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估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流量估值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估值;商业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6.32.100

1 引 言

互联网企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的企业,一般分为基础互联网企业、服务层互联网企业和终端互联网企业(张小蒂,2005),诞生于21世纪初,并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快速发展。上市、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越来越活跃,如何评估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互联网企业以其快速成长的特性、全新的盈利模式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完全颠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估值方法来适应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2 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特征

2.1 以用户为导向

传统经济形态下,强调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但这里的顾客指的是那些为企业付费的消费者,而互联网企业则强调的是用户是上帝,只要是使用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否付费,都是公司的用户。因此,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不但是免费的,而且还是质量最好的,甚至贴钱提供给用户使用,这也是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重要特征。互联网企业则把用户数量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庞大的用户群才能帮助企业搭建起有效的商业模式。所以,在初期,互联网企业为了获取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也导致了互联网企业的现金流在初期都是负数,和传统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

2.2 强调用户体验

互联网时代本身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信息透明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变得更有话语权,他们轻点鼠标就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互联网模式下用户的体验至关重要。良好的用户体验会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为你创造免费的口碑,甚至是变成一种社会风尚,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量

2.3 免费和收费模式结合

互联网企业都以用户群为基础,只有良好的用户群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盈利模式。互联网企业强调的是如何获取用户。很多传统企业不理解互联网的模式,急于追求利润,结果纷纷折戟沉沙。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收费”模式是建立在价值链的基础上,通常是先免费提供硬件产品,比如手机、电视盒子等,建立起和用户的联系,只要这个联系存在,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链来获取现金流量。

2.4 创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微信颠覆了及时通信,淘宝则颠覆了零售。快速的创新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更迭速度明显快于传统企业,同时互联网企业也有着明显的先发者优势,一旦企业在某个细分行业卡位成功,那么其后来的发展将呈几何式增长。这也是亚马逊、京东等企业虽然年年亏损,股价却一直高高在上的原因。

3 互联网企业新的估值体系

传统行业的企业强调货币资产、房屋和机器设备、产品等有形资产,互联网企业更多强调的是以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兴资产。同时,互联网企业更加强调用户流量、用户的体验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有着发展周期短、企业发展速度快、现金流产生的数量和时间高度不确定等特征。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市销率为基础,根据互联网企业的特殊属性,修正销售额的计算方法,结合市场占有率和用户粘度两个指标来构建新的估值体系。

3.1 修正的市销率

传统的市销率=股价÷销售额。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单纯的销售额只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无法反映公司的潜在发展。本文以市净率公式为基础,对销售额的计算方式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额=用户数量×用户活跃度×活跃用户货币转换能力

3.1.1 用户数量

互联网企业的一大特征是初期往往没有利润,通过免费模式来吸引用户,后期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取收入,因此用户数量才是互联网企业的资产,腾讯公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腾讯公司通过免费的QQ、微信等及时通信工具吸引大量的用户,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腾讯逐步变现这一资源,通过网络广告、游戏、QQ皇冠等实现盈利。

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量相当于传统行业的现金流;传统行业看净利润的增长率,互联网企业看用户数量的增长率。

3.1.2 用户活跃度

用户活跃度用来衡量互联网企业的客户使用基础,号称几百万用户的互联网企业比比皆是,但这些仅仅是数字,并没有给公司创造价值,因为很有可能这几百万用户中大部分是僵尸用户,而真正活跃的用户就几万人而已。所以对于互联网而言,真正有意义的是活跃用户数而非总用户数,因为只有活跃用户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现金流。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其QQ和微信的高活跃度,所以对于腾讯来说,潜力是无穷的,有了如此广大的活跃用户,其消费潜力可以慢慢挖掘,其增长潜力可想而知。

3.1.3 活跃用户的货币转换能力

每活跃用户平均收入值是指消费总额除以活跃用户总数,是用于衡量互联网企业的每活跃用户的消费能力。反映互联网企业一段时间内从每个活跃用户得到的收入。很明显,活跃用户越多,每活跃用户平均收入越高。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如何能让活跃用户提高消费,通过开发合理的用户需求把活跃用户转换成现金流才能构成企业真正的盈利机制。

