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议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1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独立学院获得一次很好的发展良机,如何利用此次机遇,做大做强自身独立学院品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并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往更深层次推进,是独立学院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而独立学院想要获得长效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底蕴,并以此孕生出良好的校风、学风;二是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培育自身办学特色,做到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一所独立学院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发展对于独立院校具有深远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模式。纵观我国教育发展之趋势,民办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不断发展及完善,对于改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从不同领域和角度丰富我国教育发展模式,还能因应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培育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二)有利于推动独立学院整体内涵的发展。在教育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校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是每所高校都必须面临的考验,而校园文化身为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三)有利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的师生和谐发展,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审美、教育等功能,已对于培养师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激发师生无私奉献的群体意识都有大的推进作用,给师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独立学院顶层设计,全面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之于公办院校的不同,即在于其灵活的办学方式,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办学理念和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理念。而此类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办学思想,对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独立学院的顶层设计,做到特色办学、质量立校。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独立院校受限于建校时间短,人文社科底蕴不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精神载体,如果设计和建设一些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并结合适用于本校的一些校训、校风、学风等予以命名,使得院校师生每每看见这些地标性建筑,便油然生出一股认同感。

(三)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独立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比物质文化建设,能短时间内形成较有规模的成效,但通过订立契合本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的校训、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元素,并辅以广泛宣传,层层深化,不断提高此类精神文化元素在师生中的认同感,以达到耳濡目染,进而代代传承。

(四)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制度。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人文素质无法骤然提升的现实下,依靠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是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能落到实处的根本。因此,注重从制度层面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努力做到独立院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民主治校。

(五)形成品牌效应。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生活之上的,是校园文化艺术和校园科技学术两大项内容。如何树立文化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品牌活动,是现实化、具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参加院校特长专业的学术竞赛活动,都是可行的操作,但关键是要在这类活动中挖掘品牌,并做大做强。以活动树立品牌,以品牌带动效应,以效应促进提高。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2

摘要 高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作用。应该摆正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地位。并结合实际对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出策略性思考。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营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意识,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风格特点、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多元化入手,立足于现实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寓乐、美、学、文于一切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之中。用现代体育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健全的组织文化构建凝聚群体意志和力量的团队精神,这对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凝聚力、组织效率的提高及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及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特点:就体育文化而言,它不是对单一的文化活动的开阔和描述,而是以深逢的大学传统为底蕴、先进的大学精神为理想。通过校风、学风等校园精神层面而弥漫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群体文化。在高校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传播中,从精神理念的设计到具体部门的实施,都需要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群体协调。

校园文化的实践性特点:校园文化即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实践过程。不管是从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师教育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存在继承、发扬、修正、完善的过程。也称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文化的凝练和形成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工作部署与实践活动来实践、传播、运用、灌输与推广。

校园文化的主体性特点: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与客体对象相对应的校同文化建设的承担着、执行者和受益者,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全部的校园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术论坛、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媒介宣传引导、各类的竞赛活动等。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作为文化现象,体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高校体育具有教育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德于乐

具思想性、学习性的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在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每一个校园人;也加速校园人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需要,有效抑制与大学生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高校体育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突出的德育功能,提高了校园人热爱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使高校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体育具有凝聚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教于乐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拼搏、刻苦成才,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运动正好突显了为集体拼搏的竞争精神,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的“纽带”,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法宝”。实践证明,高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激发人们产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合成巨大的内聚力,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

(三)高校体育具有激励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励志于乐

开展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够强有力地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学校活力。

校园文化工作离开了体育工作就缺乏应有的牛机和活力。我们在抓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注重以有效的体育活动相配合,鼓舞斗志,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高校体育具有传播导向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获智于乐

