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资源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资源现状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1

[关键词]旅游资源;特点现状;定性评价;开发策略;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TM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72-0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发展可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张红等,2006)。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分析和评价成为旅游业开发的的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赵现红等,2005)。

西安又称长安,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拥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享誉中外的旅游景点以及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沈景文,1987)。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旅游业发展迎来良好契机,西安市旅游业也取得较好发展。目前,学界关于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定量评价(张结魁,和杨善林,2003)、旅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闫建芳,2008)、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赵现红等,2005)等方面,缺少对西安市旅游资源现状和评价的综合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西安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和评价,试图认识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为西安市旅游业战略规划和开发提供借鉴性意义和价值。

一、西安市旅游资源特点和现状

(一)西安市旅游资源特点

西安市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根据2004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资料可知,西安市的旅游资源单体总量排在全省前列,在全省11个地市中是最为丰富的,占比21.41%。除此之外,按照2003年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西安市旅游资源单体可以划分为7大类、23个亚类、89个基本类型,类型极其多样。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西安市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并且类型丰富,占绝对优势。

(二)西安市旅游资源现状

西安市旅游自然和人文景点空间布局差异明显。自然景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集中分布的格局状态,集中分布于秦岭北麓沿线的区县,是以森林观光度假旅游为主,仅有如华清池、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等少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较好,人群活动量大,表现出较大发展空间。人文景观布局相对分散,虽然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荟萃,但是由于各文化景点的区域连通性差,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且区域特色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特色不够突出鲜明。

随着社会需求对旅游的增长,西安市旅游业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在2013年西安市全市旅游年收入达到811亿多元,较2000年增加了8倍之多,并且就游客数量来看,海内外游客数量呈现连年增长趋势(胡忆楠和李娜,2016)。但西安市旅游业形式发展依然严峻,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旅游项目创新层次低、服务和管理水平较低、景点环境卫生治理差、吃住行旅游环境有待继续提高。

二、西安市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价值评价

历史价值:纵观西安市的文物系列,西安市文物构成较为完整,跨越了历史上几个王朝,可以说是一部人类发展的文明史。通过对西安市历史文物的研究,众多考古学者可以上溯,下至当今,对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历史人物、民俗习性、、历事重要事件等典型地进行了广泛探究、查证、实证考察等。

科学价值:文物均有其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物的艺术呈现是古代高科技技术的集中体现。比如如西周青铜器体现的是非凡的冶炼制造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等则体现了我国制陶技术的兴起和应用发展;汉代的奎金技术,唐代的建筑技术等都反映了我国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

艺术价值:何为艺术珍品?那些能够让人们过目不忘、留连忘返的艺术品才可以视为珍品。当我们目睹了北魏以来我国各大书法家的真迹,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些才是人间的极品艺术;当我们亲眼目睹了兵马俑或小雁塔和钟楼时,相信也会被这酣畅淋漓的古代建筑艺术所倾倒,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环境价值:西安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也有临渔华清池这样的古代园林,更有兴庆宫,大、小雁塔等都有秀美的林木、山水、花草,它们之间互相倒映成景,刻画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这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环境,具有极高的环境价值。

(二)旅游客源评价

西安市的游客来源,主要是西安市一些周围市和省份的居民,近年来国际游客也在增多。从旅游资源竞争力来分析,虽然西安在国际旅游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西安偏离了经济发达旅游需求旺盛的东部沿海地区,较高的旅行出行费,让众多游客望而却步。

三、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积极构筑西安市“互联网+旅游”系统,提升西安整体旅游形象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将会对人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徐金海和王俊,2016),“互联网+”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互联网+”旅游平台仰赖的新基础设施,可分为“云、网、端”三部分。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布”原则,充分利用西安市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各县区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旅游云数据服务中心。云数据服务中心的建立将有力推动西安市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各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给游客带来舒适便捷的旅行体验。

(二)内部发掘,提高创新能力,开发高层次旅游文化产品

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受到大众青睐。目前,西安已经开发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但在现有形势下,苏子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日益高涨,旅游目的地必须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新产品,才能够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张名片,把西安市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条文化走廊,充分发掘宗教文化内涵,开发创意宗教旅游创意产品,重点包装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独具一格、魅力无穷、举世闻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实行更为优惠的旅游财政政策,让游客游有所值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分对旅游业政策方面的倾斜,西安市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加旅游业促销经费预算,不断增强西安旅游业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每年安排适当的预算对旅游进行高效的宣传促销,加大西安市旅游宣传;在门票价格上实行优惠政策,减少游客的门票支出费用(崔琰和赵精兵,2007)。

总之,西安市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业中占得天独厚的地位,由于人文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连通性差、开发程度的不平衡性、特色不够鲜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安市旅游业的总体发展。为此,应以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深度有效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结合现有的科技互联网手段,开发具有独特个性的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西安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石婷,吴晋峰,石永祥.西安市13区(县)旅游资源整合与重点项目开发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132-138.

