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高校管理者;学术;道德;威信

高校行政的宗旨不是为管理而管理,管理必须为学术服务,要求管理者自身具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知识和先进的学术思想,进而推动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通过加强自我德行修炼,使其言行符合法纪的准则和道德良心的认同,从而令学校师生内心折服。

一、高校管理者学术和道德威信缺失现状

1.难以潜心研究学术,缺乏学术道德与诚信

近年来,虽然大学专职管理人员已经出现,但是部分管理者由于自身缺少教学科研的经历,在管理中未能去深入接触教授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部分管理者由于在管理和应酬方面花费的精力时间过多,于是很难静心研究学术,导致学术相对薄弱。极少数学术水平较低的管理者为了快捷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成就,利用权力“寻租”获得一纸文凭或者抄袭、盗用别人的学术成果。以上种种现象导致这些管理者学术影响力差,很难使自己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学术威信。

2.不能积极引领学术团队建设和学术水平整体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学相继设了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会、教授会,课程与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性机构,但由于缺乏与这些机构职能相应的工作章程和运行机制,实际上形同虚设。高校部分管理者,没有彻底意识到大学的关键职能是学术职能,以教师或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学术团体应属于大学组织的核心力量[1]。因此,在管理中,他们很少体现服务和献身于学术研究的精神,没有带头去全力打造一批学术精英队伍,也没有利用自己的管理身份去充分发挥自己在促进高校学术发展中的作用。不主动去调动广大学术爱好者的积极性,不善于去开发学术组织团体的潜力。这种现实表明了部分管理者并没有高度重视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

3.作风和利己主义行为难以有效约束

部分管理者爱说空话,不干实事,缺乏为师生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务态度冷漠,遇到责任相互推诿;少数领导好大喜功,急于追求成绩,在考虑和决定工作时独断性较强,导致管理班子缺乏合力,内耗、磨擦时常发生;部分管理者违纪用权,用公款请客送礼,对学生乱涨价乱收费现象偶有发生,极少数管理者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等[2]。这些现象的存在动摇了师生的信念,涣散了教职工的斗志,不自觉地损害了自己的道德威信。

4.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导致对被管理者人文关怀不够

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缺少对被管理者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部分管理者更多是用刚性的规章制度管人,很少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他人的利益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价值。少数管理者对下属在生活和工作上言行武断,态度冷漠,很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胸怀不坦荡、不大度,经常与下级工作人员在利益上去争高低;思恩图报,不能容人、容声、容错。对遇到困难的老师,冷眼旁观,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温暖;对在校的教学骨干,舍不得投资,精心培养;对教学有失误的教师,记前嫌,不肯于挽救;对与自己“唱反调”的下属更是刻骨铭心,打击报复。不能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教职工经常受气,觉得成才无望,批评声中听不出指路良言。

二、高校管理者学术与道德威信失落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和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的学术自由将受到行政权力的限制,使得高校强调学术行政管理的作用,普遍忽视学术民主管理,大学组织本来应具有的自由平等、民主协商的学术氛围经常会遭到破坏,学术权力在学校决策管理中地位低下,作用不明显[3]。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虽有设立,但与庞大的行政组织系统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 职能不清、结构松散。

高校管理人员行政级别不一样,在工资、奖金、社会福利、社会地位、权利、荣誉、机会等的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分配制度造成了下级管理人员心性迷乱,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与非经济利益,即或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也会违背道德尽其所能地去获得自己可能得到的更高的职级。部分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趁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之机,利用职务之便,将手中的权力商品化,搞权钱交易。利用以权用人,以势压人之便,重用亲信,排斥异己,营造有利于他们搞腐败的班子和队伍。

三、高校管理者学术与道德威信提升路径

1.善于和敢于带领学术团队推进学术快速发展

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带领他们努力推动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以学术精英为龙头,把教师培养成精干、优质、高效的学术队伍。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相互联系的学术组织机构。目前我国高校的学术机构的发展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构建立仍不健全,学术组织的作用不明显,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第二、规范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管理规则与运行机制。学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明确的管理规则和运行机制。各种学术性委员会要制定明确的章程、明确的议事程序和明确的职权范围,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使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享有真正的发言权。第三、营造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创造一种有利于高深知识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宽松环境和人文氛围,这正是学术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高校各级管理者要营造学术平等、民主的气氛,在学术上不设障碍。第四、树立“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管理理念[4]。提倡教授治学,让学术大师回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求真务实地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学校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或缺乏管理工作经验的教授应当集中精力做学问,潜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教学、科研或生产一线才是更适合其建功立业的地方。