3.2 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独特的商业模式能帮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对于发展周期短、企业更迭快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有着透明性的行业特征,先行者优势特别明显,市场占有则能反映企业的这一发展状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京东商城。京东商城其独特的“自营商城+自建物流”模式,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商业帝国。首先,京东的自营商城,获得大量的基础用户,京东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发增值服务。在可见的未来,京东可以提供大量的创新性的媒体类业务来获取超额收益。其次,自建物流。京东目前是国内电商物流速度最快的公司,其自建的“亚洲一号”仓库,将使京东的未来配送能力大幅提升,这一方面京东可以将这些空间释放给合作伙伴,为公司创收,另一方面京东将物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大幅提高用户的体验。正是因为如此,京东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举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电商,市场占有率高达20%以上。

3.3 用户粘度

用户的粘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指标,它对于公司的可持续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用户粘度即单个用户每月消费次数。互联网企业用户的粘度关系着公司的战略发展,用户就是上帝,谁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谁就能驰骋疆场,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才能产生良好的用户粘度。京东能够在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京东有着比阿里巴巴更好的用户体验。阿里巴巴里面假货很多,质量较差,同时,由于其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模式,无法掌控其物流系统,导致其到货时间过长且无法保证,用户体验相当差。相比之下,京东的用户体验就好得多,京东采用自营的方式,使得其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消费者买得放心,同时京东自营物流承担了其整个物流的80%左右,使得其到货时间短、效率高,相比之下,消费者倾向于京东的产品,其粘度更高。

4 结 论

如上文所述,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估值方法无法适应其估值要求。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有了颠覆式创新,几乎都是“免费+收费”模式,先赔钱来培育市场、培育流量、培育用户,然后将之转化为公司收入。同时由于互联网的透明性,使得细分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有着先行者优势,因此,往往前期大幅亏损,后期则大幅盈利,并且容易形成垄断,比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因此,本文根据互联网企业的特性,提出了以改进后的市销率、市场占有率、用户粘度三个指标作为对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估值的新的指标体系以适应新兴企业的估值要求。

参考文献:

[1]大卫・T.拉勒比,贾森・A.沃斯.估值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祁霖.估值理论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研究 [D].南京:南京大学,2013.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2

“热死了”这个词太赞了,我觉得用在今日头条身上也挺合适的,今日头条也快“热死了”。近日,今日头条融资1亿美金,估值高达5亿美金。消息一经,便迅速抢占各大媒体网站头条,并引发了估值是否过高的热烈讨论。紧接着,今日头条侵权的文章爆出,同样的也迅速的抢占了媒体网站头条,并成功的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

今日头条估值过高,泡沫严重?

现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处于投融资热潮,时有大手笔投资达成。尤其是创业公司,现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都以赚钱为”耻“,亏得多才有想象空间。当创业公司获得巨额投资时,坊间总会发起热烈讨论,估值过高啊,行业泡沫啊云云。获得巨额投资的创业公司大多亏损状态也是比较惊人的,没有业绩指标的参考,很难去给他们界定估值,只能是参考有关公司及发挥想象空间了。若日后公司顺利敲钟,股票大涨,投资人赚的金银满钵,自然皆大欢喜,估值也就没问题了。拿聚美举个例子,顺利敲钟后,大家不都是热捧徐小平真有前瞻性,投资真划算。在之前,不也是各种吐槽,什么假货啊之类的评论,都在说聚美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当然,上市后此类吐槽也不少。互联网公司投资向来以用户做参考依据,投资人压根不关心你现在有没有赚钱。头条下载用户1.2亿,月活跃用户4000万,还是不错的数据啦。所以说,我们作为旁观者,热火朝天的讨论头条估值是否过高本来就没啥意义,又不会给我们发股票,操那么多心干吗呢。

今日,头条急白了谁的头?

