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1
【关键词】有效 沟通 时机 环境 真诚 友善
与学生沟通是学校领导的一项艺术性工作,也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认为掌握沟通的艺术,巧妙的实施沟通技巧,便是我们在沟通中顺畅以及能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为了使沟通产生较好的教育功效,我认为应该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
熟话说的好,当其时,可一语千金,背其时,则一文不值。学校领导在班级管理中,其中最常见的是与学生谈话沟通,只要选择好时机,才能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才能做出事半功倍,才能达到教育和转化待进生的目的。在此,我摸索了五个最佳谈话的时机。
(1)学生有进步时。选择这一时机谈话,正好符合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谈话时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有积极参加谈话的意愿,就能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我校的杨家骏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平时的表现是在上课喜欢捣乱,穿拖鞋,不穿校服,不做作业等等,违反纪律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做,为此,班主任已经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甚微,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开口与班主任交谈,班主任也拿他没办法,便把他上报到学校。在一次偶然的早读课,我发现他在跟着同学读单词,而且读得准确又大声,当时我对着他微笑。后来我向英语和语文老师打听他这几天的情况,老师都说他近期有进步,上课有听课。接着,我趁这时机,立刻找他谈话。我问他:“坐在后面的位置能不能看清黑板的字,老师说你这些天上课比以前认真了,早读课我也看到你在大声的读英语,有进步,要再接再厉。”他小声的说:“我想调到前面坐。”我高兴的拍拍他肩膀说:“可以,你有这份上进的心,我很高兴,我现在就帮你找班主任安排。”随后,我也时不时在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后来他安分了很多,而且很少甚至没有违反纪律。这件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进步的时候是很好的谈话时机,进而将谈话作为推动他们转化的良好开端。
(2)学生有伤病时。在学校内宿的学生有大多数,这样的时机很容易捕捉到,学生有伤病时,及时的询问病情,并帮其解决和处理,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老师的关爱会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增进师生感情。上一学期,705班有个叫黎华达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喜欢说话、顶嘴,甚至还多次在公共场合取笑个别老师。有一次他发烧,来到办公室找我,他说:“老师,我可能是发烧,全身没力气。”我看到他立刻扶他坐好,并摸摸他额头,果真很烫,立刻问他感觉如何,什么时候开始的等等,然后联系到他家长,可是他家长在比较远的地方工作,不方便过来,于是我送他去医院看医生并垫付了医药费。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有意的与他聊起成绩和他平时的表现,当时他感到很惭愧,一直低着头说话。那次以后,他再也没有上课说话、顶嘴,在路上遇见我,也主动的向我问好。
(3)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学生在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或意外时,教师如能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哪怕是帮助做一件事,学生都会感激不已,甚至终生难忘,如学生要用电话或生活费不够时,向我求助,这是个很好的时机,我抓住这一聊天的时机,先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然后再慢慢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事情,这时学生一般都很乐意告诉我。
二、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的时候,一般喜欢选择的地点是在教师办公室里。然而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教师办公室对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甚至会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压抑感。很多时候,学生会认为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而感到伤脸面,觉得在别的同学面前很不光彩。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导致谈话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选择恰当的地点与学生进行谈话教育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还是活泼好动胆子较大的学生,都不喜欢进办公室,心里都会有一种害怕或畏惧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要想取得谈话的成功,是很难的,即使有一点进展,也难取得思想教育的持久效果。所以,应该选择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比如在教室外、操场上、或者在放学路上等。因为这些场合的气氛显得很随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近了,谈话时就像在聊天一样,学生会不自觉的消除恐惧心理,对教师的谈话就容易接受,效果也会好很多。906班的谢文华同学经常违反纪律,据班主任说在办公室他是十问九不答,根本不理会老师说什么的学生。后来,我把他带到操场去谈话,果然他开口说话了,慢慢的我与他沟通,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选择合适的谈话环境会事半功倍。
三、真诚、友善地与学生沟通
与学生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与学生沟通不要太严肃。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谈话时表情严肃、语气强硬,命令和训斥较多。经常是这不行,那不准;应该这样, 不应该那样;只有自己说了算, 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就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教师缺少了笑容, 就好比花园失去了阳光和雨露。和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 谈话中教师的笑容是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
(2)先听后讲,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找学生谈话,先让他自己陈述。这一环很重要,既是让其有冷静的过程,又是找到谈话突破口的契机。学生在陈述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了解原先所不知道的问题,避免了在指出时不着要害,了解事情真象,进而进行教育。
(3)用语要委婉。与学生交谈时,尽量少用“你怎么能这样”等具有明显责备含义或命令特征的词,可以通过“我想”、“我认为”等词句来委婉地表达对学生的要求。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话,采取不同语气语调用语,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这对于有一定理解和判断力的中学生尤其重要,用语委婉些,教育效果更佳。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2
关键词:激励;学校管理;运用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22-02
