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值得每位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主要采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创造的触媒,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并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险精神。

四、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作用

第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教育的能力:1.思维要具有流畅性,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左右逢源,并伴有直觉和自由联想。2.教学要具有灵活性,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3.教学思想要具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能够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要善于进行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信息的传达经济、迅速、有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并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机智地教学调控。

第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的关键。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从潜意识中产生需要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制订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既能有效启动学生思维集中,又能刺激学生大脑思维,加快思维速度,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增强学生思维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固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势,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广泛寻觅知识;加强、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技能,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增强独立创新意识,在好奇中探索知识,在活动中锻炼科学思维。以最佳心态接受信息,以使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从而可以收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效果。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探究知识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协作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这场改革“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要把强化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优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健词]创造性思维能力 构建和谐课堂 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点尝试。

一、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大多采取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绝对权威,学生惟命是从。这种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很少甚至是不敢主动提问,对教师的提问也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既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又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朋友,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传统教学的静态被动接受转化为动态的主动发展。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当学生证明了两个实数a、b的不等式(a+b2)2≤a2+b22后,提出如下问题:从这个不等式我们能否进一步地猜想:对于三个实数a、b、c的情况,类似的不等式是怎样的?如何证明?能否进一步地推广?教师的引导犹如水中投入的石子,使学生的思维激起涟漪,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思维很活跃。在探索中,实数的个数由3个到4个,由4个到n个地逐渐发散开去。教师要及时地表扬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 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工作。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与教材相关的数学史资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的产生背景和发现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归纳推理时以数学史上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为背景引入课题,教学中,在分析歌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时,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第一,“猜想”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与歌德巴赫对数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有关;第二,数学研究中,有时对研究的对象进行一些形式上的改变有利于发现规律,例如把3+7=10,3+17=20……改写为10=3+7,20=3+17……第三,在猜想提出的过程中,特例的验证是必须的;第四、猜想是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来的。通过此例说明,发明创造不是人头脑中天生俱有的,而是在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上,通过观察类比,找特点、找共性而创造出来的。

三、引导质疑,探究知识形成过程

学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常用提问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追根究底,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余弦定理”的教学中,提出如下问题:

(1)明确问题:怎样用三角函数来研究任意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

(2) 给出ABC,怎样建立坐标系?

(3) 确定了点的坐标(如A、C),怎样用边长c和角A表示点B的坐标呢?

这时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函数的定义,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学生很快把B看作∠A终边上的一点,且r=c,可得xc=cosA,x=ccosA,y=csinA,因此B(ccosA,csinA)。

(4) 结合等式BC=a怎样导出关系?

(5) 若A为钝角、直角、锐角时三边关系怎样?

这种方法,只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知识去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途径。

四、 鼓励求异,发散学生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培养;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10-01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认识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一旦对学习物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能力的创造欲望呢?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千方百计地把认知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物理学中的实例、实验、仪器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探究、去掌握认知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从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形式、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来。首先,教师在教材处理、备课、组织教学、板书设计上,使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到老师讲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由此对物理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工夫,使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同时注意好语言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要注意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适当增加各种趣味实验,经常引入物理学中的奇闻轶事,始终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这门科学的倾向。

二、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知识的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是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怎样做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呢?

教法要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发现法等。废除注入式,积极启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做到讲授精炼,练习安排巧妙,知识应用灵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物理知识。

重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和“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具体、刻板的知识,一个是适应范围广,举一反三的方法,换言之,“渔”即学法。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拟定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系统目标。如:发展智力(观察、动手实验、记忆、分析、推理等)的方法、完成学业(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等,然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学法,成为自学物理知识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求知的方法。

开辟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小制作、小论文比武、组织专题讲座、知识抢答竞赛等,让学生涉足一些新领域,以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可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外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既能够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规律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多角度引导,鼓励探索求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课堂上的民主、和谐的气氛,人人 精神振奋,积极投入,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去获取知识。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有效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如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有弹性的练习,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时,在复习长方形特征和周长概念之后出示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问学生,你们能不能运用以上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它的周长呢?在学生作尝试练习时,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启发“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先用铁丝围成长方形,作上记号,然后拉直求出四条边长的总和。”组织学生讨论时,先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讲述,可能出现10+4+10+4,教师先加以肯定,表扬他们能积极动手、动脑,正确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再问:还有没有不同解法?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讲述出多种解法:(1)10×2+4×2;(2)(10+4)×2 老师先肯定他们善于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并鼓励同学积极求异创新,然后分组讨论,哪一种的解法的思路清晰,计算简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检索出有关的联系,进行转换,使它与新知识相适应,完成知识迁移,一致认为第(2)中解法最简便,是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创设情境,启动创造性思维的引擎

思维动机,是推动完成思维过程的内部力量,只有思维的目的符合个人的欲望或兴趣时,才会产生这种内部力量的积极性,而欲望和兴趣的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要努力创设情境,启动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用师生比赛的办法引入新课,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逐一写数,如18,69,427,864……,并挑选班上成绩好的3名学生与教师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能被3整除的数,随着数位的增多,学生的判断速度越来越慢,结果学生都输了。这时,有位学生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动笔,就算得这么快?有秘诀吗?”教师引导:“有,因为老师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引导学生从864发现被3整除的数不能象能被2、5整除的数那样只看个位,那怎么办呢?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和兴奋状态。然后,再继续引导启发:“刚才,大家已经看到,69、864能被3整除,437不能被3整除,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数的数字变换一下位置,你们将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6996 864846684648486468 437473743734374347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观察得出由69、864变换数位以后的数还是能被3整除,而由437变换数位以后的数还是不能被3整除,并且余数都是1。教师继续启发,最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即“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种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创造思维,不仅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设置困境,使学生在智力探索中迸发创造性思维

