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 生态住宅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住宅旨在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基础上,为人们建筑更为健康、舒适、高效、美观的建筑、自然与人三者相和谐的绿色住宅。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援引自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保罗・索勒瑞的生态建筑学理念的生态住宅应运而生。
1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
生态住宅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减少对建筑场地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地形和地貌。现有的建筑中为了充分展现建筑的风格将原有的坡地、小河流等进行了填平、整治,使原有的自然景观不复存在,尤其是在风景秀丽的山区或水乡,为建设现代化的房屋建筑中,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对生态链造成了一定消极影响。因而生态住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营造更自然的居住环境,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2节约化
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地区的自然优势,将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并优化配置常规能源。如太阳能丰富的地区,设计时住宅的屋顶要采用蓄热型的装置,最大限度的收集太阳能,实现太阳能发电、发热,降低对煤炭等资源的利用量。而其他的风能和地热能也应充分的利用到建设中去,降低对常规能源的利用量。在住宅的屋顶或周边设置集水装置,收集、处理和利用雨水、雪水等资源,以实现节水。以此为例,尽量降低对水、土地及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3健康、高效
生态住宅建设中要尽量控制对化学品的应用,以降低其污染性和刺激性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设计时要注意室内的采光和通风,为居民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而生态住宅建筑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还应尽量实现对各种垃圾、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筑中尽量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就废水和废物等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以实现高效的循环利用。
2生态住宅的发展前景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表明其最大限度的遵循生态、节约,并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生态住宅的建设和发展是党的十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针的综合贯彻,在新时期应得到积极的执行,生态住宅的发展前景宽广。
2.1生态住宅成为建筑设计师热衷的研究方向
目前生态住宅尚处于设想阶段,很多具体设计无法实现,而当前的许多设计也仅利用于普通建筑的某个环节,无法达到原有的目的。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国家必定会对建筑行业做出更为严格的控制和引导,那么生态住宅便逐渐由浅层研究阶段逐渐深化,成为建筑设计师和建筑行业热衷的研究和建筑方向。
2.2科学的生态住宅设计理念实现信息化传播
随着设计师对生态住宅的研究程度的加深,生态住宅终将会成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学科,而更多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不断传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国的最新的科学成果可以最快的传播到我国,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师提供良好的科学引导和研究对象,从而推进我国生态住宅领域的自主研究。
2.3系统的生态住宅建设规范的出台
生态住宅可以为人们创造更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的建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绿色植物,使居住环境更为和谐,有效地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住宅不仅可以降低建筑对各种资源浪费,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帮助,符合国家长远的发展要求。因而国家可以制定严格的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强制建筑行业的贯彻落实。
2.4生态住宅实现由高端想平民化的过渡
从我国生态住宅的建筑原则、具体要求和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态住宅无法实现规模化。当前能积极构建生态住宅的集中于注重生态、健康的高产阶层,普通的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即。就生态住宅的积极影响而言,其未来发展良好,生态住宅有望在未来由高端走向平民化,实现规模化建设,其必将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
3总结
生态住宅是我国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为科学的发展方向,随着保护环境,以维系生态平衡的发展原则被广为接受,建筑住宅实现生态化终将成为人们首选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可以在最大降低能源和建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而其必将成为我国建筑领域未来的主要设计并建筑领域。
参考文献
[1] 苏发新.生态住宅设计的回顾与前瞻[J].新能源与绿色建筑,2010(7).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建筑行业;发展成就; 面临问题 ; 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ways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is paper, two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are described.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the problems faced; future trends
中图分类号:TU-0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潮流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当今的发展大环境中,我国建筑行业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增强活力,迎接新机遇。本文就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状况分析
1、发展成就
(1)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从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行业统计数据中可知,建筑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32亿元,增长速度为48.6%,成为了各行业增长速度之最。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建筑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经达到4624.27万人,为我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极大地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并不断加强。
(2)建筑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产值较快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总体上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建筑行业产业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最为突出的是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取得了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的成绩,实现了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451亿元的目标。在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年平均增长20.6%的速率,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全国工程监理企业方面,其营业收入增长率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建筑行业生产规模持续平稳扩大,生产产值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这也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进行与目标完成铺平了道路。
