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24-02
乡村休闲旅游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通过自由、轻松的旅游方式,游览农村的自然风光、观看农村的风土人情、呼吸农村新鲜的空气、感觉不一样的生活节奏。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空气质量逐渐减退的情况下,利用闲暇时光去农村走走,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乡村旅游的点多、面广、线长,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对开发乡村旅游应有长远的思考,重点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吃、住、行、娱乐等,另一方面应加大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的宣传和引导。
1 六盘水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
六盘水市旅游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随着“中国凉都”旅游品牌的建立,旅游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六盘水市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经济来源。乡村旅游、城郊旅游成为六盘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亮点。六盘水市以“以旅促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主题,受到世人的关注,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2015年7月,贵州省农委和省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命名2015年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通知》中,六盘水有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园、钟山区大湾镇茂霖休闲度假农家山庄、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及盘县妥乐古银杏示范园4个单位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这对拉动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 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根据中国科学院等权威专家对六盘水市进行实地观测和实验,分析六盘水的气候资源,得出了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六盘水市雨量充沛,气温适宜,整座城市坐落在海拔1 800m以上的高原,紫外线适中。2013年被评为全国10大避暑旅游城市。六盘水现有的特色资源如:钟山区的麒麟洞公园、生态民俗长角苗博物馆、北盘江峡谷奇山夜景、盘县千珠古银杏、老厂“万亩竹海”、南开苗族跳舞节、玉舍火把节等,为六盘水市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交通便利,构建快捷 六盘水市作为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和装备去制造业基地,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市共有少数民族44个,人口约84万。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服饰、不同的民族习俗,再加上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背景,将为六盘水是的乡村休闲旅游提供足够多的元素。我市处于川滇黔的结合部,有4省立交桥之称,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等经过六盘水。方便的交通、快节奏的生活,把六盘水市的乡村休闲旅游连成一条绿色产业链。
2.3 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六盘水市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走上正轨,整个旅游业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在“十三五”开启之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的旅游发展主基调,并相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荐六盘水市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六盘水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吸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的人才。六盘水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重点提到了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以中国凉都为品牌,打造消夏避暑、休闲旅游、宜业宜居、高原运动城市的特点,推进避暑旅游和区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六盘水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3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六盘水市城市发展规模较小,交通极为便利。目前六盘水市旅游发展的总基调是“大产业、大数据、大健康”,建议将六盘水市的休闲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为“快乐怡情”。这强调的是一种中小城市才能体会到的快乐、悠闲、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和今天人们所倡导的时尚、生态、度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为促进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有以下的相关建议可供参考。
3.1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实施整体规划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也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当地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纳入整个旅游发展的规划当中来,明确乡村休闲旅游在六盘水市旅游规划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经营方向。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不成熟、附属产品质量低且与市场生态经济发展不协调,需要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委政府大力支持,无论是在政策上、资金上、扶持力度上进行大力支持与帮助。因此,要使乡村休闲旅游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合理充分地利用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从而发展乡村经济,更好地提高农民收入。
