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活动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活动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活动分析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开展;财务分析;活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16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21- 02

财务分析在我国一直是作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所以我们通常将财务分析理解为就是经济活动分析。其实不然,它们二者所分析的主体、目标、内容是不同的。而作为一个受公众关注的公司,来自国家、社会、公众、股民、投资机构的监管和质询会不断强化和放大,提高信息透明度是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财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它们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等。

(2)财务分析主体的不同,其分析的目标和内容亦有所侧重,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

(3)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才有实现的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①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②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③专题分析内容: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

2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2.1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2.1.1 设置的原则

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1)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不同时期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2)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1.2 设置的要求

(1)指标的主辅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要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详略得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2)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3)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适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2.2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信息并说明情况和结果。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2.2.1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2.2.1.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来讲,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贷款指标,准备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或有负债、担保责任、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和现金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

2.2.1.2 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须凭借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2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收益; 适度权衡

风险是财务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895年美国学者Hayes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定义,认为它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被学术界较普遍接受的风险定义是美国学者A・威廉斯的结果变动说:在某个特定状态下和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的变动,即只要某项活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未来结果,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就是风险。风险事件一定具有客观不确定性,但不是所有具有客观不确定性的事件就是风险事件,客观不确定性是风险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

在财务管理学中,风险总是同收益联系在一起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大小成正比。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常常意味着低收益。此即风险报酬(收益)交换律,或风险收益权衡理论。任何收益的取得,都要付出相应的风险代价(成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营运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多种风险。如何降低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我们要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风险收益的权衡

企业价值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其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充分考虑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努力实现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企业自己要发展好,还是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第一,注重协调好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培养股东忠诚度;第二,关注内部职工的利益,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与债权人联系,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第五,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

二、筹资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在筹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预先确定资金的需求量。为使筹资量与需求量相互平衡,既不能过量筹集资金,造成筹资过剩而降低筹资效益,也不能筹资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以“需”定“筹”,按企业最低资金需求量进行资金的筹集。

现阶段,由于我国资本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使用较低,造成部分企业大量占有资金,而资金使用效益却很低,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却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因此,面对筹资风险时,首先要从资金来源、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等方面来考虑,在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之间进行综合权衡。所谓筹资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及其效益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难以偿债的可能性。筹资风险可能发生于企业筹资行为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其理财过程中;筹资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运动,也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影响企业供、产、销等活动。企业要树立筹资风险控制观念,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和筹资政策,综合考虑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其他约束条件,并将资金筹集和资金投向结合起来考虑,力求以最低的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发行股票、认股权证等。二是负债,如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短期融资券等。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负债而言,要按期偿还利息和本金,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同时,要承受偿债压力的风险。因此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注意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选择使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的筹资方式。

三、投资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按投资方向的不同,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对内投资就是项目投资。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则越低。企业在选择对内投资项目时,通过分析、预测项目投资未来现金流量,权衡风险和收益,运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来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投资项目。

企业对外投资时,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标准差率以及β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

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

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四、收益分配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运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需求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同时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相关的法律限制、企业资金变现能力、筹资能力等等。一般而言,股利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稳定股利政策、变动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各种股利政策各有利弊且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企业的初创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盈余资金的需要,但会造成股利发放波动大且无法满足那些固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因此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兼顾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实现收益分配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总之,权衡风险和收益作为财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应贯穿于处理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拥有一种权衡风险和收益的理念,作出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决策。同时,在决策中要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程兴.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基于企业性质的解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7):158-160.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3

一、任务化小组活动分析

小组活动的任务是由3个部分构成,分时是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包括英语教材语言素材、真实交际语言素材等)、活动(结合目标与内容所制定的活动)。

任务化初中英语中的小组活动是通过采用活动形式,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将学习材料设置为线索,从而组织学生为了完成小组活动任务而相互合作,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初中英语中应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并在活动中积极讨论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英语与领会英语的知识规律。此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将其关注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变为语言意义、语言内容等。

