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1
一、经济危机转型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之前,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尽管伴有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但危机从总的来说还是突出表现在生产领域,形成了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危机只是伴随现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90年日本经济破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给世界经济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表现形态。” 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明显地转变为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发生了经济危机转型。
那什么是经济危机转型?经济危机转型是指经济危机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由生产过剩导致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然后进一步蔓延到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经济混乱。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由金融领域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包括产业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在金融领域爆发的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在内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转变。传统的经济危机多数首先发生于产业领域,然后传导到金融领域,突出地表现为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继而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并爆发金融危机,使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倒退状态。而近三十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基本上爆发于金融领域,然后传导到产业领域,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现象,致使产业领域在内的其它领域发生危机。这些金融指标包括货币汇率、短期利率、证券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目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危机都采取了金融危机 的形式,如拉美债务危机、日本泡沫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阿根廷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因此,当代经济危机就其表现形态来看是金融危机,但就其深层次或本质层面来看,金融危机的性质仍然是经济危机,或者说是以金融危机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这也恰好反映了当代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改变。二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未变,还是过剩,只是过剩的表现形态发生了变化。无论传统的经济危机还是当代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其实质仍然是相对过剩。只不过当代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的“过剩”不仅仅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更多的是体现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本过剩”。本文所分析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是指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转型的特征
经济危机转型即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虽然其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其表现形态较之原先的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来说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集中反映在:
1、危机的爆发由生产领域转向金融领域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2
【关键字】中小型外贸企业 经济危机 制约因素 国际化发展战略
一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1.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内涵
中小型外贸企业,即外向型企业,就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以出口加工方式为主的经营业态,其产品或服务的客户主要以国外客户为主,同时也兼营少量国内业务。外向型企业主要是以外贸出口、OEM/ODM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外向型企业的客户主要以企业客户为主,很少直接面向数量众多的终端消费者,其客户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国际采购集团、商、中间商、世界知名的品牌商。
2.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近几年可以说是一个坏消息不断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对质量安全的标准越来越高;美国次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和欧盟为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逼迫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生产的玩具在美国被大规模招回,还导致生产企业老板走上自杀的不归路;面对美国及欧盟的政府与媒体负面报道压力,美国及欧盟的部分商家开始着手考虑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替代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结束了政策优惠期。所有这些,再加上企业之间、中国企业与其他成本更低的非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都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使部分外向型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企业利润越来越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一年无利,甚至亏损。
3.经济危机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一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动荡,对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第一,经济危机概述。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坏账为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将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预计最终损失将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由于银行发行贷款证券(缩写为MBS),形成债务后再出售债券(缩写为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在全球形成债务链,债务链一但中断,便产生多米诺骨 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
第二,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可以概况为以下三方面;次贷危机引发美元动荡;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
