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1
护理论文写作的好坏都是护理科研当中的重要过程,我们在护理论文的写作当中必须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整理的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技巧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工具/原料
护理论文资料大全
护理专业学生
word编辑器
方法/步骤
文题的命名
(1)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2)文题的具体要求:文题历求简明、醒目、文字应高度精练,能概括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但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文题中间避免使用非规范化词或代表号。
作者及单位
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称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应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省、单位、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简历。作者应是: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各个答辩,并最终同意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关键词
关键词代表全文核心内容里的名词和词组,一般由作者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择出来3-5个医学名词(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英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论著695-696页)。关键词:新生儿慢速进针快速进针对比。
引言
引言也就是前言,是要引出所要论述的问题。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是文章的第一大层次。一般的资料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材料和用具,化学品与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临床资料以研究的对象和病例为主,要清楚交待研究对象及病例的全部情况,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的来源。
(2)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
[1]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序号作者(主编)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出)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级标题为1.1.1.1,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注意事项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2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护生 急诊科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14―02
护生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信息的传递者,忽视了“人”的存在,不刺激学生去分析和综合他们的观察,学生在临床的所学所为也只能停留在浮浅的水平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1]为了提高急诊科教学质量,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四周的护生共56人,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按单月进科与双月进科,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25人;对照组28人,本科生2人,大专生26人。两组护生年龄、学历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安排学生做等方法进行。护生完成教学计划,最后一周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填写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表。
2.2 实验组
2.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师应具备下列特征①真诚: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某种理想的榜样。②接受和信任:学生是一个有自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关心的人。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同时接受她们的缺点。③移情理解:教师能够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问题。可以按照学生的需要建立学习项目,为其提供资料和人力帮助。[1]
2.2.2 充分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进行教学 每位护生进入急诊科起,记录当日工作内容、带教讲授的知识、工作体会等内容,第二天交带教老师批阅,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笔记内容了解护生的实习进展、收获、反思和困惑,及时通过临床示教、健康宣教、护理服务缺陷查房等教学方式给予指导,每周进行一次总结。
具体方法:第一周对她们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实习计划,使学生对实习目标、实习方式有初步了解。充分肯定护生对实习的热情和已具备的良好基础,以减轻其压力,使其树立信心。介绍病区环境,物品、仪器及抢救药品的放置、预检分诊工作程序,讲解各科急腹症的特点及鉴别诊断。带教老师将急诊常见危重病例与基本操作技能如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器、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结合,设计模拟场景、增加护患沟通的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精心设计问题,随机提问,护生回答不确切的,指导护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直到得到准确答案,同时让护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帮助护生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消除初期的焦虑心理,改变在病房实习的思维方式,主动进入急诊护士的角色。第二周当护生对急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后,带教老师根据护生掌握情况和带教计划,让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急诊抢救配合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抢救,进一步系统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应用到护实际护理工作中;组织护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知识讲座如根据急诊常见疾病分类讲解“十四类抢救药品”,启发式的提出患者使用抢救药后的症状或体征,让护生通过思考、提问的方式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第三周带教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方法[2],鼓励护生发现问题,每位护生每天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带教老师与护生共同探讨解决;老师提出问题,让护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带教老师认真完成剩余的带教计划,如:放手不放眼,让护生独立完成急诊常见病的急救配合等。带领护生跟随“120”出诊,指导护生做好急诊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外伤性休克、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现场救护,体验急诊科工作环境、性质及涉及的相关急救护理技术等与各病房的差异,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第四周由护生根据急诊科常见病例组织教学查房,主讲人护生担任,参加人以护生为主体,科室带教老师和护士长负责指导,查房过程中,参加人员踊跃发言提出不同见解,最后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总结讲评,以提高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填写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表。
2.3 效果评价方法
2.3.1 理论知识考核 实习第四周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按正规的试卷形式出题考核,两组考核难度相同,满分为100分。
2.3.2操作技能考核 以心肺复苏术作为考核项目,由总带教老师监考,以《福建省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中基本技能的心肺复苏法评分标准为评分依据,重点考核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步骤,不合格者进行补考,满分为100分。
2.3.3 综合能力评分 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分包括职业素质、专业行为、急救护理配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和理论提问,满分为100分。
2.3.4 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 所有护生不记名填写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为宋春燕和沈宁[3]设计的临床带教老师评定量表,量表包括3个因子;护理工作,教学组织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组织,临床护理工作3个因子分别包括的项目数为19、9、6,量表共34项条目,满分为170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分值在170~136分优秀,135~102分为良好,101~68分为一般,67~34分为较差,34分以下为很差。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1,Cronbach’s系数为0.979。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采用t检验 ,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采用X2 检验。
