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1

1.1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交通是通过人的出行产生的。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驾驶员不规范驾驶引发的安全事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新驾驶员,他们的驾驶技术不熟练,有些人的素质不高,在行车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章行车的情况,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频发。

1.2车辆因素

在道路交通中,车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角。当前,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加重了城市道路拥堵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此外,车辆的性能、状况等与交通安全事故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城市道路中,有很多车况差、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还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挣钱多拉快跑,不及时检修车辆,使车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外界环境因素

在城市道路中,除了人为和车辆因素,交通安全还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城市的地形、天气等因素,遇到大风、大雾、降雨、降雪等天气时,路面湿滑,车辆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等情况;大雾天气能见度比较差,容易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此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城市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城市交通严重拥堵,使得交通事故频发。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汽车驾驶员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要做好汽车驾驶员的素质能力,加大对汽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力度,综合考察报考的驾驶员的心理和文化素质,使新驾驶员能够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状,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另外,要严厉惩处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尤其是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同时,指导驾驶员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2.2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全体驾驶员和行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采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定期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交通安全。

2.3提高车辆的性能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车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影响城市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都是汽车系统失灵造成的,例如,刹车失灵、制动系统出现问题等,因此,应努力提高汽车的性能,定期检测和维修汽车,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性能,禁止改装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2.4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强化交通标志、信号灯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做好减速带和防护栏等设施的设置工作,让行人和车辆能够自觉按照交通规则行驶,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积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GPS,设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控车辆的驾驶情况,将车辆的违规行驶录入到电力信息数据库中,以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

2.5加大交通部门的管理力度

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之所以不高,主要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比较分散,汽车行驶需要通过多个管理部门的审批,大大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机制,加大交通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淘汰能力低、素质差的管理人员,聘用管理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另外,要及时检查和评估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将交通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甚至危害大家的生命。

3结束语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2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这是一道最重要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的主要控制内容如下。(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现场配合比换算、拌和、运输的过程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2)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1.2 工序流程的控制

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如护栏的工序:到达现场-设置安全措施-基础放样、修整或开挖基坑-浇筑砼基础-立柱安装-护栏板安装-调校-清理现场-完成其中的基础放样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隐蔽部位也应重点控制。

1.3 技术人员的控制

技术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

2.1 公路交通标线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线技术中要把握好施工的时间和温度,必须将施工温度控制在6℃~33℃之间,当温度过高,车流量过大时,要增加车辆禁行的时间,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在公路交通标线施工中施工的温度和速度都会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技术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确保标线涂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整体施工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施工材料的性能相结合,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做好适当的调试,保障工程质量的达标。

2.2 公路交通标志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交通标志具有分布广、结构多、类型多的特点。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以设计图纸为导向,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对周围的环境做好记录,防止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问题。做好交通标志樁号的记录及标志版面设计内容的分析研究,放置好交通标志后,要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检测,对其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确保视线观测范围的通畅。在高压线放置中,必须将其设置在准确的位置,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标志设施功能的发挥。

在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施工技术中要对互通立交区段的开挖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对立交区内光缆、电线的破坏。在标志设施基坑挖方中,要将没有用到的材料运出,还要保障基坑排水功能的有效发挥。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面板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形状、图案、颜色、字样及选用的材质进行设计。为了保障交通标志面板的平整度,通常采用面积小于8平方米,厚度为2毫米的铝合金板。还有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志板采用了铝合金龙骨加固技术,这是在铝板与铝板金龙骨之间采用铆接加固的一种方法,以此增加交通标志面板的稳定性。现阶段在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施工技术中已经采用了焊接拼接技术,但这种施工技术很难使板面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耗力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还易损坏标志面板。随着道路交通等级的不断上升,车辆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求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的尺寸必须扩大,质量必须提高。在标志面板施工中,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采用新的拼接技术,简化施工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标志面板数字自动化的有效控制,提高公路交通标志施工的技术水平。

2.3 公路交通护栏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护栏立柱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标记并结合路桥工程中路基中心与标高的相关文献进行材质选择及施工。在交通护栏施工中可以选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做好护栏立杆的测量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护栏之间的间距,选择不同高度的标杆。当立杆放样时,出现间距零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整方式对零头数按比例分配。放样结束后,要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立柱施工中常常采用的是打桩机打入技术,在打入立柱的时候要确保柱体的准确位置,当打入太深时,要做好拔出及二次打入的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公路交通护栏技术的精准度。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护栏施工中,通常采用的钻孔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打入地下的钢立柱、波形梁护栏板等设施构建出完善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防止事故撞击对路面的过大损害。公路路基主要是由石土经过压实技术的处理构建出来的,在立柱打入施工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二灰碎石土层的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就是开挖技术,即在立柱安装的地方进行孔穴开挖,再用风镐等机械设备对二灰碎石进行精准地凿除,随后将立柱打入设计深度,最后进行材料回填。

