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1
1情绪困扰的产生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小学生有情绪困扰呢?通过对咨询记录的研究,从表示有情绪困扰的学生来看,主要有家庭教养问题、亲子关系不佳的困扰;与同学朋友关系不佳等人际关系问题。还有的是期望过高、学习压力、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这些事件在不同情度上造成同学情绪困扰的出现。
6 、 7 岁到时 12 、 13 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这个转折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较大, 他们认知功能还不是非常完善,对一些东西、一些情绪分辩的还不是很清晰,另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不是很丰富,很深刻,尤其是一些社会性的情感,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才有可能体验深刻,在体验的 同时也造成儿童情绪出现波动。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 如果父母与老师能够从小重视孩童的情绪发展,并在孩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情绪解决方法,相信对于孩童未来的人格发展,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面对小学生这个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作为与小学生的成长有密切相关的学校,有责任与义务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走出情绪困扰,健全他们的人格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我与学生咨询辅导实践中积极探求适合和有实效性的技术方法。
2.1理论依据
情绪 ABC理论的创始者 艾里斯 认为: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我校两个参加学校乒乓球选拔赛的同学一起参加乒乓球比赛,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从这事件说明,造成其中一个同学伤心欲绝情,情绪低落的并不是入围比赛失败这件事件,而是这个同学对失败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理论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事件的看法困扰着。所以,人的不合理信念对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的辅导就是要帮助我们同学建立这个认识,放弃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就可以让同学的情绪及行为有重大改善。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一定同学要成为一个非常性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帮助同学 树方 正确的价值观与情绪解决方法, 当遇到情绪困扰时懂得如何思考问题。 相信对于 小学儿童心理转折点,儿童的各项发展可塑性大,对 未来的人格发展,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2.2辅导方法的研究
2.2.1驳斥 ―― 改变认识,寻找问题的根源
驳斥是一种通过质疑不合理信念,积极取代不合理信念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来解决情绪的困扰。这是一个关键的辅导方法,学生的认识是正确,才能放弃原来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因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而是被对这事件的看法困扰着,看法导致情绪困扰,那么应该从看法入手,情绪的困扰从才能消失。
例如:在辅导个案中,有一名同学的人际交往关系差。辅导前他身边只有一位朋友,平时下课多独自玩或与那仅有的一位朋友交谈,个性向内,情绪郁闷。当我问及他对朋友有什么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我:
他:"我交朋友,只交诚实的。"
师:"对,我十分赞同你的说法。""为什么你只交了一个朋友?"
他:"我们班许多同都不是诚实的人,不对应该是绝大部分是不诚实。"―― (我很难相信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六年级学生,就有如些以偏概全的看法,这对他在人生道路的健康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
师:"你凭什么理由说你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不诚实?" (实证型驳斥)
他:"例如,有人交朋友是为了问朋友要东西。有人讲同学的事非,有人叫同学的别名……,许多反正人人都不是诚实的。
师:"你知道什么是'诚实'吗?"
他:"就是不讲假话。"
师:"对,言行一致的人就是诚实的人。那么你回忆一下,你能有事实证明你们班(除外你的一个朋友外)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不诚实的吗?"
他:"不能。"
师:"那么你可以下:你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不诚实吗?"
他:"不能。"―― (通过反驳斥,证明他的认识是错误的)
师:"既然这样,你现在可以从班里新交一些朋友吧!"
他:"不能"―― (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以为他是告诉我能)
师:"为什么?"―― (惊讶地问)
他:"我们现在是六年级,功课多,他们不愿意。"
师:"你尝试过吗?你不是他们,你问过他们不愿意吗?" ―― (继续驳斥不合理理信念)
他:"都没尝试过。是我想的。"
师:"你的想法能代表他们的想法吗?"
