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1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风险成因; 未确知测度模型
一、引言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务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而使高校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其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风险。随着1999年大学扩招政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新时期的高校面临着高负债、缺少融资渠道和未来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为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揭示隐形的财务问题,新时期的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引入到高校中,通过建立一套适合高校本身的客观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临界数值,将高校的年度决算报告和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特定的预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以揭示高校财务风险的轻重程度,并将风险情况向高校的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警示,管理者可作出针对性的决策,防微杜渐,防止因为即将出现的财务风险而给高校带来的损失。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
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高校扩招加入到国家的财政政策中来,1997年我国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为100.04万人,到了2010年达到了惊人的1 691.70万人,增长率高达1 591.02%,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一跃成为大众教育,这种“成就”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是罕见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推动了高校的合并、搬迁,同时高校的诸如土地、房屋、教学和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也成倍增长。固定资产的增加需要巨大的资金,而高校是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辅以其他渠道融资,2005年,教育经费政府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82%,虽然2009年比例达到了3.59%,但是和美国的5%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根本无法满足高校资金的缺口,而向商业银行举债成为了众多高校所能依靠的“唯一”办法,大规模的银行负债逐渐使高校陷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中。
2.贷款政策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2001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都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可以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项目,合理利用银行贷款。高校扩招、政策导向、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相对不足等原因促使高校向商业银行大量贷款,但我国的贷款政策进一步加大了高校财务的风险:一方面,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向高校贷款大多数为流动贷款,一般的贷款期限都在10年以下,甚至只有3到5年,高校利用几亿元的资金从事基建等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本带利还给银行,对于从事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经常见到很多高校靠卖地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另一方面,我国银行机构向高校贷款的利率实行浮动利率,银行贷款利率的上调,高校的利息支出也相应地增加,更加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管理体制的诱导
1.高校管理体制
新时期,高校实行“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的新模式,但长期以来,政府都是高校的所有者,领导高校向前发展。从委托理论可以知道,高校归集体所有,造成产权不明晰,政府等外部监督机构的功能被弱化,使高校可以依靠国家所有的盲点大量举债,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从高校的外部来看,我国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使高校的发展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要指标,所以,政府官员希望高校积极扩大招生并扩大基建项目建设,致使高校的很多基建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大量举债;另外,从2003年开始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对高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设置了很多的硬性指标,高校为了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大量向商业银行举债,进行基本项目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财务风险。从高校的内部来看,一些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有这样一种观念:高校属于国家,高校无论拥有多少负债,国家都会为高校埋单,且高校基建投资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盲目扩张,陷入财务风险的深渊。
2.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105号)第八条明确规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属于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原则是“量入未出,收支平衡”,但是由于权力制衡的失控,高校大量举债经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已经使高校不能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高校筹资来源的有限性使财务风险更加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高校不能通过成本列支和计提折旧等筹集和提取还本付息的资金,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为了防止高校的财务风险演变成为财务危机,高校应建立一套适合本身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和运用合适的数学统计模型,及时反映高校财务所处的风险状况,为高校的管理者作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系统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能够真实可靠、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基本特征,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符合高校财务实际;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必须综合、平衡地考虑到有关高校财务的各方面因素。
(2)全面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中所选择和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充分、全面地反映高校所处风险的状况,具有足够多的涵盖面,但是,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又不能涵盖所有的指标,在现实中,指标的选取一定是反映出影响环境责任绩效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这也就抓住了企业环境责任绩效最本质的特征。
(3)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财务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才会具体地体现指标之间的关系,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按照其层次性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具体的评价指标,这样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就具有了层次性,并且很好地反映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整体性。
2.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参考其他文献有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结合新时期高校财务中可能要面对的潜在风险,本文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根据高校财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预警值,规定了指标的属性,如表1所示。
(二)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未确知测度模型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结合点
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容针对不同的高校可能不同。由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是实时的过程,设置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概括了高校财务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未来发展,新时期高校财务结构的变化、未来招生比率逐年下降等因素都可能会加深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而国家针对高校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增减以及政府的主导性都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变数,所以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具有模糊性,另一方面针对一些不能确知的因素,还具有不确定性。未确知测度模型解决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中的非确知性问题,这便是企业环境责任绩效评价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结合点,未确知测度模型具有有序性、权重确定客观性和结果分辨率较高等优点。
2.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未确知测度分析
预警指数(a)=(预警二级指标实际计算值-预警二级指标预警值)/预警二级指标预警值
预警指数为正值表示本指标暂时安全,若为负值,则说明此指标已处于风险当中(极小型指标互换位置),本文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
无警:a>10%;轻警:10%≥a>0;中警:0≥a>-10%;重警:-10%≥a>-30%;巨警:a≥-30%。
对我国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中,以其年末财务资产负债表和决算报告为基础,计算得到表1中14个财务指标的实际值,见表2。
四、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非常复杂。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可以随着国家的政策的不断改革得到优化,高校自身应该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新的更好的筹资方式,使高校远离财务风险。在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其他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且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对某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未确知测度模型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的实用性,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增添了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我国高校的资料尤其是财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透明,所以,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需要高校、政府和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芙蓉,麻晓刚.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J].绿色财会,2008(4):21—23.
