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1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主要是指美国贷款机构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人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就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这种次级按揭贷款将客户的偿付保障建立在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其中所隐含的巨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近几年美国楼价高涨,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使得贷款机构为了盲目地追求高利润率而不断增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供给,以至忽略了次级抵押贷款隐藏的风险。

次级按揭贷款因借款人信用等级不高,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且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最终引发危机。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著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二、次贷危机成因的分析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资产证券化今后还要继续发展的话,就要保证这些产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规范,避免出现过度风险。次贷危机是21世纪第一个复杂金融衍生市场的危机。

学者广泛认为:次贷危机是全球流动性充裕环境下,市场约束力下降、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弱化的结果。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在于美国本身的信贷扩张和金融创新。2001至2004年,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和税收激励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了稳步增长。这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很快。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别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于是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放贷机构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从而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01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广泛参与到这场巨大风险的追逐中,由于忽略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发行了大量低评级的住房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等。而惯于攫取丰厚利润和承担巨大风险的对冲基金投资商们,纷纷抢购次级抵押信贷证券。从2004年6月底至今,美联储不断收紧原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利率逐渐回升的状态下,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资金链发生断裂,进而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波。

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美国次贷危机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由于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发展仅十余年,且此前该市场运作状况良好,因而此前次贷违约率并不高。次贷相关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快,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造成了风险扩散。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未能遏制风险集聚。从美联储的职能看。美联储有三大任务:抑制通胀、增加就业和维持金融稳定。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2000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2000年前后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里要提到另一个资金的大循环,即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这也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别国储蓄。当大量美元流向这些国家时,为了避免本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同时投放大量本币。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从安全和保值的角度考量,不得不又去购买美国国债。这样,资金又进入了美国,一方面降低了美国利率和美国人的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推高了美国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一步助长了美国人的消费,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资金的大循环。

在这个循环当中,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的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销他们的衍生产品。正如有的分析家形象地喻为:他们就这样将“坏猪肉放进绞肉机做成香肠卖给了全世界”。

此次危机波及世界,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更为严重的是,次贷危机会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并促使美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会越过国境,传导到全世界,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演变成“美国次贷,全球买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厚文,初春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根源、走势、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罗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求是.

[3]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当代经济.

[4]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2008,03.

[4]杨连总.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2

关键词:次贷危机;蝴蝶效应;宏观调控;次级债券;浮动利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多来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从而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一打“喷嚏”,全球都跟着“感冒”。那么,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以及引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美国次级房贷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谓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一定的资产(如房产)作抵押所获得的贷款。在美国,通常根据信用质量,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三类贷款中,优质抵押贷款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支持机构(GSE)规定的标准,具有良好的信用品质。

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共同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优抵押贷款即“ALT-A”贷款,全称是“AlternativeA”贷款,它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或很好的人,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这类贷款的信用质量好于次级,并且大体能够接近最优贷款的标准,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更“安全”,其利息普遍比优质贷款产品高100到200个基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13.4%为Alt-A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并且,还款额与收入比(PTI)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LTV)超过了85%。

除了贷款标准低以至于信用风险明显高于最优贷款之外,次级和次优贷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这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占绝大多数的优质抵押贷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在优质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次优抵押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0%以下、85%和60%左右。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5年和2006年发放的次级贷款规模分别约为645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20.1%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这次危机的主要是近几年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并很可能波及到次优抵押贷款。

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内部机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低端抵押贷款规模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低端抵押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将市场推向非理性繁荣。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嫁给投资者。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回收贷款占用的资金,继续扩大放债规模。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的贪婪是这场危机的前提。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一方面放贷机构为了能大量发放、持有次级债,推出各种高风险的次级贷款产品以吸收更多低收入家庭购房。比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零首付、零文件等方式贷款。由于放贷机构忽视风险管理,导致一部分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放贷机构故意实施“猎杀放贷”行为。放贷机构故意向借款人片面强调高收益性,而对高风险性闭口不谈,导致借款人不知道利率波动对自己的还款额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危机爆发时,借款人由于利率高涨、房价下跌而不能按时还款,放贷机构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从而殃及债权人。

