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顶岗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有所强化,从学生转向职业人的过渡能够充分实现。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尤其是顶岗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现状如下:
(一)签订了完备的协议书
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学生通过签订协议书,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关各方都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我们所调查的五所学校都100%地签订了四方协议或者三方协议,内容20――50条不等,协议内容主要对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学生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告知了各方主体的注意事项,出现纠纷的解决方式等。
(二)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
实习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定期到实习单位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牵扯到几个部门,由于学生尚未毕业,学院依然是其主要管理主体之一,各职业学院都安排了职能部门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到学生集中实习点进行督促检查,解决实际困难。
(三)建立考察考核考勤制度
各个学校方法不同,但都建立了考核考察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对学生遵守纪律方面和实习效果进行监控。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监控难。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实行操行量化考核,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在校,日常管理主要靠企业制度去制约, 学校的学生操行制度考核标准无法对顶岗实习学生实施,造成不到位的管理监控。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分散、面广、点多、人少,学生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校园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忽视学校的管理与指导,淡薄了学校组织纪律,一些学生频繁的变换实习单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学校投入少。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会把指导教学任务安排给专业课老师,可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在在学校中本身就拥有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指导方面拥有着较少的餐补、路费补贴。学校为了顾及校内教师收入平衡,也不可能大量地给这些指导老师补助,对顶岗实习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工作处从事学生管理的老师来说,校内管理任务已经十分繁重,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学生,更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管理。
(二)实习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1)困难诉求反映渠道不畅通
学生在实习期间,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自然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既有生活上的,也有知识上的,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及时向学校职能部门、老师反映和请教。在外实习期间,熟悉的环境没有了,不能及时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反映问题,沟通渠道不畅,诉求不能得到解决。
(2)新的学习工作环境不适应
离开学校,到企业中和工人师傅一起去工作,很多学生会由于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困惑和迷茫中实习。在挫折和困难中,很容易存在无助感和挫败感。并且,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定位,缺失工作上的经验,学习的东西需要很多,从而让孤独感产生。
(3)频繁更换实习单位
学生渴望在实习期间有较大的收获,但学生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不相符。理想在现实中碰壁,很多学生不停地更换工作单位,以祈求能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单位去实习。这本身无可厚非,也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在一个单位实习至毕业,但频繁的更换实习单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实习单位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监管问题
尽管学生是在实习单位进行顶岗跟班实习,在工作过程中要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但他们并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身份依然是学生。但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年龄上一般在20岁以上,进入企业后,企业按照新进员工进行管理,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极易造成监管缺位。
(2)学生工伤保险问题
根据劳动法规定,顶岗实习期间未毕业的大学生不属于劳动者,和企业间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也就不可能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担心一旦学生们在实习阶段遭遇安全隐患,工伤保险无法适用,学生合法权益保障风险将转嫁到企业身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学生的对口实习问题
企业总是将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实习过程中通常将学生作为低成本的劳动力,实习岗位安排给学生时,对于对口问题不会相对关注,学生的所学没有用到实处,实习内容和实践的教学目标不能够相辅相成。2013年10月,媒体披露的西安工程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千名学生被逼到富士康实习,不管什么专业,不去实习不发学位证,就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后来在省教育厅的干预下得到了纠正。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相关问题的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应该做到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2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和管理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制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度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为学生服务的一种工具,而非强加式的硬性管理。但是目前的高职管理制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各种制度钳制,而且被要求应当服从于教学和管理。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形势下学生的个性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是呈现不断高涨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这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就是整个学习状态的被动性。他们无法按照高职院校的意志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的日常行为。甚至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造成管理效果不高,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能既定的方向和效果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