2.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学术威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说明大学里需要一批淡泊名利,无私求真的学者,一种追求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有健全的学术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探求未知领域和捍卫真理的勇气和胆识,并将这种精神传导给学生;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尽量抽出时间去研究自己的专业学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当然,这里并非主张管理者过多地“双肩挑”,特别是院级(包括院级)以上的主要管理者,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管理方面。

3.严格依法治校,提高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管

法制的健全是道德权威重建的必要前提。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法制环境,强化道德监督机制,完善道德奖惩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道德建设有组织、有措施、可操作、能落实。如果道德得不到外在的法制权威的约束,道德威信难以真正建立,仅靠高“倡”道德建设,只能使道德更无威力可言[5]。在高校,要大力建设职业伦理规范,在行政伦理规范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针对行政主体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学校应多开展专门的法制宣讲活动,并通过学习、考试、评模范先进等方式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严格“执”德,毫无顾虑地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力量,来防止道德脱轨,通过有效的、能容纳内部和外部监督的机制,遏制高校管理者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实现监督的多元化,尤其是社会舆论,它是通过社会力量制约道德蜕变的有效方式。在社会舆论所起的评价作用中,新闻舆论监督更具有全民公审的强大威力。对于违法违纪的管理者,必须严惩不待,否则道德权威无法真正树立。在高校,校务公开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校的应有之义。此外,学术委员会和各种咨询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和教代会应承担起监督、审议、信息反馈等职能。

4.提高自身道德良知意识,并将优良德行用于管理之中

高校要立足于通过教育培训来培养和强化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使行政人员将积极的责任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将责任的“他律”转化为“自律”。

高校管理者自身更应主动修身养性,塑造优良品格:一是从政为“民”的品格。为“民”掌好权、用好权,甘当教职工的公仆。二是大度容人的品格。要人品谦和,善与人共,要有容人之心(即容人之言、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容人之才)。三是以身示范的品格。为了学校的整体利益,管理者要勇于奉献,当好表率。四是情理并重的品格。管理者要坚持人道原则,公平原则,发扬民主精神,进取精神。要慈善为怀,政治上关心人、爱护人;思想上理解人、体贴人;工作上支持人、帮助人;情感上尊重人、平等待人。和谐地同下属相处,坦诚地进行心理沟通,以理服人、以德启人、以情动人,使被管理人员心悦诚服[6]。此外,还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一是独立性人格,即个人对自己思想和行为有独立的判断、评价、选择和控制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依附于外部的条件和因素;二是开放性人格,即言行一致,忠诚坦荡,思想活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创造性人格, 即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不囿于传统,不屈服于压力。四是责任性人格,即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冒风险并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良性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胡保利,赵惠莉.冲突理论视野中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3-4.

[2]张伟.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权威的缺失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7-89.

[3]赵文华,龚放.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与对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1-52.

[4]黄丽清.强化高校学术权力的思考[J].民营科技,2008(4):76.

[5]胡建淼.依靠“法治”提升高校管理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9-1-12(5).

[6]董艳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高校道德建设新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82-83.

作者简介: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2

1.1高校体育管理目标的确定目标是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而期望达到的标准或目的,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是付诸行动的指向物。目标管理就是将以任务为中心转化为以目标为中心,目标指导行动,实现任务式管理转向以目标为中心管理。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上下一致,共同主动为大目标奋斗,同时各自高效率的完成子目标。根据德鲁克等学者的研究,说明目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依据,合理目标的确定是进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而目标的设计是确定目标的核心环节。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坚持实行目标管理、合理设计目标,致力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本校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并区别对待,难度适宜,建立适合本校长远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切实有效可行的目标;③坚持量化指标,明确各级单位目标;④坚持共同参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目标设计坚持适时调整指导方针:①注重务实,目标设计要与年度或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相连,使目标的制定能够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符,从而切实推进学校发展;②目标设计要以学校常规化管理为基本前提,同时鼓励创新和创办特色管理;③强调管理中心下移,减少目标数量,减轻基层负担,保证各级子目标与总目标保持方向一致。本文建议将大学体育发展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制订:本校在全国高校中总体发展水平目标、全国荣誉目标、本校体育发展环境目标、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竞技体育奖牌目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目标、师资目标、科研与教学目标、场馆建设目标等,此外还可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其它切实可行目标。

