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1

关键词: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行。企业要想运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或者是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实现提早预防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自身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收益结构以及资金的营运框架等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20世纪初期,国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实证研究两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我国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锁定在财务风险界定、控制以及预警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划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成果,但整体缺乏系统化的综合分析。

二、理论综述与方法

1.相关理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就是在1964年,《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经营结构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构,并对风险管理研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理论。2.研究方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结合A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财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研究人员能对所有财务结构和基本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财务风险项目。第三,系统分析法。这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的常见方式,在保证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同时,利用客观性数据处理原则,提高识别和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财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A公司简介。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在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现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辐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建材、石材、汽车和机电产品四大板块,在香港设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业务拓展和融资增信平台,是集团公司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2.A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建工集团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减,经营项目和实际企业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2年,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能得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结论,甚至一部分指标都无法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A公司迅速陷入财务危机问题。3.A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在对其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筹资风险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筹资成本超出实际预算,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加之筹资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导致筹资能力和实际结构缺乏实效性。企业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导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从而陷入经济危机。第二,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项目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的经营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远远不满足预期收益,就导致企业产生投资风险问题,其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客观环境的判断以及主管预测能力。总之,结合A公司的财务结构,管理人员要想扭亏为盈,就要针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化的数据控制和信息收集,确保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企业财务运营发展框架。

四、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健全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并保证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于操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综合考量风险评价体系和惬意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只有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第二,利用营运能力判断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效果。对于营运能力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资金现金的回收效率、企业应收货款周转效率以及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管理人员只有保证以上三个指标正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发展能力判断企业的成长趋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要集中关注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2.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多目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后设定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在区间内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并且利用权重中的加权平均算法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计算公式。对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以及单项指标得分等参数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得出结论为。3.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权重进行确定,要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权重为22.78%、成本费用利润率6.96%、总资产报酬率13.29%;运营能力中存货周转率权重为5.41%、资产回收率1.91%、应收账款的周转率8.42%;偿债能力中权重为现金流动负债比5.21%、资产负债率17.10%、速动比率9.97%;发展能力中总资产增长率权重为1.44%、资本保值增值率2.76%、营业增长率4.75%。4.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A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员也要秉持客观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进行综合评定,以实现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化。其中,预警参数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于相应的关注。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度,从而对风险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

五、A公司财务风险的改进措施

1.筹资风险方面。对于企业运营来说,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管理人员要在确定有效的资本结构后,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确保企业能把握住良好的筹资机会,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2.投资风险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管理框架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机制的同时,建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控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也要保证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中的财务能力相匹配,真正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集中关注行业动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3.运营风险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及发展状况,企业要在运营风险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要在强化存货管理能力的同时,集中强化回收款的处理机制。例如,A公司要对化纤原材料建立动态化的市场管理,也要同时提升自身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结构的同步升级。4.其他风险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分配风险也非常关键,企业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针对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利润分配结构,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项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管理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同风险管理项目的能力,利用专业化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对缺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2.研究展望。企业运营中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要综合考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提升信息稳定性的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用[C].新世纪第二届交通运输业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13:316-334

[2]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14(z1):326-330

[3]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以湖南H高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71-77

[4]周俊颖.关于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2,29(03):62-63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2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制造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尤其入世后,我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并成为带动社会发展及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相应总产值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不断提高,于2009年达1.6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于2010年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首次超过美国(19.4%),位列第一[1]。

截至2010年末,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己达2 041家,此类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及欧盟近年来的债务危机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出现亏损或破产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司一旦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则可能对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财务风险实质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体现为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断裂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体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不可预测及控制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资金流断裂,从而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企业应具备预见性和危机意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将企业潜在的风险通知相关管理者以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弱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破坏。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西方学者首先将研究重点转移至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中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选取158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同时,选取30个变量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检验,最后确定判别效果最好的两个变量——营运资本流/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3]在单变量模型的基础上,选取66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配对分析,据分析结果选择了22个变量作为备选变量,依据正确率最大的原则,最终筛选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等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并构建了Z值模型。Ohlson[4]应用新的数据搜集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企业破产预测的研究,发现4类变量显著影响公司破产的概率,即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经营状况和变现能力。

国内对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向德伟筛选出净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5个分析指标,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开,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研究近期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刘开瑞[9]以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采用Z-Score 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指出 Z值模型对上市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吴芃[10]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吴倩[11]在研究过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以提高预测风险的准确性,指出引入DEA 效率值并不能提高模型预警的准确性。刘俊奇[12]与冯月平[13]分别采用Logistic 回归建立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陶娅[1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总结。