1.及时调整和变革管理理念。高职院校如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制度这项措施的有效性必须及时的变革和创新管理理念。视管理为服务,通过管理措施的完善不断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而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和创新,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在不同侧面的管理工作和任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才能不断呈现学生在管理效果和措施方面的特色和效果。学生的发展应当在院校发展之上,院校应当将学生的需求视为院校发展的机遇。而不是要求学生适应院校的管理需求。只有在转变了这种观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实现管理制度的效力,挖掘出管理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潜力和效果。
2.高职院校应当注重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现代技术与高职院校管理之间的结合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学生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学生需求。为此高职在管理方面尹应当注重对这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改造。根据管理制度的特点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将二者充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具体而言,应当将学生管理工作细分为不同的领域,将制度与管理软件结合起来,更加有效的满足他们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的要点。而且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管理的实效性提升,确保他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更加有效地管控与调整。
3.注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当打造一支以辅导员为主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管理队伍的建设状况。管理队伍建设应当以管理素质的提升为基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经验也相当丰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当更加有效的满足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人物驱动类型,不但满足他们在软素质提升过程中的期望和需求,通过大量的培训工作不断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当更加充分的考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管理制度能否在学生中起到实际作用还要看学生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完善的制度若没有执行力配合那也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3
一、企业“7S”管理制度
通过对汽车行业4S店走访和调研,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对员工专业知识及个人职业素养的要求。结果显示:“7S”已经普遍成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制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员工的职业素养;相较于专业知识,企业更重视员工的综合素养,如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协作、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礼貌修养等。
(一)企业日常管理模式
1.管理制度。每天小检查、每周大检查、每月一次总结。
2.早会。每天早上8点半早会,各个部门都同时开会,进行仪容仪表、任务公布、卫生环境检查。
3.工作流程。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工作各环节签字确认,责任落实到个人,处罚依据明确。
4.工作内容。工作岗位精细化设置,考核标准详细准确,工作环境内有明显的提示。
5.小组晋级和员工评优。考核评比,奖惩制度明确。
(二)管理效果
企业将“7S”方法体现到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中,并将其转化成统一的标准和制度,使之成为员工工作的标准化指南,让员工做事更有规范、更有标准,工作更有效率,资金使用更加合理,人员编制更加科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企业收益。
1.人力成本方面。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进行高效统一的管理,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作为基础,事事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工作流程清晰,责清晰,岗位清晰,每个员工的工作量都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要求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守则,培养自己严于职守的工作作风和自觉的服从意识。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压力。
2.节约开支方面。按照“节约”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案,有计划地使用,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物料的使用寿命,减少盲目使用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降低费用;每日工作总结,工作精确度推进,随时掌握物资耗费情况,随时调整,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使用制度。
3.日常清扫维护方面。按照“清扫”原则,将日常工作环境单位维护作为常规工作,工程部由被动维修变为主动保养,减少了事故发生,延长了设备使用年限,提升了员工及客户的满意度。
4.员工满意度方面。在这种制度下能够实现责任划分,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对工作有更多的把控度,工作满意度更高,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7S”管理制度,员工能自觉地实践“7S”质量管理,从而达到了行为自觉、知行合一。
5.团队协作。企业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它的运行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但是现实中,影响团结协作的因素很多,在目标明确和职责要求清楚的情况下,每一位员工之间要互相理解、支持和帮助,勇于承担责任,养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质。
二、学生管理方式调研分析
了解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综合素养的认识,从中发现学校教育在学生管理、学生行为习惯、综合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为今后高职学生管理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调查内容
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迫切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是否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要求深入了解,是否认识到本行业需要自己具备什么素质,目前情况如何,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学校的现有教育模式、内容、方法及手段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些都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信息。通过对合作企业的在校实习生以问卷、面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得到调研结果。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对自己的行业不太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一般,不清楚、漠不关心;毕业后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占一半左右: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样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结合上述得出结果:学生能够客观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素养;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比较少,对行业没有过多关注,不愿长时间从事本专业。
2.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比较满意,实训课程比较丰富;目前的模式基本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对接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生选择不清楚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社会实践活动认可度不高。
