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习惯思维;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10-02

一、“讲解”过细,消磨学生耐心

1.情景回放

这是一节高一男生的足球课,教学内容:脚内侧传接球。做完准备活动后,教师开始讲解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徒手讲解后,又结合有球的示范开始讲解,然后又把挂图拿出来,再说一遍动作要领……时间已过去了10分钟。刚开始学生听得很认真,都盯着老师,可是随着时间地推移,一些学生开始窃窃私语,几个学生开始推推搡搡……

2.应对策略

脚内侧传接球是足球技术中最基础的技能,特别是高中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足球基础,教师在讲解时,只要重申动作要领即可,或直接和优秀生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让学生明确支撑脚的站位、踢球腿的摆动和踢球的部位,教师的讲解示范只需1-2分钟。应让学生在各种练习中明确、体验动作要领,以提高其运动技能。对个别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单个辅导或与优秀生组队的方式进行提高。若大部分学生都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再停止学生练习,进行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重申动作要领。

3.评析反思

讲解动作要领大家都知道要精讲,可真正讲解起来,一些老师总担心学生没听清楚,怕学生没听明白,总要把动作要领揉碎了,重复讲几遍。要使学生听明白,教师必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讲,让学生做到三听:“在听、听清、听懂。”所谓“在听”,就是当老师讲解时要保证学生在听你讲话。老师讲得再精彩,可学生没在听,也是无效讲解。所以首先得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作保证。“听清”,需要教师与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教师讲解时的语音要保证学生能听到,吐字要清楚,语速不能太快。“听懂”,教师讲解时的用语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一些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可以通俗化,抓住动作的要领进行归纳讲解,不要通篇泛泛而讲。

二、“说教”过严,打击学生热情

1.情景回放

这是一节高三年级女生篮球课,教学内容:绕障碍运球接行进间肩上投篮。上课铃响后2分钟两个女生才急急忙忙从教学楼跑过来上课。体育老师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这两个学生,余怒未消,然后又对全班同学进行说教,为了强化纪律,组织学生进行正步走队列练习,这时时间已过去了13分钟……再看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疲于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应对策略

体育课上个别学生迟到,是经常会碰到的现象。在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引导课)上,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说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向学生说清迟到、早退、请假的相关规定与处理办法,使每个学生心知肚明。例如,迟到的学生必须跑步报到、向老师喊“报告”、说明迟到的原因、平时分酌情扣分等。或下课后把迟到的学生留下再处理,原则上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教学。

3.评析反思

一些老师可能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容不得学生犯错误,否则就觉得冒犯了教师的尊严。个别学生纪律出问题,就把余怒撒到全班同学身上,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作保证,需要开展适当的队列队形练习,但每节课都需要吗?这需要根据教材、学情来确定,而且时间不易过长。像前面所说的个别学生迟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再作决断,更不能D嫁到其他同学身上去。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进行适当的说教是必要的,但需要把握好尺寸,特别是高三女生,由于高考压力比较大,普遍对体育活动失去热情,教师更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多变、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而不是依靠单纯地说教,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分解”过碎,减缓学生技能形成

1.情景回放

这是一节初二男生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原地传接球。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徒手模仿蹬地动作,然后模仿伸臂动作,再模仿蹬地、伸臂连贯动作,学生持球练习几次以后,又开始让学生徒手模仿翻腕、拨指动作,一堂课下来,学生持球练习只有5分钟。到集体传接球比赛时,好多学生还是会丢球。

2.应对策略

篮球传接球动作的技术难度不大,可以把“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几个动作连贯起来进行徒手模仿,练习6-8次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2-3米的近距离传接球,逐渐加大传接球的距离,再可以把脚步移动、运球、投篮技术结合到传接球技术当中,提高它的应用价值。

3.评析反思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必须通过多次、长时间的体验、练习、再练习,才能从泛化、分化阶段逐步过渡到自动化阶段,在泛化、分化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动作不连贯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进行多元的体验、练习,技能就能逐步得到巩固提高。

四、“自主”过度,削弱学生协同发展

1.情景回放

这是一节高一女生的耐久跑课,教学内容:耐久跑全程跑技术、自主练习。准备活动后,进行800米计时跑。跑完后学生们很累,东倒西歪地躺在操场上。这时离下课还有20分钟,教师登记完学生成绩,催促学生起来去参加自选活动,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开始活动,有的拿篮球去投篮,有的打羽毛球,但大部分学生三三两两地围着聊天,老师看着也很无奈。