2 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特征,相同财务指标对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预测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建立针对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2.1 财务指标的选择

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财务报告建立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因此,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正是形成分析报告的财务指标。冯敏[15]在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何峰[16]以企业经营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了一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沈亭[17]对我国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了适合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分析和总结财务指标对信托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林艳红[18]研究了财务风险指标的预测能力,提出如财务指标的均值在被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 简写为ST)前3年中有显著差异,则该指标具有较理想的预测能力;同时结合二元选择模型确定出具有良好判别力的分析指标,该类指标可分为6类: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

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其中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大,即财务状况越差;负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小,即财务状况越好。为达到一致化效果,在最终的模型表达式中,正向指标前用负号,负向指标前用正号,综合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综合指标值越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差,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无论主观方法或客观方法均存有某些缺点。主观方法在根据指标本身含义确定权重方面具有优势,但客观性较差,易受评价者主观态度的影响;客观方法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能够避免主观性的影响,但不能体现评价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出现确定的权重与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因此,本研究在确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时,引入主 客观相结合的方法[19-20],发挥主客观方法的各自优势。在主观方法方面选择了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写为AHP),而客观方法方面选择了具有广泛应用的信息熵方法。

2.2.1 AHP方法确定主观权重

AHP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首先提出,即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很多因素,各因素相互关联,最后构成了一个树形结构,通常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同层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进而得出指标的相对权重。因此,运用AHP方法需得到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据研究需求设计用于层次分析法的调查问卷;对制造企业相关人员访问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Yaahp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大小,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2.2.2 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

Shannon[21]于1948年提出信息熵的概念,用于解决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信息熵描述了概率与信息冗余度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H(x)=-■p(xi)ln p(xi)

式中,xi表示第i个状态值;p(xi)表示第i个状态值出现的概率。

通过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首先需收集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其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国银监会的分类标准。选择沪深两市2010年和2011年首次被ST的41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其中公司被ST一般存在两种情况: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异常。鉴于探究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剔除了由于其他异常而被ST的公司及数据不完整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30家被ST的样本公司。另外,随机选择了30家非ST的制造企业作为配对样本。

确定研究公司后,通过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取相应数据。软件SAS中的IML过程通过计算指标数据间的差异给出指标的信息熵及其相对重要性(权重),运行结果见表3。

2.3 综合模型的建立

由于AHP方法从专家的经验与认识出发,因此主观权重体现了一个指标对预测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但偶尔出现以下情况:虽某指标非常重要,但该指标可能不具备良好的区别力,此时则无必要对此指标赋予较大权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重。相对而言,信息熵方法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而客观权重能够体现一个指标的区别力,但仅依靠客观数据,可能导致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无法突显,尤其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则需降低虽重要却不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相应提高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的权重。换而言之,将重要但区别力不显著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转移一部分至区别力显著但重要性稍低的指标。

综合主客观方法得到的权重,不但弥补主客观方法各自不足,而且在以重要程度为前提的基础上提高模型的整体辨别力,构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模型。以客观权重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具体阐述为:以主观权重为基础,客观权重体现了指标的区别力,再根据指标的区别力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根据以上方法最终得到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4。

通过对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在AHP方法及信息熵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各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因此,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综合模型为:

G=■(-1)kWinXn

式中,G为公司的得分;Wi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X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正向指标时,k=1;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负向指标时,k=2。

根据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待分析公司的标准化财务指标数据,则可计算出公司得分即G值。G值越大,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小;G值越小,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大。

3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包括两部分:被ST制造类公司数据和非ST制造类公司数据。该研究采用杨淑娥[7]在研究中所用的回溯方法,将表3中的公司数据回代到建立的模型中分析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对预测的影响,首先需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之后将标准化后的各公司财务指标数据代入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可得各公司的相应得分。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乘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所要求的综合权重。

根据之前关于模型得分的讨论可知,一个公司的得分越高,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某公司的得分越低,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各公司按其得分的降序排列,根据直观判断,非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小,得分应该高并排在前面;而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大,得分应该低并排在后面。由于进行实证分析的S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T公司和非ST公司各30家,从理论上预测,得分排名前30的公司应为非ST公司,而得分排名后30的公司应为ST公司。将此预测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可判断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计算,各公司的G值和模型判断结果见表5。表5中标有灰色背景的为非ST公司,其他为ST公司。通过计算可知,模型判断正确率达到了86.7%,说明构建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 论

相同指标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在预测财务风险方面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结合行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更具有实践意义,模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更加贴合实际。鉴于主客观方法确定权重时存在的缺点,将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结合以弥补各自不足进而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较为准确地反映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各指标在预测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时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实证性检验,经由AHP和信息熵方法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获得了86.7%的预测成功率,此效果相对而言较为理想。本文仅给出一种根据主客观权重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的方法,同时发现主客观权重结合得到的综合权重是一种有效的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利用其他方法进一步依据主观和客观权重得到更合适的综合权重将为后续研究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峰. 打造西部制造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J]. 商场现代化,2011(665):51-52.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 66 (5): 71-111.