综上所述,学生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实一体化比较认可,学校所学基本可以与企业需要对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有需求,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就业后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3.学生目前情况。一是宿舍情况:清洁情况较好,没有明显垃圾。但整理程度较差,物品杂乱。二是课堂情况:课堂纪律较好,但着装不统一,学生操作积极性不强,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工具整理不规范。三是实训结果:实训场所设置简单,标识不明显。
总结上述情况,学生目前的生活学习状况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是高职教育一直以来致力改善的目标。究其根本原因,大学提倡多元化发展,鼓励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管理模式既统一也具体。统一的部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的部分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在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自由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各个方面没有标准和目标,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差。
4.调查结果分析。经过两方面的调研,一方面,明确了企业更重视员工的个人综合素养,深入了解企业的“7S”管理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模式和用人需求;总结企业的日常管理模式哪些值得我们学校学习与借鉴。另一方面,总结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活以及个人职业规划得如何,积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完成从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对“7S”管理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通过企业实习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的日常管理模式,从调研可知,学生从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还需要一段不短的距离,也为“7S”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途径。
(一)标准化管理
标准就是规范,企业“7S”管理以翔实的规范要求作为支撑,制定严格统一的奖惩机制对员工进行管理。首先,针对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岗位,形成企业整体的科学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与之切合的标准;其次,员工通过培训强化对标准的掌握,并深刻理解标准的重要性。
(二)流程化管理
奖惩机制的重点工作就是流程化管理,事事做到有据可循,件件做到有迹可查。其中包括早会、晚会、安排工作、上班都在考核之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做好记录并签字确认。这就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习惯。
(三)团队化管理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阅读心理 图书馆 服务水平
关于阅读心理,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论述,我们认为,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认为阅读理解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即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二是读者的语言能力(包括他们的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三是文本(文章)的结构组织。虽然在不同的理论模型中,关于阅读心理强调的重点不同,如有强调文本的作用的,假定文本本身对读者有重大的影响;还有是强调读者作用的,假定理解同时以文章提供的信息和读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这样,阅读理解的理论模式就有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和相互作用的三类。了解这三种阅读心理对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更好地确定工作方法及服务内容,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心理的表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数学习成绩正常,在阅读培养上有一定的不足,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环境和年龄的变化,也引起了他们阅读心理的变化,高中阶段表现比较突出的慵懒心理少了,浮躁心理有所克服,继之而出现的是偏爱心理、功利心理,因为学生们考虑的是将要摆在面前的就业问题。从这点出发,他们在阅读时,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为兴趣所左右,所读之书非常单一,更多集中在与所学专业有相当关联的学科偏爱上,希望以专一的方式,做些深入的学习或研究,这样更易出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就业能力。但对高职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中的偏爱心理却不能提倡,更不能给以助力。他们还在打基础阶段,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就业选择,发挥自己哪些优势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还是未知的,如果阅读面太窄,就会破坏其知识结构,导致视野狭窄,想象贫乏,创造受抑,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的挑选。
偏爱心理的源头还是功利心理在作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身上较多存在功利心理。他们的阅读自觉性远胜于一般学生,然而,他们的阅读毕竟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因此他们在学科阅读中,表面看起来要比有偏爱心理的学生平衡,然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读信息资料都是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只是试图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取得高分。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偏爱心理导致的偏食行为,而造成的结果可能比一般性的偏食行为更糟。因为他们只是沿袭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手段,而丧失了高职学生以能力提升为学习的本质。
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心理上还表现出盲从的特点。这种心理行为较多发生在有依赖向的学生身上。他们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更不喜动脑筋,不懂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行选择,而是一味的盲目仿效随大流,完全丧失了自己的阅读个性,甚或取短损长,严重影响了对自己个性特长的把握和发展。但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大学生们的阅读心理也有正面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发展,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阅读,为他们提供更为切实的帮助。
首先是大学生阅读心理动机的变化。
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求、引起阅读行为、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机,以此给他们以必要的阅读支持,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挑选。
其次是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阅读动机的变化。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实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寻求有关改善现实状况的方法、原则等重要文献,以求得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时,就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或需求,以至于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求知阅读动机发生了变化。由于高中阶段课程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几乎没有,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们的时间相对多了,他们想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也就是说,此时的大学生具有求知阅读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他们除了偏爱名家或代表某一学派、某种学说的著作外,还特别喜欢内容深刻、观点新颖的新著作。这种阅读心理也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阅读动机。
