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特点 管理策略高中生身体发育成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思想与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但是学校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得高中生呈现出较强的心理特点,如果不管不问,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在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管理策略,为高中生心理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当前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不平衡性特点。在生物与社会发展中,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快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却相对落后,在情感、道德、社交和理智方面,均与成年人又较大差距,即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生理与心理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叛逆性特点。当前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对父母与家庭有着过度依赖问题;父母也过度担忧孩子成长,隔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从小到达,他们都是在父母呵护下活动,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在很大程度上为丧失自我埋下了祸根。

(三)叛逆性特点。叛逆性是高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之一。研究认为,高中生由于对外部世界有了一些认知,渴望摆脱父母、教师、学校和体制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就滋长了叛逆心理,对周围的一切均持反抗态度。这种叛逆心理表现在高中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自主性特点。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增强,独立思考与处理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周围的一切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这一时期,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均较强,对家长、教师的批评或建议充耳不闻,甚至不相信任何人,并为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争论不休。这些都是高中生自主性增强的表现。

(五)封闭性特点。高中生给人的一个很大的印象是他们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相对封闭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是从不在大人或同学面前表露出来,心理明显呈现出封闭性特点。在这方面的诉求,表现在他们希望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喜欢写日记,喜欢有个抽屉私藏自秘密。这种封闭性特点,使得他们既渴望与人交流,也羞于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秘密。

二、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高中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理与心理知识,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在心理教育中,应注重情感教育,将人格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心理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并注重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改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平等、轻松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二)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用异彩纷呈的文化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抵制网络上不良思想影响,倡导文明。对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行为应及时给与制止。

(三)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搞好师生关系。心灵创伤只能通过心灵的慰藉来抚平,为了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理应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一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爱护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生;二是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三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带着感情去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希望;四是宽严相济,不能因为学生犯小错而重罚。

(四)注重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向学生介绍心理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提醒每位家长均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生活与学习。同时,学校特别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一是引导家长重视儿童早期人格培养,注重子女独立能力培养;二是引导家长适时调整对子女期望值,不能对子女抱有过高期望,避免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三是引导家长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温馨、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健康成长具有促进意义。

三、结语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甚至在其一生中,高中阶段都是关键阶段之一。这一阶段,高中生生理与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心理开始变得复杂,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叛逆性,对周遭环境均持怀疑态度。本文分析了高中学生心理所有的几个显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文峰,张翠.高中生心理诉求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心理教育),2013,(12):145-146.

[2]刘显臣,杨姐,刘启莲.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4):124-125.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教育;问题;工作路径

G635.1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承担着教育教学的重任,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条件。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相较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而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如何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客观情况出发,探究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目前初中班主任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不同于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逐渐进入到青春期,其呈现的情况会更加复杂,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管理教育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缺乏集体主义。现在的初中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L期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同时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从而导致其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集体意识,如一些学生无视班级规范,我行我素,或者在参加集体活动中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等。二、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初中生由于思维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一方面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在班主任的管理中才能进行学习,而在自学中,就会出现东张西望,破环班级纪律的情况。三、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多数初中生已经习惯了“等、靠、要”的学习模式,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根据班主任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四、叛逆心理严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其自主意识却逐渐萌生,并且迫切地希望通过反对家长、教师的管理条框来证明自己的成长。这种叛逆心理非常普遍,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如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成熟的心智,其在反抗师长的同时,却难以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陷入了焦虑、抑郁的心理误区。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管理教育工作的路径

1.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学生自觉产生亲近之感,才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育的主动性。而班主任在树立形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知识储备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该从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出发,维持优雅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

2.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应该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日常习惯培养中,要利用自身引导、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习惯使用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的礼貌用语,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保持班级的干净整洁等;在学习习惯培养中,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培养班干部,重视学生自管

构建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班干部作为学生自管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发挥其辅助班主任工作的作用,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畅通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而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选拔的角度,为学生的竞争提供公平机会,以保证班干部在班级的威信;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纠正班干部在工作中的错误行为,指导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4.重视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传统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都会根据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说教,甚至出现了不顾学生情感、自尊而批评、嘲讽的情况。而随着情感教育的逐渐渗透,在班级中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温暖的班集体中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已经成为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班级管理教育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仪态、眼神、动作、表情、语言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导向,从而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班级管理教育的有效性。

