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1
论文关键词 风俗习惯 善良风俗 刑事 民事 司法
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远离传统文化、背弃良好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面及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基层司法实践里,合情、合法地运用良好的风俗习惯,对化解矛盾纠纷和推崇文明健康向上以及促进社会和谐都起到积极作用,这对于司法来说无疑是一个有益的选择,鉴于良好风俗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广泛的融合,文中主要针对善良风俗习惯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加以详细的阐述。
一、善良风俗习惯的理论基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俗”的国家,传统意义上的“礼俗”社会,法律不是解决社会里的一切矛盾和纠纷的万能钥匙,善良风俗习惯是人们普遍接受和认知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使得良好的风俗习惯更容易得到人们认可、依循,在民事司法的实践中很关键。
善良风俗,即好的风俗,优秀的风俗。而“善良风俗”在不同的学者研究行文里称谓不同,但是含义在大体上是没有出入的。
善良风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道德规则,是一种道德律,是客观合理的社会道德,其包括了法律自身内在的道德价值及原则。
善良风俗,可以说是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是社会存在、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一般道德,是一种习惯、通行做法,在一定地域内普遍得到人们的公认,同时又不违反法律、国家政策,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反复适用。
善良风俗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道德,有民间特性,不等于“社会公德”,应该结合风俗所依存地域的文化、地理、经济等环境因素综合评价。
二、善良风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一)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风俗习惯对不同类型的审判都能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是鉴于习惯普遍是在民间、行业中所形成的,调整的大都是民商事内容,此外,刑事和行政领域都是由国家主导、进行的,依据严格的法律、规范,因而,风俗习惯主要是在民商事实践中发挥着作用。
善良风俗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由婚约引发的有关财物的纠纷、赡养权纠纷、侵权纠纷、出嫁女与外来女婿有关村民资格而引起的有关纠纷等几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主要适用范围集中在婚姻、继承、相邻关系三个民事领域,这种适用局面的形成与长期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相关,这些纠纷形成一套关系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因此在民间得到长期发展,促使人们形成众多的善良民俗、习惯。
适用领域主要包括商事审判领域、民事审判领域、执行工作领域三个领域。人们能够接受理解风俗习惯在民事、商事审判领域的明显适用性,对其在执行领域对风俗习惯的运用,有很大争议。一方认为,民事审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善良风俗,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河南清丰法院就强化民事审判中的善良风俗的运用提出了“有法必依原则、补充使用原则、最大限度适用原则、避开忌讳原则”四项原则。但是执行程序作为民事救济最后一道程序,强调的是强制性,若运用风俗习惯的话,会削弱执行程序的威信。另一方则这样理解,执行程序也属于民事诉讼程序,而在民事诉讼中,民众中普遍存在风俗习惯必将会得到法院的正视。民众的生活领域,风俗习惯与之更为贴切,而善良风俗存在于民间法中,适当地由民间法调控、解决一切,尽管执行程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若在执行程序中会善于有效运用当地的民众遵守的一些善良风俗习惯,往往会促使案件得到顺利、快速地执行,避免激化矛盾。总言之,在执行程序中引入善良风俗,尊重民间习惯,意不在恢复民间法,而在于重视人们所依循的这种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针对一些国家制定法、风俗习惯均有明确规定的民事案件,二者相互冲突的情况,即一些行为符合国家法却违背民俗习惯,一些行为符合风俗习惯的明确规定但违背了国家法的规定。对此,举个例子,比如说债权债务方面,一些民间习惯法规定:对欠债不还者,可拉债务人家的牲畜,用占用其财产、房屋的手法清偿,但是这些做法明显与国家法相悖。再例如,执行的司法机制、程序方面,一些民间法规定的处罚形式有罚款、罚物、开除村籍、处死等形式,损害了民众的名誊、累及无辜、对民众造成了人身伤害等不良后果,与国家法的处罚形式截然不同,有的恶俗就必须摒弃,而非运用。
在审理以上所述的民事案件时要首先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风俗习惯的性质,是恶俗还是良俗,摒弃前者,参照后者;第二个是当事人意向如何,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鉴于国家法高于风俗习惯,适用国家法,若据风俗习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则其协议在不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和不违背法律强制性前提下有效力。
综上,法院调解运用风俗习惯比较多,审判时运用的比较少。鉴于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法的善良风俗的限制,善良风俗在民事调解中易于适用而难以在审判中适用。风俗习惯引入民事司法中产生了明显的成效:撤诉率、调解率上升了,上诉率和执行申请率下降了,同时审判效率也提高了。
(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刑事司法实践中风俗习惯的适用比较复杂。刑法理论界的一些学者认为风俗习惯能否介入刑事领域及介入的程度,是一个攸关国家法的强制性与威信及其生存的合法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主权根本性的问题,而国家法是最重要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在刑事法律的制定中,风俗习惯往往是处于被压抑和贬低的地位。在司法实践中,风俗习惯会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影响着审判结果,实际上甚至会置换、改写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在定刑量罚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犯罪的成立有致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危害行为同时会受国家制定法及民族风俗习惯规则的严格规范,一个案子通常会经过两次不同的处理,一次是根据法律由国家司法机关判决,一次是由民众根据风俗习惯来判决,如果适用不当的话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需要依据统一严格的法律规范、规则来处理刑事案件,以实现司法的公正、公平;与此同时适当地考虑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不同的犯罪行为的不同评价,保留一定的酌情定量余地,努力探索风俗习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空间。