2.4 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栅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动物、行人、非机动车进入或横穿高速公路,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避免不法占有公路现象的发生。首先在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中要采用机械调直、截断钢筋,人工绑扎等方式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立柱预制。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对路基施工中对地形的破坏进行及时的修复,在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放样。最后根据施工的需要增加混凝土立柱的尺寸,增设加强柱的数量,才能进一步增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栅的强度和稳定性。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3

为加快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规定》、《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实施方案》等要求,现制定我镇2012年平安畅通乡镇创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抓好道路交通安全、保持良好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工作作为实践“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举措,以“降事故、保畅通、保安全”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整合全社会力量,坚持标本兼治,管建结合,以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为突破口,加快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建设,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全力落实预防、压降道路交通事故各项工作措施,竭力为全镇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镇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管理交通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交通安全各项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依法交通、文明交通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普及率达100%;群众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熟知率、依法交通的遵章率达80%;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较上一年相比明显下降,无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交通信息员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扎实,信息点的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示范村、学校、厂企、道路”创建合格率达100%,全镇道路交通治安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年不发生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众性堵路、集访、闹事事件;乡村道路建设、养护责任进一步落实,标志线等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无因险桥、险段、标志不全引发各类交通事故。

三、工作措施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全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村组、厂企、学校“两个文明”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在全镇上下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完善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通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落实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报告制度,加强与上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向社会分布交通安全群众投诉电话,认真查处群众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

3、加强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落实针对性管理整治措施。协调交巡警、交通、派出所、工商、农机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交通隐患分析、排查工作,及时梳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事故多发的“黑点”、影响交通畅通的堵点,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认真落实事故防范、安全管理和检查、交通安全宣传各项工作措施和责任。交巡警部门重点抓住影响交通安全宣传各项工作措施和责任。交巡警部门重点抓信影响交通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充分运用各种处罚手段和管理措施,坚持依法从严工作,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2、工作目标: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集镇道路交通秩序良好。三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公路交通安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深入推进,交通安全教育网络进一步健全,村民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五个一”到位率达100%。五是村(居)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进一步加强。六是334省道、新姜八线交通安全形势平稳,确保不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车队安全 交通安全 预控管理体系

0前言

车辆作为油田重要生产设备,车辆管理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讨建立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水平、增强车辆服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应对当前形势、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前车辆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对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单位来说,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防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防范机制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使驾驶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与当前形势相适应。

1.2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实现生产优化运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探索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把风险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故真正发生时,如何从容应对,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车辆运行实际特点,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2.1车辆交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个别驾驶员技术素质不够高,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对车辆检查不到位,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油区道路一般路况较差,交通安全设施少,超会车辆、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时都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发生事故。

2.2结合风险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预控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预控系统。

安全管理全员化。将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分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扁平化组织,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形成产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全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领导牵头总揽,安全协调落实,部门各司其职,基层责任承包,驾驶员广泛参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协调落实的职责,利用既成体系和工作经验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和基层队之间配合一致,协作统一。

监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侥幸性和随意性,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下,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养成正确安全的驾驶行为。

车辆管理分级化。按车辆等级分类,把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的车辆列为一类,进行正常维修、保养;把技术状况一般的车辆和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列为二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维修,保养;营运车辆单独一类,进行强制性的维修、保养,实行超常管理;私家车进行入档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同时,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项基本台账;一是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档案;其二是车辆检维修基本台帐;三是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台帐。

在车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教育关,车队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车前的安全叮嘱;严把日常检查关,强化车辆设备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在班车管理上,做到重点检查,重点保养;严把检修质量关,要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主管设备的车队干部和车辆承包责任人必须在现场配合检修,对照标准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报备案。

信息查控网络化。建立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查控网络,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内外部环境对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产运行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驾驶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搜集周边经常行驶区域内的道路、天气、突发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台、告示栏、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告知驾驶员,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不利影响,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2.3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防控能力。

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天气、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对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极为复杂,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到在驾驶中能够正确合理操作,杜绝违章行为和不当操作,造成事故发生,要引导驾驶员展开案例分析,讨论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消除风险的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动态化。

实施考核兑现,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保证。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检查考评标准,采取基层考核岗位、机关考核基层、分管领导考核业务部门的形式,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承包、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3结语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5

学校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宣传,狠抓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扎实开展学校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学校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分管领导和县教体局、县公安交警大队的专题汇报,并就推进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3月19日泰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我县即于3月20日召开了全县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布署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校舍安全、消防安全、校园治安、教学安全、饮食卫生等工作。县教体局、县公安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场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各学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订了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各学校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建立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制度,配合县交警大队在学生上学、放学的关键路段值班,切实做好学生护送工作。落实校车安全防范责任,切实将责任层层分解,细化到岗位、落实到人。县教育局和各学校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学校和校车管理人员、驾驶人、随车教师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责任,进一步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车管理责任网络。同时,强化责任追究,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确保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有超速行驶、闯红灯等违章行为的驾驶员,坚决予以辞退或解聘。县交警大队严格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资格审查工作,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管,加强了路检路查、上路执法、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实行逢车必查,不放过一辆违规违法车辆,坚持做到“四见”和“三不漏”,对查获的违规违法行为一律走上限处罚。县交通局严格道路经营许可,严把道路运输准入关,严厉查处各类从事非法营运的接送学生的车辆,同时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县安监局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把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突出中小学生、客运车辆驾驶人、交通违法者和农村群众四个重点对象,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不断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宣传车、宣传展板、宣传教材、宣传单(画)、横幅、标语、宣传课、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到客(货)运企业、学校、农村、家庭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时还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及时报道行动情况,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增强宣传效果。通过针对我县辖区道路交通实际情况,交警部门还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片在电视台播放。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的良好习惯,切实增强师生交通法规意识,严防各种校车交通事故发生。