[2] 教育部.1997—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3] 教育部.1997年—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R].
[4] 米新英,刘泽琴.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5):41—43.
[5] 刘开第,庞彦军,姚立根,李亚.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J].环境科学,2000(3):11—15.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2
关键词:高校管理 财务风险评估 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
项目名称:组合模糊模型视角下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杨杰。项目编号:12535186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各个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给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高校来财务风险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将要面临复杂的局面,故此,加强高校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建设高校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高校中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也可以为高校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来探讨高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以及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估。
二、高校财务风险简介
在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在高校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因为资金运转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资不抵债的现象虽然发生的较少,但是高校中流动资金枯竭也将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加强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分析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中的财务风险,在广义上就是对于高校经济活动中,出现因为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财务收益同预期偏离的情况;在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就是因为财务问题而给高校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不仅影响高校的发展,更是有碍高校的财务管理。高校财务风险中,可以包括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校办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贷款风险四项内容,高校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发展,还将影响高校的财政问题,抑制高校的进步。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制定原则
(一)创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意义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而且还可以为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做出贡献。高校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从高校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分析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并从中找到抑制风险发生的策略。
(二)创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
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并做到科学的分配指标比重,合理的确定其风险间的标准比率,并且还要针对个别指标的异常进行调整。在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中,以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分析及时数据信息,将高校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标记出来,及时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风险的消息,做到及时预防。
四、分析高校中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在高校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高校中现有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立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并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为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的保障。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将高校的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使高校可以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避免高校发生财务危机,提高高校的综合发展水平。
五、高校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
高校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应该科学、合理、高校的构建风险评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趋势预测、相关预测、偶发事件预测以及对征兆信息可能结果预测等方法。以下就来介绍构建高校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分析模型
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模块构成。因此在构建风险预警中,对于预警指标的选取应该是互补又不重复的,这样是为了更好全面综合反映高校财务的运营状况。
(二)构建高校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在高校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对于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指标中,可以选取学校的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对于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中,可以根据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率等,判断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其中,如果高校的资产负债率较低,那么高校的的净资产就多;如果高校中还本付息要用到学校的收入,并不是依靠固定资产,那么借债的比率越高,则财务上的风险也越大。对于高校的投资风险评价中,如果高校财务对于投资比例小,那么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小;高校的资产负债比率中,如果高校的产业产权不明晰,那么高校的财务就将存在很多的风险;对于高校的产业速动比率,不仅能反映出高校的产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还可以反应出高校财务的风险状况。
根据以上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从各方面反映出高校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可以准确定位高校中的财务风险,对于及时制止采取风险以及对风险预防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检测高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概括高校中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及时规避财务中的风险,完善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促进高校的发展。
六、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多的今天,高校管理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
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预测以及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做好前提工作,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为高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静静,崔玉卫,王艳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3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特点
财产保险公司是指通过收取保费集中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约定保险事件发生后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是通过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来保障社会再生产持续进行的经济组织,具有高风险性、保障性、负债性、外部性、高信用依赖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等特点。
二、财产保险公司所面临风险的特点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产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特点
财产保险公司会面临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偿付能力风险、承保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并且其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1.客观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保险公司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财产保险公司只能通过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来降低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2.可控性。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客观性并非意味着风险的不可控,企业可以通过业务管理、投资管理、理赔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各种决策和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3.复杂性。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具有复杂性,既要管控自身的经营风险,还要为被保险人管理风险;不仅面临共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要面对更具挑战性的保险风险。