(二)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实行低利率货币政策。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1年到2004年间高举降息大旗,连续13次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6年的最低点1%。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刺激贷款买房,直接导致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孕育了房地产的“泡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又先后17次加息,2004年到2006年两年间,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到5.25%。还款的成本随着利息的上升而日益增加,本金滚利息,雪球越滚越大,还款者压力越来越大。

美联储主导的贷款利息剧降据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很多人在政策诱导以次贷低息的方式买房,而后又出现高息还款困难,购房者不能按时高息还款,后果是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三)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2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10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让那些原本想靠卖房子还贷的炒房者措手不及的是,房价下跌到靠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波及全球,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四)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的断裂是关键原因

当房价上涨时,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上所有产品的状态均为高收益低风险,放贷部门通过将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并将回收的资金以发行更多次级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扩大放贷规模以获取高额利润。金融机构则根据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创新出新的“再衍生”产品。经过层层循环,使越来越多的本无力购房居住的消费者加入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行列。这样从最初的房屋消费者、放贷机构到专业融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到最终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都严重忽视风险。结果是只要其中某一个链条出现故障,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波及其它环节,一旦购房者无力偿还债务,那么从放贷机构到专业的融资机构,直至最后的投资者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五)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不良和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

次级贷款市场存在先天缺陷,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次贷借款者主要对象是收入低,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甚至有过破产信用记录的借款者,借款给这类人而产生的次级贷款市场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的升值作为抵押;然而,当经济环境恶化时,这类借款人由于经济条件恶化而无法按期支付欠款,违约率较高,造成次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较大,这便是次级贷款市场的先天缺陷。事实上也如此,随着美国利率升高、房价下降,越来越多的次贷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从而引发违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约有2000亿美元的次贷利率面临重置,次贷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流动性不足问题导致了次级贷款市场后天营养不良。当美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加速阶段,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加息以缩紧银根时,许多贷款者入不敷出,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变成坏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不再继续向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住房按揭贷款公司面临破产遭遇。

(六)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失职是重要原因

信用评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增加市场透明度。然而,评级机构的核心业务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被其评定的客户付钱购买自己的信用等级,但使用这些评级结果的却是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有时候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事实上,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2007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是评级公司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七)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危机爆发的温床

2001~2002年间,美国次级债因新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导致短期拖欠率上升,但美联储官员不仅未对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充分的重视,而且刻意回避问题。直至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并波及世界时,美联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都没有给予清晰的阐述。可见,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这场危机孕育并迅速蔓延开来的温床。

总之,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可以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而是由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因素综合爆发而成的。

参考文献

[1]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J].财经科学,2007,(10).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3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原因 实质 影响

Abstract : The paper anlyses the causes and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决定价值。市场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市场形成价格。在正常状态下,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创造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在市场上形成现实的价格,但由于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会上下波动,这种波动总是围绕商品价值这个中心,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不过,持续强大的人为因素过渡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将会远远背离价值,从而形成一种扭曲的经济状况,并带来相应的破坏性后果,金融危机正是如此。

1.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表面上看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存在以下六大原因:

1.1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购房“零首付”,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让美国人能变得超前消费,提前消费,连穷人都住得起大房子。按揭贷款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1.2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机构将购房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了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了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的投资者,这样又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金融风险。

1.3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诱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谋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成了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拨。

1.4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

1.5信用违约掉期。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以CDS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由些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市场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1.6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长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世界的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的实质

从表面上看,这场金融大风暴仅仅是由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提前消费形成的金融泡沫所致,如果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这种危机的出现同样存在着必然,正如前所讲劳动决定价值,市场决定价格,当一些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它的固有价值,而一些商品的价格不再由市场来控制,而是操众在少数人手里时,这些人开始利用这些商品赚取高额利润。真正的受害者是全世界的经济实体。

