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科研经验总结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目标明确、勇攀高峰是科研动力的源泉。在科研中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在课题提出时就已经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试验等等都可能会变化,而研究目标自始至终不会改变。这个不变的目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先了解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需要继续研究,如何研究,还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会被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科研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所以研究目标是科研动力的源泉。

而学习则不然,学习与目的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学习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学习不一定具有目的性。[1]事实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每一门课的开始一般都会在绪论部分简单介绍该课程的应用,在实验部分也会清楚地写出实验目的,但是这些根本无法让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所以很多学生依然对学习感到困惑,经常听到学生有“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了能做什么”之类的抱怨。

2.继往开来、融会贯通是科研成功的关键。科研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从事研究的人员增多,许多领域都有人曾经研究过并有相关文献记载;另一方面许多新的研究目标可以归结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研究建立在其他学科的知识基础上。所以当前科研需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成果,继往开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成功的几率才会高。

而当前的工科教育,主要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承,无法达到让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记忆,而这种记忆是不会存储很长时间的,以致许多学生感慨“学得快、忘得快”。

3.大胆尝试、锐意创新是科研永远的灵魂。创新是科研区别于学习的关键所在,它不仅是对前人知识的继承,更主要地表现在创新发展上。学术大师的成就不在于学到了多少而在于创造出了什么,技术专家掌握的技术不在于成就一位万金油博士,而在于发明了什么,创新是科研永远不灭的灵魂。

创新教育在当前的中国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主席强调:“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可见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开展创新型教育,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创新型的高等教育。然而当前创新教育在工科高等教育中还是如此微薄。虽然许多学者已越来越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提出了工科院校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3],然而这种教育在多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影响下,显得任重而道远。

根据以上科研经验的总结,我们得到了对教育的主要启示,并提出规矩、方圆、创新的工科高等教育模式。

二、规矩、方圆、创新的教育模式

1.规矩。所谓规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手段,实施该手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此规矩主要用于对知识的继承,重要的是这种规矩有别于传统的讲授,而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总体来看规矩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规矩是沿着科学研究的思路而不是常规的学习思路。这就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应该是首先提出问题或指出学习的目的,在此知识点应该归纳到每一个问题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需要太多的教师智慧。

第二,规矩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学习只是手段。现在大多数教育都是以掌握知识为最终目的,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成绩以对知识点的考核为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实证明这也是高等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症结所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影响砍柴的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这句话说得当然是很有哲理的,但是如果以磨了个怎么样的刀来考核砍柴者而不是砍柴多少,那就会谬之千里了。

第三,规矩应该遵循严谨的技术思想来进行。在工科的教育中应该看到技术的特质,使得工科教育不同于以大学思想为主导的普通高等教育。如果我们把大学思想比作天上的浮云,它飘忽灵动,很快也很有可能凝聚在一起,如果禁锢它的自由,那么它的生命必将被扼杀;而技术思想则如我们建造的万里长城,它一砖一瓦,朴实无华,相互依靠、相互对接。如果给它太多的自由将可能造成整体的坍塌。

第四,规矩的终极目的是消除规矩自身。作为教学手段的规矩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越来越轻,最终学生能够自我学习、研究、解决问题,不再需要规矩的约束。

毕竟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走向社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2.方圆。所谓方圆就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前人的经验、知识融汇贯通,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来看待要解决的问题。方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方圆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广泛涉猎和积极思考来完成。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相关知识及参考文献。

第二,方圆的实现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的讲解不应该占主要地位,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比如查阅相关文献、搜索同类文章说明等。或者说在方圆的实现过程中学生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方圆更注重学生个人观点的形成。学生在对前人经验、知识总结后应形成个人对待该问题的观点,这是方圆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

3.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已存在的知识,还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性地思维。“创新”立足的是“创”,追求的是“新”,“创”是手段,“新”是目的,创新教育就是要革除旧的、过时的,甚至是阻碍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旧事物,开辟和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人类发展的新事物。[4]作为教育顶端的高等教育负有双重的使命,一是传承前人的成果,延续人类的知识;另一个就是教育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创造新事物。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因为我们如果只是继承前人的经验、知识,那么人类将永远停留在一个固定点上,显然事实不是这样,从石器时代的石斧到现在的宇宙飞船无一不是打上了人类创造的烙印。所以创新教育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学生而言,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或者对已取得成果进行“融合”来产生新的知识或成果。

二是发现新的知识或者发明新的东西形成发明专利。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假期挑选了16位学生进行了教育改革试验,得到了可喜的成果。