2.应对策略

800米计时跑,运动强度很大,不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进行,前半部分可安排一些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如篮、排球单项技术的学习,再进行耐久跑的计时跑。或在计时跑结束后,学生经过适当休息,再安排一些适合女生的集体练习(如垫上练习、游戏、球类练习等)。

3.评析反思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2

在我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竞技运动项目,甚至是学生可能并不熟悉的垒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也完全可以上得引人入胜,成为教育学生的极佳手段。关键是教师必须摒弃那种过分竞技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牢牢把握住“任何运动方法都只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任何运动方法的学习都必须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个核心,把握住“运动员”和“学生”的区别,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刺激和自身兴趣的左右。学生只能在那些关系密切、形式相近的动作之间进行注意的分配,稍不留心,还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基于对学生注意稳定性和分配能力的考虑,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赛去发现、体会基本技术练习的重要性;合理放宽,简化、变化规则,降低运动对抗的激烈程度。以下的体育教学案例中,我将篮球的基本技术——传球,以游戏练习法贯彻始终,并通过学生练习得来的运动经验,点拨他们领会该项技术的要领。

在初二年级的篮球课上,因为该项目的特点专项技术要求比较高,基本功必须扎实。但传统的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比较枯燥,是学生最不愿意做、但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喜欢比赛但又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容易造成失误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功对提高运动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步强化学生练好基本功的意识。当我宣布这一堂课主要内容是传接球(基本功)练习时,就有部分同学说:“真没意思,老师,我们打比赛吧!”这时我稍加停顿,同学们反而静了下来,我就说道:“我知道同学们在传接球练习时,多数同学容易接漏球,觉得练习很没有趣味,我们这一节课改变一下练习方式。”同学们都用很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进行传球比赛,看哪一组传接球传得快,接得准。操场上的气氛马上高涨起来,同学们大声说:“好”!

传统的篮球教学偏重于技术的规范化,缺少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多采用分解教学法。但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级阶段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按步就班实施规则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很难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篮球基本动作概念、战术、策略和规则应用到实际的比赛当中。所以练习基本功的内容应少而精,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强化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比赛的气氛中注重基本技术的规范和合理运用。在准备活动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了下—个游戏“抢西瓜”,学生立刻被这个有趣的名字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听我讲解游戏的规则:现在,你们手中的篮球变成了西瓜。A、C、B和D组各出4名组员分别站成4个正方形,每人相距5米,相互传球,不可以运球和走步。B,D,A和C组各出2名组员分别站在4个正方形中间,试图抢断传球组的“西瓜”。我们看看哪个组抢的西瓜最多!现在,咱们开始行动吧!我的话音刚落,各组的小组长们就开始给组员分工,安排组员们分别站在相应的位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抢西瓜大赛开始了。5分钟后,我召集各小组到中罔集合,让小组长汇报各自的成绩,并启发地询问他们如何将“西瓜”成功地传给同伴,不让对方抢到。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相当活跃。有的同学说:“要传得快些”,有的同学说:“多传反弹球”。有的同学说:“可以先作从高处/左边传球的做作,再从低处/右边传球。”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向左或向右迈一大步,那样有更多的空间,传球更容易些。”我听了同学的讨论后,总结如何在有防守的情况下有效地传球的技术要领:“传球的速度要快,要有隐蔽性和攻击性,善于通过假动作和脚步的移动创造出更多的传球机会。”我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以专业术语形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对动作技术要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仅仅将动作概念陈述给学生,而不是启发他们从练习中领悟得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降低,而且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因为同学们从比赛中学到的技术要领要比教师直接传授的更容易接受,并且体会深刻。“我希望你们能将这些要领应用到接下来的游戏中,不要让你们的‘西瓜’落入他人手中!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响亮地回答“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展开一场抢西瓜大赛。随后我们又进入了下—项目:小组循环比赛,每组比赛5分钟,共5节比赛,考察学生在比赛当中运用基本技术和组员之间沟通配合、共同作出策略的能力。由于每组都有女生,针对大部分女生基本技术掌握较弱的特点,我更改了比赛规则:每组派出2名女生、3名男生,女生投篮命中得5分,男生得1分。每队进攻时,必须至少传球给一名女生。我更改游戏规则的初衷是为了鼓励队员之间多传球,让全队(尤其是女生)积极投入到比赛中来。这一方法确实很有效,每队都选择比较信赖的几个男生引导比赛,以便使比赛场面能有序激烈地进行。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比赛中,男生站主导,女生甚至摸不到球的现象。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口头评价;现状调查;探究