他:"不能" ―― (他终于不好意思的说不能,他的不合信念在动摇了……)。
我们一直是在这种苏格拉底的问答式中,对通过驳斥一个个他不合理的理据,帮助他的改变认知,在问答中让他明白,他的不正确认知为他自已制造了与同学不良的情绪困扰。
但这个时候不是问题的终结,因为我在驳斥中寻找到他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根源。根源就是:他的母亲在三个前去世,原本常常到他家玩的两个好朋友,在他母亲过世后逐渐远离他,让他在最需要友谊的时候,最需要朋友的支持关心时更失落。失去母亲的悲伤和朋友的离弃使他对两朋友的怨恨扩大班上大部分的同学……。
2.2.2角色扮演――强化正面思考
通过驳斥,让学生认知改变,建立积极的合理的信念。但合理信念要经过进一步强化才能巩固。所以,我们常常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把让学生觉得产生情绪困扰的情境,重新或互换角色扮演都可以,然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驳斥。以此来辅助及增强认知干预的交果。
例如:咨询个案中有许多同学都抱怨父母亲管教过严,经常唠叨,又不允许这样那样……。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说故事比赛:小动物大谈话,让学生扮演故事里的小动物,老师扮演听从 ――只听。在学生扮演小动物进行抱怨的过程,他们是有一定的思考过程,在这过程中他们不断整理思路,增强认知,从而引发他们自己驳斥原来他们强烈坚持的非理性信念。对于不知道如何驳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或原本态度轻率不在意的学生,这种方特别有用。
2.2.3行动――把理性信念付诸于行动
在上面,我们对学生不合理信念在"口"的方面花费了许多时间。当合理信念建立,我们就要把它付诸于行为,让实践来证明合理性信念的可行之处,才能更进一步将合理性信念牢牢地巩固。例如我们在第一步被驳斥的"他"。我辅导后布置一项作业:一周内,在自已班里结识一位新朋友,并把结识这位朋友时的心得简要写下来,五周之后要完成五个新朋友的任务。
一个星期后的辅导时,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结识了两位新朋友。
师:"我只要求你结识一位,为什么是两位呢?"
他:"另外一位是我新交朋友介绍给我认识的。"
师:"按这样计算,你不用五周就可以完成你的任务呢!"
他:"应该是。" ――(他回答时心情愉快,)
然后,讨论他交朋友时遇到的问题,逐渐验证合理信念帮助他走出的情绪困扰。通过这次辅导给予他思考方式的积极改变,为他以后面临的情绪困扰提供一个思考的模式。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11-0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转型期,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对未来的迷惘无疑会使转型期的大学生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当学习、生活、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的化解时,就容易日积月累形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适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内心的种种疑惑,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各方面条件不健全。虽然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设置有心理辅导中心,并且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有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有的高校虽然已经设有心理辅导中心,但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而是由一些任课教师充当心理辅导老师。这些老师除了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外,平日工作繁忙,无法在心理咨询室坐班。即使对于一些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的高校,由于大学里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各种心理困扰而需要咨询辅导的学生也很多,想得到一个咨询的机会往往要提前预约并等待较长的时间,导致许多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心理辅导时间。因此,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许多工作落到高校辅导员的身上。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隐晦性。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可他们与外界的有各种各样的接触,随着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认识的增加及深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常常会让他们苦恼,加上在学校里学习的压力、交际中的种种问题及情感上的一些纠葛、就业的压力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此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呈现出隐晦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比如失恋、家庭贫困、自身身体的一些疾病等,具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让外人知道细节。目前,高校有限的心理辅导教师难以详尽地去了解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更做不到事后的跟踪,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而高校的辅导员每个人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可以做到详细了解的,因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本来就比较熟悉,而且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方便辅导员跟踪了解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最新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后续的辅导,这无疑会大大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尽管这一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职责,可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如果没有心灵的沟通,如果不了解大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有什么心理困惑,并想办法为他们排解困惑,是难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因此,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二、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特点决定他们必须要每天都生活在大学生当中,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为他们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他们熟悉学生的情况,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可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两天之内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后才形成并表现出来,因此要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需要多次的沟通,甚至还要跟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不断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灵的救助,也是心灵深层次的沟通,只有双方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才能使沟通更有效。高校辅导员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便生活在学生当中,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将有助于增加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的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跟踪。辅导员从学入学时起便负责管理学生入学前的学籍档案并建立大学生新的档案,学生档案里既有学生详细的家庭住址,也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还有学生上学之前的学生成绩、操行等方面的记录。这些档案既方便辅导员了解每一学生的成长历程,又方便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档案并结合家长或学生高中时代的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于已经接受了心理辅导的学生,辅导员也应多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动态,并随时争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持续性的服务,更好地达到心理疏导的目标。
三、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探讨
(一)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关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因此他们往往会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及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新上岗的辅导员由于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长,遇到的问题少,经验不足,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校辅导员除应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应在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心理辅导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实用有效的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及方法。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大学新生入学时起,辅导员除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籍档案之外,还应同时建立一份方便辅导员工作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辅导员应随时记录下所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异常情况,同时还应记录每次心理异常产生的根源及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措施及内容,辅导员手中有了这样的一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一目了然,并且可以对学生曾经的心理异常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随时查询,有助于辅导员对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跟踪辅导及教育,并灵活地采取措施进行随时的帮助。此外,当有学生去校一级的心理辅导中心求助时,辅导员也可以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提供求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对求助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心理障碍学生的问题根源。