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93-02

潜意识理论由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人的精神结构中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最活跃、最丰富的部分就是潜意识。其弟子荣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理论,而后弗氏的追随者弗洛姆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的概念。潜意识系列理论的提出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20世纪西方的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历史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潜意识系列理论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于分析人的精神意识,而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播者,其意识和潜意识活动对于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受人文学研究“熔铸说”和“解域论”启发,本文将利用“潜意识”这个心理学理论来探讨“文化”这一涉及多领域但总体上属于人类学范畴的概念,借助潜意识系列理论中的不同内容来分析文化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一、潜意识理论的简要内容

我们的意识接受大脑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理性的特点。意识是人的精神结构的显现部分,但是这显现部分却无法控制我们大部分的行为。事实上,人的精神结构中最活跃、最丰富的部分并非意识,而是潜意识。弗氏认为,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被压抑的东西,因此它的存在很难被人感知和了解。弗氏的弟子荣格就潜意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新解,他把意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位个人潜意识,其二则是集体潜意识。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情结所构成,而后者则是集体性的。荣格所定义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在他看来,原型和本能相似,都是人类人格中的根本动力,分别在心理及生理结构上追求他们固有的目标。但是应该强调,这些原型仅仅是人类心灵中的一些倾向,但一旦被触发,就能够以特殊的形式和意义表现出来。弗洛姆和荣格一样承认除了个人潜意识,还存在着另一个内容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共同精神因素。他以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的概念,并定义为“一个社会不允许它的成员意识到的内容”(弗洛姆:93),也就是说社会潜意识是由于受共同的社会压抑而存在于社会多数成员意识中的那些不能上升为显意识的心理倾向。这些被压抑的领域虽不显现,却决定着一个社会各种观念和理想的形成,由此推动具有特定矛盾的社会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潜意识与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一直没有给出定论。现有的定义均有合理成分,但似乎也很难被广泛认同。著名人类学家Tylor早在1871就曾定义:“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转引自胡文仲:35)从其中所提及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个经典定义强调文化的非物质性特点,相比之下,Kluckhohn和Kelly提出的定义似乎更具概括性:“文化是历史上所有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样式;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同上)该定义指出了文化内容分显型和隐型两个部分,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对于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思路同出一辄。而且,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意识概念中,对人的行为起到支配性作用的往往都是两者看不见、述不清的隐型部分。以文化为例,许多文化因素如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等时刻支配着我们的言行,我们对它们的使用也如人呼吸般自然,但是却无法言述之,因为它们一般都不是通过言传而是人在无意识中习得的。文化的隐型部分如人的潜意识一样,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实际而有效的指挥着人的行为。

三、潜意识与文化的产生

弗洛伊德将文化的构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文化的基本内容,二是指心理产品。他认为,心理产品是对人类为实现文化第一层次所牺牲的本能的一种补偿。人生来无知且懒惰,但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地工作。人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财富,同时也需要建立各类规章制度,这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也是文明成果得以保障的重要手段。然而为生存而工作以及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均是有违人之本能的行为。这样的分析事实上基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人的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人受到压抑的欲望,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在他看来,或性本能就是与文明相对立的。其他的本能如作为死亡本能表现的攻击本能或破坏本能也是与文明对立和冲突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文明在本质上是与本能欲望的满足相对立的。为了协调人类文明和本能之间的矛盾,人就创造了第二层次的文化内容,即文化理想、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心理财富,以补偿人为了缓解自身欲望受压抑的痛苦。可以看出,弗洛伊德设定的文化产生过程始终是与在潜意识中受压抑的人的本能相关的,甚至从某个角度说,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的本能欲望促成了文化内容的产生和丰富。不同群体因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迥异,其文化内容通常会有很大差别,但这并不意味这它们之间没有相似之处,相反,有些内容十分相似甚至一致。对于这一现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可以给出解释。荣格将人的意识分为由个人情结构成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后者的“集体”概念实际上指人类全体,它与人类种族的往昔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通过代代积累下来的“原始意象”或“种族文化”记忆,在这种机制下,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与行为模式在所有地方与所有个体身上大体相同,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各种文化间的某些普世与趋同性。

