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3-2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教学应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在践行新课标理念,也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立足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提升综合能力。笔者结果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强、有竞争力、独具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立足学生实际。教育培养人才,服务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初中教学担负着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认为,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任务,以便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这又决定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要靠教材,现实的中学教材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关联性、整体性等;另一方面集合全国一流教育专家编写的优秀教材,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其中把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就融合在各学科的教材之中。二要靠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和学生特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逻辑能力的培养,从知识的学习中锻炼学生思维,提高能力。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的指引和疏导,教师教学中既要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方法和方式的选择,自己掌握教会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也教给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有效的学会逻辑思维并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教师教师讲解教材要合乎逻辑,力求做好逻辑思维的示范,训练学生学会解题方法,掌握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理解概念和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观察和比较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为基础的能力,是人们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最为基础的依据,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搜集材料,捕捉现象,才能为后续思维提供充实可靠的一手材料,离开观察,其他一切思维活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较能力也是最为基本的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已有信息进行初步处理,比较筛选,选择有用信息,对比出事物或现象的基本特征。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首先教给学生最为基本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角度、方法和层次,从而更好地搜集筛选信息。
例如,学习苏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时,本单元主要是教会学生心中有杆秤,面对诱惑,学会拒绝,培养学生高雅的思想情趣。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有关的知识理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鉴别能力,从现实生活中以及网络上选取一系列社会现象,有的是学生身边的,有的是直接截取的网络视频,让性质相反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反思为什么这样判断?是与非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从而让学生发现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会观察现象,比较区别,最后发现其不同本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所谓分析就是整体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以此分出层次,理出条理,把握内部关系。所谓综合则是依据内容的层次关系,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分析综合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为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之一,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每项内容都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的相互联系,只有学会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问题之间的层次,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多方因素,力争看问题既全面又有条理。
为此,我在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分别有哪些,然后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说说法律和道德各自的优势。通过辩论,使学生深刻体会两者各有优势,缺一不可,从而得出结论: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从表象的比较到本质的区别,最后给行为以指导,充分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培养了优秀品格,又锻炼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区分出事物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并分析本质的特性而舍弃非本质特性的过程,在逻辑上称之为抽象。而概括则是依据分析综合,把相同事物的相关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思想品德中诸如知人、论事、明理、做人等准则和概念都是抽象的结果。教学中应注重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教会学生透过事物表层,深入现象内部,把握本质,看问题深刻不肤浅,以便更好地做人做事。
例如,学习八年级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格”是,我先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现象,请学生根据现象中人的行为和结果,思考现象或事件的背后,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行和意志。这些现象各不相同,表现出的意志品格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学生合作讨论,认识到现象和事件实际上是人品和意志的具体外化表现,最本质的是人的意志和品格,并将这些现象中本质抽象总结综合,得出优良的意志品质的特征是哪些。
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优秀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格、坚定意志,同时,教会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看本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初中学生无论是从生理还是生理上都趋于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开始去表面化,已经有了较为独立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问题的思考也由感性感知渐渐趋向理性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不但有利于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价值观。教学中,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性质属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合理判断的思维能力,学会正确推理。
但我们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起步阶段,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形象的、直观的现象分析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单纯的理论分析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水到渠成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和心理成长成熟。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52—01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在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授课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及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概念,准确判断以及严密论证。因此,逻辑思维贯穿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两大部分,逻辑思维的最初理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首先创立的。该理论主要是对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进行研究,其学科性质类似于语法学。逻辑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是一个动态的关联系统。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形式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正确思维的三个基本规律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思维形式——概念、判断与推理。
二、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驾驭与严密的逻辑思维密不可分。课堂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只有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严密等。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达到以上要求,成为能否充分发挥逻辑思维作用的关键。
1.概念明确——上好课的基础。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课堂教学是用一定系列范畴内的概念构筑而成的。要明确概念,首先要对概念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初步掌握概念内涵,然后通过对概念基本要素的综合以及相似概念间的分类与比较,充分理解概念的外延。
2.判断准确——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条件。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离不开判断,离不开抉择。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判断能力不仅有益于他们获得课堂知识,更符合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判断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与错,更应是对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判断,通过归纳、演绎让准确的判断随严密的推理同时进行。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3
关 键 词:美术理论 逻辑方法 非逻辑方法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它包含着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两个方面。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交叉与互补的关系。美术实践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并不完全拒绝逻辑思维的方法;美术理论则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亦不排斥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方法的应用。
所以说,美术理论是对美术的理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有效方式。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作为理性认识的美术理论主要是通过逻辑方法来完成的。逻辑方法是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抽象与感性直观是对立的,一切科学的概念或范畴都是抽象的结果。抽象既与感性直观相区别,又是感性直观的发展,它是以感性直观为中介的对客观对象的间接反映,它所提供的关于对象本质的认识是感性直观不能达到的,因而,它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WWW.133229.COM人类只有借助于思维的抽象力才能揭示和把握感性直观所不可能发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它主要是指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过程与方式。它是通过逻辑方法而获得认识成果的。逻辑是一门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以得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作为根据或理由的那一个或几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不仅研究个别的正确推理形式,而且还研究各种正确推理形式之间的关系和提出关于正确推理形式的系统理论。