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生产的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美国国内的生产过剩,而是其他国家也包括中国在内的生产过剩,美国金融危机是全球生产过剩和美国的实际购买力之间的产物。从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全球储备地位以来,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在推动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美国强大的消费特权,而美国的消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全球的过剩,但是由于美国不具有实质上的购买力,只是单纯依靠印发美元,增加赤字来实行的。这种欠债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持续的,美国为了减轻债务的压力或者说赖帐而印发更多的美元让美元贬值,当美元泛滥导致美国的信用再也无法支持消费增长时,信用危机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次贷危机正是美国长期滥用美元的必然结果。美元贬值,那就会导致资本外流,为了吸引资金,美联储加息,而加息就加大了房贷者的还款压力,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产生次贷危机,最后演化为金融危机。

3.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致实体经济

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股市价格也经历了深度调整,而这将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影响工业投资。首先,次贷危机对居民消费造成了很大影响,从1990年代来美国互联网泡沫开始,美国居民消费模式已经由“收入驱动”转变为“财富驱动”。由于资产价格上涨造成家庭财富价值上升,导致很多美国家庭越来越青睐超过当期收入的举债消费,这也是最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而次贷危机发生,资产价格下跌将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美国居民消费,美国居民举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将显著下降,可能重新回到“收入驱动”的模式。

其次,次贷危机对美国企业投资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公司股票大幅下降,这消弱了企业新增投资的动力,同时,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现金降低,资产值降低,这一方面削弱了内部的融资来源,另一方面造成企业抵押品价值下降,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规模下降等,这也削弱了企业的新增投资能力。

再次,次贷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也将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实质经济传导致全球实体经济。主要渠道包括:第一,美国经济减速将导致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从而将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行业构成冲击。对中国等出口导向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而言,美国经济下滑一方面将直接减少美国本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将通过影响全球其它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而影响到其它国家的进口,这将显著拖累宏观经济的增长;第二,次贷危机将造成全球短期资金流动波动性加剧。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将会导致下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第三,美联储持续降息造成美元大幅贬值。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滞胀格局。第四,美元大幅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购买力显著缩小,这减轻了美国的外债负担,但即造成了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富损失。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4

[关键词]次贷危机 经济法 政府干预 正当性 启示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后,先是蔓延至整个金融行业,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作为进入21世纪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应对次贷危机,避免危机影响扩大的有力武器。本文是在经济法的语境下论述次贷危机中的众多干预措施,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应该包括国家立法干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司法干预,其中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核心是行政机关的干预,本文也将以行政干预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于次贷危机的原因,经济学界内部百家争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金融机构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次贷市场的不规范,上述的观点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总结,那么导致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1、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的几百年里,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这对范畴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逐步尖锐。WWw.133229.CoM本次次贷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金融贷款机构、借款人、中介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都存在着忽视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高管作为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专家,在进行每次金融创新时都会很清楚开发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面对次级抵押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润,贪婪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和转嫁风险,同时为了掩盖风险,创新出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创设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梦,但是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经济形势良好的大背景,有人看到了炒房能够带来的暴利,同时由于级抵押贷款门槛低,并且审查松懈,所以期望通过炒房牟利的人涌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使次贷规模持续扩大。最后,次贷市场中的中介人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介商为了帮助借款人通过贷款审查,顺利拿到贷款,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蒙骗借款机构,例如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和纳税证明以及贿赂贷款审查员等,这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贷款机构将钱贷给不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提升了贷款机构的运营风险;评级机构作为谋利的法人,为了得到报酬也采取迎合需要评级的客户的做法,擅自提升贷款的信用等级。通过对本次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利益,金融机构的高管、中介入,评级机构,借款人都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次贷市场参与者面对利益的种种盲目参与行为、盲目投资以及盲目投机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2、政府失灵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又一主因