四、潜意识与文化的发展

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是潜意识理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社会潜意识是指由于受共同的社会压抑而存在于社会多数成员意识中的那些不能上升为显意识的心理倾向。弗洛姆通过提出此概念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内容与特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社会潜意识将自身投射在构成文化的各个要素如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上,并通过实践,投射到物质文化的层次。它参与形成了一定社会成员的社会性格、气质及其国民性。各个社会文化心态之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其社会潜意识有不同的特点。从其上述特性我们可以推测,社会潜意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国文化为例,我们的传统文化心态从封建社会建立以来就相对稳定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足以压抑“人欲”为主要特征的泛伦理主义的结果,这在中国的社会潜意识层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定势。如《礼记》中提出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如今这一思想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层消失了,但作为一种认知定势已为人所内化,已然存于社会意识中。

相对于社会意识易于变动的特征,社会潜意识通常比较稳定但却具有内驱力,因此,若想借助精神意识的变迁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那么就需要触及到社会潜意识层,通过不断解除压抑,促进人潜能的全面发挥,使社会文化心态不断充满活力,促进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潜意识的系列理论虽然生而带缺陷,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基本围绕着人的展开,起点过于狭隘;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基于想象化,充满神秘主义色彩;而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过于关注“心理”的作用,有历史唯心主义之嫌,但是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撼动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地位,而且在许多问题上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潜意识系列理论对于文化的产生给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解释,其中的社会潜意识理论对于我们发展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引作用,因此以潜意识理论视野来看待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奥利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9.

[3][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4][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王光荣.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1999,(2).

An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the Subconsciousness

LV Ji-qu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420,China)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定义

(1)人力资源的定义。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里所有人具备的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从事社会多项活动的条件。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全球化体系中,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人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的关键。现在,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部门中的重要决策部门。(2)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竞争发展中形成的综合的富有自己特点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企业文化通常来说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包括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来讲,多数人将其定义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创造并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一种集体的个性,素质,目标和氛围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遍布在企业的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的精神和制度,企业环境还有企业的哲学。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战略性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每一位员工进一步工作力度加大时,企业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所在传递给员工,那么,这样就会让企业的员工具有同样的价值观。才会真正做到同步的发展企业的动力,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同时保证企业拥有良好的秩序,并且高效有力的保障人力资源的管理。(2)企业文化营造安全为首的企业人力资源氛围。一个企业最首要的条件是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生产。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形成员工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员工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发展。安全也是人力资源中的首要条件,如同人身一样,身体健康为万事工作的前提条件。(3)企业文化合理制约着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行为的集合所在。也被员工认同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企业通过企业的文化潜移默化制约并规范着员工的日常行为。无形中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和团结凝聚力的精神,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

三、企业文化促进职工人才培养进程发展

(1)企业文化对职工起着凝聚激励的作用。一个优秀企业有着自己的企业精神,一方面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也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公平竞争,竞相向上,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归属感并且培养责任感,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最大潜能。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信仰的能量,一个拥有对自己企业信仰的员工必定会在工作中与大家产生共鸣,是一种激励员工前进的手段。(2)企业文化在人才招聘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在招聘人才前一定要制定出合理的企业招聘计划, 细节做到人才的学历和爱好,在广泛意义上确定招聘人才的整体形象。同时也要关注招聘人才是否留意自身的企业文化;招聘过程中可通过面试,笔试的步骤摘选符合自身企业理念价值观的人才。(3)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的作用。优秀的企业都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在这种企业机制中,不论耗资多少,企业都会定期拿出资金为企业员工进行提升力的培养。人才培养逐步完善,那么就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时创造更大的利益。企业培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岗位提升的培训,还有若干技能的培训。培训途中也应该严格把关,不要将企业培训流与形式,在培训前制造良好的培训计划和分析,这样才能逐一达到完善的效果。(4)企业文化对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优秀的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规划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合理的企业文化指导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帮助员工确定合理的目标;同时,企业文化也有利于企业更加仔细的把握人才,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真正将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前途发展结合在一起。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依据企业文化作为指导,遵循企业文化的体系,这样人力资源管理便会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会更好的为企业文化服务,更好的建设企业文化。使企业凝聚更好更多的人才。反过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5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3

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是“文”和“化”的复合。“文”字又通“纹”字,可引申为文、文章、文采、条文等。化,则有变、改、生、造化等义。如《礼记?乐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指化生。

3.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物质活动方面,“文化”意味着耕作,而在精神修养方面则涉及等,这是西方的文化概念中最原始、最基础性的涵义。西方文化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秉承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传承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经启蒙运动发展而最终确立,并且几百年来兴盛于西欧、北美地区的文化系统。

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建筑文化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同的。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是有差异的。