人们的思维活动除了理性的、逻辑的因素外,它还包括着感性的、非逻辑因素。非逻辑因素一般主要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想象、联想、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一般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两大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非逻辑方法,是指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非逻辑方法,而并非是指美术实践中的非逻辑方法。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却具有相互补充的功能。在学术研究中,逻辑方法出现阻隔时,非逻辑方法往往是另辟蹊径的有效手法,而一旦用非逻辑方法沟通了认识的渠道之后,又需在新旧认识的鸿沟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我们强调逻辑思维在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但并非排斥非逻辑思维的价值与地位;恰恰相反,由于美术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特征本身又具有鲜明的非逻辑思维因素,因而,不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补充,同时在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认知时,还需要研究者必须对非逻辑思维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在某些方面,它还要求研究者甚至要具备非逻辑思维的实践经验。不可想象,一个不具备色彩感知的人会在色彩艺术理论研究中取得什么可靠的理论成果,一个缺乏对毛笔性能掌握的人会在书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可以说,一个缺乏对美术品的直觉感受或对美术实践不曾有过直接体验的人,其所谓“理论成果”往往是不可靠的,有时甚至还是美术理论中的“伪科学”。我们无须要求每个理论家都必须是实践家,更无须要求每个实践家都必须是理论家。但对视觉形式的感知与体验,却应是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理论”必然建立在虚无之中,这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也是美术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它甚至应该成为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美术理论作为一种学术形态,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征决定了它无法对非逻辑思维方法采取忽视的态度。事实上,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方式往往呈现着一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有机状态,两者之间仅仅会在不同的研究方式中出现主次差异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逻辑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加工整理感性认识材料,把实践经验由个别提升到一般;它能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更新的知识,并把知识构建成系统而严密的体系;它可以借助于被实践检验过的知识去探求假说是否具有真实性;它能预测事物发展的前景,给人的实践活动以目标与信心。非逻辑方法则排除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或按照逻辑程序进行推理的理性范式,从而有助于人的内在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借助人们可以感知的形象,传达着人类用语言或理性方式所无法表述的思想与情感;它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因素往往给人们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提供直接的帮助;它的思维方式也往往成为学术创新的基因。在美术理论研究中首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方法和范式,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非逻辑方法,注重个人感受与生命体验,在以逻辑方法为主体,并在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科学地揭示出美术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学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4
一、分析综合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 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 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5, 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从而得到四种分法 :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 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 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 教师 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还可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 组成5。分析、综合法广泛应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 学中。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数学知识具有严密性,一字之差,意义全非,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能区别相似知识概念之间的不同点。因此,教学可多采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数位与位数、偶数与合数、奇数和质数、质数与互质数及质因数、方程和方程解及解方程等概念都有是极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对比,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又如: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都规定数位对齐,但整数计算时是末位对齐,到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就容易产生错误,可通过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来消除误解,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 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 就灵活多了:①一个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②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 ③一个数加上2,共13道 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 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 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 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 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四、判断推理法
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的性质及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推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思维形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5
一、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定义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试验等思维形式,将客观现实反映出的理性认识过程,同时又称之为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通过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思维的作用及规律的分析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人们只有先把握物体本质,才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
1.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中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从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形成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这是抽象思维的功劳。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有物理概念,更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
2.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
初中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既是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通常是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物理实验及探究活动中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实验探究逻辑关系有三种:科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以及科学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这几种逻辑关系,让学生将这几种逻辑关系运用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6
一、准确地教授学生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概念是逻辑学上的名词,是语言学的名词。那么,学生如何掌握概念,奠定思维的基础呢?(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掌握要领的基础前提。提供感性材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直接感知,其二,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适当提供感性材料尤其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思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去认真思考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然后,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由此形成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2)用简练的词语提示概念的定义,是掌握概念的一个重要步骤。定义在掌握概念中能起着组织整理知识的作用。在教学中下定义要及时,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就要运用概论于实践,由此扩大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掌握概念是否正确、全面。
在实践中,要经常进行概念方面的训练,对有些概念,如“民族”与“人民”“科学”与“学科”“基本”与“根本”不要孤立地从词义上去解释,要放置在判断中比较,具体说明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区别。同时研究概念的变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反映在思维中,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判断,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是形成思维能力的中间环节
所谓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或否定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判断。如自相矛盾,主客颠倒,多次否定,照应不周等,例如“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胜利”应改为“胜败”)。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判断,怎样才能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判断容易,对具体的问题做正确的判断,那就不容易了。如“体育成绩不及格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这一判断就有背事实。思维训练是离不开语言的,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比如“浪费时间是错误的”一句话,给改为“浪费时间就是犯罪”论点就更尖锐,判断就更正确。
三、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