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强迫症 心理咨询 家庭治疗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6
1 强迫症概述
1.1 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是以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为特点的神经症(傅安球,2001)。强迫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严重精神类疾病,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患有强迫症的概率在2%―3%,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怖症。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国内一般分为三类: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在傅安球主编的《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一书中则将强迫症状分为四类: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国外则普遍分为两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其中,强迫意向被归入强迫观念中。无论怎样划分,其实都是一种表面分类,因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总是相互伴随的,有研究者指出,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典型反应,临床也常见强迫观念患者同时出现强迫行为。
强迫症状不同于强迫症,在非临床样本中有80%的人报告有过强迫观念,而约55%的人报告曾有过强迫行为(Muris等,1997)。有研究证实,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与临床强迫观念非常相似的强迫观念,但是二者在强度和频率方面有很大区别。非临床被试与强迫症患者所报告的强迫观念的内容和形式很相似,但是强迫症患者经历的强迫观念更加强烈、更加逼真以及持续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强迫症患者与非临床样本的强迫症状相比在几个方面更严重:第一,更加频繁(平均每天超过一小时);第二,更加强烈(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带来更多的苦恼和焦虑,严重削弱了各项心理功能。由此可见,当强迫症状引起当事人显著的焦虑、不安并且(或者)显著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就形成强迫症。在这个意义上说,强迫症是指强迫的严重状态,这是精神病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多样,可能害怕自己或他人被危险物质如排泄物、污垢或化学药品污染;或是怀疑某个动作是否完成得精确、适当;亦或是害怕遗忘、丢失某件相当重要的东西,甚至是对某些图片、噪音、单词、数字的强迫记忆与重复,这些症状让普通人听起来有些不可理解,可是却真实存在,给患者带来相当程度的痛苦而无法摆脱。有研究做过统计,强迫症患者还存在其他共病状态,如焦虑障碍(46%)、重度抑郁障碍(32 %)、酒精依赖(24 %)、其他(18 %)、惊恐障碍(14 %)、精神分裂(12 %),并且常常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特征。
1.2 强迫症的发生原因
大量分子遗传学研究一致认为基因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流行的生理学理论认为,5-羟色胺代谢异常、多巴胺功能异常和神经递质代谢基因异常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病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持续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则可能形成强迫症。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强迫症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生活事件与病理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应激情境或突发事件常常会引发强迫症状。这类生活事件主要包括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气氛紧张、受到惊吓或是不良学校刺激。对高中生来讲,学习负担过重,经常性考试失败,父母关心少而管束多和自身不良习惯等也常会促成强迫症状的出现。即使是在正常人群中,强迫症状也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应激事件与强迫症状呈正相关。
2 个案资料与治疗
2.1 个案背景
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性格较为敏感,过分追求完美和细节,独生子。2012年5月首次就诊于某市医院,自述正值高考期间,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能正常上课,入睡困难。经医院诊断为强迫症,并接受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好转。2013年11月再次发病,症状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复思考同学对自己的评价,1个月后出现被害妄想症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辅导,同时在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药物治疗。
第二次学校心理咨询时接受量表测验。SCL-90测试总分234分,其中JSB单项分28分,均分3.0;躯体化23分,均分1.91;强迫症状30分,均分3分;人际敏感25分,均分2.77;抑郁症状30分,均分2.30;焦虑症状31分,均分3.1;敌对症状11分,均分1.83;恐怖症状16分,均分2.26;偏执症状22分,均分3.66;饮食睡眠19分,均分2.71。
表1 个案SCL-90的廓图
从SCL-90测试结果及上表可以看出,来访者心理症状严重,尤其在偏执、焦虑、强迫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分数较高,均超过3分,提示个案突出症状为偏执、强迫和精神病性症状,并伴随有焦虑、饮食睡眠等方面的症状,考虑可能存在轻度精神分裂。
个案首次接受心理咨询时是因为强迫症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笔者与来访者的访谈中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状,量表测验结果吻合来访者自述。起初来访者症状只见强迫和焦虑表现较为明显,拒绝药物治疗,只在每周接受心理咨询。在第四次咨询中,来访者报告总是感觉路人在笑话自己,并要加害自己,这是早期的被害妄想症状,笔者建议来访者心理咨询的同时接受精神科医生药物治疗,以控制精神分裂症状和强迫症状。来访者同意接受药物治疗一周后被害妄想症状消失,强迫症状缓解。
2.2 个案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
来访者注重细节、行为力求准确完美、爱整洁、多疑虑、在人际关系中较为偏执。多采取退缩等消极防御机制,不过在咨询中,也发现来访者有意识选择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如升华、积极面对。
2.3 个案采用的心理咨询取向
了解来访者的症状及家庭成长背景后,笔者决定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协助来访者分析和看待其问题,与来访者探讨强迫症与家庭关系间的联系。来访者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夫妻间关系较为冷淡。来访者与母亲关系更为亲近,与父亲关系疏远。母亲为了弥补父亲的感情空缺,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儿子身上,对其可谓百依百顺,亲力亲为。来访者自述任何事情从来不用自己操心。随着年龄增长,来访者希望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可是总也摆脱不了母亲的干涉。在家庭治疗师的眼中,强迫症往往是对母亲过度关爱的有力反击。这个“被认定的病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错位的家庭关系的“替罪羊”。母亲把精力从夫妻关系上转移到儿子身上,而儿子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可是母亲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儿子,让这个本该活蹦乱跳的青年没有一点自由活动的余地。因此,家庭结构错位对来访者的症状有重要意义。对这个男孩子来讲,父亲的爱的缺失使他不能对母亲撒手,可是母亲过度的关爱又着实让他透不过气来,想要挣脱束缚,就好像这强迫症――强迫爱却又反抗爱,就这样纠缠不休,停不下来,多像这个男孩与母亲之间牵连不断的纠结。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看清他的家庭结构,探讨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和母亲的缠结关系,使其明白强迫症状的功能和意义。来访者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反抗母亲过度关爱,是期盼父亲回归家庭的有力呐喊。症状并非总是不良信号,急切地摆脱强迫症状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扮演的“父亲角色”,使父亲归位、自己归位。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主要协助来访者重塑家庭结构,构建个人生活系统,并学习独立面对与处理问题。