今日头条估值过高的讨论还没有完结,头条侵权的问题讨论又铺面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煞是热闹。喻拓不是律师,在这里并不想对今日头条版权问题做过多解读,对法律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游云庭律师写的《今日头条的法律问题出在哪里?》。喻拓算是今日头条比较早的用户了,也是第一批入驻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的自媒体人。国内各大门户基本也都有了自己的移动端新闻客户端,各家也都陆陆续续上线自媒体平台,笔者也都有尝试过。目前,笔者使用较多的是今日头条客户端,其他的几家平台慢慢的都处于停用状态,因为头条有流量啊。不管是自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再到各大大小小网站,缺的都是流量。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3

4个月后中秋将至,腾讯以4.48亿美金注资搜狗,同时将自有搜索引擎搜搜及关联业务并入收购,获得了搜狗摊薄后的36.5%的股份,近期占股将提升至40%。搜狐将依然保持控股,搜狗独立运作。张朝阳及王小川仍留任董事长及CEO。

我的观点是:搜狐是最大赢家,腾讯扬眉吐气,360鸭梨山大,百度PC端无忧,移动端受威胁。

1、搜狗估值成谜,但依然增长数倍

那么本次战略投资中搜狗估值多少呢?仅仅以注资算4.48亿美金36.5%股份,估值约为12.3亿美金。并入搜狗的搜搜的价值如何计算不得而知。但不容小视。易观智库2012年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市场份额显示,搜搜收入份额为1.5%,约为搜狗一半,去年为1.31亿美元。

简单按照市场和收入份额的比例算,搜搜估值在搜狗的1/2-3/1之间,超过5亿美金。公司价值与份额并不会正相关,百度份额为搜狗6-7倍,但市值接近其50倍。就算折半,搜搜估值为3亿美金,新搜狗估值则将达到21亿美金。这远远高于360收购传言中的14亿美金。

1+1>2的效果立竿见影。2012年7月,搜狐以2580万美元的价格回购阿里持有的10.88%的搜狗股份,搜狗彼时估值才2.37亿美元。1年过去,搜狗估值翻了近10倍。

今年另外一桩Big Case,91无线在被百度以19亿美金收购之前,计划上市时的估值为10亿美金,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仅为22亿人民币,约合3.6亿美金。搜狗的价值增长速与91无线颇为相仿。不过,与网龙彻底失去91无线不同的是,搜狐依然拥有搜狗的控股权。

2、搜狐借搜狗与腾讯结盟,百度孤军奋战

正如错失搜狗的360董事长周鸿祎的结论,“恭喜张朝阳及搜狗,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也希望张朝阳借此机会,让搜狐公司发展更好。”搜狐这位大赢家,除了使得搜狗估值增长近十倍,自己也获得复兴机会。

中国互联网巨头被称为BAT3,即市值超过百亿美金的腾讯、百度、阿里和360。老三大门户搜狐、新浪和网易则早已没有昔日风光。梅耶尔无法逆转雅虎这一门户网站的颓势,中国的门户也面临着新巨头割据、PC端萎缩、移动端乏力等问题。

如果看新业务抑或增长点,搜狐在于视频和搜狗;新浪在于微博和微博;网易的则是移动新闻和个人云,教育也插一脚,移动IM也弄了个易信,还试着养猪,但现金牛还是游戏。

搜狐的视频张朝阳亲自操刀,市场格局未稳,智能电视和家庭互联网又至,竞争激烈。今年搜索引擎市场泡沫破灭,Google、Bing、即刻、盘古、有道和云云纷纷出局,老三搜狗压力进一步增加。

其他两个门户也不滋润。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则过早遭遇天花板,并且被腾讯微博和微信等产品挤压严重。网易则是多线作战,前景模糊。