3.2 打造旅游品牌,增强文化内涵 景区(点)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1]。然而对于六盘水市而言,六盘水市旅游局、各县区旅游局及农业部门、发展部门应加强沟通与联系,根据各乡镇的旅游资源、气候、农业、交通、文化资源等特点,创新性地开展符合本地区特有的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展示。从大的环境来说,六盘水市的乡村休闲旅游可以围绕中国凉都――贵州屋脊、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三线建设及水城煤炭等要素,进行精心设计、重点打造,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六盘水市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氛围。此外,在开发乡村旅游景点的时候,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艺术格调,还要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土人情,突出田园风光这个开发的亮点、特点。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针对目前乡村休闲旅游档次低、服务人员水平有限、服务理念落后、管理不科学、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应该开展层次多样、培训方式灵活的服务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人才队伍的素质。加强休闲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包括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创新开发一套适合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培训体系,创新引导乡村休闲旅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在理念上转变,更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六盘水地区整体的休闲旅游产业。
3.4 开发相关的旅游休闲产品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吃、住、游等是必须的,但是相关的配套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够给乡村休闲旅游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能够提高整个景区的旅游收入。与传统的产品不同,旅游景区的产品应该集合景区的文化资源、气候特点、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设计,从精神层面给游客一种直观的感受,给游客一种回味无穷的体验。产品的设计应注重品牌效益,注重打造乡村原生态旅游精品,通过挖掘本地区原始生态的乡村休闲生态旅游资源,从而提高品位与品牌的的知名度[2]。
3.5 倡导低碳旅游,注重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开发的前提,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然而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景点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污染日益加剧,这为景区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六盘水市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应该倡导低碳环保的原则,开展的旅游项目都要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景区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树立低碳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人们向往乡村休闲旅游,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感觉,向往绿色、向往原生态。因此,六盘水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走环保之路,才能使乡村休闲旅游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产物。六盘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乡村休闲旅游,找准客源市场,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具有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旅游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相关部门大力沟通、共同努力,才能把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带动六盘水市经济社会的崭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亮.西青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推动农民自愿社会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依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农业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扶持00个特色旅游村,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基地,带动和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扶持百村农民开办农家乐,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市民消费新的兴奋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
三工作内容
(一)特色百村选择。将选择00个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自然村作为扶持对象,接受大型企业的直接扶持,接受相关市直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策划规划引领。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旅游村进行策划或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条连接交通干道主要景区公路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一套完善的形象导识系统(包括标牌标识解说词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一定数量的旅游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
(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扶持“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培育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宣传“百村万户”工程进展情况,重点推介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对组织一定数量游客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
(六)人才培训。依托各类人才培训机构,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党政干部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的培训。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文化站及科技辅导站等,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把特色旅游村及其所在乡镇的党政干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全部培训一遍。
(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培育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
