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1
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它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公式、定理等并加以死板套用,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而自然地从正面思维转到逆向思维,正是数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增强逆向思维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兴趣引起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层层设问,及时指点启迪,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结合图形,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形成逆向思维。
1.善于观察。
观察,对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巴甫洛夫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观察、观察、再观察。”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观察识别问题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回忆起已学过的有关信息。数学思维灵活的人,都观察得非常细致、认真。虽然时间很短,但他们能够发现与问题有关的各种明显的或隐蔽的条件,并迅速判断出其中的关键条件,使问题很快解决,即抓住了此题的基本特征,找到了解题的关键。为了提高观察能力,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要观察得仔细、精确;要注意观察的系统性与条理性;要以一定的知识作基础,知识越丰富,观察也越深刻;观察时,要具有敏锐性;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要善于从被观察的对象和观察者本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出观察的最佳方案。
2.善于将问题转化,接触各类题型,并逐步熟练。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常常需要把一些简单的规则组合成复杂的、高级的规则。而且,许多问题可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法。因此,学生在获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力,即逆向思维能力。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基础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越熟练,解决问题就越容易。
问题转化的方向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我们要善于从错误的思路中摆脱出来,误入歧途以后,要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转向。所以,我们要在运用中充实、深化概念,加强练习,开拓思路。题做多了,我们便能熟练地找到问题的基本特征。
3.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灵感思维。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粗枝大叶,懒于思考,对练习、作业的消极态度都是学习的一大劲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反向逆推。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数学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叙述“数的开方运算”时,我们应强调运用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数和用平方运算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根。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运用互逆运算,简化解题过程,训练逆向思维。我们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数学中的公式都具有双向性。正向运用它们的同时加强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2.运用反证。
证明数学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是许多数学问题在用直接证法相当困难时,常常被采用的证法。它是从待证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矛盾,从而否定要证结论的反面,肯定待证的结论,加强反证法的训练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逐步形成的必要措施。
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只需举一个菱形和一个正方形即可判其为假。说明“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假命题,只需举一个等腰梯形即可。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反因素,有机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集错归档,补充认识缺陷。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快速捕捉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遵循教学规律,而且要有超前的预见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存在怎么样问题,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心中都应早有准备。可是这些超前预见的材料就来源于学生学习反馈即练习和作业,以及考卷的错误解答。因此,搜集和整理学生练习、作业和考卷中出现的典型性错误间题,对教学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将错解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存案归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上的缺陷,而且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丰富而科学的指导依据。
4.重视逆定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定理有的不可逆,但许多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等等。在教学中,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进行探讨,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5.重视一些性质的逆向运用也能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性质是可逆的。例如指数函数的性质“底数大于I时,函数为增函数”,其反面“指数函数为增函数时,其底数大于1”也成立。再如函数的方程与函数的图像的关系中,“满足函数方程的点都在函数的图像上”,其反面“在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该函数的方程”也成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一些性质的逆向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6.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强化逆向思维能力,重视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如反证法、分析法等方面的教学是增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逆向思维方法,其推理方向是由结论到题设,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或已成立的事实,命题便获证。采用该方法分析问题时要求学生养成“要证什么,需证什么”的思维方向,用它可以缩短已知和未知间的距离,便于寻找解题的途径。反正法是一种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否定结论”这个新条件下,通过推理得出与题设、公理、定理矛盾的结论,从而断定假设不成立,原命题的结论一定正确的证明方法。很多直接证明很困难的题目,用反证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可通过数学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明白解答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不行,要转化思想,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从而增强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7.在解题过程中运用逆向思考方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2
关键词:逆向思维 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
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新时代下,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巧妙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人们造福。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地思考如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好,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的局面。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对于他们能力塑造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这里,作者通过对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问题对本文展开论述。
一、逆向思维简述
逆向思维是相对正向思维而言的,逆向思维就是人们习惯上说的把正向思维的问题“倒过来”考虑。所谓的正向思维,就是指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从事物产生的条件(或原因)去探索或者研究事物产生的结论(或结果),也就是通过原因探究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而逆向思维的顺序和正向思维恰恰相反,逆向思维是通过结论(或结果)去寻求产生这一结论(或结果)的条件(或原因),也就是通过结果来寻求原因的一种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世界上,通过逆向思维而卓有成绩的化学家不乏其人。比如说,英国化学家戴维1807年发现了钙、镁、锶、钾、钠、钡、硼等七种元素。戴维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发现了这7种化学元素。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后来化学家戴维就考虑,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如果反过来电能是否也可以产生化学能呢?戴维通过电解,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终于获得成功。在实验过程中,他先后选用了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后来他又用电解法制备的汞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土金属。可见,有效的掌握逆向思维方法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甚至会发现令世界震惊的新天地。
二、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
1.习惯性思维对思维的影响