(3)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建筑行业中集体、民营建筑经济地位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均呈上升趋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体建筑经济和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民营建筑经济,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以及广大职工投资人入股的股份合作经济形式,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的集体经济不同,它是一种民有民营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适应的。实践证明,集体建筑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建筑总产值以及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4)建筑行业内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保持平衡高速进步,也更加注重科技与创新的作用。多家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在其内部建立了科研中心,加大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力度,对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管理系统建设投入了更大精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筑行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施工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项目,在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铁施工、电力输电等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实现了国民住宅建筑面积百亿平方米的目标,为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做出了巨大贡献。
(5)建筑行业海外市场保持平稳。
我国建筑行业立足于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并不断取得新进展。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5%,年度新签订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49%;且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均在30%以上。目前,我国建筑业仍在积极寻求路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其中不少大型建筑企业贡献突出。
2、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未来发展中逐步解决。
(1)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高级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虽然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好转,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其行业发展仍然受制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极易受到影响。建筑行业总体发展较为粗放,在工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方面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内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数量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及大专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
(2)技术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我国建筑行业内,不少企业对于技术资金投入太少,资金分配不合理。我国建筑企业用于科学技术研发的资金仅占销售额的0.3-0.5%,与发达国家5-9%的比例相比,我国明显落后;且行业专利意识较为薄弱,专用技术申报数量较少,缺乏创新意识。另外,我国在制度上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创新体制。国家每年专利授权6万余件,但最终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大部分专利技术均因制度保障问题被闲置下来。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加之企业缺乏技术人才,也导致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政府监管方面、市场规范、质量安全、工程造价制度以及行业道德自律体制规范上均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3)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差距较大,行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
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大环境下,竞争力较弱,不论是从总体还是个体上,不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上,我国都有亟待提高的地方。特别是我国的建筑行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利润率不足。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国外经济波动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政策上限制较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相关法律风险,世界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等。
二、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各行各业的中心话题已离不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也赋予了建筑行业新的时代要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浪潮,实现自身经济、科学、绿色、长远发展。
1、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在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环境破坏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高效、绿色、节能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绿色建筑,宗旨是使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安全、优雅,因此,建筑行业应有效开发综合用能、多能转换、自然空调、生态平衡、立体绿化等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同时,据资料显示,建筑业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50%,而其中1/3源自住宅上,因此,建筑行业要积极寻求新能源,在新材料、新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努力降低能耗,节能减排,提高建设效率。
2、发展智能化建筑。
建筑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需求,为人类服务,因此,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新型科技的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智能建筑是适应高质量、高品位、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重要产物,主要体现在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方面,需要在土建系统、装修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全面综合上配以信息化大楼操控系统,以期达到智能化的目的。