国家的强制性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果国家法尽可能地与自生自发的风俗习惯、秩序相吻合的话,国家的强制力就有可能降到双方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当国家法和风俗习惯发生冲突时,国家法不能同化民俗习惯,而应寻求国家法与民俗合作,作实事求是的变通、灵活有效的处理才会达到大家都满意的执行结果,以同时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两者的协调统一。
(三)在司法执行实践中的适用
风俗习惯通常运用于调解、裁判中,而其在执行中运用也不少,执行中的策略、执行和解均有可能适用到风俗习惯。
执行和解,是指法院在案件的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并达成协议,以此结束执行程序的一项活动,体现了“自愿协商意思自治”,实现了善良风俗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例如,甲欠乙10000元,法院判决甲归还乙本金的同时要向乙支付利息。执行的过程中,执行法官还考虑到乙方是甲方的伯伯,按照甲乙当地的农村风俗习惯不收利息,于是劝乙方放弃约200元的利息,甲一次性如数归还欠款,规劝双方和解。在法官的努力沟通下,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甲方一次性向乙方归还了10000元,不再收取利息,这样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结。这个执行案件的完结,双方缓和了关系,而且与此同时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双丰收。
执行工作,一门讲究方法、策略的艺术。执行工作中各方面涉及善良风俗时,都要考虑执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某乡人民政府责令张某拆除其违章建筑。被执行人张某在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不接受已邮寄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待到执行人员上门送达时,张某不在家。执行人员便将相关法律文书贴于张某的大门对联上。等到执行人员再一次上门时,张某以家中并无死人,而执法人员将白纸贴到大门的对联上为由,协同家人一起,揪住执行人员不让他们走。后来经过法院的营救,最终执行人员才得以解脱。此案件就涉及了执行方法、策略的问题。不难看出,在执行涉及善良风俗的判决时,执行方法、策略不当很可能产生不利的甚至是不好的执行后果。
当审判执行后,出现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执行结果确定其义务的法定情形时,可以考虑代履行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习惯权利类案件的执行,代履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赔礼道歉的履行,商事纠纷往往侧重对世性,可以通过媒体公开致歉得以实现,而在普通民事纠纷里,案件的赔偿方式的特点侧重非公开性以及被执行人的自愿性,通常被执行人被要求当面进行致歉,一旦不愿履行,会比较麻烦。维护精神信赖利益,通常是案件中较重要的问题,即使一方迫于法律的强制性而履行判决书涉及的义务,非出于真心赔礼道歉,能否解决申诉人的问题及申诉人的心灵伤害,是案件执行的关键及难处。
综上,风俗习惯在执行程序里也得以运用,影响着案件的结果,在社会的控制与管理职能的体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风俗习惯的社会职能,不仅仅体现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三、风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引发的思考
风俗习惯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道德并不全然代表公益,道德是即发性的、不确定性、时代性的,但是善良的风俗习惯是可以得到民众认可的社会道德,也可以说成是公德。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2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一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政治黑暗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二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
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
六、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二、交流
(1)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
(2)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
(3)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
三、升华
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
(2)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3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优势呢?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在生态理念下借助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游戏的实践
(一)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有效资源。