三、教改中的实施情况

遵循这种教育模式,在教改中主要强调以下方面:

1.任何学习开始前先布置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我们告诉学生今天要点亮实验板上的数码管并让其显示“1 2 3 4”,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先讲微控制器的I/O接口,再讲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做实验。在参加的16位同学中有15位表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2.采用指导式的自学方式。鼓励学生先单独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有利于知识融会贯通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查阅文献、相互讨论。找出知识的关键点并概括出来,然后教师再做归纳总结。有13位同学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其中11位同学认为这样学习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有3位同学表示不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方式(经了解主要原因是习惯于听教师讲)。

3.注重学生的研究型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路并检测。不采用传统的实验仪器,我们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然后给他们提供材料、元器件,让他们自己动手焊接电路并测量参数,当堂撰写设计总结,对设计失败的学生多鼓励。曾有2位学生为完成自己的设计忘我地试验到深夜,全部参加测试的同学都明确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4.鼓励创新,哪怕是一丁点的创新也要及时表扬,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实践,实现自己的创意。在我们近两个月的测试中有2位同学(一组)设计出有实际价值的创新小车控制电路。在此,也感到创新的艰难,尤其对毫无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在创新的过程中,还有3位同学感到有挫折感,有6位同学表示将来还会继续考虑这个问题。

关于这次教改的测试说明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传统地讲授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较多,占用时间较长;不能完成传统的教学要求,一些知识点不能讲解详细;只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由于技术思想与大学思想的差异使得工科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特点,在鼓励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地一味鼓励创新,而应该清醒地看到工程技术对知识积累和实践的极大依赖性,通过规矩、方圆、创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并构建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基于此平台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这才是工科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何向阳.也论学习的本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5):35.

[2].主席出席院士大会的讲话[R].中国新闻网,2006-6-5.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

引言

教育是“立人之本”,然而传统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绩,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所以需要得到改善。在相关理论中得知,现代化教育提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改善教育质量,但实际上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大数据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容易受到困难,所以为了完善落实大数据教育,需要先了解这些问题,再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对比分析

(一)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分析

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是现代较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当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依靠教师的主观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知识讲解、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测验、测验结果总结,通过这些方法教师能够明确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完成了教育的本质工作,所以在某种角度上,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但结合相关研究来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然而在细节上,因为其在教学当中主要以教师的主观方法作为管理实施渠道,那么主观化的管理势必会受到人必带的误差属性而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教学质量的浮动,所以有一定不利影响,同时在普遍案例上可见,许多学生在教学当中都表现出了兴趣低下的现象,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中,学生出于被动条件下,其一切学习行为、思维均随着教师主观信息发展,同时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会围绕课本知识点来进行讲解,而课本知识点多数比较枯燥,在上述条件下加之作业、测验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就会引起学生兴趣低下,使其在学习当中容易出现负面心理或者“开小差”,这些现象均不利于学习水平的增长。

(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分析

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是一种结合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以及PC端、移动端设备来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包括:大数据技术以及教育改革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其中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具有深度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学习”的技术;教育改革下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一项提倡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思想。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应用当中,教师可以以传统教育管理当中的作业、测验结果以及学生日常的学习兴趣表现为数据,将其导入大数据技术当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深度挖掘学生兴趣点以及不感兴趣点,之后依靠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功能,记录挖掘结果,最终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围绕挖掘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挖掘结果中显示某学生的兴趣点在于网络,那么在此条件下教师就可以以网络为背景来设定教学题目,但不可脱离课本知识中心,只设定知识中心的延伸内容,最终教师依照延伸内容,在课堂或其他条件下(依靠PC或移动设备实现)进行教学。在上述分析内容上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是一种围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许多实际案例当中已经被应用,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三)对比分析

综合上述两部分的分析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以确认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劣。首先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分析内容进行总结: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围绕课本内容,通过教师的主观思想来进行教学,从相关案例当中可见,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学生却大多存在负面情绪或其他不利于学习质量的现象,故此说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对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分析内容进行总结: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围绕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挖掘与学习,之后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以其中知识点为中心制定与兴趣点相符的教学内容,再通过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从相关案例上来看,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符,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使其主动思考,所以学生没有出现负面心理或其他不利于学习质量的现象,故此说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行之有效,且效果高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

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挑战

综合上述分析内容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渐被投入在实际教学当中,但从教学结果上来看,虽然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其中部分细节依旧存在难点,这也是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的挑战。那么为了提高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质量,需要先对这些调整进行了解,再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因此下文将进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挑战分析。