一、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的现状如何呢?我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初中各年级30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分别从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课堂口头评价的主体,教师口头激励和表扬的形式等不同角度设计了10道与体育课堂口头评价密切联系的问题,由学生填写做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逐项统计,我获得了一些有效数据,现举例如下(表1、2、3、4)。

结合几项调查结果以及对部分同学、教师的访谈,笔者对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以下几种普遍现象:

1.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

表1、表2表明,“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占42.7%,但真正“不知道答案”的仅占8.6%,而“知道答案,但不想回答”“怕回答错误”的分别占46.1%和45.3%,可以推想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

2.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够充分

表3表明,在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师评生、生评生、生评师的形式都有,这是新课程评价理念落实在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中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评价学生”占了38.3%,这说明传统课堂评价模式还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够充分。

3.学生对激励和表扬性评价的强烈渴望与现实有差异

表4表明:虽然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能以激励和表扬为主,但是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形式较少,不丰富。进一步的访谈发现,教师激励和表扬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动作做得好,同学们向他学习!”“嘿嘿,你真棒!”“答得好,大家给他掌声!”等。这只能说是现今体育课堂中僵死的、程式化的所谓“激励性口头评价”。

二、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策略探究

《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体育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倡导体育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建科学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针对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四个应对策略。

(一)消除“位差效应”

调查分析表明,师生之间的“位差效应”是造成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之一。“位差效应”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

在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造成少数教师夸夸其谈,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不真实。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1.淡化心理定势

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有些教师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针对个性进行评价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是不一样的,因而在初中体育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策略和方式,并且用不同的激励和表扬语言,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对于技术动作掌握较快的学生,在肯定他的基础上,还要有较高的要求。如“你基础很好,学得也很快,再想想有其他传球方法吗?试着练习一下!”“你说得很正确,不过在表达上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对于中等生和完成动作比较吃力的学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能够顺利的翻滚过去,比前两次好多了,如果把身体团的更紧些就更好了!”“声音响亮是你的优点,这点大家可以向他学习”等。这样的评价避免了口头评价语言的单调和重复,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时机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它的不可预设性必然注定评价时机的随机性。评价时机把握的好,课堂口头评价会起到激励、表扬和导向等作用;时机把握不好,则会让评价的作用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1.即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继行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于正确处激发潜力,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在肩肘倒立教学中,一位女同学在小组长的保护帮助下还是立不起来,一个累的满头汗,一个急的满头汗。

教师:我来保护你做一次,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女同学没信心的做了一次。

教师:倒肩、举腿、翻臀动作做的都很到位,就是不够连贯,速度太慢,再试一次好吗?

女同学认真的做了一次,但没有成功。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对,比刚才那次好多了!动作再连贯些,速度再快点,当臀高于肩时两手迅速撑在腰后侧,同时夹肘。相信我,这次你一定能成功!

女同学想了想动作,努力的做了一次,成功了,她稳稳的立在那里!

教师和同学们都为她鼓掌,她红润的脸庞在掌声中变得更加美丽。

在上面的课堂片断中,授课教师在对立不起来的女学生进行教学辅导时,女学生每做一次动作后,教师就进行一次点评并给予语言评价。这样既可以及时纠正她错误的动作,也可以捕捉闪光点进行表扬给她信心,激励她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2.延时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延时评价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它重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把学生推到问题开始的地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和研究”,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篮球胸前传接球教学中,进入学生自己练习时间,有的同学要将传接的动作更准确无误,有的同学要将传接的动作更快速有力,有的同学进行头上传接球、反弹传接球……

教师在技术动作掌握不理想学生的旁边进行指导……

教师:哔-哔哔(哨声),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篮球胸前传接球,不知道你们掌握的如何,谁愿意展示一下?

几位学生进行了篮球胸前传接球展示。

教师:几位同学把球传接的准确无误,动作也很到位,值得表扬!同学们,篮球除了胸前传接球外还有其他的传接球方法吗?

学生(争先恐后):有,有很多种!

教师:好,你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几位学生进行了篮球头上传接球、反弹传接球等方法的展示。

教师:几位同学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一位同学没有用手指和指根持球而是掌心持球,我提倡自主、个性的学习,更希望你们先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同学们,还有其他的传接球方法吗?下面的时间让我们继续尝试和练习吧!