5.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教育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样重要,而如何正确地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是家长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加强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默契度,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统一、和谐的管理教育氛围。初中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当然班主任在反映学生问题的同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学生心理形成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印象,同时与家长沟通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落实家长培训计划。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然会遇到一些家庭环境恶劣的情况,如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有不良习惯等,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培训计划,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沟通,以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家长教育管理的素质,从而为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努力。

三、结束语

总之,开展班级管理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一项长期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尊重学生管理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管理规范,同时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以辅助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忠谊. 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 亚太教育,2016,05:74.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问题学生;逆反心理;边缘心理;德育

一、问题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影响

由于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青少年逐渐褪去稚嫩的面孔,身体条件逐渐接近成年人水平,拥有一定的自信心,开始产生一种好斗敢于挑衅的心理,同时由于知识经验的日渐丰富,青少年的价值观也逐渐形成,对世事开始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内心还比较纯洁,所以对一些事情不理解、看不惯种种,叛逆心理形成。同时由于他们思维批判性十分的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偏激固执表现到一定程度,在家长和老师眼里就成了“问题学生”。而家长和老师又急于“教育”可能在教育方式上不当,这样会使这样的学生更加的“另类”和难以管教以至于常常会有学生顶撞家长、老师。

(二)德育工作的力度不够

德育工作的力度的大小也可以决定一个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力度大,不纵容任何一位“问题学生”的逆向发展,将形成一种好的班风,反之“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多。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也十分重要,德育工作要向哪个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做到什么程度,学生在学校完善的德育教育框架下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会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温床。

(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教育环境与以往相比较要复杂的多。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环境变化的偶然性陡然增加,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安定性和持续性不能保证。比如社会思潮的迅速变化,是非道德观念的界限模糊,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增加,家庭稳定性的改变,父母离异和破碎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过分的溺爱、期望和干涉等种种影响,会造成一些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易怒、自卑、偏激,对成年人的社会不理解,对人生的失望和无助[1]。随着环境的改变这些学生的内心要经历一段较为黑暗的时期,表现可能明显急躁、孤独、叛逆、反抗、消O、性格扭曲,自残和冷漠等等。这样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怀与有效的帮助就会成为另类他自己还不知道,随之将会被人另眼相看;这种另眼会是他们变得更加的另类,更多的问题会逐渐出现。

总之,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要及时、细致的去观察、分析学生的问题,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有针对性、耐心的进行引导教育,视学生的问题为“心理问题”从心理上对症下药。

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一:

学生A,系我班舟曲籍学生,这个学生平时虽然很乖巧,但是易怒,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个学生具有自卑心理、厌学、愤世嫉俗、顶撞父母的情况,一次考试没有考好,我说了他几句,人家立马递上一份退学申请,我再三劝说他还是吃了秤砣头铁了心不愿回头,经过耐心的询问得知该学生心理有阴影。舟曲泥石流毁坏了家里的房子,重建的时候他的父亲兄弟之间因为争夺地方大打出手,他心里对这件事情怀恨在心,一直想要报仇,他虽然在学校但还是时不时的想起这件事情,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死结,他想通过一种方式去发泄这种仇恨,他报了学校的散打队,他每当抡起拳头挥向沙人或者垫子的时候,他彷佛看见的就是那个人。这个学生的心理已经有点扭曲,仇恨成了他心里的包袱、死结,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解开这个结,从心理上解救这个学生。起初这孩子谁的话也不听,最后让他的家长来校,但是没想到的是,这孩子竟然冲着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他爸妈流下了无奈的眼泪,最后还是让他回家,在家中好好反思,经过4天多的反思后他又灰溜溜的回来了,原因是他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和自己能力的不够。抓住时机继续教育结果很好,最近开始安心认真的学习。所以说,有时候教育学生要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如家庭和社会。

案例二:

学生B系我班学生,生性野蛮耿直,自以为是,不听劝告,对世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喜欢捣乱,不受约束。班里为了解决学生玩手机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对全班学生的手机进行了定时的收发,统一的管理,可是他就是不交,口气还很硬,表面看起来这种问题很难有突破点,谈话教育不可行,但是,突然我想到了他的心理。我问他,你在家里是不是不爱听父母的话,他说就是,特别听不进父亲的话,那就对了,我知道他今年16岁,就说青春期叛逆心理自以为很成熟,然后接着分析了他的内心,他不时的点点头笑一笑,我知道时机来了立马话机一转说明收手机的原意,然后顺利的让他接受了收手机的现实。该生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平时上课也不睡觉了。

