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重要性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维品质 学习效率
物理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才可以探究和探索,形成学习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下面就把自己的思考和各位同行交流如下。
一、正确认识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习物理必须具备的好品质,是学生实践的基础,也是物理实验的基础,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同时思维品质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具有思维能力的学生,他们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能力都比一般学生要高,可以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具有探索性的科学实验。具有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具备思维能力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具有观察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学生学习物理,是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进行思维嫩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对物理观点的实践验证,都需要思维能力作支撑。物理现象是需要认真观察才能获得观点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从实验器材的认识和使用、从表格使用和试验方法等方面,都是培养学生具有观察能力的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有观察的能力,观察后才能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探索。
2.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
学习是需要情绪的,尤其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品质形成。高中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该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的,以科学的问题和科学的现象入手,在浓郁的物理现象中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品质。浓郁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能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图式,思维品质的形成就是水到渠成了。
此类实验来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②研究测量方法的实验课题。例如:比如教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内容,在新课前,我首先提出问题:“一个工人掌握一个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R0、未知电阻RX,除用伏安法测量RX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测出它的大小”?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一下子就给教师仅仅抓住了,学习气氛非常好。
3.重视物理实验的开展
物理的学习是对前人科学观点的一种验证,因此,很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观点都需要试验去印证。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把实验教学作为关键的问题,而且要保证有高质量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设备。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实验不成功是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新课前,应该有一个实验的教案,确保实验的成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成功的实验中探索新知识,以自己亲身经历去寻求并发现新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师要善于进行设计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测量某一物理量。教师要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课前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我为学生准备了如下的材料: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等,然后将这些器材交给学生进行安装和处理,亲自设计实验过程、拼装实验设置,找出实验原理并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最后正确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进行试验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多的途径,高中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是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的境界,才是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家游.浅谈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初中版)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过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学段不断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发展十分有益,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运用于创造,就要对学生不间断地进行“思维体操”的训练,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促使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每位数学教师要重视的问题。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材料。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灵活性。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生活中的事物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思考问题的策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基础,探索从自身出发,学生的思路开阔、方法多样、解法灵活,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思考、运算环节以及推理过程,善于快速地概括数、式、形以及数量关系中的特征,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抓出问题要点,熟练变换练习方式,巧妙地设问引用,巧妙地练习,删繁就简。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的办法进行训练。
1.速度训练 ―― 口算练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着重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口算速率训练,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例如,在“凑十法”的学习掌握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2和8,1和9,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思维的训练得以提升。久而久之使学生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2.图形变换 ―― 面积训练,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教给学生解题基本思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参与探究。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打好良好教育背景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分数和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思维,应该从小培养,但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转变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提几点建议,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为国家锻造栋梁之才。
一、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让其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首先,拿一个木柱让学生观察,让其说说像什么,上、下底面是什么图形,上、下底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再拿一个皮球,让学生摸一摸,通过触觉先感知其面,再从不同角度,用视觉观察其形状。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完整、正确的圆柱和球的概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二、重视双基训练,唤起思维的敏捷性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过关。其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类严格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分类推进,严格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在练习过程中,应先让学生说算理,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到适当时间,简缩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三、利用习题训练,启发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巩固、应用新知识的练习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注重综合性练习
如:在小学生数学课本《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并与前面的复习题进行对比,然后计算。这样,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多个思维指向,沟通知识的联系。加深、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注意变式练习
如:在小学数学课本《认识图形》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些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3、注意一题多解。
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