4.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混合性。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于保费收入和有限的资本金。由于企业承担赔偿责任的期限与会计年度的不一致性,因此,公司需要依据未到期责任提取一定数额的准备金,以准备金为最主要负债的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具有潜伏周期长、反应滞后和危害性严重的特点。
(二)财产保险公司风险产生的原因
1.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负债性与外部性。财产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只占资产负债的很小部分,并且其净值越小、错误决策导致的公司损失就越小,公司就会越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
2.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使得公司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合同交易前后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有限理性主义和事后机会主义,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财产保险市场的不确定性得不到完全解决。
3.财产保险公司的委托关系。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和业绩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经营者更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谨慎的经营原则。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是防范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有效保障,它能在可能危害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出警告,及时找到产生风险的关键原因,从而采取有效地措施以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1.财务风险全方位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测、分级监控”的全方位财务预警机制,在保监会和各财产保险总公司建立全方位预警部门,以分析公司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时处理所接收到的预警信息,从而采取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
2.财务风险传导预警机制。传导预警机制按照行政区划可以在保监会驻各省(市)的派出机构和财产保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建立,并具体负责本辖区财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及时传导总公司和分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建立与总公司相衔接的区域性传导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实行内外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反馈网络,不仅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分公司和抵制来自各个不同层次的干预,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导致的损失。
3.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是对公司终点活动的监测预警,公司建立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应在各分公司实施组织规划,以稽核部门为核心并由主管、会计和企划等部门联合参加,从而更好的与全方位预警机制和传导预警机制相配合,从而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全面有效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实现风险监测预警的动态循环,以促进公司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设。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建设
1.组织体系建设。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成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会计统计检查制度等来确保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还可能包括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当预警监测指标处于基本正常或低度危急状态时,预警部门要提供相应的预控方案给决策层,由决策层下达给各职能部门执行,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由专门行使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的人员组成,是具体实施监测和预警的牵头组织部门,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负责。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预警管理战略的要求来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的预警措施,即监督和管理预警执行部门各项财务风险决策的实施情况、调查财务风险环境、整理分析财务风险信息,从而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反映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为财务风险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风险预警执行部门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制定基本的财务风险预警细则和办法、组织实施本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活动,并及时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反映财务风险的实际状况。财产保险公司的其他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必须接受同级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检查管理,并有义务积极配合其工作以共同促进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2.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发现异常变动数据,并及时传递到各相关管理部门,从而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充分的预警信息数据,使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财务损失。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子系统资源的共享和功能集成,以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配套措施的完善
1.预警的财务风险及其采取的对策。预警的财务风险包括误警和漏警,它是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高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指标的风险评价结果采取财务风险避免策略、合并或兼并策略和冒险策略等措施;在中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抑制策略和分散策略来防范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在低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可有意识的采取财务风险预防战略和适应战略来防止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正常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准备与补偿战略,以增强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2.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一方面,通过加强公众的财务风险知识和风险意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依据信息技术建立上下配套的管理体制,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内控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匹配,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和内部稽核以规范经营活动程序,从而实现内控制度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机结合。
3.保持预警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适度公示预警系统。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在追求相对稳定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可调整性,即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监测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补充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财产保险公司应适度开放预警系统,从而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更好的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不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有效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风险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从而保障财产保险公司的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帆,杜志涛,李玲娟.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理论回顾及其评述[J].管理评论.2011(09).