学生在运动场中最容易传递真情实感,最容易赢得同场竞技者的喜爱和尊重,也最容易得到战友般的信任,并在“是对手更是朋友”的轻松氛围建立新友谊。在运动中,校园人学到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如何实现合作,如何把握适度忍让和情感表达,“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具有传播导向效能。高校体育活动能陶冶、感染、规范学生,为个体行为提供价值参考,使个体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三、关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体育文化对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下面就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活动,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校;艺术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对于一个高等院校来说,其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便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校历史的传承,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价值的集中取向。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古理念,校园文化越精彩、越丰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越健康、越积极,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都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其中,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的,就是艺术社团,以下我将就艺术社团的重要作用以及艺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两个重要方面来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高校艺术社团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社团与学习型社团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艺术社团的创立和组建,是大学生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下的自主选择,是自发成立的一个团体组织,在艺术社团中每一个成员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个体,学生们是不会允许出现任何官僚式的管理方式,所以,一般艺术社团都会是一种非常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与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便会容易产生非常新颖的观点和想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艺术社团中是极具多元化的因素的,其原因就在于,艺术社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这就会使得成员在研究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产生非常多的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其解决的方案便会呈现出非常多元化的形势,这样的氛围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大学生艺术社团中,占据比重最多的便是娱乐型社团,但是,尽管是娱乐型社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在结合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和社会时事来开展社团活动的,特别是理论性质的社团。这些性质的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焦点问题,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和引导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时,大学生艺术社团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精神的宣传工作当中,在学校内组织各种抗震救灾捐助活动;在奥运会期间,艺术社团更是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或者知识竞赛的形式来积极宣传奥运精神,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当前,大学生艺术社团又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诸如微电影等等形式积极宣传“中国梦”,鼓舞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等等,这些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成为促进和增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三)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艺术社团的活动更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大学生参与到艺术社团当中,经常参与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社团活动,对于枯燥乏味的大学课堂学习生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节,艺术社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元化的艺术社团活动,不仅仅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更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大学校园的生机与活力,大量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补充。

(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各种社团活动,由大学生自主举办的各种社员活动。众所周知,每一次的艺术社团活动必须要涉及到与校内和校外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比如策划活动方案、审批活动申报、联系活动场地、安排活动宣传、筹集活动经费等等,特别是针对一些大型的艺术活动,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会更加复杂,作为艺术社团的成员,必须要一马当先,积极去与各方面进行协调和联系,在多次的组织与活动当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便会逐渐建立起来,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交际经验自然也会更加的丰富。艺术社团活动,参加成员是非常的广泛的,其个性特征和教育背景都不尽相同,要想保证活动开展的顺畅性,参与者和组织者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在此过程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取经之道。

二、关于实现大学生艺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分析

(一)积极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

纵观我国当前各大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阻碍艺术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便是资源的缺乏,我们不能发现,大学生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具有艺术特长和优势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整体数量中还是占据着非常少的比例,真正发自内心参与到社团当中来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资源,保证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改善:1.建立并健全社团成员的管理机制,施行科学的淘汰制艺术社团在招新时,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招新标准,首先必须要在大学生的艺术特长以及学习成绩等基本方面进行限定与要求,保证社团成员的质量,如果,社团中出现了一些成绩比较差,也没有什么特长优势的学生成员,就必须要予以辞退。然后,必须要对艺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由社团全体成员进行决议,通过民主的形式选举出真正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的积极分子,作为艺术社团的真正领导者。学校也可以根据艺术社团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来举办社团负责人的能力提升培训班,也可以组织举办社员交流会,让不同性质的社团来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沟通。2.不断加大交流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原则要想全面提高艺术社团活动的高质量,就必须要在引进来的基础上,积极勇敢地走出去,多在校外也就是社会领域进行拓展与延伸,多多争取参与校外公益演出的机会,全面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多支持艺术社团的活动,多请进一些校外高水平的社团,来到自己的学校进行演出,让艺术社团的成员多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多比较,认识和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促进艺术社团的发展与壮大。

(二)多请教专业教师,参与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第一,学校要加大对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业的指导教师参与各种各样的外出培训与学习,全面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第二,想尽办法调动起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艺术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特长教师来兼职管理的,特长教师本身就有着非常沉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去分身兼顾艺术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因此,我建议,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这一现实情况,可以适时适当地减轻特长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环境,比如,把指导社团的课程也纳入教学课程的范围,给指导老师发放相应的课时费等等方法,并结合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其次,学校相关部门要指定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社团指导老师的所应享受的合法权益,解除这些老师的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团的指导工作当中。

(三)不断为艺术社团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

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工作当中,我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进行帮助:第一,加大对艺术社团的建设投入力度,学校可以为艺术社团提供更大的活动场地与更好的活动条件,适当给予艺术社团更大的支持与优惠,为社员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物质保障是艺术社团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对于学校内部已经初步建立起品牌的社团要主动加大培养力度,从经费上面给予重点扶持,与此同时,更要积极创造艺术社团与校方企业联合活动的机会,多替艺术社团争取企业的赞助。