在上面的课堂片断中,授课教师对技术动作掌握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时,看到努力练习胸前传接球的学生和自主进行传接球练习的学生,并没有马上打断他们进行激励表扬和方向引导,而是让他们尽情的各自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激励表扬和方向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很好的拓展。

(三)丰富评价语言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乏味,总是不断重复“很好”“正确”“你真棒”等简单评语,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恰当的课堂评语能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体育动作的热情,活跃课堂,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幽默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充满活力

幽默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运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在广播操教学中,分组练习后要每组推选三位同学进行展示,可有些小组推选了半天都没人出来展示。

教师:这个小组怎么这样积极,全部组员都被推选出来了!好,那就一起展示。

音乐响起,他们用标准的动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其他观看的同学相互点评着,并给予热烈的掌声。

教师:我们组的同学动作做得如此标准,刚才你们怎么会推选不出来呀?同学们,要发现别人的优点,让他们的优点来影响自己改变自己!

学生(低下了头):……(再次响起掌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这组做的好吗,有要和这组PK的吗?

学生(异口同声):有,当然有!

在课堂教学中,当出现类似推选活动时总是很难进行下去,有三种情况会出现“冷场”:自己做的不好怕被推选,自己做的很好不想推选别人,没发现做的好的。在以上的课堂片断中,如果教师用否定的语言进行评价和批评,学生的身心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授课教师用幽默的评价语言让“冷”场又“暖”了起来,而且让课堂充满活力。

2.委婉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

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犯错误,如果老师简单地以“回答错误,请归队!”“不对!谁再来?”“你怎么能这样呢?站起来让大家记住你!”等粗暴的评价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或批评学生,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在创造性跳跃练习中,有两个比较胖的同学,只是按教师刚才示范的动作进行跳跃而没有创造性的练习。

教师:同学们,我发现你们组每位同学跳的姿势都很美,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都很像。但这是老师想出来的,你们能想出其他跳跃的动作吗?

学生:能。

教师:你们模仿的这么好,证明你们是有运动细胞的。如果你们从跳的方向或者从身体姿势的变化这方面去想,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跳跃方法。

学生:向后跳、空中转身跳……

教师:好!只要开动脑筋,相信你们还能想出更多、更好的跳跃方法。一会儿请将你们所想到的动作展示给其他同学,好吗?

学生:好!我们一定能做出许许多多种跳跃方法。

后来,这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十多种跳跃方法。

在以上的课堂片断中,授课教师没有对不想或不会创造跳跃练习的两位学生进行单独教育,而是对这组学生进行委婉的语言评价和提示,并用眼神对两位学生进行暗示。这样既指出了学生课堂中的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乐于接受。

3.激励的评价语言,让关爱洋溢课堂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在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和鼓励。

在体操团体造型练习中,学生A因为身体粗壮、身高较矮而有些自卑,同学也因为他的体型有些排斥他。

教师:能不能展示下你们组的造型?

学生:行。

教师:唔,A同学你好像离大家有些远。

学生A:……(低下了头)

教师:你们组的造型不错,但好像创意不够,有点立体感应该更好些。

学生1:电视里叠罗汉不错,有立体感,也很酷!

学生2:怎么叠?下面的人要有很大的力气才行,你(指A同学)有这么大的力气吗?

学生A:我,我来试试看!

当叠罗汉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为这组的造型、创意鼓掌,同时,也把掌声送给满脸通红、汗水直流的A同学。

学生1:没想到A同学这么棒!一个人竟然能托起两个人。

学生2:他好威猛,我们组为有A同学而自豪!

学生A不断的用手擦着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以上的课堂片断中,授课教师没有对学生A的自卑和组员对学生A的排斥进行说教和批评,而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语言评价和引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合作来培养学生学会创造、学会欣赏、学会表扬,同时也让关爱洋溢在课堂。

4.导向性评价语言,让“方向”及时调整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帮助”一词点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真实的,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当学生的“体验”出现偏差、偏离时,教师的“帮助”作用就要及时的跟进,要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让学生的错误观念得到及时纠正,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体操个人造型练习中,突然两个女同学争吵起来,原来是双方都认为自己的造型好而各不相让。

教师:遇到什么难题了,让我帮你们出出主意!

学生:……(两人梗着脖撅着嘴)

教师:两位把造型展示一下让我欣赏欣赏!

她们同时把造型展示出来。

教师:两位的造型都不错,我个人认为还是B同学更好些。

学生C:可是我就认为自己的好!

教师:这样吧,我模仿你的造型与B同学一起展示,你当评委看谁的造型更好些。

我和B学生同时把造型展示出来。

学生C(惭愧):B同学的造型比我的好很多!