第三,经济危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经济危机爆发后,对于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国需求大幅减少;金融危机引发汇率大幅变动;金融危机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金融危机下各国贸易保护的加剧。
二 制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因素
1.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认识上的误差
许多中小出口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管理系统不完善。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即便有一定出口规模,一定效益的企业也缺乏整体的应对策略和长远规划,缺乏入世后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看齐的接轨能力。 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外向型生产企业的前身为私营企业,属于私营经济体制并是家族企业,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期多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并非家族企业就代表着落后、不好,家族式管理就一定水平低。事实上,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知名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但目前的情况是,当企业迅速膨胀发展时,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时,家族式的管理就显得难以为继了。特别在中国,企业的成长往往和经营者独到的眼光和对市场转型时期的一些漏洞加以利用密不可分的。这也造成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只要寻找捷径丽不用理会管理,但这实际上是把企业推到了相当危险的境地。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流,经营者或管理者(大多数企业合二为一)的素质和观念会影响企业的存亡。另一方面,有些外向中小企业则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其经营体制虽已是私营经济企业,但计划体制下的惯性仍在延续。
面对崭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由于众多管理者的素质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低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仍相对落后。
2.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政策上的不适应
目前我国对企业跨国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领导。境外企业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兴办,贸易型和非贸易型跨国企业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民营企业的进入渠道不顺畅。第三产业更涉及商业、金融、卫生、交通运输等众多行业和部门,要求不一,各级政府没有明确指导,缺乏相关的立法等。这种情况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3.缺乏专业性人才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基础薄弱,加上在用人体制上存在的问题,难觅到好人才是不少企业的苦水。同时,有的企业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培养的外向人才很容易就流失,或跳槽,或被同行竞争对手挖去,最后只能又回到培养自己家族人的老路上来。中小外贸生产企业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要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方面外,还有一些制约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诸如缺乏对国际市场应有的了解;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动力机制疲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换等等都加大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难度。
三 案例:汇孚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化发展调研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3
经济危机的由来
20世纪末21世纪初,阿根廷是" 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那时的阿根廷已经跻身于世界十大富国行列,人均GDP甚至高于当时 的德国和法国。但由于固定汇率制度的不合理,资金大量外流,阿根廷1998年发生经济衰退 ,并于2001年底爆发了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动乱、银行倒闭、 政府。代总统杜阿尔德以拒绝还款为条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要求后者提供"新 鲜 血液"以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基金组织2002年11月同意阿根廷政府提出的推迟一年偿还到期 的1.41亿美元债务的请求并于转年提供新贷款。
失败的"债务重构"
2003年阿经济增长 率达5.5% ,居拉美各国之首。与此同时,2003年底,阿根廷的外债总额估计也达到了1852亿美元。阿 根廷政府推出了"债务重构"计划,其目标是免除785亿美元的债务,重新安排880亿美元的 债务。如果债务重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到2015年,阿根廷的外债占GDP的比重可降至60%, 2050年可降至20%以下。但如果不能成功,外债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至2021年期间经历缓慢 下 降后,将迅猛增长,2050年将达到360%。届时,阿根廷将真的要破产了。
在阿 根廷2001年经济崩溃前,数十万私人投资者购买了阿根廷债务,其中很多债权人在过去两年 多从未收到阿根廷的还款。由于阿根廷10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额的财政赤字 支撑的,投资者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前景缺乏信心。
进退维谷
尽管勉强躲过了一劫,但阿根廷目前仍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之中,巨 额债务依 然是经济复苏途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阿根廷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 在20世纪 90年代前半期平均占GDP的比例为1%,到后半期已上升到3%。赤字必须每年进行有效弥补, 政府印钞票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又常年逆差,政府只能通过借债或发债券填平窟 窿。为吸 引债权人,阿根廷的债券利率格外高,使利息负担有越滚越大的雪球效应,其结果是使经济运行的延续性完全建立在政府能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的基础上。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4
欧债危机对瑞典的影响是怎样的,瑞典怎样在欧元区内外应对风险?
路德维克:我们比较幸运。首先,我们在中国、东亚和美国有大量的业务,比仅在欧洲开展业务要好得多;其次,我们的债务很低,债务与GDP的比重大约在30%。我们有大量机械制造业务与重型卡车业务,比如沃尔沃,这是与发展中国家交易的主要部分。如果分析欧洲的经济危机,主要关注的是欧债危机。但欧洲的经济危机是欧债危机和银行危机一起导致的。一些国家,比如爱尔兰、西班牙,因为房产降价、抵押贷款无法偿还等问题,银行损失惨重。为了保证经济运转,一旦银行出现危机,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会倾力挽救,但这对国家来说,代价高昂。比如爱尔兰,国家用GDP的30%去挽救银行,导致爱尔兰的债务危机加剧,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公司倒闭破产、就业情况恶化、税收大减。一切为了让经济有序的努力却反而导致了更糟糕的后果。
是什么导致了爱尔兰的银行危机和公司倒闭?