(四)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艺术社员教育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艺术多样性与文化主旋律之间的关系。艺术社团教育与管理的主旋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艺术内容,提倡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全面提升校园艺术社团文化建设的水平与层次,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创造出大学师生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然后,科学看待渗透与反渗透的关系。一方面对境外文化有选择借鉴,在交流中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地做好防范和抵御其腐朽文化渗透的工作。最后,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提倡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保护好校园传统艺术风格,不断的进行创新与优化,深入挖掘出各大高校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将高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共同进入到当今社会文化市场。

(五)创建品牌社团

众所周知,每一个高校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所以,在每一所高校中,其艺术社团也是有着很大的独特性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助高校的专业优势,以此为基础,积极打造精英品牌艺术社团,全面提高艺术社团的品质,争取打造一支支具有强大和深远影响力的品牌艺术社团。

(六)高度重视培养艺术社团负责人

艺术社团负责人,是负责艺术社团日常运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人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艺术社团的品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起学生社团干部的建设工作。学校可以提供机会,让社团负责人定期参与专项业务培训,组织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学习,严格社团负责人的考察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团负责人进行及时的淘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社团是当前大学生参与大学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和途径,艺术社团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社团品质却没有太大的提升,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问题,及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天祎,靳浩淼.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教育,2016,04:160.

[2]唐玉琴.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分析[J].山海经:故事,2016,08.

[3]宋坚.加强高校社团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97-98.

[4]徐静.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问题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6:53-56.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4

一、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培育和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校园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体系等,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陶冶师生情操这个主题,运用艺术的形式,或明或隐、或书或画,甚至可以通过创作校园歌曲等形式,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宣传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规范,倡导积极向上、好学上进的良好风气。当然,道德宣传不宜庸俗化,要与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室、图书馆、教学楼走廊等公共场所,通过张贴、悬挂格言名句,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让学生经常能够看得见,经常感受到这些经典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景观布置,可以设置有关当地,甚至本校的一些励志典故石刻等,让学生在休闲之余得到教育,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点缀,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氛围需要系统地进行规划,分别选定几个主题,通过精心准备、精雕细刻,使之与环境、与学校整体氛围相吻合。其次,要组织学生成立公益社团,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校园精神,去帮助其他同学,去开展环保活动,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等,不仅让学生从面上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里,这样才能印象更深刻,才能逐渐地固化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再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尽量减少说教式的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实践学校精神,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学校精神的树立,形成严谨细致、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

二、与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相结合,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是关系到持续发展,能否建成“百年名校”的关键。从各个历史悠久大学的情况来看,无一不有着自己独有的校风学风传统,几十年、上百年持续保持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内涵,最终才能成为一所名校。但从中小学的情况来看,除了部分历史较为久远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都还缺少历史底蕴,还没有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校风学风,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从立足建百年名校的角度,下大力气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学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纪律严明的校规、班规,并严格执行,约束全体师生的行为,让大家感受到处在这样一所校园中,就必须遵守这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团体的利益,才能保证校园秩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大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要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对表现优秀、遵守纪律、符合校风学风要求的师生,要大力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给其他师生造成损害、影响学校秩序的师生,要严肃进行批评。通过奖励先进、惩戒后进,形成人人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局面。三是在建立优良校风学风过程中,要自下而上,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通过大力宣传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而形成既活泼又严肃的局面,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当注意,校风学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力,既需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又要立足目前一点一滴地实施,既要学校管理者、广大教职员工的率先垂范,又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身体力行,把每一个好的做法发扬光大,把每一个细微的瑕疵都摒弃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学校精神深深地融入每个师生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终的效果。

三、与学生课程学习相结合,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学习相得益彰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连,我们可以把一部分课程,主要是人文课程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或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把两者联系起来,收到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制作了许多的格言警句,散布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地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搜集这些句子,并根据自己的积累增加同样主题的格言警句,督促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优美词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格言警句,搜集这些话都是出自哪里,有什么含义,或者根据一些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良好素材。再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与语文、历史学习相结合,组织一些古诗词诵读、美文欣赏、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紧扣课本,或者结合课本中的内容来选定主题,把这些活动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位高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结合课本上的戏剧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排演话剧,通过排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明晰剧情的时代背景和剧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应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又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学习,可谓一箭双雕、相得益彰。同样,历史课程、政治课程,甚至数、理、化、生物等一些课程,也可以以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假如能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样的载体,如校园文化节、创新比赛等,把课程要求与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有声有色,还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无论对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完成学习任务都大有裨益。