(一)学生兴趣收集较为困难

高等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教育,那么现代大学校园建设面积庞大,所以学生数量较多,同时介于大学日常管理相对自由,学生在非上课时间会自由活动,所以教师很难在课外时间便捷的获取学生兴趣,而在上课时间当中,教师不能为了收集兴趣而占用太多教学时间,所以收集效果并不良好,综合以上两个部分可见,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当中,教师无论在课外、课内时间都很难有效率,且确保准确性的完成兴趣收集,此时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就失去了应有依据,强行应用只会导致表面化现象,难以产生实际效果,此问题在当前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普遍应用中十分常见。

(二)大数据专业水平不足

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当中,大数据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此项技术虽然在功能结构上比较简单,只包括数据挖掘以及数据特征学习,但这两项功能的深度较高,所以要完善应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须有足够的专业水平。然而在教育领域当中,大多数教师所学领域为科目专业领域以及教学技术领域,而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实际操控上较为困难,在此条件下,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无疑受到了阻碍,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三)教师教学观念不匹配

综合上述内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对比分析)可见,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与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当中的观念不适用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但因为传统教育管理实行多年,所以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教育上,此时如果要实行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就会引起观念与方法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教师难以理解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观念,所以在教学当中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在此条件下,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施无疑“形同虚设”,由此可见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简陋

在原则上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除了需要确保观念正确以外,还要重视教学方法,但结合上述内容(教师教学观念不匹配),说明教师观念与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存在冲突,而教师观念是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观念错误的前提下,还会导致教学方法上出现问题,但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能称其为错误的教学方法,其只是在细节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点,因此说明传统教学方法较为简陋,在之后的改进当中,应当围绕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内涵观念进行相应调整。

三、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实施调整应对对策

(一)学生兴趣收集方法优化

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教育单位可以结合网络技术设计学习平台,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在课外时间给学生提供教育、娱乐等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为图书、视频等,此举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兴趣需求,在学生兴趣需求被满足的条件下,会提高学生对平台的使用率,那么在学生使用平台的过程当中,其操作行为是随着自身兴趣需求而定的,此时大数据技术即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操作习惯,获取到学生的兴趣,并借助自身的挖掘功能,得到学生兴趣的延伸应用,最终将结果反馈至教师即可,这一过程并不会与其他行为发生冲突,所以可以确保其顺利开展。此外,为了尽快增加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教师可以在教学末尾进行简单的宣传,有利于平台的推广。

(二)大数据专业水平提高

要提高大数据专业水平,本文建议采用培训方法来实现,即依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之后再选择受训人员进行培训即可,但介于大数据的专业水平要求以及学习难度,本文建议培训的内容可以相对简化,例如针对上述平台应用,可以围绕该平台功能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平台功能,而功能内容基本是固定的,只要学会操作即可,因此实现了简化目的,同时借助培训也提高了教师大数据专业水平。

(三)强调先进教学观念

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因此为了实现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强调先进教学观念。具体方法上,同样可以采用培训方法,但在培训内容上需要进行调整,即为了体现传统教育观念与先进教学观念的差别,可以通过案例法举例进行培训,根据案例中学生课堂反应、作业正确率、测验成绩的对比结果,可直观表现出先进教学观念的优势,此时就提高了教师对先进教学观念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先进教学观念培训。

(四)教学方法改善

介于上述分析,可以充分说明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因此在大数据高等教育管理条件下,应当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借助上述平台应用可以获取到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围绕各兴趣点的特征,可以有许多延伸性的发展,例如某学生喜欢运动类的信息,那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围绕运动信息的特征来设定教学内容,此时因为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会更愿意理解这样的题目,相应通过做题也实现了教育目的,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先进教学观念的要求,可以投入到大数据高等教学管理当中。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知识导向观;语言导向观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化是各国及其机构积极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回应全球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世界潮流,中国的大学必须加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联盟,才能谋求进一步发展。

“国际”和“国际化”是英语国家的“舶来品”。《韦式新国际字典》(第三版)将国际化(动词)界定为:使…在关系、影响或范围上成为国际性的;国际化(名词)指这样的活动或者过程。可见,国际化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特质:它是一种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间的活动(或过程),也是一个“引进”或“输出”的双向过程。

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学者各有见解。其中,明尼苏达大学Josef A. Mestenhauser 教授用“1+1=2+”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国际化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结果,一种高水平的教育国际化的状态,更是一个过程,是把国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到本国教育,尤其是教和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香港大学杨锐强调,大学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而不是扩大本国国际影响的手段。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克尔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大学通过国际教育来实施对民族化教育服务的时代。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国际性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体现在:

首先,现代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满足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需要,而知识无国界。

其次,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国际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它不是传播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是传授高度专业化的知识;不是为了培养全民的共同意识和形成他们与本社会文化相契合的行为规范,而是以全体人民中的一部分人为对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知识的后备力量。

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任何想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想落伍的国家都要经常审视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位置。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越来越为本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第四,网络与信息社会的兴起及推动。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世界性网络的形成,使国际间知识与技术的传播瞬间即成。因此,近年来大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地区乃至跨国度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度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教育网络化将成为新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语言导向观和知识导向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种模式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均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具体手段包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入了不少全球视野的课题、跨国比较的事例和讨论等;也增加了教授外语的时间和比重,甚至引进采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做法。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在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并逐步推动双语教学。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本科教学的达标与双语教学挂钩,在适宜专业中双语授课比例要大于10%,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在此政策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教育,特别是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

可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实施初期,大家都将双语教学视为国际化教育的要点,直至今日,仍旧有很多教师认为,国际化教育就是双语教学,但有关什么是国际化高等教育,一直众说纷纭。笔者总结为语言导向观和专业知识导向观两种。

(一)语言导向观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化教育就是尽量用英文进行专业课程授课,并以语言教学为主。因此,很多院校、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知识(中文讲授)的基础上,用另外一种语言重复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英文、特别是专业英文水平。这种方式将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一分为二,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压力,在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体现在:

首先,把用英语教学等同于国际化教育。许多老师将二者简单等同,甚至以英汉互译的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将教材翻译一遍,再解释专业词汇,学生则忙于记录,根本无暇顾和思考专业内容,课程结束后只是掌握了一些专业单词而己。教学方法则还是采用中国式的教学方式,以知识填鸭和应试方式为主。

其次,完全割裂了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联,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语言(英文)本应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本学科在国际上的最新知识和进展的工具,国际化教育中,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本身就密不可分。但这种模式人为地将这个学习过程一分为二,表面上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过渡更为自然,实际上对语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并无帮助。因为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使用,即利用其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而将二者完全割裂,实质上无谓地增加了学生的课时压力,且使学生尚未掌握好专业知识,就由于过度重复而对专业知识点失去耐心,反而阻碍了其知识的掌握。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4

關键词:加拿大考核制度评价指标学分制

1.高等教育考核制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考核与评价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健康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考核反馈的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反之,不合理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也无法让教师得到正确的反馈,偏离了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建立一个适应本国国情的,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以及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

2.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考核制度

2.1完全学分制

加拿大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老师。完全学分制有益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加拿大大学一年有三个学期,每四个月为一个学期(1~4月是春季学期,5~8月是夏季学期,9~12月是秋季学期),学生一般要上两个学期的课,剩余的那个学期在校外实习,大部分专业都会将校外实习安排在夏季学期,如果某些专业不需要学生完成校外实习的话,学生也可以选3个学期的课,两年修完本科三年的课程,毕业前必须修完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分。

加拿大本科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一般在大学1~2年级修完,但学生也可根据需要在不同学期修完,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知识面的广度,不仅需要掌握和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核心课程占60~70学分;主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深度,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主修课程占35~40学分;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选修课程占15~20学分。想要获得学士学位,至少要修满120个学分。

2.2课程考核要求

对每门课程的要求在大纲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教学大纲由主讲这门课的老师共同商议决定。比如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每部分内容所占的比重是多少,课程的成绩评定包括哪些方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渥太华大学每门课都设有一个Blackboard,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查阅该课程的Blackboard,下载老师课堂讲授所用的课件,同时包含每门课程相关信息,如课后作业,临时调串课的通知等等。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邮箱发给老师,未在规定时间交作业的,该次作业为0分。老师也会在课上布置小测验,有时是提前在网上通知的,有时是课上临时通知,未上课的同学该次测验为0分。

尽管加拿大的大学教育看起来相对轻松,即便是上课缺勤、迟到、说话、甚至吃东西,都不会受到责罚,但是对课程的考核却毫不含糊。通常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不超过40%,这与我国大多数考试课程的考核要求大不相同。加拿大教师会按照每个项目的考核要求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学生不认真学习很难及格,即便是期末考试通过了,最后总评也可能不通过。学生成绩的划分等级如表1.1所示。总评成绩为D代表通过,拿到该课程学分。但毕业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B及B以上才能拿到学位。如果一个学期内拿到几个D,学校会对该学生发出警告,受到警告的学生在下个学期仍然有成绩为D的话,学校会认为该学生不适合该专业的学习,会对学生发出劝退要求。另外,加拿大大学对作弊学生的处理是非常严苛的,一旦发生舞弊现象,无论情节轻重,一律开除学籍,所以很少有作弊情况的发生。