[2]张赛英.刍议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6).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4
关键词:防范;高校财务;审计;预警机制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财务工作的内容、对象日益复杂,尤其是近些年查处的高校腐败案件日益增多,充分暴露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弊端,因此为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该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促进高校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生产活动不同于其他经济体,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也与其他经济体的资金运动模式有所不同,结合高校财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其主要包括:
(一)筹资风险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的资金除了国家财政的经费支持之外,大部分的高校都会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资金的筹资本身就会存在风险:一是债务风险。主要是因为高校过度借入资金而产生的风险,比如高校为了扩大规模而向银行进行的贷款,一旦高校的收入不足以偿还银行的贷款之后,就会存在风险;二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给高校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三是信用风险。当高校的借贷超过了自身的能力之后,就会导致高校出现偿还不及时的现象,从而导致高校出现信用危机。
(二)投资风险
在市场环境下,高校会进行系列的投资活动,尤其是十之后,国家鼓励高校开展研发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在投资过程中会因为投资失败、投资效益低于预期而产生风险。高校的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比如引进高端人才、新进教学配套硬件设施以及购买固定资产等,当高校所做进行的投资没有给高校带来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资金价值的打折。高校的对外投资主要是高校向外界进行的投资,对外投资行为会给高校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旦没有进行充分论证的对外投资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
(三)财务管理风险
随着高校所有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资金来源由原来的单一财政拨付,转变为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模式,这样一来就要求高校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各种腐败问题,虽然我国对高校干部的任免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独依靠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是很难杜绝财务管理风险,因此财务管理风险一直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活动。
二、构建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高校出现的资金腐败现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应该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
(一)高等教育市场日益竞争的需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源的日益减少,高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年都会出现抢夺生源的现象,因此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大高校的市场影响力,高校就会进行系列的投资活动,以此来获得较大的收益,当然有投资就会存在风险,所以要求高校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审计预警机制,以此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保证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财务内部管理的要求
高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另外由于高校属于公益单位,因此强化高校财务的事前预防能力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基于高校出现的各种腐败案件表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降低腐败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而建立完善的审计预警机制则是从根本上杜绝了财务腐败,因此高校为在竞争市场中占据主动,必须要从自身情况考虑,构建适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审计预警机制,将风险控制前移置源头。
(三)落实“互联网+”行动的体现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实施,高校必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高校要加快教育信息网络的部署,因此高校要建立信息化的审计预警体系,实现对高校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测。
三、构建审计预警机制的对策
基于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高校要站在战略高度建立完善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
(一)加强高校审计规范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依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要重视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的规则制度,以此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解力与执行力:一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示是落实阳光审计的重要举措,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可以强化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监督,避免出现腐败现象。审计结果的公开主要包括专项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信息审计结果以及财政收支信息等等;二是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整改落实制度。高校要重视审计结果,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落实整改,对于出现的违纪行为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并且根据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引入注册会计师
2014年12月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注册会计师执行高校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进行规范。注册会计师开展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是发挥行业公信力和专业优势,服务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有助于促进高校夯实财务信息、完善内部治理。为此高校要积极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合作,将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与专门的审计机构进行交流,以此提升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高校审计工作就必须从内部审计建设入手,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防止高校腐败,并且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给予制止;完善独立的校外审计制度,定期对学校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实行“反腐责任人”制度。对于发生的任何问题,都首先要对反腐责任人问责。同时还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考核。另外高校管理部门也要就借鉴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立与高校审计工作相关的要求规范,例如针对高校资金使用方向以及性质的特殊要求,需要高校从风险预警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负债资产的使用,以此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将高校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四)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让他们牢牢树立廉政自律的意识,形成不敢腐、不敢贪的意识。在强化群众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党员自律制度实施的背景下,高校审计人员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的形势,以牢固的思想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从事审计工作;二是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目前审计工作复杂,很多事项都需要审计人员利用该技术、高技能完成,因此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提高其技能;另外也需要审计人员通过自学、他学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实施财务风险预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施财务风险预警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确定出适合高校的预警临界值,在预警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对系统指标需要不断的予以更新,同时,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作定性的分析评价。将定性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确保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预警的效用。更好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总之,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重视隐藏的财务风险,及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规范财务管理,落实财务管理的相关责任,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建,邓敏,龚鸣.高校财务风险动态预警体系建立研究[J].会计之友,2013(01).
[2]雷振华,邹果.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4(10).