1.2高校体育管理子目标的分配高校体育管理总体目标确定后,高校体育管理机构就要从总体目标出发,展开分配各级子目标到各级下属单位,使得全校体育事务既有大方向,每个基层单位又都有各自的小目标,系统的对高校体育进行管理。为了使体育目标可以系统的进行管理,需要建立体育管理部门目标管理体系。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主要按照运动项目的类别和管理的功能进行划分并设置分支部门,也有的按照管理的功能和大型体育中心为单位进行划分并设置分支部门。例如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主要依据管理的功能和运动项目来进行机构划分,设置了办公室、基础教研室、游泳教研室、球类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群体组、美元教研室、代表队训练和竞赛管理、科研管理9个部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要按照管理的功能和大型体育中心来进行划分部门,设置了教学教研室、代表队教研室、科研教研室、群体教研室、场馆中心、行政办公室、档案管理7个部门。本文建议按照管理的功能和大型体育中心来进行初步划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置行政办公室、教学教研室、科研教研室、群体教研室、场馆中心、竞训中心、财务中心7个部门,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基层各级人员,形成体育管理部门目标管理体系,为展开各级子目标奠定基础。根据目标管理体系的各指标体系,设置各项工作目标责任人,将工作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参与工作的人都感到自己那份责任及对总体效果的影响。

1.3高校体育管理目标的实施高校体育管理观念的转变,保证正确实施目标管理。高校体育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强壮体魄、学习技术动作,更多的是向娱乐休闲转化,将体育转化为一种对生活的需求,高校体育也是将体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正确的认识体育,有利于高校体育管理实施,综合的进行目标管理,并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体育目标管理由传统化向智能化转变。高校体育管理要改变传统的少数人决定目标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体育学科的管理及各项工作也要进入科学化时代,充分运用体育管理系统,目标管理可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体育目标管理的实施要职责明确。在确定各单位目标的前提下,目标确定任务所在、职责所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各单位的子目标,落实好各项基层工作到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和要求。比如负责某个项目的教练员,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在省运会拿冠军,根据这个目标,制定长短期训练任务,并引导运动员完成阶段性目标,向省运会迈进。

1.4高校体育目标管理考评高校体育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的考核是根据成果的多少来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要对个环节工作进行监督,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进度、完成情况以及预期将达到的效果。如高校体育实施目标管理对训练竞赛的考核,要根据各单项训练队在各级比赛中所取得的奖牌数,以奖牌的多少来评价管理实施的效果。

2高校体育目标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现代化先进管理制度,在运用过程中,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强、资源整合更加优化、管理更加具有系统科学化。但是在管理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以提高管理效率,组织内成员要明确目标管理原理,从上到下要能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尽量缩小组织内部成员间知识水平的差异;目标管理是在大目标的前提下设置各单位的子目标,而子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多变性,要求组织内成员可以从大局出发,注重长远发展,深刻理解长短期目标的意义,从而促进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管理目标的的完成情况是以完成成果的多少来进行评价,主要依靠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金牌的多少,但是目标管理过程中各子目标是动态的,具有复杂性,无法都依据数据来进行量化衡量,这就要求在对目标管理运用定量评价时,结合定性评价来衡量。

3结语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体育组织 管理 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JK0229。

随着中国的高等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高等学校除了需要一支具有较强责任心、高素质、专业技术精湛、知识结构合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外,更加需要建立起一个具有完善的体育组织管理与运作的体系。人们已开始利用各种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高校体育发展的规律,以发挥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大功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这不仅需要解决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随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被引入到高等学校体育管理领域,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对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的进一步认识和探讨。高等学校体育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校在教育模式上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校体育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运用不同学科和科学的知识来探讨高等学校体育组织管理规律及其运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高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学生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其机体进行理想培育,并提高其生物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它的任务就是强健学生的机体,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发展心智和培养高尚情操。高等学校体育组织的管理是依据高校体育的特点、规律和目标,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运作的管理。高校体育组织形式主要有基础的形式和专业的形式两种情况,基础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体育课、体育竞赛、竞技运动(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等;专业的体育组织形式主要针对高校的体育专业,同时还有相对应的体育公共专修和专业课程。高校体育组织管理强调的是管理上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高校稳定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秩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1]目前,中国的高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代表队训练等相结合的形式,他们总体还能够适应目前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的状况,但是这对构建符合21世纪的高校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体育组织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方面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达不到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目标。在高校体育组织形式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上要进一步分析其利与弊,运用系统论的发展来研究,这样才能得到较公正的评价[2]。2002年颁布和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标志着中国高校体育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等技能的学习,将成为体育组织管理的目标取向。