思维习惯有优有劣,不良的习惯会阻碍思维的进程,良好的习惯能促进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习惯性思维对人具有明显而固定的特性,当一个人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后,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力量驱使他按固定的方式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阻碍了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习惯,比较固定于一种思维习惯而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我们知道,智力因素往往包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包括人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等因素。在现实中,影响人一生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学生有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有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现实中,有很多人从小学一路考到大学,有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并不是智力低下的原因,而是在于非智力因素的不足。
3.思维方法对思维的影响
方法是顺利达到目的的桥梁。在学生在学习中,不按照化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会遇到各种障碍。在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思维方法中主要包括纵向与横向思维、发散与收敛思维、顺向与逆向思维等。但是,很多时候老师却忽略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也就制约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出现。
三、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对策建议
1.通过化学概念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其由隐性变为显性。化学概念本身蕴含着很多的逆向思维方法。例如:酸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那么从逆向思维来思考: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吗?又如: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从逆向思维来思考: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是没有可挖掘的逆向思维问题,就看教师如何来寻找这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挖掘学生的逆向思维
可以说;“没有试验就没有今天化学的成就”,绝大部分化学元素和化学界的理论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说;第一、碳酸盐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通过逆向思维我们来考虑和分析,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就一定是碳酸盐吗?第二、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通过逆向思维我们来考虑和分析,是不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都是酸呢?当然,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否”,但是,平时我们在做这些实验时有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逆向思维培训呢?
3.对于学生思维灵活型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事物适时、准确的来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能够准确的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变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模式,能够不拘于某一固定的思维模式,融会贯通地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3
关键词:逆向思维、拓展
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它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公式、定理等并加以死板套用,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而自然地从正面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正是数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行数学教材往往注重正向思维而淡化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如下:
一、在概念教学中注意培养反方向的思考与训练。
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秉承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定性思维,对于逆用公式法则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例如:讲述:"同类二次根式"时明确"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反过来,若两个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必须在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例如:若与是同类二次根式,求a,解题时,只要将a3+3a+a=2a+3,即可求出a的值。在平面几何定义、定理的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逆向思考问题,强调其可逆性与相互性,对培养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互为余角”的定义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形式:∠A+∠B=90°,∠A、∠B互为余角(正向思维)。∠A、∠B互为余角。∠A+∠B=90°(逆向思维)。当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应明确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才能适时给学生以训练。
二、重视公式逆用的教学
公式从左到右及从右到左,这样的转换正是由正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的体现。因此,当讲授完一个公式及其应用后,紧接着举一些公式的逆应用的例子,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丰满的印象,开阔思维空间。在代数中公式的逆向应用比比皆是。如=|a| 的逆应用|a|= ,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用用于因式分解、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逆用可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解答一些问题,如:计算(1) 22000×52001;(2)( 2 )100×(-2)200;(3)2m×4m×0.125m等,这组题目若正向思考不但繁琐复杂,甚至解答不了,灵活逆用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则会出奇制胜。故逆向思维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也可大大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性。
三、加强逆定理的教学。
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经过证明后成立即为逆定理。逆命题是寻找新定理的重要途径。在平面几何中,许多的性质与判定都有逆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注意它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阔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大有益处。
四、多用“逆向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变式”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已知和求证进行转化,变成一种与原题目似曾相似的新题型。例如:已知,如图,直线AB经过0上的点C,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可改变为:已知如
图,直线AB切O于C,且OA=OB,求证:AC=BC。或直线AB切O于C,且AC=BC,求证:AC=BC。再如:不解方程,请判断方程2x2-6x+3=0的根的情况。可变式为: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6x+k=0,当K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经常进行这些有针对性的“逆向变式”训练,创设问题情境,对逆向思维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
五、强调某些基本教学方法,促进逆向思维。
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如逆推分析法,反证法等都可看做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当然代数中也常用),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由果索因,直指已知。反证法也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逆向思维 能力培养
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笔者从教十几年,深感许多学生数学水平一直提不上来,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拘泥于顺向、单向学习,死板套用公式、定理,缺乏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在训练正向思维的同时,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犹如周伯通之“左右互搏”,可有效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面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如下。
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处于中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常问笔者:“老师,学习数学为什么?”显然,这个问题不解决,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为此,笔者专门答复学生:“高考文理均考语、数、外三门功课,是因为上述三门功课能概括地表现一个学生的能力,语文是锻炼感性思维能力,外语是掌握工具,而数学是通过训练数学逻辑思维,进而培养严谨的理性思维能力。”
这个答复让学生耳目一新,笔者便趁机展开,着重谈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通过介绍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典型运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开展逆向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克服对正向思维的依赖
很多学生患有“正向思维”依赖症,拿到题目,条件反射先设“x”,列出方程后,埋头解方程,久之,解方程能力大大提高,但逆向思维能力严重不足,此类学生往往还自鸣得意,以为解方程乃“一招鲜、吃遍天”。
对此问题,笔者在挑选习题时,故意挑选些解方程难度大的,“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下面这道题:
第一天,往池塘中投入1单位面积绿藻,已知绿藻每过一天分裂一次(即池塘中绿藻第一天为1,第二天为2,第三天为4……),则第17天,该池塘正好布满绿藻,问何时绿藻布满池塘面积的1/4?