老门户的日子都不好过,与新巨头联盟成为必要的选择。

阿里&新浪:5月,阿里5.86亿美金购买新浪微博18%的股份,最近传出或将增持。阿里最近在视频领域动作频频,也有可能与新浪在该领域达成资本合作。

360&网易:8月初,网易有道搜索与360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接入360搜索,事实上放弃自有搜索技术。或许360选择网易时,就已经放弃争取搜狗以及与搜狐结盟的机会。

腾讯&搜狐:搜狐与腾讯结成联盟。除了搜索、浏览器与360争夺对应的老二位置外,客户端第一与第三的联合,使得用户桌面从三足鼎立变为双寡头。以后用户桌面要么是腾讯搜狐系,要么是360系。渠道争夺战将在桌面展开。

只有百度还在孤军奋战,暂未与门户结盟。

3、腾讯搜狐联合,渠道能力倍增

用1+1>2的客户端渠道推广双方业务。

马化腾已表态,腾讯未来会专注于安全,投入大量成本、技术扎根无线和PC的安全业务。腾讯将用新的渠道能力去完善安全这一环,安全是经历3Q大战的教训后腾讯一直试图加强的业务。

搜索将利用渠道加强推广。腾讯渠道前期只给搜搜带来3.62%的份额。如果能实现客户端基础产品(输入法、QQ)+浏览器(搜狗、QQ浏览器、Mini窗)+搜索引擎(搜狗、搜搜)的三级火箭矩阵,腾讯渠道能力将进一步释放。

搜狗排名第三的浏览器也将获得更多的推广。如果与QQ浏览器整合,也有机会成为浏览器的老二。搜狗号码通、搜狗输入法、搜狗语音助手、搜狗地图等移动端产品将获得腾讯强大的用户群和捆绑推广资源。

只要是双方不冲突的业务,均有机会获得彼此的推广资源。各大巨头业务均包罗万象,很难找到不重叠的业务。重叠也意味着合作整合的机会越多。搜狗只是一个口子,后续将有更多合作展开。

腾讯从昔日敌手处夺得搜狗,多了盟友不说,失去耐心的搜搜有了去处,搜索和浏览器业务也有做起来的希望了,而且专注安全,扬眉吐气。搜狐和腾讯股价纷纷大涨。在昨日成为首个破千亿美金市值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后,腾讯全天涨幅超过1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60昨日盘前股价暴跌约10%(当日股价跌5.61%)。

360的客户端、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老二地位都将受到威胁。核心的安全业务需防范腾讯和腾讯投资的金山。至于移动端,应用分发暂时无忧,手机浏览器和搜索似乎360暂时并不关注,但移动安全受到威胁。

4、搜索老二保卫战打响,混战开始

看回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搜狗+搜搜份额约为14%,略微低于360的15%(易观7月数据)。如果360没有有效应对,新搜狗将有机会超过360成为搜索市场的老二。7-1.5-1.5的格局并不稳定,搜索或将形成6-3-1甚至5-3-2的格局。现在,就看谁会成为“3”。

360搜索流量很大部分依赖渠道,Hitwise6月数据显示其82%流量来自导航和浏览器。搜狗流量也有类似的特征。因此短期内的PC搜索之争,实际是在品牌之外,围绕依靠渠道的这部分流量的争夺。

新搜狗VS 360的搜索之争,首先是看浏览器份额能否有突破;然后看谁的搜索与客户端、浏览器、导航捆绑更紧密,看谁更聪明,或者更狠。

短期内百度在PC端寡头地位不会受到威胁。不排除一种可能性是,360和搜狗在激烈的争夺,将加大渠道搜索流量的占比。例如更深度的捆绑搜索。百度份额或将进一步下降。但渠道能力有限,百度PC端应该可以继续保持第一。

5、百度和360在新领域的潜在威胁

除了渠道,搜狗还有机会借助腾讯的社交资源,建立社交搜索和实时搜索优势,这是百度和360难以涉足的领域。例如微博和空间搜索。

搜狗还将与腾讯移动资源整合,加快移动搜索步伐。微信5.0推出的语音、街景和扫一扫等移动搜索形态产品已经让百度感受到威胁,最近百度与腾讯相继推出了轻应用、腾讯云,无一不是在移动搜索领域的明争暗斗。腾讯与搜狗结盟后在移动搜索领域与百度直接竞争,毫无悬念。