1.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伴随着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而产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丰富的美学价值而成为无价之宝,它能陶冶国人的情操,提升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视野。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等,以及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化表现,必然有着与西方建筑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拔的内容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为世人所瞩目。从建筑理念上看,传统中国建筑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及和谐精神,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中心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文化的发展对于其自身的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自远古时代以来,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创造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黎族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居住宅建筑艺术同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黎族人民根据地形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黎族人民居住的传统房屋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顶部是以茅草搭建的,屋子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属于中国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由于房子低矮,外形像船篷,内部布置像船舱,被人们称为“船形屋”,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黎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2.西方建筑文化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土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5

一、关于文化、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李思屈先生的分法,文化有五种理解:文化就是知识;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文化是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综合五种文化的定义,从笔者认为,文化可以从生活方式和精神内容两方面来把握: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文化旅游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文化加旅游,其界定也有多种理解。根据徐菊凤先生的研究,国内对于文化旅游的理解至少有五种,论述基本都停留在文化类资源的开发,很少有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且这些文化旅游的概念经常和旅游文化混淆。笔者认为,应该引用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概念性定义:人们离开其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满足他们文化需求而趋向于文化景观的移动;技术性定义:人们离开其常住地,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如遗产遗迹、艺术与文化表演、艺术与歌剧等的一切活动。综合起来,文化旅游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领略独特文化的所有活动。

本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解基于旅游资源。但是,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也存在众多分歧。陈传康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合。孙文昌认为,旅游资源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保继刚则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笔者认为,吸引力是旅游资源最大的特点。所以,综合上述关于旅游资源的表述,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创造物。基于此定义,这里将文化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一定空间中,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文化创造物。

文化旅游资源是开展文化旅游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的文化需求逐渐增加。在旅游的经济功能之外,旅游的文化功能、更深层次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显现。因此,保护并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成为现阶段旅游的一大主题。

二、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

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城市,章丘市涌现出了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战国哲学家邹衍、汉代皇帝王莽、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代丞相房玄龄、东方商人孟洛川、戏曲学家李开先等。这些历史名人赋予章丘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西河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洛庄汉墓、齐长城、朱家峪古村落等文化遗产众多,以龙山文化、济南之根、清照故里、明水泉城而著名,“南部大山水、中部大奇观、北部大文化”构成了大旅游格局。

然而,旅游资源并不代表旅游产品。就当前来看,章丘市的旅游资源多分散、规模较小。如何将章丘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是章丘市必须急需解决的问题。济南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章丘旅游在济南整体框架中的地位。作为济南的东部旅游区,章丘主要是指济南市区东部、章丘市济青高速公路以南的地区,包括了章丘市绝大多数景区(点)。根据章丘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和区位交通条件,章丘市应积极发展以泉水为核心品牌的生态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会展商务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但是,目前章丘市在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章丘旅游资源的优势。

(二)缺乏自身特色

章丘市受济南市阴影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缺乏自身特色。所谓阴影效应,即有两个旅游景点,地理位置接近,旅游资源相近,但其中一个名气比较大,那么大多数旅游者第一选择肯定是名气大的那个,另一个几乎被无视,如活在阴影之中。章丘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对于济南市而言则相对贫乏。章丘以外的地区,特别是省外游客基本都是以济南市为依托城市,在章丘进行一日观光旅游后返回济南。章丘以泉水闻名,而这也正是济南的招牌强项。此外,济南市内拥有风景湖泊大明湖、历史文化名山千佛山等,更使章丘市身处济南市的阴影之中。

从产业角度看,“替代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但是此种替代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产品升级换代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种产品面临更经济、更高级的产品挑战,从而产生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最具有想象力。章丘号虽为小泉城,其百脉泉等名泉也在近几年名声大噪。但济南市的趵突泉,早在清乾隆年间即被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游客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后,往往就没有游览章丘百脉泉的必要了,导致章丘虽一直大力进行省外旅游市场开拓,但成绩一直不甚理想的原因。

(三)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对地区旅游存在不利因素

旅游资源非优区指特定地域内,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风景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风度不够,难于形成致命旅游产品的现象。章丘市虽然有百脉泉的泉水旅游和朱家峪的古村落旅游,但是由于紧邻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使百脉泉一直处于阴影效应之下;而朱家峪古村落旅游一直以来也是没有太大起色。基于此,笔者认为,章丘市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