[2] 赵现红,吴丽霞,马耀峰.西安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5-119.

[3] 沈景文.试论西安市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J].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1987,3(1):19-22.

[4] 张结魁,杨善林.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定量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S1):673-677.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2

1贵溪畲族乡旅游资源概括

1.1旅游资源类型

樟坪畲族乡景色贵在天然。山之东北陡峭峻拔,山之西南幽雅秀丽,上山有奇石、林泉,曲径通幽,飞檐凌空的寺观,步移景换,气象万千。它融山、寺、洞、林、泉、石于一体,集天地灵气于一身,林木幽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1.1适宜的气候与良好的大气质量

樟坪畲族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850mm。境内风景秀丽,有鹰潭市最高峰阳际峰(海拔1540.9米)。独有的亚热带高山气候非常适宜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的生长。由于地处我国长江南岸贵溪市规划城区的南缘,远离贵溪市众多污染型企业,空气清新,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1.1.2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较好的森林风景条件

樟坪畲族乡平均海拔为700m,现有森林绵延面积达200公顷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98%。具有很好的森林风景条件。这里不仅风景绝佳,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群落非常繁茂,山上多种植松、柏、竹等亚热带植物和山地植物,特别是江西特有的竹林,是进行竹产品加工和竹海探奇旅游的丰富资源之地。其山川秀丽,竹林隐蔚,畲乡古村落零星点缀水田纵横,交通阡陌,呈现出一派秀美的畲乡田园风光。

1.1.3多样化的自然景观类型

作为以竹为主角,集山、林、石、泉、花、草、水为一体的山林公园,樟坪畲族乡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类型吸引着众多区域性的游客前来游览。登临樟坪畲族乡,悠闲林泉间,北望阳际峰,南眺西排缥缈,观仙潭凝碧、怪石古树,听风敲竹韵、松涛鸟语,俯望群山皆拱附,极目城乡尽眼底,仰看百鸟伴行云,游客可以在体验、欣赏众多的竹海、松涛、鸟语、竹韵、田园、水乡、群山等山岳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中享受休闲、游览的无穷乐趣。

1.1.4惬意的畲乡田园风光

樟坪畲族乡四面环山,桃田、太岩等几个自然村落点缀其间;山体四周星罗棋布的村落田园、波光鳞鳞的水塘、春来黄花遍野的油菜花香扑面而来,恰似一幅自然天成的油画;宁静的小山村鸡犬相鸣,交通阡陌,黄牛悠悠,世外桃源的感觉让游客慨叹天公造化的神奇,是喧嚣的城市之外一个修身养性、品尝畲乡特产、体验农家风趣的难得去处。

1.1.5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势

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阳际峰,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原始性,生物物种丰富,有红豆杉、华东南杉、伯乐树、杜英、猴欢喜、楠木等珍稀树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狗熊、苏门羚、野山羊、弥猴、鹿獐、白鹇、鸳鸯、鱼雉等。

1.2旅游资源分类

1.2.1自然旅游资源

(1)阳际坑峰:省级自然保护区阳际山峰,这里是观日出日落,听松涛,呼唤云海的最好景点,极目远眺四周,一览众山小的凌云气概,油然而生。裸岩、矮化黄山松与云雾尽在脚下,游人宛如画中。(2)甑盖山金顶:在赣东北及闽北,甑盖山与葛仙山、三清山齐名。现有庙宇,庙观及佛殿,是江西、福建道教、佛教信教聚集之处。(3)青茅境:青茅境海拔1409米,山顶平缓,是鹰潭市少有的高山草甸分布带;松软的草坪草地,矮化的松林和布满山腰的锦带花及莲翘灌木林,深藏着许多珍贵的奇花异草,供游人彩撷赏玩。这里曾种过人参、川牛滕等名药,并营造优质云雾茶200余亩,景色十分诱人,给人以雄伟、博大开怀的享受,让人产生一种留恋忘返的感觉。青茅境也是观日出、望夕阳、看云海最佳景点之一。(4)卡子岗:是樟坪与太源两地交界处,是出入畲乡的一个重要的关口,站在卡子岗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5)三公主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沿着山腰步行,远可揽美景,近听山林幽歌,移步移景。(6)三际头瀑布:三际头位于上山,垂直落差近100米,形成三级瀑布,悬崖石壁,如斧劈刀削一般怪石嶙峋,石潭清澈见底,瀑布洒入其中,飞珠弄玉,寒气袭人,藤蔓攀援岩壁左右上下郁郁苍苍的黄山松,各展奇新,深幽舒缓、轻松的灵感。(7)通灵三叠泉瀑布:在通往盘瓠祠的路上有三叠瀑布,瀑布清冽可人,山谷幽静,是旅游、休闲、爬山、健身的好去处。