三、德育工作中的应对措施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4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普遍感受到了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严重性,同时又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状态。有的学生个性强烈,自尊心强,听不得老师的批评。有时,老师批评得稍重些,便会作出强烈的反应,甚至使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学生的逆反心理正在严重打击着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热情受到极大的动摇。因此,揭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本质,并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许多教育者,包括学校的教师和家长等,面对青少年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感到束手无策。且这种“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也有多种和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对学校或家长的正面宣传有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遵纪守则表现得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

具体说来,青少年孩子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2)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3)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4)对于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一句话,他们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

二、认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

今天大部分家庭的生活以子女为中心,对子女宠爱有佳,缺乏对其心理的沟通与疏导,使许多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而中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叛逆性最强的时期,一些在小学时期听话的“好孩子”到了中学后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听话或者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么,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因素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虽然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另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和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因而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二)客观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主要是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其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教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3.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四、正确调节学生的逆反心理

面对青少年的种种逆反行为,有些老师和家长时常感到很恼火,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认为他们是“刁民”、“逆子”,感到朽木不可雕,甚至无可救药。面对学生的叛逆,身为教师的你应该做出最恰当的方式化解孩子心中的叛逆。不同的学生一样的叛逆,不一样的原因,处理也要因人而异。笔者认为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改变现状,和他们交流是最重要的,要以朋友的方式交流,找找共同语言,让他们信任你。但得慢慢来,不要直面他的叛逆,要用微笑和协商处理问题。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教育疲惫;冷处理;倾听;自省主动

“教育疲惫”学生是笔者临时套用的概念,用来指那些以往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教育过多过于频繁,以致对常见教育手段有防范有抵触的学生。笔者从事的是初中义务阶段的教育,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容易冲动,心理属于自然叛逆。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老师的施教行为,接受老师的教育方式,找到重塑自我的途径,是教师对这类学生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让笔者总结出了几个和这类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

一、冷处理对待“热”动静,消除抵触

“教育疲惫”学生,源于其对教育的“疲劳”。首先“教育疲劳”是由教育行为过度导致的,又是由教育方式不适引起的。这类学生对常见的教育方式经多见广,甚至,老师还没有跟他们正面接触,他们就早已知道老师要怎么说,说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既然“教育疲惫”学生对普通的、常见的施教行为和方式已经油盐不进,水火不通,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候教师不妨先对这类学生的同类问题冷处理。比如,采取沉默暗示、提供台阶或者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提出要求等方式,打个时间差,让学生情绪有缓冲的余地,学生思想上有自我反省的机会。这同时也是给这类问题一个缓冲的过程。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味地严厉呵斥批评,却总是收效甚微;而“老生常谈”的刻板说理也会招致学生厌烦。即使学生嘴上不说,未必心里由衷服气。如果教师正确运用“冷处理”艺术,不仅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还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这样就为彻底转变学生思想打下了基础。这样,“教育疲惫”学生就会主动走出自己的防区,主动跟进并接受教育。

二、尊重学生,学会倾听,赢得信任

“教育疲惫”是单方面“一厢情愿式”教育的失败。一方面这类学生不服管教,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又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要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让其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生,往往缺乏这种心理。但自信的培养不是仅靠所谓“表扬”可以完成,特别是愿意思考的学生。当对“教育疲惫”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学生不再逆反时,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交流的契机,教师要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进行认真观察,除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恰如其分的表扬,同时还需要创造机会让他们打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教育疲惫”学生再一次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先听听他们的声音。只有了解了他们“为什么”,才能知道自己“怎么教”。倾听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表示出诚意,要有耐心,还要适时地鼓励或者表示理解,切不可随意打断或者轻易表态,否则居高临下的说教,自以为是的评判抑或出自爱心的关切又会让学生排斥。“只有耐心的倾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教我们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里如是说。倾听“教育疲惫”学生的心声之后,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从而会迸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三、信任自信,自省主动,接受教育

面对“教育疲惫”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冷处理教育、倾听信任教育之后,就要实施第三个教育环节。人文学理论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据此可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师的领导为引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在冷处理之后,经过一个阶段的倾听交流,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充分地信任,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在第三个环节着手开始再引导“教育疲惫”学生该怎样合理解决自身问题,教师尽可能就事论事,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改变自己“任他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的万事不在乎形象。这时,教师无论和风细雨的说服还是疾言厉色的批评,学生应该都会欣然接受,再不会“疲惫”了。

其实,打开“教育疲惫”学生的心扉,要求我们老师能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多一分宽容和爱心,给叛逆期的学生一个情绪缓冲的时间,给青春期的学生一个理智反省的过程,让学生能平静地、自觉地对待自己的过失,切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展开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和自信。这样,无论多么“教育疲惫”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教育才是成就人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范文6