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受市场约束和能力约束的影响。市场约束方面,区域旅游发展以市场为基础,没有发达的客源市场,即便再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也不能发展旅游。章丘毗邻济南和淄博,区位条件优越,但是在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阴影遮蔽下,其文化资源优势难以显现,客观上形成了济南、淄博两地旅游的附属,区外客源只能靠分流济南、淄博市场,难以形成规模。能力约束方面,区域旅游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实力密切相关。城市实力不仅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也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旅游客源市场。章丘市虽然是一个较强的县域经济体,但其整体实力无法与青岛等大城市相比,即便是济南也是如此。这就极大地束缚了章丘市的旅游业发展。

三、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及建议

章丘市有相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其旅游发展的弊端也无法忽略。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小而且分散、非优区的不利地位等都为章丘市旅游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面对困难,停步不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章丘市的文化旅游非优区的不利地位也只能在不断的发展中改善。根据唐文跃、欧阳军的观点,非优区旅游开发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发休闲娱乐场所,培育旅游吸引因素阶段;二是适度开发,启动中短途旅游市场阶段;三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内旅游合作阶段;四是参与区域外部竞争与合作阶段。笔者认为,严格按照这个发展过程发展章丘文化旅游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打破阶段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促进该区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立足于非优区的名泉、名人旅游

泉水旺,全盘活。泉水游一直是章丘的旅游重头戏。为了不让泉水白白流掉,章丘市有关部门应采取堵、蓄、引等措施,充分利用泉水优势。其中,堵是指封堵泉水补给区内的水井,蓄是指在泉水补给区建蓄水池保存降水,引是指引黄河等水量大的河流水灌溉补给区。上述是为了保持泉水的地下水高度采取的措施,实行起来简单高效。

在强化泉水保护的同时,更要开发利用好泉水,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打响泉水旅游特色品牌。整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把泉水景观、自然景观与龙山文化、汉文化、清照文化等融为一体,打造章丘旅游特色品牌。同时,要加快眼明泉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百脉泉公园建设,扩大水面,凸显“小泉城”特色。第二,扩大泉水旅游项目的内容,增加与其他旅游景点(区)的联合,吸引游客增加停留在章丘游玩的时间长度。第三,实施泉水综合利用。加大百脉泉品牌酒水开发力度和百脉泉矿泉水公司建设进度,实现泉水先观后用。围绕泉水的特色和品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泉水开发利用方法,依托更多媒价,全力提高百脉泉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泉水品牌。

当前,历史资料上对于李清照的章丘籍贯尚没有完全认同。这就需要章丘旅游主管部门利用附近丰富的高校资源,聘请专家为李清照的章丘籍贯正名,进而扩大现有的李清照纪念馆,使之成为一处独立的、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同时,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李清照诗词重新整理编排,聘请知名书法家书写李清照作品,并雕刻于李清照纪念馆及章丘的广场等公共场所,进一步增大清照文化的影响力。此外,要大力发展章丘清照品牌产品,使之突破香烟、酒水的限制,成为真正代表章丘的品牌。在章丘市区的清照路口,修建李清照塑像;建议章丘市举办类似于临沂书圣文化节的李清照文化节,使李清照的章丘形象通过专门的文化节得到更充分地展现。笔者认为,考虑到章丘属于非优区,还要对章丘市的泉水和李清照旅游有正确的定位,不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两项开发上。

(二)在社区参与基础上,开发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古村落旅游

旅游者长期居住的环境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异质性构成了旅游的基本动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显著差异,导致了现代人对访古探幽的偏好。古村落旅游对地理环境相近、文化背景趋同的乡村和准乡村旅游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旅游者来说,古村落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景观、古韵乡风对他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出于寻觅故旧的心理和好奇心,古村落旅游成为城市人选择的旅游目地之一。

对整个济南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朱家峪古村具有唯一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章丘市独有的古村落旅游成为明智的选择。朱家峪明清古村落既保留了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的原貌,又能使游客真正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民俗,使游客亲身参与到当地的农村生活。朱家峪离章丘市区5km,大约半小时车程;离济南市区40km,大约一小时车程。这一距离对于章丘和济南本地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也完全可以在济南与章丘之间任选一地作为自己的依托城市,完成这一个简单、便捷却极富吸引力的旅游活动。