1.2.2人文旅游资源

(1)火山关:相传宋朝杨家将穆桂英派兵开关,用火烧攻山体岩石开出关门隘口。所以叫火烧关。元、明、清朝代这里都曾派兵守护,现尚见扎兵的营盘遗址。在依关门隘口的山脊上,留有用石块砌成的垒墙遗迹。(2)古栈道:古驿道保存良好,驿道用大麻石铺砌,平整光亮,有两个纳凉亭和一个山路边客栈遗址。走在古驿道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那驮盐的挑夫,守关的将士,沉重的脚步声就在身边走过,那粗广的呼唤似在山谷中回荡。(3)修竹山庄:修竹山庄海拔910米,现建有26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2100平方米的现代宾馆,上山三面环山,面临溪涧;在山庄极目眺望南天闽山碧,一年四季皆有云雾缭绕,胜似仙境。山庄素有“小庐山”之称。(4)图腾广场:图腾广场主要由壁画和图腾柱组成。壁画形象地艺术化地再现畲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文化内涵,体现畲族同胞优秀的品格和民族精神。在图腾广场,畲族人民可在此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举行重大仪式,游者可在举步之日领略到畲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专家学者在欣赏之余,可寻根本,溯源流,探究畲族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5)民间演艺:马灯舞、竹竿舞、烧篝火、吉么列、畲族对歌、畲拳、畲族体育活动包括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等。(6)畲族节庆:“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乌饭节”、分龙节、招兵节、四月八日“牛王”节、“八月十五”祭祖节、“坐花园”是畲族男女青年交际的重要节日,也叫“等郎相会”。

2贵溪畲族乡旅游开发迟缓的原因

2.1盘瓠文化现代利用不够,民族特色不鲜明

盘瓠文化是畲族区别其他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盘瓠精神一直激励畲族人民开拓前进。但目前在福建和浙江部分畲族聚居区,对于盘瓠文化讳莫如深,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对畲族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部分汉族地主阶级利用盘瓠的形象丑化、诬蔑少数民族,造成畲族人民心灵上的伤害。如何处理盘瓠文化与盘瓠精神,以及文化的现代利用,将是畲族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如放弃盘瓠文化的转化,畲族旅游将特色不鲜明,文化不厚重。正是基于此,樟坪更要有足够的勇气大打盘瓠牌,坚定弘扬和传承盘瓠文化中优秀的因子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区别普通的民俗旅游。

2.2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不够,物质文化产品转化需提升

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樟坪畲族乡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当前尚缺少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合、梳理,畲族的风情及工艺还零散地保存在文献资料中。婚嫁、节庆、山歌、舞蹈,以及编织、服饰、首饰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未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物质文化的搜集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将要建设的重要旅游景点-畲族文化博物馆,以文物为主的基本陈列还没有成体系和规模,更没有搜集到有影响力的珍贵文物,这些降低了畲乡旅游的内涵及丰富度。民族元素如服装、习俗、信仰等都在淡化,甚至基本汉化,如不加以引导、提炼和保护,将失去民族特色,也失去民俗旅游的基础,唯有木结构的建筑,依然保持自己独特的建筑特色,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建筑将随时被现代化的洋楼代替,特色会更不明显。发展民俗旅游,在建筑方面,一是可以保持原汁原味的本地建筑,再是经过专业设计,挖掘民族文化,复原具有民族特色且设施齐备的仿民族建筑,从长远来看,二者可相辅相成,但后者更易于操作。