一个细节是,腾讯地图业务并未与搜搜一起并入搜狗。这说明地图依然是腾讯重中之重的战略级业务。同样,这也是百度部署在移动端的重要入口。百度与腾讯接下来在移动端将有很多硬仗要打。

腾讯在PC端进攻360的安全,移动端则进入百度的腹心地带。似乎资本市场并不认为腾讯抑或搜狗将会威胁百度的地位和移动端的未来,今日其股价并未下跌。这或许也与百度在移动端的应用分发地位并未受到威胁有关系。移动互联网搜索形态目前并不明朗,尚处于探路期。反而是移动内容分发成为了重点业务。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4

再看国内,初创企业的融资估值很高。2009年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融资,3个人的团队就要2000万美元的估值,大家都觉得很离谱。2010年初,我跟晨兴资本的刘芹一起投小米的时候,估值是3000万美元,当时就觉得小米几乎是个奇迹。Google的首轮融资估值不过6000万美元。现在,随便一个项目融资估值都是2000万美元,但是每个公司都能成为小米和Google吗?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至于背后的原因,还是跟钱太多有关。美联储给的利息非常低,有大量的钱要去找回报,不然钱放在那里就是贬值。国内在2009年启动创业板后,有几十家公司上市,很多投资人以当初很低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退出回报。现在热钱涌入,还想重复当年的好事是不现实的。

当然,BAT近两年的频繁收购,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估值。他们彼此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时间抄不如去买,效果就立刻明显了。以前没有并购这种退出机制很糟糕,仅仅靠IPO,现在BAT愿意花钱收购,我觉得是健康的。

2011年曾有过一个小的资本低谷期,正是因为太多资金在系统里循环。以团购为代表,很多公司拿到钱,但是市场格局定不下来。BAT这些大家伙没法发挥影响,腾讯投了F团等几家公司也没做起来。当时巨头自己也在转型,本身急需移动互联网流量,无法发挥太大作用。经过三四年发展,每一家都在移动端有布局,把流量导向细分领域,让控股或参股的公司变现,这是很好的模式。

泡沫归泡沫,这只是一个资本市场的表现。如果你观察到移动互联网的行业趋势,可以发现几个有意思的数据对比:2005年全球网民人数是10亿,现在是30亿,增长的20亿人口差不多1/3来自中国,网民数翻了30倍。

从全球来讲,移动互联网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虽然项目现在比较贵,但是我还是会投,因为我会看增长的网民数量,我会赌下一拨起来的公司是谁。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贵一点我不会太介意。没有泡沫怎么赚钱?

现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可能比IPO还要高,因为VC/PE怕错失好的项目,还是愿意付钱。但这只是一个过渡期,一旦二级市场波动,就会影响到一级市场,只是有时间差而已。有泡沫吗?有。会破吗?会。但是就算泡沫破裂也不要紧,不会出现像2000年那样的灾难。2000年泡沫时期,全球只有1亿网民,一下涌现出那么多公司,而且那么贵,做的产品只有几百万人在用,企业无法变现。公司动辄估值几十亿美金,肯定不合理。

现在则不然,有30亿人口在上网,未来这个数量还会增加。而全球真正具备互联网经验和市场的只有美国、中国,或许再加上日本、韩国,其他地方没有经过十几年竞争产生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中国创业者不要担心是否有泡沫,而是应该想着怎么出海,去外面抢市场,怎样打造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泡沫破灭也不见得是坏事,很多好的企业都是在泡沫破裂后出现的。Facebook是2004年创办的,如果那时候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很热,扎克伯格不一定会那么专心做他的事情。我希望泡沫破掉,这样我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我希望一些不应该拿钱的人不要拿钱,真正好的公司拿到钱继续往前走。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5