关健词: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特点及原因;教育对策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受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庭的宠惯,在他们身上几乎多的学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无情、 叛逆等心理特点,待人处事方面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可以说,当代部分中学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不健康的心理,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家长带来烦恼,给学校工作带来阻碍,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不容忽视。作为当代教育者,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危险期,实现其美好的人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并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并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才能收其效。

一、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特点的表现

(1)懒惰厌学心理 部分中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懒得动手动脑,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丧失了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

(2)享乐消费心理 部分孩子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四星级”的服务。他们不爱劳动、怕脏怕累,生活上求享乐、图安逸、摆阔气、高消费、金钱至上、互相攀比,一些不良风气在他们身上逐渐滋生,养成享乐心理

(3)消极叛逆心理 有的学生片面强调个性主义,不愿受纪律的约束,反其道而行之,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麻木不仁,学校提倡的他们反感,学校禁止的却兴趣盎然。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却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的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消极抵抗,出现叛逆心理。

(4)嫉妒虚荣心理 多数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爱,虚荣心较为普遍,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而对别人的做法看不顺眼,也不希望别人超过他,总以“自我”为中心,把心思放在如何压倒别人上面,心胸变得狭窄,产生嫉妒心理。

(5)哥们义气心理 有些学生受一些暴力书刊、不健康影视的影响,把精力放在拉帮结伙,搞不正当的团结上,集伙一起偷盗、抢劫、报复、打群架、侮辱女同学,以哥们义气,施行暴力,造成不安定因素。

(6)沉迷网络心理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上网比例达81.3%,比成年人高出22个百分点,而18岁以下网民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15.1%,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室,有四成多则经常光顾,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中学生过于迷恋网络在心理上已造成了人性的扭曲。

二、造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特点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原因。①信息时代网吧的泛滥,大大削弱了一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了其身心健康。②社会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凶杀等不健康信息,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机会大大增加,有的学生崇拜侠客,盲目追求自由,缺乏理性、道德丧失。这些现象说明了文化市场没得到很好的整顿,文学艺术等宣传工具质量不高,粗制滥造,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学校内部的原因 ①现行独生子女政策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蛮横不讲理的心理,针对有些违纪违规学生,我们有些老师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②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德育工作流于形式。③把成绩和升学率当成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标准,造成有些升学渺茫的学生,面对家长和教师的斥责,选择离家出走,自动缀学。

(3)家庭的原因 ①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指望子女各科成绩要考高分,不顾子女心理发展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超越心理负荷。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心理素质造成先天不足。③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赏罚褒贬,对具有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中学生来说,起了性格上的奠基作用。

(4)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当代中学生,心理错综复杂,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意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②一些学生难以正确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虚荣心的驱使下,故意表现得蛮横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③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容易出现早恋现象,给他们朦胧状态下思想情感带来了冲动和盲目。

三、加强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教育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社会育人。

(1)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要进一步清除腐败现象,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还要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能眼巴巴的只看到升了几个重点,更要看到我们的接班人是否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是否提高。

(2)抓好文化市场的净化,坚决清除精神污染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些年来,文化市场得到了一些治理、整顿,但是没有得到根治。如最突出的是一些网吧、一些黄色的书刊、的录像、暴力的影片、陷阱的游戏等吸引了大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反复地、持久地对文化市场进行整顿,这是帮助中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2.抓好学校教育,文化育人。

(1)加强师德建设,担起科学育人之责。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教师就要有正确的职业感,就要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自己应该尊重自己,爱岗敬业,提高素质,严谨治学,遵纪守法,身先士卒。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症下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实现教育目标,建立起信心和责任感,排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①要热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敢于说真话,能真心交流。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出现不正确的言行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冷静的分析,鼓励他们从正确的方面“出人头地”,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力可使,有路可走,成功有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教育工作的责任就是去“点起许许多多的火堆”,我们只要把这些火堆点起来了,增添精神营养,才能使诸多因素得以正确的发挥,协调发展。③要经常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施展他们的智能才能,培养他们的情感,煅炼他们的意志,增强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④把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地矫正学生的不正当心理因素,从而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求得真正的知识。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规范教学育人行为。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学校领导要用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教师,为教师提供掌握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从事中学教育的教师必备素养,应成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和作为加强基础教育的手段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的过程中应从三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也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

(3)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二是开设心理咨询,设立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相互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贯通的目的。

3.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网络,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