(八)星级“农家乐”创建。依据或制订星级农家乐等级标准,规范“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成熟一批,评定一批”的原则,将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推广。通过强化管理逐步规范,实现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四职责分工
此次“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由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由市直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由大型国企民企具体实施。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由市县两级旅游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百村万户”前期考察特色村推荐帮扶联络与协调业务指导工作。
(二)由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负责推荐提供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名单,跟踪落实推荐的帮扶单位的帮扶情况。百家帮扶单位安排如
(三)旅游林业农业水利财政税务工商卫生环保消防金融土地等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在资金与政策上对帮扶村进行倾斜。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各种支农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条件的帮扶村给予优先支持。要出台对帮扶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帮扶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帮扶村的快速发展。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处置。
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各县区各帮扶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帮扶领导小组,要出台方案,制定项目推进表,扎实推进,确保工作有成效,不流于形式。
(二)调查摸底。市县两级旅游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特色百村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要选择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有利于进一步策划打造的自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成绩。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对参加帮扶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进行调查摸底,要选择推荐有影响力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对帮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策划规划。各帮扶单位要深入帮扶村,了解熟悉帮扶村情况,并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特点特色及旅游市场需求策划帮扶村的发展,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帮扶村进行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可按帮扶村发展的不同进程进行帮扶规划。对条件不是很成熟的帮扶村先进行帮扶帮助,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员工培训,营造良好的接待环境;对条件已成熟的帮扶村进行提升改造,开发旅游商品,创建旅游品牌,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典型引领。旅游与农业部门要注意挖掘典型,对帮扶过程中涌现的典型先进事迹优秀帮扶单位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并推广,以巩固农家乐休闲旅游试点村的建设成果。通过以点带面的做法,积极宣传帮扶经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导和带动其他帮扶单位,共同发展富民工程。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3
关键词:体验营销;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一、体验营销的概念和特征
(一)体验营销的概念。体验营销就是通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为、关联五个原则,与消费者建立有价值的客户关系。体验营销通过各种体验媒介,包括沟通、识别、产品、品牌、环境、网站等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和情感,引起消费者的思考和联想[1]。体验营销强调满足人们精神的、社会的、个性的需求。
旅游体验营销是指旅游企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发掘游客潜意识中的渴望,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以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为宗旨去设计、出售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并使他们在接触产品的同时,参与到产品的情感创作中来,使其体验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魅力,并使体验的成为联系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的纽带。其实质就是要帮助所有游客真正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体验源于服务,高于服务[2]。
(二)体验营销的特征。(1) 个性化。旅游体验营销面对的是每个人的体验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所谓“个性化”,就是拜托思维定势,承认需求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并相应的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的需要[1]。(2)人性化。旅游体验营销是人性营销,就是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顾客内心被关爱的需要,建立彼此间情感联系和牢固的顾客忠诚度,同时也意味着将心比心,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切活动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要为前提,这是构成顾客良好体验的重要因素[1]。(3) 互动性。旅游体验活动是在营销理念的引导下顾客积极的参与进而在顾客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一种互动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顾客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又是旅游体验营销的产品。企业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使顾客在互动中切实感受到一种难以忘怀、身临其境的体验,促成在产品成本没有显著增加的条件下顾客体验的附加价值大幅增加[1]。
二、体验营销中的产品设计