题目出后,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就设绿藻单位面积为“x”,池塘面积为“S”,意图通过解方程式x+2x+4x+…+216x=S,求出“x”与“S”关系后,再设所求天数为“y”,通过解方程式x+2x+4x+…+2x=(1/4)S,得到所求天数“y”。
显然,上述方程式十分繁琐,班级里几位解方程“高手”都束手无策,笔者见已达目的,从容解答:第17天布满池塘,那么第16天布满池塘的一半,第15天则布满1/4,符合题意。学生心悦诚服。
笔者通过类似“绿藻问题”,有效减少了学生对“正向思维”的依赖,加深了学生对“逆向思维”的理解。
三、采取各种方法开展逆向思维基础训练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夯实基础非常重要。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笔者在实践中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1.加强对概念、定义教学中反方向的思考与训练
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习惯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思维定势,如果逆用则感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定义的教学中,除了常规应用外,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使其能融会贯通,从而加深理解。
2.加强公式逆用的教学
数学公式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闪烁着“逆向思维”的光辉。因此,笔者注重数学公式的逆运用,当讲授完一个公式及其常规应用后,“趁汤下面”,即举一些公式逆应用的例子,以此为抓手,开展逆向思维教育,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运用。
3.加强逆定理的教学
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有的逆命题成立,即为逆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等,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大有益处。
4.结合证明题开展逆向思维训练
每一道证明题都是很好的逆向思维训练题,给出条件和结论,求过程。笔者习惯让学生从结论入手层层推导,直指已知条件。反证法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四、摸索“逆向思维”教学新方法
通过上述训练,许多学生形成了逆向思维习惯,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随机应变,灵活选用适合题目的解题方法。还是上述“绿藻问题”,笔者稍作改动,很多学生就解答错误。
例如:上述“绿藻问题”中,题目改为:若第一天投入2单位面积绿藻,则何时布满水塘?
很多同学想当然,拿到题目,照例不假思索,投入面积为原来的两倍,时间自然为原来的1/2,回答8.5天。
其实,解法还是利用了“逆向思维”:
解法:已知第一天投1单位面积的话,第二天则分裂为2单位面积,……第17天布满池塘,按题意,可将第二天分裂的2单位面积看成第一天投的2单位面积,所以答案为17-1=16,答:第16天。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5
一、多方面给学生感观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有血有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花点心思丰富自己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还应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对概念结论的逆向判断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路和做法。课本里一般都是通过实物、教具、图片、实例等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一个概念、一个结论。比如,“垂直的两条直线必相交”这一概念,学生对它的正向叙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把它进行逆向
叙述“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垂直”,让学生去判断对不对。学生经过不断地对概念、结论的正、逆向判断,对知识了解得会更加全面,掌握得会更加牢固。
三、通过生活实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
四、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独特的逆向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特别是对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逆向思维 重要性 培养策略
引言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顺着事物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逆向思维恰恰相反,但是利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有时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达到正向思维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逆向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一些定义、定理、公式等进行反向运用,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等蕴含着双向思维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而在平时对于公式或者定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从左向右利用公式,而教师也不大注重对学生逆向运用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利用公式或者是定理的时候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引导,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对于公式或者定理的新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两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反比例函数当做是正比例函数的一个逆向的运算来理解,同时要注重函数中自变量及常数值K的要求,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两个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克服思维的迟滞性。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正向思维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逆向思维的运用可能会使整个问题大大简化,从而使得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右到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对问题的简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问题和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二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在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这一结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理解。学生在解决因式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其对立面也就是整式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二)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锻炼。
学生对于逆向思维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逆向思维加以利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下的作业或者是课堂的练习为学生设置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逆向思维加以利用,让其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在教学环节中注重逆向思维的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授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的渗透,将反面思考法、转换法、倒序思考法等一些渗透着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在课堂中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师进行各种方法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在问题解体的具体过程中进行逆向思维的应用,比如在教学一些几何证明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所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要得出这个结论需要具备哪个条件,要具备这个条件需要各个线、角之前满足怎样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进而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逆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海超.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方法邹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