心理是一个人最为隐秘的空间,所以许多学生不仅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理问题,更加不愿向人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这就使心理辅导工作做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辅导员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要想办法了解问题的根源,对于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谈心的学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对于那些极力想隐藏自己的心事的学生,辅导员则应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辅导员可以查看学生中学时代的档案,看看是否有相关记录,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一些家长不太了解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比如交友、恋爱方面的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向该同学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或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侧面打听,总之,只有获得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真正的根源之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通过关注和关爱,加上适当的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与他们的年龄及身份相适应,他们的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学习压力、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及就业压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与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偏激的想法和看法有关。呈现出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可以通过辅导员悉心的教育及心理辅导而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对于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在各种场合有意识地多关注与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此外,辅导员也应在平日里多鼓励这些同学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分散这部分学生注意力,充实他们的生活,这样也可以帮助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关注与关爱,辅导员还应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找学生谈心,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辅导;学习能力培养;辅导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15-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的学业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机遇等待发掘。学业乃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唯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适时规划发展目标,方能实现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或创业。学业辅导是帮助处在懵懂期的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步入正确道路的重要手段。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理念,学业辅导将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形式,帮助学生适应和践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宽课外活动的能力,旨在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一、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内涵和目标
大学生学业辅导由三个相关主体构成:一是任课教师,即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二是德育教师,即辅导工作者;三是学生,即辅导对象。其中,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业管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主要是由学生辅导员推进和开展。学生是学校教书育人之主体,学业是学生立身之本,学生学业发展的好坏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学生学业辅导乃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目前世界上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潮流是将学业辅导视为一种发展性辅导,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辅导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励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学业辅导是基于一种前提,即所有学生个体在大学在读期间,即学习阶段均需要辅导,大学生在校的四年或五年,会经历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当然也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与困扰,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地化解问题,学生辅导员必须在学生发展的各个时期,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辅导、感情、人文关怀等教育活动,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树立良好的人格,协助他们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习得的经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实现“授之以渔”的发展性辅导理念。高校学业辅导应是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学业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包括环境适应辅导、学习方法辅导、思想意识辅导、发展规划辅导、拓展能力辅导等多个方面。通过辅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发展打好基础。通过科学的学业辅导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学业辅导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革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年轻化配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延续以往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70后”、“80后”辅导员的价值观、世界观相对成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与世界接轨的共性更广、更宽,能够为“90后”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即便如此,“90后”大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实现意识,这就使得学生辅导员在开展学业辅导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多年来,限于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复杂因素,在学生考试分数是“当务之急”理念的指引下,学业辅导逐渐成为了学校辅导工作的重点,大量的学生事务项目和服务围绕学业辅导而提供。学业辅导的片面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制约着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过度重视政策管理。长久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学业辅导工作过程中多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出现,教育形式趋于刻板、方法创新相对不足,对于新生代大学生的各种需求的反应不够积极和灵敏。以管理政策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类似的说理性管教让性格活泼、观念先进的新一代大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
2.授之以鱼,重教轻学。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教学模式都是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教育同质化明显。大到百人的课堂,小到十几人的小班授课,都是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大多数任课教师仅侧重于讲授,而忽视对课程学习方法的讲解,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关注甚少。适应了整天督促的中学教师的管理,学生容易在初入大学学堂的时候放松学业要求。对于教师的依赖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了听教师讲授的层面。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的好坏仅以完成课程内容、考试成绩为标准,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缺乏学习方法的教授与培养,缺乏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并没有能够做到“授之以渔”的学业辅导目标。
3.学生个人意识过强,缺乏进取意识。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追求新鲜事物、热情、开放,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有时又是沉默孤独的。这一代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烈,不希望被打搅,厌倦过多的管教,依赖性相对明显,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有些大学生在长辈呵护、社会诱惑下养成的种种习惯会影响其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和意识。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但反感说教、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进取意识等诸多因素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三、实现大学生学业辅导目标的途径及对策
1.树立大学生学业辅导“以生为本”意识。大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身份的转变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如果在此时,辅导员在开展学业辅导教育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是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条框规定的管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以学生为本是学校办学治学的基础,教学内容的开展需要围绕学生进行。信息时代知识革新速度迅速、复杂多样的诱惑比比皆是,紧扣时展需要的学业辅导,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群体的根本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性和规束性,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未来建设者。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传授过程,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听教师讲授课程知识只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充分条件,完成好学业目标的有效手段是需要实现教与学的融会贯通。实现学业辅导目标,需要以教师教会学生、学生会学知识为标准。受教育者并非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以自己原有的思想认识基础对教育者的要求进行评价与选择,通过主题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主动、积极地接受、吸收、消化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行为。要开展发展型学业辅导模式,即辅导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提供给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多元的优质学习资源,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引导、指导、辅导、督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业辅导目标,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