进入新的世纪,高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将会引入新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将会成为高校体育组织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的体育组织形式将更趋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使得体育组织工作将更好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能动性而服务,同时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及时了解并吸收最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养身心俱佳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体育组织的管理及其运作机制

高校体育组织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在内外部的管理模式上还不够完善,需要借鉴国外体育组织管理的经验模式来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事业。高校体育组织管理首先要明确体育组织管理的原则。所有的管理都是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因为管理的效益是考核管理工作优良的价值标准,高校体育组织管理工作同样要重视效益的提高。高校体育管理就是要围绕高校体育组织这个核心,科学、高效地安排和调度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的目标和效益的提高。人是高校体育管理的最重要的元素,现代的管理就是要处理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高校体育组织管理中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平等和尊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做好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的重要保障。评价一个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是要判断其结构能不能用最小的成本或代价来实现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4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西方各国普遍沿用的是以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职能分工,条块分割,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强调“金字塔”式的等级控制型的组织结构。即其发展轨迹是经历了泰勒式的科学管理到以运筹学为代表的着重于数量分析的管理科学的阶段。该两人的理论虽然在工业经济前期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企业变革的加剧,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愈来愈不适应瞬息万变的新的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需要,愈来愈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寻找一种能适应时展要求的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管理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并深受人们的瞩目。

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有五项新技术正逐渐汇聚起来,使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虽然它们的发展是分开的,但都紧密相关,对学习型组织之建立,每一项都不可或缺。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能够精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会不断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就是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的态度。“自我超越”虽然是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有超乎此项目标;它虽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超乎精神层面的抒发之外。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人们通常是不易察觉的。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的途径有: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其次是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是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坚持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几千年来一直的组织中鼓舞人心的领导的理念。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然后结合个人愿景以创造共同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学习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氛围。团体学习有三个面向需要顾及:第一,当需要深思复杂的议题时,团体必须学习如何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第二,需要既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第三,不可忽视团体成员在其他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系统思考叫做第五项修炼,它是五项修炼概念的基石,五项修炼的学习就像一座三层楼的五角尖塔,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项工作充满挑战,整合出新的工具很难,因此将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放在其他四项修炼之上,这是因为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使之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

三、学校体育管理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校体育的管理更是意义重大。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涵: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校体育这一块进行的控制行为。学校体育管理从人、物、财三个方面进行,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教学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育活动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及经费管理、体育档案资料管理。

四、《第五项修炼》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启示

学校体育管理可以借鉴《第五项修炼》中的管理理念,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学校体育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1.“自我超越”唤醒学校体育管理者心中的力量

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工作是关键所在。任何人在清楚认识自我之后,都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让明天的我区别于今天的我,学校体育管理者在实施学校体育管理中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超越自我,这无疑能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自我超越”是改善“心智模式”的前奏,管理者们要时刻谨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在工作中要反思自己,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更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2.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共同愿景”就是更有效地管理学校体育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而且此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体育管理者将个人愿景汇合在一起,商量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学校体育管理者建立了“共同愿景”,接下来就要进行“团体学习”。管理者们进行深度汇谈,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这样的工作才是高效率的。

3.系统思考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基础

作为五项修炼的核心技术,系统思考是由片面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乏相关的系统思考的训练,人们往往产生一些学习智障,而这些智障体现在组织学校体育管理上,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管理者们局限思考,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他们要多进行深入分析,探询表面问题的根源。系统思考应成为每一个组织成员,尤其是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种理念。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管理中的主体,其对学校体育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五项修炼可以从体育教师开始进行“修炼”。在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就兴起了教师学习“五项修炼”的活动,通过“五项修炼”培育反思型教师,这一活动取得了成效。在这次学习活动中,学校将积极参与的教师优化组合成若干个小组,采取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认真研读与大会宣讲相结合、深奥理论与教学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修炼,教师们养成了主动反思的习惯;通过修炼,学校形成了团体合作的工作风格。体育教师在此次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这一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学校体育管理者们应不断“修炼”自己,做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崭新的、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它也适用于学校体育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指导学校体育变革,提高管理效能具有启示意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术也能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在今后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应借鉴《第五项修炼》中的管理理念,使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 王小侠.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教育探索,2007(6).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TQM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囊括从招生工作开始一直到毕业生毕业离校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办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过程方法,抓住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效的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始终从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二是全程性的观念,即:始终要明确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从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毕业,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全员性的观念,即: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民办高校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具有学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及:在构建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民办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新型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不断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存在的,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体系六大主要的部分。