3结果
3.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比较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综合成绩
对照组 86.57±3.52 90.82±1.44 88.50±1.69
实验组 91.46±2.24 93.25±1.33 90.75±1.43
t值 6.202 6.553 5.384
P
由表1可见,两组护生成绩经t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3.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
组别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总计
对照组 6(10.5) 9(9.5) 7(5) 4(2) 2(1) 28
实验组 15(10.5) 10(9.5) 3(5) 0(2) 0(1) 28
总计 21 19 10 4 2 56
由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高于对照组(X2 =11.98,P
4 讨论
4.1 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做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忽视了护生的兴趣,护生是被动的学习,老师只注重知识的灌注,忽视护生感悟了多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以护生为中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的作用,使护生学会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起到增强巩固知识和促进更新业务能力的作用,通过分析问题,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护理研究的兴趣,学会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在问题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的在急诊科实习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2 提高教师的素质 优秀的临床护理教师是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4]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们往往只起到消极的监督作用,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实习,不刺激学生去分析和综合他们的观察。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学意识,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钻研,结合急诊工作实际,帮助护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学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带教老师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加以完善或弥补,对带教老师在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产生了积极的督促作用。这种理论的运用,使人性化教学得以体现,利于教学,使双方发挥最佳状态,从临床护理教师调查表中可发现这种理论的运用增强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尊重与敬佩。
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例数较小,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不同院校的护生,可能会出现选择偏移。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38.
[2]李建群.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8):94~95.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3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索绪尔;符号学
一、符号学的相关理论
欧洲符号学创始人索绪尔(F.de.Saussure)认为语言符号由两部分组成: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分别代替概念(concept)和音响形象(sound image),二者就象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割,同时,二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并非呈现为预先划定的实体,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两个组成部分原是模糊不清的,思想(概念)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由此索绪尔得出结论,思想和声音形象“本质来说是浑沌的”,语言是在这两个无定形的浑然之物形成时制定它的单位的。
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模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形式本身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内容原本是“浑沌的”、“模糊的”。但是索绪尔的符号模式忽视了客观世界的作用,而大洋彼岸的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C.S.Peirce)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皮尔士的符号模式是一个三项式(triad),包括符号,对象和解释项,其中符号相当于索绪尔的能指,解释项相当于索绪尔的所指,但不同点是:索绪尔的所指是先验存在的封闭的系统,而皮尔士的解释项则含掺进不同人的主观因素,使思想意义更加不确定,进而变得模糊起来。皮尔士符号模式中的“对象”,则是被索绪尔一笔勾销的客观世界。皮尔士认为,符号(特别是肖似符号icon)不可避免地要带有客观世界的烙印,象形文字就印证了这一观点。综合欧美两大符号学流派的相关观点,本文按照客观世界,所指观念世界及其形成和能指语言形式本身三方面来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
二、语言模糊性的根源
1.客观世界带来的语言模糊性
客观世界有许多事物,在类与类之间的差异是连续的,而且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如事物形状的差异,由方到圆,由长到短,由大到小等等,都是连续的、渐变的。事物的色彩也是如此:不同色彩的本质差异是光波的长短差异,而光波的长短差异是连续的、渐变的。再如,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年老,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语言中却硬要以“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去标志不同的年龄段,自然不能绝对地分清楚。此外,事物的数量多少也是连接的、渐变的,如秃子与满头乌发者之间,头发的数量是渐变的,任何人都可能比另一个人多一根头发或少一根头发。还有各种生物的进化过程也是渐变的:“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界限未必是绝对清楚的。
2.所指概念世界中产生的模糊性
客观事物本身是无限的、千姿百态的、瞬息万变的,而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所以当人们用语言表达认识结果时,就不得不采用抽象概括的办法,由此带来语言单位不像客观事物那样个个有差别。以事物的形状为例,人们对事物的形状的认识只能通过有限的分类模型去逼近客观事物,把形状各不相同的万事万物归入有限的分类模型中去。如“circle”、“square”、“triangle”等,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形状分类模型。这样,客观事物的形状都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近似某个形状分类模型,即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隶属于某个形状分类模型。模糊性由此而生。此外,有时某事物本身的性态相对明确,但是,限于一定的条件,我们对这一事物的本身的性态只有比较模糊的认识,“受此影响,人们在进行抽象、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时,往往无法精确地确定一切思维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人们在语言表述时,就不得不采用maybe,often,usually, always,quite,almost等带有模糊色彩的语言形式。
3.语言能指本身的特点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了语言符号的两大基本特性:任意性和线性。任意性除了包括上文提到的含义外,同时还指能指符号之间“消极的和表示差别的关系上”,换言之,语言符号的声音层面同样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导致了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日常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这一点是日常语言与人工语言、科学语言的根本区别。人工语言、科学语言可以人为地做出明确的定义,如作为数学术语的“圆”、“直线”等都有明确的定义,尽管客观世界中并没有这些明确定义的对象。但是日常语言不可能人为地做出明确定义,即使做出明确定义,也不可能在日常交际中按明确定义去使用。与某人说另一个人是青年时,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实际年龄,只是依据其外表对其年龄做出模糊的估计。因此,日常语言必然比人工语言、科学语言具有更多的模糊性。
三、结语
