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1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辅导;目标;能力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现阶段初中教育当中,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末期阶段,在所有教育阶段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初中数学课程学习在进行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课程难度与课程容量有所提升,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接受水平的发挥,无法全面准确地接受所有知识梗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课程辅导模式,通过课下辅导,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尤其是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创新数学学习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特点分析

数学课程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与形象思维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数学知识结构的构架有着缜密的逻辑关系,数学公理以及公式的推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初中数学是将传统数学理念逐渐分割成“几何”与“代数”两个含义,而新课标课程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几何”与“代数”两个概念的集中方面,如,初中数学课程中对于“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求解”中,既囊括了数学几何思维的方法,同时还对数学二次函数线性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使两类知识点通过“交集”结合起来。教学辅导是对基础课程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初中课程辅导需要把握明确的辅导方向,着眼于课程实际,帮助学生塑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既要充分把握当前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心理接受水平,还要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初中数学课程属于对数学思维的启蒙式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数学包含哪些要素,而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又恰恰是对专业化数学思维的初期渗透,将具有专业化数学思维特征的概念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理逻辑思考能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概念的变式与创新。

二、现阶段初中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课程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知识结构的划分也更加具体,学生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课业负担的增加,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课程难度的增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知识的规律性特征更加明显。这就可能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来,一时间无法转变之前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发生变化,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见较大的困难。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意义不理解,认为很多数学知识不实用,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直接的应用,因此对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加重视;(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通过教师对课程知识的讲授对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3)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引导,学生将学习当做任务和负担,逃避思考问题。

三、加强初中数学课程辅导的探索

1.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也会相应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辅导,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求知欲,从学生自身方面来提升数学课程辅导的效果。其次,在初中学生年龄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新鲜事物以及生活中事物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课堂辅导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问题思考中对知识的记忆水平更为牢固。

2.从教学辅导学习过程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联系和实践的基础上,数学课程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到具有专业化规范的数学知识,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转化来做到学生对知识模型的理解,以课程实效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1)课程预习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模式已经不像小学数学知识结构那么简单,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点脉络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如果在一个环节上对知识掌握不足,那就会对知识脉络的更深层次发展方向掌握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程预习,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衔接的设问方式,给学生指明探究知识结构的具体思路,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记忆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会听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听课方法的指导是数学学法指导的关键。听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去发现问题、明确目的、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这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要重视教会其思考,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会听、乐听、能听,逐步提高听课的效率。

(3)课程创新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能够对基本定理和公式进行灵活应用以及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知识创新。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加强对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以灵活的知识接受能力应对各种题型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以及知识要点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数学概念中,答案是确切的,但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对不同知识结构的联系能力,对解题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

初中数学课程辅导需要具有针对性特点,一方面需要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概念进行建模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模式认知数学概念,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增强数学课程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也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习兴趣,来正确引导课程创新。

参考文献: 

[1]郝海梅.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实践[J].文理导航,2013. 

[2]严海英.初中数学学法辅导之探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07). 

[3]蒯海峰.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2). 

[4]鲍长江.推进初中数学“自学辅导”式教学的几点尝试[J].教师,2012(27):78-78.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与其它的科目有所不同,数学更具严谨性和逻辑性,它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学科。然而,随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很多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是力不从心。尽管他们投入很大精力、付出很多汗水,但是成绩却没有相应地提升,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逆反甚至放弃了数学的学习。因此,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呈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初中教师只有认真、全面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遏制这种现象的恶化。

一、初中数学成绩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在整个中学阶段地位非常关键,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初中总成绩,也会影响到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情况。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具有更多的概念、定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约着数学成绩的提高。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中学生能否融会贯通,会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初中是一个过渡带,在知识点的设置上,体现了由易入难的过程,特别是在初二阶段,知识点设置地更加密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要求的标准更加高,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能,踏实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做到不偏不废,综合发展。

作为过渡带,初中数学的掌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的接受情况。很多高中的基本知识点都源于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此外,作为一门主科,中学生的总体分数往往会在数学上拉开差距,很多学生数学偏科非常严重。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成绩的稳定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学习习惯差

很多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欠缺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数学的综合训练不够;数学竞争意识不高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数学基础不扎实

由于初中融入了更多的概念和定理,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掌握,对基本的定理和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性,不懂得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课本的预习和复习程度不够,导致知识衔接的缺失,对概念与概念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联系。

(3)思维方式欠缺

初二是中学生数学分化的重要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跟不上教材内容的要求,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技能,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不能跟进全班学习的进度,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4)教学方法不当

随着教学阶段的推进,初中教师没能准确、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手段,导致学生没能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此外,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后进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加深了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三、改变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现状的对策

(1)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

造成中学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有很多种,然而,要想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展开及时、有效的课后辅导,避免两极分化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创建、概念定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拉近数学分化的距离。教师可以从这几点出发:深入观察和了解;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辅导;适当地给学生减压。

(2)制定分类教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分类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制定分类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尤其要加强对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耐心辅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更具有抽象性,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而初中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和规律,很容易挫败学生们学习兴趣。很多教育学家都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灵活多变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细节更加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鼓励,尤其是那些后进生,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初中教师对那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课后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此同时,加强他们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晓琳.展现真实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反思中学会解题--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杂志.2011,(04)

[2]庞志伟.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4)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问题探析

差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整个班级,整个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初中学生中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农村初中更为突出。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策略,为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 初中数学差生形成因素探析

数学差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来讲,初中数学差生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概念认识不清,定理概念模糊。数学科目对于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很高,数学的概念定理是很多的,掌握好这些概念定理对于学好数学极为重要。但是,很多差生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导致数学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第二,自学能力差。数学学习必须进行提前预习以及自学,为数学课堂学习做好基础,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预习以及自学方面存在问题,不进行数学预习或者提前自学,导致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第三,缺乏积极性。差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怎么重视,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若无其事,缺乏基本的积极思考的动力,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过于消极被动,使得数学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第四,缺少练习,不复习。差生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般步骤,缺乏逻辑性。