3×( )=( )×( ) ( )×( )=( )×(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新学的乘法口诀中寻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4、注重顺逆思维的转化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多数题目是按照已知条件,通过顺向思维解题的。逆向思维是从反向(或结果)出发而进行逆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比较习惯顺向思维,在解需要逆向思维的题时,常常感到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逆向思维题进行练习,在顺逆思维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减法后,可设计“( )-( )=7”之类题让学生去练习,或在学生中掀起学习国际数棋热。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数量关系间的内联系,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注意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品质;知识和逻辑结构;思维结构;演绎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62-02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别是实行“素质教育”之后,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提高他们的能力。”什么是智力?什么是能力?高中物理教学都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不扎实,视野较狭窄,家长教育能力较差,学校教学条件较差,如何培养、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我这个农村高中物理教师长期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 教师要明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建立强烈的自信心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14岁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由此可见,尽管农村高中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不扎实,视野较狭窄,但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基础。
2 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3 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要坚持启发式,把教学问题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的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
4 高中物理课改应把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5 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
5.1 爱因斯坦强调指出:“科学力求理解感性知觉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用概念来建立一种逻辑结构,使这些关系作为逻辑结果而纳入这样的逻辑结构。”还指出:“科学是这样一种企图,它要把我们杂乱无章的感觉经验同一种逻辑上贯彻一致的思想体系对应起来。在这种体系中,单个经验同理论结构的相互关系,必须便所得到的对应是唯一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无论是物理学的学科特点,还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都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
5.2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新课标”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5.3 例题和习题的配制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构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统计表明,仅就中学生而言,掌握归纳推理的水平略优于掌握演绎推理的水平。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就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与“题海战术”是有本质区别的。当前,好的例题和习题(指符合我们这种要求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
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它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作为教
师应意识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化学知识的教育
内涵,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抓住实验现象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
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一、引导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
科学知识与技能,这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基础元素。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所谓的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
。现实生活中一些伪科学,象"以水代油"等,之所以能骗倒一些人,应该说与这些人缺乏起码的科学知识
、科学素质低下有关。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打好"双基",这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
的要求,这更是形成科学品质所必需的。因而化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的激趣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基础
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实验由于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很容易吸引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而形成兴趣。有经验的教师
历来十分重视初中绪言课的激趣与启蒙,在课堂教学中常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成字"、"白纸自燃"
、"水变牛奶"等等,目的就想让初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在一些化学用语,基
本反应规律等基础教学中,象氧能助燃、水的分解、铁会生锈、酸碱中和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的学习中
,我们都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激趣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死学"为"活学",从而为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奠定
扎实基础。
二、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方法
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养成的核心要素。我们教学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其核心就是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逻辑思维,更多时候需要科学的辨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实验具有探究,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联系、归纳与演绎等),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用运动、变化、联
系、发展等观点去看待事物的辨证、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问题设计
实验探究总结迁移应用"实验探究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从具体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科学认识,如
:在初中化学"铁生锈的条件"的教学中可安排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来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首先启发学生观
察生活、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铁为什么会生锈?其原因如何?"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
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第一、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入一根铁钉,然后用橡皮
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再取一支试管,其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
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第三、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
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难发现:试管1和2中铁钉都未生锈,而试管3中的铁钉生了锈,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小
结而得出:铁锈生成的原因是水和空气(主要是其中的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生锈
条件而迁移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中如何防锈表面上漆或涂油等等。
这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学习和尝试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
,亲身体验到探索规律而获得知识的快乐,使其逐步养成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而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品德培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是科学素质育成中的人格要素。科学的态度,体现着科学的精神,而科学精神是科学
素质的灵魂,它又体现在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以求的科学行为,探索求真、
锐意创新的科学品德上,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化学实验操作要求仔细、认真、严谨、求实,来不得半点马虎,象初中化学中的"氢气的制取与性质"、"氢
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其操作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有其爆炸极限,在其性质实验中
,都应注意验纯,稍不注意则有可能会造成爆炸的危险。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和习
惯的育成,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具有品德培育功能,通过实验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培养学生脚踏
实地的科学态度,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精神。
当然,在注重探索求真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创新精神的培育。二十一世纪是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需要创
新型人才。江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强调严谨的同时,更要强调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实
验教学是否过于严谨了些呢?一些"好心"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不分青红皂白严禁学生有任何不按课
本规定的"越轨"操作,为了使实验报告正确,而统一实验现象,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的。
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改革,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
进取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学生
如何改进则更好,让学生会改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自身优势、自身功能,创设条件,提供环境,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性实验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如:制作会报天气阴晴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