挖掘和开发蕴藏在我们民间的、适合于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间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各项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譬如元宵节的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端午节的赛龙舟这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都是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资源,在幼儿园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锲机搜集、设计、创编、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紧扣年龄特点,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幼儿园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使其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使孩子们在原色民间体育游戏中,得以锻炼。
(二)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指导途径
1、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丰富幼儿对原色民间游戏的认识。
原色民间体育游戏怎样才能被如今的儿童广泛接受,如何借助传统节日将幼儿对其的认识加以丰富呢?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通常会创设一定的环境来影响孩子们,使其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元宵佳节,我们会布置很多的灯笼在活动室里,然后会布置主题墙墙饰,上面张贴有关舞龙舞狮、踩高翘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元宵佳节的民风民俗,并且会邀请来优胜村委的老年舞龙队来园表演,让孩子们欣赏,对元宵佳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又如在端午节,我们会播放划龙舟的表演给孩子们欣赏,让孩子们了解到民俗活动里的一些竞技表演,不是仅仅决出一个胜负,更多的是为了交流。
2、传统节日与原色民间游戏相结合,形成具有园所特色的文化氛围。
传统节日与原色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创编适合孩子的体育游戏,具体尝试如下:
尝试1: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灯》也是元宵佳节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又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老师在创编时,关注实际,在舞龙灯时用到了大鼓、大钹、金钹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音量宏大,色彩丰富,气氛热烈,浑厚有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舞龙灯的兴趣,使舞龙更加生动形象,场面更加热闹。孩子的情绪尤其高涨。教师在材料的选取上,利用了废旧物―――平时孩子吃的饼干箱制作成了龙头、龙身和龙尾,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两人一组的配合,增加了舞龙的难度。活动过程中由易到难的设计,先是由两人合作舞一段龙身,再由四人舞龙头、龙尾,最后尝试多人根据龙珠的走向进行跑龙、盘龙,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舞龙灯的玩法。教师适宜的支持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舞龙的意义,体验到了舞龙灯的乐趣,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尝试2:赛龙舟是端午节里典型的一个风俗习惯,我们将此活动进行了改编,将赛龙舟从河面上迁移到了幼儿园里,我们尝试将几个滑板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艘长长的“龙舟”,五名孩子跪坐在“龙舟”上,每个孩子手持一把浆,凭借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努力,“龙舟”慢慢地驶向目的地,当孩子们学会划“龙舟”后,将孩子们分成若干组,大伙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比赛,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尝试3:中秋节的风俗习惯,除了吃月饼、赏月的习惯外,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跳月等特殊风俗。其中有些风俗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为孩子们所用,如跳月这一风俗,我们便尝试将这一跳月风俗与跳竹竿融为一体,形成了原色民间游戏“跳竹竿式的跳月”,在进行这一游戏前,孩子们对跳月这一风俗先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学会了唱《撒尼娃娃跳月来》―――“月亮爬上东山来岩,撒尼娃娃跳月来,跳月来,手拉手呀,肩并肩,舞步跳得多欢快,多欢快,月亮姐姐开口笑,开口笑,赛洛赛洛赛洛尼,赛洛赛洛赛。”这首歌是编者根据《阿细跳月》的音乐特色改编,使音乐更具童趣。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原色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民间游戏种类非常丰富,走、跑、跳、钻、平衡等技能在游戏中能很好的发展,而且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每个幼儿都愉悦地投入游戏之中,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例如:大班的《舞狮》中,幼儿根据鼓点作出相应的蹲起、慢跑、快跑等动作。这不仅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由于原色民间游戏中需要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孩子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4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广告;本土化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间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国际广告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差异并切实规避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很难在中国市场立足。因为不符合中国受众文化心理的广告有可能直接影响产品的形象,导致产品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相反本土化很好的国际广告不仅做到了“入乡随俗”,能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使消费者易于接受,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及改变该目标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如前所述,文化差异涉及的范围很宽泛,本文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心理以及民族性格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所在。