第四,是大学生的猎奇阅读动机在增强。猎奇阅读动机在大学中不是减弱了,反而增强了,他们求新、好奇的心理在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面的拓展,得到激发。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在整个学生时代知识面相对狭窄,家庭和社会对他们学习的要求压力过大,使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过多的课外信息。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阅读空间更自由,因此,他们凭一时兴趣,大量读书,盲目性很大。具有这种阅读动机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主要不在求知而在于看一看听说过而未曾看过的书、有争议的书,或者是不论其内容如何只要是新书就成。这是新生读者层中较多见的阅读动机。
第五、在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其文化功底、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等原因,他们的阅读动机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这种情况在大一、大二学生读者中居多。由于专业内容的需要,或大三参考就业选聘的取向,和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图书资料的要求,他们必须阅读时才阅读。这种阅读主要表现为被动阅读。
第六,兴趣阅读动机。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随着专业、就业的变化而改变阅读的方向。这是因为大学生经过两年多基础课的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他们的阅读专业资料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是毕业设计时,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主要集中在本专业书籍上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图书资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二、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同阅读心理,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
(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为指导,建立适合大学生阅读心理需求的图书馆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知道,图书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其服务能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的依据就是读者的需求,并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的,这就是要求图书管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服务意识的反导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改善与大学生的关系,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服务,以热情真诚的服务来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大学生的方式,为大学生们架起一座通向知识的大桥。同时,要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方式,消除图书馆服务与大学生阅读需求脱节的现状,调查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大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为改进服务项目的依据,以满足其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
(二)要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一般不高,更有的学院直接把年龄偏大、学识有欠缺的教师调动到图书馆工作,致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较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人才,但因人数少,图书馆的管理队伍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应该加大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力度,加强现代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培养,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态度;加强现代图书馆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
(三)加强图书阅读宣传工作,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其推荐优秀图书。
如前文所述,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其提供阅读信息资料服务的。那么,图书馆就应该主动宣传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使大学生在借阅时能更好地针对自己的阅读心理需求选择适合的图书。这里我们推荐几种宣传方式,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做好自身宣传工作。如开展新书展览,向大学生推荐新进图书资料,以满足其猎奇阅读动机;新书通报是图书馆分编人员把新到馆的书刊、资料编成新书目录,以广告的方式发放给广大师生,以向大学生传递新到馆的图书信息;编制书目索引就是把馆藏资源编制成推荐书目、参考书目、专题书目、专题索引等为大学生提供阅读指南。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宣传,更好地与当今大学生的先进阅读工作相衔接。通过以上几种宣传,可以为大学生们推荐优秀的书刊资料,激励大学生多读书,读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书,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其走出校门更好地实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信息系统建设,设立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站,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
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已经建成,但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下的图书信息系统也应该建立和完善,这样就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阅读心理开展具有针对性或特色性的服务。同时还要设立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站,给大学生按照其阅读心理需求筛选信息的便利。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化的图书信息门户网站,大力宣传自己,也为大学生有效地查询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方便。这里笔者想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门户网站的时候,要注意围绕学科或专业特点建设,以加强文献资料的专业化。因此,在建设中要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紧密与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类型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突破和满足企业需求为特色,把校图书馆的提升到应有的水平。