激励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尤其如是。如果个人或者团体没有了这种外在的动力,就难以激发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因此,在团队中有效地利用激励的作用,就相当于给机器加上了油,学校的教学管理也不例外。
一、学校人员管理的弊端
1.学校人事管理不够规范。传统的学校管理只停留在人事资料的存档,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评估,等等,没有系统地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没有科学的教师职业发展管理体制。
2.教师的培训有效性不强。每年学校都安排了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各式各样的培训,有校本教研,有外出学习,有聘请专家授课,有远程教育等,但教师往往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把培训作为一种负担,时间花了,人力花了,可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绩效激励运用不合理。绩效工资本着“优质优筹”的原则进行,旨在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努力地工作,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运用绩效激励使得员工的工作报酬能够与工作的贡献相吻合,根据教职员工的技能及业绩提高其总体薪酬水平。但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令教职员工尤为不满,动摇了军心,适得其反。
4.没有发挥学校文化对教职员工的影响。以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增强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建立学校和教职员工之间互动相依的关系,从而增强学校团体的凝聚力。但文化氛围的营造有一定难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一点不容易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5.缺乏沟通的渠道。沟通能化解很多的误会和矛盾,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有效沟通,能让员工感受领导对他们的重视、赏析和信任,并在沟通中直接得到领导的有效激励,同时对管理者会有更多的谅解,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机会是很少的,因为沟通不畅,教职工往往会积了一肚子的怨气,没有渠道申诉,最终选择离开。
二、学校激励机制的科学性
1.帮助教职员工建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以及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能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有目标、有追求、有动力。在制定规划时能够根据他们的特长、兴趣、能力去判断和评估,再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制定教职员工的专业生涯规划,为教职员工提供最适合的岗位。同时,我们要给教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必要的评估工具。可以根据每位教职员工能力的大小、工作态度的异同进行持续性评价,并及时反馈。
2.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教职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是有效的职业培训。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是要拓宽教职工的视野,知道自身的不足,有所追求,就是要给予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授予,让他们能成为最大限度展现自己的人才。但是培训之前,需要科学调研,并制定培训的目标;精心地选择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定,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项目培训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及时对培训进行评估,对搜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对培训的内容任务和方式方法做出及时调整。一个针对教职员工亟须提高、迫切需要的培训,对教职员工而言就是非常棒的奖励。当然,我们还可以将给教师建立的培训机制能确实针对他们的职业终身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素养和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提高学习、教学技能、学科素养、人问素养、育人理念、班级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设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深造,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赴外地交流学习等培训方式,可以有助于青年教师体验学校对他们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他们会乐于用自己学到的东西给予学校回报。
3.有效发挥绩效激励机制。绩效激励是通过增加经济性报酬实现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要注重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成效结合起来,注重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工作量和成果激励薪酬的满意度,使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回报的。中年教师是学校教师架构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技巧、经验都比较成熟,学校应当以物质奖励作为激励的主要方式。所以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教学突出贡献、教研成果奖励、带徒贡献等奖项进行奖励。
4.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一所优秀学校的人文氛围至关重要,团体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人文氛围要求学校在管理中要坚持贯穿激励、信任、关心等柔性化内容。要把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精神需求贯彻落实好,才能逐步使教职工同心协力、携手并进,实现“我以学校为荣,学校以我为荣”。
5.加强沟通,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激励。在进行沟通时,管理者要把握好技巧,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帮助和关心的心态,让教职员工能够以坦诚的方式与之交流,在交流中要坚持理解、疏导、正面的取向,有些学校还会采取开放政策,每位教职员工都可以随时与上级交流越级反映各种问题,让他们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总之,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激励机制,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职员工创造更大的业绩,产生更大的生产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责的智慧,让我们的激励体制更合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增仕强,刘君政.领导与激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欧阳洁.绩效考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骆小萍.关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J].财经界,2007,(1).
