创新程度没有影响。
6.感知关系质量调节作用
将感知关系质量引入模型,分别探讨各类型顾客感知关系质量的调节效应,如表8所示。结果表明,对于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和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感知关系质量皆能正面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的影响。而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来说,感知关系质量仅能正面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的影响,而不能调节对于创新速度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及启示
1.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是影响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
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是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感知利益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并发挥了比感知风险更为显著的作用。尤其对于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和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感知利益在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综合影响作用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提升现代服务业顾客的感知利益水平既可以直接提升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也可间接通过感知价值提升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感知风险不仅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而且会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感知风险对于感知价值具有负向的影响作用,而感知价值又会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感知价值在感知风险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之间承担了中介作用。虽然,感知风险是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关键动因。但服务企业仍需将感知风险保持在顾客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感知风险水平过高的话,其仍会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到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从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综合影响来看,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来说控制感知风险水平更为关键。
2.应特别关注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高的顾客类型
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作为依据,可识别出现代服务业顾客的四种类型。且四种类型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顾客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处于较高水平;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和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处于中等水平;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型顾客的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处于较低水平。现代服务企业应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水平高的顾客类型给予特别关注。
3.区分各类型顾客在服务创新中所发挥功能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构成维度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各构成维度的重要程度体现了此类顾客在服务创新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与功能。对于感知
高利益—高风险型顾客而言,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构成维度的重要程度由强自弱依次为合作开发、信息分享、使用与推广,此类顾客更多地承担了合作开发的功能。对于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而言,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构成维度的重要程度由强自弱依次为信息分享、使用与推广、合作开发,此类顾客更多地承担了信息分享的功能。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而言,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构成维度的重要程度由强自弱依次为使用与推广、合作开发、信息分享,此类顾客更多地承担了使用与推广的功能。
4.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不一定能提升创新绩效
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来看。对于整体样本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创新速度没有影响。针对各类型顾客的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皆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于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仅对于创新程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于创新速度却没有影响。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来说,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仅对于创新速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于创新程度却没有影响。
5.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以发挥感知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
将感知关系质量引入模型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体样本来说,感知关系质量能正向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的影响作用。而对于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和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顾客来说,感知关系质量皆能正面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的影响。对于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顾客来说,感知关系质量仅能正面调节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创新程度的影响,而不能调节其对于创新速度的影响。这表明顾客的感知关系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发挥了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现代服务企业应通过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使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成为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olsen,s. o.,mai ,h.t.x. consumer participation: the case of home meal preparation[j].psychology & marketing,2013,30(1):1-11.
[2]magnusson,p.r.,matthing,j.,kristensson,p. managing user involvement in service innovation[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3,(6):111-124 .
[3]carbonell,p.,rodriguez-escudero,a.i.,pujari,d. customer involvement in new service development:an examination of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26(5):536-550.
[4]卢俊义,王永贵.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1,8(10):1566-1574.
[5]lengnick-hall,c.a. customer contribution to quality: a different view of the customer-oriented fir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3):791-824.
[6]bettencourt,l.a. customer voluntary performance: customer as partners in service delivery[j]. journal of retailing,1997,73(3): 383-406.
[7]nambisan,s. designing virtual customer environment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ward a the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3):392-413.
[8]bendapudi,n.,leone,r.p.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co-production [j].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 (1):14-28.
[9]fang,e. custom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new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speed to market[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8,72(4): 90-104.
[10]gallan,a.s.,jarvis,c.b.,brown,s.w.,bitner,m.j. customer posi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s: an empirical test in a health care context[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3,41(3):338-356.
[11]chan,k.w.,yim,c.k.,lam,s.s.k. is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value creation a double-edged sword? evidence from profess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cultur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0,74(3):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