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校车接送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促进校车管理工作规范化。各学校建立健全车辆维护保养记录、出车前检查、跟车值日老师记录等一系列台账,为校车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由县教育局、县公安交警大队、

县安监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全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集中整治。二是明确重点。督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校车数量、车况、喷涂标识情况、参保情况以及各学校校车、驾驶人档案建立、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会议记录等方面情况。三是加强配合。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沟通,紧密协作,每次专项督查,均制订具体行动方案,突出整治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参与整治行动的人员在整治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格落实接送车辆“五不出车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杜绝了超员超载、驾驶员无驾驶证或准驾车型不符、使用农用三轮车或报废客车载客及带病运营等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高度重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抓好落实,明确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目标,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路面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县学校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2、全力预防交通事故,夯实学校交通安全防护堤。分析剖析事故原因,查找薄弱环节,针对事故盲点,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治理道路安全隐患。加强恶劣天气期间道路管控力度,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突出中小学生、客运车辆驾驶人、交通违法者和农村群众四个重点对象,创新宣传模式,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严点交通违法行为。为切实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力度, 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县交警大队将在全县继续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酒后驾驶、闯红灯、不系安全戴、摩托车超员等重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故意遮挡、污损、非法使用机动车号牌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开展公路客运交通安全教育整治行动,着力构建公路客运交通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范文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即明确规划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以及民间机构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具体权责与操作模式的制度体系。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制约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与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因素,除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更重要的是缺乏与时俱进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因而,要完善道路条件、控制交通事故蔓延趋势、降低交通事故伤率,建立符合国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关键。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及具体规划

路、人、车、管、环是制约交通安全的5大重要因素。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道路、环境、车辆及交通参与者的宏观控制,对交通安全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念,坚持系统化"工程"编制方式,从道路、环境、人、车和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及具体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现状,规划、总结区域性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科学预测未来形势,并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措施,形成科学、高效、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交通、公安和农机等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体制显然无法适应对象管理的多元化趋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需求,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地方法规与道路交通规章制度冲突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制定工作在2004年后有了实质性进展,但与各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地方法规存在不少冲突。例如,在超限、超载管理工作中,公安、交通、发改委、质检、安监等部门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划分,但其执法时的依据各不相同,因而导致惩罚标准、力度与主题无法一致,给相关责任认定、行为监督造成妨碍与不便。

(二)职能权责不清、相互交叉

多元化的管理的结果是协调难度、相互推诿现象的增加,执行、监管效率的降低,无法达到预期交通安全管理目标与效果。例如,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的管理,原则上由工业与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监督、公安机关负责注册登记与行使管理、工商部门负责销售监管,但各部门在管理上脱节,导致国家电动车技术标准无法完全实施,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时无法可依。

(三)缺乏资金保障

道路建设项目作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资金的主要投入途径,在当前财政预算中极少单列。道路交通安全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尽管为相应管理提供了更宽泛、灵活的渠道,但极易导致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实质上,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资金投入情况在现实中往往成正比,因而较难形成统一、固定、标准的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体系。

3 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议及对策

(一)确立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机构

"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关负责转变为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并承担起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职责。通过依法确立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局,独立负责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与监管,负责全国机动车运力、流量与交通秩序的宏观把控,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与车辆、驾驶员管理。

(二)确立全面、协调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全新的、全面的、协调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通过政府设立相应委员会或管理机构,合理细化工作重点。对财政预算、地方法规制定、执法、救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划方案、交通运输服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等细节,建立更加细化的工作机制,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建立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数据、信息平台

道路交通安全数据、信息的共享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础与保障,因而通过汇总交通、公安等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通过官方统一网站或其他平台,为全国各地交通参与者提供信息、推广服务,促进政策科学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全面化,并逐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四)系统化、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系统化交通管理需考虑宁静交通、道路安全宣传、交通道德体系等细节建设,从源头实施全动态控制。另外,注重过程控制与源头预防,由公安管过程控制、日常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预防源头、道路以及停车场建设,科学分工、权责清晰。

(五)成立统一的道路交通立法机构

通过全国"道路交通立法"委员会的设立,实现立法机关与交通部合作联手,制定、研究合情、合规、科学的交通安全政策,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政策、规章的统一性、权威性与规范性。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地方、部门政策与国家法规的冲突,为基层交通管理与执法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