2.3景点串连不够,内外交通建设需加强

当前进入樟坪主要通道有三个:贵溪———樟坪的贵樟公路、樟坪———太源———篁碧的三乡连通公路、福建光泽———西排———樟坪的国防通道;其中,樟坪———太源的公路及西排———樟坪的国防通道正在修建。当前的交通现状,使得进出樟坪基本经由贵溪一条线路。外部,与龙虎山、龟峰、武夷山的连线受阻;内部,樟坪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通往各个景点道路有待建设,如阳际峰、火烧关、青茅境等点,且景点分布不均缺乏串联。另各景点景区道路基本没有开发,只有简易的泥石山路,步道的设计、景区线路的详细布置有待启动和开发。

2.4旅游开发效率不够,品牌打造需加快

樟坪畲乡的旅游起步较晚,品牌不够鲜明,旅游产业体系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支撑元素亟待完善。畲族的快速发展以招商为契机,产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旅游产业体系尚不具备,品牌构架不够。当前,全国各畲族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能否打造出差异化品牌,将关系着樟坪长远发展的重大机遇。

2.5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人材急需引进

由于樟坪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员,需花力气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培训普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知识。

2.6旅游投入资金短缺,多方融资通道需打通

近些年来,樟坪畲族乡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相当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提升。如先后规划建设了上山修竹宾馆、山哈客楼、图腾广场、畲乡风情商贸街、景点简易山路等项目。使樟坪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融资手段和渠道,基本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投资战略没有改变,加大了樟坪的财政支出困难,如果多方筹措资金的渠道没有打通,将是制约樟坪旅游业的发展重要原因。

3建议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3

关键词: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

吉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很多,包括民间艺术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等等,其中开发文化遗产旅游虽不是省内旅游业的主流但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理念颇具特色,也是省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是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最好的利用方式,适度的旅游开发并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同时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游客不断增加,旅游景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良好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达到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一种了解、关注和欣赏的效果。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遗产地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遗产地的文化内涵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遗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2.以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希望把钱花在文化生活上,旅游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吉林省的文化遗产旅游是一个亮点,可以通过对历史遗产文化的包装、再加工、制成多种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旅游需求。

3.以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改善周边的区域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是以遗产旅游概念为遗产旅游产品的源头,所以改善历史遗产周边的区域环境是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必要条件。对原有历史遗产周边实施整体环境改造,使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周边景观与遗产本身相协调,这是在另一种层面上对历史遗产完整性的保护。同时,随着遗产旅游地的不断发展,多方面的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地方交通也都大大改善,交通便利,也促进了遗产地文化和社会效益的双向提高。

二、吉林省典型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敖东城遗址―这是渤海古国的早期都城,位于敦化市,因此敦化也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的称呼。这里有著名的渤海时期二十四块石遗址,在敦化境内共有四处,分别是江东、官地、海青房和腰甸子。作为渤海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墓葬文化,以敦化六顶山古墓群最具代表性,该墓群位于敦化市区以南 5 公里处的六顶山上,为渤海王国早期王族和贵族的陵寝。整个墓群分两个墓区,共有大小石室墓、石棺墓 80 余座。墓群中尤以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的次女贞惠公主墓最为著名,墓中出土了墓志碑、石狮等珍贵文物。虽然关于遗址的建筑性质及作用,学术界众说纷纭,但遗址本身承载的文化信息为研究渤海早期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与此类似的古墓群还有安图永庆乡东清村渤海古墓群。2005 年,敦化市政府在六顶山旅游风景区内积极筹建清始祖文化园,该园占地面积 5 万平方米,园内主体由清祖祠、月台、配殿、祭坛等组成。清祖祠为清式仿古建筑,面积为 9 万平方米,通高 6 米,主要供奉满清历代帝王塑像。月台在主殿之下,内设满清文化展馆、 满族族谱查询室、 满族历史放映厅等。 后续将建设龙形图腾柱、萨满祭祀广场、三仙女祠、钟鼓楼等建筑。

四平的叶赫那拉古城位于四平市梨树县东南30公里的梨树县境内,是吉林、辽宁两省的结合部, 是著名的民俗风景旅游点也属于遗产旅游范畴。叶赫以富有女真族特色的古城堡建筑而闻名。叶赫名胜风景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古迹众多。是吉林省批建的省级旅游开发区。9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28集电视连续剧《叶赫公主》即以此城为外景地。叶赫198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规划开发不合理、发展无序。

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一些景区在开发伊始规划不够科学,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盲目跟风而建,有些景区商业开发过度,导致发展无序;另一方面一些景区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进行超载开发,忽视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旅游人数不断上升,遗产地游客容量过度饱和,严重降低了旅游质量,这些都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遗产旅游地无论是盲目跟风而建导致娱乐设施闲置还是搞急功近利的商业化运营,都会阻碍当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逐渐失去遗产地本身的资源吸引力,从而失去市场号召力,导致当地的旅游业走向衰竭。