不仅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失灵,并且政府失灵通常出现在政府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影响与市场失灵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就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失灵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以及政府干预不起作用,其中政府干预不到位和政府干预错位在本次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不到位是导致次贷市场陷入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经济强国,现代经济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经济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信贷危机?比较有力的解释就是政府在市场恶化的过程中放任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干预没有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坚持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美国遭受重创,从此各国开始注重强调政府干预。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父爱”般的政府干预使美国出现滞胀,此时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得以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美国政府干预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坚持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对于市场中的种种过度冒险行为坐视不管,放任金融机构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也置之不理。

二、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分析

1、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折射出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前文已经论述过,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两大主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经济法的产生即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方式。因为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对于帮助市场平稳发展有着别的政府干预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经济法的这种作用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突出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反面折射。上述的种种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法都能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予以限制。首先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领域的风险,不仅持续监控本国金融企业的经营运作,而且还制定一定的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企业划定经营运作方面的底线。其次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表现,通过颁布法律可以向民众传达一定的社会理念,针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个人主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宣传社会本位的理念,同时通过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存在严重影响的投机行为的惩罚,使民众间接被灌输社会本位理念。

2、从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成效看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过反思,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能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发展,而是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怎样才能在经济不出现大动荡的情况下实现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均衡?经济法干预措施则是一剂良药,利用经济法律不仅可以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划定一定范围,规定市场经济基础地位的同时,也赋予政府一定的干预经济的权力。总之,无论是专注于长远发展的经济法还是力图减小损失的经济法,在帮助各国走出危机阴影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国经济开始回暖,提前复苏的迹象的出现,就是这些经济法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应对危机的经济法干预措施建议

1、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的监管

审慎经营是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降低因为企业自身因素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经营准则。审慎经营规则侧重于通过金融企业自身的行为去降低企业营运所面临的风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金融领域的规则相当完善,政府和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备,但最终还是因为金融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审慎经营规则而导致危机的发生,这说明要使审慎经营规则得到彻底地执行就需要实行内外联合。不仅需要各个金融企业有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系统的审慎经营执行框架,还需要政府对金融企业的审慎经营进行有力监管,对金融企业的业绩、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有违背审慎经营规则行为的企业,责令其整改,或者进行罚款,严重者追究企业法定代理人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我国政府历来对审慎经营规则给与高度重视,但也不排除会存在少数金融机构面对当前类似于美国危机爆发前的经济形势而采取冒险行动,发放规模过大的房屋贷款,降低贷款审查标准等。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警惕,积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审慎经营规则,引导我国金融企业走上合理合法经营的道路。

2、弘扬“社会利益本位”理念,建立相应机制抑制“个人主义”的膨胀

市场经济奉行“自由放任”的理念,因而西方政府很少干预个人市场行为,但是发展到极端就是个人为了一己利益去损害社会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提高对个人主义膨胀的警惕。个人主义膨胀涉及到道德、人性等深层次领域,要想从这些角度出发去根治个人主义膨胀,一是时间周期长,二是很难针对问题选择正确的措施,而且如果措施不恰当,影响的范围会相当广泛。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首先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为个人主义行为规定一条底线,划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界限。其次,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弘扬“社会本位”理念,加大“社会本位”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民众有关“社会本位”理念的教育,使民众真正领会“社会本位”理念的含义,最后政府应当建立遏制个人主义膨胀的有效机制,对实施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在这方面,我国还落后于美国,美国在危机爆发后,先是全力挽救经济,待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问责行动,调查部门陆续对一些在危机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金融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质询,并且在认定有罪后,对他们实施罚款,甚至监禁,中国在维护社会利益方面做得还不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能够维护社会利益的有效武器之一,已经引起了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检察机关)、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者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将会为维护社会利益提供诉讼程序的制度保障,使社会利益的维护逐渐成为一种公民权利,一种政府责任。通过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向民众宣传“公益诉讼”理念的同时,可以将市场中的众多企业和参与者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变得谨真,不再轻易冒险。