3.完善辅导员全面辅导能力。学生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的全面辅导能力是正确、高效引导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开展学生辅导员全面辅导能力的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和完善辅导员学业辅导技能。辅导员能力培训课程要涵盖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网络建设等,诸多有关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相关内容的学科,要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遇到的种种困难中,有能力用相对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正确有效的辅导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生活、情感中的困难,助其走上求学、择业的正确道路。
4.全员参与育人辅导。学生学业辅导不仅仅是学生辅导员的个人工作职责,应当广泛动员教学单位内、甚至全校的党政团干部、任课教师等各个方面的有关人员,甚至还包含学生本人。全员参与辅导育人工作可以组织成立专业教师志愿辅导团队,从党政团干部、任课教师中招募具有奉献精神、有足够耐心和充裕时间的教师,将他们纳入志愿教师库,按学科进行归类,以待安排辅导课程。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优化辅导,志愿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业状况,分析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通过观察与沟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5.学生互助团体辅导。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任课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做到有的放矢更需要学生主动的学习,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可以在学生群体中组织成立学业互助小组,由学习优秀的尖子生带领学习困难生开展各种类型的互助学习。例如,由学生自己定期举办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团体辅导,通过学生会或报请学院、学校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和座谈;举办学业规划交流会,联系往届师兄师姐,交流、座谈各种经验;举办问答比赛等一系列素质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学科学习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凝聚力。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学生学业进步,实现教学科研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发展性学业辅导:高校学生工作新视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
[2]王志军.高校学业辅导的途径探析[J].现代阅读,2012,(20).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 交流互动方法; 沟通
引言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以看出,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辅导员能否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关系到高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一 、新时期高校新生的特点
新生们经历过高考的拼杀,走过独木桥,迈进了大学的殿堂,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和风格迥异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兴奋之余也倍感迷惘。“90后”大学新生在思维方式、心理承受和适应、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具体表现出以下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1、个性鲜明,形式多样
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个性张扬,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相互间的生活背景呈现多元化,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性格差异较为明显。
2、自我中心意识强
现在大部分新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在与寝室、班级及院系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和引导。
3、人生目标不够明确
对刚进校的“90后”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同学没有考虑过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感觉这对他们而言似乎是个很遥远的问题,缺少个人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4、 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较弱
大多数新生在面对各种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显得无所适从,失落感和挫败感极易产生。遇到挫折经常会负气离职,在心理方面表现得极为脆弱。
5、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不能恰当的处理学习与课余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他们习惯了中学时的“填鸭式”教育,而大学主张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老师只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最终让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失去了学习上外在的压力,又不能自觉进行自我加压,不少新生感到业余时间较多,或者过多参加了社团活动,或者开始到网吧消磨时间,部分学生从此开始沉迷于网络,并难以自拔。
受个人目标、社会期望、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大一新生的心态变得复杂而微妙,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独立与依赖并存,闭锁性与交往欲并存,参与感与失落感交织,迷茫和危机并存,自豪与自卑交织。针对高校新生的以上特点,辅导员要具备更好的工作技巧和沟通艺术来切实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
二、与新生交流互动方法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有助于工作上事半功倍。通过对新生总体特点的分析,笔者通过和同事探讨并根据一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与新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
1、定期召开班会,发挥好此类集体说教的作用。集体说教是一种与学生进行交流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说教面较广。要充分利用好班会时间,挥其作用,要求辅导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言,然后和他们分享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而帮助他们探索正确的方向。同时,笔者所带大一班级中制定了晚自习制度,利用晚自习中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关注的最新信息分享给班级同学,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点评,极大的增多了师生间的了解和交流。这种方式就要求辅导员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要注意说教的方式和措辞,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的交流是一种较为理性、更为深入的沟通方式。笔者发现班级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还有部分学生不习惯和老师交流,想了解他们仅靠言语上的交流是不够的,于是笔者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疑惑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我,我再根据每位同学的问题给予相应的书面答复。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浮躁、迷茫中静下心,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去思考和总结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使新生感觉到辅导员在关注他,从而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这种方式要求辅导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决不能泛泛而谈。
3、关注学生的班级、社团活动。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校园里的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为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笔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参加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尽量参与他们的每次活动,认可他们的成绩,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热情。并在综合测评时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切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来展现和锻炼自己。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能帮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给他们的成长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4、注意运用网络等新的媒体手段。近年来,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普及,笔者借用QQ、飞信、E-mail、博客、微博等新兴的信息沟通工具,来辅助和加强与新生的交流和沟通,这对于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成效。有效的利用这些交流平台,例如在班级qq群和共享各种通知和安排,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可通过学生的个性签名、日志等随时关注他们的 思想动态,以便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保持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的发展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家长也比新生辅导员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并能及时将学生的近况反馈给家长。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比较有效的几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新生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语音和语调,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善于发现和扑捉学生的兴趣和闪光点,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再明确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进行监督,直至其完成任务。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新生辅导员不仅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所在,同时也能发现工作中的不当之处。新生辅导员所面对的是正处于思想转型期的学生,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技巧,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通过学习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在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促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最终达到师生和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