同时,利用古村落发展旅游,可以为保护文化遗存筹集资金,改变为保护而保护的传统保护观念。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很有可能竭泽而渔。古村落,一是古,二是村落。如果古韵、古朴、古貌不存,商贾遍地,古村落就变成了新集镇。因此,要坚决取缔杂乱无章的摊贩,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风韵。要树立“保护第一”“保护就是资源”的观念,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结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手段,加大保护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和保护性、抢救性维修方案。要整合当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注意维护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注意合作的重要性。而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利益相关者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若能一致,就会增加合作的可能性;相反,就会带来冲突。因此,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找出利益相关者共同的目标,在共同受益的原则下进行协调与合作,组成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和谐联合体。

(三)以政府为主导,借济南市经济发展的东风,确保客源稳定

精神文化丰富的定义范文6

VI设计在品牌中体现优势

众所周知,普通消费群可以通过VIS所呈现的具体的标识、系统的形象,来了解企业品牌的精神、文化、理念、经营的方针、策略等重要信息。

1.企业品牌中的VIS设计

企业品牌自创立开始就已建立了企业形象并拥有商业价值。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优势,就必须为企业品牌给予准确的定位和新鲜的活力。透过市场调研、分析,经营策略的调查,完成全套企业品牌设计的方案。企业品牌形象也是企业自身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企业的精神、文化、信誉、产品、素质、综合能力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能使企业拥有满意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使企业拥有满意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一件优秀的VI设计就应该拥有以下几个特征:

(1)鲜明地区分该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的不同,并且表明企业具有的明显行业特性与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推广品牌与经济活动时的独一性与不可替代;

(2)清晰、明白的表现该企业的市场定位,传达该企业的品牌文化与销售理念,达到企业形象的视觉效果;

(3)特殊的视觉符号可以吸引消费群体的注意并产生记忆,使他们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品牌忠诚度;

(4)要能提高该企业职员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士气和工作动力。

2.消费品牌中的VIS设计

市场策略跟随消费群的变化而改变,而拥有强势的品牌可以保有客户的忠诚度。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营销情况来看,早期企业的竞争仅仅依靠经济规模、产品形式性能差别等手段获取优势和效益,所以早期企业对品牌相对较为忽视,但这种对品牌狭隘的定义在当时的状况下是相对合理的。然而,随着当代经济与企业的飞速发展,这样的定义就显得不够长远。假设依旧从这种定义出发,品牌管理的方式明显过于薄弱。单从目前品牌对消费群的影响及品牌对企业的价值来看,品牌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远不止此。

3.环境品牌中的VIS设计

当我们在购物消费、乘坐交通工具、参观场馆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空间浏览娱乐时,实体空间的装饰、规划、设计、结构、形式以及布局都会对我们的感官和体验造成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深刻体验的影响,它们往往成为建立企业品牌忠诚度至关重要的因素,并能够保证消费者给予好评的可能。因此环境品牌的定位得到解决,能在扩大品牌里宣传的同时,使其突显个性,创造不同的感官体验。

VI设计是品牌经营赢得胜利的根本

企业品牌的文化是企业的根本,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并不是泛指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指企业或企业职员在从事商品生产制造与经营销售中所拥有的价值观念。就企业文化的实质来看:企业文化是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督促,并共同发展;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个体文化,是 “硬管理”和“软约束”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也是观念与行为的统一体;企业文化也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机制。

CI所传达的对象主要是人,CI的识别性强弱与BI和VI相关联,其中VI的视觉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视觉传达设计中,具象的符号本身含有的意义并不需要通过理解就可以直观给人以感受。符号的直白与简明扼要是视觉传达的特质所在。企业品牌文化特征、精神、经营的产品的特点,都必须通过整个的视觉系统,以便传达企业信息精神,从“吸引注意――产生兴趣――欲望产生――被迫记忆――采取行动”,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为品牌树立了高知名度,也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曾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百威啤酒”与“哈尔滨啤酒”的包装纸去掉后,分别倒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里给一些消费者品尝,大多数人都很难分辨出它们的口味。然而由于百威啤酒对产品包装与宣传的不断更改与进步,以及百威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颇为广泛,所以造成在啤酒市场中,“百威啤酒”成了消费群体的第一选择。这也就证明,品牌对市场经济的占有将会变成对消费群心理的占有。当然,这种消费定向趋势的形成,肯定与商品自身的质量有关,但质量好的同类商品不乏其数,却未能形成什么影响,这不能不归结为商品的本身特色和企业的品牌形象。而要想打赢品牌的战争,就要充分利用VI设计。因此,品牌是整个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标识,是企业的产品信誉,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而VI设计则是企业品牌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