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篮球转球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式篮球转球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式篮球转球教学

花式篮球转球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体育 花式篮球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重知识学习、轻体育锻炼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部分体育教师所教内容技术要领要求较高,学生心存畏惧心理,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致使初中体育教学面临重重危机。我认为,要想让体育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自主编排了花式篮球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并从中提高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顺利实现有关教学目标。

一、花式篮球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

花式篮球既具有篮球技术的基本要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既适合男生练习,也适合女生掌握。因此,通过花式篮球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篮球练习中享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初中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花式篮球恰恰符合他们这一内在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一些女生,她们对一些技术要领较高的体育项目往往心存畏惧,如跳鞍马。花式篮球则完全不同,它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符合游戏的基本特征,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进行练习和训练。

二、花式篮球的常见形式及技术要领

1.指尖转球。在花式篮球视频中我们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指尖转球。指尖转球训练的是平衡力。练习者首先要解决的是起球,需用手进行加转,努力使球做水平旋转,然后用食指指尖对准球的中心顶住球;接球时,手臂可随球下落的方向做下落动作,以达到缓冲的效果,使球平稳地落在指尖;同时食指应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并尽量稳定不动,以免失去平衡。

2.左右手衔接转球。即将球由右手指尖转向左手指尖,这实际上是一个球的重心实现过渡的过程,这里面主要涉及哪只手起球的问题。如果右手起球,左手不牵扯到起球问题,练习时需左右手来回轮换。除熟能生巧外,练习者还应注意背后左右手衔接、背后左右手抛接、胯下左右手衔接等动作。

3.左右手背衔接揉球。即手心揉球,手掌向外翻转,使球移至手背,让球在手背转动,另一只手用手背衔接持球,顺着球转动的方向将球旋转。以上动作,学生应加强左右手衔接的练习。另外,在两手背的衔接处,球从一只手背到另一只手背是朝一个方向转动的,然后球再向另一个方向转动,由一只手背移到另一只手背,此时要注意球与手的粘连性。

三、花式篮球练习的实施步骤

根据一年左右的教学实践,我把花式篮球的教学模式归纳成如下步骤: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及时反思与优化教学过程(观察找问题、学习动作解决问题、练习与纠错、师生沟通)教学巩固创新与提高激励性评价。

花式篮球教学模式科学化流程图

整个行动研究方案,就是在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反思学生、同伴、同行和本人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训及本人即时的教学经验、教训)重新制定教学方案,在反思与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实践行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展开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游戏化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唤醒教师改变观念、方法、手段、策略的自觉,让篮球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设法创设各种游戏情境,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去,大力地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热爱运动、喜欢体育、追求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四、结论

1.花式篮球教学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地位,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2.花式篮球教学改进了篮球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篮球教学中竞技化、成人化的教学模式,创设了融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快乐篮球,形成了篮球游戏化教学模式及科学化流程。

3.花式篮球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了教师游戏化的创造性教学,提高了教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除了要讲解花式篮球的技术要领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战术思维的训练。激发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培养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用脑,在练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使篮球运动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体育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建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B,2011(11).

[2] 孙先宝.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教师,2011(26).

[3] 张蕊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1(37).

花式篮球转球教学范文2

一、立章建制,探问长效机制的建构

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体艺教育在学校长期被边缘化。虽然教育部推出“2+1”项目,但如果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去促进理念的转变,并使之在个体学校内实现常态化,便无法将这一重要工程落到实处。

为此,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参与的“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2+1项目”评价体系。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其中教务处负责安排课程并落实实施,定期检查教学进度与效果;班主任主要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布置任务,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并做好记录;体育老师主要负责学生技术指导,保证动作规范,每学期要对自己担任的班级进行测试和负责课程的开发与延伸,定期组织展示或比赛。明确责任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组织,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每学期期末组织体、音、美三科老师对各班推荐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进步奖”的学生进行签名鉴定,凡是三科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将一票否决,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我们还将测试的结果以素质报告书的形式发到每位家长手中,让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与艺术兴趣,引起家长重视,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化管理,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学改革最终只能发生在课堂,离开了课堂,素质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作为一所小学,要想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艺教育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与实践,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成为首选的手段与渠道。在学年初,我校根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考核评价内容与标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个人项目,又有合作项目。通过一年的实验,各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育方面

1.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一年级呼拉圈(单人单转、单人带多圈转)、二年级跳绳(单人单摇、一带一单摇、单人双摇)、三年级乒乓球(颠球、对墙打、打单)、四年级毽球(单踢、发球、接发球)、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传接球、投篮)、六年级任选其中二项,进行巩固与提高。

2. 具体安排

(1)每周各班的体育课中有一节体育校本课,利用这一节体育课来实施校本课程。

(2)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把各班的活动项目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3)每天下午的第二课堂时间合理安排特长生的训练和阳光体育活动。

(4)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在二年级引进跆拳道课,利用每天下午的阳光活动开展轮滑训练。

(5)每学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校本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自主学习,巩固与提高。

(二)艺术方面

1.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立相应的艺术技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把声乐、器乐、舞蹈、儿童画、水墨画、书法等列为学校艺术特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2. 具体安排

(1)利用每周的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时间,组建合唱队、舞蹈队、水墨画组、书法组等,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技能,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3)邀请校外舞蹈、书法老师前来学校授课,培养学生的正确姿势,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书法考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把“唱响校园”列入课程表。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每天一歌”的时间,开展全校性的班班有歌声大合唱活动。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歌声嘹亮,体现了很好的音乐素养和班级凝聚力。

(5)每天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充分把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学生既学会欣赏音乐又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造美、欣赏美,以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探寻育人环境的营造

学生体质体能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高,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与艺术课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利用课余活动与训练来发展他们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增加学习的时间,强化学习训练的内容,提高综合素养能力。所以,除了按规定上好常规课外,我们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课外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能够贯彻到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生活的全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能够较好地得到落实,并形成习惯。如我校通过利用大、小课间增加学生体能练习的时间;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一年级转呼拉圈、二年级跳短绳、三年级玩花式乒乓球、四年级踢毽球、五年级打篮球等来提高学生的体能,学生通过回家完成作业,家长也会参与其中,带动了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家庭、学校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它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实施“2+1项目”,促进学生的各种智能和谐发展,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四、落实评价体系,探究学生发展的促进

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2+1项目”认定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制定《“2+1项目”评定细则》,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测评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认定应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还应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认定。学生获得项目认定后,可由学校在成绩册中设“2+1项目”认定专栏加以评定。

(一)考核方式与手段

达标评定采取灵活的方式,训练测试评定可随时进行,做好记录。每期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总达标评定,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待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二)考核与评定时间

1. 第一学期中下旬进行第一次测试,可以进行不定期补测,(三次机会)。

2. 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第二学期测试,主要检测假期学习情况。

3. 第二学期中下旬进行第三次测试,总体评价该项目掌握情况,进行数据对比,汇总,总结经验。

4. 每学期期末组织体、音、美三科老师对各班推荐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进步奖”的学生进行签名鉴定,凡是三科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将一票否决。

五、搭建展示平台,探察学生个性的彰显

科学规划、制订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度,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保证每年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节、每月举办一项全校性体育竞赛和开展大课间才艺展示活动等,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成就感需求。例如:三月份跳绳比赛、四月份呼拉圈比赛、五月份乒乓球比赛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一个学生都有现成的荣誉证书;六一期间开展以“我是明星”等为主题的六一儿童节活动,集中展示学生独唱、独奏、书画展、合唱、舞蹈、小品等方面的才艺,我们还邀请兄弟学校的名师前来指导与同场献艺,邀请专家、家长检验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成果,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