[4]程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3
摘要:沟通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在高校内我们更应认识到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取得相关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结合实际对学校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管理 有效沟通
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运动过程。沟通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与上级的沟通,与社会各部门的沟通,与教师的沟通。特别是在高校内我们更应认识到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取得相关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限于僵局,无法开展工作。
一、沟通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沟通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不论是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面谈还是在网上聊天,都要有好的口才;不论是语言或文字、符号、非语言、故意或偶然、积极或消极,沟通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样,够通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管理应着眼于促进问题解决,通过与相关人员及部门进行沟通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见,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而沟通则是实现有效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方式。
二、高校管理工作沟通中存在的现象
当高校的运作或管理出现了新问题,领导与教职工以及领导之间必须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准症结,通过分析、讨论、决策,及时将管理问题解决。我们都知道,在高校工作的同事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地方习俗,语言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语言则是沟通的最基本渠道,但往往因为各个地方的语言表达都有所差异,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语言上出现问题的话,想再加深交流是无法完成的,严重时还会产生分歧,最终还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所以说,人与人之间不好好进行交流沟通就会直接导致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产生分歧,最终影响到整个高校的和谐稳定。语言沟通是高校传递信息的最直接方法,其他的沟通也是同为重要的,忽略了任何一点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所以,在高校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不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管理工作就难以被接受,更难以被采纳,有时候甚至因此而失去了朋友与工作。
三、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1.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尊重与信任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我们教师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自己执教的学科比其它班级、其它学科教得更好。他们更多地渴望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就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放手让教师大胆地干,只在教师需要我们出面帮助时,我们才过问。这样,被委以任务的老师会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信任,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积极性得以充分地调动。
在工作中,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样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尊重与信任。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十分严格,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意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因此,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高度和谐。
2.有效沟通的前提要真正学会倾听
在平常沟通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过分注重于表达,往往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意义。同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与教师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亦是如此。因此相对于表达而言,校长和教师要更加关注倾听的有效性。特别是当发生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从而双方都产生了不满和对立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学会去倾听双方的想法和看法,对于学生,我们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后再通过谈话和教育,让学生们明白老师的苦心,应该共同解决问题,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真倾听老师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先肯定老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接着再指出老师的做法欠妥,会导致与学生对立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才造成师生对立,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来,双方的问题通过有效沟通后就化解了。
总之,教师当与学生发生矛盾时,就要学会去倾听学生的意见,用坦诚的态度去化解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老师应学会积极地倾听,倾听常常比说话更能够影响对方。其实,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尤其需要我们老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办法。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3.有效沟通应该从改变自身做起
有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低,有的领导就肯定说是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行,于是在管理当中,表达出很不满老师的态度。其实这样一来往往更会导致老师们在背后充满抱怨,让老师与领导之间彼此都互不信任。久而久之不但不利于双方之间的默契配合,更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其实,我们更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答案,要进行有效沟通,比如对老师们的劳动和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做一些适当的激励和沟通。也可以通过不同场合与老师沟通,传达学校对老师和工作的期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唯有此,我们才可能看到许多别样的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4.有效沟通就要让我们换位思考