3、次贷危机再次证明经济运行模式不能走极端

历史已经对经济运行应该采取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均衡的模式有过多次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民生活陷入窘境;美国长期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传统使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其中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最为严重;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美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重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因为危机爆发前,政府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违规违约行为不断,市场秩序持续混乱,市场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因为外部经济的小小波动使得市场问题暴露,整个市场崩溃,所以此次次贷危机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极端性、错误性的又一次证明。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董成惠:探析金融危机下经济法国家干预的本质[j],经济法年会资料,2009

[3]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5

【关键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CDO 信用衍生品

1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回顾

1.1次级抵押贷款的内涵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即“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但由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很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其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 %至3 %。

1.2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7年2月末,统计数据显示,次级债贷款违约率正在上升,住宅贷款机构股票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巨头相继对美国次级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大幅增加坏账准备,引起市场不安。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夏季,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因大量投资基于次级债的CDO,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

7月中旬,三大评级公司对一千多个住宅贷款MBS调低评级。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市场。欧元区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出现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至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为防止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欧、美中央银行积极进行了干预。

10月下旬,欧美大金融机构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巨额财务损失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再次出现恐慌。各中央银行不得不再次联手干预救市。

进入2008年,美国大金融机构公布新的季报,损失又一次超过预期。次级债引发信用紧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0.6%。此外,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

2危机爆发的原因

2.1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是形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客观原因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三个层次。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较低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房价持续上涨,凭借抵押物剩余价值大于贷款本息规避市场风险,并不依赖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保障市场存续。正是如此,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房价不断攀升,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目前全美抵押贷款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次级抵押贷款就达1.5万亿美元左右,已经具备了形成危机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

2.2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是促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人为原因

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5.25%,标志着此前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另一方面,自2006年2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还款压力大幅度上升,次级贷款的购房投资者,倾向放弃房产,止损出局。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冲垮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2.3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乐观,使得贷款机构进行恶性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冲高,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些次级贷款公司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s使得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

2.4评级机构反应滞后影响市场信心及市场的过度反应

按揭贷款拖欠率从2006 年开始上升,银行界提示过、预警过,但直到2007 年,评级公司才大幅降低了评级,导致了市场的恐慌和抛售。

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普遍的恐慌情绪,使得这次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的它本身的能量。当市场出现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借款人增多,导致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使得贷款机构低价脱手,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借款人信用问题进一步加剧,以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

3信用衍生品——CDO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角色

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的重要变化,在这次危机中,CDO这种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不可小视。

3.1 CDO的概念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它是市场为了弥补ABS(房产贷款支持证券)的不足,而创造出来的信用产品。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自身结构为自己提供“信用增级”,即通常会有一个次级系列(Subordinated Tranche)或一个股本系列(Equity Tranche or Income Notes),由这些系列来充当缓冲。当CDO 资产出现信用问题时,首先损失的是股本系列和次级系列(股本系列多由发行人自己持有)。

同时,CDO的资产组合十分分散,包括ABS、MBS 等结构性产品、垃圾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银行贷款等高风险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组合,这就保证了在不出现违约时,CDO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3.2 CDO产品的特点

3.2.1 CDO 的“信用分级”技术实际上将资产池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再分配。这种结构将大量的信用风险集中给予了次级系列和股本系列。如果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使得大量资金投资了次级类型,当CDO 资产池中较大比例的资产发生违约时,投资次级系列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这对金融市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而且由于CDO2 产品的存在,使得一份标的资产衍生出的衍生证券有许多份。当标的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几倍于基本债券数量的衍生债券同时受到损失。

3.2.2 CDO产品几乎没有流动性。CDO 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他们被设计专门满足某个机构的需求。CDO 大多只被设计给“买入持有”型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而这些机构正是看准了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与高信用评级的特征。低的流动性意味着,一旦这些机构在CDO火爆的时候持有了过多的CDO,以后的转让将十分困难。而市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又使CDO 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 转贴于

3.3 CDO在这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3.3.1放大器、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