四、与学生心理健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5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 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50-0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疗水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但与之不对应的是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对低下,从而一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一情势给培养医用人才的医学类高校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医学类高校意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医师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医学类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担负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更为重大和严峻的任务。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早在2004年教育部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曾就高校如何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和指导[1],但针对医学类高校如何更为有效快捷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至今很少涉及。使得众多医学类高校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可遵循,仍沿袭着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基于这一缺失,在总结现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加以综合和延伸,着重探讨医学类高校在促进自身文化建设殊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的同时,期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四个部分[2]。其中与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紧密相关的是前三个部分。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部分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面,既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应该把如何建立学生的医德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通过适合的活动和实践寓教于乐地灌输给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3]。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文化方面,图书馆应尽力为师生提供一个技术先进、使用方便和层次性高的借阅环境。在这方面,除了更新馆内硬件设施,美化室内环境,增大医学类图书购进数量和范围等基础工作外,分馆还要注重细节管理,如定期购进有关提升学生素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或是针对医护人员素养和建立与患者信任关系等方面的图书,放置于显眼的位置,并通过展板、微信平台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升这类图书在学生中的借阅率[4],也可以在分馆独立出一片空间,放置舒服美观的座椅和绿色植物,并为之取名研讨休息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以书会友,方便师生进行交流,进行互相了解或就某个议题进行探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5]。同时,可以制作精美的借阅提示语展牌,在常规的说明前面加入一些激励警醒的名言,如“视自己为患者的家人,爱戴、尊重每一位患者”、“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学习”、“今天你在这里挥汗如雨,明天你将收获患者的信任”等。这些提示语的目的是在鼓励学生不要荒废时光、要勤奋学习的同时,提醒他们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应早早树立以患者为亲人的责任意识[6]。

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是分馆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重头戏。但是精神文化教育的开展说起来简单,真正执行起来却有难度。如果仅仅进行宣传,难免会变成形式主义,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为此分馆将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相结合,主打通过宣传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深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7]。分馆首先举办了吉祥物海选,组织全体学生为分馆设计一个吉祥物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吉祥物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可爱、博学和亲和力,易于为学生们接受,通过评选最终确定吉祥物的样子,这样做既方便分馆开展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分馆还进行了两项前期准备工作:

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间的联系,即除了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外,分馆还每年邀请各院系有关领导进行联谊活动,如文艺表演、图书馆知识PK、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目的是让各院系更加了解图书馆工作,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另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学生会的联系,建立读者协会,由学生和分馆共同主持活动,目的是让活动更亲民、更具时代特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8]。在分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分馆采取边进行、边探索和边改进的策略,即如果活动比较成功,就作为经典活动保留下来;如果有缺陷,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根据学校每年教学目标的不同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活动。下面就推荐几个分馆近几年举办并成效不错的活动。第一个推荐活动是以宣传为主的“今日报告厅”活动,即聘请专家或资深人士来馆作报告。 报告会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前辈医务工作者在专业和医德方面的言传身教,邀请医学界技术精湛并且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另一类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邀请有关社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作报告。2014年分馆曾请到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首席医师、82岁高龄的陈教授来馆报告。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技术精湛、责任心强并富有同情心,经常替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在图书馆经常可以见到他头发花白的身影。很多学生反应在听完报告会后对这位老前辈的敬意油然而生,相信这会对他们励志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医药工作者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9]。第二个推荐活动是以分馆与学生互动为主的“齐欢乐”活动。如评选分馆“年度十佳读者”,在肯定爱读书学生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有我们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定期邀请各院系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听取学生对分馆建设和图书购进方面的好的建议;在每年年底我们都会举办“师生文艺汇演”,邀请优秀教师、学生和馆员共同表演节目,通力完成游戏项目[10]。