家庭治疗尽管并非直接针对来访者的症状,但是提供了如何看待来访者问题的视角,为症状的出现作出解释,并赋予心理学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通常能理解并积极转化问题,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意义所在。
在随后的咨询中,来访者的强迫症状依然存在,但是强迫记录显示,症状出现的频率减少。咨询师也积极推动来访者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在本市传统文化协会做志愿者等方式拓展自我,提升自我修养,以开阔心胸,学会宽容。
3 治疗方法的探讨及思考
本案例采用家庭治疗的取向,针对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接受药物治疗。目前个案强迫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未痊愈。研究表明,接受药物治疗对40-60%的强迫症患者有效,而这也只是症状的减轻,并非完全消失。
学者对强迫症的关注由来已久,早期有关治疗研究主要采用集中在认知行为治疗(CBT)方面。有研究表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有咨询师陪伴的暴露反应预防(ERP)的治疗有效率达到50%。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运用行为疗法最多只能暂时抑制强迫观念,过一段时间症状又会反复。这可能源于行为治疗只是针对表面问题行为,而内在隐藏的心理层面仍然存在问题。
认识领悟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也产生一定效果,它主张用病人理解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解释,使病人理解、认识并相信它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特点,可以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近些年来,家庭治疗逐渐兴起,并在一些临床领域诸如强迫症、进食障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家庭治疗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其单个成员作为干预目标的一种治疗技术。在家庭治疗者看来,个体的问题反映了家庭的问题,个体的症状是功能失调的家庭系统的症状,因此,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整个家庭功能。当家庭结构趋于合理,功能得到完善,个体的问题也随之得到缓解直至消失。家庭中出现的那个“被认定的病人”实则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他们往往挣扎于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当中不能自拔,因而调整家庭结构才是解放“病人”的良药。然而家庭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一个人的问题变成一群人的问题”,这让家庭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要扰动整个家庭,破坏原有失调的家庭功能,这对咨询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家庭成员间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经常给咨询师制造一个又一个陷阱,对经验不足的咨询师来讲,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家庭事务的判官”。
纵观强迫症治疗领域,不论选取何种视角或是方法,临床上强迫症治疗效果不稳定是个事实,这可能与强迫症患者的遗传基因及人格因素有关,因此强迫症的治愈一直是个难题。笔者认为,任何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原因,当我们都摩拳擦掌去攻克问题的时候,其实忽视了“预防”这个重要的环节。就像申荷永在研究沙盘游戏治疗中提到的,用心理治疗去“安其不安”是医心,用心理教育去“安其所安”是安心,而用文化去浸染国民,达到“安之若命”,则是让一个人明心。一个人心性得到了发展,那么问题也就少得多了。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范红霞,申荷永,张敏.近20年国内外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及动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
[3]赵岩.“情绪-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方法对强迫症干预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2
心理强迫症状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经常会有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冲动和行为发生,虽然自己明知没有必要,却依然难以自控。过分追求完美以致于无法完成任务。注重细枝末节,忽略关键要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令他人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行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为工作或学习不惜放弃闲暇娱乐或朋友交往。优柔寡断,总是借故拖延等。当然,心理强迫症状不同于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强迫性人格和神经症。只有当心理强迫症状非常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并伴有强烈的痛苦体验而无法自拔时,才可以称之为强迫症。
近年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强迫症状是青少年存在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笔者用SCL-90量表对本校1691名高中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显示:有406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强迫症状,占总人数的24%。其中强迫症状因子在2.5-3分之间的有258名,在3-4分之间有136名,在4-5分之间的有12名。据此看来,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强迫症状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香港的李中莹大师创立了NLP简快心理疗法。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头脑与心灵的抵触、理智与感情的冲突、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上。该疗法能在最短时间内让来访者的理性与感性协调一致、身体与心灵合一。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有幸参与了陕西省镇安县教研室王侠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与VSO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之子课题“NLP应用研究”,承担了“微笑行动——处理高中生强迫症状心理问题的行动研究”小课题研究任务,尝试着运用NLP简快身心疗法帮助高中生处理心理强迫症状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处理问题的NLP理论依据
NLP认为,我们所有的困扰来源是:不面对、不接受、不放下。不愿面对,即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见、不谈、不想;不接受就是盲目地否定、不顾一切地坚持;因为不愿放下,心灵因而满载,没有空间容纳变化以及更好未来的可能。
心理强迫症状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不能面对一些负面的事情,不接受自己或者不能接受别人,更多的是不接受自己,要求完美。而所有让他不能面对、不能接受的东西因为无法在意识层面生存,于是就在潜意识里扎根。这样,意识与潜意识就形成强烈的对立与冲突。被压抑的潜意识就形成为一种巨大的负性能量在身体里潜伏下来。现在心理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潜意识的巨大力量。真正对人们行为产生作用的不是意识,而是潜意识。强迫症状的产生就是潜意识力量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很多行为或者想法我们清楚没有意义,可是却无力摆脱。