3、发展大型化、多元化、集群型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地矛盾的持续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大型化、多元化、集群性有了更高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建筑行业有必要在大型化趋势下,建造更多集生、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建筑群,就如一座小城市一样,将建筑形式、风格和艺术性的多元化体现在其中。
4、充分利用建筑物空间,发展建筑物上层空间、地下空间和海洋空间。
陆地面积的有限性对建筑行业向其他空间的开发提出了要求,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形势下,要满足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就必须向新的空间领域发展。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应该大力开发建筑物上层空间、地下空间甚至海洋空间,从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不断朝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迈进。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多年的努力发展中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建筑业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定位好方向,加强自身竞争力,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发展,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刘文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2-05-21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3
建筑玻璃幕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目前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建筑玻璃幕墙具备建筑装饰、遮雨挡风、隔音隔热、节能保温等多种功能,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建筑幕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外在美感,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建筑玻璃幕墙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所以拥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建筑玻璃幕墙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玻璃幕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标志性的建筑主要有上海的联谊大厦和北京的长城饭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玻璃幕墙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据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我国新建的城市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双银玻璃比例在30%到40%之间,较2010年的20%提高了接近一倍;中国每年生产的玻璃幕墙数量为7000万m2,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玻璃幕墙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节能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玻璃幕墙产业的市场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我国玻璃幕墙产业的发展动力,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开发商青睐于玻璃幕墙的使用。随着我国建筑幕墙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和生产正向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玻璃幕墙在建筑项目上的使用,正带给人们更加舒适和美观的生活体验。
我国建筑玻璃幕墙的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
1.建筑玻璃幕墙的行业标准将会更加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玻璃幕墙行业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所以在行业标准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但随着我国成为玻璃幕墙生产与使用的第一大国,行业标准的建设必然会更加规范。首先,在建筑玻璃幕墙的安全标准上,各级政府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关于建筑物使用安全玻璃的相关规定,未来必然会在法律法规方面更加完善,这是我国玻璃幕墙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在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标准上,已经陆续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所以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业中应用,将会更加符合建筑物的节能要求。再次,在建筑玻璃幕墙的生态标准上,主要是针对玻璃幕墙的噪音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粉尘污染等制定的,尤其是在玻璃幕墙光污染的治理上,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标准。总之,建筑玻璃幕墙的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会促使我国的建筑玻璃幕墙行业逐渐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节能环保结构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众所周知,玻璃幕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起初主要是看重其装饰、美观、采光方面的功能,并没有成为建筑主体结构上的真正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玻璃幕墙的设计与安装需要更加突出节能环保结构的应用。如智能玻璃幕墙的出现,在广义上就涵盖了玻璃幕墙、空调系统、通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隔音、采光等需要,还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热损耗,有效降低空调的运行时间和建筑物采暖的运行费用。
3.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材料的应用是主要发展趋势
在建筑玻璃幕墙的主体构成中,玻璃是最重要的材料,所以玻璃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玻璃幕墙的综合性能。随着我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建设需求的不断扩大,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材料的应用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节能玻璃主要包括一次制品和二次制品两种形式,其中一次制品的节能玻璃涵盖了基体着色吸热玻璃、在线Low-E玻璃、在线热反射镀膜玻璃等种类;二次制品节能玻璃涵盖了镀膜着色吸热玻璃、离线Low-E玻璃、离线热反射镀膜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种类。从我国玻璃幕墙的发展态势来看,Low-E玻璃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节能玻璃材料类型,其市场发展前景也最为广阔。
4.玻璃幕墙的功能将会更加丰富
随着玻璃幕墙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玻璃幕墙除了具备原有的安全、节能、环保、装饰等功能外,还将出现很多新的功能,如玻璃幕墙的光电功能、防火功能、生态功能等。以光电玻璃幕墙为例,其除了具备原有玻璃幕墙的隔音、安全、装饰等功能外,还具有发电、隔热等生态功能,它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光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可以直接送入用户的用电电网,达到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和节约电能的目的。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节能材料 ;优势 ;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建筑能源消耗更是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的利用我国有效的资源,缓解能源需求压力,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我们需要大力的推进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当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推崇的全新理念,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与传统材料相比,节能材料