(五)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持久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我们了解一下世界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就会发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制度中国化就是馆员专业化制度。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为专业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就自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业务能力自然提高,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尤其突出的是根据“学科馆员”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图书工作人员完全能够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等对图书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知识综合化、学科专业化提供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也应该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最适合专业需求的服务,为他们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决定性的帮助,同时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毅.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及服务对策[J].学术交流,2000(6).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5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本文以某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测评大学生满意度各项指标, 重点探索大学生满意度中较低项目的原因, 并针对高职大学生普遍不满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满意度;高职院校;管理状况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3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75—02
收稿日期:2014—10—05
作者简介:蒋君毅(1982— ),男,安徽阜阳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代和谐校园建设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为本”,因此,了解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满意度不仅能了解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能够掌握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服务工作。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全体二、三年级在校学生,总计发放问卷8452份,回收有效问卷8310份,占全部问卷的比例为98.3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学校环境、教学条件与利用、学校社会声誉等六个主要项目,涉及30个小项目。评定方法是根据满意程度分为五个等级,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因素分析
(一)调查项目重要性排序分析
针对30个调查小项归类的六个主要项目,进行重要性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其次是学生工作,其余依次为教学管理、学生社会声誉、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主要项目调查分析(参见表1)
1.教师教学
由表1可见,学生最满意的是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为88.34%,对教学水平与效果、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满意度在80%~85%之间,对课外辅导与作业、教材选用和职业能力训练的满意度在78%以上,六个子项目中,学生不满意度均在2.5%以下。
2.教学管理
除管理者素质与管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1.79%外,其余项目的满意度均介于77%~79%之间,说明在校学生在课程设置、所学专业和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有更高的期望,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3.学生工作
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和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方面,学生满意度在85%以上,班级评奖评优、学风、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学费与助学体系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在80%~83%之间,课外活动的满意度为76.03%,说明在校学生对学生工作总体较为满意,但仍需要拓展学生课外活动。
4.学校环境
有77.95%的学生对学校地理位置表示认可,在学校校园环境、周边环境和校园文化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均在82%以上,说明学生总体上对学校环境比较认可。
5.教学条件与利用
学生对学校图书馆及校园网、实践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分别为86.61%和82.68%,但学生对教室与自习条件、住宿饮食条件、运动与体育设施方面的满意度均在20%左右,由此表明,学生对这些方面有更高的期待。
6.学校社会声誉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具有发展前景,学校的社会评价较高;但在就业前景方面有20.96%的学生表示一般。
综合来看,学生对学校的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与效果、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由空间、学校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图书馆及校园网、学校发展前景和学校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主要介于满意和很满意之间。但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教室与自习场所、住宿饮食条件、运动与体育设施等方面,学生抱有更高期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创新
牢记以学生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学生是高职院校服务的对象,学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模式,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在实践中建设校园,感受校园文化。
(二)加大对校园环境“硬实力”的建设力度
首先,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努力把公寓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温馨家园;其次,对食堂加以改造,引入社会化服务机制,通过年度考核办法,不断提升饮食和服务质量;再次,校园加强安保巡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要大力建设图书馆,开放多种图书资源。同时,完善运动场馆,及时更换学校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的需要。最后,要加强教学实践大楼等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对校园“软实力”的投入力度
要开展“大师、大品牌”建设。“大师”是指优秀的教师队伍;“大品牌”是指能够在市场中、同类学校竞争中胜出的好专业。教师要通过科研合作、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争取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着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即学校搭舞台、学生唱主角、企业来引导、专业创品牌。将企业的实战环境搬到学校,同时,把学生带到企业工作现场,企业导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促使学生切实做到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干,实现企业实践教学和学校理论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校企共建共赢。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符合实际特色的校园网、专题网站、信息门户,尤其要重点打造迎新、离校、学工系统,切实对学生入学、就读、毕业三大环节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信息化保障。
(四)加大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帮扶力度
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创新贫困学生资助模式,拓宽渠道,争取更多的单位、校友来校设立奖学金;同时,提高学生奖学金的覆盖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以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校系二级工作积极性,为学生就业创设更多的平台;不断完善大学生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
参考文献]
[1]田喜洲,王小漫.在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7(5).