NLP疗法解决心理强迫症状的方向是:我接受、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这几句看起来简单的话,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当我们能够以全然接受的态度去面对自己、面对别人、面对事情,内心就没有了冲突,意识与潜意识也就不会有矛盾与斗争,人就会身心平衡,内心充满力量。比如,当有强迫性的想法、观念或行为出现时,不去自责、内疚与抵抗,而是全然地接受。我接受我的症状与我的不完美。“谢谢你”意味着你明白,所有的症状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因为内心巨大的压力、冲突与焦虑无法释放,因此就以这些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其实就是在自我保护。NLP还有这样一句话:“潜意识总是为给自己提供更多更好而努力”。因此感谢自己。“对不起”则意味着对自己负责,“我承担所有的责任与后果”,不指责、不抗拒。“我爱你”表达的是无条件的爱与接受。
当我们对自己可以完全地、无条件地爱与接受时,对抗与冲突就消失了,内疚、指责也随着消失,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消极的思想、情绪,也将消失。比如,“我知道自己不完美,我允许这些不完美的存在,我完全地爱与接受我自己,同时我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没有了冲突,也自然不会有强迫。心理强迫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二、解决问题的NLP技巧
除了运用这些理论依据去改变来访者的信念系统之外,NLP更简单有效的是有一系列的实际技巧,运用这些技巧直接去处理来访者的问题。这些技巧基本上都是在来访者的潜意识层面进行工作,因此效果显著。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强迫症状,可以使用的技巧有与潜意识沟通法,接受自己法和自我整合法,能量心理学的方法,如逆向动力法、改变信念法等。其中,与潜意识沟通法是NLP最常用的技巧,首先让来访者放松,然后引导来访者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在开始与结束时都要对潜意识说:“谢谢你!我爱你!”因为人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小孩子,只有在你肯定与接受它的时候,它才会和你沟通。
除以上技能之外,还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技巧。但技巧不是死板和固定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把握NLP疗法的灵魂,帮助高中生有效解决心理强迫症状问题。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与VSO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之子课题“NLP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FB108124)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强迫症 森田疗法 行为矫正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Case Analysis Report of One Case of College
Student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LI Kuimin
(Humanities Department,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30)
Abstract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s a group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cluding obsessions and compulsions)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eurosis. In this case, the main use of Morita therapy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method (shaping law, punitive law), so that visitors gradually overcome compulsive behavior, successful escape forced bathing problems.
Key word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orita therapy; behavior modification
1 求助者一般资料
李明(化名),女,20岁,汉族,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中长女,身高158cm,无重大既往精神病史也无家族精神病史。父亲是企业管理人员,母亲赋闲在家,父母均是大学文化。
2 求助者自述
主诉:反复的洗手,洗澡时间一般为90分钟。症状从高中持续。上大学之前,在家住宿,内心冲突不大,上大学后,住集体宿舍,宿舍矛盾凸显。
个人陈述:我是家中长女,有个妹妹。母亲非常爱干净,不允许家里脏乱,对我比较好也很关心我。父亲是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对我期望很大,要求也很高。我妹妹和我相差10岁,有了妹妹,自觉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妹妹,而我又很要强,想引起父亲的关注。初中之前,我学习一直很好,然后初中考高中,发挥失常,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标准,父亲托人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从高中开始,我只要有压力,在家里就会反复的洗。自己洗的时间很长,无法控制,持续到来做心理咨询。高中时,去心理咨询机构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有强迫倾向。来大学后,希望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矫正这一问题。我知道没有必要洗那么长时间,但仍要反复洗几遍。内心很痛苦,有一个好朋友(隔壁宿舍)内心痛苦会告诉该朋友或者母亲,他们能够理解。我不敢让室友知道,害怕他们歧视我,因此,一回到宿舍压力特别大。
3 咨询师了解和观察的情况
来访者电话预约心理咨询,按时进行咨询。因自己的症状引发宿舍问题,因此,来访者很痛苦,谈到伤感时,忍不住流泪,但来访者语言表述严谨有序,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很好的自控力,人格完整自知力良好。来访者希望症状有所好转。
4 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评估诊断
来访者存在强迫行为,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的“三原则”以及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疑似或者早期病例),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4.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来访者未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好,知情意行可以协调一致,可排除精神病性疾病。(2)与抑郁症的鉴别:来访者有压抑、苦闷、内心冲突矛盾等负性情绪表现,但并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思维敏捷,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厌世、自杀念头,主动求治的愿望迫切,自知力完好,且自己情绪低落完全是因强迫症状而起,属于继发现象,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3)与焦虑症的鉴别:来访者诉说自己有担心、不安、紧张等症状,但是随着外在压力的减小,症状会消除,非持续,症状不典型,不占主要临床相,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5 咨询目标
根据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进行协商达成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逐渐改善来访者的焦虑情绪;逐步缩短其洗澡时间;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使其强迫行为有所改变,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通过咨询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在认识、个性(多疑、敏感)等方面的不足,学会沟通的技巧和方式,学会自我心理调试的基本技能,追求心理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
6 咨询方案
(1)咨询方法: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法(塑造法、惩罚法);(2)明确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持续3个月。
