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1
1 怎样算发热?
人体在健康条件下,产生热和发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一旦有病,增加产热,而散热不随之增加,或相对减弱,于是体温上升,出现发热。人们常认为,体温超过表37℃就算发热。其实人体正常体温并不是指某一具体温度,而是指一个温度的范围。目前一般认为,口腔温度在37.6℃以下均属正常范围,腋下正常体温则较口温低0.3~0.5℃,正常温度较口温高0.3~0.5℃。在口腔温度达到37.8℃~38℃时称为低热;38℃~39℃称中度热;39℃以上称高热。
另外,在量体温时还要注意到,人的正常体温于各种情况下可有变动。例如:(1)一天24小时内的差异:凌晨0~4时人的体温最低,早、午饭后一小时左右较高,最高是下午5~8时,此时体温比最低时通常相差1℃以内。(2)性别差异:女性比同龄男性可高0.3℃;而且女性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期下降0.2~0.3℃,到达排卵期则更低。(3)新生儿正常体温一般稍高于成人,老人体温一般偏低,故老年人有低热应该引起注意。(4)炎热阳光曝晒下,正常体温可升高1℃左右,剧烈运动后甚至可增高1.5℃。此外,在大量饮酒、热饮、进食、服物以后,体温也有差异,不宜在此时测量体温。
2 哪些疾病可引起发热?
发热性疾病大体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而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所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都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或称胶原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等)、内分泌疾病(甲亢、嗜咯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等)、中暑等引起的发热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吸收热、药物引起的过敏性发热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亦可遇到一些功能性发热,以青年女性为多见。主要为长期低热,可伴有乏力、头晕,失眠、心悸、食欲不振等多系统症状,但经长期观察和检查,不能发现有器质性损害,一般体温在37.5~38℃间,可持续数年,而且多在夏季较高,冬季略低,清晨或卧床休息时无发热感,每当活动或情绪紧张后可立即出现低热。此种情况,首先考虑为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功能性发热,无需特殊治疗。
3 有了发热病人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有两重性。一定限度以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痰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血中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加强,代谢速度加快,可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但如相反,如急性感染后的超高热(肛襄41℃以上)或体温不升,则提示病情危重和预后不良,应引起注意。
由于这种情况,同时鉴于发热病因很多,故家庭有了发热病人,不要首先急于退热,无论急性高热还是长期发热,都应请医生全面检查,在明确诊断后进行合理治疗。同时,注意做好下述护理工作;
(1)最好每隔2~4小时观察体温波动情况一次并详细记录。
(2)注意饮食。因为发热病人的消亿功能多有削弱,胃口不好,宜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给予米汤、稀饭、豆浆、牛奶,烂面条等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3)及时供水。由于发热病人代谢率高,消耗大,退热时出汗多,因此务必注意给予足够水分,如开水或淡茶。成人每天至少保持尿量1000~1500毫升,以防脱水,并有利从尿中排泄毒素。
(4)物理降温。对于急性高热病人,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放置头部降温。为促使体温发散,还可用温水或50%酒精摩擦四肢。
(5)退热药的使用:对于长期发热病人,不能随便应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因。如果确诊为伤风、感冒,发热较高且头痛剧烈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退热药,且最好与抗组织胺药物如朴尔敏或异丙嗪同时服用,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对老年或体弱患者,尽可能不用发汗退热药,以防引起虚脱而发生意外。
(6)休息。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2
方法:回顾分析3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加强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愈合。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出院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3-0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由老鼠传播的。可通过接触传播及呼吸道传播。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伴有休克、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腔道大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临床可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本病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自2005年3月到2013年五月份,我科共收治了35例病人,由于治疗及时,无1例死亡。有2例需要做血液透析,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到2013年5月病历,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范围为38-55岁。有28例家居环境差,经常有老鼠出没,有5例家居环境好,但有野外坐卧史,有2例不明原因。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眼眶痛,头痛,肾区扣击痛少尿等症状。抽血送CDC显示出血热抗体阳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发热期的护理:早期卧床休息,给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体温超过39度时可给予冰袋降温,退热贴敷额。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的损害引起皮下出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发热期常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期。做好口腔的护理,发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可叫患者适当饮水,防止虚脱。治疗上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另增加补液量。
1.2.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压偏低或偏高,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双管静脉输液,可使用输液泵调速。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并要观察尿量的颜色及大便的颜色,如有血尿或者黑便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治疗的处理。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患者。嘱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并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如床上浴,口腔护理及协助翻身等。