教师:你是个聪明的学生,又有很好的审美观,以后会创造出更好的造型!

两个学生对视一下,带着微笑继续练习……

在以上的课堂片断中,授课教师没有像法官一样以权威姿态对她们的造型做出评判,也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C学生的偏执和以己为中心的错误,更没有对她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通过引导让她换个角色进行公平公正的认知和审视事物,同时也让她的人生航程及时调整方向。

(四)倡导多元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教育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还学生以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权利及通过评价反思和发展的权利。从调查表中发现: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在课堂上不但有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但后两种所占比例还是不大。另外,学生互评时,往往盯着他人不好的地方,不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生生互评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说说别人的优点,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动作完成的正确与否,更要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进行评价。

总之,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缺少激励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嚼之无味,精妙的评价如疾风骤雨,能掀起阵阵波澜,课堂生机勃勃,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口头评价的过程,让初中体育课堂始终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场地 器材 开发利用

一、研究目的

运动场地与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而必备条件,它是一根调动学生快乐健身的魔棒,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小场地做出大文章,运用固有的器材,开发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更展示了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与体育素养。深入挖掘场地器材的潜在功能与价值,发挥它最大绩效性,丰富体育课程资源,服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

二、研究方法

1.老器材玩出新花样。

很多体育器材的设计初衷,功能往往具有单一性,如拔河绳、铅球、体操垫等,能否让老器材焕发新生命,玩出新花样,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的。

1.1巧用板羽球拍和小皮球(垒球)进行趣味练习。

板羽球拍与小皮球或垒球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器材,合理组合在一起,能够开发出多种形式的练习。

1.1.1球性游戏练习:进行这一环节的练习,可采取多种手段,如将球放于拍上体会平衡感;闭上双眼,看谁托球的时间长;托球时下蹲与站起;走跑结合的持球行进;不同方向的急停急起等。

1.1.2抛接游戏练习:将球放于拍上,向上轻轻抛起,接住,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接球时手持球拍的迎球、引球、控制平衡这三个环节的衔接,多次练习,基本掌握要领后,可以逐渐增加抛球高度。

1.1.3托球接力赛:全体同学分成4-8组,排头同学手持一拍一球,预备式单手托拍,球放拍上,另一手不得触球,游戏开始快速向前跑出,至终点返回,中途球落地时从落地处放好球后继续比赛,后面同学依次进行游戏,先完成一组为胜。

1.1.4双人抛、接球练习:在熟练掌握自抛自接技术后,学生可两人结成小组,间隔两米左右,一人用手抛球,另一人用拍接球,接住后两人交换,逐渐过渡到用拍子的抛球,此环节注意抛球落点应在接球者腹前,接球者随时调整拍面迎球的角度,多次练习后,可提高抛球的高度,适当延长两人之间的距离。

1.1.5花样玩法与多人练习:熟能生巧,巧能创新。当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后,教师要鼓励大家进行创新的花样练习,如抛起后拍绕球;假动作抛接球;胯下抛接球;背后抛接球;抛起后转体一周接球,还可以进行多人练习,如三人三角传法;五人五星传法;三人行进八字传法;分成两组隔网进行比赛等。

2.巧用排球场地器材进行篮球比赛。

在排球场地进行篮球活动,能有效的解决男女差异、高矮差异,让活动更加趣味化,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利用一块排球场,比赛双方人数多少均可,器材是排球或软式排球一个,如果按排球比赛规则双方必须通过传球、垫球、扣球、拦网、发球等方式使排球过网,但是,小学生不能掌握或不能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若强制要求,比赛会不停地间断,无法正常的进行,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规则,把篮球的传球、运球、投篮结合在比赛里,同队队员之间可以传球、运球,通过传球或投篮的方式把排球抛过网,而另一方只要把球接住不落地就不算失分,若脱手落地则算另一方得分,然后由得分一方发球(发球由是一人从本方界外抛球过网)继续比赛。为增加活动的负荷,等孩子们熟练运用技术及规则后,同时用两个排球进行比赛,还可以把活动人数分成几组进行“联赛”,负者下场,胜者则留在场上继续比赛争取总冠军。

3.竹竿的多种趣味练习。

使用竹竿,我们开展了竹竿舞活动,但时间久了,孩子们感到了乏味,于是,我们运用竹竿开发了多种性的练习。

3.1集体持杆跑:这项练习体现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各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要求齐心协力,不抛弃、不放弃。根据全班同学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选择长度为3.5―4米的竹竿,学生站于竹竿的一侧或两侧,单手或双手持杆,竹竿上举或扛于肩上或下垂,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哪种方法更利于发挥速度、更安全。跑的距离一般为30―50米,可以单向跑也可以进行往返跑。