(一)产品设计的要求。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呈现出情感和个性需求上升,旅游消费者的自主参与和文化、环保意识增强的特点。面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新型旅游消费,旅游业应努力创新,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即通过设计主题,营造情感氛围,增加顾客体验,强化品牌形象,广泛采用科学技术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价值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体验营销强调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交流,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此过程中,企业将获得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各种看法和意见,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重新改进或创新产品。
(二)产品载体。产品载体法是旅游体验营销实施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产品载体就是旅游企业通过设计独特的旅游体验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新特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个性,并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实施体验营销的关键点就是建立恰当体验主题和体验品牌以及成功、设计传播体验式的商品和服务[2]。
三、柳州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柳州地处广西中部,全市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拥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族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四区六县。周边六个市辖县分别是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自然、人文、农业景观丰富。
(一)设计原则。(1)把握优势、突出特色。分析各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要素,从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乡村文化等方面确定各村镇的优势资源,以突出乡村特色和城乡差别为原则来开发并组合旅游产品。根据各村镇特色资源或资源组合,确定不同的乡村主题和旅游口号,使各村镇各具特色,避免旅游内容雷同重复,力求形成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满足游客不同的体验需求。(2)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关注各村镇乡村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拓宽旅游形式,追求多样化,避免乡村出游的季节限制和旅游形式的雷同。借鉴国内外各类形式乡村旅游方式,如市民农园、休闲农场、产业观光等。如北京2008年首推的新式乡村旅游使广大城市居民可以在农村的一块土地上,自己种菜、自己摘、自己吃,体验一个“庄园主”的农家生活。
(二)设计思路。(1)乡村体验旅游――乡野乡趣。主要在没有文化资源和自然景区依托的乡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乡村体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农业园观光,以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基地观光为主;农作介绍,建立农作物博览馆,以实物、文字、图片、影视等方式集中展示农作知识和技术,建立农作体验园,让游客亲自进行农作活动;乡村野趣,利用现有的池塘开展垂钓、捕鱼摸虾等活动,还有果实采摘等;乡村娱乐,传统的竞技游戏,如爬树、登山等。乡村系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于趣味性,以柳江县成团镇大荣草莓观光基地、百朋镇万亩绿色莲藕生产基地、白见村板朝屯的农家乐、里壅天竺园农庄等特色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2)休闲度假体验――闲山逸水。充分满足现代人追求生态、回归自然的高层次休闲需求,进一步开发融安大洲旅游度假村、红茶沟森林景区等休闲度假圣地,丰富其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在柳州打造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谈为一体的休闲山庄和市郊度假别墅群,使游客可以忘却城市喧嚣,放松身心,营造“漫看天际云卷云舒”的休闲、惬意感觉。(3)文化遗产体验――古风古韵。主要是参观代表过去的地方,了解过去的历史。重点开发目标包括“九厅十八井”曾氏大庄院、中渡古镇、长安骑楼街等。古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为主,坚持精品战略。大力营造古村古镇的旅游氛围,深入挖掘各种遗产景观的文化内涵,并精心设计表现、补充诠释使之神动,寓无形于有形,将古色古香的韵味发挥到极致。(4) 民族风情体验――侗歌苗舞。民族风情的开发集中在北部的三江县和融水县。围绕侗家和苗家特色村寨,从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信仰等方面展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深入挖掘其特色节日庆典,开发新的旅游点,突出苗、侗民族多姿多彩、千姿百态的万种风情。
(三)体验旅游线路。乡村古居旅游线路:市区――“九厅十八井”曾氏大庄院――市区(参观独特客家庄园建筑、了解曾氏财主的发家史)
民族风情旅游线路:市区――融水雨卜旅游村――市区(参观苗寨、品尝特色饮食、参加苗族传统节日)
乡村体验旅游线路:市区――白见村板朝屯――市区(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事农活乐趣)
乡村农业旅游路线:市区――百朋万亩绿色莲藕生产基地――市区(参观种植基地,了解饲养业和种植业的基本情况)
休闲度假旅游路线:市区――山岔湾度假山庄――市区(置身秀丽山水风光,享受天然氧吧)
参考文献: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4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创意农业服务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态类型也在不断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这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产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已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规划引导转变,经济规模已从原来的零星分布,分散式经营转变为集群分布,集约式经营。目前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了170万家,从也人员2600万人。而其中农家乐约150万家。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而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依托西安市已有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都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面对日益增多的农家乐等小型田园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从中找到了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而这些正是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最重要的特色也即是他的本色就是绿色生态的乡土文化魅力,所以在对农家乐的规划上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旨。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当今的农家乐具有鲜明的特点:1投资较少规模设施简易;2成本低廉价格适中;3客源不稳随着节日季节有明显的波动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4发展较为迅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城市开发,还是旅游串连,都要做到统一规划,整体营销,所带动的,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甚至一个城市综合经济体的升华。