1.价值观念
霍夫斯特德列出了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力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价值观的男性度和女性度。中国人对集体或群体有很强的归属感,提倡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追求集体的和睦、荣誉、目标和成就。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成功靠个人的努力。这样的差异在对权力距离的态度方面也是一致的。中国自古讲究三纲五常,提倡尊长,尊重权威,而西方人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想法。
2.风俗习惯
民族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各民族风俗存在很大差异,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忌讳,这些忌讳对各民族的消费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对不同的民族风俗给予充分的尊重。比如中国有过春节、端午节等体现传统民俗的节日,而西方则过圣诞节、复活节等颇具宗教色彩的节日。中国人比较内敛,很避讳公开谈与性相关的内容,即所谓的“谈性色变”,而在这方面西方人则比较开放。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对国际广告的本土化有重要意义。
3.审美心理
对于任何市场来说,商品的样式、颜色及广告商标的选择都是以文化美感为基础的。审美情趣影响人们对物品的颜色、样式的偏好以及对于事物发展的规范性认识,进而影响人们对于跨国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评价,并最终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如果了解国外受众的审美情趣,设计的广告带着国外受众的审美色彩去参与竞争,不仅能引起消费者妙不可言的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内心的某种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使产品平添几分魅力。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喜庆的颜色,代表吉祥、热情,但西方人普遍认为红色代表血腥与暴力,看来国际广告很有必要了解人们在审美心理上的差异。
4.民族性格
传统地看,中国民族性格的塑造体现了以人和人生为中心的人文特质,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而西方对人生的探讨远远不像中国人那样感兴趣,他们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体,如何认识自然或客观世界,以及怎样认识世界,而不是怎样处世做人。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把宇宙看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互相对立,他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尚科学,独立而富有创新精神。
二、国际广告采取的本土化策略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碰到的是与自己国家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异文化中的人们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心态,如何适应这些目标受众的要求以推广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跨国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跨国公司发展出了成熟而完善的本土化策略。
1.商品名的本土化
国际品牌在引进中国市场时,商品名的本土化是商家们首先是考虑的问题,因为消费者接触一种商品往往最先接触到商品的名称。许多国际品牌在进人中国市场时,不是将产品原来的名称按照谐音或中文意思直接转化或翻译为中文,而是在认真思考中国消费者特有的心理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成能产生美好联想的汉字符号。在中国香皂市场占有主要地位的“舒肤佳”香皂,虽然产品的主要功效为“杀菌除菌”,但是为了能够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使用产品后的那种皮肤舒适的感觉和联想,没有按照其原名称“Safeguard”的意思翻译成“健康卫士”或是其它,而是将产品冠名为“舒肤佳”。“舒”的中文意思为“舒展、舒服”的意思,“肤”即为“皮肤”,“佳”表示“美好、好的”,“舒服佳”所表达的就是让皮肤感觉舒适的好产品。此名称绝妙地传递出消费者对香皂这类产品所期待的功能。
2.广告代言人的本土化
人们总是会对与自己同属一种文化的人产生亲近感,较容易接受他们所推荐的产品和概念。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所做的广告一般都采用中国本土人物形象,但在人物的运用方面不同的跨国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倾向于运用偶像明星以产生号召力,如可口可乐启用SHE、刘翔;有的则偏好采用普通人以增强产品的亲和力,如麦当劳、雀巢等。
3.价值观念的本土化
宝洁注意到了中国人对权威的高认可度,于是其旗下品牌舒肤佳肥皂申明自己是“中国医学会认可”,佳洁士牙膏采用医生形象以实验对比来推荐产品,最后也来个“中华预防医学会认可”。伊莱克斯深谙中国百姓节省的心理,推出的广告语恰中要害,“付出不要太多,20瓦灯泡”、“省电,更有魅力’、“省是中国人的美德”。
4.民俗习惯的本土化
可口可乐就非常善于利用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风车篇”到“舞龙篇”再到“阿福篇”,都是借助广告悉心营造的春节的温馨和喜气,来打动目标受众从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
三、结语
巧妙地应用在本土化策略是国际广告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跨国公司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能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国际广告来,从来为其产品大开销路。
参考文献:
[1]孔为松.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国际广告语言[J].语文学刊,2008:128-133.
[2]万晶.跨国公司的国际广告策略研究_以宝洁公司中国本土化广告策略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203-204.