[2]陈绍珍,郭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南国,2009(6):39-41.
[3]李慧霞.新形势下高校新生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2(2):10-11.
[4]刘冬.新时期下发挥辅导员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 : 48-49.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感受到工作乐趣。为此,思政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面向21世纪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整体、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呼唤。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压力,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辅导员如何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支持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专业辅导很难解决众多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也确的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首先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辅导员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其次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最后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重点关注三类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社会上也叫“拓展培训”,被广泛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一般是一些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在运作。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另外团体训练虽然也属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但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却没有那么的高,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辅导员就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4、建立心理预警网络。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的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三、思政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思政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由于思政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要求高、意外事件多,往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一般来说,影响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的难度大,思政辅导员的付出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平衡,易导致急躁情绪;部分思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很明确,导致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高校学生中突发事件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的影响还较大,这些易给思政辅导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和指责。有人形容思政辅导员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忧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使思政辅导员在理论提高和学术研究方面投入不足,从而带来职称晋升方面的心理压力;思政辅导员自身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应激源,影响他们的情绪,导致心理不适,并与工作中的压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问题。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 民办高校 辅导员 学生管理 工作方法 创新性 探讨
引言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最基础性工作就是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其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工作成效性是否明显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生惯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思想上普遍不太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较差,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也较弱,欠缺社会经验,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日常花销较大,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是为了获得个毕业文凭,缺乏一定进取心,甚至有些学生逃课、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这些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对理论学习不在乎、不主动,但是他们善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维比较活跃,多才多艺者居多。另外,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但是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不按时起床、不按时熄灯等等,还有部分学生经常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有时会出现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的违纪行为。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1]
二、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性探讨
1.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真诚地为每一位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把为学生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将管理理念由“管理学生”转变到“服务学生”上来。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学习经历以及社会关系等等众多方面的详细情况,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化需求。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
2.坚持“三全”育人,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是比较开放的,而且平时不上课的闲暇时间比较多,这些闲暇时间无疑会给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弊端,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强调不允许学生私自外出、夜不归宿、留宿校外陌生人等等方面的安全规定,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同时,民办高校辅导员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方法,深入学生宿舍、班级中去,努力从不同的渠道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科学化的动态管理,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发挥其助手作用
民办高校辅导员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提拔、培养,帮助他们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发挥其助手的重要作用。学生干部长期与其他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更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诉求,为辅导员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难题起到较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并由此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大大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以便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问题学生排忧解难
在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除了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问题学生排忧解难。众所周知,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频频曝出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跳楼等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年龄段,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出现反常现象的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加强对性格孤僻、家庭贫困及身体有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通过举办一些相关的班级集体活动让他们多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接触交往,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学会诉说、学会宣泄,以有效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搭建一个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抢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在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MSN、E-mail等等电子网络交流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全天候的即时沟通,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细微变化,认识到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及时解决学生中的难题与困惑,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及时转变学生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期辅导员,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茜.创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1).
[2]马琴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必要性研究[J].才智,2013,(15).
[3]盛力.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探讨[J].才智,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