路德维克:爱尔兰的房地产项目过多,供过于求,导致房产价格下降。而这些房产的业主大多负担很重的债务,因而直接导致这部分业主违约,银行因此赔了很多钱。而银行的钱只有10%是自己的资产,其它大部分是从市场上筹集而来,所以房地产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大。这就是爱尔兰的问题:银行借贷太多,而借贷人无力偿还,银行也无法用抵押物兑现,造成了恶性循环。政府不得不出来救助银行,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以避免所有人同时去银行取钱,造成挤兑情况发生。因为一旦那样的情况发生,市场就彻底乱了。
这个问题对中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房地产泡沫扩大,将会带来很多严重问题。比如上海,人们购买很多的房产,并且大多依靠借贷购买。如果这些房产价值突然下跌,那么这个银行系统就会面临考验。这就是已经在欧洲,如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发生的问题。也许中国形势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银行危机和财政危机相互关联。这就使解决问题变得更复杂。
然而,最主要的是,是否有竞争力来解决银行和财政问题。爱尔兰首先从危机中开始恢复,源自于它的竞争力。在经济危机下,国内需求降低,如果竞争力够强,就可以向国外输出,这样就可以继续生产,扩张。爱尔兰公民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开始走出危机,而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恢复期将会十分漫长。如果中国要在欧洲挑一个度过危机的学习榜样,那么当然是情况已经在转好的爱尔兰。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5
关键词:北欧福利经济模式;希腊债务危机;福利困境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72-02
1 文献综述
瑞典学者爱斯平・安德森将西方福利社会划分为3个类别: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福利制度,以美国为代表;体现社会合作和互助的福利经济制度,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民主社会主义式的福利制度,以北欧模式为代表。本文将侧重于分析北欧福利模式。
国内学者对北欧福利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北欧模式利弊分析,如王翔分析了北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和效果,提出其面临的问题,包括高失业率、劳动力不足等;
(2)北欧模式个例分析,如高振立,通过分析瑞典的福利制度,来解释北欧模式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公共资助这三者之间存在的交叉的模糊地带;
(3)北欧模式比较分析,蔡宇宏以瑞典和美国为例,比较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和自由主义的福利。
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引发了关于北欧福利模式困境的思考。北欧福利模式在基本体系、基本原则、福利基金筹集方式和主体等方面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福利制度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对中国福利制度设计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北欧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也缺乏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亟需改善福利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北欧福利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对当前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希腊债务危机中的福利困境
2.1 希腊债务危机简述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08年10月,希腊政府承诺提供至多280亿欧元资金帮助银行部门度过金融危机,并表示该援救计划不会对财政赤字产生影响。结果却是希腊政府赤字迅速上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7.7%增至12.7%,而债务余额的GDP占比则从99%上升至113.4%。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
2.2 债务危机引发的高福利困境
事实上,希腊的政府赤字问题由来已久,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政府为维持高福利政策的巨额支出。据估计,希腊现有养老金制度将使其资金缺口在十年内累积达4000亿欧元,相当于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为应对债务危机,减少财政支出,必然需要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然而,希腊政府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反对,甚至引发了。希腊由此陷入高福利困境。
3 北欧福利模式的特征及其困境分析
3.1 北欧福利模式的特征
希腊的福利政策是典型的北欧模式,笔者认为,希腊的债务危机及高福利困境凸显了北欧福利模式两个方面的特点:福利政策的普遍受益性和财政支出在福利资金来源中的主体地位。以下我们把北欧福利模式(以瑞典、挪威的福利情况为代表)分别与西欧模式和美国自由主义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两方面的特点。
(1)与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对比――北欧福利模式的普遍受益性。与西欧国家的福利模式相比,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建立在普遍受益的原则之上,所有居民都被给予社会保障福利。现有居民无论是否曾被雇佣,达到一定年龄均可领取养老金,每个家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儿童津贴,甚至所有居民无论收入状况、社会地位及其他情况有何不同,均可得到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
表1 英国、德国及北欧四国福利保障情况对比
英国德国瑞典挪威
福利内容健康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各种社会保险服务养老抚恤,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劳动力市场政策健康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劳动与就业,住房,教育养老保险、医疗和健康保险、儿童津贴、失业救济与就业培训、义务教育保障
基本原则福利服务面向所有需要提供服务的社会人群福利保障的享受权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相关福利覆盖所有公民,保障公民与其家人生活注重社会福利普遍覆盖,特别强调社会福利实行社会的平等、公正和公平
(摘自:王志凯《比较福利经济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与美国自由主义模式对比――北欧模式中财政支出在福利资金来源中的主体地位。
北欧的福利模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以政府财政为主体。在北欧各国,福利经济思想和社会保障意识具有历史性的社会基础,其福利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而在美国,社会福利的分配则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只起辅助作用。这点也使得北欧福利模式相比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更为稳定,实现的福利效果更为显著。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包括国家对教育事业、科技研发的关注和支持。而美国社会福利开支大部分由私人部门支付,使福利制度的覆盖面受到较大限制。
3.2 北欧福利模式的困境分析
基于北欧福利模式的两大特征,笔者认为北欧福利模式的困境主要由以下两个问题引起:
3.2.1 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公共开支及福利政策的就业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北欧福利模式困境的产生关键在于社会福利的公共开支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就业产生不同的效应,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1)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社会福利的公共开支有利于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增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水平,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使得国家的可支配资源大量进入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而进入产业发展的领域的资源相对减少。这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并不成问题,譬如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公共福利领域开支的增长,带来公共福利服务领域就业增加到社会就业数的1/3,这有助于保持一个高的社会就业水准,并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2)经济危机时期,社会就业可能会急剧地发生结构性变化,失业的迅速上升,直接迫使社会福利保障支出扩大。一旦失业不能在短期内扭转,则会给社会财政带来负担,使经济发展更加受阻。不断增加的社会公共支出,仍需要增加税负来支持。这又会使得私人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同时还会因为社会福利等公共非生产性开支的扩大,而减少生产性投资并阻止消费,从而影响生产的发展。
3.2.2 福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北欧福利模式的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福利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问题突出,财政更无力支付刺激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则失业只会愈加严重,此时必须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然而,北欧福利模式的特点使得改革阻力重重。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福利需求增长的刚性阻碍社会公共福利开支的削减。人们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服务的资格和权力一旦被确定,一般是不容易被取消的。在北欧国家,现在的主要工作阶层也会是未来的老年选民,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个发达的福利保障社会,这些人和当今的老年人相比,在未来会是一个更坚决要求高福利的选民群体。此外,未来老年人口在绝对数量和相对人口比例上也呈扩大和上升趋势,社会福利需求增长具有绝对的刚性,公共福利开支的削减几乎不可能实现。
(2)社会文化和传统意识的阻碍。在北欧国家,福利经济思想和社会保障意识具有历史性的社会基础。对比一下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就公民对于社会福利保障态度的调查表明,近60%的欧洲人持有政府应该负有责任来保证社会公民的基本收入,68%的欧洲人更赞成政府应该有义务和责任消除社会收入不平等,而美国人持有对应态度的仅仅分别是20%和27%。欧洲大众对社会福利保障的广泛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欧洲政界对社会福利保障进行削减或控制的障碍。
4 北欧福利困境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提高社会福利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地发挥福利政策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国的福利制度在运行模式及服务规模等方面必须与该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如果盲目推行不适应本国国情的福利模式或者超出该国经济所能负担的福利政策,只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有损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不适应本国经济状况的福利制度将不利于该国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当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时,也极易发省与希腊债务类似的危机。
5 中国对北欧福利模式的借鉴
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北欧福利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基本原则上都是基于国家对全体劳动者和公民的社会责任而使其获得生活保障;都由政府作为主体;基金筹集方式基本相同。构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充分考虑中国特殊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北欧较为成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
5.1 中国福利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国情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福利保障需求不断的增加与当前福利保障供给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及中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滞后,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另一方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又不能把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实现水平定位太高,因为超过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保障只会是抑制效率的虚假公平,必然损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因此,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在这双向制约之间确立平衡的社会公平度。
5.2 对北欧福利模式的借鉴
5.2.1 借鉴北欧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
北欧福利模式建立在普遍受益的基本原则之上,面对全体社会公民,而中国目前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对象是特殊群体。从北欧的实践经验来看,公平公正的福利制度使政府更加廉政效率,带来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公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中国社会保障的供给滞后,高福利政策引起懒惰劳动力的问题在目前仍不会出现。因而,在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中,必须设计一种体现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这既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则,也是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要机制。
5.2.2 合理调配公共开支,谨防财政危机
北欧福利模式是以政府财政为福利开支的主导力量,这一点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有相通之处。希腊的债务危机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福利开支引起的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虽然中国目前的债务相对较安全,且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不会出现像希腊那样的债务危机,但是在构建更为公正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必然加重公共开支负担,加之近期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不对称地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因此必须调控好赤字范围,谨防债务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翔.北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观察与思考[J].财经论丛,2003,(6).