[3]贾枭.国际品牌广告本土化[J].经典视野,2003:42-44.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5
关键词:微山渔家虎头服饰;民俗;艺术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39-01
大运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风情民俗,经近千年来的吸纳、糅合,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在传统文化深厚的微山湖区,千年来,遗留下来民风民俗,给后世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社会风尚的重大变化,使这一地区生产、贸易、饮食、服饰、礼仪、游艺等方面彰显出独特的民俗特色,其凸显的先进性和文化意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微山渔家虎头服饰的民俗渊源
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文化之一。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中华文化通志》记载:虎饰制品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清代则仿造虎的造型制作儿童的服饰及玩具,用来辟邪镇恶。微山渔家虎头服饰既是古代虎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古代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起源时间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目前,微山湖区还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微山湖岸边有位姓石的船工,常年无偿地为两岸人摆渡。有一天,有位老婆婆过河,得到了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临走时,老婆婆送他一幅画,画中穿绣虎头鞋的俊俏姑娘每天总是做好饭菜等他回来。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生子起名石虎。有位县官见他妻子美貌,想霸占为妾。船工的妻子见县官起了歹意,便回到画中。有人说让石虎穿上虎头鞋,就能找到妻子。于是,石虎穿上虎头鞋,虎头鞋见了县官就变成老虎,咬死了县官,船工一家人幸福团聚,虎头鞋也因此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其二,有一年微山湖水肆虐上涨,漫过湖边村庄,淹没众多良田,而生活在湖面上的儿童却陆续莫名其妙地失踪,渔民深信一定是湖里的水怪将孩子偷去吃掉了,于是她们便以虎为模型制作出“虎头鞋”、“虎头帽”等虎饰制品穿戴在孩子身上,用来驱邪镇恶。其三,渔民由于长年累月在湖面上生活,几乎与陆地隔绝,儿童日常用品极其匮乏,于是她们便独具匠心地利用各种颜色的布料做出“布老虎”或“布老虎枕头”作为孩子们唯一的玩具。具体哪一种说法正确,我们无从考证,但在微山湖至今还流传着新生男婴儿过满月,外婆家送虎饰制品的风俗。
二、微山渔家虎头服饰的传统形式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系列包括:布老虎、虎头袢子、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手套、双面虎头手提包等, 其中,每一系列又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制作出几百种造型独特、神态各异的虎饰制品。其制作工艺主要采用以布为原料的手工缝制方法。制作工序为:剪纸样、裱布、粘帖缝制、组合缝制等。
“虎头袢子”谐音“虎头盼子”,有盼望生男孩并希望孩子像老虎那样健壮之寓意,也是渔民长年累月在水上生活,为防止幼童不慎落水而特意制作的。“虎头袢子”因其袢子正面是一个造型夸张的虎头形状的饰物而得名。它采用布老虎的制作方法将虎头剪成长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的形状,然后以类似布贴画的方法,缝制成虎眼睛、虎牙、眉毛、胡须等,虎头后面做宽约5厘米,用3至4层红布纳制的背包带似的交叉袢带,袢带上连有一条约4米长,用手工缝制的密密匝匝厚实、结实的长布带,带的末端是用棉花装填缝制成约12 cm长的似菱、似鱼尾形的饰物,称“龙带”。行船时把“虎头袢子”戴在孩子胸部,然后再把约4米长的袢带拴在船桅、船楼或“将军柱”等处,有的还在袢带上再拴两个葫芦,即便孩子掉下水后亦能浮上水面。
三、微山渔家虎头服饰的民俗价值
风俗习惯与健康范文6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二)
元宵节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元宵节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元宵节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元宵灯的作品;
猜灯谜活动;
教师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布置、展览、评比。
家长方面:家长在活动中应该积极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对活动同样感兴趣,也可积极地参与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三)
20××年2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
了元宵节活动方案,望各班提早准备,做好布置,让学生真正过一个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
一、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以元宵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元宵灯作品。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提前布置学生,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上一辈的人。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三——六年级每班交五份,学校进行评比。
2、元宵节前学生搜集灯谜、制作元宵灯作品,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三——六年级学生)交
5
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
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四)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而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经研究决定在全体师生中继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家乡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五)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六)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元旦、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围绕元旦、春节和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小报”。结合“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主题,各中小学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办出“节日小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评。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在寒假前夕,各单位组织教师代表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退休困难职工等,并送上慰问金,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4.参加元旦、春节文娱活动。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春联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乌一中专门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写入《寒假告家长书》中,要求家长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丰富春季文化内涵宣传,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顺利完成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