3.2集体跳绳:选择长度为3.5―4米的竹竿,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6―8人,站于竹竿的同一侧,规定身材较高的两名同学摇绳(竹竿),双手或者单手持竹竿的顶端一侧,摇摆(画圆)竹竿从学生的头上、体侧及脚下依次摆过,跳绳(竹竿)的同学双足或单足跳过,教师开始只规定完成的次数,熟练后再尝试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次数。

3.3请你快快跳起来: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同学以不少于10人为宜,指定一名同学站于中心,其余同学均匀围成围成一个圆,半径约为竹竿的长度,持杆同学双手握杆的一侧,另一侧置于地上,中间的同学持杆手臂用力,让竹竿随着身体的转动慢慢的在地上滑动,滑动的竹竿经过圈上同学的脚下时,要求该同学双脚跳过或单脚跨过,后面同学依次进行,滑动两圈后,圈内同学与圈上同学按顺序交换位置。此练习主要训练同学们快速跳跃及迅速反应的能力

3.4闯关:竹竿十根,依次间隔两米,大头向下竖直立稳,每根杆由一名同学双手扶好,其余同学成一路纵队在第一根竹竿一侧站好,教师指定前进方向,全体注意听教师笛声,每鸣一次哨,扶杆的同学迅速前进,换扶下一根杆,成功后听信号继续进行,如果所扶竹竿倒地,则判为失败,失败同学排到队伍的后面,其余扶杆同学前进一个杆位,纵队第一位同学站到第一根竹竿处扶杆,通过全部十根竹竿者为闯全关成功,站到终点处。此游戏训练学生快速移动及反应能力,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的能力。

3.5钓鱼:竹竿一根,哗啦圈一个,短绳三根,用短绳系住呼啦圈的三个点,再把短绳固定在竹竿的一侧,做成一个简易的“捕鱼”工具,指定一个区域内为“鱼塘”,学生在“鱼塘”内自由运动,扮作“鱼儿”教师扮作“渔翁”手持捕鱼工具在“鱼塘内”捕鱼,规定被呼啦圈罩住的同学即为“渔翁”捕到的“鱼”,站到湖岸上,等待“渔翁”做“红烧鱼”或其他美味佳肴。

3.6抬花轿:竹竿四根,上下各两根根十字重叠,摆成竹筏状,上面坐一名或两名同学,每根竹竿有多名学生抬起,原地抬摆练习或从场地一侧运往另一侧。D、体操棒练习

4.用体操棒同样可以玩出很多新花样。

4.1跑“长龙”:学生多人一组,每人一根体操棒,双手各握体操棒一端左右连在一起,“龙头”及“龙尾”一手握棒,成横队跑时听统一信号出发,纵队时由教师或指定的“龙头”带领。

4.2“袋鼠”跳::学生三人一组,一根体操棒,两人单手(双手)各抓体操棒一端,一人双手抓体操棒中间且下蹲,中间同学借助两侧同学的提拉力量双腿向前跳跃。

4.3过“泸定桥”与钻“封锁线”。将10--15根体操棒按照间隔30厘米,距地面50厘米的要求由多人紧握体操棒一端平行摆好,抬棒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1/2,其它同学采取棒上攀爬的方法,从一侧爬向另一侧,全体通过后再从体操棒下面爬回,一个循环后双方交换。

4.4益智练习:此练习源自火柴棒游戏,将体操棒摆成一些图形,移动其中的一根或几根,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如“苍蝇拍”、“兄弟结对”等。

同样的实例还有很多,“金点子”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再回到教学实践中去,让老器材玩出新花样。

5.发挥自制器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器材是教学器材的有效补充,是体育教师聪明才智的完美体现。

5.1自制纸板巧健身。

纸板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将纸板裁剪成规则的形状,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1)进行轻器械操练习;(2)掷飞盘的投掷练习;(3)进行多种形式的跑、跳练习;(4)组织游戏“畅游”、“搭帐篷”等。

5.2运用彩布条开展的活动。

旧的彩旗或条幅一般都作为废物扔掉了,收集起来,也能开展多种趣味练习。(1)“彩云飘飘”闹新春―跑的练习;(2)舞彩龙;(3)抛球练习;(4)钻山洞;(5)跳竹竿舞;(6)抛接球游戏。

