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1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就“大众数学”的教育目标来说,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等四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二、数学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要学生善于思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

(2)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生初步学会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使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整体系统训练学生思维。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就是要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其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

三、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并且还要加强中学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 长跑训练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与体能训练及技战术训练一样,是构成现代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具有某些超常的身体技能、极大的生理潜力和遗传优势,而且还具备了发挥上述优势的超常的心理优势能力,例如善于激发积极的心理能量、善于控制紧张和焦虑、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等。这些能力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训练才能获得,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才能更好地训练他们。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务必善于运用心理教育,用这样方法去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紧扣运动员的心理情况,正确指导,克服其心理障碍,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投入到训练中,以提高训练质量。本文试图从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入手,剖析其在不同运动水平阶段的心理变化,为今后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一、心理训练的含义

心理训练是对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发生有利于活动的变化。心理训练首先出现在20世纪初期,是从病理心理学的应用开始的。当时,德国精神病理学家舒尔茨用瑜珈的放松动作、催眠性暗示对病人进行以松弛机体和精神状态为特征的治疗,获得了极大的心理疗效。此后,放松治疗方法在体育运动中被广泛使用,对缓解运动员的临场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心理训练的手段也趋向于具体化、科学化,并使用现代仪器进行记录和监控。概括地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了解体育运动员心理品质的项群特征

按照项群训练理论,可以把运动项目分为技能主导类项群和体能主导类项群。每一类项群中又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项群的运动员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比如长跑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耐力性项群。

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大都表现出反映速度、思维敏捷、行动效果、朴实直率等特点。耐力性项群运动员具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长跑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能够以超强的耐心忍受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疲劳,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潜力。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满足比赛的需求。

1、强调动机、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运动员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其学习、训练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和主管动因。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无疑是成才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训练目的教育,启发队员的自觉性;利用训练结果的反馈作用,树立训练的信心和决心;保持训练内容和方法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适当开展竞赛,激励队员的进取心等等。总之,体育教师只要用心,即可发掘出很多方法,来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和兴趣。

2、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每一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少儿时期是意志品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意志品质训练。但是,意志是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的,意志行动不是光靠讲解、示范就能加深认识、推动行动的,而要结合到体能和技战术的训练中。

3、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也是运动员的“灵魂”。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即使有优秀的身体条件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技战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积极启发运动员的思维,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抽象到具体,促进运动员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并鼓励运动员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3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

1.2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接受;对社会及身边的各种思潮、观点、行为具有分析鉴别评价是非的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1.3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不仅看待问题与众不同,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主动、发散、独创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其中主要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的探索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个巨大的铸魂工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理想是创新的动力,信念是创新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克服思维固定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思维也可叫创新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来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由讨论、辩论,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还是扩散性思维,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对学生总结的概,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畏葸自缓的心态。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互统一,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4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的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方面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的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了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会“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课标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性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个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可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的缘故,思考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极大地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比较窄,就谈不上敏捷性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境,培养迁移能力;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5

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一、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宝贵的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及自身发展来说是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1.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通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2.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3.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4.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5.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6.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操作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能力培养。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2)让学生独立的完成观察与实验。(3)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他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他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的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2)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4.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做到:(1)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2)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3)掌握所学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4)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做出正确的推理。

5.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新能力,只是程度不一样,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的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2)注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3)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4)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几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6

1 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基本数学教学思想

因为,数学所研究的是现实数量关系和逻辑可能的结构关系,是由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语言、数学概念术语以及数学表达模型而构架起来的。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需要采用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概率与统计思想和必要的哲学思想,将实际问题情境进行数学组织化,将陌生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或已经会解的数学问题来处理。而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才能正确地掌握应用这些思想化的数学材料,才能恰当地体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良好的思维品质决定着数学教学的成败。

2 确立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

2.1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数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数和符号。要用数学命题,公式法则和相关的图形来正确刻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就必须以准确鲜明的数感和符号感为必要的前提。

2.2 发展学生的数学信息感。数学信息感不仅包含教材所提供的常规数学模型,还包括关于解答问题,探索规律,学习知识等方面的思想方法。数学信息是抽象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的关键因素。

2.3 发展学生的数学过程清晰感。数学过程清晰感,包括对观察、分析成果的清晰表述,对解题过程的清晰展示,对思考理由的清晰阐述。学生具有数学过程清晰感,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具体体现。

2.4 发展学生的质疑意识感。质疑意识感,包括提出中间问,确定中间结果,制定解题计划,明确复杂问题可分解为成的简单问题,提出对“双基”知识的理解障碍点,体会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问题。较强的质疑意识感,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

2.5 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感。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自律习惯,能与他人交流思维成果,自觉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随时评价优化学习方法。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感,就会发挥利用积极因素,自觉加强思维品质的修养。

3 精心营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活性剂。因此,教学双边的思维活动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民主和谐、积极活跃、心理负担适度、施教过程自然、师生感情融洽的环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中,从学生思维的失败中,培养学生急切体验成功的情感。给学生思维以正确的导向,使学生能在一种激活状态中优化自己的思维。

4 切实培养学生的下述思维品质

4.1 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和多题一思等强化训练活动;要使知识呈现方式和教学讲解方法体现多样性;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思维活动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灵活运用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方法、步骤和技巧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取向和学习价值取向。

4.2 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思想上,要建立有关速度、正确率、状态调整的目标体系;要注重提高快速感受“双基”知识、数学经验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数学反应能力;要注重提高几何语言图形化、空间观念形象化、相关概念系统化、数学模型与现实情境相转换的直观感应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效率,增强师生双方反馈信息的灵敏度。

4.3 思维的逻辑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展示对于概念本质的抽象过程;注重展示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注意展示相关判断和数学命题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数学方法对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遵循认识规律、坚持理解记忆的凭据推理的自觉性。

4.4 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取向上,既要重视顺向理解,还要训练学生的逆向思考技能;既要把重点知识和关键内容的本质特征讲深讲透,还要适时展开多层面、多方位的强化训练;既要重视教材的编排体系,又要进行教材的再加工;既要要要求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把握知识内在关系,还要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