[3]蒙文翰.建设风险预警体系提升高校财务管控能力[J].经济研究参考,2015(06).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5
第一,对风险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确立风险预警目标,确定所应对的风险分类和结构,建立明确的控制与管理对象。第二,选择适用的风险测评模式,确定风险预警子系统和中间控制过程,组建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选定测评专业人员。第三,建立风险控制指令和对风险处置的行为标准,建立风险预警信号采集和对应的测评体系,保证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第四,保证风险预警调节传导的有效运行,控制各个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效果,建立一系列管理方案,提高风险防御能力。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分析方法
企业在财务预警分析的时候,一般采用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一是定性分析。它通过对企业的经济环境、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判断和分析,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而这主要是靠分析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力,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臆断性。二是定量分析。它通过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对比,根据其差距发出不同程度的预警信息,或通过运用相应的数据图表分析来判断一些定量指标的变动趋势。定量预警分析法所得结论较精确,但可能不完整。它又包括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和多变量预警分析模型。
1.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
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但是由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都是由多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的,没有哪一个比率能概括企业的全貌,并且不同的企业的选取的数据不同,预测指标亦就不相同,得出的结论更是会千差万别。单变量预测模型最早是由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提出的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误判率最低),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并且离经营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后来经过众多学者、实务专家的研究,认为资金安全率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单变量指标。计算如下: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
2.多变量预警模型
通过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预警模型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能更全面,更系统反映集团财务风险。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措施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6
关键词:风险;预警;财务危机
一、财务预警机制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危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资产负债率奇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因此可以称为负债风险。广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外部因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即出现经营风险,进而转化为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财务危机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正是因为这种阶段特征的存在,科学合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至关重要。不同的财务危机特征,需要选取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衡量,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对这些指标加以监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予以更正。
(二)建筑施工类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招标、承包的经营模式。在经营方式上,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一般是通过招标或议标等方式取得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由于产出品的特殊性,在建设周期、投资额等方面与一般产品有显著不同。从准备竞标、开工建设到竣工决算、验收、质保金交付完毕是几个漫长的过程。中途出现资金、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影响到工期及及时交付。
2、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据产品所在场所而转移,人力、物力、设备等都要依据所建项目而定,并且建筑期间必须要有专项设备和临时辅助设施支撑。围绕产品的物质流动要求在不同的地区采购可靠的材料,建立起跨区域的采购网络;人员在区域中的流动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跳槽率高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而不可避免的问题。
3、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机制尚在完善时期,市场准入机制也正在构建过程中。各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致使市场力量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优胜劣条的作用。良莠不齐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监管,竞争压力下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获得项目不顾风险。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工程款的拖欠屡见不鲜。而大量资金的垫支无遗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指令分包的不合理,降低了工程效率并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
4、缺乏风险意识。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至自身实力和财务风险于不顾,盲目上项目。加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为形成品牌意识,市场缺乏品牌约束力,导致在成本导向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将建筑质量置于次要地位。豆腐渣工程最终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破产,或转化为诉讼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离不开财务指标的选取,财务指标选取应突出重点,反映全面,并结合不同阶段财务风险的特点而选取。不同层次的财务风险指标应各有侧重,涵盖偿债、盈利、营运和发展能力,并根据不同阶段赋予不同权重,要明确各阶段特征,审慎选取指标。
(二)构建财务预警诊断系统
为了及时诊断出隐藏的财务危机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财务预警诊断系统,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以将损失降为最低。同时,应该注意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需要企业上下级、同级之间充分畅通的沟通和密切配合。财务预警诊断系统的构建可以参照下图:
图表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这四个环节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其各自的主要内容如下:
1、监测。财务预警监测的对象为建筑施工企业重要的项目经营环节,需要将可能出现财务困难或影响财务状况的环节放在监控的首位。将反映财务困难或财务危机的指标汇总并实时监控,借助计算机辅助程序、监控信息数据库等手段监测企业财务问题。
2、识别。在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以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3、诊断。在识别存在问题和危机后,要追根溯源,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及可能的趋势。可以采用决策树法,对各种可能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面对多种危机时,更要分清主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应该同监测、识别紧密结合,将各种风险因素纳入管理中。
4、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将已确认、诊断的财务危机的影响力及可能的后果进行估量。评价的过程可以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明确自己所处状况,危机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根据评价的结果,建筑施工企业要集中资源予以应对。
(三)加强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因应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加强融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融资活动要集体决策以保证融资行为的科学性,降低融资风险。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加强信用评级及信用审核过程,对不同客户采用差异化的信用政策。引进财务信息系统,加强数据挖掘及数据支持的功能。在危机发生后,应及时调动各方资源、权衡利弊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