5.3雪地飞毯。

冬季的雪地,一般学校不在开展室外活动,我们利用旧的编织袋开发出“雪地飞毯”的趣味练习。通过合作体验,增强体质,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结果与分析

1.体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的原则。

很多体育器材在初始阶段功能是单一的,因此,健身手段也受到了限制,如篮球,体育课上我们基本上以传接球、运球、投篮及攻守比赛来组织教学活动,课上学生的练习随教师的组织来展开,课下少数学生在篮球场进行活动,多数同学的参与性受到限制,影响了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用篮球开展竞技技术教学的同时,再开发校园花式篮球的玩法,效果会怎样呢?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性更广泛了,课上与课下练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如我们用篮球开发出的运双球、上抛球、高低运球、击地球、双球平衡托举、双球换位、单抛双球等技术动作,趣味性强,就能极大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同时,因为校园花式篮球练习场地要求不高,在学生家里也可以进行,所以练习时间更充盈,足球、排球甚至把衣服裹在一起都能替代篮球使用,保证了器材资源的丰富。又如,竹竿舞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活动初期,孩子们都被新颖的跳跃形式所吸引,但时间久了,学生就产生了审美疲劳期,兴趣随之下降,于是,在体育课上,我们巧用竹竿进行集体持杆跑、车轮滚滚、趣味闯关、请你快快跳起来、钓鱼、抬花轿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这样就开发了竹竿的潜在功能,随着健身手段的丰富,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的原则就体现出来了。开发体育器材的多种健身方法,需要教师的在不断学习,不断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整合,形成自己的东西,同时,体育器材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用到底也是体育课贯彻的原则之一,勤俭而实用地降低体育教师的课前工作量。

2.体现不同器材之间的整合性。

不同体育器材组合在一起使用,同样能玩出很多新花样。三个呼啦圈成三角形固定在一起,放在地上就能保持很好的平衡。可以组织学生障碍跑时作为钻过的障碍,安全而有趣,低、中年级可以用篮球进行掷准的练习,中高年级可用足球进行射门训练,这样,器材整合的功效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样,推轮胎是中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的一个项目,如果我们轮胎涂上五颜六色,提高孩子们的视觉效应,练习时在轮胎的中间放置一个球(足、篮、排均可),学生在推轮胎的过程中,球也随着旋转而不能掉下,就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到达终点拿出球完成一次掷准,这样与制作的呼啦圈又巧妙结合在一起了。器材整合的案例还有很多,如用排球场地隔网进行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与比赛,用板羽球拍与小皮球进行太极柔力球的练习,跳箱与拔河绳组合在一起进行拓展训练,体操棒与彩布条做成软梯进行多种形式的跑跳与游戏,不同器材进行整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体现着我们体育教师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整合体育器材要考虑安全性与实用性,一般学校的铅球、标枪、杠铃等器材数量是较少的,使用时安全隐患较高,使用时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在《体育教学》2013年期刊专门对不常用器材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教学再应用探讨,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只有经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加强不同器材的有效整合,能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挖掘各种器材的潜在功能,合理整合创新体育器材,是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和素养所在,同时,只有让体育器材的功能作用更加广泛,健身价值才能更高,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在1983年提出的,它是许多国家现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在高校体育课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既是新世纪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实质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八种多元智能。每一个人的这八种智能都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这一新型智能理论的实质是承认学生间的智能差异和个体差异,全面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就是要改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如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主题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后小组作业等形式,用主动的思维型教学替代被动的操练式教学,使教学由传统、枯燥的传授型教学转变为新颖、快乐的引导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在展示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这有利于学生语言智能、人际智能等智能的发展,提高其自我认识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暴露出了弊端。

1.教学目标不得当,总体目标较为笼统

传统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一般较为笼统,而且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也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微观目标上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了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偏重应试教育;二是忽了广大高校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手段的需求,只适合部分学生的需求;三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偏重对体育基本技能进行教学。

2.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准,教学内容较为枯燥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标准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一般以篮球、田径、健美操、排球、足球等常见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较少,而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终身体育锻炼手段的获得。另外,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的培养考虑较少,大多只让学生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这样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忽视个体差异,教学方法较单一