常常听说换位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换位思考呢?管理学告诉我们,在管理中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校长和教师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校长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感受到教师的情绪。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欣赏到教师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通过换位思考,校长才有可能真正走进教师的心灵,得到其支持和拥护。如果真正能换位思考,定能架起有效沟通、营造和谐的有效途径和桥梁。每学期开初,学校的工作都是很繁琐,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怨言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学期不但怨言严重,甚至发生个别老师与学校对抗的情绪,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是学校几个部门的工作没有协调好,班主任既要忙于收费,要填写很多的表册,又要应付评比,老师们都说忙不过来,导致怨言多,甚至出现对着干的个别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部门之间要多沟通,要多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经过与老师的沟通,老师们都理解学校,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总之,有效的沟通是一种可以不断发展的技巧。它需要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实践,并在实践中勤思考。有效沟通更需要管理者充分的听,充分的看,充分的说。管理者要了解积极沟通的理念,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在交流中既要坦诚、直率,又不要使问题简单化。校长与老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它更有助于帮助使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积极地去面对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校的各种管理水平。
7.5小时+入睡时间=起床时间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感觉睡不够。美国疾控中心一项新调查发现,4 8%的成年人表示睡眠不足(每晚少于7.5小时),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美国睡眠专家迈克尔·布鲁斯博士列出了一个操作简单且近乎完美的公式:入睡时间+7.5小时=起床时间。
布鲁斯表示,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每晚必须保证5个睡眠周期才能达到7.5小时的睡眠目标。而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把握正确上床时间十分关键。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4
首先,我认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工其实就是老师的管理工作,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是看这所学校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可以这么说,教师兴,学校兴,教师弱,学校弱。而在教师管理中,我们发现关键是如何引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形成合力,发挥团队力量。
我们学校地处郊区,旁边学校众多,生源不好,但是我们每年的中考成绩,始终排在瓯海区前列;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人把这种精神称为梧田二中精神。
另外,一个学校团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与其负责人素质的高低,我校几任校长,在用人管理已经形成了我们梧田二中的传统,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确立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适;我们学校每任校长都能因地制宜的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确立一个不大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非常的清楚,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可以经过努力即可达成。最主要的是这个目标是全体老师认可的。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们受益非浅的是,我学会了很多团队管理的策略和艺术以及技巧。如案例:知人用人—建立科学的人才策略,双向沟通—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有效激励---提升信心,创造奇迹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沟通问题,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地方,与人交际则要求与别人一致。在学校管理中,如何与老师进行合理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学校的有效沟通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因此,做为学校管理者,把握沟通要点,学会沟通技巧,避免出现沟通中的障碍。
几年前,我由于没有和一位老师进行合理的沟通,致使产生误会,酿成不良后果,今天,阅读中,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学校的任何一位管理老师,如果不具备沟通技巧和策略,产生高效工作效率是不可能的。
沟通不是简单的你说我听,而是一个信息交流、思想统一、增强认同感、加强凝聚力的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一是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但我们并没有发现,作为管理者,如何发现老师身上的优点,尽可能的发挥老师的优点,避开老师的缺点,实现管理的最大效率。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5
[关键词]标杆管理;学校管理;管理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管理工作的成败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提高学校的管理绩效和管理水平。标杆管理理论产生于质量管理中,其旨在于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界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引入标杆管理理论,促使学校能够吸收外界最佳的实践,以此持续改善学校的管理绩效,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标杆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分析
标杆管理是一种渐进式的管理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过程。标杆管理要先选择“最佳实践”作为标杆,全面地剖析自身,找出自身与标杆的差距,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本土化的改造“最佳实践”,使其真正运用于管理工作中,提升组织的管理绩效。首先,标杆管理理论利于推进学校开展自我评估的工作。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剖析自我及与“最佳实践”的对比,来分析学校自身与其他学校的不足,进而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运用标杆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利于学校不断完善自身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内容更为客观和科学。对学校自身的评价,其旨在于推进学校的改革与进步,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分析和审视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标杆管理理论利于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正如个人要学习一样,组织也需要不断学习。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以此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标杆管理理论能提高管理过程的效益,其需要单层面修正和吸收新事物的双向进行。所以,标杆管理理论有利于学校构建为学习型组织。第三,标杆管理过程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网利于推进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流程性强的特点,各个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学校各个部门之间要编制一个工作网,缺少任何一个部门,工作就难以顺利完成。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各个部门联系不密切、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等,导致了学校出现重复工作情况,无形中浪费了人力、财力等资源。标杆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要紧密联系、有效沟通、确保信息流动。