它将实体经济的危机放大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实体经济的危机被信用衍生品放大和加速,首先传导为CDO 的贬值和整个信用衍生品市场动荡,投资这类衍生证券的对冲基金开始大幅缩水。然后,发行衍生品和管理衍生品的公司股价开始下跌,这又引发投资者对金融类公司的普遍忧虑,进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可能再反过来恶化实体经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实体经济衰退。

3.3.2风险的隔离与转嫁的作用

它将银行体系的风险转嫁给了其他的投资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放大器同时也是一个警报器、减震器,它使得积累在金融系统中的信用风险能够及时被社会所认知并释放,以避免风险的继续聚集和放大。

4危机的启示

虽然,此次危机暴露出信用衍生品的一系列问题,但次级债及其衍生产品却将信用风险进行了跨国界的分散,使美国独立支撑的金融困境演变成具有扩散及传染效应的系统性难题。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人民币债券国际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的重要保障,亦有助于我国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一极。其次,是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及使用分层技术,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信用资产构造出各种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及组合,从而满足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避险需要。再次,是跨市场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衍生化,可以将原本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演化为其他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在不同的市场间分散了风险。第四是跨币种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衍生产品技术可以将人民币市场的信用风险演化成美元、欧元等其他币种市场的风险。

但是,信用衍生品产品是衍生品工具中较为复杂的品种,无论在设计上、操作上以及风险管理上均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在建设信用衍生品时,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市场设施作为保障:

首先,要推动原生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深度发展,特别是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基础产品(如贷款和债券)。其次,要注意存量信贷资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使商业银行从过去单纯发放贷款向贷款可交易机制安排上转变。由监管机构统一协调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引入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以保证贷款资产的二级可转让性。再次,文本及基本制度框架要进一步规范,以便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创造条件。此外,要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以便为衍生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要推动OTC平台的建设,即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统筹市场参与者,以便使产品的供求形成差异化、层次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次贷危机演变三大深化阶段.金融界,2008-2-22.

[2]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启示.金融界,2007-10-8.

[3]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问题现状之大观园.中国金融网,2008-1-27.

[4]21世纪经济报道——梅新育:市场反应放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5]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中国证券报.

[6]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漩涡中心的信用衍生品.中投证券,2007-8-30.

[7]美国次级按揭危机成因分析.金融会计,2007,(11).

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范文6

[关键词]次贷危机 住房保障 房地产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概念及其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这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所引起的金融风暴。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在美国1949年《住房法案》序言中这样写道:“让每一个家庭都在适宜的环境里拥有一个家。”,这也成为了美国国家住房政策的基本原则。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样化的,在此笔者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美国房地产的降温,地产泡沫破灭

美国房地产买卖的降温及其泡沫的破灭可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最直接原因。有调查显示,自2003年起一直到2006年间,美国诸多城市的房价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00%,房地产业的泡沫现象异常严重。但从2006年底开始美国房价开始达到了最近70多年内的谷值,而次级贷款者多数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个人信用值也较低。这样的现状让次级贷款者开始停止还贷,他们的违约行为也使得次贷金融产品的风险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次级债券的发行及购买者对于房屋价格过于乐观的估计,造成了他们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原本隐藏在地产泡沫中的危机爆发了出来。

2.房地产信贷环节的过分放松

正是因为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自2003年起美国房价的一路走高,使得房地产信贷机构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逐步放松了对贷款人的限制和要求。

对贷款人要求的放松确实可以满足大量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需求,但因低收入人群个人收入状况及个人信用度问题无形中亦增加了该群体还贷的风险。美国信贷机构减少对贷款者的限制,不断增加其贷款额度的基础前提是其对于美国房地产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而一旦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其所具有的危机就显现出来了。

3.美国政府金融监管职能的缺失

次贷危机爆发,究其根源在于美国住房政策的制定缺陷及相关机构在高额利益诱惑下失去理性的乐观估计。但对于危机的不断蔓延及扩散美国政府相关的金融监管机构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相关机构监管职能缺失的体现是多重的。首先其未能对地产市场之畸形的价格泡沫进行任何的调节,导致在2003年及2006年之间美国房价的一路上涨。当泡沫破灭后房价开始暴跌,成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于信贷机构放宽贷款的门槛的决定,相关的监管机构未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和建议。最后,在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美国政府的急救措施不够及时亦不够彻底,在态度上较为暧昧,使得最后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

