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是新课程赋予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探究理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挖掘探究性素材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以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究性,同时也可以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让学生探究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应由上而下缓慢插入?

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究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二、拓展视野,积极开展课外探究学习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多样。诸如开展课题式探究,首先由教师提出与知识相关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课题,然后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交教师审阅,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师生共同评定优劣,并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

如学习《自然界的水》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课题调查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探究性实验以问题和矛盾入手,力图使学生产生强烈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坚持自主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先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将铁丝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将不同粗细的铁丝在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欲望也得到增强。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心向也得到改变,使学生更理性地投入学习,不断进取,努力追求自我完善。

四、开放实验室,为探究学习提供“场外”平台

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是在教室内完成的,这些实验多是有既定实验步骤及实验目的的,鲜有“规定动作”之外的实验。如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完成“规定动作”之外的实验,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思维得到碰撞,认知得以加深。

例如,在学习CO2实验室制法时,对于实验药品的选择,教材仅仅安排了石灰石和稀盐酸两种物质。对学生而言,困惑是明显的,因为酸和碳酸盐都有很多种,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药品?有没有替代的药品?实验该怎么完成?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相关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此时,化学课就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场内”平台就让位于“场外”平台,因为在“场外”平台中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一切药品和仪器。在这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选择药品,进而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常规实验是不可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CO2的,但却有学生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和一定粒径的石灰石反应,较稳定地制得了CO2。

当然开放实验室的益处绝非一种,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交流也是大有裨益。

五、强化试题教学,在解析试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分析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探究性试题俨然成了中考试卷的“执牛耳者”,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必然有高质量的实验探究题。这类试题往往具有合理的梯度设计、充满美学元素的精巧结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

如探究CO还原Fe2O3反应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探究试题:

对于实验后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30%热的盐酸中无气泡、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乙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但黑色粉末可被磁铁感应丙取黑色粉末均匀铺在纸槽中,在一端点燃黑色粉末连续燃烧,生成红棕色粉末资料卡片:

资料一,Fe2O3和CO反应是逐步进行的,铁的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是FeO(黑色)>Fe3O4>Fe2O3;

资料二,在用酒精灯加热(400℃~500℃)条件下,CO很难和Fe2O3反应生成Fe;

资料三,FeO不能被磁铁吸引,纳米Fe粉和Fe3O4粉末在空气中都能燃烧;

结合资料分析,你认为生成的黑色物质应为。

这道试题的研制情境是九义化学教材(沪教版)第五章《金属与矿物》一节中CO和Fe2O3的反应。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实验的结论是确定的,即试管中黑色粉末就是反应生成的铁粉。但是试题表明,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并不是铁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产生探究的自然需求,在解析过程中,学生会从原有认知(黑色物质是铁粉),过渡到新的认知(黑色物质是Fe3O4)。与此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探究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新课程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但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化学教师,应该着眼于长远,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营造探究氛围,创造探究条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措施

引言

高中生思想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正处于推行的关键阶段,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高中生只有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精力投入到化学探究中,才能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兴趣。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被光怪陆离的化学现象所吸引,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有关实验的要点问题,然后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第二,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化学是生活中各方面事物的真切反映,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努力提升高中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高中生从年龄上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化学知识看到生活的本质,从而提升对化学知识的兴趣。高中生大多对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鬼火现象,让学生了解那是白磷自燃的结果,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第三,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化学知识,不断的锻炼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究能力。

2.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探究氛围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化学课堂中,更加能够对教材深入探究,也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的化学学习方式。另外,通过有效的教学情景创设,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放松心态,打探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哪怕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都不能直接进行否定,还需要注重引导,掌握正确的教学指导方式。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与其肯定,然后对这些问题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还需要鼓励学生自行的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我探究时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必定会主动的进行探究,在班级中畅所欲言,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