2.遗产旅游地区经营管理尚待加强

吉林一些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旅游发展的速度。有的景区门票定价不合理,旅游景点“门槛”高,有的游客望而却步,未能达到经济价值与旅游价值的统一。有的景区经营目标单一,产品类型不丰富,涉足领域相对单调,没有打造品牌旅游项目。有的旅游景区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对遗产进行不合理的改造或改建、增建,这些没有以历史知识原真性为基础的建设工程,往往最终败坏了整个遗产地,这些都说明遗产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需要改进和加强。

3.遗产开发和保护不统一。开发遗产旅游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遗产是旅游赖以实施的平台,不注重遗产的保护就会丧失旅游的遗产资源;没有遗产保护的约束,旅游管理则没有正确的指南,经营也没有正确的标准。

总之,吉林省在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要改变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策略。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道路,努力使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享誉全国。

参考文献:

[1]梁福兴,吴忠军.民俗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4.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4

关键词:体育旅游;资源;专业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44-01

体育旅游是一种集健身、娱乐、游览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既有各种竞赛项目,体验体育项目带来的刺激和挑战,又可以领略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作为一种专业旅游,体育旅游有登山、游泳、垂钓、龙舟、射箭等项目,以及参加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旅游。发展体育旅游,可以改变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近期开展的热门有滑雪、高尔夫等项目,截止到2009年年底,西安市已发展滑雪场5家,建设高尔夫球场6个,为西安热爱体育旅游的人们提供了去处。

一、西安市旅游资源概况

1.西安古城旅游区

本区是关中平原的腹心部分,位于渭河冲积平原的最宽处,包括了新城、莲湖、碑林和雁塔的东北部,以及咸阳的东南部,地势起伏不大,我国的周、秦、汉、唐都将西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和旅游的集散地。该地拥有明城墙和大雁塔等名胜古迹,有北湖千亩水面,可以建设一批结合本地特色的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比如可以建设一个以唐朝为背景,集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2.临潼旅游景区

临潼区位于西安市境内,秦兵马俑、华清池、秦始皇陵墓等历史古迹均居于此,有“‘世园’看西安 旅游看临潼”的美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华清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临潼旅游景区跨临潼和灞桥两个区域,以历史文化名山骊山而闻名于世,因为起步较早,定位为国际化的旅游景区,发展的一直比较迅速。近几年来,临潼以“秦风・唐韵・御温泉”为旅游特色,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旅游文化品牌。区域内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也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深入挖掘“唐”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结合体育运动休闲,可以打造成一个具有温泉疗养和生态旅游功能的旅游胜地。

3.秦岭山地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区

秦岭山地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区位于西安市的南部,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距离重要客源地的西安、咸阳、铜川等城市都很近,可以接受来自以上各地的客源辐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秦岭山区度假旅游。近年以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相继建立了楼观台、终南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和骊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将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既有生态效益,又具备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模式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秦岭山地自然景观旅游区的主要开发类型是森林公园、地质地貌公园和生态旅游。

二、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对体育旅游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体育旅游已成为新兴的体育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产业,就要看到体育旅游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西安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和体育业大公司、大集体的合作,共同推进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推动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作,共同出资组建现代体育旅游产业集团,扶持一批前景好的体育旅游项目。

2.加快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要将体育旅游事业做大做强,就要敢于突破,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才能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推动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对西安市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盘点,建立一个有望实现体育旅游的景点,建立一个项目库,可能会进行旅游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要加以标注,作出科学规划;第二,对已经列入体育旅游建设计划的景区人才队伍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对他们在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类安全措施进行着重讲解,切实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树立科学的体育旅游观

体育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旅游项目基础之上的,和自然、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做好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就多部门协调联动,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才能把这项系统化工程做好,为西安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4.加强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无论是基于做大体育产业,还是做大旅游产业的考虑,二者的融合是时展的需要,是一个既具有旅游特色,有兼容体育特点的新型旅游市场,只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才能共同做好产业融合工作,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事业。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经过对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了解,发现适合开发体育旅游的景点主要是和秦岭一样的山丘型资源为主体,山、水相融合,以秦岭山脉为依托的山丘型旅游资源。具体来看,西安市可以用来发展体育旅游的项目有10类。分别是长城、军事设施遗址、老年康体中心、谷地旅游地、民间演示、广场、山丘型旅游地、体育馆、园林区、自然保护区等。我们重点发展旅游项目,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和打造景区品牌的需要,也是弥补陕西旅游娱乐性缺失的需要,要将体育作为旅游资源的新特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谋划一批集健身和休闲为一体的大项目,为提高景区旅客数量提供硬件保障。