以西安灞桥区“黄邓村”农家乐为例
旅游市场定位:核心市场是西安市及周边专项市场是白领市场,家庭自驾游市场
旅游产品定位: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总体创意思路:突破旅游空间,创新多元化休闲体系
黄邓村的规划思路:主要从空间的突破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理解农家乐,开发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农产与休闲并存的生产区,同时拥有渊源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
规划理念:立足宏观全局,以文化为先导,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综合发展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到‘主题旅游小镇’的转型
黄邓村“农家乐”位于灞河右岸的灞桥镇西北、分布在白鹿塬北坡,灞河之畔。景色十分优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春天果树开花繁茂,夏天秋天果树成熟结果,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其进入夏天以来,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成熟。黄邓村围绕果蔬产业,通过多种主题活动,不断激活并深挖人文、生态为主题的 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展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也树立了黄邓村特有的品牌,更有力带动了周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樱桃产业不断拉动区域农家乐休闲游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目前,西安市休闲方式呈现出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其一,中高端休闲方式更为大众接受。其二,休闲方式更加时尚化多元化,注重精神休闲方式的影响力增加。其三,休闲时间更加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不局限于周末和假期。
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内,粗放式开发多,高层次精品少;区域范围内,品种单一,趋同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农家乐只是满足市民对农村的好奇,还不能充分满足休闲的需求。低层次开发的实际效益不足以激发供给主体——农民及企业的积极性1)农家乐的特色越来越淡,农家乐的味道越来越大众化,搞的有点像餐馆或招待所,缺乏创新意识;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经营者的眼光有待放长远,卫生状况比较差,没有品牌意识;3)缺乏有力的统一管理,本地区形成恶性竞争,没有差异化经营;4)片区农家乐还没真正形成气候,缺乏整体包装和推广,象酒店式管理那样能有农家乐专业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5)缺乏对客户体验的调查,总体来说客户满意度一般,没有持续性营销方法和长远吸引回头客;
然而注重对乡村资源的深刻了解,民俗文化及生态科技的探索研究,以及国家农村与城乡统筹政策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服务业理念打造最具开发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的引擎与产业整合作用,提升产业价值,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大发展。
形成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科技、民居建筑、创意农业景观等诸多方面导向下发展新农村建设、古镇古村、郊野生态休闲、农业生态园、农庄度假村等。
发展创意农业服务要在规划设计上打破单一的规划模式 ,在规划设计上可以采用按照区域生态区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修改性详细规划,同时多元化的开发景观资源,例如农业景观、景区景观、休闲农庄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广场景观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景观等。
农家乐的景观规划要从细节着手,作到画龙点睛,重点突出体现地域性特着的文化符号,具体到实践当中,应该针对具体的区域,先刻画出地域文化的主脉络,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归纳出成系统性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演绎到具体建筑与景观改造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卢小琴. 荆州桃花村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7)
[2] 刘晓华. 陕西省延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07)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5
[摘 要] 旅游体验;理念;操作;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091-03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青年人才项目“民营企业竞争与持续发展能力问题研究”(批准号:Q200727002)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许 林,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旅游管理;
鲍宏礼,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管理。(湖北 黄冈 438000)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品,旅游需求是多方面的,游客对旅游资源和项目本身的喜好只是旅游需求的一个方面。游客在对各种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真正想获得的东西是令人感动的经历。也就是说,游客参与旅游活动,尤其是从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参与中获得的极佳体验效果才是游客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旅游活动的本质需求,它超越了各项具体产品和服务。只关注游客一、二项具体需求,忽视参与中获得的感受,必然陷入景区项目开发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的困境。所以,景区开发应立足于创造游客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这是景区发展的未来方向。以游客体验为导向的景区开发模式,突破了资源的局限,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来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景区获得持续发展。
一、旅游体验设计理念