3.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系统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概念、定理等,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知识体系有助于对思维障碍的矫正,具体做法体现在一些几个方面:(1)利用化学实验,情景引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并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2)加强对化学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如通过“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对比,可以清楚的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掌握。对于两者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从其宏观组成、微观构成、性质、组成成分进行的。在宏观组成方面,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在微观构成方面,化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但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在其性质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性质,但是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成分都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3)将化学学习序列化,特别是化学实验学习,更需要注重序列化的学习。(4)将复杂的化学知识细分。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高中生化学思维障碍的产生与长期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为了矫正思维障碍,就需要根据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有目的性的改变教学模式,培养与改良学生学习习惯,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纠正学生错误,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严禁单纯对答案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讨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2)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对高中化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懂的问题记录在内,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加强对错题的巩固;(3)教师要根据学生考试或作业中常见错误,定期进行专门的讲解,同时根据每个学生掌握知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探究能力。

5.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化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生活性强、实验性高等特点。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对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然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温胜涛.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J].文理导航旬刊.2014,26(09):144-145.

[2]徐秀芳.学生探究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5,32(08):99-100.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3

一、定义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呢?它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重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操作能力,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从中进行实践与探索,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发现、应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组成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是七个要素,而不是七个程序或者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将这七个要素以环节的形式呈现,也没有必要在进行课堂研究时将所有要素都体现出来。

三、重要性

1.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获得深刻的新知识

多年以来,很多学者都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的认识与发展的过程是相符的。科学、有效的探究不仅能够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科学探究,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体验过程,深刻地理解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素养和能力。如在探索《物质的组成》时,学生通过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碳笔线条,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让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然后选择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学生选择一种模型作为猜想,然后收集证据,如充满气的气球会瘪等,从而可以证明模型2正确。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的经历是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相似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到了物理知识,获得了物理技能,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领悟到了科学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病和缺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可以从探究式教学中获得处理新问题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我们如果只是教学生一些现有的知识是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的,必须要让他们具备学习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现在的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和学习素质的形成,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学生已学习了比热容后,要研究晶体熔化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熔解热,可以让学生仿照比热容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

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新的发明创造

纵观物理史上许多物理学家的发明,无不与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有关。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天文学家伽利略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有一天,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吊灯不停地在半空摆动,这时伽利略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幅度是大还是小,它们摆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又一阵风吹来,伽利略惊奇地发现:吊灯的摆动与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伽利略回到家找来一根绳子,吊上重物,变换着方式,让它摆动。于是,他再次发现: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跟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从而就有了我们现在的摆钟。

人类历史上许多创造发明发现都离不开探究,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社会要发展,必须要出现许多新东西,就要有创造、发明,因此我们必须应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过程与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成果,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必须充分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科学探究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任何科学的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还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科学的成果诞生时不一定立即被人们所接受,应当坚持真理,坚信真理最终必将取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知识不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一些名称、概念、既有事实等。这些就不用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探究,只要通过听老师讲、自己阅读等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如果偏要去探究一些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只会降低探究的价值,让探究性教学变得庸俗、浅显。另外,有的教师会把探究性学习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是草草了事,急于收场。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参考文献:

[1]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2] 走进课堂.

[3] 物理新课标.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能力;科学课程

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作为科学课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中重视和精心组织各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准备

1)学习了刘善循教授的实验教材《学习环节优化策略——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和《激发潜能——心理训练技术》,并订阅了《科学课》等刊物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实验计划。

2)选定六年级(2)班为实验班,学生55人;六年级(1)班为对照班,学生55人。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和教师水平基本相同。

3)召开实验班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辅导,向家长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和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取得家长的支持。

4)做好学生实验动员工作。

3 实验措施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给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或者模拟情境实施教学,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认知、探索。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有趣的实验现象。在科学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向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便于探究的环境,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思想的空间。

3)启发性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提出一些画龙点睛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开动思维,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激发起学生不找出正确答案誓不罢休,达到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3.2 探究,应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开始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有质疑才会有思考。记得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了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前必须对问题进行预测,看看探究的结果是否与预测的一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对探究有很大的帮助。

1)以提问题为开端。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行思考,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想办法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进一步探究的展开作好铺垫。

2)以提问题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并一起对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问题筛选,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研究,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筛选的问题,说说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或者让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或者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探究计划,乃至进行观察、实验以及制作等实践活动。