7 咨询过程
7.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3次咨询面谈)
7.1.1 来访者基本信息的收集
通过前3次面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掌握来访者的真实情况。第一次面谈,咨询师采用观察、摄入性谈话等方法,充分利用共情、尊重和真诚、温暖等心理咨询的特质和开放性询问、内容反应等参与技巧,取得来访者的充分信任。
7.1.2 评估阶段
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充分交流,重点了解对来访者影响较大的事件,鼓励引导来访者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及时分析来访者所诉说的事件与来访心理问题间的联系。分析来访者成长的家庭环境,了解来访者症状产生的根源。
来访者自诉,从高中开始出现该症状,且强迫洗澡行为总是发生在压力出现时。参看该生的症状自评量表,强迫症状因子分数较高。结合来访者在心理咨询机构的诊断结果、量表结果及自我陈述进行判断,咨询师判断为强迫症。经过三次面谈,初步掌握来访者强迫行为产生的原因。来访者回忆,高中时,添了小妹妹,来访者自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了(尤其是父亲),因此,来访者想要做些事情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7.1.3 制定咨询方案
经过前3次的面谈分析,综合评估来访者的信息,与来访者共同制定了咨询方案。
7.2 咨询帮助阶段(4-12次咨询)
强迫洗澡严重影响了来访者的学习、生活,来访者最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希望尽快缩短洗澡时间。因此,与来访者共同确定主要采取行为疗法来矫正其行为。
7.2.1 第4次咨询
首先采用森田疗法,让来访者接受目前的状态,带着症状来生活。来访者同意,但信心不足,害怕室友看待自己的眼光。鼓励来访者进一步敞开心扉。结合前3次的交谈和本次进一步交流发现,来访者洗澡时间和压力相关。利用开放式询问引导来访者诉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帮助来访者分析压力源。来访者害怕室友知道自己有强迫症,对室友特别敏感,害怕室友说三道四。军训后,来访者故意拉开和室友的关系,但是,看到室友一起出入时,自己又很不舒服,想室友来主动关心自己、询问自己。然而,室友没有主动询问来访者。因此,来访者怀疑室友是否在背后议论。因此,本次咨询,除了让来访者学会带着症状生活之外,还要矫正来访者的认知偏差,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让来访者思考:为什么室友不主动提出呢?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找室友沟通,主动融入到宿舍,让室友帮助成长呢?来访者思考后,豁然开朗,自诉有点自我中心,希望室友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同时,来访者自诉,室友不主动询问,是在保护自己、关心自己。本次咨询,来访者积极配合,咨询完成情况较好。最后,给来访者布置一个作业,要求来访者约个时间和室友讲述自己的症状。
7.2.2 第5-12咨询
第五次咨询,首先,来访者分享一周的成长过程。来访者自诉现在能够带着症状学习生活,且来访者主动把症状解释给室友。室友都很理解,来访者感到很开心。因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内心冲突消失,故来访者在本次咨询中心情很好。本次咨询的第二个任务是利用惩罚法和塑造法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矫正来访者的行为。目前,来访者洗澡时间为90分钟,和来访者沟通确定本周行为矫正的目标――本周洗澡时间控制在75分钟,若超时,让室友关浴室灯,连带物质惩罚(若超时,请室友20元零食)。让来访者写下保证协议。坚持一周。
第六次咨询,引导来访者分享一周的成长体验和感受,分享行为改变中的成功和失败。希望来访者继续坚持。
第7-8次咨询,来访者自诉和室友关系正常,洗澡时间控制在75分钟。本次咨询向来访者提出更高要求,洗澡时间继续减少15分钟,控制在60分钟。同样需要室友监督,若超时,仍要关闭浴室灯及物质惩罚加重(请室友30元零食)。
第9-10次咨询,洗澡时间继续缩短15分钟,控制在45分钟。惩罚继续加重(若超时,请室友40元零食)。
第11-12次咨询,洗澡时间继续缩短15分钟,控制在30分钟。惩罚继续加重(若超时,请室友50元零食)。
7.3 结束巩固阶段
为了巩固咨询成果,来访者的状况有明显改善后,让来访者分析自己成长的心理历程,引导来访者继续坚持下去,坚定信心,学会主动调整心态,积极主动的调整行为,逐步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来访者很开心,并希望下个星期继续预约。但是,下个星期的同一时间,来访者并未来咨询室,辅导员老师告知,该生目前较能接受现状,学习生活正常。
8 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洗澡时间缩短,节省大量的时间,很开心。但是偶尔内心冲突还是很强烈,但是想到自己要被惩罚,所以,自己还是打败内心冲突,自我感觉进步很大。(2)咨询师评估:从来访者外部表情和交谈中,明显感觉到来访者的压力感逐步消失,强迫洗澡的症状逐步好转,来访者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恢复正常,身心愉悦。
9 咨询体会
在本咨询案例中,因来访者特别希望消除其强迫症状,故主要利用行为疗法(惩罚法和塑造法)来矫正来访者的强迫行为,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8.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4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pochondriacal Disorder/ZHAN Chao-y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128-13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pochondriacal disorder.Method:67 patients with hypochondriacal disorder in AIDS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by the voluntary principle,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31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for 36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aroxetine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hanges of mental symptom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Minnesota multiple personality test (MMPI) in hypochondriasis (HS) and depression(D) scale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compared,and evaluated the effect.Result:Except for hostility,the somatization,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anxiety,depress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error,paranoid and psychotic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MMPI HS and D scale score of 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
【Key words】 Psychotherapy; Paroxetine; AIDS phobia;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Yue 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2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45
帕罗西汀是新型抗抑郁药物,研究已证实其对各种恐惧症有一定效果,本研究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各症状的改善,提高了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理咨询门诊2012年3月-2014年5月接诊的67例疑病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0)中疑病障碍诊断标准,临床相关指标检查结果阴性,但均自认为患有躯体疾病,并有一种或几种精神和身体症状。采用自愿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8~63岁,平均(34.2±11.6)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3±0.5)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7~61岁,平均(32.7±10.2)岁;病程2~6个月,平均(4.2±0.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并给予帕罗西汀片口服,初始剂量为20 mg/次,1次/d;根据效果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最高不超过60 mg/d,疗程为8周。