总之,语言模糊性不仅根源于客观世界的特点,同时还离不开语言所指观念世界及人类思维认识方面的原动力,更直接产生于语言能指形式本身。通过对语言模糊性产生根源的符号学把握,我们对语言模糊性有了全新认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有关模糊语言表现特点和运用规律,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德远.关于模糊理论及其来源的哲学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4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生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医学教育质量评审中的重点[1]。几年来,我院一直把加强“三基”训练作为提高医学生业务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医学临床实验教学中,我们加强优化医学生的三基训练,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三基”训练对每一名医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医学现代化的今天,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也代替不了严格的“三基”训练,“三基”训练是医学生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基础。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三基训练的目的,就是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选好临床指导老师,是临床“三基”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学习操作技术有赖于老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与指导。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就必须有相应合格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依照内、外、妇、儿各科的要求,从各临床科室选拔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熟练的老师进行培训。首先让指导老师吃透教学大纲,精读、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拓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示教时,既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统一规范操作方法,使操作动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3根据训练目标合理筛选内容
3.1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3.2体检要求掌握的内容一般状态的检查、头颈部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浅表淋巴结检查、眼部的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检查、眼球震颤检查、集合反射)、咽部检查、甲状腺及气管检查等。
3.3触诊检查包括呼吸运动、语音震颤、心尖搏动触诊、心脏震颤触诊、腹壁紧张度触诊、肝脾触诊、肾脏触诊、膀胱触诊、胆囊及阑尾区的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等。
3.4叩诊检查包括肺部常规叩诊、肺界叩诊(上界,下界)、呼吸移动度叩诊、心界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肝上、下界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等。
3.5听诊检查肺部的规范听诊,三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及特点。心脏听诊的部位及顺序,是否听到杂音。如何分辨第一、二心音。腹部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的听诊等。
3.6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的检查。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拉塞格征的检查。
3.7外科学总论基本技能操作部分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要求学生进行训练,从洗手到穿衣,从一刀一剪、一针一钳、一结一线,到切开、缝合、打结,严格按照三基训练的标准训练[2]。
外科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手术人员的准备,包括洗手、穿衣、带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及无菌原则。辨认手术器械;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分离、显露、止血、结扎与剪线、清创缝合与吻合。换药及基本原则。
3.8护理学基础基本技能操作部分护理学基础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实践性很强。
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铺床技术,包括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的测量与绘制;保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包括口腔护理、床上洗头、擦浴法、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法;无菌、隔离技术。鼻饲、导尿、灌肠;各种注射法;急救技术;输氧、吸痰。
3.9妇产科学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产前检查、产后出血处理、胎头吸引及助产术、正常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母乳喂养适应技术。
3.10儿科的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小儿体格测量、小儿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儿科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4强化三基训练的方法、考试及要求
4.1制定强化三基训练的计划,正确安排及合理分配训练的时间,优化内容,每项基本操作要和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结合。
4.2将学生分组,每组20人左右,由一名教师示教、指导,配合光碟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正确方法和要领,加强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4.3统一命题,按标准定分,每项操作项目要求达到指标固定的标准分。
4.4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抽签定题,逐个“过关”的考试制度。在考试过程中要求方法正确,手法到位,结果准确,并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及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训练、纠错、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5“三基”训练的目标评价
临床“三基”训练的评价应尽可能体现公平、客观和全面。我们通常采取三种形式的评价,即动态性评价、终点性评价和双向评价[3]。
5.1动态性评价以“三基”训练目标为基准,观察学生训练中的学习态度,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操作的规范性等,分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价,并随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训练者,以及时修正。
5.2终点性评价学生完成一个部分或完成整个“三基”训练目标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三基”训练情况作一总体评定,并将动态性评价融汇其中的终点性评价。老师主要从学习态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规范程度,“三基”知识临床应用情况,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记录能力等作全面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了解,不断修正提高。
5.3双向式评价对“三基”训练目标评价时,采取评教评学双向反馈,由学生和老师各自对对方作出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基本同终点性评价。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主要从老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临床经验、表达能力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等内容进行评价,通过双向式评价,使我们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通过提高“三基”训练中的质量和目标评价,使我院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断熟练,步骤规范,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熟悉和掌握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促使他们经常看书,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从临床实习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许多学生很快就可以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迅速地进入临床适应期,2周后对各科的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能独立完成(原来要4周左右)。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强。我校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实习工作中及参加工作后,受到了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崔国华.强化三基训练提高业务素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281.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5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然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我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四、培训时间
(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至1个月。
(二)专业培训。
包括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压疮、跌倒/坠床、误吸、导管脱落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5.护理文书: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6.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康复知识、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检验检查的准备与配合要点等。