前文中我们已经探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概念、背景及其形成的原因。可以说,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信贷机构逐利而放宽要求以及监管的缺失是次贷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在吸取这些教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及相关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借此启示,探寻出一些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方案。

1.政府应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与美国住房政策的失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应该承认的是在其《住房法案》中所提出的“让每一个家庭都在适宜的环境里有一个家”的原则是值得肯定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证明了依靠完全化的市场自主调节是不可能解决社会的住房问题的。

而我国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也越来越多的开始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及热点,亟待政府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党在十七大中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而作为最基础的民生问题,居民的住房问题解决刻不容缓。我们的政府应更多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职能,我国廉租房政策的出台就是政府职能发挥的一大职能。

2.建立相应的住房保障金融体系,完成预警系统

美国的金融市场较之我国要成熟许多,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在美国金融市场之中房地产信贷机构依然比较单一化,用以承担金融风险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也没有较为清晰的层次性。

笔者通过研究资料发现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相当的单一,对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的依赖性很高,低收入人群者所得到的相应的住房金融政策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市场化及政策化下双轨制的住房政策金融保障体系,以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融资方式及金融产品来分担金融风险。

其一,可以构建政策性的住房金融体系。我国现行的廉租住房政策就对资金的来源渠道构建了立体化的来源,包括:住房公积金增值收入余额、廉租住房的租金收入、社会相关团体的捐赠及其他方式。其二,完善已有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发展商业化金融机构。其三,住房消费信贷模式也要力争变得更为多样化,如可试行及调整分级偿还抵押贷款、抵押贷款、递加付款等。

3.引导国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倡导房地产市场的理性消费

对比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美国信贷机构对于信贷者门槛的放低,加诸长期的还贷低息,使得全美住房需要过于膨胀,最终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在繁华之后迅速进入危机。

结合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国民自古以来热衷于不动产资产的购买及累积,且多数人在可能的条件下会盲目追求和攀比大面积产权房。且我国政府在近年来过于强调房地产市场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造成了错误的价值引导。

我国国土资源有限,人口众多,过高的自有产权房比例以及过大的住房面积根本不符合我国的社会国情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因此笔者建议在构建多层次金融住房保障体系及政府积极发挥其自身职能的同时,政府也应通过正确的宣传渠道引导全体国民的房地产消费观念,在住房交易买卖中能够更为理性。也不宜过度的夸大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其定义为一个民生问题来解决更为合适,使国民能够有所居所。可以鼓励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及房屋租赁的普遍化推行。

4.加强住房保障的相应监管,建立风险反应机制

前文笔者已经谈及在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对于房地长市场的监管和干预幅度过小。事实上在次贷危机影响得到控制后,美国政府也承认政府适度干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故此在保障性住房市场政策运行中的适度干预也有利于风险的防范。首先,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各环节上应严把审查环节,包括:供应对象,申请标准,户型面积,分配等等。这样的严格审查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其次,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应予以正视和重视。在工程建设中应分阶段的进行抽查,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投诉渠道等。

在政策层面,国务院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陆续出台了“国八条”、“国六条”等重要的文件,但需要认识到的是作为政府规章政策在司法威慑力及效力位阶上还显得不足。为了彻底的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在立法层面之上进行严谨的讨论和研究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将这些政策法律化、制度化,政策的执行及维护才会更加合理及具有可实现性。

四、结语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渐消去,但是其带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住房保障问题的教育及启示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对对于国家的国民住房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吸取他国经验,进行完善和修正。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居民的住房问题不论在何时都是我国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我国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与风险预警[J].财贸经济,2005(5)

[2]张协奎,韦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3]杨绍萍,杨宇.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9)

[4]许海.以次贷危机为鉴,加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