体验是人们与外界事物、他人互动的结果,是一种伴随美好情感的回忆;体验是一种新的价值源泉,它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获得独特的感受,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价值。体验与旅游有着直接的天然联系,旅游者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增长的是阅历,得到的是体验。体验经济会刺激体验消费,旅游体验经济就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使游客达到深度体验。说旅游是体验经济和阅历产业,是因为有了深度体验,客人才觉得这个地方好。如果只能让客人走马观花,过后没有深入的体验和阅历可以回味,从经营角度来说,这就是失败。如果客人到一个地方旅游,回来能够跟别人讲一些感触很深的细节,这就是成功。把握了细节,就是把握了体验设计的深层内涵。
第一,从旅游者的体验出发,要达到全身心的感受;从规划设计者出发,要达到全方位的创造。通过经营者全方位的创造,使旅游者的体验达到全身心的感受。具体到景区的质量,要求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提出可欣赏而不是可观赏,因为观赏只是看,欣赏必须有精神参与;可享受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目前只是可感受,很多东西不可享受,甚至我们很少从享受这个角度来研究客人的体验。只有方方面面的设计到位,才让客人真正可享受;最后是可回味,达到可回味是达到最高的境界。
第二,创新需要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做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这几句话是根本,这里不只是差异和特色的问题,还涉及到指导性的原则,即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专家比较集中在资源、特色,可是旅游者更多的眼光是集中在体验上。所以,到一个地方,哪怕资源一般,如果真能形成一个全身心的良好体验,这个地方就是好地方。
二、旅游体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计独特的体验主题。构建独特的体验主题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尽管旅游的本质需求超越了具体产品和服务,但旅游活动仍然是游客参与和接触各种具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要使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必须在各产品和服务间建立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旅游体验主题。旅游体验主题的确立一般应注意三方面:第一,体验主题必须新颖,能打动游客。旅游本身就是游客求新、求异动机的结果,体验主题必须新颖,才能抓住游客的眼球,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同时,各种新颖独特的体验主题也能避免旅游地开发中的雷同。第二,体验主题可以从旅游地的特色中挖掘。每一个旅游地都有其不同的生态、文化价值,从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价值中提炼独特的主题,达到用主题差异来吸引游客的目的。如:乡村休闲游就是在充分挖掘旅游地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诗意田园、浪漫乡村”的体验主题。
2.划分丰富的体验类型。体验类型越多,游客体验经历越丰富,个性化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就越高,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强。体验类型的多样性是吸引游客、保持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据不同的标准,旅游体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的不同,将体验划分为娱乐、教育、遁世、美学等四种类型。Pinell和Gilmore提出的让人们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包含娱乐、教育、遁世、美学四个类型“甜蜜地带”(Sweet Spot)的体验。一般来说,体验类型越丰富,游客体验效果越好。旅游开发初期,因经验、时间和市场的局限,往往重点设计一、二个类型,随后逐步丰富其他类型,从而使旅游地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中,保持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
3.增加体验深度。旅游体验可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深度体验三种。走马观花地参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少接触目的地居民、地方民俗文化,被动地接受旅游体验对象,属于表层体验。表层体验是旅游开发初期普遍采用的体验方式。近距离、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接触,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来体验旅游地特色、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放松心情,这种体验属于中度体验,游客在身体上、精神上与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居民有部分的接触和交流,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深度体验是指游客完全融入旅游产品中,与旅游地和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刻体验旅游地的特色和文化。如像目的地居民一样生活,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完全融入到吸引物和当地居民中来体验当地的文化。总之,旅游地应提供各类“舞台”,让游客直接参与“表演”,创造属于游客个人的体验经历。旅游地在项目设计上要强化旅游产品的广泛参与性,有意识地使游客间、旅游地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结合在项目中,产生互动,增强体验效果。
4.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大家都在用,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不多。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认真研究游客到底需要什么,尤其是细节问题。我国推行旅游区的A级标准,一个主导性的目标就是要让业界关注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旅游者的需求,考虑到客人的方便和舒适。如乡村休闲游体验设计,要求在客人需求的基础上再来研究其他,尤其要体现在细节上。只有细节到位,才能使客人有好的体验,这是我们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的根本问题。
三、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物,始终贯穿于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之中。进行旅游产品的组合开发,就是要尽可能地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价值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产品的组合开发必须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支撑、以特色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湖北武汉市新洲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由分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和旅游节庆活动构建而成。
(一)分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1.西部现代新村观光休闲产品系列
