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呼吸专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52-0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培训从两方面进行考核。①对师资力量的考核:带教前进行培训,掌握培训重点内容,带教老师为每个学员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培训计划,科室质控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员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体制;②对学员的考核:按照制订的培训标准对学员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学员对呼吸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总的来说,2年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看到了不足,还有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比较粗糙;学员实践机会较少等。全科医生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医疗改革的成败,新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路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一定会建立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野,张东华,薄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98-301.

[2] 彭晓琼,刘丽萍.浅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75-3176.

[3] 刘海波.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1-2.

[4] 王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规范化培养-呼吸内科培养要求(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7):25-27.

[5] 吴涛,黄亚芳,陈锐,等.北京市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46-251.

[6] 赵光斌,林敏,朱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实践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5):803-8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

[8]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9] 张长春,宋涌.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其实施中相关问题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19-821.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1-0109-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17041 cas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disease spectrum

LIU Wanp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J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 Jianyang 64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first aid system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disease spectrum in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041 patients with first ai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enroll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 0.69 in the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the highest among 15-59 years old. The top five diseases were car accident,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respiratory diseas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e car accident mostly occurred among 15-59 years old,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diseases kinds of patients in ages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30.00, P=0.000). Car accident injury occurred year by year with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remaining four types of diseases. Conclusion J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health aware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sh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or eve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business training of practition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our hospit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level.

[Key words] 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急救网络的不断扩大,医院对急诊急救越来越重视,院前急救作为其重要环节之一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我们应该知晓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相关因素的应对措施[1-2]。所以,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2年~2014年17041例“120”出诊病例进行分类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简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20”出诊的院前急救患者共17041例。

1.2 方法

以每位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急诊诊断为调查指标,数据以Excel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年龄、性别、不同病种病患数量、病例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不同病种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120出诊共救治17041例患者,其中15~59岁患者例数最多,为8991例,占数的52.76%,性别分布结果示男10088例,占59.20%,女6953例,占40.80%,男女之比为1∶0.69。

2.2 院前急救患者病种分布

常见的前5位病种分别为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见表2。

2.3 院前急救患者常见病种与年龄分布情况

不同病种的患者在各年龄段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0,P=0.000)。车祸伤多发生在15~59岁之间,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多发病在60岁以上,见表3。

2.4 院前急救救治总量变化情况

我院2012~2014年院前急救病患中,车祸伤院前救治总量呈现逐年递减的情况,且发生率明显降低,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救治总量存在下降趋势。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资料结果表明,简阳市院前急救疾病谱有自身的特征[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要重视男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修养的塑造,全民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适当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从思想上、行动上均应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戒烟戒酒,控制好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注意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秋冬季节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4-5]。

我院院前急救常见病种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常见的前5位病种分别为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其排名具有以下重要实际意义:①车祸伤已成为简阳地区院前急救的首要急救病种,加强简阳地区交通管制,提高简阳市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全民的急救、自救常识及必要的培训,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加强急诊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我院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在疾病谱中名列前茅,需加强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肺脑复苏的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急诊急救质量控制,普及全民的急救常识,预防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7-8]。③我院各病种院前急救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尤其车祸伤,可能原因是简阳人民健康意识在提高,行动在约束,各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培训、整改和管理,但希望在此基A上,继续普及老年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在突发疾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意识,全民再接再厉,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依从性,减少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病率及远期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亦深化了我们对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深刻认识,为积极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9-11],要加强院前与院内的无缝隙衔接,加强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的管理工作,使救治更及时化、更系统化、更规范化,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疾病的急救培训[12-13],拟定培训计划,及时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本疾病谱还可以看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外科常见疾病,还要掌握内科多发疾病的救治和护理,120医生应该是全科医生,根据疾病谱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和危重症的抢救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根据简阳地区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全面提高我院院前急救水平[14-16]。

[参考文献]

[1] 徐辉,涂小平. 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的分析与对策[J]. 四川医学,2011,32(4):487-488.

[2] Liu YL,Jiang Y,Tang SL,et al. Analysis of the equity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Chongqing city[J]. Int J Equity Health,2015,14:1-8.

[3] 陈唯,梁永晴,曹彦,等. 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12):938-941.

[4]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若干思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253-255.