2.建议

为了实现西安市与周边地区的资源互补,可以实施“景点捆绑”策略,比如铜川市以“滑雪”最为出名;华山则是攀岩爱好者的天堂,可以利用西安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借鉴发达国家的体育旅游模式,有助于加快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步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新兴旅游项目上来。目前,西安市、杨凌和咸阳市的人文资源开发还不充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要围绕以上三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人文活动的建筑和设施资源群,结合西安市丰富的建设资源群,建设一批体育场馆、高尔夫运动场地等具有市场潜力的体育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5

摘要:旅游人力资源对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新疆近几年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新疆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探索了新疆旅游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旅游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092-02

新疆作为我国占地面积最大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省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截至2009年,全疆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8 080万人次,旅游收入717亿元,与“十五”同期(2001―2004年)累计相比,分别增长46%、101%、86%。实现了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其中,2007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新疆全区GDP的5.8%,相当于新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5%。“十一五”前四年,新疆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为8.1%、5.83%、5.16%,剔除2009年特殊年份,前三年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为14.96%、15.21%、13.85%。客源市场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新疆人才资源现状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发展旅游业,人才是关键。不论是国家之间的旅游竞争,还是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已成为了核心竞争力,而人才的开发则是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几年,旅游企业的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从业人员总量分析

目前,新疆旅游业已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据初步不完全统计, 2010年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0万人。面对呈几何数增长的旅游市场,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庞大的从业人群,使得旅游人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从总量上看,新疆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在逐年不断扩大。

(二)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1.从业者年龄分析

2006年新疆旅行社经理35岁以下占71.9%,80.O%的导游年龄在25岁以下,旅游饭店从业人员35岁以下占79.3%(见表1),说明新疆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一方面具有年轻和活力,另一方面普遍存在阅历浅、知识贫乏和服务意识薄弱的缺陷,需要进行培训开发。

2.从业者学历分析

酒店从业人员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要明显多于旅游行政管理层和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层和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对较高,酒店、景点景区、车船公司的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新疆从事旅游行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偏低,学历结构有待改善。

3.从业人员专业分析

新疆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非旅游专业毕业,其中,不少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旅游专业的正规学历教育,旅游专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

4.导游层次结构分析

截至2006年底,全疆共有导游人员7 567人,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分别占导游总数的96.0%、3.6%、0.4%。[2] 从中可以看出,具有高级导游资格的导游人员严重不足。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迅猛,每年都有考取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加入导游队伍,有人虽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但未经专业培训,在服务质量、服务技能及礼仪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二、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

旅游人才匮乏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通病。新疆地区所拥有的旅游人力资源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太低,高级旅游人才匮乏甚至已成为制约新疆旅游业的“瓶颈”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数量上不足,就难以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人才队伍。

新疆不仅旅游人力资源在总量上供给不足,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供给量较少;二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师资人才较为稀缺,特别是缺少“双师”素质人才,即要求承担有关旅游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旅游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和从事旅游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还应具备旅游专业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事旅游行业这种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是缺少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四是会展策划人才较少;五是缺少休闲度假项目策划人才以及特种旅游项目管理人才;五是缺少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

(二)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很多旅游企业的激励机制没有与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相挂钩,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一定不能很好地开发旅游人力资源,形不成对旅游企业发展有利的积极作用,导致旅游企业内部士气低下、管理混乱,犹如一盘散沙,最终导致旅游企业的优秀旅游人才流失,旅游企业效益严重下滑。

(三)旅游院校教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方面,是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结构比例失衡,高层次教育实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的任职要求。全区的本科生培养也只是大约占30%。在13所旅游院校中,开展旅游专业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自治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此外,很多旅游院校在“闭门造车”,与旅游企业联系甚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些旅游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及概念、模式的论述上。这必将进一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制约新疆地区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为新疆开发提供有效的人才及科技支撑。

(四)全疆少数民族旅游人才贫乏

目前,各地州的旅游人才相当贫乏,与迅猛发展的旅游业根本无法同步,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人才,特有的旅游资源并未形成新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会管理、懂民俗民风的复合人才,这种特有的旅游资源是很难得到综合开发的。目前存在的矛盾是,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来从事少数民族旅游研究和实际工作,相反,这些旅游人才更愿意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里。