设置困境就是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布鲁纳曾说:“向儿童提供挑战性的问题时,合适的时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例题之后,学生通过练习已掌握了“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把末一位去掉。”在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不多除一位小数,又能正确且简捷地取商的近似值吗?”学生一时想不出来,陷于困境之中,希望老师能给予点拨。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五道商已除到一位小数的算式,要求同学们看算式,不再动笔,想一想,每一道题商保留一位小数该是多少?并说出是怎样想的?(1)21.7÷6=3.6……余1,(2)50.6÷12=4.2……余2,(3)11.7÷18=0.6……余9,(4)11÷8=1.3……余6,(5)4.2÷16=0.2……余10,在此情境中,学生思维渐趋活跃,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回答:第(1)、(2)题的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取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不进1;第(3)题余数等于除数的一半,取商的近似值的时候要进1,0.6则进为0.7;第(4)、(5)题的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大,取商的近似值的时候要进1,1.3则进为1.4,0.2则进为0.3.学生觉得发现了“新大陆”,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活跃,不仅思维得到创造,而且增长了智力水平。

四、培养联想的思维能力

联想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有极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联想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认识新事物,产生新思维。如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到学习8加几就引导学生联想9加几的凑十加的要领(怎么分解?怎么凑十?如“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相加),从而使学生能动地推广,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地掌握了8+3,8+4的凑十加法,而且对加比较大的数如:8+6,8+7,8+8等也迎刃而解了。

又如学习两种除法应用题之后,有意识地选编相关联的三道乘、除法应用题的题组,让学生练习,解答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悟出其中三种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联系可以相互验算,也可以互相改编,然后通过验算和改编题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区分两种除法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也初步培养学生逆向联想的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逆向应用题所必须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一个问题面前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思考、设想,得出多种解题方法,在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广泛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练习2+2+2+2写成2×4之后,当提出5+5+5+3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经过观察思维,得出5×3+3,5×4-2,6×3,其中6×3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又如,“有一条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若用这条铁丝围成一个长是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是多少厘米?”放手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得出解法有:(1)(8×4-10×2)÷2;(2)8×4÷2-10;(3) 8×2-10;(4)8-(10-8)等,教师对各种解法都予以肯定,然后分组讨论哪一种解法的思路最佳?经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第四种是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断地在“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64-01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幻想与创造力的世界,孩子们的突发奇想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在尽兴地玩耍时嘴里不自觉地哼唱出不成调的小曲,那奶声奶气的童音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悦耳动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我们很少看到或听到那最原始、最富魅力的创作。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下日渐衰退,思维开始变的僵化死板,瞬间迸发的灵感的火花再也闪烁不出它的光芒。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一首歌曲可以有多种演绎;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音乐课标解读》中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尝试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编音乐节奏做小小作曲家

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骼。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任何音乐都无法离开鲜明的节奏。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节奏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教学和创新。在现实生活乃至大自然中无不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响节奏,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出发,引导他们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为蓝本,并探究和创编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例如,钟表声,小猫叫,小鸡叫,知了声。

二、创作音乐歌词做小小作词家

音乐作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充分发挥音乐的深刻内涵,充实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这样,还提高了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例如,歌曲《好朋友》,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为学生创造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椐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同学们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词改成:“一起学习静悄悄,一起玩耍真高兴,一起上学乐陶陶,”等,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特别欢畅,从他们涨得通红的小脸上,兴奋的放出光彩的眼神中,我看出了成功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虽然新歌词不是很押韵,教师也不必做更高的要求,因为“创作教学注重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成果”。

三、制作简单乐器做小小发明家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物理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物理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讲《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飞行员,如何给灾区居民投放物品?设疑激趣,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匀速飞机水平投弹的全过程,证实学生的想法。再提出问题:(1)炸弹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样的?(2)这种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后得到:曲线运动,而且它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我又问:为什么呢?然后置疑:你若是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发现有一固定军事目标,在距它多远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呢?如此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这样也为后面的飞机投弹问题做了一个铺垫。最后在学生用实验探究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后,我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用枪水平射击一个玩具,设在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玩具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子弹能否射中玩具?为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实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把直接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设置认知冲突,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造成它们与科学理论的冲突,来引发学生的质疑。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指导学生形成与科学观念一致的新概念。

例如:从某一确定高度释放一滑块,它经过一静止的水平传送带时以5m/s的速度飞出落到P点,如果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则物体将落在P点左边还是右边?我指出物体将仍然落在P点,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质疑愿望:我们乘火车时如果向火车前进的(反)方向走,我们不是比火车还要快(慢)吗?这里不也应该是落在P点的前(后)方吗?学生的质疑,让我了解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

在做双缝干涉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把荧光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干涉图样应该还是清晰的(有意识地提问)。由于受到透镜成像与物距、像距有关的影响,学生发生了错误的迁移,形成了直觉式的错误观念。学生质疑:怎么可能是清晰的呢?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也要调节才可以。其实只要调节单缝、双缝平行,并且使它们与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三者距离不是关键。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启迪创造意识,促进思维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物理教师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变换题目类型和形式,改变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推广或限制,对错题、病题的识别和诊断,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