二、初中英语教学教材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试图通过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方法将初中英语中的听力、表达、阅读、写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创造机会。但在初中英语的新教材出现后,不少英语教师均有针对新教材展开实践与研究,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依旧有不少英语教师将英语中的听力、表达、阅读、写作等技能分开。此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存在不良影响。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多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大。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什么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方法

(一)合理进行分组

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授课教师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作为分组的依据,从而提高小组内的多样性,促进学习小组内的良性学习竞争。此外,为了充分体现了小组中“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特点,授课教师可在学期开始时便于班主任相互协作,从而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从而给予学生合理的分组。

(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在小组活动教学中,为了加强每一个学习小组组间的良好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组织学习进行小组学习前,授课教师应指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另外,在教学活动期间,授课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学习情况等密切观察,从而及时发现在小组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构建评价机制

实现整体目标属于小组活动学习的最大追求,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才可实现其个人目标。为了确保小组目标的实现,授课教师应为小组活动任务化构建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在评价中应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领会到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英语学习、发挥合作精神等的重要作用,通过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实现,杜绝在小组中的英雄主义等不良现象。此外,在进行小组评价期间,除了要对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以外,还需要针对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参与度等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调动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均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四)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设计

在任务化小组活动的设计上,可整节英语课堂均进行小组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上预留部分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小组活动的时间长不长,均应遵循小组活动的操作步骤。

1.小组活动操作步骤

(1)任务准备。其是指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的备课,也就是授课教师根据平日里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沟通、学生的意见征求结果等,掌握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英语教材中的要求,通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小组活动的任务目标,进而对活动的形式进行设计,为学生营造活动情境。

(2)引入激发。指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之前的说戏,授课教师在向学生说明本次活动的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以外,还需为学生营造活动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操作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与组员合作、解决在语言上所遇到的难题、使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可顺利进行等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因此,在活动期间,教师应对各个小组进行巡视观察,并适当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信息,给予帮助,或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小组教学的有效性。

2.举例说明

(1)拼读活动。即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朗读整篇文章,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开口读英语,另外结合阅读的文章,给予学生布置几道题目,使学生在朗读完毕后作出回答,接着由老师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拼读活动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猜词活动。不少英语教师在新单词的讲解方面,均是带领学生朗读1~2遍,然后从新单词中选取几个重点单词进行讲解,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埋头做笔记,如此一来,不仅老师讲课辛苦,学生做笔记也辛苦,且该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猜词活动进行单词教学,不仅有利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作用。操作方法:在黑板上写出本次学习单元中需要掌握的新单词。接着,对学生进行分组,2个学生为1组,由其中一个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写下1个黑板上写有的单词,并采用英语描绘这个单词,让另一位学生根据同伴的描绘猜测出单词。在Reading课结束后,学生对本单元的新单词也有基本的认识,因此在Word study课中可应用采用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猜词活动。如此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听力。

(3)信息差活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活动需求以及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创造这一种信息差,并鼓励其通过英语进行沟通,了解想要的信息,由此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锻炼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完成初中英语的相关标准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4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5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新视角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未从企业经营角度进行分析。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仅仅是以报表数据为基础,并通过简单的数据或比率分析来判断企业经营成果的优劣,而没有将财务报表分析上升到企业经营的高度。这种分析不能找出企业活动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联系,且容易割裂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导致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脱节。比如,某企业某个年度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孤立地看企业财务报表,其阅读和分析者很难弄清楚这个利润是在什么环境下、基于何种战略取得的。单独的“结果”无法向人们展示“之所以产生如此结果”的原因。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者和分析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只有立足于“环境——战略——过程——行为——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者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企业财务报表所呈现的“结果”。

(二)未关注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优劣做出合理的评价。而财务指标所揭示的仅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某一方面的信息,未将对不能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软性资产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未能通过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全方位地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做出评价和判断。例如,建立客户忠诚度、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发展新的顾客与市场、职工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等等,这些因素都无法用货币加以计量计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但其已经成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由此可见,财务报表的内在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决定了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不能简单地“就报表论报表”。孤立地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难以理解和领会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甚至根本无法解读“会计数字”的经济含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可能演化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视角。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