[3]E Altman.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 (4): 589-609.

[4]J A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 (1): 109-131.

[5]向德伟. 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2,11 (10):53-57.

[6]周首华,杨济华,王平.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8-11.

[7]杨淑娥,徐伟刚.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3,1 (8): 56-60.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3

1 后金融危机时代特点

1.1 经济增长方式方面

在进行后金融时代之后,全球经济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我国已经改变了以往对于外国投资过度依赖的现状,且对外投资数额也已经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战略性调整,能够对企业资金存在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同时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消费市场结构也在经历着改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成为新型经济增长内容,所以企业也应按照这一方向适当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1.2 中国影响力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度也保持着持续增强的态势,国内对外贸易公司在国际舞台中的竞争实力越来越强,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机会也在不断增加之中,在国际舞台中更加主动。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的支持力度,并开始加大新兴市场在国际舞台中的贸易占比,全球资源整合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

1.3 国际贸易方面

出于对本国经济以及对外贸易产业进行保护的目的,各国都制定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受保护主义的限制,使自身对外贸易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致使国内外贸企业发展受到了直接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经制定出了多项应对策略,目前该状况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融资难度不断加大

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诸多大型企业都开始将自身的发展重点转向了国外,投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于国内市场的投资力度相对较小;一方面银行为降低放贷风险,都增加了放贷审批程序,借贷难度越来越大,也对企业融资造成了影响;另一个方面部分企业会通过私募借款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同时还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2.2 风险控制体系缺失

后金融时代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这时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对各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但目前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财务人员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部分财务人员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财务管理部分,对于企业发展性战略思考相对不足,致使其风险控制意识也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产权制度制定存在问题,产权不明状况时有发生,会对经营者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

2.3 投资收益水平较低

由于市场需求指标的不断降低,各企业想要获取生存,就需要对新型市场进行开拓,不仅包括国内市场,企业还需作出长远规划,向国际市场进军,这样就会增加外贸企业与非外贸企业的竞争程度。同时对外贸易企业向国内市场的战略转移,也会使其与国内经营企业产生行业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可以会通过降低利润的方式,来对企业市场占有率进行提升,这就会企业投资收益产生影响,收益水平始终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3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案

3.1 完善资金管理体系,解决融资问题

为了应对后金融时代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各企业首先应对自身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以保证企业融资问题的顺利解决。企业一方面要对市场经济形势进行客观分析,要对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分析,加大对银行借贷条例的研究力度,并针对企业借贷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以保证银行的顺利放贷,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周转资金;一方面要对企业各项业务价值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优势项目,并对其进行大力发展,以保证企业资金收入的稳定性,同时要对该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以此来对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进行强化,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各项投资方案进行反复审核,要以稳步发展为原则,科学对企业投资策略进行制定,将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应按照业务回报期以及回报金额,合理地投资项目进行组合,保证企业经济来源,减少企业融资机率。

3.2 合理运用协同效应,强化企业资源控制

以往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多以为企业进行服务为主,会按照企业发展规划来对管理项目以及管理目标进行制定,对于企业业务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方向了解有所欠缺,对于企业外部资源也有所忽视。在新时代中,企业已经改变了以往单独发展模式,开始建立价值链实施合作式经营新模式,会共同对市场风险进行应对,这时协同效应的重要性就会更加突出。

在进行协同财务战略模式进行制定时,一方面要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协同性,确保财务业务管理统一化,以保证财务管理价值能够在内部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对外部业务进行协同,保证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能够形成良好地协同机制,保证财务管理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体现,进而对企业利益进行有效保障,确保企业能够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的利润获取。

3.3 完善成本管理,保证利润分配合理性

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企业不仅应对协同效应进行合理运用,使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协作的方式,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价值进行强化,同时还应对企业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利润分配的合理性。财务部门应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审视,找到各项问题产生的本质,并要对产品成本构成进行仔细核算,且应以此为基础对各部门改进方式提出建议。同时要按照产品特点,制定出对产品功能进行提高且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案,有效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浪费情况;此外还应加大企业内部节俭意识宣传力度,要尽量避免非生产成本运用,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正确运用。并要对税后利润积累进行有效控制,切实对企业应急事件能力进行强化。