[2]王艳杰.高校教学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
[3]韩志新.大学生满意度测评调查[J].才智,2010(20).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15-02
培育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我们选择了长株潭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认可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从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情况看,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他们觉得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校园文化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大部分学生表示校园文化具有激励、引导、规范和凝聚功能。对校园文化功能的认知情况如表1。
表1 校园文化功能的认知情况
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学生”是最主要的建设主体,占了56%,其次是教师,最后是职工。这说明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强烈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彼此间处理矛盾的方式恰当,关系和谐融洽
大学生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7%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大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和关心,人际关系也很和谐融洽。调查显示,有高达86.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关系融洽。大学生对彼此间的矛盾处理也比较合情合理。调查表明,当同学间发生矛盾时,61.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以“事后说,但态度温和”的方式进行处理,20.7%的学生选择“冷处理,忍着不说”的方式来处理,只有5%的学生选择“据理力争、争吵”来解决矛盾。
(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大学生的能力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来看,校园文化活动类型众多,大致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类、文体娱乐类、科技竞赛类、社会实践类和创新创业类等,形式多样,如讲座、竞赛、演讲、志愿服务等。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类型最多的依次是思想教育类和社会实践类,分别占到72.6%、54.6%。从内容来看,文化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电子、网络、英语等各门学科知识。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是由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这些活动对参与者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问及“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自己能力的影响”时,3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15.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14.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际适应能力;14.4%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13%的学生认为对于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增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对参与者的具体影响如下表2。
表2 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你的能力提高情况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院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不够合理,且制度执行效果不太好
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反映学院规则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内容不尽合理,还存在不够人性化的地方,没有完全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被调查学生中,有21.3%的学生认为制度不合理。在对“学生遵守制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还有21%的被调查学生遵守情况不太好。问及制度执行不好的原因时,35%的学生认为是执行过程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居所有原因中的第一位;其次的原因是“大学生自觉性差”,占29%;“制度内容不合理”和“执行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制度执行不好的原因。调查结果如下表3。
表3 如果这些规章制度执行得不好,你认为原因是
(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文娱体育类活动过多,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活动比较少
从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次数不多,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约有50.4%的学生选择“偶尔参与”,有34.2%的学生选择“很少参与”或者“从不参加”,只有15.4%的学生选择“经常参与”。在各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文娱体育类活动最多,占了72.6%。这说明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娱乐了学生身心,但在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和技能提高的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通过调查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最希望开展的活动。在调查“你希望学院多举办哪类活动”时,有高达64.7%的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类”活动。这反映出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来提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三)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吸烟、通宵上网等不良行为习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上,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0%的被调查学生在学校吸过烟,其中15%的学生经常吸烟。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坏影响,也违反了教育部和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另外,有40%的被调查学生通宵上过网,其中还有8.6%的学生经常在外通宵上网。这种行为既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情绪增加。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4、表5。
表4 你在学校吸烟吗?
表5 你通宵上网吗?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
调查的结果显示,5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院对学生的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健全必须坚持民主化和科学化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学生管理部门要深入学生中去,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倾听学生的声音、体察学生的情况,针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新制度并修改和完善已经不大适应新形势的规章制度,使其行之有效;要多方征求不同职能部门、系部的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尽量做到制度科学合理;要在制度中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系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确定不同岗位的不同考核办法,使之量化,以便让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加大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学生管理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等于没有制度,收效甚微。从我们对“管理制度执行不好的原因”调查情况来看,3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院管理制度执行不好的原因是管理过程不到位,居所列举原因的首位。因此,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措施增强制度执行力,保证管理到位。首先,学生管理部门在任何学生管理制度出台之后都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就制度内容、程序等方面向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释疑和说明,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制度的内涵和意义,以便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不道德、不文明的举止发生。其次,学生管理部门要在制度实施前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制度执行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制度的内容和实质,掌握制度执行的程序,使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既能够坚持原则性又能体现灵活性;再次,学生管理人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思想教育,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把教育、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的检查和监督。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进行补救;要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让学生满意的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奖励和宣传,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04-12-13].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3]张璇.高职校园文化引进的企业文化[J].企业文化,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