(1)汪集饮食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汪集饮食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主要是通过集中展示地方特色美食来打造新洲区饮食特色文化的品牌。游客在汪集饮食文化区除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民间瓦罐汤品外,还可以品尝到许多正宗的新洲美食。同时,以美食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产品开发,给汪集饮食文化区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
(2)生态果蔬采摘旅游产品。生态果蔬采摘旅游产品是在认真分析研究旅游群体的构成情况、消费层次以及兴趣爱好等基础上,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型、享受性与学习相结合,旨在提高田园旅游观光活动和项目的娱乐性、知识性。让游客在观赏生态农业景观之余,可以亲自到田间果林采摘蔬菜水果。在生态果蔬采摘区域的高科技农业展区,游客可观看现代生态农业栽培技术,亲自体验高科技农业生产手段,亲手收获绿色农产品,在休闲中受到教育,感受丰收的喜悦。
(3)康体娱乐休闲旅游产品。民俗健身馆设置云梯、摇动独木桥、绝壁登山、攀沿吊杠,多木滚动桥、双节独木桥、过山跳、走钢丝、秋千、梅花桩等极具乡村风情的古朴健身项目。童趣乐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跳房子、弹珠子、踢毽子、抽陀螺、推铁环、跳皮筋等乡村娱乐活动。依托宋渡岛良好的沙地资源,开发与乡村休闲游相关的沙滩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沙滩排球、沙滩赛车、堆沙雕等项目,增加整个新洲区乡村休闲游的丰富性。
(4)阳逻渔家风情区。依托阳逻优越的区位优势,以“鱼水文化”为特色,通过开发具有浓郁渔家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个亲水度假的天堂。通过开发水上风情集市、全鱼宴特色餐厅、渔家乐休闲村等旅游项目,丰富整个新洲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容。
(5)农业科技教育旅游产品。农业科技教育旅游产品主要是以教育体验为主,通过为游客设计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旅游活动,让游客体验到集知识、学习、考察为一体的高品位乡村休闲游。
2.东部传统自然村落体验休闲产品系列
(1)绿色景观游览旅游产品。依托道观河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开发优势,将该区域建成绿色景观游览区,以观赏乡村特有的碧空万里、优雅清静的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为游客营造一个“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恬静和美好。
(2)田园农趣体验旅游产品。发展作物(比如葡萄)采集、加工、消费的游客DIY体验农业模式;可以开展“花农”赛、“菜农”赛、“果农”赛,让游客亲手采摘蔬果食用,还可亲自下厨烹调这些新鲜蔬菜,享受纯天然绿色美味。游客还可以学习制作干花、香精、艺术插花等,到茶园采茶,学习制茶。
(3)乡土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游除包含乡村自然景观外,更重要的是满足游客精神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活动,提高乡村旅游项目的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特别是乡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营造旅游观光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对新洲区独具特色乡土文化的挖掘,开发具有潜力的乡土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从而从文化的特质来打造新洲乡村休闲游的品牌效应。
(二)旅游节庆活动策划
1.乡村美食节。由新洲区旅游局统一策划组织,在磨盘山庄、汪集汤城、涨渡湖农场、万亩水产基地四个乡村休闲接待点同时进行。磨盘山庄突出野菜、土菜系列,汪集汤城推出以鸡汤为代表的各类美味营养汤品,推出汪集汤饮食文化周活动;涨渡湖农场突出荷叶饭、莲藕、莲蓬、莲子、野鸭系列,万亩水产基地突出全鱼宴,做足鱼文章,弘扬“渔文化”。
2、民俗风情旅游节。每年3月中旬,以“相聚美丽新洲、感受乡风民俗”为主题,以大型花车巡游为主导,拉开民俗风情旅游节的序幕。同时,在各个主要的乡村旅游区举办民俗表演,通过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旅游形式,使该项节庆能够拉动整个新洲乡村休闲游的互动发展。
3.田园婚礼节。对于相亲相爱的情侣来说,结婚是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举行一个既隆重、又具纪念意义的婚礼,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许下爱的誓言是情侣们共同的心愿。 以生态为基础的田园婚礼节不仅适应了人们的需求,又能借助大好的时机充分提高新洲乡村休闲游的知名度,快速完成市场认知。
4.荷花节。荷花盛开前后,游人荡舟涨渡湖,欣赏美丽脱俗的荷花,感受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感悟人生。乘着小船在荷花丛中垂钓也是多么诗意的享受。荷花节后期,除了赏花,游人还可划着小船,在密密的荷叶中穿梭,闻着荷叶的清香,亲手采摘莲蓬,边采边吃,即刻享受纯天然绿色食品。荷花节期间,更有清香荷叶饭、藕夹、藕粉、荷花蜜、莲子茶、莲子汤、莲子粥等莲系列美食供游人品尝和购买。
5.蔬菜节。双柳万亩蔬菜基地在蔬菜品种最丰富的夏季举办蔬菜节,冬瓜、南瓜、黄瓜、菜瓜、金瓜、丝瓜,瓜香满园,青辣椒、红辣椒交相辉映,西红柿红艳,圣女果晶莹剔透,空心菜青翠欲滴,玩具小南瓜令小朋友们爱不释手,五彩缤纷的菜园尽情展示其自然的田园之美和乡村诗情。蔬菜节期间,同时举行蔬菜摄影比赛,并在万亩蔬菜基地展出获奖作品,还有双柳特色蔬菜和双柳特色蔬菜加工产品大展销活动、艺术院校(系)学生蔬菜写生、自采蔬菜、自种蔬菜等活动。
6.花仙子赏花会。每年9月中旬,以“徜徉美妙花海、感受美丽世界”为主题,以花为媒介,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带动整个旅游区的知名度,还可以举办选举花仙子的比赛,让游客可以参加到此项活动中来。通过花卉交易会、花仙子选拔赛等,让游客加入到赏花、爱花的行列中。
7.垂钓大赛。武汉的垂钓爱好者特别多,在万亩水产基地举办垂钓大赛,前期在楚天都市报、武汉热线网站上作广告,吸引广大垂钓爱好者报名参赛,既可提高知名度,又可吸引更多游客,垂钓大赛还可丰富新洲乡村休闲游的活动内容,规模盛大的垂钓活动,不仅可吸引垂钓爱好者积极参与,也会吸引普通游客前来观战。活动成功举办又可提高新洲乡村休闲游的美誉度。
8.篝火烟花节。每年的12月中旬,以“看满天焰火、享美丽人生”为主题,通过主题篝火烟花以及游园会的形式,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气氛。举办篝火烟花节,将农家一年丰收后的喜悦尽情地表现出来,让游客也融入到此项节庆中,同时也为武汉市民提供观赏烟花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l]依绍华.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3,(4).
[2]李如生.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5).
[3]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园林,2002,(4).
[4]Connelly, Eugenia H. National Parks in the Crisis [R]. National Parks &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1982.
[5]Mantel, Michael A. Managing National Park system Resources [J]. Th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1990.
[6]McCurdy, Dwight F. Park Management [M]. Southern Illinois Press, 1985.