具有更大的应用优势,节能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节能材料的引入和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效、节能发展,本文就以节能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立足点,分析了节能材料的应用优势,节能材料的主要类别以及其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发展。
1 节能材料的应用优势
新形势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筑行业应该推进节约材料的应用“,绿色建筑、节约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其节能目标是50%,各个地方应以 65% 节能标准来要求自己。然而,若想真正的降低建筑能耗,必须大力推进节能材料的生产于应用。节能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其性能多样还能实现循环利用,在现代建筑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势 :
1.1 节能材料生产耗能低,使用中的节能效果显著
新型节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新、能耗低,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品种多样、结构合理、质量优良、配套齐全的产品体系,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节能材料还具有节土、节地、环保、利废、隔热、保温、房后、质轻、减少运输费用、施工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
1.2 节能材料顺应新形势,实用性强
当前“,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主题,传统建筑材料必然要进行技术更新和淘汰,由此而推出了节能材料,该种材料的出现顺应新形式下节能、环保的要求,品质有保证。同时,节能材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柔性外装饰材料是目前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的节能材料之一,该材料不仅具有完美的真石质感,更具有超薄、超轻、超柔韧性、规格色彩多样、安全环保、永不褪色自洁功能强、施工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
工程的装饰装修项目。
1.3 节能材料利于环保,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节能材料的应用能够降低能耗,节省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建筑材料废弃物对于环境的影响,降低环境的负担。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节能环保问题。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建筑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破坏,能够保持建筑行业的可持
续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健康、持续的发展。
2 节能材料在现代建筑应用中的主要类别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是节能建筑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节能材料的种类很多,但是具体应用到建筑行业的主要指以下几种 :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火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
2.1 节能墙体材料
墙体,是建筑的主体,在建筑的所有材料中,墙体材料是使用最多的。节能墙体材料因其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受到大众的喜爱。目前的节能墙体材料品种繁多,可以依据防火等级和保温效果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这类节能墙体材料成本较低、质地较轻,而且与传统的墙体材料相比,隔音、保温和防火效果更好,是性价比比较好的材质。同时,节能墙体材料的最大
优势就是节能、环保,不会对人的身体和居住环境造成威胁。
2.2 保温隔热材料
建筑行业中的保温隔热材料能够很好的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指对热量具有阻隔性的节能材料,保卫隔热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耐热度高、绿色环保,无毒无害、使用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显著优势同,最为关键的就是其节能性。例如,太空反射绝热涂料就是保卫隔热材料的一种,它能够阻抗太阳的热量,改善人居环境。
2.3 节能门窗和玻璃
建筑中热损失最大的部位为幕墙和门窗,其中几乎一半的能量都是通过门窗和幕墙散失的。节能材料,例如中空玻璃塑钢等,不但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同时还能将大部分红外线与长波反射会室内,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能否使用节能门窗和玻璃对建筑的节能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
2.4 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主要是防止建筑被雨水、蒸汽或有害物质等渗透或是侵蚀,防水材料的使用范围很广,建筑的墙体、地面、屋顶等都可以使用。新型防水材料具有节能、环保、耐潮、耐霉变的特性,能够实现材料的长期、耐久性使用,从根本上降低了能耗。
3 节能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发展
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应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以健康为主,适度舒适,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
3.1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建筑节能
由于我国的资源的有限性,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更为重要。目前,全国仅固体废弃物积存量就已超过 200 亿吨,严重污染了环境,而建筑行业要想环节能耗压力,就要加大对这些废弃的研究利用,既能减轻环境压力,美化环境,还能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同时,也能够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和绿化的进一步发展。
3.2 促进节能材料的发展
全面进行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促进节能材料的发展。同时,节能材料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合作,把严格制定、落实节能材料纳入建筑应用的规程和管理中,切实解决节能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促进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
3.3 推进节能材料在建筑中规模化
应用,促进建筑用能结构调整抓好节能材料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工作,扩大示范规模,加强示范项目的管理,确保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节能效益。完善节能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开展节能材料应用建筑产业示范工作,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
用能结构调整。
4 结论
建筑行业的高能耗,增加了环境的压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建筑材料必须节能、降耗、环保,节能材料的出现顺应了节能、环保形势的发展,其在现代建筑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持久利用,还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令人看好。
参考文献:
[1]李云川.论现代建筑中的新型节能材料 [J]. 山西建筑 ,2013,25:110-112.
[2] 尹晓 . 浅议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J].城市建筑 ,2013,18:186.