1.2.2 心理疗法 研究组3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咨询关系和健康卡片,根据MMPI和SCL-90测试结果及病史询问沟通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确定患者均无重性精神病,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并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通过以下几个治疗途径进行心理治疗,(1)认知疗法:心理疾病亦可导致明显的躯体症状,指导其通过学习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第二步确定问题,引导患者进入特定的问题范畴,在交谈中层层剖析,诱导患者自己发现对疾病认知的不合理性和不合逻辑性,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2)森田疗法:在患者提高认知的基础上运用森田疗法,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理论指导下[1],指导患者学会承受,不强制自己与症状对抗,而是泰然接受,带着症状积极面对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3)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及经历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患者运用想象、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并布置简单的任务,如探望朋友、与朋友聚餐等,让患者带着症状完成,并在下次就诊时及时反馈,交流任务完成情况及感受,对完成任务的患者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疑病(HS)和抑郁(D)量表进行精神检测,计算出原始分加K分校正,并查表转化为T分,T分>60分为异常;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躯体化(>36分有明显不适)、强迫症状(>20分表示有强迫症状)、抑郁(>26分为轻度抑郁,>39分为中重度抑郁)、焦虑(>20分为焦虑,>30分时则不能安静,有神经过敏表现,极端时可致惊恐发作)、人际关系敏感(>18分为敏感)、敌对(>12分时不易与为相处,>18分则容易出现敌对思想)、偏执(>12分时有轻度偏执,得分越高越严重)、恐怖(>14分有恐惧)及精神病性(>20分有轻度精神症状,>30分时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九个因子进行检测,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3]。
1.4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所有精神和身体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疑病观念消除,能正常认识自我,社会适应良好;(2)显著进步:精神和身体症状明显减轻,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基本能正常认识自我;(3)进步:精神和身体症状有所改善;(4)无效:精神和身体症状无改善或加重[4]。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除敌对因子无明显变化外,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I中HS和D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MPI中HS和D量表T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MPI中HS和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以上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I中HS和D量表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HS量表T分
D量表T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6) 72.6±11.7 63.8±9.3* 70.1±9.4 62.3±8.4*
对照组(n=31) 73.1±9.8 69.2±7.6 70.7±9.6 67.6±8.5
t值 0.3329 5.4210 0.5971 5.1048
P值 >0.05 0.05
*与同组治疗后比较,P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5417,P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n=36) 5(13.89) 16(44.44) 11(30.56) 4(11.11) 32(88.89)
对照组(n=31) 1(3.23) 5(16.13) 15(48.39) 10(32.26) 21(67.74)
3 讨论
疑病障碍是一种因身体不适,坚信患有身体疾病,但临床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并无躯体疾病存在,但患者依然相信自己身体有病,对医生的解释难以接受,该病有一定的个性基础,往往为一些生活事件引发起病。其精神症状常表现为疑病、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身体随着精神症状的加重可同时出心悸、胸闷、疲乏、眩晕、出汗、体重下降及睡眠质量差等症状,患者常反复进行身体检查,当相关检查结果为阴性时心理负担可暂时缓解,但不久疑虑会再次出现并再次求医,如此反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5-6]。
MMPI中的HS量表是为疑病患者而制定的;D量表是为评价抑郁症候而制定的,该量表经多个国家试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7-9]。本研究通过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疑病(HS)和抑郁(D)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各种症状进行系统地评价,从治疗前的得分情况显示,患者治疗前MMPI中HS和D量表的T分均在70分以上。SCL-90是全面评价患者身体和精神症状的工具,从治疗前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明显偏高。综合分析显示,疑病障碍患者中大多性别敏感和固执,具有不同程度强迫症特点,对自身的健康非常重视,当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容易出现严重的预期而无力应对,出现焦虑,并因此而导致各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出现,如不加以纠正,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杀等过激行为[10-15],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单纯的药物治疗虽可降低焦虑情绪,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5
一
来访者是两个人,一男一女,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纪,衣着整洁,面容平和。一般人如果有了浓重的心事,脸上是挂相的,但这两个人,看不透。第一眼我都不知道到底谁发生了问题。
我说,你们到我这里来,有什么需要讨论的?
穿一身笔挺西服的男子说,我是大学的副教授。
端庄女子说,我是他的未婚妻。
我现在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还是搞不清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看着他们,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说明。
女子满脸微笑地说,我们就要结婚了。
难道是要来做婚前辅导的吗?男子不愧是给人答疑解惑的老师,看出了我的迷惘,说,我们很幸福……
我越发摸不着头脑了。一般来说,特别幸福的人,是不会来见心理咨询师的。这就像是特别健康的人,不会去看医生。
女子有些不满地说,我们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幸福。的确,我们是在商量结婚,但是如果他的问题不解决,我就不会和他结婚,这就是我督促他来看心理医生的原因。现在,我们到底能不能结成婚,就看在你这里的疗效了。
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棘手的问题――一对男女,到底结得成婚还是结不成婚,全都维系于心理医生一身,这也太千钧一发了吧?我说,我会尽力帮助你们。但是,首先让我们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副教授推了推眼镜对未婚妻说,我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是你非要说这是个问题。由你来回答。
女子愤愤不平地说,这当然是个问题了!