2018年夏天,港股、美股IPO热闹非凡——中国的明星互联网企业对IPO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拉开了独角兽蜂拥上市的序幕。在此之前,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曾于2016年承诺“小米五年内不上市。”

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美团点评CEO王兴此前对上市一事颇为不屑,很多人记得他在2015年发表的“谁先上市基本意味着它放弃、投降”,“上市是一件相当折腾的事情”等观点。

今年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家明星电商公司成立至今尚不到三年时间。

国内的互联网独角兽们为何如此急于上市?之前传闻估值1000-2000亿美元的小米,为何宁愿接受540亿美元的估值也要搭上资本市场的班车?这背后,可能与独角兽们前期投资人的退出焦虑有关。

1

独角兽为何急于IPO?

过去几年间,一些科技公司借助互联网“杠杆”,创造了融资、估值的“神话”。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从创立至今不足8年时间,共融资9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美元,目前IPO估值锁定540亿美元;

美团成立至今亦不足8年,共融资8次,累计融资金额接近100亿美元(包括与大众点评合并前美团网的融资),目前正寻求以60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拼多多成立不足3年,共融资3次,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1亿美元,有传闻称其IPO估值或高达300亿美元。

在资本的簇拥下,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等独角兽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在互联网时代“收割”了大规模的流量,有了营收业绩、用户数量做基础,这些企业的估值不断飙升,每次进行新的融资都让老股东“欣喜不已”。然而,这一“排山倒海”的游戏或将难以为继。

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全球手机出货量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行业内竞争加剧,独角兽的业务扩张已经变缓,可以预计,今后独角兽获取用户量的成本将显著增加。

而与此同时,这些独角兽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有的甚至至今还在亏损。以小米为例,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经营利润为122.16亿元(约合18.3亿美元),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9亿元。

美团点评同样在巨额亏损。2017年净亏损190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28亿元。拼多多2016年和2017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92亿元和5.25亿元。

除了独角兽自身的成长空间、盈利能力面临不确定性,对于这些独角兽来说,已经很少有投资机构能够以更高估值继续投资它们。据媒体报道,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之前就曾表示:“企业在变化,投资规模也在变化。如今,要想成为一家企业的领先投资者,投资1亿美元已经不够了。要想打造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企业,你需要投资4亿美元或5亿美元。”

美团、拼多多去年以来每轮融资金额多达数十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头部VC、PE一支基金的规模。

以红杉资本中国、华平中国、高榕资本等知名基金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华平中国2016年完成募资的华平中国基金总规模20亿美元;高榕资本2017年整体管理的基金规模约为110亿人民币(约合16亿美元)。红杉中国今年6月成立的第五个人民币基金募集最多也只有150亿元(约合23.7亿美元)。

尽管如此,科技独角兽们仍然需要巨额融资支撑其发展。到二级市场寻求接盘者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这可能是近期独角兽们蜂拥前往海外市场IPO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从全球股市的大环境来看,留给这些独角兽IPO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港股、美股市场经历了两年的持续攀升,今年以来回调迹象十分明显,自今年1月达到峰值以来,全球股市已损失了近10万亿美元市值,美股波动性相比往年骤然上升,港股也被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提示存在风险。如果独角兽未能及时挂牌上市,将“输在起跑线”。

2

谁在推动独角兽上市?