作者简介: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5
尽管就理论而言,绿色建筑有着诸多的优势,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因现实的多重制约,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是步履维艰。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价值理念还未能有全面的认识,对绿色建筑所具有的生态意义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因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这两大特征,生产者倾向于减少供给,与此同时,消费者倾向于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消费。此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都阻碍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从以上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制约绿色建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因素也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绿色建筑理念淡薄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全面革新,因此,绿色建筑的推广乃至全面发展其困难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既有的思维理念与价值观,因此若无理念的革新,绿色建筑终成空中楼阁,即便有所应用,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停留在初始阶段而得不到大面积推广。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如果有所行动,其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可观。但在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的任何波动就足以影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又是对传统建筑观念的背离,需要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基础上大力革新,这势必会影响房地产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因此,地方政府不愿因绿色建筑理念而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而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政府的角色作用相当突出,缺少政府的鼎力提倡与大力推广,不可能创造出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利机制和适宜的市场环境。此外,绿色建筑的可能收益与其成本并不匹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一般只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绿色建筑可能带来的长远收益,不愿意为获得收益而承担相应的成本,特别是在绿色理念还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绿色理念的淡薄而造成市场主体缺乏行动力,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愈发显得困难重重。
(二)绿色建筑推动力不足
如果说理念淡薄造成绿色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前景黯淡,那么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则造成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显得愈为艰难。就发展绿色建筑而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乃至在市场环境下围绕绿色建筑本身,各市场主体充满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就显得更加步履维艰。所谓的外部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行为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加以分析,外部性也就展现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时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经济现象。外部性可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若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自身又得不到他人相应的补偿就称之为正外部性;相对应的,如果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市场其他主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其他市场主体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此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负外部性。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生产过程就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产生良好的外部效应,但这种良好的外部效益并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完全获得,因此也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因为房地产企业开发建造绿色建筑时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所以其社会边际成本低于房地产开发者的边际成本,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收益一致,此时,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时,其产量低于社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量,即由于绿色建筑自身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供给量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因而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供给量水平,由此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此外,对于绿色建筑的消费,也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即当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时,其个人的边际收益当会小于社会总体的边际收益,此时社会的边际收益曲线将会大于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收益曲线,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成本都随着产量的升高而升高,此时,当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化时,其对绿色建筑的需求量会低于社会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社会需求量,即由于对绿色建筑消费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低于社会需求量,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消费水平,这亦会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导致其供给量与需求量低于社会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因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若无外部干涉,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都将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绿色建筑无法得到较快的发展。更有甚者,以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水平而言,会导致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变长,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具有的市场吸引力就大为降低。由于能源行业关乎国计民生,使得该类产品的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导致粗放型行业会继续较快发展,其造成的环境与生态污染不由企业自身承担而交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因能源价格中未包含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从而在社会效益中无法体现出公平因素,进而使得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目前,绿色建筑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理念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借助“绿色”之名大肆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的伪绿色建筑充斥市场,因为绿色建筑消费作为区别于传统建筑消费的新消费模式,此时,消费者个人的认知水平与消费理念还不足,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乃至与此相关的绿色评定机制还有待建立乃至完善,由此会导致消费者无从获得有关于绿色建筑的正确信息,而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与政府的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亦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体而言,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会有意利用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不清而假借“绿色”之名大行经济利益,但多次受骗会使得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信任度降低,由此造成了市场诚信体系的破坏,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会导致绿色建筑的需求量逐渐降低,直至市场崩塌。