3)以问题作延伸。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或因条件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后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3 创造条件,放手实践,让学生亲历探究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最后获得结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创设探究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

3)注入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活力。

4)让学生亲自搜集材料,积累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观察、搜集,培养他们亲自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有极大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5)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根本的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对事物形象本质的认识。

3.4 课外延伸,联系实际,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校红领巾电台和海鹰电视台,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

2)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科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在科学课堂上,经过归纳概括所获得的结论,尽管是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得出的,针对学生而言,还只是经验性的规律。要使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全面理解掌握,还必须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结论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对获取的知识加以检验,加以充实,加以发展完善,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成绩的提高

从表1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科学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达到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

4.2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敢说敢问,自主学习,探究气氛浓厚,创新思维得到明显的提高。这说明,通过实验,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5 小结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能力;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发现“探究性学习”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克服传统的数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学生提问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揭题式提问。是教学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一是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的;二是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看看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后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自学式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确定思维方向,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同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让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学”提问,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最后“仿学”提问。例如在教小数乘法时,先组织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出示尝试题1.5×7,2.4×6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完成,告诉同学们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结果,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在教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在因数中扩大几倍,反而在积中又要缩小相同的倍数呢?还有的问:老师能不能把1.5×6 中的1.5扩大100倍或1000。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中,去动手拼拆,进行“举一反三。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使学生巩固和开拓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以学生归纳、概括为主,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应该让他们说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激励评价机制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和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类似相关问题指明方向,养成探究习惯。评价可以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教师在评价中给予适当的眼神、动作和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第一乐趣。

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6

关键词: 地理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推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增强地理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方法指导,激发兴趣。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应重视方法指导。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教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例如,自主探究学习的每个步骤都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观测、实验和调查来收集;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和上网来收集。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学习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学习,包括野外实习观察、乡土地理研究、专题讲座、地理墙报和地理教具制作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的多样性与实用性,将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以实验的形式进行推理演绎。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问,自己思考,自己查阅,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让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地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后,在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切忌做主讲者,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简单地给出答案,而应该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对课堂活动要进行适当调控和引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大家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兵教兵”的合作方式,即让同桌或同班同学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探讨,相互交流。这种“兵教兵”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活动,切不可搞成一问一答的简单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答辩、讨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即可。

二、自主活动,精心探究。

这一教学环节使活动进入到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除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组织之外,一定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活动,深入研究。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地理”,动脑“想地理”,使他们感知获得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地理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调查黄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时,组织学生多次走访,了解黄河沿岸工厂及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亲自取样检测河水水质,并请有关专家指导,同时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并做大量记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在活动中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选题。对于学生来说,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刚开始,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课题,也可启发学生就某个知识点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2)指导。对选中课题的学生进行指导。例如:怎样记录,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资料,怎样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等。(3)活动。每个课题组大致由十人组成,由一个小组长带领,根据小组成员能力、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如:负责搞观测、调查、访问的,负责整理、分析资料的,负责执笔形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负责把活动过程制作成课件的,小组长必须对每一次活动进行详细记录,最后装订成册。(4)成果汇报。每个课题组参加本班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在会上,课题组还要接受教师的提问,最后由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奖励。

三、评价反馈,总结升华。

评价反馈的目的是:学会提炼规律,学会总结升华。要善于对地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认真扫除思维障碍,精心总结解题规律,从而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切实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高。

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可以调查报告、模型、论文等形式呈现,所以学习评价只有基于多种观点、多种形式,才有可能使评价更趋完善。尽管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所涉及的事物和知识绝大多数是已知的,但学生还要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新知识。所以他们要去观测、要去制作、要去调查、要去访问、要自己寻找并发现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智慧、增长才干,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对自主探究学习的评估不仅是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也是对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应该综合考虑“认识策略”、“综合水平”等因素。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写出活动总结报告。让学生针对活动中取得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对取得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活动的经验成果结合书本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升华到新的知识层面去认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了书面练习的形式外,教师还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美好的大自然和广阔的社会,把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鼓励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形成以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09(2).

[2]许贺.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