三、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导作用

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把旅游人才资源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资源,将其摆到发展旅游的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建设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妥善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通过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提升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根本无法实现。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旅游资源规划人才、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产品开发人才,同时,可挑选一些旅游经营及管理方面比较优秀的干部,到全国旅游业发达省份或发达城市考察学习,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从内地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级紧缺的旅游专业人才,制定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外送培养计划。

因此,政府部门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善于使用各种市场化手段,做好旅游人才的引进工作和培养,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决不意味着政府包办,因为政府并不是万能的,要积极寻求各种社会化、市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经验,借鉴其他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当代旅游产业运行规律的旅游人才管理和培养方式。

(二)建立健全旅游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构建以旅游企业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试行旅游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年薪制;改进和完善与员工工作实绩、工资等级、贡献大小相关联的收入分配制度,向优秀人才和关键性岗位倾斜。要建立起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建立旅游人才市场体系,尽快完善新疆旅游人才库建设,逐步形成“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大环境。对新引进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和子女上学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使旅游人才“既来之,则安之”,安心工作,安心创业,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发挥骨干作用。

(三)充分发挥旅游高等院校在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作用

针对新疆目前旅游院校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新疆各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各旅游院校之间、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制。旅游院校要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产学合作;加大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各地高校应整合旅游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和品牌教师。如果旅游教育机构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就形不成合力,产生不了强有力的集群效应,也很难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和培训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充分开发利用全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旅游人才

首先,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旅游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对少数民族旅游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是最大限度挖掘、改造、提升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的过程,将其转化为潜在价值的过程,这可以使少数民族旅游人才满足旅游业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将人才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其次,制定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的鼓励或激励政策,从国家及地方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樊洁.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6.

旅游资源现状范文6

[关键词]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

1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1.1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如取得经济效益、资产增值),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研究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有效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它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组织和培训。

1.2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

科学地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对饭店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激励的一种全面管理。

2 林芝地区八一镇旅游饭店开发现状

2.1 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饭店企业经营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一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在饭店经营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饭店必须将人工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以确保在总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饭店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直接提供的,员工的素质、技能、知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顾客对饭店产品质量的感知。为了吸引、保留和储备人才,确保员工具备一定的服务技能,饭店又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长期投资。

饭店的业务活动既不像工业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供销,也不像商业企业以商品为中心的购销调存,而是以客人为中心的客源组织与对客接待服务,即饭店业务活动的服务性。饭店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易逝性等特点,服务的这些特点,使商品与服务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饭店业人力资源环境的特殊性。

(1)饭店服务人员年龄普遍比较年轻

在20世纪80年代,饭店业从国外引进两句话:“宾客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让许多人认为;饭店服务是“侍候人的”、是“店小二”。既然是“侍候人的”、“店小二”,那就越年轻越好,越漂亮越好。目前,八一镇的绝大多数饭店,除了少数的管理者和后台员工,大多数是年轻人的天下,服务人员需要年轻和相貌成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定式。

(2)饭店员工的流动率比较高

经调查统计,八一镇饭店的员工流动率在30%左右,有的饭店高达45%。饭店员工的流动率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导致饭店人员流动率加快的五个根本原因是“个人发展”、“学习”、“工资福利”、“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共占84.3%。

(3)工作时间通常比较长

饭店是一个面向顾客、相对开放的场所,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有些旅游饭店要求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必须有服务人员在岗。由于客人对饭店服务时间的连续性要求,对员工的工作时间也有特殊要求,员工在当班期间,要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做到处处让顾客满意,有时候即使到了下班时间,只要顾客还有服务要求,就不能置客人于不顾而擅自下班,服务人员就得自动延长工作时间,直到服务到顾客满意为止。

(4)服务人员服务压力大

饭店的服务是在就餐过程基本上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这也通常意味着服务生产时顾客是在现场的,服务人员需要面对面和顾客打交道。由于没有两个客人会完全一样,因而会产生异质性,每位客人都会有独特的需求,或者以一个独特的方式来体验服务,服务人员要用一样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礼貌用语去满足不同的客人需要是很困难的。一样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礼貌用语,但哪怕是服务员脸上一个细微的表情,语调中的一点点差异,也往往会使敏感的客人感到很大区别,甚至会成为服务优劣的评判标准,服务人员工作稍微不到位,就会受到客人投诉,从而受到主管人员的批评或处罚,因此,服务人员在对客人服务过程中承受着相当大的服务压力。