(2)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于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向政府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而政府又无有效的手段去真正了解开发者的相应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基于不完全信息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行业评定标准也就无法真正解决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缺乏规范和指导而造成绿色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会因真实信息的缺失而无法给真正的绿色建筑开发者足够的研发资金,从而共同导致绿色建筑供给不足,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市场积极性。
(3)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于政府所掌握的绿色建筑信息未能有效传达至消费者,与此同时,政府所公布绿色建筑信息其真实性与全面性得不到有效满足,消费者在面对真假难辨的市场信息时,因缺乏法规的保护和申述机制,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降低,从而进一步延缓了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态势。
(三)绿色建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开发者与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绿色建筑相关者的大力扶持,若无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机制,绿色建筑亦无法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除了极少数绿色建筑从业者能真正知晓绿色建筑的内涵之外,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所谓的绿色建筑即是对建筑多增加些绿色,此时,让消费者多增加成本去接受绿色建筑显得困难重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当绿色建筑的相关者如政府、开发者、消费者、从业者等都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长远效益时,绿色建筑才会有长远的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与评估机制还不完善,而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恰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极为重要的支撑,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内涵已远超建筑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因此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也就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从而能够贯穿于整个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但就目前所处阶段而言,我国虽已出台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评价标准,但体系自身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系统化。虽然推进绿色建筑的主要障碍不在于技术人才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层面乃至人才与专业机构的缺乏亦影响了绿色建筑快速推进的步伐,绿色建筑行业自身缺乏真正懂得绿色理念的优秀从业者,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建筑自身,还未能从整个生命周期角度看待绿色建筑,表现在绿色建筑的技术运用上,即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许多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绿色建筑长远利益需求方面的考虑,后期很难深入调整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以上关于绿色建筑配套设施的分析表明,若无完善的配套机制,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与快速推进也就显得更为困难。
二、绿色建筑应对策略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态势受制于理念淡薄、动力不足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若想实现绿色建筑的大发展,就应从理念、动力、配套设施等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构建起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良好愿景。首先,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就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的兴起与全球扩展是与时展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因而政府亦就具有宣传与推广的使命与义务。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等,积极引导市场,明确政策导向,从而创建一个能够实现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公开展示效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讨论中来,通过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等多种有效形式,普及绿色建筑理念。此外,就绿色建筑宣传而言,对绿色建筑从业者的宣传应将重点放于绿色建筑的技术与设计上,鼓励从业人员积极与国外先进同行交流;对开发者而言,可宣传国际上领先者对绿色建筑采用技术的成本和回收可能性、回收期等重要方面的有关详细说明,鼓励技术转移和交流,为此可以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并根据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实现绿色建筑知识、技术、理念的合理有效互动,从而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进与良好发展。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行业应当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有序发展,而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要强化相应的政府辅助,尤其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失效时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从而使得市场与政府形成有效的结合,进而实现合力,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就绿色建筑而言,其发展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发挥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并消除非绿色建筑的负外部性,其有效途径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主要用于解决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政府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所实施的补贴实质上是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所实行的间接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机制实质上是不仅要实现绿色建筑的边际收益与其边际成本相等,而且要求开发者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大致相等,或者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大致相等(视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补贴而定),从而可以有效影响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引导生产者增加绿色建筑的供给或吸引消费者增加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2)税收政策,一般而言,政府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另一种是强制性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实质上是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成本,就经济学意义而言,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只要其数额相等,则效果大致相同,但就实际而言,税收减免政策相较于财政补贴更适于使用,其原因在于前者不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了政府相应收入,而后者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补贴相应的生产者,所以相较于前者,政策上更难于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是针对非绿色建筑行业所施加的政策措施,对其征收较高的税,意在提高其边际成本,使其与绿色建筑的成本大致相等。
(3)市场化改革,政府应加强对资源、能源等基础行业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管制的力度,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市场化定价,从而可改变目前非绿色建筑所享受的成本优惠,实现其成本的逐渐上升,从而可缓解绿色建筑行业与非绿色建筑行业的成本差距,进一步矫正市场的扭曲状态,可为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再次,推进信息公开化建设,实现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流动,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为有效缓解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
(1)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构建绿色建筑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机制。