这项活动虽然传统,但却有效地消除了图书馆与师生间的隔膜,鼓励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推荐的最后一个也是分馆的主推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宗旨是促进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并通过历届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11]。

首先,分馆每年会在年底举办“搜书比赛”,即分别在不同的书库内指定三本书,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三本书找出,用时最短和准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12]。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加深学生对图书及书库的了解。而事实证明,学生在熟悉书库各类图书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图书,从而间接地扩充了知识面。

其次,图书馆会定期举办“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征文主题既有与时下热点话题有关的内容,也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习工作有关的内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生对莫言作品的阅读兴趣大增,为此,分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走进大师,诵读经典”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图书的借出率由于过高,学生不得不提前预定。学生们通过比赛,在了解大师作品的同时,也对大师的写作历程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激励了他们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斗志[13]。在每年毕业季前后,分馆还会举办针对实习期学生的“我的实习生活”征文活动。鉴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进入各类医院进行实地实习,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即将走进社会的学生静下心来总结大学经验、了解工作性质、做好应对心理的同时,与仍在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求学和工作经验,让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专业和思想上的传承[14]。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教育学生,分馆还会联络各院系团委组织“医者仁心”的活动,即组织各院系老师和学生走进周边养老院和福利院,为老年人及孤儿举行义诊和义工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心。这项活动最为深入人心,其实际感召力最大,深受学生的喜爱。

通过医学部分馆这几年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边探索边实践,校园的学习和精神文明风气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更勤奋地入馆学习借阅,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图书借阅量每年以每生4%的比例逐年上升。读者协会的入会率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加了和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患者的切实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树立了医德意识,提升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实践证明,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必然可以在边探索边改进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更高效更有力地推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双过硬的复合型高尖端医用人才。

本文为2015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04012

参考文献:

[1]余秋冉.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以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展开(J)科技资讯,2013(6):249-251

[2]李旭东.高校图书馆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122-125

[3]刘建平,毛兰香.哲学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4):82-84

[4]唐艳霞.浅析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8):85-87

[5]孟繁中,唐淑娟,郭江山.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6(2):55-56

[6]赵夏丽.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5):45-46

[7]孙秀娟,柳延东.图书馆主动参与良好校园文化构建的途径(J)贺州学院学报,2009(3):112-114

[8]刘金,何飞,张燕,李凌,张峰.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34-35

[9]何飞,张燕,李凌,刘金,高峰.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08(3):65-70

[10]兰雁.做好图书馆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经济师,2010(11):142-143

[11]王晶晶.图书馆介入医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72-74

[12]袁明伦.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0(8):140

校园文化建议范文6

一、以就业为导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1.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需要。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职业(行业)往往有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则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要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显然,这种包含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企结合”途径才能形成。

2.是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长久生存。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特色,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这种特色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点的、百花齐放的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3.是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的需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宗旨。这一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员工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都远远地走在了高校的前面,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结合”,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秀企业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会与企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是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真正的“零距离”就业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有不少学校的毕业生仅就知识和技能而言,是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的,但是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与企业工作的环境反差较大,从学校到企业一时适应不来,找不到感觉,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因此,学校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的“零距离”作为培养目标。更要把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行“校企结合”,使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位。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途径

1.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比较我国的企业和学校,企业对社会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学校对社会反应略显迟钝。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奉行。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虽然也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但与企业相比,可以说还是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国内优秀企业甚至国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主要应吸纳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奉行的四个方面的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

2.学习研究企业文化。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必须要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成熟,学校文化的研究略显滞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还刚刚起步。通过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研究所应有专人从事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各个专业也要有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二是要为高职学生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学习企业文化的内容,并进行与此相关的职业素质的训练。三是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如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必要时也可选派高年级的学生,到优秀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感受企业文化。

3.企业精英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积淀,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而应变被动为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训的确定、校歌的创作、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还是教室、宿舍的文化布置,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密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诚邀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企业精英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企业精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书面意见和想法;成立有优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还应包括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及有关管理者、骨干教师,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管理专家以及一些优秀毕业生等。由高职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

4.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校园文化这项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纳来自院内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对偏离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适时调整,对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其要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这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有专门的途径来获得企业各个部门就校园文化对毕业生影响的评价,学院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各专业在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要把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和企业各个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作为重要的调查内容。

5.全方位实施“校企结合”。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要向优秀企业学习,要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