[2]高振立.从瑞典福利制度看北欧福利模式.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债务引发经济危机范文6
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际市场中主观性、随意性的因素,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与更多国家的企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敏锐地把握市场契机,抓住市场发展趋势,立足本身管理、技术等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创造物有所值的顾客价值。
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对外贸易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明显。外贸企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市场的主导产业,其经营与管理中潜在的各类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首先,许多国外企业选择降低进口量,有的企业甚至倒闭,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外部需求的大幅萎缩,订单量急剧下降。其次,经济危机致使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在有效时间内筹措到必要的流转资金,一旦出现融资困难,会出现倒闭或破产的危险。再次,许多国家在遭受金融风暴的重创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纷纷出台政策限制或者限量进口国外产品,有20多个国家都为此提高了进口税,让国民选择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这样来抵御一部分经济危机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大部分处于略有贬值的状态,这就客观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处境,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阻力。汇率风险的加剧也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外贸企业难以准确把握汇率的升降,而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盈亏性缺乏信心,进而导致外贸企业不敢接合同期较长的订单。
经济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战略
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使我国大量中小型外贸企业无法独善其身,纷纷“感冒”。海外市场萎缩造成的订单减少甚至零订单,让很多出口企业面临亏损,苦不堪言,而受累于出口趋缓,很多企业的进口也出现了迅速萎缩。迫于生计,很多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策略己经由过去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调整为勉强维持生存,我国外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抓住国家刺激国内需求的机会,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在近期操作上,一是企业要用好流动资金,忌盲目扩张,收缩远期投入、慎接远期定单尤其是欠款定单。二是企业需要管理好应收帐款,紧密监控那些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的客户,忌形成呆、坏、烂账。三是企业需做好客户服务,最好做到全程跟踪反馈,确保客服的及时到位。四是要严把质量关,加强产品的创新,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五是在内部团队建设方面,企业要将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筛选及调配,让人员优势发挥到最大,同时安抚好被裁员或减薪的员工,避免因人心不安而降低生产效率,影响公司稳定性。
在长远战略上,一是企业市场开拓要分层次、分结构、分区域逐步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认识到多格局、多元化的市场是降低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方式,新型市场出口业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原市场下降带来的损失,摆脱长期对出口过分的依赖,还能走出一条“内外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二是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市场竞争,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三是对于企业市值被低估、营销网络与研发实力成熟的国外知名企业,可开展跨国收购。危机使得美国政府以及当地的民众不像以前那样排斥外资的并购,从政治风险来讲也得到了降低。此外,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这都是并购比较好的条件和机会。四是对企业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实现了由外到内市场的转换。五是通过企业需建设起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结合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整合资源将产品乃至整个企业进行海外推广,帮助企业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竞争优势。六是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重视对于出口结算方式的合理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企业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规避信用及汇率风险,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资金的即期信用证和即期托收,保证在收取对方付款后,采取银行保函或国际保理等现代化的结算方式。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必须实施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及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七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注重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需全面学习新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及中央支持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提前预测、分析,建立科学、灵敏的反应机制,有针对性地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平台,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八是在企业风险防范中要坚持综合防控与专项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注意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其中主要包括对于经营、管理、财务、汇率、信用风险的全面控制,并且深刻认识到各类风险综合防控的重要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