(5)需求波动对员工规划影响大

饭店业设施的供给能力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客源供给却是季节性、周期性甚至每天都在变化,当服务的需求超过了服务人员的最大能力时,服务质量就会降低,顾客不满意,员工也会筋疲力尽。由于客人和员工的不满意导致的潜在成本,饭店人力资源开发者必须根据客人需求和饭店供给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员工规划,实行多样的用工形式。

2.2 林芝地区八一镇旅游饭店的规模

随着林芝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饭店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初具规模,林芝地区目前有各类宾馆145家,其中星级酒店19家,客房总数达到4273间,床位7825张,年接待能力超过250万人次。通过对八一镇星级旅游饭店总数(表1)、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表2)、年龄结构(表3)、文化结构(表4)四个方面的调查,对林芝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2009年,八一镇旅游饭店直接从业人员有2650人,占林芝地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人数的40%。在19家星级饭店的人力资源构成中,总员工人数为1820人,行政和财务员工209人,占11.48%,营销员工48人,占2.63%,前厅及总台员工124人,占6.81%,客房员工487人,占26.75%,餐饮服务人员285人,占15.65%,厨房员工254人,占13.95%,采购及库管人员134人,占7.36%,工程维修员工120人,占6.59%,其他员工159人,占8.73%。

同时,经过对八一镇的旅游饭店调查统计,调查发现:

(1)员工年龄结构

28-35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最多,占33.8%,22-28岁的占24.1%;35-45岁的占16.1%;22岁以下的占12.9%;45岁以上的最少,占7.8%。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见表3)。

(2)员工的学历与性别结构

初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7.3%;其次是高中学历,约占40.2%,中专和大专位居第三、四位,分别约为5.4%和3.6%,本科第五,约占3.2%。

在八一镇星级饭店人力资源构成中,女性约占67.4%,男性约占32.6%(见表4)。

3 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分布不合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奇缺

目前,纵向来看,八一镇旅游饭店不仅需要大量操作型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初中、高中与本专科及更高学历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从横向来看,蓬莱旅游饭店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缺口问题,需求的岗位从营销、餐饮、客房、财务管理到电脑工程师、空调、电工等技术工程员,而旅游职校的学生则主要集中在总台、客房、烹饪、餐厅服务方面;工程部、物业管理及营销的人才奇缺,部门经理以上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缺口严重。

3.2 员工流失率高,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八一镇旅游饭店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因循守旧,创新意识较弱,未体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也未从落后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使员工得不到合理提升,导致人才流动出现了两个极端,员工队伍稳定性较差,一方面下层服务型员工流动过于频繁,另一方面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正常流动。据统计,八一镇旅游饭店员工年流动率一般超过了35%,有的饭店甚至高达50%。一线服务层员工流动最为频繁,由于这部分员工目前缺口很大,加之其在饭店中的经济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导致熟练员工频繁流动。

3.3 考核管理与提升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但随着饭店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

3.4 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够

由于知识技术的快速增长,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旅游饭店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饭店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八一镇大多数饭店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尽管有些饭店较重视人才培养,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忽视了对旧人的培养。

3.5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专业化程度偏低

八一镇旅游饭店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缺乏贯穿旅游饭店管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 4 搞好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4.1 树立以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发展理念

重视对员工的投资,健全培养机制,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能力。对旅游饭店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即在饭店效益递增中的要素贡献部分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正在不断递增,有的甚至要大于50%。近年来,不少品牌饭店发展已经证实,饭店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大小,与饭店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力和重视程度相关。八一镇旅游饭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强度,优化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强化对全体员工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促使八一镇旅游饭店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阶段转变。如针对培训,首先,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即按照员工的需求差异拟订可行的培训方案,并实施有效评估。制订出正确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体现出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根据需求进行培训,使员工真正通过培训受益,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

4.2 实施饭店员工的柔性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的改变和流动是饭店资源变动的主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形态的改变,饭店可以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技能、经验来营造完全不同的服务产品。其次,在保证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的同时,通过管理人员的柔性流动和竞争,逐渐提升管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饭店管理运作的整体绩效。

4.3 建立和完善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

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用人机制,旨在通过严格的认证和监督管理,规范与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促进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并为行业的发展储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八一镇旅游饭店在真正形成完善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上需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市场认证机制和监督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以便及早形成蓬莱旅游饭店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