3.4 优化财务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控制力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缺陷的问题,各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一方面加大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保证其能够真正认识到风险控制与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加大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考虑力度,不断对自身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强化;一方面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产权归属进行明确,以保证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对财务预警机制进行优化,以达到对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强化的目的。

在进行预警机制完善时,财务人员应对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价值运行规律进行明确,要对财务收益重要影响项目进行明确,并要对其实施动态化监管,确保能够其变化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以便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发出预警,保证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同时还应对企业常遇财务风险以及其他财务风险发生特点、整理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全面掌握,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防控系统,成功将各项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企业发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3.5 完善财务管理软件,保证财务电算化水平

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是现代极为倡导的一种智能化管理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电算化水平的切实提升,企业应对目前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完善。第一要对数据分析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模式予以足够关注,应按照企业需要合理对管理软件功能进行开发与调整,保证软件对于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第二要与软件供应商进行合作,要按照企业管理需要,对软件管理模式进行设置,去掉不必要的操作环节,保证软件使用效率,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第三面要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联网,要改变以往财务只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误区,使财务管理可以渗透到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之中,真正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4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独特性

有以上所述可知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比普通高校本文总结出独立学院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主体多元化。普通高校的产权主题一般是国家、地方或者公立学校。由此可见普通高校的产权制度为法人的财产权与投资方的所有权合二为一的产权制度。而独立学院的产权主体则包含了公立高校在内的企业、上市公司以及银行合作的多元主体;(2)教学主要是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标准。由于普通高校大多数都是依靠国家的教育补助来维持教学的,主要是强调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对于效益是否良好,有无直接的回报等因素不予重点考虑。而独立学院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公司等非政府的投资,国家的投资几乎没有。这就使得为投资方创造最大效益成为独立学院的重要目标;(3)财务风险较大。由于独立学院的创办成本较大,所以吸收的资金数目较大。但是由于国内对独立学院的普遍认识程度不高,招生生源较少。与此同时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财务管理制度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常常容易造成独立学院的资金链断裂,财务危机等现象,严重的危害着独立学院的蓬勃发展。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研究,总结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权关系不清晰。产权指的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在主体对于财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相关权利的总称。产权关系指的是产权主体之间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由于近年来独立学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产权制度,没有一个清晰的产权关系,很难能够实行有效的财产制度,导致不能够明确多元化的投资方在独立学院中的地位、作用、性质,形成不可避免的财产冲突等现象;(2)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目标不明确。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主要的体现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科学的预算管理等方面。比如在进行融资时,仅仅重视融资的数额与速度,没有对融资带来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预测与管理。与此同时在资金使用方面也没有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缺乏资源管理优化、财务风险预测等环节,从而导致独立学院很容易出现资金流动性较差、资源配置不当等现象。由于财务目标不明确、财务预算不科学,部分的独立学院很容易夸大财务风险,错过具有高回报的投资。往往不能够将财务管理、财务目标、财务风险、市场环境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平衡。并且对于财务目标也不明确,仍然处于收支平衡的落后观念中。没有将独立学院的财务优势发挥至最大,往往面临资金短缺、融资不利等现象。严重的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发;(3)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独立学院的资产形式非常丰富,包括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形式。这就对于财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化、科学化。部分的独立学院缺少相关的专业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在进行资产购置的过程中缺少规范的财务流程与财务预算等工作。导致了重复购置、资源过剩等现象,造成了独立学院的资金浪费。

三、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方法

跟据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方法:(1)加强产权法律意识、明确产权关系。独立学院要加强产权法律意识,贯彻国家推行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所提出的相关规定,明确母体高校的投资情况,及时进行独立学院的资产评估工作。在资产评估工作中要对母体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明确。并且要有专业的机构与工作人员对资产评估钩工作进行指导。进行资产评估后应当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将母体高校的出资额度上报国资委进行备案。与此同时对于各方面的投资方应给与相应的股权以及所有权,但是不能将独立学院的管理权与使用权给予投资方;(2)进行财务成本核算工作,确定正确的财务目标。为了解决独立学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等问题,进行财务成本核算工作势在必行。独立学院应当在确保教育质量以及教学的公益性等前提下,学习与掌握企业当中先进的财务成本核算方式以及经验,优化独立学院的教育成本,利用低成本的教育资源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且通过财务成本核算也可以对学员自身的经济状态进行有效评估,为财务预测以及财务目标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3)实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独立学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是我国的一种新兴教育机构模式。在产权关系,融资渠道等方面都与企业有相似性。所以不能够将已有的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照搬到独立学院。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渐的根据问题及时的实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在财务管理中运用零基预算制度、在财务投资中采用如“债券、国债、基金”等多样的投资结构,合理的采纳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周亚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财务与金融,2009 (4).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5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2-03