二、 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此,老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第一,直观教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巨大特征,这种抽象性也是造成差生出现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二,注重情感教育。差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往往比较丰富,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呵护,要想提高差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表扬以及情感教育是必要的。第三,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差生进行课下辅导以及指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 合理分组,引导合作,进行数学小组学习

在初中数学小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坚持将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大体上将全班人分5-9人一组,同时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梳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小组中,老师还应该选拔出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选小组组长,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使得所有同学数学学习共同进步。另外,在小组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能力的自我提升以及充实,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合理分组,引导合作,进行数学小组学习,是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差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的提高。为此,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调整积极心态。大部分的差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数学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基本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法则缺乏必要的理解,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过于机械。其次,增强差生的数学学习意志力。很多的学生数学学习缺乏意志力,生活懒惰、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或者逃课现象,对于作业完成上,往往采取抄袭或者的形式进行。因此,老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作业完成形式,增强差生的数学学习意志力。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5

[论文摘要]对初中数学,就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水平。

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尽管在大学里,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尽管在实习中,学生也有一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但由于时间极短,所以他们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认知并不深刻,也无法实现对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化,换句话说,教师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真正的内化,是在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相应的专业化教育与专业化实践的结合之中,是在积极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在这种意义之下,数学教师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内化,当然应当在相应的数学专业化教育与数学专业化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针对数学教师成长与成才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尤其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更需加强他们的课程认知水平。初中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可从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认知,至少要从课程内容的构成、选择、编排和呈现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材综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基本上实施“一纲一本”的策略,“一纲”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一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教材。从1992年开始,国家教委实行“一纲多本”的措施。从1993年秋季开始,出现了6种初中数学教材,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于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四年制初中)出版、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沿海地区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内地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另有国家教委“中学实验教材研究组”编写的《三年制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一、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二、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三、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五、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七、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这种基本理念和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许多省市都编写出版了体现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初中数学教材。数学教师在使用和研究本省教材的同时,也一定要参考其他教材,开发各种优秀资源,为课程内容服务。

(二)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著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初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8-01

数学作业是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数学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因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理念,要积极改善当前的作业批改方式,积极采取多样化批改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1.初中数学作业的特殊性

1.1 逻辑性、抽象性。初中数学,它是一门需要运算、思维的学科,它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一题一题的计算、运算,甚至对每个运算步骤都要进行判断。初中数学作业,它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作业来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

1.2 学科应用广泛。数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是数学作业的重要任务。学生可以在对数学作业的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对数学作业的解答步骤中,可以将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运用。因此,初中数学作业是对学生的最基础的测验。

1.3 责任重大。初中数学,它是一门充满想象,需要学生运用大脑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运算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数学题目中去,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一门学科。而大多数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给学生出大量题目,进行运算,学生就像被题海淹没一般。

2.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2.1 耗时耗量在作业批改上。初中数学作业几乎是天天都有的,学生天天做,教师则要天天批改。还有大大小小的检测、备课以及班主任工作,教师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但是,数学作业若是不能及时修改,很多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优势不能得到强化。久而久之,作业的本质作用将烟消云散。这不仅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原则,更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2.2 无法准确掌握学生作业过程。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这样的作业反馈信息量很小,作业价值不大。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批改任务,过于追求作业的"质量",布置作业通常选择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对例题进行抄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2.3 "全批全改"。数学作业的批改多采用"全批全改"。这样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作业的"全批全改"好像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加强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措施

3.1 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初中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实现相互批改作业的目标,例如:小组合作方式、同桌合作方式等等。在相互批改的模式中,同学之间不仅能发现相互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缺陷,而且有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及时得到修正。另外,很多同学有更好的解题技巧可以进行借鉴,进而取长补短,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要紧紧围绕这章代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习题选取,如若方程(m+2)x2+2x-1=0存在两实数根,请求m的取值范围。随后要求学生及时在课堂中进行联系,教师还需要限制一定的时间。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或者同桌的方式进行批改,将作业的秩序打乱,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要说明对方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原因,然后与被批改的对象进行交流。这样的批改方式,并不是单纯的批改,而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学生不会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更愿意去找出错误原因,并积极找到解决方法,这样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且教师利用课堂的习题练习,能帮助自身减轻负担,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巨大的作用。

3.2 及时反思,加强诊断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布置作业、修改作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是知识内化的主要途径。作业实际完成的情况,能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诊断,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正。其实,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开发这类资源,加强作业批改后的反思。教师要养成及时记录、及时分析、及时诊断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将典型的或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明确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名单,或者需要在课堂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并且还应该对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为了充分实现作业诊断的目标,针对普遍存在的作业错误,设计以下流程进行改善:作业精心设计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作业完成的有效方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生及时自评或者互评,教师及时评价对错误进行纠正教师在记录之后,分析典型的错误问题反馈作业,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订正教师以错误题型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二次跟进作业组织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错误进行巩固。

3.3 批语点拨恰当使用。教师恰当使用批语点拨,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理散发出来的,才能进入人的心灵深处。初中学生作业能达到全对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学生很容易在审题、计算、分析、观察等等方面出现错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在错误的地方做好标识,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自己思考、改正,再充分利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检验。简单评语可以是:"这样对吗?""再想想""细细看一看!"等等,通过简单评语的指导,学生没有紧张的情绪,能静下心来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总之,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是评价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重要评价手段,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课改的脚步。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师从学生作业堆中解脱出来,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备课,同时又能使学生由单纯地做作业的被动状态变为积极参与作业批改的主动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