尽管企业财务报表充满着数字,但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维必须跳出繁杂琐碎的数字迷宫,立足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从企业经营活动透视企业财务报表,从企业财务报表回归企业经营活动,从而构造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图2 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框架

图1描述了企业基于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经过会计环境、会计政策和会计系统的影响、加工最终表现

为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从图1可以看出,经营活动是企业财务报表试图反映的经济实质。如果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者不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仅仅陷入会计数字的迷宫,就难以把握和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同时,图1所描述的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表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企业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图2清晰地描述了有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框架。

企业价值取决于其运用资本获得超过资本成本的收益能力,而这种能力有受制于行业的选择、经营战略的定位、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战略思维。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竞争态势、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适应性,才能对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可持续性做出合理判断。而这正是企业战略分析的焦点所在。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则是最为有效而直接的分析工具。当然,其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其之前的战略分析,还要受到所分析的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质量高低的影响。

财务活动分析范文6

以实验方式对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档案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方式。行为财务会计的实验研究是通过情景实验模拟的手段,围绕着信息提供者、派生者以及使用者的自身行为,通过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以及固定变量等相关变量的控制处理,记录各变量变化后会产生的不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结果分析提出相关的研究理论等。就目前我国现状,实验研究已经成为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特征及财务活动管理的独特性,使行为财务会计的实验研究大多应用于理论研究方面,而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少见。在当下的行为财务会计实验研究中,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对管理者、审计师、投资者、分析师自身行为的产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彼此的互相影响等问题,在其他的领域涉及较少,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积极去做。

二、实验研究下行为财务会计的积极影响

1.有效地避免在行为财务会计中出现的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分析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在对某项财务活动中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后,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在财务活动运行中对各个薄弱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比如,在管理层盈余管理问题上,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对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与动机进行分析,分离管理层判断与审计师判断的不同,并研究管理层与审计师的之间互相影响,根据他们的不同个性,分析他们在盈余管理过程中是否因为互惠、合作等因素而对财务报告作出改变;在针对会计人员问题上,分析会计准则对不同个性的会计人员人员的约束力度,而不同会计人员周边的外部环境又会对其本身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能够通过实验模拟对其都能做出一定判断。根据在实验模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出现类似地问题。

2.有利于行为财务会计的顺利进行。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在行为财务会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模拟后,在财务活动运行中,能够有效地对各个环节实行更加有计划有组织地管理,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避免对财务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良好的财务活动运行既会增加投资者对财务活动运营的信心,也能减少投资者对财务活动过多的干预,更大地保持财务活动运营的独立自主性。同时,通过实验研究结果修正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减少财务活动参与者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提高财务会计管理者、审计师、分析师在财务运行中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升财务在经济市场运行的流转的速率,对于财务会计的顺利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研究下行为财务会计存在的弊端

1.实验研究成果的不可靠性。

实验研究的行为财务会计毕竟只是一种实验模拟,其中许多的变量是可控的,而在实际财务活动运行中,许多的变量是难以在实验模拟过程中完全模拟出来的。诸如实验者选择的标准不统一、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不一定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受其他因素干扰等,更加上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不可预知变量等因素,使实验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财务活动中相关人员的财务行为。

2.实验研究的问题比较肤浅。

行为财务会计的实验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参与者在会计信息中的作用,而很少针对不同信息接触者彼此互相关系的研究。比如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是否存在互相妥协,而他们在妥协过程中是如何互相谈判的,他们的这种妥协应该如何避免;另外对于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委员会之间如何相互协商、产生的相互影响等类似问题,实验研究都难未能深入进行模拟探讨分析。

3.实验研究的问题比较低端。

行为财务会计的实验研究的问题主要针对于在财务活动运营中的管理层与审计师等方面,对于财务的来源方——投资者的研究不够深入。投资者作为财务活动的直接发起人与最大受益人,在财务活动中起着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投资者怎样进行战略思考,其与财务活动中管理层、审计师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而这种影响对投资者的战略思考是否会产生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这些问题在实验研究中是很少涉及到的。但是,投资者又是对行为财务会计有着最直接重大影响的存在,不考虑他们就对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缺乏一些深度。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