于是,他们两个就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是真叫他们搞糊涂了。我被他们推为裁判,可我还不知道进行的是何种赛事!
我说,你们俩先不要急。请问,这个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女子斩钉截铁地说,是他的问题。
男子说,我不觉得是个问题。
女子着急起来,说,你每个月都把自己的工资花得精光,博士毕业后工作八年了,总共连一万块钱都没攒下来,这是不是个问题呢?
我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并不是每个博士都很富有。
男子说,你说过并不计较钱,我也不是个花花公子。每一笔钱都有发票为证,并没有丝毫的浪费。这怎么就成了问题了?
女子说,这当然是问题了。你是强迫症。
男子说,关于强迫症,书上是这样描述的―――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控制、无法摆脱。临床上常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如强迫计数,即不由自主地计数。强迫洗手,即因怕脏、怕细菌而不断反复地洗手。强迫仪式动作,即以一种特殊的动作程序仪式性地完成某些行为……要知道,我没有犯其中任何一条。副教授滔滔不绝。
在心理诊室常常会碰到这种大掉书袋的来访者,他们的确是看了很多书,却还是对自己的问题不甚了解。
我说,我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对不对:未婚妻觉得自己的未婚夫是强迫症,但是,未婚夫觉得自己不是。是这样吗?
两个异口同声说,是的。
我说,说一说到底是什么症状?
女子说,我和他是大学同学,那时候,他好像没有这种毛病。中间有几年音讯全无,大家都忙。最近同学聚会又联络上了,彼此都有好感,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关头。我当然要详尽了解他的经济基础怎样了。我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女人,有钱便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但他的存钱方式花钱方式,也是我必须要了解的。没想到,他说,自己几乎没有一分钱存款。我刚才说不到一万块钱,还是给他留了面子。我们都在高校里当老师,谁能拿到多少薪酬,大致是有数的。我知道他父母都过世了,也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就几乎没有额外花钱的地方。而且他不抽烟不喝酒。那么,钱到哪里去了?他淡淡地回答,钱都请客了。我说,你也不是开公司的,也不是公关先生,为什么要老请客呢?他说,他也不知道,就是喜欢大伙儿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饭。我说,吃就吃呗,轮流坐庄。他说,没有什么轮流坐庄,也没有AA制,凡是有他出席的饭局,一概都是他买单。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把他的家底都耗费光了……
总算理出了一点头绪。我问副教授,是这样的吗?
副教授说,完全正确。这些年来,我是一个酷爱请客的人。不管是同学同事,还是朋友助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只要是到饭点,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请人吃饭。还不能凑合,一定要到像模像样的馆子,而且,一定要由我来结帐。如果不是我结帐,我会非常痛苦不安,觉得没有尽到职责。您想想,现在吃饭也两极分化了,稍微上点档次的馆子,笑眯眯地宰你没商量。所以在这方面的花销积累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字。特别是近年来水涨船高,我请人吃饭上了瘾,请的人越来越多,饭店的档次越来越高,这样就像一个无底洞,每月发的工资,加上我的稿费,还有补助费什么的,就一股脑儿地投入到里面。未婚妻对我的这个爱好深恶痛绝,让我有所节制。可是,我改不了。大家在一起吃饭,谁不让我买单,我就要跟他急,觉得是对我的权利的剥夺……未婚妻说我是强迫症,要我看心理医生,说要是不医好这个毛病,就不跟我结婚了。您说如何是好?
我恍然大悟。说真的,做心理医生也算阅人无数,以这种症状求助的,还真是头一个。开个玩笑:当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如果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同事就好了。
闲话少叙,面对来访者,不能有丝毫的走神。我说,咱们先不说这是个什么症,不扣帽子。我们来确认一下――每月请人吃饭到了两袖清风的程度,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女子跳起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了。
男子执拗地说,我觉得这个不算问题。
二
我一直想和这个男子单独谈谈,但贸然地让未婚妻离场,不好看。于是心生一计,对女子说,既然你觉得是问题,他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那就请他走,咱们两个单独谈谈,你看如何?
女子大叫冤屈,说我又没有问题,咱俩谈,有什么用?钱包在他手里,每个月把钱花得一干二净的也是他,当然应该是他和您单独谈了。
我说,好啊。那我就和他单独谈谈,请您到外面等一下。
女子离开了。当房内只剩下我和副教授的时候,我对他说,现在,我希望您非常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成年男子,每个月都把自己的薪酬花光请人吃饭,变得无法控制,婚姻又面临危机……您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吗?如果你觉得是个问题,咱们就向下讨论。如果你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我会尊重你的意见,送你们离开,你已经交付的费用,会退还给你。天下没有人会帮别人解决一个子虚乌有的问题。说这些话,自己都觉得有点像绕口令。
副教授愣了片刻,思忖着说,如果我一个人走下去,我就不觉得是个问题……但是,我现在要结婚了,这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有经济压力……
承认这是一个问题,事情就有了曙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判断出有复杂问题的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心理医生也只有尊重他们的选择,听之任之。毕竟这是助人自助的事业,如果本人不奋起变法,所有的外力都丧失支点。
我说,你想改变吗?如果你不想改变,你可以保持原先的做法。若你愿意改变,咱们就继续向下进行。所有的改变都会带来痛苦和不安,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不妨好好思考后再做决定。
我并不打算用这些话激他,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不想副教授在未婚妻走出去以后,仿佛换了一个人,急切地说,是在迷迷糊糊之间就一贫如洗了,到了真正需要做研究买书或是旅游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身无分文,这让我很苦恼。说实话,我也用了书上写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比如在自己的手腕上缠橡皮筋,一有想请客的冲动,就拉紧皮筋,让那种弹射的疼痛提醒自己……但是,没有用。橡皮筋扯坏了多少根,把皮肤都绷肿了,可我还是一边忍着痛苦一边请客……副教授苦恼地看着自己的手腕,我看到那里有一圈暗色的痕迹,看来真是受不了皮肉之苦。
我说,你的意思是说自己明知故犯?