一、企业跨国并购的含义

企业跨国并购是在国内并购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另一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控制权,达到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跨国并购又称为海外并购,是指一国企业通过购买海外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权或资产,达到对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全部或者部分控制。

二、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目标企业评估的财务风险

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模型选取不科学

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评估体系不完善、并购方主观因素等问题,使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具有很强实力的海外并购评估机构和中介机构还很少。很多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企业自身完成的,缺乏专业的评估技能与长期跟踪习惯,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可能存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使用不科学性、模型选取不合理性等问题。除此之外,并购企业的主观因素总是期望评估结果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评估过程中会有所偏离实际。

2.目标公司存在财务舞弊

被并购的目标公司也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的现象。比如,目标企业为了上市、配股等目的,进行一系列的盈余管理、为了少纳税而伪造财务报表,也有可能是公司的财务人员,由于个人专业水平问题,产生技术上的失误,致使财务报表反映的情况不准确。这些主观上、客观上的原因都会导致目标企业财务存在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购风险。

3.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了解不真实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目标企业希望能取得一个较高的并购价格,肯定会夸大自身价值,比如,夸大企业品牌、专利技术、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隐瞒财务潜亏损、或有负债等不利因素。当并购企业的决策人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时,会作出错误决策,影响评估结果,增加并构成本,并购风险增加。

(二)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

1.筹集并购资金不及时

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量。这些资金,一方面使用企业的权益性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获得。负债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并且节税收益和财务杠杆收益的优势。但是缺点也很严重,当到期无力偿还负债时,会引发财务危机。

企业在跨国并购融资时,会受到利率、汇率、股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很难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无法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即便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现金、股票、债务支付工具等多种途径筹集到足够的金额,如果筹资方式或资本结构安排不当,会加重利息负担,埋下财务隐患。

2.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良好的资本结构作为保障。但是中国企业往往在资金管理方面比较落后,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淡薄,融资渠道少,企业生产经营严重依赖外部资金,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结构不合理。当企业的负债较多时,偿还能力下降,会引发财务危机。

3.融资市场利率的变动

企业跨国并购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通过自有资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还需要向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抵押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带来的成本与风险也不相同,如果融资渠道选择不当,会加重企业筹资成本,为企业带来财务负担。中国有确定的基准利率,但在现实当中,根据不同的融资方式,会有变相提高利率的现象,金融市场利率变动,企业筹资成本增加,并购财务风险增加。

(三)企业跨国并购运营整合的财务风险

1.对目标企业不能实现有效控制

企业跨国并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将两个不同的企业较好地融在一起,实现统一主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首先,在价值观方面,跨国并购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文化、民族的价值体系,不同的价值观在一起,一定会产生分歧和碰撞。其次,在经营理念方面,较为优秀的企业会考虑长远发展,忽略短期的损失,拥有较高的战略远景和战略规划,而有些企业确热衷于一次性的博弈获取快速的短期收益。最后,在决策管理方面,中国的企业多倾向于集权化管理和决策,国外企业一般习惯于分权管理和决策。种种不同,使并购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对目标企业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财务风险加大。

2.整合成本的评估不足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经验不足,制定的整合方案很难按预定实施。企业并购前期一般比较成功,并购后期许多问题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等逐渐显露出来,使企业陷入艰难的困境,企业整合遇到困难,财务整合也同样被搁置。另外,在支付了大额的并购价款之后,高昂的整合成本也使企业陷入困境。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技术、管理、文化等多方面拥有差异,在整合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整合成本,并且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存在一定的潜在成本。而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往往成本估计不足,甚至在整合过程中发现并购是错误的。许多企业难以支付巨额的整合成本,并购后企业收益反而下降。

3.企业文化整合失调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难度较大,目标企业所在国的员工、投资者、工会对中国企业抱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管理更加专权、企业层次化明显、决策速度慢,甚至认为中国企业生产产品价格很低、生产效率很差。在这种偏见和怀疑的态度下,被并购企业员工担心工资、管理者担心职位、投资者担心回报,使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受到较多的阻碍,整合难度增加。

三、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并购准备阶段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1.目标企业的主体资格合法性的审查

目标企业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是首要调查的内容,目标企业设立的程序、条件、资格、方式等都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如果存在特殊行业,需要有关部门审批才能设立的企业,还要审查其是否具有相关部门批准。同时还应该目标企业在设立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必要的相关程序。另外目标企业是否依法存续,经营范围和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性文件等问题都是必须考虑并审查的。在并购初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目标企业重大债权债务的可预见性调查