二、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行业的局限,大量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改革组织内部的管理过程,使得组织管理效率达到最佳,这是学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学校渴望一种科学、可行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工作,标杆管理理论利于提升学校管理的绩效,改善学校组织工作的流程。因此,选择标杆管理理论势在必行。首先,从学校所处的环境来看,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人们开始担心和关注教育质量问题。标杆管理理论是由美国施乐公司为提高产品质量所提出的理论,其关注对象是产品质量,其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产生,只是最早运用于企业。在学校教育领域,这种理论与质量活动联系起来,如教学评估中目标实现程度、家长和学生的满意程度、教学方法等,这些评价标准最终指向为教育质量。因此,在人口增多、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教育质量有所担心,就有必要引入标杆管理理论,促使学校注重教育质量管理。其次,从学校管理成本角度来看,标杆管理理论利于节省学校资源并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在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核对及计算成本、花费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计算成本与效益的比例,达到最佳效益,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贯穿这一理念。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有限、教育资源不均,把标杆管理理论运用于优化教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学校在管理中容易获得有效的管理经验,进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和效率。第三,从国家政策支持角度来看,组织运用标杆管理要先有对管理活动的充分自,使得组织能够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和各项政策决定都是以政府为主,而学校成为了执行政府命令的组织。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政府这种管控过严的制度暴露了种种弊端,使得学校缺乏自主性、行政低效等。因此,要改变这种教育管理局面,政府在政策上逐渐放权给学校,使得学校成一个有鲜活生命的自我发展的主体,为标杆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创设了较好的政策环境。第四,从未来学校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面对教育的开放化、应对教育竞争的激烈化,各个学校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关键是看自己能否管理好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教育质量。开放化的管理是教学与科研的有力支撑,学校要以更为开放的态度与高水平的组织进行交流,了解和借鉴优秀学校的管理实践,把其引入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这必然会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也决定了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可行性。
三、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原则
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来管理工作,则往往被误认为简单寻找标杆对象,并对其进行研究,之后把标杆对象的管理经验照搬到自身的管理中,这样做的结果是换回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数据及资料,对学校管理现状的改善毫无意义。因此,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来开展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学校是教育组织,标杆管理理论的运用肯定与企业有所不同,学校管理工作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坚持标杆管理的原则。教育发展规律指出教育要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全面个性的发展。同时,学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其次,要符合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及基本原则。学校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协调学校有限资源来实现高效益的教育。标杆管理理论则是要寻找最佳实践,进而创造最大化的效益,但一味地追求效益最大化难以使学校健康的发展。一定要把标杆管理理论置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思维框架之内,把握学校管理的规律,使得学校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个体功能之和。同时,在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还要遵守教育管理工作高效性、整体性、民主性、动态性的原则,使得标杆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领域活动和范畴内发挥作用。第三,标杆双方要遵循相互学习的原则。在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与标杆对象要建立伙伴关系,并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双方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学校要依据自身情况来吸取精华,不能直接套用到管理工作中。学校要明确哪些信息是管理工作需要的,知道如何学习标杆对象的管理方法,最终使得变为自身的管理经验。学校要积极探究标杆对象的成功经验,注重对其管理方法及管理内容的思考与分析,借鉴其管理过程,精确对比自身情况与标杆对象的差距,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标杆信息的作用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启发学校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双方要相互进行交流、学习和借鉴,来开展管理活动。第四,标杆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开展管理工作中,不论是寻找“最佳实践”或分析自身与标杆对象的差距,不论是改善管理工作或信息反馈及评估,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剖析自身的管理问题时,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分析,不能想当然的推测问题;选取“最佳实践”时,要实事求是地区分析与标杆对象的可比性和相似度,不能随意估计情况;评估各类信息时,运用科学的分析法来评价标杆管理的结果。标杆管理理论之所以被广泛运用,正是因其实施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各个环节都是精确化、数字化的。因此,学校运用标杆管理理论时,要注意把实事求是原则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之中。
四、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实现途径
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学科、新教学方法等,管理工作上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学校要运用有效的标杆管理理论来深入研究,吸收外界最佳实践,持续改善并提升管理绩效,并提出了新对策来适应形势的变化。
(一)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具体步骤