从小米、美团、拼多多的融资历程来看,它们成立至今获得了许多大牌投资机构的青睐。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晨兴资本、启明创投参与了小米的天使轮、A轮、B轮融资;俄罗斯投资集团DST参与了小米的C、D、E轮融资,淡马锡、顺为资本参与了小米的B轮、C轮融资,这些机构都是小米的重要早期投资人。小米招股书显示,晨兴资本、俄罗斯DST和启明创投纷纷进入小米前五大股东名单。

腾讯、红杉资本中国是美团点评最主要的股东,两者都参与了美团点评的多轮融资。美团点评近期递交的招股书显示,腾讯为美团点评的第一大股东,持有20.14%的B类股,高于公司创始人王兴;红杉资本持股11.44%,其他投资者持股53.75%。

图:美团点评融资历程

在拼多多的融资历程中,高榕资本连续参与了拼多多A轮、B轮融资,腾讯、红杉资本参与了拼多多的B轮、C轮融资。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腾讯占股18.5%,是公司第二大股东,高榕资本所占股10.1%,红杉资本所占股7.4%。

无论是美团点评还是拼多多,腾讯在投资方名单中的位置都十分显眼。实际上,过去几年间,腾讯除了向美团和拼多多注入重金,还给予这两家独角兽大规模的流量支持。

有观点认为,对腾讯而言,美团在过去有效遏制了阿里系饿了么、口碑的发展,拼多多更是对阿里系的淘宝构成了直接威胁。但时至今日,当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腾讯更需要的可能是积累雄厚的资金,在接下来的资本寒冬中更好地与阿里对抗。

3

VC/PE投资模式或迎来变革

二级市场能让独角兽的前期投资人“全身而退”吗?可能并不容易。

从独角兽热衷的港股市场来看,去年上市的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等新经济企业,目前股价均已破发,市值大幅缩水。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数据显示,挂牌在即的小米,如果不考虑超额认购和员工期权确认情况,IPO估值仅为484亿美元。而2014年12月小米完成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450亿美金,后期加入的投资方获利空间非常有限。可以推测,近期急于上市的其他独角兽表现可能也不会很乐观,但迫于股市大环境,这些公司IPO已箭在弦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波独角兽集体上市后的表现可能给中国VC/PE投资机构带来决定性影响。前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近日表示:

“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如果股价)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6

关键词:价值源泉;价值评估;评估方法;互联网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14-02

一、价值源泉

一般来说,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三个基本价值源泉构成:直接经济、注意力经济及规模经济。

直接经济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实行的是集中生产。生产与消费间存在许多隔离,造成信息与实物的迂回流动,交易成本高,大量资源在不能增加价值的使用中消耗掉。在互联网经济中,由于采用Internet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处理市场信息、沟通生产与消费,因此任何生产者可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物质上虚拟、信息上真实的直接接触。产品可由“虚拟企业”组织调度、就近生产和选择原料供应商,而无任何中介机构介入。这样,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迂回就不再产生,交易成本大为降低,市场规模得以扩张。互联网经济的直接性决定了它比工业经济有着更经济的生产营销体系,其所节省的大量资源消耗与交易成本则转化为巨大的价值源泉。

注意力经济当前人类正逐步由工业经济进入以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数字化/互联网化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经济(信息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递增效应与信息的非竞争性,促使信息量以几何级数高速增长。目前正在崛起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本身,也非传统的货币资本,而是相对于无限信息供给而言的有限需求――注意力。对于能够零边界成本地无限复制的信息来说,其价值的衡量必须以注意力为标准;只有获得注意力的信息才具有价值,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本质。随着互联网逐步发展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信息平台,它将获得对注意力资源的完全控制权,同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价值的转移。

互联网经济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其理由首先是,著名的网络法则――Metcalfe法则认为,“互联网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中,当节点(用户)之间的连线数目增加时,这些连线造成的效果会呈倍数增加,即互联网总的交易机会正比于互联网节点数目的平方;每一位新用户将会给其他互联网用户带来额外价值。另一个理由是收益递增。与传统经济中的物质产品相比,信息――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主要产品,在信息互联网中的经济行为具有极为强烈的收益递增性,它在产出后可以零边界成本地大量复制传播,并且(每一份)信息所包含的价值并也不会降低;从而互联网经济的成本表现为阶段性的固定成本而产量可以无限增加,致使平均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形成强烈的收益递增性。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规模(用户)的增长而呈现的收入(价值)二次方程式增长与平均成本迅速下降,构成了互联网经济独特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即网络效应,它体现了互联网经济无穷的价值增值潜力。