[5] 胡春松,Jun-Yan Hong,胡大一. 早预防是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治疗[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6):501

[6] 傅宏宾,严豪威,刘淑亮. 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疾病谱特点调查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53-156.

[7] 钱桂生.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3):177-179.

[8] 盛宇文,张一英. 上海市嘉定区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2):663-664, 680.

[9] 刘立军,丁桂华,王凤娟.院前急救县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30-231.

[10] 张在其,陈文标.广州市97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99-103.

[11] Chan Hung KK,Yue C.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1979-2005[J]. Eur J Emerg Med,2011,18(4):234-237.

[12] 岳俊伟,张弹,穆强,等. 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10):545-547.

[13] Langhelle A,Notan I,Herlitz I,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reviewing,reporting,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post-resuscitationg care:The Utste in style[J]. Resuscitation,2005,66:271-283.

[14] 向英,陆洲,鲍向红,等.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15] 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73-2374.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慢性病防控;现状调查;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全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统称[1]。慢性病是社会流行病,高血压发病率约18.9%、糖尿病发病率约11.6%、血脂异常发病率约为18%,患者人口基数大、分布广,且呈年轻化趋势[2]。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区域内基层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城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报告为资料主要来源,进行访谈,定性研究。

1.2方法 对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2名接受培训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础配置、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活动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区域内慢性病患者管理情况、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与治疗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问询辖区内400名老年人,评价其公共卫生服务接受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2013处理,以SPSS18.0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23所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覆盖数十条街道、小区,辖区内常住人口3.89万人,其中老年人7513人。10年以后,新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实行一体化管理服务站12个。

2.2资源配置情况 在岗技术人员75人,其中公共卫生服务人员68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预算104万元,占总体预算12.0%。血压计、身高仪等简单设备配置率100%,血糖仪、心电仪配置率92.4%,B超配置17%、X线机配置率4%。

2.3自身技能培训 所有站点均进行过慢性病相关技术培训,2010年至今,平均每个站点举办培训4.5次,接受培训842人次,覆盖率82.5%。2010年至今,服务中心对服务站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84次,平均每个6个月每站点1次。

2.4活动开展情况 所有站点均开展过关于慢性病宣传活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印刷发放传单制品,在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日,进行相关社区宣传活动,其中世界心脏病日、世界脑卒中日宣传率约为43.2%、72.8%,其余纪念日均为100%,讲座举办率为62.0%,每次当场居民约为10~300人,平均80人。

2.5患者管理 站点均开展过35岁以上人群,血压测量服务,33.3%中心开展过血糖策略服务。76.67%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平均每个站点340.8人次接受免费体检。站点均建设有高血压管理小组,20.8%站点建设有糖尿病管理小组。站点均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过康复服务。

2.6老年人调查 400例被调查者,其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71.3%、脑血管疾病23.8%、代谢性疾病26.0%、呼吸系统疾病46.0%,发生心血管疾病者接受参加过纪念日宣传、接受过疾病管理、低盐饮食、运动康复、规范用药率在29.5%~68.1%,脑血管疾病者在29.5%~89.5%之间,代谢性疾病者在32.7%~82.7%,呼吸系统疾病在21.7%~58.7%(见表1)。

3讨论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尚不健全,在人口、卫生服务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条件较好[3]。研究共调查23所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覆盖了数万人口、数千老年人,服务站点数量在不断增多,几乎所有的站点均有专门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设备、资金,但投入比重相对较低,可能与资金预算不足、被动接待患者耗费资源较多有关。调查中,几乎所有的站点均进行过专业技能培训、现场指导,举办过疾病卫生日宣传活动,其中世界心脏病日、世界脑卒中日开展宣传率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站点均开展过过血压、血糖检测与体检活动,但糖尿病小组建设率相对较低。

老年人问卷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与站点调查相比较,显示站点公告卫生服务覆盖面仍较低,许多活动缺乏主动性,可能与宣传渠道狭窄、投入不足有关。需注意的是,不同疾病患者接受参加过纪念日宣传、接受过疾病管理、低盐饮食、运动康复、规范用药率存在一定差异,反映出患者对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差异,许多患者认为低盐饮食与呼吸系统疾病并无必要联系,低盐饮食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管理策略,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许多患者害怕疾病发作,限制外出,认为运动可能诱发脑血管病,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合理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少运动不利于脂蛋白吸收、消耗,易致肥胖、高脂血症,后两者危害不可小觑。当发病后便接受相应的疾病管理,未认识到各类疾病之间的共性因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①加大投入,增加人员、设备、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②转变宣传模式,提高相关活动周知率、覆盖面,提高宣传效率;③转变服务模式,将原有的被动服务,转为积极主动服务,通过社区档案,建立更科学系统的管理办法,关注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1]张传政,赵列宾,仇晓春,等.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9):1292-1295.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4