标杆管理相对灵活,不同的领域或行业会有不同的程序,同时标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具有步骤如下:首先,要了解学校现阶段的情况。每个学校都处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想改善和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就要先对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其宏观环境是指国内外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等,而微观则包括学校的人力、财力、教学资源情况等。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正确定位组织,不同的学校因自身发展历史、资源和服务领域有所不同,学校要首先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其次,要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学校分析其现状之后,学校的管理者要依据实际情况来粗略定位,拟定标杆管理的内容,提出学校的那些部门或领域要实施标杆管理类,并要找出具有的参照目标,选定了标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就能够确定比较所需的资源了。依据相互学习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可选取一两所学校作为“最佳实践”,要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第三,要收集标杆对象的信息。学校选取标杆对象之后,要对标杆对象进行审视,如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策略、教学模式等,可通过调查或访问等形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同时,要深入了解标杆对象的最佳实践方式,要同时收集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数据,还要注意挖掘学校自身的信息,最后进行汇总,以书面或电子形式保存。第四,要分析与标杆对象的差距,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确立标杆对象之后,要与标杆对象的最佳实践产生过程进行对比,客观地分析学校现存问题的性质、类型及原因,寻找出差距所在,识别出影响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明确要追赶的目标及收到的效果。同时,依据分析结果,与标杆对象进行沟通,获得标杆对象的指导和帮助,并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二)学校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理论的具体实施
学校管理工作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其有学校整体管理、不同层级的管理、各个学科的管理。因此,要依据不同的层次和方面,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角度来阐述标杆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实施。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要针对整体管理来寻找标杆对象,选取多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标杆,重点考察这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的建立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分阶段与自身进行比较,找出自身所缺少的环节或不足的地方,分析标杆对象管理各环节的实施原因及运用的原因。最后,选取适合学校发展的模式进行改革;从中观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标杆选择,可选择同学校的不同部门,也可以选择不同学校的不同部门,要依据各层级的自身发展程度决定。对于管理制度较完善的部门,可选择不同学校的相同部门为标杆对象,而这个标杆对象的管理制度要比本学校的更为科学。以此为标杆,来考察部门管理工作的思维模式和策略,管理制度及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与自身的部门形成对比,找到不同之处,依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加以选取,达到标杆管理的效果。对于发展一般的部门,最好选择组织内部的部门为标杆,学习和模仿组织各层级的管理工作的举措,因为组织内的管理工作有较多相近的地方,这样选择标杆既节省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从微观管理方面来看,一个学校每门课程设置和教学能力置有限,其选取标杆对象要区别对待。对于有些优质的课程,要选取比其课程更为高水平的学校,来重点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找出自身的课程管理差距,运用标杆管理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对于有待提高的课程,可选取标杆对象可是一个或多个学校,进而实施标杆管理完善课程。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夏•基利.公共部门标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露萍.标杆管理在高校中的运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杨光辉,王慧英.试论“标杆管理理论”在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范文6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实现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解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机制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计划与目标;专家、名师指导机制;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究机制;校本培训资金保障机制等。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围绕课堂教学,以课标分析、目标确立、学习方法等为重点,实施说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学校还要创新培训方式,尝试“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方法,提高实效性。
设定合理目标,激励教师的精神需要。目标是学校管理活动指向的终点,是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新课程实施为学校发展和教师进步提供了新的起点。实施目标激励,学校应注意:(1)目标的制定有教师的广泛参与,提高教师对目标的认同感和接受度;(2)目标要具体且明确;(3)目标要灵活,能够根据情况及时调整;(4)目标难易适中;(5)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要协调统一。
重视绩效管理,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效的绩效管理可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须结合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完善绩效标准,主要包括:(1)教师考核标准的针对性。当前大多学校过分注重中学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忽视教学成果迟效性、集体性和多样性,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2)教师考核定量与定性的统一。一方面考核标准应尽量做到量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组织特性和教师工作特殊性,辅以必要的定性考核,把精细化和模糊化考评统一起来。(3)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对教师实施绩效考核要全面、多层次。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满足教师薪酬待遇需要。薪酬不仅是物质需要、生存需要,也是为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分配改革中,应加大向一线教师的倾斜力度,设计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合理有效、方式多样的柔性薪酬制度。柔性薪酬制度要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即适当降低基本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基本工资,使得基本目标容易完成。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加大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力度,让获得收益变成一种对自己高质量工作完成后的肯定与奖励,突出工作业绩在分配中的作用,拉开收入的差距。
创建和谐的学校环境,满足教师环境因素的需要。(1)构建公平、民主的管理作风。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激励的公平性,尤其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力求公平,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都应该有教师的参与,征求和尊重教师的意见。(2)加强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学校应努力促进内部沟通渠道的畅通,使每位教职工了解学校工作目标,并为之实现而奋斗。学校还要通过组织渠道,如教研、文体、例会等活动来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此外,管理者要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和技巧,多与教师平等交流,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自身修养,公平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