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同样的课程也应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教与学,这种方式忽视了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也较单一,并且对学习结果也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是一种统一制式的教育。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都是不同的。如“篮球双手行进间传接球”内容的教学,若采用这种统一标准的教育,不针对个体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其结果是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行着两人间的慢速度、轻力量的行进间传接球练习,这种重复学习将无法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另一部分水平较低的学生却无法流畅地完成行进间传接球的学习,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4.重定量轻定性,体育教学评价较片面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往往过于强调速度、距离、次数、频率等定量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因素的定性评价,即只注重按统一标准和原则对所有学生进行静态评价,不注重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给予动态的过程评价;同时,在评价时,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学习态度情况、情感态度情况等实际情况缺少考虑,往往只是将学生最终的运动技能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认为容易达到考试要求而不去努力练习,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认为难以达到考试要求而容易放弃练习,例如,男生的引体向上测试完成5个才能得10分,完成10个才能得60分,很多学生干脆就放弃练习。所以,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的思考

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用赏识的眼光用心发掘学生的优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很聪明,只是每个人聪明的领域和特质在智能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而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所具有的这些差异,而不应将此视为教育教学上的负担。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观念,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教师要用心发掘他们的优点,比如,有的学生语言智能强,有的学生数学逻辑智能强,有的学生视觉空间智能强,有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强,有的学生音乐旋律智能强,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2.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的八种智能并不相同。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间智能特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例如,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先对学生分配任务和下达学习目标,再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教学模式;先对理论和方法进行学习,再进行实践练习的学导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比赛,可以借助以上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3.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还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能力强及时代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具备一定的特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目标上并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是主张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每个学生探寻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4.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贯彻多元智能理论

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在备课和上课时,要从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尽量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等多方面设计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教师要通过改进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性W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努力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如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通过加强课堂反思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可以从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从而给予学生动态的综合性评价。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关注文化知识,还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所重视的人际关系智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改革和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教学环境和学习评价方法,可以实施多元智能教学,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内在潜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莉.多元智能理论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2]李晓汝,李艳国,李款.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82-184.

[3]张海.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77-79.

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到,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体育课作为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注意方法的创新,使本该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使学生重拾体育锻炼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学习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以其丰富、生动的教学场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以来提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体验中,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上负重练习时,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我创设了“硝烟弥漫过电网”的情境。将操场中无网的足球门框拉上绳子作为电网,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钻电网的活动。在活动中,各小组要在不触到“电网”的前提下将组员背过去,若触网则该名组员就“牺牲”。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负重练习变得富有趣味性了,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实现了技能的训练。

原本在这一课的练习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搬重物的方式,让学生锻炼上肢的力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积极性是不高的。我在设计了“硝烟弥漫过电网”的情境后,学生将自己设想成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大大激发了他们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趣味性活动,关注学习兴趣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教学的目的,所以活动是体育课最大的优势。但是,体育活动如果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不注重方式,在机械化的重复中,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而失去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趣味性的活动,结合以适当的技能训练,通过优化的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

1、创设游戏,提高趣味性

初中生好玩、好动,他们喜欢趣味性的游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落实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的“玩”中,获得相应的技能训练。例如,我在上快速跑的内容时,设计了一个“虎口逃生”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逃生者和老虎,将活动放在足球场中,老虎出没在固定的场所,逃生者要发挥自己的灵活性和速度顺利穿过才算赢,而老虎则要设法抓住穿过的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玩得很开心,在游戏中学习了相关的技能。

2、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兴趣

初中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在活动中超越他人时,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将一些技能训练活动设计成小组对抗赛、擂台挑战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挑战成功,有的需要为集体争取荣誉,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有的活动是要挑战他人,战胜自己,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活动,由于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加,因此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兼顾弱者,防止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赛。

三、开展激励性评价,提升体育兴趣

《体育课程标准》提到,要丰富评价的方式,既关注终端成绩,又关注过程和进步,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教学评价要改变选拨性的观念,多采用激励性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1、实施差别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

新课程理念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前提。在课堂评价上,教师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以差别化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在上篮球传接球的内容时,在给学生讲解了动作要领并进行了动作示范后,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组织了多种活动方式,有的同学围成一圈,进行抢断球游戏,有的同学进行运动中传接球和断球活动等等,在活动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动作的水平。我对于学生的创造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你们真厉害,能采用这么有趣的活动。”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创新求异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提高了活动的兴趣。

2、评价主体多元化,丰富评价的形式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改变评价权威的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跳远的内容时,我在讲解了动作要领后,将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在分组跳的过程中总结跳远的经验和方法。然后集中交流,并由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要领自评,然后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互评,指出该学生的动作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学生不仅会反思自己的动作,也会对他人的动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成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初中体育课只有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的智慧,优化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梅.快乐体育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28.

[2]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2.

[3]张永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体育博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