副教授说,对。我是明知故犯。
我说,那你在这种请客的过程中,一定感到很快乐?
副教授说,你猜得很对,非常快乐。如果不是快乐,我何能乐此不疲?
我说,最让你快乐的是什么时候?是哪一个瞬间?
副教授说,最让我快乐的是大家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张大餐桌前,有说有笑地进餐,觥筹交错,狼吞虎咽,欢声笑语,其乐无穷。
我说,谢谢你这样坦诚地告诉我。不然,我还以为最让你快乐的瞬间是掏出皮夹子,一扬手几百上千地买单,十分豪爽。大家都觉得你是及时雨宋江一样的好汉。
我佯装困惑。副教授说,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把钱花光,不过是个表象,给人留下慷慨大方的印象,并非我初衷。我喜欢的是那种阖家欢乐的氛围。你知道,我的父母都不在了,也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我所渴望的那种氛围,在通常的情况下,和我擦肩而过。大家都很忙,没有人陪着我玩,我只有自己用钱来买欢乐的时光。这就是我花钱的动机。
原来是这样。我已经初步清理了脉络,原来花钱如水只为遮盖孤独,原来聚啸餐馆只为千金买乐。
三
还要继续挖下去。我说,为什么阖家欢乐对你如此重要?
不想这个问题,让面容持重的副教授热泪盈眶。他说,我从小就在一个革命家庭里长大,父亲母亲永远把革命看得比我重要。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没有为我过一次生日,也从来没有带我去过公园。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也极少在家吃饭。永远都是脖子上挂着钥匙,到大院的食堂包伙。晚上一个人睡下,因为害怕,我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困得实在受不了,才迷迷糊糊睡去。后来爸爸对我说,灯火通明太浪费电了,从此我就在黑暗中闭眼,觉得仿佛沉没到大西洋底下了。我把全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看成世上最大的幸福。父母都在原子基地工作,后来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得了恶性肿瘤,英年早逝。他们以生命殉了热爱的事业,但却给我留下无尽的伤痛。等我念完博士之后,回顾四望,孑然一身。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分享我的快乐和哀愁,也没有人能弥补我内心深深的遗憾和后悔。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后悔什么,我不能改变我的父母,我也不能再做什么了,惟一可以寄托愿望的就是请一帮朋友吃吃喝喝。我知道这里面并没有多少肝胆相照的人,但我如痴如醉地喜欢那种其乐融融的 气氛,让我仿佛回到了梦想……
不知何时,副教授已泪流满面。
我把纸巾盒推给他。他把一叠纸巾铺在脸上,纸巾立刻就湿透了。
许久之后,我说,其实你是用金钱,完成自己的一个愿望。副教授说,是。
我说,你完成了吗?
副教授说,没有。当我这样做了之后,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曲终人散之后,是更深的孤独。我期冀着下一次的欢聚,但也深深知道,之后就是更深刻的寂寞。我进入了一个怪圈。
我说,请人吃饭这件事,非救赎的好方法。且不论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起码,你没有从这种方式中解脱。
副教授说,正是这样。
我说,如果有一天再去祭奠你的父母,请在他们的墓前,表达像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所做出的牺牲的敬意。
副教授点点头说,他们为了祖国的强盛,贡献了自己的生命。
我说,不仅仅是这样。包括你――他们的孩子,直到今天所蒙受的这种痛苦,也是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那个时代的人,忽略了对儿女的亲情,让你在一个很少有爱意流露的空间里长大。直到今天,你还在追索这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我想,这既有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有你父母对你的忽略。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如果你还心存怨愤,你可以到父母的墓前诉说,我相信他们愿意用一切来弥补对你的爱,只是这已不能用通常的方式让你感知。然后,我建议你把这一切都告知你的未婚妻,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你。 这不是你的失控,而是有更深在的心结。当这一切都完成以后,我觉得你还可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你那一批常常聚餐的朋友,我相信他们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改变。至于具体的请客频率,你也不必一下子对自己要求太高,可以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减少用于会餐的费用。
副教授认真地想了许久,说,我看可行。
大约半年之后,我接到了副教授的电话,说,我请你吃饭。
我说,谢谢你。谁付费啊?