3.中加考核制度的对比分析

在中国,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考核目的不清晰,考核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其二是考核制度不合理。国内的大学虽然对学生的考核也有严格的规定,但大多数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即便是平时不够努力,缺勤较多的学生,也可能通过考试前的“临阵磨枪”通过考试,甚至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很多同学会抱着侥幸心理直到期末才努力学习,这种短期突击学习的后果就是:知识点不扎实,迅速遗忘。还有很多同学在高中三年的强压制度下产生厌学情绪,上大学不以学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拿毕业证为目的,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即便是考试不及格,也可以通过补考和重修的方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这让学生对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都不能足够的重视。国外的“宽进严出”和国内的“严进宽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师布置作业方面,国内的大学布置的基本都是在书上可以查到标准解题思路或答案的题目,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小,也无法检验学生是否独立完成,造成了考核的不公平和学习的懈怠。在毕业率方面,国内的大学本科学位通过率可达90%以上,而加拿大的淘汰率可达30%以上,每学年后30%的学生都面临淘汰,这种动态的淘汰机制促进了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高额的学费,激烈的竞争,“浑水摸鱼”者少之又少,保证了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高水准和稳定性。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借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的国情,建议可以从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

4.1合理整合资源

适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对于概述性较强的、浅显易懂的知识点以线上教学为主,待线下授课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对线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4.2利用慕课堂进行考核

将慕课堂引入到线下和线上的教学过程中。课前或课后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小考”,教师在慕课堂中考试内容,学生实时进行作答,这样既可以真实地评价学生,避免课后抄作业的情况,又可以让教师实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持续改进提供参考。除了可以进行小考,还可以利用慕课堂批改作业,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采用同学之间互相批改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慕课堂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

4.3降低期末考试比重,评价方式多样化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5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部分青年教师课堂授课中,照本宣科,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差,一位被动学习,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

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青年医学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起课堂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新世纪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形势下,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现就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做如下探讨。

充实教学理论知识

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应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强化教学理论学习,可采用到师范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参加教学研讨交流会、及邀请师范院校教师进行院内讲座等形式,通过学习,使青年教师能系统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以不断充实教学理论知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勤于实践善于总结

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反复参与教学实践。采用跟班听课的方式,要求青年教师定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观摩、记录、学习,体会总结老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导入、重点和难点把握、时间分配、列举病例、提问、板书或多媒体应用等方面教学知识,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在教学观摩实践中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增加青年教师授课课时量,鼓励青年教师勤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并围绕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疑难问题讨论等教研活动,加以针对性指导,以加强青年教师临床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此外,应注意扭转个别青年教师重医轻教、指导教学意识淡薄等问题,加强教学管理及督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通过举办教学名师示范课等方式,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向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相关知识。青年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将常见疾病结合典型案例,运用启发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详加阐释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学以致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教质量。

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青年教师;控班能力;亲和力;问题行为;批评与表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92-02

青年教师从开始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诚惶诚恐,希望能上好每一堂课,站好每一班岗,教好每一位学生,处理好和每一位学生的关系,但往往事与愿违。于是,青年教师和学生间就会有摩擦,从而导致青年教师在控班能力这个问题上的困扰。作者通过与周围同事的交流,通过向老教师的请教,以及自身的切身体会,总结了提高控班能力的几点思考:

1.提高课堂内容的吸引力。我是一个工科院校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教的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逻辑性、实践性、理论性都比较强。因此,充分的备课是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的一个前提。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把学生们搞得云里雾里,一方面学生们没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印象也会很不好。反过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明了,学生们一听就懂,一方面学生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就会提升。通过充分的备课,用书本里的知识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以达到提升控班能力的目的,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对于一群自主意识强、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来讲,应该是事半功倍的。

同时,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有多学科知识;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社会知识;既要有学科现在的知识,又要有学科发展动态知识。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涉猎古今,其渊薄的知识才能令学生折服,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学习你所传授的知识[1,2]。