1.2.3少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会出现一个尿量的减少。严格控制液体量,本期由于泌尿功能障碍及大量组织间液回吸收,造成高血容量,故每日输液量不应超过500ml。应限制蛋白及钾的摄入,勿食含钾过多的食物,比如香蕉苹果,低脂清淡饮食。以免造成高钾血症及非蛋白氮的增高,注意热量的供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监测肾功能,密切观察病情,此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应常规查血型,配血并做输血准备,一旦发现DIC,应按医嘱及早应用肝素,输血,止血等抢救措施,抽搐者给镇静剂,输液和输血速度宜慢,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回升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2.4多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会大量增加,大于3000ml以上,有的一天的尿量可达到8000ml以上,此期易引起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对此期病人应鼓励多喝水,增加补液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钾高的食物。比如可吃瘦肉、鱼、水果蔬菜等
1.2.5恢复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恢复到2000-2500ml。可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切忌劳累,向病人解释恢复期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疾病才能愈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尽快恢复体力。
2出院宣教
嘱患者做好家居中环境卫生,灭鼠和防鼠。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食物加盖盖好,有条件放于冰箱内。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治疗[J].预防医学论坛.2005(05)
[2]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02)
[3]黄桂梅,邓友,邓练贤.流行性出血热35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1997(03)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和(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某些病原体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流行性感冒和SARS等。根据解剖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仅限于鼻、咽、喉和中耳及隆突以上部位气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表明,上呼吸道感染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每年均有发病;其普通型感冒的特征为起病急、病程短、病势轻、预后好和散在发病;流行性感冒的特征则为发病率高、传播范圈广、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对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肺疾病患者威胁较大,常可导致死亡,需引起极大的重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
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
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
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5.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2)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3)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4)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4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肺炎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肺炎类型有所不同。如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均为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其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另外,疾病相关性肺炎,如HIV相关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肺炎等,症状体征也有差异。对此护士应重点评估相关致病因素。
(2)病情评估 肺炎发病的不同阶段,症状程度有所不同,要掌握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肌肉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尤其当发热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增快及末梢循环障碍时,要格外重视生命体征的评估,以防休克的发生。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了解病人预防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如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和有利于肺部扩张的要求等。肺炎病人可产生焦虑、烦躁、紧张或忧部等心理问题,需重点判断重症肺炎出现休克时的精神症状与因病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应区别对待,以防延误病情的诊治与抢救。
2.护理诊断 针对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常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分泌物过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炎症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减少有关。
(4)其他护理诊断 如睡眠形态紊乱、疲倦、体温过高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
3.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身心的休息。
(3)维持足够的营养和体液。
(4)预防传染。
4.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道通畅
①: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痰液误吸。
②协助除去肺部分泌物:蒸汽吸入法、雾化吸入法、叩背法、引流、吸痰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均需注意根据病人的病情适量而行,防止病人不能耐受。
③氧疗:老年人吸氧时要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浓度。PCO2>6.65kPa(50mmHg)时,采取低流量吸氧。