一、疫情精细化管理

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健全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提高了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每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动态监控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对辖区传染病报告情况、报告卡填写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等进行浏览审核,及时对网络报告单位上报的传染病进行核实、订正、审核,查找可能出现的暴发流行苗头,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定期对医疗机构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领导组织建立、措施制订及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4小时畅通,疫情报告准确、及时;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医疗机构对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开展主动检索,杜绝疫情迟报、漏报、谎报现象发生。加强疫情预警系统管理,坚持每天查看疫情预警,发现疫情预警,及时向有关科室汇报,搜集聚集性病例,排除疑似事件,及时填报异常信息卡。每天进行查重,及时删除重卡,全年无重卡。制定下发《2015年嘉祥县部分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意见》、《2015年嘉祥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及时浏览、分析全县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随时做好流调及上报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周分析,每月5日前进行一次月分析,积极开展布病、出血热、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按时完成周、月、季、年分析,对流行季节重点传染病进行预测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11月份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及编码维护工作并将数据上传到市疾控中心。

二、重点传染病规范处置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根据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形势,启动并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召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了我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提出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患者进行流调、跟踪随访、医学观察和疫点处理。全面调查聚集性疫情,完成每月5份普通手足口标本采集和每年5份双份血清采集任务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上报。同时加大手足口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知晓率。

2、流感/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

 为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科学、规范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嘉祥县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嘉祥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队积极应对流感/人禽流感疫情。主动完成1月—12月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为提高中心业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制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适时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会议。提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水平,更加规范科学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疾控系统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做好老年人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召开全县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培训暨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启动会议。炎球菌性疾病防控项目的启动为维护全县老年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3、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

认真贯彻落实《霍乱防治方案》和腹泻病的各项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疫情。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霍乱防治机动队,做到了“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落实,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理、早控制”的原则开展科学防控,科学预测全县疫情动态。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师资培训,积极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抓好了腹泻病门诊的建设,全县腹泻病门诊均于5月1日按时开诊,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均配备霍乱检测试剂,并开展了对可疑病例的快速诊断,做到了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

严格执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实行霍乱疫情每周零报告制度和霍乱疫源检索每月上报制度。

4、出血热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召开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县疾控中心积极与县政府、卫生局和爱卫会汇报和沟通,印发出血热疫情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血清采集送检工作,并将个案调查及时进行了数据库录入,对所采标本已全部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于春秋两季开展国家级监测点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检测结果将科学指导我县出血热防控工作。积极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部分接种信息录入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黑线姬鼠标本采集项目。编排制作出血热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5、狂犬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强化犬咬伤门诊建设,加强知识培训,深入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积极合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9月28日完成“狂犬病日”宣传工作。

6、布病防控工作

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建立健全布病病人信息登记和管理制度。认真开展羊、牛职业暴露人员血清学监测工作。为了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精心编排、印制布病防制知识宣传画、宣传单,以乡镇为单位在大型的牛、羊养殖、交易基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对个别大型养殖场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为提高全县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组织召开全县布病防控工作会议。编排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留学生;临床教学;呼吸内科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21-02