在这六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决策体系是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建立高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构建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教务处长和各院系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构建以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其次是要注意构建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注意突出本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指导职能和细条职能,并尽可能的从宏观化、全局化的角度来出发开展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完善各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是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民办高校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标准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标准等内容。在构建标准体系时,要注意标准应该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且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标准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制定的过程之中;

第四是,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相关工作有章可循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五,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体系。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仅限于考核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招生、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社会评价调研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之中,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安排,以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最后是信息体系。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信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要注意不但要包括校内信息的采集,还要包括校外信息,比如: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评价组织的信息采集,而且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以及信息的顺畅反馈,以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和贯彻落实。

二、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主要是指的是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对策。结合上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下就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和就业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滞后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是要注意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注意结合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三是,在学生培养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设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不科学,且过于散乱。为了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在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注意提高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和课程的实用性等等。

再次是实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三是,很多民办高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实习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学校应注意做好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和动员工作,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实习态度,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和实纲,积极的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民办高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则应该注意完善带教机制,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现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最后是就业。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就业知识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只一味选择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盲目,而且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注意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就业和择业,并且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 大课间 体育活动 实践

一、前言

进行“大课间”活动课题实验,是清潭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立足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步骤、多层次地实施综合教育管理的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特色扬校”的治校思路的具体体现。大课间活动唤起了全体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构想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我们立足于清潭中学的实际情况,将“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现代教育理念引入体育活动中,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定位成“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寓促质益智、辅德、育美、娱乐于活动之中。“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健康身体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做法和内容构成

1.以体育课为载体,开展主题校本教研。2.加强清中体育社团建设。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节。4.对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在设计上注意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二是坚持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三是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四是活动内容与季节变化相结合。

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践

(一)成立课题的管理组织,完善场地设施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体艺组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制订了研究计划,明确了人员分工。

(二)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探索活动方法

1.创编活动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活动的内容分为晴天和阴雨天两类。天晴时为花样跳绳、羽毛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室外项目,阴雨天为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室内项目。

2.制定活动规则。在大课间活动中,要想让学生都动起来,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①划分活动区域。课题组老师认真分析各班自主选择项目的特点和场地要求,并根据我校实际的场地情况,进行了整体的协调和安排。②制定活动安排表。要组织好大课间活动,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准备工作做细。③统一口令和指挥。大课间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由统一口令指挥进行的,我们把指挥口令按提前设计好的时间及进程录音,到时播放,不但便于检查,还有效控制了活动时间。④制定有关制度。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天由蹲点行政负责对所辖班级进行考核,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一学期进行一次大课间活动示范班级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在每天考核中,班主任未能及时到场,或者班级未能按计划进行活动,扣相应的班级管理分。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除以上的各项安排外,还逐步建立起与之相互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比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关于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和规定》、《大课间考核制度》等。⑤学校制定好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各班的特色,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三)加强大课间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

1.纳入学校制度。我校在课题实施研究之初,就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由于这些制度保障,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了实处。

2.落实管理职责。我校大课间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①领导负责制:我校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责任制,学校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同时,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的重视程度。②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的责任是认真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③体育教师负责制: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

3.开展活动评价。分别对学生和班级、班主任、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领导抽查、体育教师检查、值日生检查。

四、两年实践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两年实践的显著成效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风和学校的校风。大课间开展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校风、学风、班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以体促质、以体育美、以体辅德的目的得到了体现。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中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从而提高了室内课的学习效果。

3.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组织能力。大课间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

4.发扬了学校的校本精神。大课间活动活跃了学校的气氛,扭转了沉闷的教学局面,学生在玩中锻炼身体,愉悦心身;在玩中融洽师生关系,领悟做人道理;在玩中活跃思想,放松身体,调节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两年实践的基本经验。

1.提高认识,宣传到位,加强领导和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

2.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实现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应做到大课间活动安排合理到位,活而不乱,项目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