对于目标企业的对外担保、应收款项的诉讼时效等都应给予特别关注。一些或有事项,如目标企业尚未了结或可预见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等。主要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调查:目标企业是否有金额较大的应收应付款项、是否有重大合同,该合同是否有效与合法、是否有对外担保、生产产品是否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在并购之前,将目标企业的可预见性问题,尤其是债权债务问题进行调查,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并购,会大大降低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

3.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本结构的合理性调查

对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调查。主要审查目标企业的股权变动情况,各个股东的出资方式及出资数额的合法性,尤其是用土地使用权、专利权、技术等非货币出资的,要审查其价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目标企业的股权转让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审查中,目标企业的决策性文件、董事会会议纪要、表决机制等文件可以揭示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运行机制,对并购后的企业整合有很好的帮助。

(二)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1.选择合适的并购路径避免风险

选择合适的并购路径避免风险,企业可以采用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风险,另一方面为企业并购后有正常的现金流和健康的财务状况做好铺垫。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混合融资。进行国际融资战略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节税、资金来源分散化。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优融资方案。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即使有充裕的资金,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的控制力,从而降低企业并购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2.处理好与东道国关系降低风险

跨国并购涉及海外投资和海外国家,通过处理好与东道国关系,可以并购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透彻了解东道国针对外资的各种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税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环保法、劳动保障法、工会法等等,绝不违法。其次,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慈善、员工、环境保护方面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将企业形象积极地展现给东道国。最后,并购企业一定要尊重当地宗教民俗和文化。积极地处理好与东道国的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东道国,为企业将来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降低了并购风险,降低了财务风险。

(三)并购整合阶段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1.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整合是并购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应该仔细分析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既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又能被并购企业双方员工能接受的文化综合方案。并购后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培训,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企业,对管理层进行管理培训,使他们可以接受不同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制度体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进行组织机构和机制的创新与整合

企业组织机构和机制创新与整合的风险防控策略:(1)并购后企业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划分明确,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2)对被并购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选拔优秀员工,因地制宜制定兼并后的过渡政策;(3)全面沟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人员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消除隔阂,达到共识;(4)设计挽留方案,绩效评价体系,薪酬激励机制,拟定合同协议。吸收被并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尊重知识和人才,留住关键岗位员工;(5)对被并购企业的裁员方案,要尽快实施落实,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处理好冗员安置工作,保证企业持续发展,正常运行。

3.做好整合前后的财务监管工作

财务整合的风险防控策略:(1)企业进行并购融资时,必然会引起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变动,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容易引起财务风险。对并购双方的资产、负债、权益进行整合时,要以成本效益为出发点,以统一原则为基础,剥离不良资产,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效率。(2)财务制度整合包括:1)整合资金使用制度。对于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等活动,科学的分配资金,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审批、考核等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2)整合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流程,关注资产减值现象,及时确认资产的减值损失;重视资产的管理工作,降低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潘峰.并购审计风险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2.

[2] 徐永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物价,2010,(11).

[3] 康荣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若干因素的思考[J].观察家札记,2010,(11).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6

[关键词]广义保险;努力函数;契约刚性;企业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越来越健全,政策以及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承担的必须保险以及与企业被雇佣者的健康和安全相关的管理支出逐渐成为企业一项必需的资金项目。围绕着被雇佣者的风险管理投入已经逐渐、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必要支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也就要求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支出。在财务中,因为其数额比较小,所以一般是将上述的支出作为费用或者作为成本融合进其他项目进行管理和分析,但在国外已经发展到占用巨大资金的地步,例如在美国已经占了公司成本平均的40%,甚至有的公司达到60%,而这些费用总计占用了代表性公司大约26%的现金流。这导致很多美国企业,将如何把这些风险管理项目产生的经营成本进行转移作为一个热点问题来研究。我国目前正在寻求的发展模式逐渐人性化,这也说明各类必须保险将进入公司,与企业被雇佣者的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风险管理也将逐渐得到重视,公司必须把这些开支作为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关系到公司的安全以至价值的变动。

在这里,笔者定义了一个名词:广义保险,即企业在生产经营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购买的保险,以及与被雇佣者健康和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所支出的资金。笔者的观点就是要寻求广义保险的变动会影响公司的风险值,从而使保险支出成为一项专门的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进而影响公司价值的变动。