随着国际间医学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来华医学类留学生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国内各高校共招收约4万名医学专业留学生。苏州大学于2005年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学制包括5年制(本科)及8年制(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南亚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由外国语学院对各附属医院的相关授课及带教教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及指导,并分批次将骨干教师送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行语言及职业相关培训,为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沟通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呼吸科为内科中的主要科室,呼吸系统疾病为内科学的重要章节,涉及的症状学多种多样,胸部体格检查历来为临床实践与考核的热点。我们在早期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在理论课的课堂表现、成绩测试中,留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但其中亦不乏有勤勉优秀之士。留学生在技能培训及考核中整体情况却差强人意,远低于理论课水平。究其原因,除去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的因素外,可能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语言障碍,由于留学生群体多未经过正规的汉语培训,在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方面存在语言障碍在所难免,常需要带教教师充当“临时翻译”,这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情绪;②患者不配合,在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询问患者的隐私、接触患者身体等,患者有权利拒绝非执业医师的临床诊治,考虑到当下的医疗状况,要让医学生尤其是海外留学生的所有临床学习都能得到患者的配合并不现实;③考核标准不统一,为避免反复同一病例实践引起的医患矛盾,留学生常被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及培训,缺乏统一的衡量评估标准。临床实践阶段包括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是搭建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执业的桥梁,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环节。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工作以改善呼吸内科海外留学生临床实践效果:①运用心肺听诊、触诊、电脑模拟人、橡胶人胸穿模型辅助教学;②加强医患沟通,尽量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③我科自2010年开始,成功招募并培训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在辅助留学生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谈谈运用SP的一些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SP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s),最早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提出,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模拟教学法通行于欧美各国,目前,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医学院校已将SP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课程评估和(或)技能认证中。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第二阶段考试便是围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讨论与分析等内容进行,其中SP已成为考核的重要手段[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如协和医院、华西原医科大学等开始试点,进行SP医学教育改革模式的探索,至今已逾20年。但由于院校教研水平差异、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限制,SP模式缺乏广泛的应用及深入的研究[2]。

二、SP的培训与招募

招募专业的SP需要进行医学相关知识培训,针对海外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现状,在我校开设留学生汉语强化课程的基础上,我科指定2名医师对SP进行医学英语的普及教育工作,并参考剑桥大学主编的《English in Medicine》(第三版),由本专业临床医生编写情境剧本,模拟临床病例表现,指导SP创造情境式的临床教学环境。鉴于SP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SP筛选工作在医院护工、留学生群体、我国实习生及我科青年医生中进行。我们观察发现,护工及实习生群体参与热情较高,但流动性强,限制了其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留学生志愿者作为SP时,培训及演练时间成本较高,且实践过程悬疑性减弱,留学生反应平淡。目前,我科重点培养青年医师作为双语SP,既保证了SP具备各项基础素质,满足留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又锻炼了青年医师的外语水平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SP辅助呼吸内科实践

呼吸内科诊断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症状学、肺及胸膜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SP能模拟常见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辅助留学生进行诱因、主要症状、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等病史采集,并提供病历书写所需的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的内容。由SP提供临床常见症状或典型疾病的病史,经问诊后,SP将学生问诊内容与精心设计好的评分表上应取得的资料进行比较。此法可全面考察留学生采集病史的完整性、条理性,并初步实践留学生医患沟通的技巧。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极大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然而,体格检查仍是呼吸内科医生需掌握的基本功,部分疾病如哮喘等仅需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即可诊断,而辅助检查常为阴性结果。因此,肺及胸膜体格检查是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的重点。由于我科收住的患者以慢性病老年患者为主,不少患者有多发的夹杂症及并发症,患者不宜长时间暴露体检范围、反复变动、重复接受系统的体检(视、触、叩、听)。受制于上述因素,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通常是由留学生进行重点阳性直接检查,而忽视检查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由于病人病种之间存在较多个体差异,留学生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常出现手法不规范、检查次序颠三倒四,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整体观念,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SP体检可重复性高,教学依从性好,可反复接受留学生全面而有序的体格检查,可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打下的坚实的基本功。

此外,我们尝试采用SP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进行典型病例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而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所强调的是“情境”、“会话”、“协作”、“意义构建”四大重要元素[3]。PBL是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训练其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4]。教师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方式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采用SP结合PBL教学法进行典型病例教学,现场模拟门诊及住院患者就医的流程。SP生动、准确、真实地再现病人实际罹患疾病的真实场景,留学生对典型患者进行重点问诊和查体,模拟典型病例分析,并引入SP参与临床诊治的各个环节。引导留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情境感非常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以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以及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的技能培训过程中,留学生面对的是抽象的文字解说和冷冰冰的人体模型,无法感知病人对疾病的情感反应。对SP的模拟诊治,有助于留学生在医疗实践中逐步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崇高理念,使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整体,学会换位思考,鼓励医学生从感性角度去理解“医者仁心”的医德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5]。