另外,好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关键。要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或满堂灌,不能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要让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不时地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给他们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使他们能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课堂上的互动,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2.提高教师的亲和力。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上课的特点不同。高等教育每门课每周老师给学生上课顶多3次。因此除开答疑时间,任课教师每周和学生一般只见面2次,而且就是上课的时间,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是很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师讲解课本内容上。这种教学特点,对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是非常不利的。而增加教师亲和力是提高控班能力的基础。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上他的课;不喜欢一个老师,就和老师关系淡漠甚至紧张。现代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很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老师说的话不再是“圣旨”。因此,当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并且这种印象可能因为不经常交流,而一直持续。那么,当该学生有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等现象发生,在两者不是很熟的情况下,老师通过语言来使学生乖乖遵守纪律,达到控班的目的是很难的。因此增加和学生的交流次数,在一些细小问题的处理上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学生面前讲话要注意入情入理,才能深得人心,这样老师才能慢慢建立与学生的亲和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得到学生的宽容和谅解。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交流和互动,带来的是高质量、有活力的教育,而师生间的疏离、隔阂乃至对抗,无疑是教学的一大障碍,这种关系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是提高控班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曾经有一个班级的班风非常不好,班长和团支书带头迟到、早退。为了整顿班级纪律,于是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了班长和团支书,虽然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班长觉得脸上很没有面子,于是一气之下,到别的老师班级上课去了。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老师没有顾及班长的面子,公然批评,虽然最后班上的学习班风是控制了,但是班长跑到别的班去了。对于班长自身而言,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更好的方式,其实是私下和班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既保住了的班长的面子,又控制了班风。其实,老师更应该做的是表扬。通过表扬来达到批评的目的。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质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赞赏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对你上课内容和讲课方式方法的质疑,表扬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和成绩,表扬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老师要合理地、慎重地运用批评,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当面和直接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效果会适得其反,而且往往使老师也下不了台,有时即使学生不对抗,但他心里会很不服气或怀恨在心。因为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逆反、自尊、要面子是他们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喜欢“吃软恨硬”,也不怕“硬”。那么,怎样的“软”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呢?例如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优点,此谓“以退为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老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3-5]。

4.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有他自身独有的个性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巧,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经常进行课间辅导与巡视,及时做出反馈和调整,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老师是在给自己上课。如果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我发现虽然有的学生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但是他们很精明,很会评价老师,他们知道老师是否真的好。如果一个教师想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必须从课堂开始,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做起。

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只是其中一方面,对课堂技巧的把握也是非常关键的。而这方面,在高等教育中经常被忽视。因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不一样。高等教育的课多课时少。每门课基本上都会在一个学期内结束掉。老师必须得抓紧时间讲解课程里面的知识点,否则会完不成教学计划。这样就导致在众多的知识纷纭的大学校园里,好多学生会因为一堂课听不懂,而放弃整门课的现象,并且,家长不在身边,很容易受到诱惑。另外,专业课老师本身又是专业出身,不擅长把握学生的心理。这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好多学生补考、重修。其实课堂的教学水平包括很多方面,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水平,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等等都属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范畴。青年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应该注重发觉学生的内心和背后,实行因材施教。

5.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害师生感情,甚至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抗,使课堂出现失控的局面。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应遵循的两个原则:一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对学生有偏见;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可辱骂体罚学生。学生是人,是有感觉和思维的,如果一个教师“出口成脏”、“任性而为”,是不可能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我想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有时老师真的有错,我们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并不会降低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更增强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另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课堂上常见的几个问题,如上课带着早饭进课堂,上课迟到、早退,课间随意进出教室、上课讲话、上课玩手机、作业抄袭、无故旷课、撒谎、顶撞老师、考试传纸条、作弊等等问题,事先想好相应的对策,处理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老师首先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学生刚开始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表达老师的反对态度,提醒他们不要再做相似的事情。假如学生不听,仍然如此,此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通过鼓励的方式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假如学生还是不听,根本不在意您的引导,这时最好和学生私下沟通一下,看看学生怎么说,很多学生还是会在私下沟通的时候,和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的,这种方式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假如讲过几次下来,学生仍然恶习不改,此时要想一下学生是不是有什么大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要和辅导员或者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一下学生的近况,从源头上关心学生,把问题解决掉。

6.总结。综上所述,控班能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教师授课的精彩程度、内容吸引力的大小、教师本身的亲和力、教师的素质等等都有关系。为了提高控班能力,教师应努力做好前面所述的几个方面:提高课堂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来自于各大高校,很多不是示范类的毕业生。因此,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讲解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其他方面存在一些欠缺,是急需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美]布鲁肖,威特克尔.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M].范杰,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李进成.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