(2)促进病人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休息环境要舒适,护理人员要尽量使各种处置集中进行,并减少噪声。被子不宜过重,以免影响呼吸。限制探视,保持情绪稳定。
(3)保持病人舒适 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和被褥,定时擦浴,并注意预防感冒。
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漱口液,如发现口腔黏膜改变及时检查咽试子,做细菌培养。
(4)补给营养及液体
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饮食,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②每天摄入液体量3000~4000ml,注意出入量保持平衡,防止高热后大汗液体丢失过多。对老年人补充液体要观察尿量的变化,以防影响心功能。
③对于进食困难或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尽早给予鼻饲,进食时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5)高热护理
①寒战时及时加盖被褥,一般寒战可持续半小时左右,此期禁止物理降温。
②使用热水瓶时防止烫伤,热水袋温度以不烫手背(
③超过39℃的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35%酒精擦浴,或冰袋、冰帽,如体温
④要卧床休息,以减轻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症状。
⑤高热伴烦躁不安者,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摔伤,必要时,应用束缚带。
⑥持续高热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等变化,以防中毒性肺炎发生。
(6)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①对于老年病人,如有精神症状、体温不升或体温过高者,心率>140/min,白细胞计数>3×109个/L或
②如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要特别注意最初24~72h的病情变化,如血压迅速降至9.31/6.65kPa(70/50mmHg)以下时,进入休克状态。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7)健康教育
①注意生活规律,防止过度劳累,避免淋雨,预防受凉。
②有痰尽量咳出,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就诊。
③加强体质锻炼,做呼吸操及扩胸运动,对卧床病人要勤翻身、叩背以协助排痰。
参 考 文 献
[1] 西凤瑜.小儿肺炎护理点滴体会.新医学导刊.2008年第3期.
[2] 陈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 第09期.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肺炎的病因有多种,目前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所致的肺炎;其次为理化因素,包括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水、食物或呕吐物的吸入等引起的肺炎;另外,免疫和变态反应方面的因素也是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过敏性、风湿性疾病以及 HIV等疾病引起的相关性肺炎。
2.发病机制 肺炎的病原体因宿主年龄、伴随疾病与免疫状态、获得方式可有较大差异。因此,针对病原学肺炎的病因来说,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其发病机制也针对细菌性肺炎而言。
(1)机体防御功能受损 在健康人群中,发生肺炎多与病人的全身及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劳累、糖尿病、醉酒或全身麻醉时,常可导致呼吸道局部屏障和清除机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另外,各种肺炎的易患因素,如吸烟、酗酒、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吞咽和咳嗽反射障碍、各种慢性病或重症病人(如COPD、肺水肿、尿毒症、癌症、ARDS等)、大手术后、应用激素或化疗药物等情况下均易引起本病。
(2)病原菌的侵袭 当机体防疫机制受损或低下时,病原微生物可以沿下列途径侵入下呼吸道,其中包括:吸入口及咽部的分泌物;直接吸入周围空气中的细菌;菌血症;相邻部位感染直接蔓延到肺等。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可寄生有多种菌群,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杆菌或大肠杆菌),这些正常菌群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发生肺炎。
(3)分类与病因关系 除按肺炎的病因分类外,还可按解剖学部位和发生肺炎时机体的免疫状态分类。按肺炎累及的解剖学部位可将其分为三类。①大叶性肺炎或肺泡性肺炎:即病变累及整个肺叶称为大叶性肺炎,累及到肺段称肺段性肺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②小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指炎症累及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其远端的肺泡,可由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引起。③、间质性炎症:指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组织和肺泡壁,为肺间质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理化因素引起。按发生肺炎机体免疫状态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外感染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院内感染肺炎),前者多在健康人中间,免疫力多正常时感染,而后者多发生在机体有各种疾病、大量应用各种药物(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或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大手术后),或在老年人、体质弱者中发生。此种情况下发生的肺炎,大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50%。
二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肺炎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肺炎类型有所不同。如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均为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其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另外,疾病相关性肺炎,如HIV相关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肺炎等,症状体征也有差异。对此护士应重点评估相关致病因素。
(2)病情评估 肺炎发病的不同阶段,症状程度有所不同,要掌握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肌肉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尤其当发热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增快及末梢循环障碍时,要格外重视生命体征的评估,以防休克的发生。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了解病人预防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如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和有利于肺部扩张的要求等。肺炎病人可产生焦虑、烦躁、紧张或忧部等心理问题,需重点判断重症肺炎出现休克时的精神症状与因病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应区别对待,以防延误病情的诊治与抢救。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6