二、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在我们了解了互联网网络经济的特点和价值源泉后,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评估十分困难,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成长性比较难估计。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决定了互联网类企业的成长性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传统的PE估值法,无法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投资价值。而利用企业的增长率(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调整后的PEG可以更客观的反映互联网类企业的价值。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绝大部分细分领域市场格局尚未最终成型,快速的技术创新、客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其行业特征和生存环境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日新月异,所以,很难对企业在五年甚至二十年的增长性进行估计。

2.存在很多软性指标――非收益性的价值。一个评估体系尽管可以包含一系列指标,但指标总是抽象的,而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中对其价值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客户因素、时间因素、创新因素、管理因素和品牌效应。这些指标是通用的。当然,对于各种具体的互联网业务,还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指标。如客户因素、时间因素、创新因素、管理因素、品牌因素等等。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将这些非收益性的价值作个如何正确的评估,也没有有个衡量的标准。

3.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资本、技术、经营、政策等各方面的风险和变数。

三、评估方法的使用

1.引入概率理论来考虑互联网企业的不确定性。概率论被称为“机会的规律”,是人们理解现实世界不确定性的重要数学工具,故此,我们可以采取权重化可能性来进行前景预测。使用这一方法,要求我们为各种乐观的或不乐观的前景进行分析,重复未来财务状况的估测过程。我们先为企业的发展设计了以下几种前景预测,并对这几种前景预测描述其具体的假设,和推导计算出在不同前景预测下的价值,并针对现实情况对不同前景的可能性预测,得出权重,最后按照权重与价值的乘值计算出企业的价值。

2.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考虑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性与模型选择。一般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其消失为止所经历的自然时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种生命周期模型问世,本文选取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的观点。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而我们也应该在这些时期上市的企业,我们也应该选取不同的模型来进行评估其价值。

导入期:在这个时候,企业需要资金投入大且周期长,只有支出,没有任何收人,企业处于亏损阶段,往往会出现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其表现为,企业大量投入资金,通过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及各类优惠条件以吸引用户(注意力),抢占市场份额,此时出现持续亏损。这个时期由于没有盈利,现金流入基本没有,不适合采取贴现法,P/E模型等与盈利相关的模型,但是,可以采用相对比较模型里的市值比访问量模型,通过选择相类似企业,得出流量的市值,估算出这个时期的企业价值。

成长期:一旦用户规模和流量超过起爆临界点,企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并逐步构筑起两大竞争壁垒:一是互联网“传染效应”导致用户惯性“自增长”,形成“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二是边际变动成本趋近于零,导致盈利的增长远远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加,互联网效应开始显现,收入高速增长,总成本增幅趋缓。对于这个时期的企业,由于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必须突破传统评估理论,既要分析企业的利润贡献,更要着眼于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潜力以及投资大众对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因而在方法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以利润贡献为基础用市盈率模型,也可以价格销售比模型、市值比访问量模型等进行评估。也可以考虑使用期权法的估价方法。采用分阶段放弃抉择权可以充分地估计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价值。这种技术优势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预计在近期内也不能产生现金流,但是它是有价值的,这些技术资产期权总和就是企业价值,使之反映了技术和竞争上的不确定性,更符合现实。

成熟期:企业经历了成长阶段的磨练,企业各个方面日趋成熟,形成了品牌效应,在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收入的增长虽然放缓,但由于成本没有大的变化,利润仍有一定的上涨。此时,企业实现净现金流为正、成为较为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其现金流变化符合了资产经营中的不断追加投资和回收投资的动态过程,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再未来经营中收益的实现途径和过程,所以可以采用净现金流贴现法。当然,如果市场对于P/E值的评价准确的话,这个时期也可以采用相对比较法中的不同模型,但是,采取净现金流贴现法作为所有其他方法的基础,一旦其他方法评估出来的价值与之相差甚远,就要分析市场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