7.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如疼痛自杀、出走、暴力行为、应激反应、焦虑、情感障碍等识别和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及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心理和角色适应、护士的工作应激和心理保健等。
8.沟通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9.职业素养: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德医风、护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等。
(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1.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2.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六、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接受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基础培训结束后和专业培训的各专科轮转结束后的考核等。
(二)培训结业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实施的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护理的基本理论范文6
【关键词】 美学;护理美学;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护理教育正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而开设《护理美学》课程。
《护理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塑造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交叉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地分为美学的基本原理(简称“基础理论教学”)和美学在护理学中的实际运用(简称“实践应用教学”)两大部分。教师应根据两部分内容侧重点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应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认同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护生美学基本知识的储备
基础理论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护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实践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较为抽象、枯燥,容易让护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综合采用一些能够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以避免厌学情绪,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化被动为主动。
1.1 以讲授式教学为基础
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多采用讲授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讲课时,教师要衣着得体,化一点淡妆,精神状态要饱满;要在确保表达准确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言的艺术性;精心设计板书,尽可能让书写不但规范而且美观;同时,教态要自然端庄,多运用眼神、手势等充分展示形体语言的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是最直观的美的体现,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同时,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强。
1.2 以电化式、讨论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为辅助
《护理美学》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往往比较抽象和空洞,如果教师能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以电化式、讨论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必然能够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让学生认识到美不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而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从内心深处去信服和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的效果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具体而言,电化式教学可以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教片,可以是经典唯美的影片、MTV或工艺品的欣赏。这当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还可以通过展示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尤其可以播放一些护士形象和行为规范的电教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怎样的护士形象是美的,怎样的护士言行才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除了电化式以外,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辅以讨论式、引导式教学。护理美学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欣赏美,继而创造美,讨论式、引导式教学恰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美学基本知识,提出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行为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提出“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才能称得上美”;又如在“美与审美”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针对“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展开讨论等。值得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参加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并且在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在互动互助中实现教学的相长。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对现阶段美学研究的结论进行质疑,勇敢地说出经独立思考后的个性化的观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
2 实践应用教学阶段,应采取各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美学 基本知识的能力
众所周知,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护理美学》教学的主旨是将美学的基本原理与护理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如何去提高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美学知识的能力是教师在实践应用教学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而言,教师应该采取各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临床见习式、讲座式等。
2.1 提倡情景式教学
在实践应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多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护理的美离不开护理活动本身,情景式教学可以模拟各种护理活动,让护生在护理的职业环境中运用美学知识,以展示护理人员的美、护理活动的美以及护理人际关系的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运用美学知识的能力,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提倡。
2.2 辅以临床见习、讲座式、社会问卷调查等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一定的弊端,如情景设计过于理想化,欠缺灵活性,和临床实际有所出入等,所以教师可以辅以临床见习、讲座式、社会问卷调查等来弥补其不足。组织护生进入医院、走入病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一下护理活动的氛围,观察护理美学在临床工作中被运用的现状,亲身去实践一下如何在护理活动的中展示美、创造美,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教师还可以指导护生进行一些关于大众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要求的问卷调查,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人们需要怎样的护士形象,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增强学生对护理美学学习意义的认识,而且也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可以邀请有关的专家做一些诸如“护士职业妆的化法”、“护士礼仪”之类的讲座,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增加其学习兴趣,而且对护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概括而言,教师在《护理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护理美学》必须顺应社会和医疗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