二、研究现状及观点综述

(一)研究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广义保险的研究是从保险和职工保障分别进行讨论的。对一般定义的保险基本是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思考的;对职工保障基本是从人性化角度考虑的。一般定义的保险主要是从金融市场的运行以及保险公司本身的作用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这种研究往往未考虑保险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企业的利益。对职工的人性化研究也未考虑企业的利益产生机制.这只是因为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于风险的研究已经基本得到共识,即广义上风险可以分为纯风险和可推测风险。纯风险是损失和不损失的机会,可推测风险被认为具有损失或者收益的机会的特征。纯风险的例子是灾祸风险,例如地震、洪水以及飓风。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面临的不只是可推测风险,还有纯风险,比如丰田公司就因为一家提供原材料的钢铁公司爆炸造成停产,损失巨大。

对于不同类的风险按照理论界的观点,可以分别采用保险和金融方式进行规避。但其实要把这两类完全分辨开来,已经被认识到是不可能的。保险和金融在实际中已经逐渐交融,很多实际业务已经把保险和金融包含在一起,典型的例子有巨灾风险证券化。无论如何,企业必须通过保险来转移自己的风险,而不管是纯风险还是可推测风险。通过保险可以降低风险,那么本质上就是带来了收益,这是目前学者们已经研究得出的结论。

上述的保险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和笔者所定义的广义保险有所区别。

(二)我国相关理论的观点综述

该观点(广义保险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在国内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但相似的观点在个别文章出现过,例如张庆洪就提出了职工保险以及其他保险对企业风险有影响,没有具体分析,只用数百文字说明了一下。但这是笔者在中文签料中看到的唯一提到企业广义保险与企业风险有关的观点。

另外目前国内对保险的陈述大都局限于保险公司和银行业的资金保险,主要的观点着重于保险资金的投资使用上,例如保险基金的使用、保险资金的风险分散等.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明保险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从而保险占用和使用资金,进一步影响企业本身的价值方面,没有学者明确提出.只有在国外的文献中,例如MULONGWANG博士在其毕业论文中提出保险和金融合二为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内部的广泛的风险管理概念,并阐述了企业内部的与职工和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风险管理的资金占用和使用的重要性。

结合目前国内的空白和国外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的广义保险对企业的风险的影响是显著的,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使用,改变了投资结构,可能影响到了企业的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

我国从1997年开始逐渐明确地制定相关的保险条例,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是1998年12月16日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明确对所有的保险内容进行行政性的统筹管理.这也就意味着从1999年开始,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逐渐完善自己必须的保险项目(例如职工养老保险、所从事行业的责任保险等)。所以采用的数据也是从1999年开始.

(一)企业风险与广义保险相关性理论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观点和笔者的思考,本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如下;

1.应变量的确立和计算方法

要考虑企业风险受到广义保险的影响问题,也就自然采用企业的β值作为应变量。各公司每一年的β值是根据证券特征线,采用“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个股回报率”与“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综合日市场回报率(总市值加权平均法)”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所得,这样计算的瞄既包括了企业的系统风险,又包括了其特有风险。

2.主要自变量的确立和计算方法

主要自变量采用的是(保险费+福利费)/净资产。保险费用是企业具体的作为保险项目进行的投资,它的目的非常明确。例如财产保险,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财产在受到可保风险的损害时得到财产恢复,职工生产中的责任保险就是为了职工在受到所在职位工作损害时候得到补偿。福利费是为了激励职工和保证职工安心甚至全心工作所占用的资金,比如职工的医疗补助等。这些都是属于本文所称谓的广义保险的内容。因为企业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所以以净资产作为分母更能表现出广义保险对股东的作用。

3.控制(自)变量的确立和计算方法

一般而言,企业的风险有两类: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上一般都采用资产负债比作为财务风险的指标。经营风险反映的是企业本身经营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即企业本身运作的获利能力.

采用的资产销售额比,反映了每单位销售额需要多少资产来做保证。这两类指标是企业风险重要的表征。

4.模型说明

β1=a0+a1X1i+a2X2i+a3X3X3i+ei

其中:β1是某企业的风险量度:X1i=(保险费+福利费)/净资产;X2i=总负债/总资产;X3i=总资产/销售额

(二)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1.广义保险费用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

2.资产负债比、资产销售比都与企业的风险正相关。

四、综合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深、沪两市的制造业公司,从700多家公司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后选择了115家公司作为样本,时间为1999年到2003年。(数据来自CSMAR上市公司数据库系统、新浪网财务数据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库)

综合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可见所收集的样本公司的广义保险费用基本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尽管有的年份略有下降)。

每年的统计数据如下:

1999年:

β=1.096945-2.281752X1+O.02663X2-O.026479X3

1%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5%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10%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

2000年:

β=1.366805-6.229701X1-0.215727X2-O.043648X3

1%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5%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10%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

2001年:

β=0.846829+12.42256X1-0.057552X2+0.037278X3(由于样本量太少,仅供参考)

1%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5%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10%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

2002年:

β=1.25773-7.03651Xl+O.009564X2+O.024168X3

1%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5%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10%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

2003年:

β=1.204171-2.414082X1-0.247257X2+O.00737X3

1%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5%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10%的水平下显著(t检验)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999年广义保险费用与企业风险p显著负相关;X2与X3对p影响都不显著,且X3还与β负相关。2000年,X1基本与p都有显著的负相关;但X2与X3与β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2001年因为数据资料过少,仅供参考。2002年,Xl与β显著负相关,X2与X3与联系不显著但呈现负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趋势。2003年与2002年雷同。

1‘通过对数据(因为篇幅的原因,更详细的数据不另外列出)的观察,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Xl(广义保险/净资产)与β(企业风险)呈现负相关关系,且有显著效应,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

(2)X2(负债/资产)、X3(资产/销售额)与β呈现的关系有时为正相关有时为负相关,基本不显著,但2003年出现X2对p10%水平下的负相关,与假设2不一致。

2.对各变量所呈现结果的具体分析

(1)广义保险/净资产是本文设计出来反映广义保险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的因素。通过连续几年的横截面统计分析,模型验证了广义保险确实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年的广义保险的数据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保险政策和人性化管理确实逐渐在起作用。在企业或者职工、政府看来这是政策因素或者是道德因素在起作用,但其实在契约经济学中,舍韫·罗森(SHERWINROSEN)就已经提出了风险中性的委托人为风险规避的人提供全额保险,人将会付出最优的努力,然后通过生产努力函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保证被雇佣者一定的待遇,那将会带来被雇佣者吏大的努力,自然也就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企业的风险也就自然可以降低。

(2)负债/资产对企业风险理论上本应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数据结果显示的却是:基本不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且在2003年还出现了10%水平下的负相关。与假设2明显不符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笔者分析这种结果的出现有其合理性,而且该结果也恰恰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理性,至少是弱式有效的。原因就在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根本;对信息的反映程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制度对债权人保护力度不够,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破产制度未能真正建立,欠债、贷款不偿还的现象比比皆是,三角债现象严重,加之政府因素和社会因素(如地方保护主义,害怕由于破产引起失业等),企业破产的概率极小,企业所谓的债务并不一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而且按照税负利益一破产成本假说,在没有形成财务风险时,债务越高,企业价值越大。所以从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资本市场能够有效识别我国这些所特有的制度性因素与环境。

(3)从理论上讲,资产/销售额对企业风险也应该具有正相关性,但研究结果却也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而且不显著.笔者分析,这个结果也反映了我国的现实,因为作为上市公司,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重要的壳资源,这种壳资源的价值对于经营风险是一种有力的缓冲。另外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公司,他们对市场占有的重视要大于对纯粹的反映经营风险的指标的兴趣,所以很多公司都采用低价来占有市场,这样自然就很容易降低销售额而实际扩大了销售量。例如很多制造企业就只有不到5%的利润率,而在以前他们的利润率可以达到15%到25%。所以该指标在上述的原因下自然也就不能显示出显著性的相关。

五、结论及研究局限

本文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即资本市场能够达到识别制度性特征和企业的投资行为这一程度.上面的实证结果基本证明了这一前提,由此证明本文首先提出的观点,即广义保险能够独立降低企业的风险。笔者大胆地认为,广义保险本身就应单独列为一项投资,应该成为企业投资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应该只作为其他投资的一种补充。它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它的收益笔者认为是企业风险降低所带来的折现增加额。既然是投资,那就可能带来企业价值的变动。

综合起来本文主要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个:广义保险的定义。广义保险对企业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广义保险可以独立视为一项投资进行管理,从而可以展开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证明了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理性,但有其不合理性,这与我国的现实是分不开的。但笔者所提出的广义保险确实对企业的资金占用和使用有着明显的影响和关联,这对我国的企业融资投资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由于数据的严重缺失,在统计分析上未能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来探讨广义保险与企业风险的长期均衡关系:(2)只证明了广义保险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没能进一步证明广义保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这也将是笔者后续研究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MulongWang,B.S.FinancialDerivativesinCorporateRiskManagement.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August2001.

[2]Pe]lizzai.P.Statichedgingofmultivariatederivativesbysimulation.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Oc—tober2005Vol.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