乡村休闲旅游设计范文6
关键词:低碳;休闲农业;发展动力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经过19世纪80年代大规模发展和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目前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国内乡村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国内的乡村旅游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乡村旅游进入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开始全面发展,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将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来,休闲农业旅游逐步在中国发展起来。休闲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之一,是乡村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全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农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实现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2008年中国生态旅游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其年总收入已达到400亿美元,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随着低碳的概念深入人心,低碳旅游也成为了当先旅游界的一个新坐标。休闲旅游由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强调,更加凸显了其低碳的特性。
一、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其发展的最高阶段――租赁。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方面,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是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内地云南、四川、河南、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发达,也间接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理论方面,段兆麟(2004)、郭焕成(2008)等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休闲农业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大多数学者广泛引用的是2000年台湾公布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将休闲农业界定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消费者行为也进行了探讨。马勇等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的目标顾客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群体的差异性开始显现。”杨丽华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对休闲农业消费者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严力蛟、王兵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归纳。王和才等以苏州为例着重论述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陈艳等总结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五类。在休闲农业规划和旅游产品设计方面,高旺、陈东田、董小静等研究了生态规划在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策划中的应用。田华等对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进行了设计。同时,学者们还对休闲农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如伍冠锁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石青辉对湖南休闲农业的营销模式进行了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及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就具体旅游开发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色不突出,对资源和市场分析不到位,开发项目大同小异;二是保障机制研究滞后,开发主体、社区参与、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三是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问题。
二、低碳经济及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低碳经济
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来低碳经济的概念。国家 “十二五” 规划也明确指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冯之浚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其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二)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发展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到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保障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支持因素。
1.供给因素
作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旅游供给因素是由两个层次构成,即器物层和文化层。其中文化层是核心,器物层是载体,最终二者统一于产品有偿提供给旅游者。
器物层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物质基础。包括景观资源、环境、设施以及活动。其中景观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基础;环境主要是指旅游地的气候、地质地貌、水体、植被等条件;设施由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两部分构成;活动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以及节事活动等。文化层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文化基础。主要包括村野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和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
2.需求因素
作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动力因素,相对应于供给因素,旅游需求是由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层次构成的。物质需求是对供给中器物层的需求,其满足的是生理需求;精神需求是对供给中文化层的需求,其满足的是心理需求。其中,最根本的需求是城市人逃避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归乡野的心理需要。
3.保障因素
保障因素是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保证的因素,是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引导、社区参与、资金来源、人才培养等因素。
政策引导主要是政府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中为供需双方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方面的支持,以鼓励、管理、规范休闲农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保障旅游开发和发展各方利益,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环境污染、服务质量下降和居民利益受损等不利行为。社区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应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保证社区对休闲农业旅游决策、开发、管理和收益的参与。如果社区不能充分参与旅游发展,农民不能成为主要受益者得到实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旅游业发展必然受挫。资金保障。旅游开发,尤其是旅游设施设备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也不例外。为此,充足的开发资金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核心保障因素。这主要涉及到旅游融资问题。人才培养。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才,这样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4.支持因素
支持因素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因素和进一步发展的支撑条件,主要包括新型技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实现低碳式发展,就得依靠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撑,如低碳能源技术、低碳交通技术、低碳建筑技术等。
三、总结和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是在市场的拉动和资源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构和高级阶段,文章就在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动力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文章由于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全述。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对发展模式、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等工作需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昆.中国生态旅游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提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需要科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8.06.30
[2]郭红芳.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
[3]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5
[4]段兆麟.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之比较[J].中国供销商情,2004.10
[5]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
[6]陈艳,龙岳林,张佳娴等.中国休闲农业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
[7]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J].经济地理,2007.2
[8]杨丽华.休闲农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9.2
[9]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7.2
[10]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
[11]王和才,蔡健,梁荣华.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12]高旺,陈东田,董小静等.生态规划在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策划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
[13]田华,侯立白,宁生全.丹东市五龙背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4]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
[15]石青辉.湖南休闲农业企业的营销模式研究[R].“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
[16]冯之浚.推行低碳经济促进了绿色发展[J].科学学研究,2010.1
[17]佟立志,高云龙.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前沿,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