肾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尤以术后2~4个月多见,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最终致受者死亡。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原虫感染均可发生,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多是经验性的。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者23例,先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4~59岁。术后14天~18个月内发病,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体温38.5~40℃,部分患者有发热前寒战,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均立即停用所有抗排斥药物(环孢素、麦考酚酸酯、他克莫司及硫唑嘌呤等),仅应用小剂量泼尼松。住院时间为10~45天,19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其中1例转上级医院后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为不可纠正的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不提倡集中安置;患者及入室人员必须佩带口罩,限制探视和陪护,减少病房流动人数;病房每天擦拭消毒2遍,每天开窗通风换气2~3次,空气消毒2次,以保持空气的洁净度;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处置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高热护理: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可有高热,当班护士应定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发热病人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出汗多,床单和贴身衣物及时更换,保证患者舒爽,暂时不让患者洗澡、洗头,以防受凉加重感染;还应嘱患者适当多饮水,补充体液的消耗。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口腔及呼吸道的护理:为了防止口腔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选择口泰漱口液三餐前后漱口;部分患者有胸闷症状,血氧饱和度低,此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及时有效地排痰,痰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依患者病情需要,可采用单路或双路吸氧,吸氧用的鼻导管及湿化瓶及时更换或消毒。
皮肤护理:因高热消耗体力或需要持续吸氧,患者多长时间卧床,此时应勤检查长期受压的部位,防止褥疮的形成;嘱患者适当变动或按摩双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趁体温正常的间隙,可协助患者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爽清洁。
饮食护理:重症肺部感染时,机体消耗很大,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无渣饮食,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如患者胃肠道利用不佳或胃肠道营养不能提供机体所需能量时,可经静脉补充能量,保证患者基本生理需求。由于缺乏活动,部分患者有腹胀、便秘、肠蠕动差的情况,可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或应用通便药物,必要时灌肠治疗。
正确采集实验标本: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常需要多次行血培养或痰培养,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药。故正确留取痰液标本极为重要[1],经皮气管穿刺吸痰法和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法吸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准确率高,但患者很难接受。所以目前,临床上还是常用咳痰法留取痰液标本;咳痰前,让患者先刷牙或漱口液漱口,再深吸气,咳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痰盒中,尽快送检。抽取血培养标本时应选择不同部位的末端静脉抽血,彻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病情观察:①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四肢末梢发凉等现象,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病情加重时协助患者转入ICU行呼吸机辅助呼吸;②重症感染患者已经全部停用抗排斥药物,必须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分析原因;尿少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补水不足,次之警惕排斥发生;③肾功能的改变再加上患者进食少、出汗多,补充不足以及细菌释放毒素,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对应地,电解质的改变也可以反映出肾功能状况,所以要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据报道,在影响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变量中,患者的心理范围分数高于生理范围的分数,这表明患者的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多。肾移植手术本身花费较大,肺部重症感染需额外增加大量经费,部分患者存在对家人的负疚感而心理压力巨大,同时该疾病较高的病死率也使患者有较强的恐惧感,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悲观情绪,易产生烦躁、情绪不稳定。护理方面应多巡视患者,适度宣教,减轻患者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心理状况,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患者变消极为积极,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防止感染,不接触已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注意观察移植肾情况,监测体温、血压、体重,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讨论
肾移植术后30~130天是免疫抑制最严重的阶段,也是最易发生肺部感染的时期。感染发生后,病情发展快,易反复,难治疗,且花费巨大,是影响移植器官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多采用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采用血液透析,减少体内液体及排出有毒物质,减轻炎症反应。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 血压、 移植肾是否有肿胀压痛、血肌酐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严密的临床病情观察、重视预防,精细的护理及心理干预,有利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能有效提高肾移植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