综上所述,SP辅助留学生呼吸内科实践教学的具有一定的优势:①能模拟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供部分临床体征,提高留学生呼吸内科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医学理论的理解;②可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不仅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病人健康和医学科学发展;③利用SP设置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能提高留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思辨能力,促使学生更快适应医生角色;④有助于形成客观统一的考评机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统一病例和标准化评分,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SP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无法提供一些特征性病例及异常体征,如气胸、干湿性啰音等;②国内缺乏针对留学生医学教育的统一SP培训规范,SP培训周期长,成本高,培训的病种也有限,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等。总之,SP本身并不能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见习实习、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是当代医学模式和医疗环境下科学、有效地开展留学生临床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Barzansky B,Etzel S I.Educational programs in US medical schools,2004-2005[J].JAMA,2005,294(9):1068-1074.

[2]倪彬,王长青.临床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的困境及对策——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2,33(2):64-66.

[3]李燕虹,苏喆,马华梅,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139-140.

[4]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76-878.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6

由于现今环境污染问题和空气质量的下降,致使呼吸系统疾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统计学报告称在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占前十位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很大比重。如今,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日渐增多,医院不仅在尝试各种对病人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同时也在探究如何避免护理中会遇到的风险,本文就此总结呼吸内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对策。

1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1.1护理人员的自身原因

1.1.1护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①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不完整。有时候护士会因为太忙而忽略对非危重病人进行护理记录,因为患者病情一时平稳,就放松警惕,导致患者出现转危情况时缺少记录病情变化的资料。另外,有些护士会在工作空闲再补写护理记录,这样单靠记忆也会遗漏很多关键。②忽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在护理中,护士有时候单纯注意患者的疾病,而可能无意间将患者病情透漏给别人,这样做就使患者的隐私受到了损害。③护理记录不够专业。有些护士在交接班时,没有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一些观察项目记录下来。

1.1.2缺少专业的护理知识①对病情特殊的病人缺少专业护理知识。例如,护理肺性脑病患者用药时要注意防止病人因为药物导致的躁动而使药液漏出,一旦发生要进行及时专业的处理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②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太淡薄。例如为患者吸痰,护士戴无菌手套对吸痰器进行操作,会造成细菌进入人体,有时候会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③操作不熟练、规范。例如,有时进行单次吸痰时间太长或者是两次抽吸的间隔太短,这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④工作流程不完善。护理人员工作中一般讲究“三查八对”,即备药前、中、后都要查,包括姓名、床号、用法、时间、药名、浓度、剂量、医嘱等等。而有些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会将一些项目漏掉,特别是两个护士交接班时一般只是以口头交待的方式进行交接,不经核对而出现误差的情况也是会发生的。

1.1.3缺少人文关怀①对于按呼叫器的患者不能马上予以查看,护理工作做的不够。②有时,只以口头方式传达本应做示范的动作,不给予实际示范操作,示范工作不到位。

1.2医院整体制度问题

1.2.1护理管理制度问题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没能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

1.2.2护理教育环节问题有些刚刚参与工作的护理人员缺少实践经验,技术能力有待提升,但是医院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2.3病房护理制度的问题例如很多细节工作虽然很重要,但却没有明确划分界限,致使无人去做,例如呼吸内科患者,需要常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但因为医院没有规定谁来负责此工作而无人负责。

1.2.4药品管理的问题忽略安全用药的一些细节。

2针对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2.1增加护理人员关于护理风险和技术的培训①首先要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风险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使护理人员增强自身保护意识。②加强护士在特殊操作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③在日常的呼吸内科护理中,以一对一带教形式来培养新护士,进而提升护理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④制定相关考核制度,进而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尽快提升职业素质。

2.2定期进行护理交流除每天早会总结前一日护理中遇到的问题之外,还要在每周固定一天进行一次工作总结,采取批评与总结的方法,找出一周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进行经验总结。

2.3提升病区的环境卫生对于开门窗和处理室内垃圾等细节问题,应该作为值日内容编好负责人员进行处理,还要每周定期清洗被单、床单,控制感染的发生。

3讨论

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合理的内科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但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造成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原因,也有医院管理制度的原因。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做到这样,就要求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既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还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做好病情记录、与患者沟通、无菌操作以及核对工作之外,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