副教授说,当然是我。
我说,我不去吃。
副教授说,这一顿饭,你一定要吃。这是我的婚礼。
我说,恭喜你们。只是,心理医生不能和来访者有宴请这类的私下关系。我只能在远处祝福你们。
强迫症的辅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心理障碍大学生文献资料有氧运动
心理障碍,是因心理因素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不能在最佳状态下做出正常的应答反应。简单的说,就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大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生长发育都处于基本完善的阶段,但是心理素质还处于不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即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状态尚不稳定,心理表现比成年人更为敏感复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不单要考虑在学习过程取得优异成绩,还面临着就业的困扰,造成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过重,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寻找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非常必要。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及其成因
1.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198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99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经达到25.39%,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已经达到30%,北京市16所大学1978年-1987年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5%和64.4%《中国教育报)报道某省在对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学生进行SQ.-90抽样调查中,结果表明:40.18%学生有强迫倾向,34.4%的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学生存在优郁倾向,24.5%的学生存在敌对情绪。去年,该省因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不良事件是1996年的3倍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材的突出因素。
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目前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很多,对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也有各种见解:有认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于中小学阶段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障碍、性心理的成熟与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温室效应”与择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冲突;、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所采取的防御形式、正性生活事件数目等;环境变迁的因素、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的困扰因素、重要的丧失与心理健康、冲突与选择、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我国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的影响、高校心理保健教育环节薄弱;先天与后天身心素质和影响、自主要求与依附心理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煎熬、家庭期望值过高、重要关系的丧失、交往需要与交往困难的矛盾、性的困扰;学习与就业的压力、世界观、人生经历、恋爱与性、校园与周边环境。本人长期从事高校的教育工作,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及与大学生的辅导员长期沟通,认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基本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环境的变迁、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困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薄弱、个人消费观念的偏差。其中,遗传和就业的困扰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因为大量的扩招和教育体翻的改革,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极端严峻;而影响心理素质的神经类型遗传度高达以上。
二、大学生心理阵礴的表现及危容
1.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类,有把大学生心理障碍归纳为:神经症状、人格障碍、学习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适的障碍、情绪障碍、神经障碍、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有孤僻型、自卑型、自大型、幻想型的;有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智力障碍等,归纳起来,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主要有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以上心理障碍单独或合并表现为躯体症状,抑郁、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注意力分散、痛苦、恐惧、失眠等心理疲劳及自杀和杀人的倾向等。
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危害性:(1)影响身体素质:由以上症状分析可以知道,各种心理障碍都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有的甚至引发躯体症状,如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心动过速、头痛、腹泻等,焦虑症引起的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它们严重阻碍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和健康发育;(2)影响技能的获得和知识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知道,不同的心理障碍危害程度不同,但他们都引起大学生感知、记忆、注意功能失调,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的甚至因此而被迫辍学。另一方面,各种心理障碍都引起情绪反应和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如攻击型人格、畏缩型人格等;(3)影响群体正常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心理障碍患者一般具有敏感、优郁、易激怒等特点,所以有严重心理障碍患者的群体中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不利于和谐的集体生活。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改变的对策
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人的大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可以从大脑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可使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兴奋,肌肉收缩积极,肌肉向大脑传递的信息就多,大脑的兴奋性就高,表现为人的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有愉快的心情,很难产生心理障碍。
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程度与学习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一般多数采用运动疗法:身体锻炼对心境的积极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个体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治疗作用,能强化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可能产生负效应;把"理障碍分成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疑虑症、强迫症和恐怖症,采取不同的运动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有认为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协调人际关系、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体育运动能促进人认知的发展、促进情感过程的发展、提高意志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助矫正某些心理缺陷等等;有以症状量表(SQ,-90)为检验指标,采用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结果显示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的得分比练习前有显著性下降。说明运动处方能够有效改变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虽然役有中小学紧张,但是,有严格的上下课制度,所以大学生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因此,大量的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改普心理障碍的方法,即是既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状,同时又要满足大学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节律。因此,一种强度适宜,时间灵活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帮助。
2.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能最的供给是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的运动方式,有氧耐力素质的生化基础是有氧氧化能力。影响有氧氧化的因素很多,如糖、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及利用,与氧气有关的血红蛋白的数量,骨骼肌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以及线粒体内酶的活性等。通过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改善机体内氧运输和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耐力素质。有氧氧化代谢供能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能源物质氧化与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供能过程。因此,有氧代谢的先决条件是氧气。在运动过程中,有大量的氧气参与能量的供给,对神经系统的大脑皮质是一种良性的刺激,从而对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均衡性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使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和这种能力达到的局限提高;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平衡;神经过程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一种形式速度加快,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神经过程的三大特性发生良好的改变,意味着其心理行为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对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科学的有氧运动锻炼可增进身体健康,增强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使血液变得富有、血管富有弹性、代谢水平提高,使心肌强壮,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这些都有益于降低血压、血脂和控制血糖;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提高消化系统功能;改替神经系统功能,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控制体重与改替体形,有氧运动锻炼能减少多余的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
有人对32名男大学生以50%两种运动强度分别进行的慢跑和踏级的侧试,并在运动前以及运动结束后进行曰夔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锻炼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随练习强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动,但30n有氧运动后产生的即时效果是积极情绪和疲劳感觉增加,消极情绪降低到基线,运动结束30”和60min后,积极情绪增加,心理疲劳感觉降低;经过检验,两种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经30有氧运动后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效应,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有氧运动对心理疲劳的影响随时间而下降,但下降只有在运动后60。才有显著意义。
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抑郁程度,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手段。对经症状自评量表(,l一90)侧试选出5名患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以“(220一年龄t10)x60%即%”为适宜的靶心率范围,采用有氧运动一一健身12.n跑的方法练习10周。实验结果表明,抑郁因子实验后比实验前的值明显下降(P<0.05)。实验还显示:实验后的强迫症状因子得分要比实验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表明通过有氧运动练习后,使强迫症状减轻或消失。而有很多的研究是针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的缺陷,采用针对性的有氧运动锻炼,对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消除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