(2)加快绿色建筑市场的评定体系建设,建立与此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绿色建筑的评价与认定标准非常重要,是消费者选购绿色建筑与否的重要价值评价标准,政府应严格制定并执行其认证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开其有关于绿色建筑评定的信息,对不达标企业予以公示,使有关于绿色建筑的信息充分化与公开化,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构建关于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档案和信誉监督机制建设。此时,一方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可依托其信誉档案向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发出市场信号,以表明自己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市场认定与评价标志等方式辨别出信息的真假,进而可改变自己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从而达到缓解失真信息所导致的真正绿色建筑产品退出市场的风险。
(3)加快激励机制建设,以防止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激励机制建设如前所述,而加快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市场参与者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益分摊,用各种力量引导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从而可防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隐瞒真实信息,防止非绿色建筑产品供给的道德风险,防止由此引发的绿色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加快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保障。
(1)强制立法以促进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目前,立法的重点在于构建有关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应着眼于示范建筑的推广与应用,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2)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性体系建设,以推广机制的建设与评价标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3)大力强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在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中增加绿色建筑课程,组织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从业人员与国外同业人员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重大绿色建筑项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以研发出适应国情、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产业群,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大发展。
(4)加强绿色建筑识别与专业机构管理工作的建设,政府可协助市场建立起正常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分享渠道,并加快构建绿色建筑识别方式,对绿色建筑颁发绿色认证标识,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的专业机构与管理工作,打造健康有序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起能使各参与主体明确利益与成本分担机制,形成绿色建筑开发、策划、设计乃至推广的一体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三、本文结论
绿色建筑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各种各样的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存以及发展,因此人们提倡保护生活环境,降低能耗。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材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一些主要的建筑材料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位居第一位,如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的是水泥、玻璃。但传统建材产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传统建材产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忽略了对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浪费了大量资源。为了实现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也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便产生了绿色建筑材料。
1.对绿色建材的简介
现在,人们称绿色建筑材料为环保建筑材料或健康建筑材料是指降低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用量,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将工业或城市废弃物加工成无毒害、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在研发绿色建筑材料时,人们主要考虑四点:第一点是建筑材料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程度;第二点是掺入的废渣对环境的破坏;第三点是是否有利于保护树木和生态环境改变最少;第四点是排放的放射性等物质的影响等。因为绿色建筑材料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环保概念。
1.1 绿色建材的基本特点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个基本特点是绿色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大量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等,降低对天然资源用量;第二基本特点是使用环保设备、生产技术;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有毒害物质的使用量或者不使用有毒害物质;第四个基本特点是对建筑材料的设计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第五个基本特点是对建筑材料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1-2]。
1.2 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
绿色建筑材料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节约能源型室内绿色建材。每年我国建成大量的房屋面积,其中80%以上采用的是传统建筑材料,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并且还给环境造成污染,但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大大的降低能耗,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第二大类是节约资源型室内绿色建筑材料,节能型建筑材料是指天然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并且质量好耐用。但是对于建材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研发新的建筑材料和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对于室内装修材料,实木复合地板和强化木地板的推广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木材的使用量。另外一种节约资源的方式是原材料替代;第三大类是有益环境型室内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中使用无毒无害的物质。在我国建筑材料初始阶段中,使用了大量地甲醛,严重的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室内建筑材料的研发中,生产低甲醛或无甲醛人造板材已经成为现在发展的趋势。研发低游离甲醛含量的木材粘结剂是决定生产低甲醛或无甲醛人造板的关键。使用甲醛捕捉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的含量。另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开发非甲醛系板材所用的木材胶粘剂。随着人们不断的提高对室内建材环保要求,因此传统的建筑材料必将被淘汰,环保建筑材料将成为市场的主流[3-4]。
2.我绿色建筑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我国建筑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绿色消费已成一种时尚。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人们开始追逐绿色消费,使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另一个方面是绿色建筑材料需要量比较大。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两个重大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绿色建筑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的减少对天然资源的用量,大量使用城市中废弃物,采用低能耗、无污染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可以循环使用产品;第二个意义是发展绿色建材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5-6]。
在我国绿色建材发展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环保意识缺乏,在我国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环境、能源对我们的重要性,认为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因此过渡的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危害着社会,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第二问题是资源综合利用率差。我每年向环境中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是一种浪费的现象,我们应大力开发先进的工艺技术,使这些物质变废为宝;第三个问题是缺少信息交流平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处于闭塞的状态,很少与先进的技术行业进行技术交流,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来改变我国这种落后的状态;第四个问题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的建筑行业[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